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荊棘鳥》讀書筆記

時間:2024-10-16 12:04:55 曉鳳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荊棘鳥》讀書筆記(通用23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荊棘鳥》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荊棘鳥》讀書筆記(通用23篇)

  《荊棘鳥》讀書筆記 1

  作者——考琳·麥卡洛是澳大利亞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她出生于一個牧業工人家庭,十二歲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過著游牧生活。考琳〃麥卡洛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藝術才能,她從五歲起就寫詩歌,講故事,學畫畫。《荊棘鳥》的問世使更多的讀者認識了這位偉大的作家。

  荊棘鳥原本是產自南美的一種珍稀鳥類,因其擅長在荊棘灌木叢中覓食,其羽毛象燃燒的火焰般鮮艷而得名。傳說這種鳥,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尋找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然后,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里,她超脫了...作者以荊棘鳥為名,是有象征意義的。荊棘鳥象征著執著、無畏而又悲愴的追求,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畢生追求,而最終犧牲了了生命。也象征著生命最終的絕唱,如流星劃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麗。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全書分七部,每部以一人為中心,但又彼此聯系,前后呼應。本書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為一部家世小說,《荊棘鳥》里的人物并不算多,但都極具個性。作品為我們展示的是豐滿的的奇妙人物。

  作為一部巨著,很多東西讓我有的可讀。如細膩的人物內心的刻畫,生動的環境描寫..時間關系,我在文中重點讀了主人公梅吉的經歷,所以就重點講講我讀到的梅吉及讀后的感受吧!四歲的梅吉就有了打動人的力量,她就象她的生日禮物洋娃娃一樣,溫順而美麗、可愛。歲月流逝,這朵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放著。金紅色的美麗頭發,灰色的眼睛柔和、純潔,象一對熔化的寶石,或者象盧克眼中看到的:是融進了藍色光譜中的一切顏色,柔軟的身材,嬌嫩的體態。這樣溫柔、美麗的結合,世上僅有這一枝。梅吉有著天生的母性,對孩子特殊的迷戀。熟練地給弟弟妹妹換尿布時的梅吉象個小媽媽,那些動作讓拉爾夫著迷。費蘭克走后,弟弟小哈爾成了梅吉的中心。在照顧小哈爾的過程中,梅吉的母性不斷增強,她甚至覺得她就是小哈爾的母親,并渴望真正成為母親,成為菲那樣的女人。母性為梅吉增添了圣潔的光芒。梅吉天真爛漫,純潔無暇,這朵玫瑰一塵不染地靜靜開放。

  作為一個美麗的女性,梅吉又有著與生俱來的堅韌。在15歲遇到初潮,單純無知的她以為得了絕癥,沉默地隱藏著自己的恐懼。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

  梅吉最打動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女性永久的美的力量——執著。拉爾夫幾乎就是梅吉所有的夢想,甚至生存的目的。拉爾夫英俊而優雅,父親般的慈愛,兄長般地關懷,帶她參加集市,教她騎馬,關心在意著她的任何一個不快和煩惱,象保護小雞一樣保護她,甚至在梅吉初潮時當起了母親的角色。于是這個男人在梅吉的心靈里撒下了愛的種子,她對拉爾夫的愛情,一天天隨著她的成長,不可抗拒地發芽、開花。為了這愛情,梅吉用了她的一生來換取。然而她愛上的男人卻把自己給了上帝,她永遠無法得到這個男人,這就是對于梅吉,是最鋒利、最長的荊棘。盡管梅吉在執著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受到深痛巨創,體會到了愛的刻骨銘心,生命卻有了完整的意義。在愛的尋找中,她理解了母親,在失去最心愛的兒子后,她終于發現并從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兒。上帝并沒有帶走一切。梅吉因無法得到而顯得孤單與可憐,她的靈魂只是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花開花會落,即便消亡也會變成春泥,這無窮無盡的循環,生生不息,這便是生命的意義。

  作為一個純粹的讀者,我感嘆梅吉的頑強,感嘆一個女性能夠如此默默地的堅持!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小說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實而殘酷的。一個個純真的女孩成為堅強的女人然后成為偉大的母親,這個歷程的確令無數人感慨!對于我們這些喝著黃河水長大的中國人,尤其是從戰爭年代到建設時期,再到應對無數大災大難的中國女性,從沒有把自己示為弱者,無論是在工作中施展才華,還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平凡的日子,不求鮮花掌聲,浪漫的假期,默默奉獻勞動,“中國的半邊天”豈止是半邊天,簡直就是堅韌頑強的化身!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業的女性,總會不難發現那份可貴的堅持與頑強!所以我喜歡書中頑強的梅吉,苦苦追尋又無怨無悔的梅吉!

  經典的愛情總是以悲劇而告終的。《亂世佳人》,《呼嘯山莊》,《簡.愛》,《紅樓夢》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劇的意義在于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正像書中最后說的那樣: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明明白白的,而我們就是要像荊棘鳥一樣發出絕唱。最后想對所有的老師們說: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

  《荊棘鳥》讀書筆記 2

  “傳說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里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這是澳大利亞女作家科林.麥卡洛所著《荊棘鳥》一書的引子。

  《荊棘鳥》是一部傳奇式的家世小說,描寫了三代人的生活經歷,反映出澳大利亞社會的發展,包括畜牧業的進步、牧場主的“苦心經營”及其對雇工的殘酷剝削。全書分七部,每部以一人為中心,但又彼此聯系,前后呼應。貫串全書的線索是女主人公麥琪與神父拉爾夫之間的愛情糾葛。拉爾夫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最高權力,不惜用盡心機鉆進天主教會的核心,施展其縱橫捭闔的手腕,以達到目的;可是作為一個有血肉之軀的盛年男子,他又禁不住感情的誘惑,從而釀成了他深刻的內心矛盾以及有意無意加于麥琪身上的無法擺脫的痛苦。因為麥琪的姑媽瑪麗的去世,這個矛盾被鋒利地凸顯出來。她留下來的遺產足以使拉爾夫得到他夢想的“紅衣主教”職位,但是如果拉爾夫這么做了又是在暗中奪取了本應屬于麥琪家的財產。最終他的權利欲望獲得勝利,也從此把他和麥琪分割開來。女主人公麥琪生于一個自律嚴謹的宗教家庭,她的母親出生名門貴族,但是被戀人拋棄。因此她帶著極端的悲酸下嫁給麥琪的父親,無怨無悔地過著窮苦日子,守著她和前戀人的私生子。因為自己的經歷,她一直忽視麥琪的存在,認為女人生下來就是被命運玩弄的。也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拉爾夫的靠近和幫助使得年幼的麥琪對神父拉爾夫有種特別的.親近感。長大后的麥琪為了和上帝爭奪自己傾心相愛的拉爾夫,辛苦奮斗了一生,最后卻還是以失敗告終,就如同荊棘鳥畢生只唱一次,這個可憐的女人用一生去愛了一個有意無緣的男人。

  荊棘鳥象征著執著、無畏而又悲愴的追求,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畢生追求,而最終犧牲了了生命。

  也象征著生命最終的絕唱,如流星劃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麗。

  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必須付出最高的代價才能得到的----這是這本書所要闡述的道理。雖然兩位主人公結局是悲切的,但生命中能夠擁有真愛是幸福的所以,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女主人公也去爭取.....然而這種代價是慘重的最終,女主人公的命運由自己女兒朱絲婷來得以轉折,一切美好的生活即將開始......很值得一看的!

  《荊棘鳥》讀書筆記 3

  《荊棘鳥》的開頭是這么講的:傳說中有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云,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達半個多世紀之久,橫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富力強的神父拉爾夫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愛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兒,美艷絕倫的梅吉,內心處于權力與愛情的矛盾掙扎之中,從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作品情節生動,結構嚴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澳大利亞的《飄》之稱,被《時代》雜志列為十大現代經典作品之一。 然而,我試圖明白《荊棘鳥》中人物后面更深處的東西。麥卡洛以一種平鋪的文筆象在德羅海達上放牧一樣縱橫演繹了克利里家族及其相關人物的命運、生、死、痛苦和歡樂。其情節跌宕而不悖理,它以觸摸歷史的鴻篇巨制告訴人們這樣一個真理: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折磨菲和梅吉的,源于對人間的愛。菲象一個自動陀螺一樣從早到晚在廚房和后園子里轉,疲勞得難以緩解,因為她處在一個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個孩子,后來有添了三個,她晝夜不停地勞作、勞作,直到最后麻木,只當她失去勞動能力,到了風燭殘年,才贏得她自年輕時就想要的閑適。

  梅吉的歌聲在最美時,也即她痛苦到了極致的時候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無知時,雖然有痛苦的時候,如在教會學校讀書被阿加莎修女責打,被迫和小朋友特麗莎分手及弗蘭克逃走,都曾讓她深深痛苦,然那時她有真實的歡樂,就象艾格尼絲的到來、認識拉爾夫、哺育小哈爾,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當拉爾夫被利欲權勢,將自己賣給瑪麗死去的靈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無底的黑暗。她嫁給了有點象拉爾夫的盧克,失去的愛情卻沒有從這兒得到彌補;這以后,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說是一種熱愛,毋寧說是一種無奈的面對。后來她有了戴恩,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她對戴恩越喜歡,越襯托出她的孤單與可憐,愛的無力及失去愛人的虛空。她的靈魂只是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于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與此相比,拉爾夫的歌唱卻不那么動人,也許只能稱為掙扎時尖利的呼救,雖讓人震驚卻不能使人震撼。劉墉說過這樣一句話:“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風流盡去。”拉爾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非常痛苦,也給別人帶來了痛苦,所以沒有人對他憐憫,即使是梅吉,如

  果愛情不包括憐憫的話。

  讀了《荊棘鳥》以后,想著它帶血的啼叫,禁不住聯系自己的人生。我曾深深的為這樣一句話所感動:“只要世上還有一雙忠實的眼睛為我哭泣,便值得我為生命受苦。”是啊,為生命,為生存,為理想,為愛,甚至為個人喜歡的一些些微,我們就明明白白地,把荊棘刺進胸膛。

  《荊棘鳥》讀書筆記 4

  《荊棘鳥》的主題,也是永恒不變的:愛,與命運。究竟愛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有怎樣的糾纏究竟命運在悲喜交織的愛中有怎樣的痕跡究竟是愛主宰了命運,或是命運主宰了愛呢荊棘鳥的傳說,一向在淡淡地講述著。哀傷彌漫,但也許哀傷并不是傳說想要表達的。從麥吉和拉爾夫的跨越了時空距離的感情糾葛中我們也許能夠領悟些不一樣以往的東西。有關愛,也有關于命運。

  也許看過這部小說的人會說我小題大作,煽情得有點過。但我在看這本書的大部分時間,眼睛的.確是濕潤的----這并不需要得到大多數人的相信和理解。我總是驚訝于作者那種行云流水般的文筆和對人性,感情的深刻透漏。我一向在想,這是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天可憐見,看得途中我總是想起這句話。雖然它的大抵意思我并不很了解,但我明白,倘若天可憐見,會喜歡小說里面的每一個人,如果我們也同樣以寬容的眼光來看待,不會去恨里面的任何一個人---當然,我還沒有看完全部的小說,只是有些話不吐不快。

  首先使我觸到悲傷的是弗蘭克---這個私生子,我總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里夫放在一起想象。盡管他們沒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場也太少,僅有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可知的,它使我悲傷,是因為他對于母親和妹妹那種不可比擬的愛。我總是細細去品味這一個細節,當在學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蘭克,撲在他懷里尋求安慰。僅有在弗蘭克懷里梅吉才能毫無顧忌地哭出來。對于梅吉來講,弗蘭克是她幼年時期的唯一一個能夠依靠和信任的港灣吧。

  可是弗蘭克一出場就注定要走,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世。更因為他對現有生活的一種厭惡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親永遠像一個女神般美麗,而即使父親對母親足夠的重視和崇拜,也不能彌補他氣質上的差距-----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一個美麗的貴婦人,一個憨厚老實的長工,完全不是能夠生活的人。弗蘭克總是固執地認為父親侵犯了母親,她在弗蘭克明白男女之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懷孕都讓弗蘭克大為光火---他怎樣能忍受一個老大粗騎在自己那高貴的母親的身上呢

  弗蘭克因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強壯的身體來彌補這一不足,于是他成了全鎮氣力最大的人------這一優勢也讓他成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實上,他更樂于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荊棘鳥》讀書筆記 5

  這篇小說講述了德羅海達牧場上的人的故事,以三代女主人為主角。第一代為瑪森和菲。瑪森是一名富可敵國的遺孀,在丈夫去世后繼承了他的遺產并擴大了財富,終身未再婚。衰老后找來在新西蘭到處打零工的弟弟帕迪一家,幫忙管理德羅海達。帕迪的妻子是一名富家千金,因私通一已婚男士生下弗蘭克給家族蒙羞被嫁給剪羊毛工帕迪,婚后勤敏理家,但只愛弗蘭克,忽視帕迪和他們的孩子。第二代是梅吉。梅吉是菲唯一的女兒,但一直被忽視,她的生命中有過弗蘭克和拉爾夫,后來還有兒子戴恩,只是前者不堪受辱離家出走,神父投身教會,兒子也回到天上。第三代是梅吉的女兒朱絲婷,這女孩性子獨立,行事憑本心,只是內心不像她以為的那么堅強,她需要愛。總體來說,瑪恩給她們留下了生活無憂的資本,她們也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在生命的長河中,她們是幸運的。

  最不喜歡的是年輕時的菲,一心祭奠她失去的愛情,旁觀著自己的生活。總覺得她的兒子們一輩子未婚,與她有很大關系,他們不曾體驗家的`溫暖,所以寧愿把一切奉獻給大地。比較喜歡梅吉,可能因為她的故事最圓滿,行事也合乎情理,當然中途有一段她嫁給盧克的時候,我挺怒其不爭,也連帶反感菲。對朱絲婷無感,可能現實中最不會和這種人有交集,她目的明確,看似無情,只是用疏離掩飾了她的情感需要。

  在這片土地上,很多人死去了。深愛菲的帕迪,梅吉的哈爾,菲的斯圖。后來也有人死在別處,葬回故里的,比如主的戴恩。似乎人死前對周遭環境的感受更靈敏,外界越美,他的死就越動人。

  這家的男人們,很沉默。女性雖少,卻似是靈魂。帕迪是大地,帕迪的兒子們也是。拉爾夫和盧克,外表相似,追求不同但本質相同,只是對梅吉的在意不同。戴恩肖似其父,對主確是真心愛戴。雷納目標明確,手段高明。

  德羅海達的時代要過去了。

  有點好奇,為啥男人們比女人們大那么多,其他西方小說也大多如此。

  《荊棘鳥》讀書筆記 6

  帕迪誠摯地愛著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入嫁之前已經拖兒。

  也許他只是一個老大粗的人,不懂什么叫愛情,他只是覺得,一個這么漂亮的女人嫁給自己,簡直是幾生修來的福氣!不過不管怎樣,他崇拜他的妻子,愛慕他的妻子。他們這一生,有很多個孩子,甚至有一個因病夭折。

  他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妻子開心,因為他不知道妻子心里在想什么-----顯然他也不具備這種分析猜測能力。他真的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他娶了菲,從來不覺得吃了啞巴虧,而是將此當作一種恩賜。帕迪的確不善言辭,他和弗蘭克就像幾輩子的敵人一樣---永遠不能和平相處。不可否認,他對弗蘭克也沒有父親的感覺和愛護,但他知道菲最愛的孩子便是弗蘭克,一個不屬于他的'孩子。只因為菲會因為弗蘭克而傷心或者開心,他寧可每日和弗蘭克鬧架也不愿趕他走,直至弗蘭克真的因為和他的一次吵架而離家出走后,他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如果菲知道了,該是多么的絕望阿!

  該怎么去描述克里利這一家子呢?他們有著共同點----永遠不會因為被傷害被欺負而哭泣,這是克里利家族孩子們的特性。但也有著極大的不同,帕迪永遠中庸,菲永遠帶點神經質的氣質----家里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梅吉是一個迷人的姑娘,這一點從她小荷才露的時候已經證實了,她堅強,很小便具有了母性。還有斯圖爾特,這也是克里利家族里一個謎一樣的孩子。大家都說他像菲,也是唯一一個長大后也許會有漂亮面孔的男孩子。我總懷疑他是不是有輕微的自閉癥。

  帕迪支撐著這一家子,誰也沒想到他竟會那么早離世。

  如果他知道他去世后菲第一次情緒爆發的話,會高興還是傷心?

  我相信菲還是愛他的,盡管也許在她心里,弗蘭克的爸爸仍然是最美的畫面,但對于帕迪,她是愛著的,正如她在帕迪死后情緒失控地叫道,我是愛他的呀!畢竟在她心里明白,帕迪是一個把世上最珍貴的東西給她的丈夫。

  但我不喜歡菲,因為她實在不是一個好母親。她的愛都在弗蘭克身上,對于梅吉,她也沒有付出一丁點的關心,以至于在梅吉該行月事的時候差點因為每月的流血而失驚至死----梅吉是一個堅強忍耐的姑娘,她總是藏著自己的心事。

  對于他們夭折的那個孩子哈爾,菲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哈爾從生下來開始便只在梅吉那里體會到母親的愛,菲所有的精力都被家務和自己的內心世界所分走,她對孩子們永遠不慍不火,孩子們愛她,她不在意。

  難道這就是愛情后遺癥嗎?菲的愛情我不知,我只是不喜歡她作為母親的冷淡---這對孩子們而言無疑是一種陰影和憂郁。

  《荊棘鳥》讀書筆記 7

  用了很長時間看完這本書,不是因為它太長,而是書中看似平靜的敘述隱藏的巨大的悲哀讓人無法承受。至此,我明白了我永遠不會有作家的冷靜與近乎殘酷,我寫小說時,在動筆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沒了。

  最幸福的時候,也是痛苦將至的時候。就像荊棘鳥撲向尖刺的時候,也是她唱得最動聽的時候。

  菲奧娜是一位貴族的女兒,未婚先育,孩子弗蘭克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愛菲卻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遺棄,被父親安排嫁給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后,她對帕迪與孩子極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務之中,每天一言不發像陀螺一樣勞作著。她可以給帕迪生兒育女,可以勞累,但她不會愛他,她愛的只有弗蘭克及弗蘭克的父親,她一直都生活在對自己早年的歡樂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燒死,她才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如此深愛著他。而在他生前,她從沒說過,也從未知曉。

  有的愛情就是這樣莫名其妙,就像《神雕俠侶》里的郭芙,直到嫁給耶律時才明白自己愛的是楊過。她以前專門跟他作對是因為她為得不到他的愛而氣惱。我們總是自以為很透徹,卻在自己對自己的判斷的堅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兒梅吉在孩提無知時,雖然有痛苦的時候,如在教會學校讀書被阿加莎修女責打,被迫和小朋友特麗莎分手及弗蘭克逃走,都曾讓她深深痛苦,然那時她有真實的歡樂,就象艾格尼絲的到來、認識拉爾夫、哺育小哈爾,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當拉爾夫被利欲權勢,將自己賣給瑪麗死去的靈魂和天主教廷后,梅吉的生活才陷入無底的黑暗。“梅吉,我把你賣了,賣了一千五百萬銀幣。”拉爾夫說。對穿著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說。他痛苦的說,我愛你,梅吉,可是,我是個教士,我將只能忠誠于上帝。然而梅吉始終都愛著拉爾夫。她嫁給了有點象拉爾夫的盧克,只為了生一個象拉爾夫的孩子。失去的愛情沒有在盧克那得到絲毫彌補;習慣單身的盧克從沒有把梅吉當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戀她的美貌罷了。而最讓盧克迷戀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錢。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兩個人在一起的理由都與愛情無關。這以后,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說是一種熱愛,毋寧說是一種無奈的面對。

  結婚時,她沒有告訴拉爾夫,當拉爾夫回到德羅海達農場梅吉的家時,萬分痛苦。梅吉生產的.時候(盧克的孩子,叫朱絲婷),盧克都沒來看她一眼。這時來尋找拉爾夫神父突然出現,陪梅吉度過痛苦。此時的梅吉,看著他,看似沒有愛,也沒有恨。其實梅吉還愛他,一生只愛他一個人。然而她有種極強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親一樣,深深的隱藏著自己的感情。不表示愛,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產后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幫助下去了一個小島度假,在靜謐的氛圍中,她開始想以后的路該怎樣走。“跟盧克就這樣過吧,拉爾夫永遠是一個夢。”她對自己說。可是就在她決定將拉爾夫忘掉的時候,他卻來海島上找了她。她沒有告訴拉爾夫,在海島上,她有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跟拉爾夫長的一模一樣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她說,拉爾夫是屬于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終于從上帝那里偷走了一樣東西。她對戴恩越喜歡,越襯托出她的孤單與可憐,愛的無力及失去愛人的虛空。她的母親菲說:“沒有人能從上帝那里偷走什么,偷的東西總要還回去的。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長大后的戴恩第一次見到拉爾夫就開始崇拜他,并最終決定當一名教士。梅吉傷痛欲絕,卻由他去了。在希臘的海邊,戴恩為救落水的幾個女人而死。在梅吉要求拉爾夫幫她找到戴恩的遺體帶他回澳大利亞時,拉爾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主持完戴恩的葬禮后幾個小時,拉爾夫紅衣主教停止了呼吸。在最后一刻,他沒有想到梅吉。他痛苦與歡樂的來源,他一生只愛過一個的人。他在愛情與權力間痛苦掙扎的一生終于結束了,也解脫了。

  在拉爾夫與戴恩死后,梅吉才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像帕迪死后,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寧一樣。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于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同樣因戴恩的死而悲傷的還有戴恩的姐姐朱絲婷。本來她打算與戴恩一起去希臘度假的,可是為了陪雷恩,卻去了倫敦。她覺得如果自己不是那么自私為了陪自己愛的人而是陪著弟弟戴恩的話,弟弟就不會死。這個外表冷漠粗魯卻感情濃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她覺得自己唯一愛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亞德羅海達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幫助他說服朱絲婷留在他身邊而不是回德羅海達。他說:“一般人是不能滿足朱絲婷的,奧尼爾太太。如果朱絲婷選擇了我,她還可以在舞臺上表演,這是德羅海達無法給她的好處。”這時,他堅定地望著她,就像望著一個敵手一樣。“我是來請求你使她務必選擇我的。說這話似乎很殘酷,但是,我對她的需要超過你可能對她的需要。”當梅吉說朱思婷留在德羅海達沒什么不好時,雷納說:“朱絲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羅海達她會感到寂寞的。”他最了解朱思婷,勝過她的母親。可是當朱思婷說收到母親不同尋常的信時,他的心頭一沉。他想梅吉確實從從容容地考慮了這件事,但是,本能告訴他,這是她的行動的開端,但不是他所喜歡的那種行動。梅吉開始耍弄她的女兒弄回德羅海達,以使那個王朝傳之久遠的把戲了。他開始勸朱思婷回家。他開始懷疑,也許她的母親是對的,而自己卻錯了。他的眼睛突然之間顯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艱難地集中在與他說的話不同的事情上。

  她義地反顧地執行著自己離開英國的計劃。在一片混亂之中,某個有這種力量的人打電話來了,只不過不是勸說她改變主意的;雷恩甚至還不知道她要走呢。他僅僅是來請她在他將于萊恩公園他的房子里舉行的一次宴會上當女主人。“好姑娘,求求你!不要哭!來作我的女主人吧!”他說。最后,朱思婷還是說:“我告訴你我要永遠回德羅海達老家去了嗎?”他從煙盒里取了一支煙;那雙大手既沒有猶豫,也沒有發抖,反而運用靈活。“你很清楚你沒有告訴我。”他說道。

  她要走,他絕不會攔。他還沒有想清楚,到底怎樣對朱思婷才是最好的。

  朱思婷走的時候,她的一生中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要讓他高興。

  他似乎并沒有仔細看;至少他沒有說到她精神疲乏或可能有病,甚至連行李都沒提到。這一點兒也不像他。過了一會兒,她開始體驗到世界末日即到來的感覺。他和他平時的那樣子大不一樣。

  能幫助她把這頓飯吃好,使它成為那種可以在旅行中緬懷往事的時候感到愉快、有趣的事情。只要她使自己相信他是為她的離去而感到煩惱,也許事情就好辦了。但是,她做不到。他也沒有那種情緒,相反,他顯得這樣冷淡,使她覺得自己似乎和一個紙人坐在一起,薄薄的,真讓人擔心會讓一陣清風吹走,以前她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

  他再也不管她叫好姑娘了;最近以來,她已經注意到這個詞的使用頻率下降了,今天晚上他一次也沒用這個舊日的昵稱。

  朱思婷回到房間時,收到了母親的信,梅吉勸她回到雷那身邊,她終于明白了朱思婷怎樣才會幸福。此時雷納已經派人來接朱思婷。“其實我自己不了解我自己,不得不需要某種幫助。”朱思婷對雷納說。

  “不是你想的那種方式。我知道你愛我,我可以等待。我總是相信,一個有耐性的男人最終會勝利的。”

  雷納比朱思婷成熟很多。有雷納,朱思婷才會得到照顧。

  故事的結尾,朱思婷嫁給了雷納。

  這是《荊棘鳥》中,最稱得上完整的愛情。

  “鳥兒胸前帶著棘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每一個人,都在艱辛地愛著。不管結果。

  《荊棘鳥》讀書筆記 8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那么一中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起世上所有的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下來。然后,在荊棘樹的穿刺著身體的同時,它放聲歌唱。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得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這是澳大利亞名著《荊棘鳥》作者的題記,一次次閱讀這段悲壯的文字,感悟著這凄美傳說中的含義。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處女作,被譽為澳大利亞版的《飄》,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說。全書以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為主線,展開了一幅生動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畫卷。這部小說情節曲折生動,結構嚴密精巧,文筆清新婉麗,尤為引人入勝的是小說人物刻畫鮮活飽滿: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展現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夫爾,再到雷恩,展現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故事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跨越二戰時期,作者的構思精巧絕倫。

  這是一部經典的愛情悲劇,男女主角的相遇就注定了悲劇,然而明知是痛苦還是要與命運抗爭,明知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還是要追求美好的愛情,人性的張力浸入了每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描寫中。文中的主人公梅吉自從愛上了神父拉爾夫,就象那鳥兒,將荊棘深深刺入了自己的胸膛。她明白這個道理,卻依然無怨無悔,用盡她一生的痛苦,唱完這首凄婉的愛情之歌。

  年富力強的神父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卻愛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兒、美艷絕倫的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內心處于權力與愛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從而引發出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

  克利里家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大牧場定居和經營,這是他們一家最大的轉機,也為許多悲喜劇,更多的是為悲劇埋下了種子。

  克利里家很富有,克利里家也不缺乏社會地位,拉爾夫能成為紅衣主教,位高權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錢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人生中最寶貴的一些東西:愛情、親情、故鄉、事業、夢想、自然、人生大舞臺的精彩、身心疲累時的偷得的寧靜,等等等等,正是它們帶來了極大的幸福和極大的痛苦,讓人在塵世中溫享著美好,卻又留下了累累傷痕!

  當拉爾夫神父去火車小站迎接他們一家的時候碰到了梅吉,兩個人的孽緣就此注定了,盡管兩人的年齡相差一輩。孽緣,是因為相互愛上了注定不可能在一起的,不該愛上的人。

  一個追求上帝、追求事業、追求權勢并毫不猶豫地為了這一切而付諸行動,但是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男人,他擺脫不了人性,他在塵世生活唯一的渴求就是希望擁有一位有著獨特吸引他的氣質的小女孩——梅吉。但是,得到了前者就不可能得到后者。他只能在事業飛黃騰達的時候,內心忍受著感情的煎熬。

  另一個單純善良,堅強而高傲,渴望浪漫的而又正常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是這最平凡的愿望卻成了最不可能的幻想。梅吉為了這份感情,嫁錯了人,有了失敗的婚姻,進而大半輩子守在了德羅海達,那青春年華,那一輩子的家庭浪漫,都沒有得到,這是多么大的代價!也正因為這些代價,那個最平凡的愿望變得如此偉大!

  梅吉的母親菲歐娜并不喜歡她和帕蒂生的孩子,包括梅吉。梅吉的父親和哥哥們也都愛梅吉,但是他們畢竟沒有那么細心,沒有那么敏感,他們并不能替代母親的角色。從小最疼愛梅吉的.是弗蘭克,恰恰弗蘭克在梅吉的成長歲月里出走,進而進了監獄。剩下的能從生活、思想、情感上各個方面來教導和關懷梅吉的,只有拉爾夫了。梅吉從小女孩到少女情竇初開的過程,都是有拉爾夫精心關懷的,梅吉對他的感情也由一種對于兄長家長的依戀之情,變成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個相對封閉的牧場環境里,在梅吉周圍比較親近的人當中,還有誰能取代拉爾夫嗎?拉爾夫對梅吉溫柔、體貼、情感上關懷備至,思想和知識上又是梅吉的老師。拉爾夫必然成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終于確定拉爾夫不能和她廝守的時候,梅吉選擇嫁給和拉爾夫極為相像的盧克。然而盧克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畜生,一個守財奴,一個外表魁偉內在猥瑣狹小的人。這就和拉爾夫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梅吉最終決定返回德羅海達,再也沒有嫁給他人的念頭。只是,她和她母親一樣,更加偏愛拉爾夫的兒子戴恩,而相比之下盧克的女兒朱絲婷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在這一點上,梅吉并不比她的母親更高尚,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狹隘和厭惡。但是這畢竟就是人性,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諒她吧。

  拉爾夫是一個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于交際,能贏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納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學也不錯,該黑時黑,該厚時厚,所以能步步登天。這些都是他強勢的一面。但他卻守著內心的折磨,那就是身為一個男人,對正常感情、對愛情的渴求。而這段愛情甚至從他年輕時候開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拉爾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氣質和美貌所吸引,從此內心被這個女人所俘虜,再也沒有逃出。他外表剛強,內心其實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種近乎于在絕望中掙扎的痛苦。直到當他得知戴恩其實是他自己的兒子,親自給戴爾舉行完葬禮儀式后,再也無法承受這一生的折磨和打擊,闔然去世。

  無疑,拉爾夫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功利心,他雖然非常矛盾和痛苦,但還是寧愿舍棄兒女情長,舍棄婚姻生活,舍棄一個正常的人所擁有的最平凡也是最偉大的權利。這就是代價。當拉爾夫獲得巨大的權利和地位的時候,他必然要舍棄很多極為寶貴的東西,當他通過不算正當的手段取得本該克利里家族所擁有的財富的時候,他的死亡必然也是因為克利里家族。雖然克利里家族和他本人其實都是善良的,并且一直關系融洽,互相關照愛護。這又是人性的一道美麗的光芒。

  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是非常可悲而可嘆的,梅吉幾乎殉道士一樣的對愛情的執著,拉爾夫在上帝和世俗面前的苦苦掙扎,都讓人感受到一種人性的張力。

  但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又是因為一個極其可笑而可鄙的淺薄的理由,卻造成了這么大的悲劇,可見人類一點點的狹隘會造成多少人間悲劇,造成人類解放的多少重重障礙。基督新教的牧師可以結婚生子,為什么天主教的教士卻不可以談戀愛?必須禁欲主義?這多么像中國落后的封建禮教做造成的各種匪夷所思的慘象?一直延續到***,一直延續到今天,那些被父母橫加干預的戀人們,那些傳統落后理念下被深深束縛著的人們。天主教的禁欲主義的丑惡本質,在這本小說里被暴露得一覽無遺。

  《荊棘鳥》是關于人的欲望、奮斗、痛苦和愛情的,讀者可以從那段描寫荊棘鳥的文字中,感同身受到,那生活的種種艱辛、人生的勇氣、活著的血淚、生命的高歌!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滄桑情感經歷,讓我明白,真正的愛和有價值的東西是需要我們用難以想象的代價去獲取的。生活有很多痛苦和無奈,不想平庸無為的度過這一生,就要用勇氣去面對,唯有永不遏制的奮斗才能唱出最美妙的音符!

  人的一生是寶貴而短暫的,青春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好好珍惜擁有,不要等到失去時扼腕嘆息。任何時候,人都應該有夢想有追求,并且不顧艱難險阻地去追尋心中的信念,努力實現目標,也許會付出很多,也許目標并不能實現,但是在生命將要結束的那一刻,能夠對自己說,我無悔過的我青春歲月,那就夠了。這是活著的意義,也是身為青年該有的生活態度。

  《荊棘鳥》讀書筆記 9

  菲奧娜、梅吉、朱絲婷,三個不同時代的女性,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了她們對愛情的理解。

  菲奧娜愛著她所愛的那個人,求而不得便委身帕迪生了很多孩子但卻唯獨鐘愛她最愛的弗蘭克,失去靈魂的她自然沒為她的孩子創造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只有無盡的沉默和愈加的冷淡,最終她還是失去了她所在乎的一切;

  梅吉深愛拉爾夫神父,求而不得選擇了他的影子盧克,在終于得到拉爾夫的那一次也從上帝那里偷得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一生鐘愛于他,傾盡心血卻還是無力地失去了他,還好最終梅吉并沒有像菲奧娜那樣對她和盧克的孩子朱絲婷置若罔聞不管不顧,她還是獲得了良知希望朱絲婷獲得屬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將她埋葬在自己曾犯過的`錯誤中;

  朱絲婷對雷納是深深的愛卻又害怕去愛,她用冷漠和拒絕傷害雷納,認為自己不值得被他這樣愛,在幾番掙扎中她差點服從了命運,服從了她的母親對她的影響和安排,而最終拯救她的也正是她的母親,讓她徹底從那可怕的童年陰影和失去最愛的弟弟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勇敢地去愛,去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對自己最大的愛也許就是敢于正視自己的局限,剔除妄想,珍惜那些愛著你的人。

  《荊棘鳥》讀書筆記 10

  有這么一種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以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荒蠻的柳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麥卡洛筆下克利里家的滄桑和感情歷程正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愛交織在命運里。梅吉和她的母親一樣逃脫不了命運的束縛,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去愛.她和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讓人覺得是荊棘鳥最動聽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懷,但最終還是曲終人散。

  我不相信命運,但我卻堅信愛可以超越一切改變一切。我不欣賞主人公對命運的妥協,但卻感動于他們對愛情的.執著。

  忠實溫雅的帕迪, 始終以含蓄的方式愛著 "從天上掉下來"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奧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愛的背叛的陰影; 暴烈而備受苦惱折磨的弗蘭克,在監獄里埋葬了出人頭地的夢想;溫柔內向而倔強堅強的梅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的拉爾夫神父;驕橫張狂,滿腹尖酸的瑪麗夫人;還有溫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絲婷……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極富個性的人物,譜寫了《荊棘鳥》愛與命運的交響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讓我讀了以后感覺那么深刻,特別是關于荊棘鳥的傳說。當荊刺刺進鳥兒胸膛的那一剎那,我也感覺到莫名的心痛.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可是我不知道荊棘鳥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種悲劇.

  小說的結尾這樣寫到: 鳥兒胸前帶著荊刺, " 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只是唱著,唱著,直到 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么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

  這就是《荊棘鳥》的故事。

  《荊棘鳥》讀書筆記 11

  一直以來,《荊棘鳥》都是那部最令我鐘情的外國小說,它的偉大就在于義無反顧的凄美和悲壯,仿佛一只不顧烈火,撲向荊棘從未放棄歌唱的鳳凰,它是荊棘鳥。

  澳大利亞作家考林·麥卡洛的巔峰之作《荊棘鳥》一直以來都備受推崇,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說投票率居高不下,是外國文學作品的經典名著。五年前我讀過它,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了。前一段時間,我又重溫舊書,書中梅吉與拉爾夫神父的那段超越愛情的愛情依舊令人感受深刻。細節,尤其凸顯了清節,引人入勝。

  一開始描寫克利里一家的生活,就以4歲的小梅吉的生日為牽引,描繪了十九世紀新西蘭南部一個普通牧工家庭的生活細節,可以看到梅吉的母親并沒有特別的關注自己的小女兒,連送個生日禮物都漫不經心。但后文可以知道,她太操勞以致于無法給梅吉過多的,或者說應有的成長指引。但是,我們可以從小說對梅吉得到的生日禮物——洋娃娃“艾格尼絲”,的細致刻畫中感受到小姑娘的純真可愛。就連遭到哥哥們欺負后她認真的緊張的傷心難過都表現出小梅吉善良純真的天性。但是,她的童年時光并不是那么甜美燦爛,自己上學飽受修女的藤條與欺辱、父親與哥哥弗蘭克隱隱約約的矛盾沖突,還有母親過度勞累的內斂給了她一個過于單純甚至單調的成長環境,為下文的不平靜的移民夠大利亞的生活埋下了伏筆。

  關于拉爾夫神父,他在進駐德羅海達以后,受到瑪麗·卡森的熱情“呵護”,他美麗優雅的外貌和對紅衣主教權力的渴望就注定了他不是一個純粹的教士。瑪麗·卡森的巨額財富就很有可能為他的成功鋪墊腳石,他要想方設法把她的死后的財產送到教會,盡管她本來就可能那樣做,她是無兒無女的寡婦,卻擁有難以設想的財富。

  命運的車輪沒有忘記讓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越過汪洋大海相遇。就在克利里一家接近窮困潦倒的盡頭時,帕迪·克利里收到電報,他的胞姐希望他們全家人移居澳大利亞,并在她死后繼承她龐大的遺產。帕迪(梅吉的父親)的胞姐,她一個十足的鐵公雞——瑪麗·卡森——南新威爾士最大最富有的牧場主呀!相遇那年,他是被68歲的老瑪麗愛著的28歲教士,而她,是老瑪麗的親侄女,才9

  歲。

  命運安排了瑪麗·卡森龐大的財產,安排了拉爾夫神父英俊優雅的品質,也安排了小梅吉最純真最無暇的心靈——沒有感動天地,卻深刻的沖擊了拉爾夫神父的心。他們第一次見面,克利里一家登上澳大利亞的那一刻,拉爾夫知道,他的想法——擁握羅馬教會神杖的野心和想法——就統統改變了。是受到梅吉的純潔的洗禮嗎?“梅吉獨自一人站在他們的背后,張著嘴,像是瞧著上帝似的傻呆呆的看著他。他似乎沒注意到自己的嘩嘰長袍拖在塵土之中,邁步越過了那些男孩子,蹲下身來,用雙手摟住梅吉,那雙手堅定、柔和,充滿了友愛。‘啊!你是誰啊?’他微笑著,問她。‘梅吉’她說道。”這一段,他們相見的情景,在多年以后,他們分別、重逢都滿溢著喜悅的回憶,也不難理解后面情節的發展。

  蠱惑的老瑪麗不容許他們在她眼皮底下有半點她認為越矩的舉動。她孀居了33年的心愛上了這個出眾的.教士,并嫉妒梅吉的年輕貌美,因此,她在臨死前一個晚上改變了她的遺囑,讓拉爾夫神父自己做一個左右為難的決定,她想讓他在權力和梅吉之中二選一。絕啊!她要他痛苦!相比梅吉給他帶來的快樂,“老蜘蛛”(他對老瑪麗的稱呼)總是給他無比的痛苦。往往悲劇就是這樣的。

  可拉爾夫神父對梅吉的愛不是男女之間的情愛,他是善良而體貼的,他是梅吉穿越失去最愛的哥哥弗蘭克、失去寶貝的小哈爾,戰勝恐懼的燈塔。他照顧好梅吉,甚至比克利里一家的粗心疏忽強一萬倍。拉爾夫神父一直呵護著她,直到他最后要離開她,帶著瑪麗那可以買下英國王位的財富去奔赴羅馬權力中心。他要到那個權力巔峰了。而梅吉就在平淡乏味的生活中度過,把自己對拉爾夫神父的愛深埋心底。他的母親菲被弗蘭克的死刑訊重重打擊后已經不對梅吉的婚事關心了,她嫁給了一個年輕的牧工。理由就是:這個牧工,盧克,長得幾分像拉爾夫神父!

  悲慘的婚姻生活很快就對梅吉展開攻勢了,盧克只對金錢和土地感興趣,他甚至不愿意滿足孤獨的梅吉想要一個孩子的愿望,他說:“這太浪費錢!”后來,梅吉為生下第一個孩子朱絲婷痛苦到絕望的時候,是心有靈犀讓拉爾夫神父來到她的身邊,給她慰藉,解除她的痛苦。原來,拉爾夫神父回到過德羅海達,因為見不到梅吉,他最愛的梅吉,而傷心沮喪。“他知道了,他知道了!他終于知道了。他會感到怎樣的傷心呢、他為什么要逼迫她做下了這件事?這并沒有使事情變得好些。她不愛盧克,永遠不會愛盧克的。他除了是個替身,是個能給她孩子——這些孩子的模樣和她本來能和拉爾夫·德·布里克薩特一起生下的孩子十分相似——的男人外,什么都不是。‘啊,上帝,真是亂套了!’”

  見面后,彼此的心意都明白了,這廢了多少年的光陰,多少年的等待和逃避、尋覓啊!的確,他的身份是教士,她的身份是已婚婦女。他們是不準許結合的。可盧克呢?那樣摧毀可憐的梅吉的幸福的殘忍,他盧克更加沒有資格與梅吉結合。產后很久,梅吉身體一直難以恢復,加上澳大利亞內陸氣候太過于極端,她已經不能為別人當管家打下手了。她在一個優美小島準備獨自過一個假期,她得療傷。他出現了。那段日子是梅吉有生以來最自由自在的寶貴時光!最后,她離開盧克,帶著孩子回到德羅海達。我們知道,梅吉生下一個兒子,一個菲一看就知道是拉爾夫神父的孩子,他叫戴恩。

  孩子們慢慢長大,我也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可是等大家都老去,朱絲婷和戴恩都長大時,德羅海達莊園里竟沒有繼承人!梅吉的兄弟們沒有結婚,一個都沒有!朱絲婷嫁人后不姓克利里,戴恩,可憐的戴恩,一生下來就擁有與拉爾夫神父奇跡般相同的品質,最不可救藥的是,他熱愛教士的職業!教士,奪走了梅吉擁有愛情的權利,她以為戴恩是她的,沒想到,還是要被教會奪走!心力交瘁了,放手吧。戴恩屬于上帝,還沒正式成為教士,他就在海邊意外死了??

  德羅海達的時代要終止了。是的,不僅僅是時代。“鳥兒胸前帶著棘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它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要把荊棘刺扎進胸膛。”這一段,我特別喜歡,特別心傷,實在是太美了。《荊棘鳥》般的人生很多,他們義無反顧,無論如何都不曾畏懼過死亡,不管是為愛,還是為了信念。世界因為他們而精彩!

  《荊棘鳥》讀書筆記 12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閱讀中傳承著文化,開啟心智。而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更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華,值得后人去研究、去發現。

  傳說中有那么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尋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荊棘鳥》的主題,也是永恒不變的:愛與命運。究竟愛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有怎樣的糾纏?究竟命運在悲喜交織的愛中有怎樣的痕跡?究竟是愛主宰了命運,還是命運主宰了愛呢?荊棘鳥的傳說,一直在淡淡地講述著。哀傷彌漫,但也許哀傷并不是傳說想要表達的。從麥吉和拉爾夫跨越了時空距離的愛情糾葛中,我們也許可以領悟些不同以往的東西。有關愛,也有關于命運。

  當然,當初那個懵懂的孩子依舊是不能領會那字里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含蓄溫雅的帕迪,或是冷漠脆弱的菲奧娜;無論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或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無論是單純執著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現,我卻無法真正地感覺到他們在愛恨糾纏中所蘊涵的復雜的思想。直至現在,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我最鐘愛也是最迷戀的,只有麥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幾乎讓我肝腸寸斷、情不自禁。

  也許是因為女孩子對這樣無奈又沉痛的愛情的無限憧憬,在初次讀著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時候,我的情緒時刻都是在為麥吉和拉爾夫而波動起伏,為他們的相遇而欣喜,為他們的相知而溫暖,為他們的相別而哀傷,為他們的相憶而唏噓,直到最終的最終,拉爾夫在麥吉的懷中平靜而安詳地死去的時候,忍了許久的淚,終于落在了書頁上。也許死亡并不是終結,生命依舊在延續,這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深沉的愛戀也終究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跡。亦如麥吉依舊活著,亦如拉爾夫依舊愛著。

  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明白的,這份愛無論多么銘記,也終究只會化為回憶里逐漸淡去的風景。就如初見的時候,10歲的麥吉和28歲的拉爾夫,距離的不僅僅是18年的長度,更是一生的無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爾夫會走上對愛情來說是條一去不復回的無歸之途,也注定了麥吉從少女成長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戀終會沒有回報。因此,此后的分離、重逢、別離,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終,麥吉和拉爾夫都是寂寞的,盡管他們之間的愛超越了距離,超越了世俗,甚至是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獨自等待、無法相守亦無法相見,還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的情感掙扎,都在書里抹染得淋漓盡致,也是讓人痛徹心肺。正如小說結尾中寫的那樣:“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明白的。我們是了解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依然要把荊棘扎進胸膛。”是的,盡管清楚地懂得這份愛沒有完美的終點,卻矢志不渝;盡管清楚地懂得這份愛痛遠遠多于幸福,卻至死不悔。荊棘鳥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尋覓生命的意義——歌唱,也是絕唱。雖然短暫,雖然逝去,但歌聲猶在,但愛猶在。絢爛的生命也從此不再蒼白。

  曾有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為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濃縮在最后的絕唱中,雖然短促卻是倍加絢爛;枯葉蝶,把所有的生命鋪墊在持久的寧靜中,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為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為了延長生命。大千世界就是這么奇特,一種生命所追求的,卻恰恰是另一種生命所放棄的。然而,你又能說誰是誰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絢麗的荊棘鳥,還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葉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罷了。而這本書,正是說明了前者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也要絢爛的終結,也要所夢想的一切愛,與美好。

  重讀小說的時候我就在想,麥吉,這個內向卻倔強的女子,從單純天真的小女孩到飽經歲月風霜的女人,從對愛情的懵懂無知,到對無望愛戀的孤獨堅守,她經歷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掙扎,面臨的究竟是多殘酷的將來,但她依舊是挺過去了,并且堅持了她一直想堅持的愛。整本書從始至終幾乎貫穿了麥吉的一生,作者在麥吉身上落筆是最多也是最不留余力的。可以說,在麥吉飄搖浮蕩的一生中,寄托了整本書的靈魂所在——堅定、執著、不顧一切,即使痛也要愛著,即使受傷也要孤獨地走下去。麥吉,就是一只荊棘鳥,她窮盡一生,不過是為了守住那渺茫愛情中曾經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爾夫的結晶丹尼死后,她最后的慰藉也終于坍塌。然而,她依舊選擇了堅強,選擇了寬恕。麥吉似乎什么也沒有得到,其實她都得到了,像荊棘鳥一樣,一旦走上了那條難以想象的艱難而痛苦的道路,她也就無從后悔。荊棘鳥始終都是遵循著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痛得愈深,愛得愈沉。

  在終于重讀完《荊棘鳥》后,我才豁然開朗。經典都是隨著自身的成長而不斷地產生新的感受。和從前初次被它吸攝的那個懵懂的孩子相比,現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會在以后,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著將來,《荊棘鳥》會給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后一頁,忽然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不知怎么,卻覺得格外地應景。荊棘鳥,是不是也正是夢想著那夏花般絢爛的歌唱呢?

  《荊棘鳥》讀書筆記 13

  重讀《荊棘鳥》是心血來潮之舉,也是覺得經典著作總有不可磨滅的光輝。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仔細地閱讀每一章,而印象深的還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故事。

  我認為作者考琳·麥考洛將人生的全部經驗浸入到了這本書里,她試圖通過克利里家族的滄桑和女主人公的感情歷程,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情寄存在上帝那里,人們需要以巨大的代價去換取;那些執著于愛情的人,就是一只只荊棘鳥,最美的歌聲只有一次,曲終命竭。因為愛情,所以美好。

  梅吉,從她出生的那天起,荊棘就已扎進了她的生命里。因為她是菲奧娜的女兒,菲因愛情而早孕而被逐出家門、下嫁農工,一輩子隱忍、固執又高貴。梅吉十歲那年認識早已成年的教士——拉爾夫。她仰慕拉爾夫的容貌和品質,視他為父為兄,在她初潮出現后,是拉爾夫告訴她長大了,于是她明白了自己和拉爾夫的愛情,從此走上了坎坷之路。

  他們之間障礙重重——年齡、信仰等等,而不能逾越的藩籬卻是致命的,即拉爾夫是個教士,早已獻身上帝。如何從上帝那里將他奪過來,成為梅吉終身的事業。因此,當她意識到對拉爾夫的愛時,她無畏地與上帝抗爭,成為家族中第二代“為愛而生”的女人。這是一條布滿荊棘的漫長之旅。短暫的勝利使梅吉得到了上帝在拉爾夫身上“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戴恩,她和拉爾夫的兒子。然而,當戴恩長大后因崇拜拉爾夫而立志獻身于教會,離開了梅吉,在朝圣的路上離俗世越來越遠,離母親越來越遠,最后意外死亡,回到了上帝身邊。

  為愛情與命運抗爭了一生的梅吉,品嘗著生命帶給她的得與失、苦與樂。在與上帝爭奪拉爾夫的戰役中,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青春與親情。在與上帝與命運的較量中,她是失敗者也是得勝者。歷盡滄桑后,梅吉終于理解了母親,流露出了與菲奧娜一樣的神情,她說:“我已盡我所能,無怨無悔。”

  拉爾夫是一個魅力十足的`人。他的魅力來自外貌、氣質,還來自于人性與神性的統一,而讓無數讀者心動的也許是他的執著與矛盾。愛情與教會、人性與神性的沖突,如同一根荊棘橫亙在他的心里。拉爾夫愛著梅吉,是他給了她父親般的慈愛,兄長似的關懷,是他陪著她從一個小女孩變成了少女乃至少婦。麥特勞克島的歡樂讓他領悟到:“生活在人世間去追求神性,這不過是一種幻覺。”甚至他坦陳愛梅吉遠勝過愛上帝,但他無法抗拒上帝對他的律令,那巨大的規定性的誘惑,最終還是把他拉回到了上帝身邊,使他在羅馬度過了余生。

  男人天生是追名逐利的動物,即使“上帝之子”也不能免俗。他認為,“目的不是一個男人,永遠不是一個男人,而是某種偉大得多的東西,某種超乎僅僅成為一個男人命運的東西”。在愛情與教會兩個對立面之間,他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于是舍棄愛情,因此一生都在痛苦與折磨中度過。

  這個世上沒有絕對信仰的人。人性與神性在較量中,最終人性獲勝;個體愛情與群體信仰沖突時,愛情的力量更大。正如小說中所展示的事實,戴恩是梅吉與上帝斗爭的勝利果實,也是拉爾夫背叛上帝的證據。作者在小說結尾處贊美荊棘鳥,就是在贊美那些世世代代為愛情而抗爭的人們,也在鼓勵我們堅守人類最為美好的情感。

  說不出它哪里好看。

  《荊棘鳥》讀書筆記 14

  近日拜讀了澳大利亞作家麥考洛的著作《荊棘鳥》,感觸頗深。

  前言中,那只荊棘鳥執著地尋找著荊棘樹。當它如愿以償時,就把自己嬌小的身體扎進一株最長、最尖的荊棘上,流著血和淚放聲歌唱,最終以身殉歌。正文中,這只荊棘鳥化身為各個鮮活的人物,他們得到過最簡單的的歡樂,卻逃離不了那已深深植入身體的荊棘。而書中人物的命運似乎都聚集在一個詞上——野心。

  克利里家族中女主人公梅吉的大哥便是葬送于自己的“野心”。他不滿于每日的打鐵生活,渴望逃離身材矮小的陰影,渴望出人頭地。他熱愛拳擊,他在

  “敵人”的屈服與旁人的吶喊中眩暈、沉醉。最終他離開家人外出闖蕩,卻因拳擊傷人被捕入獄——無期徒刑! 而男主人公拉爾夫更是野心的犧牲品。他為了當上紅衣主教,堅定地拋棄了愛情,對待梅吉,正如對待那朵夾在書中的玫瑰,收藏在心里的某個角落,任其枯萎,最終,因為自己的欲愛不能、欲罷不能與失子之痛將性命交予了上帝。

  有野心的.人不僅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權力、野心,也使親朋飽受苦難。正如書中弗蘭克的母親在聽聞弗蘭克被捕入獄的消息后所表現的:她將悲痛默默咽下,不肯去看望她唯一愛的兒子。

  書中人物個個都有野心,無論是弗蘭克、拉爾夫,還是苦苦追求拉爾夫的梅吉,以及別有心思娶了梅吉的盧克。他們這一位位澳大利亞廣袤土地上的鮮活人物演繹了一段段或平淡或壯烈的悲劇。作者在贊揚他們人性閃光點的同時,也將他們的野心描寫得淋漓盡致,最后用悲情的結局宣告了對他們性格中“野心”的批駁。

  在現實中,人們也常常對有野心者心懷鄙視。古人用《愛蓮說》表明自己“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隱晦地表達了自己對追逐名利、有野心者的鄙棄。今人也依舊,將“黃粱一夢”“車旅蟻穴”等作為警言,提醒自己追求的名利都將成為浮云。

  《荊棘鳥》讀書筆記 15

  傳說中有這么一種鳥,它一生只唱一次歌,終其一生尋找荊棘樹,用最尖最長的荊棘刺穿喉嚨,完成一生僅一次的絕唱。世界上真的有這種鳥嗎?用生命歌唱?你見過嗎?我好像似曾相識。

  “鳥兒胸前帶著荊棘,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刺扎進胸膛。”這種舉動或許令人驚嘆,費解,但一個真正為了愛和心中追求的人會毅然地點燃生命之燭,燃燒自我點亮前方的路砥礪前行。在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為其拋頭顱灑熱血,正是他們的頑強抗爭才有了當今的太平盛世。幸福來之不易,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而這基礎是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建成。出生高貴的奧菲娜遵循心的方向愛的轟轟烈烈無怨無悔,而這短暫的幸福卻使她失去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被迫在一段無愛的婚姻中堅守心中所愛;勤勞忠厚的帕迪處處寬容,謙讓妻子,以無聲的方式默默守護著她;自幼深得神父拉爾夫喜愛的梅吉心中暗生情愫,而信仰是他們之間無法跨越的巨大鴻溝,一時的逾越讓彼此幸福又痛苦;立志要做上帝仆人的戴恩決意奉獻自我投身到宗教事業中去,本能的救助使他奔向上帝的懷抱;特立獨行思想開放的.朱絲婷追求自我解放自我,在堅持自我的道路上找到了幸福。這三代人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唱出了生命最動聽的歌聲,是那樣的響亮。正如我們的主席所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越努力越幸運。對于你所認定的幸福,是否會忘我的投入你所擁有的一切來得到它,這是一個問號。

  在生活中,幸福絕不是與自我毀滅形影不離的,有的只需要放棄才能獲得,有的需要努力才能靠近,有的需要接受才能擁有。追尋的方式不盡相同,卻殊途同歸。

  《荊棘鳥》讀書筆記 16

  拉爾夫和梅吉之間的愛情是全書最打動人的地方,縱然注定了是悲劇,依然讓人動容。

  從拉爾夫選擇了一千三百萬英鎊放棄梅吉開始,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再真實不過的人而已,偽善卻真實。

  梅吉的出現對他來說是個幸福的意外,打破了一直高傲堅守了二十八年的絕不涉及世俗男女之情的準則。他享受一切和她相處的時光,認為愛著這個與之相差了十八歲的女孩猶如愛著上帝一般,是靈魂的愛,但能表露出的只有對上帝的愛。當需要他在巨款、一直追求的權利和地位與梅吉之間做出選擇時,他毫不猶豫選擇前者,這就是人性,真是再真實不過。

  拉爾夫自以為離開梅吉,就能斬斷與她的感情,極力的克制,就能掩埋那種感情,他不愿意承認梅吉對他的重要程度超過了一切。可是當帕迪與斯圖爾特意外死去,他冒雨騎馬趕來,更多是為了看一眼他愛著的`梅吉是否安好;當他得知梅吉結婚并遠走他鄉,氣的快瘋了。還需要更多地證明梅吉對從不流露任何感情的他影響有多巨大嗎。可他就是不愿承認,自以為可以騙過自己,自以為是上帝的代言人,自以為身為教士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男人。當他在梵蒂岡加冕的同時,梅吉糊涂地與盧克成婚,他就這樣直接或間接地造就了她悲慘的命運。

  梅吉對拉爾夫而言,是縈繞一生的痛苦根源,但同時也是讓他明白自己先應該身為一個男人然后才是教士,而不是冰冷的空殼。而拉爾夫對于梅吉而言,是她從小到大都希望得到的那個人,即使怨恨也依然深愛著的那個人。

  即使他們不能廝守,甚至不能相見,但那份愛在他們之間從來沒有改變過,她永遠只會是他的玫瑰灰,他也永遠是她愿意給予一切的男人,唯一的那個男人。

  無論是在基蘭博火車站第一次相見時透過彼此眼睛地凝望,還是拉爾夫過世前靠在梅吉臂彎中的最后一次對望,他們彼此都明白,即使歲月被時間洗禮,那份對彼此的愛,從來都是真正的永恒。

  《荊棘鳥》讀書筆記 17

  很多年前,我很小的時候就看到了《荊棘鳥》,當時我很感動,現在我的記憶有點模糊。這兩天我在百度的貼吧里讀到了這本書,回憶起了很多年前的往事,并在網上回顧了這本小說。我只記得我以前讀過的東西與目前互聯網上可能的翻譯版本不同,風格也有所不同。看來我更喜歡舊版本。然后我在網上看了美國83年制作的電視連續劇。我被感動得不知所措。也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有感覺,不理解感覺。當我真正懂得愛的時候,我又老了。理查德·張伯倫扮演的拉爾夫神父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是我心中的.拉爾夫。他舉止優雅,身材高大挺拔,眼神深情憂郁,騎馬姿勢矯健,舞會上舞姿優美,對麥琪的愛永無止境。從她10歲到50多歲,從她28歲到70多歲,當他70多歲最后死在麥琪的懷里時,我仍然愛他,他對麥琪的愛。互聯網上的一些人認為理查德扮演拉爾夫時48歲。我認為他一點也不老。相反,我還發現王子年輕時穿著水晶鞋和玫瑰。它太飄浮了。拉爾夫穩重、優雅、成熟、克制。他當時就是他。然后我看到理查德承認他晚年是同性戀。我覺得這太浪費和悲傷了。就像張國榮,為什么完美男人是同性戀?我們女人不是很可愛嗎?

  回到正題,我們來談談拉爾夫和麥琪。我相信每一個男人和女人,盡管一生都在痛苦和煎熬,只要他們能擁有拉爾夫或麥琪的愛。我們不是一個人住的。我們之所以平凡快樂,是因為我們沒有遇見那個人,或者當我們相遇時,他不愛你,或者你不愛他。真愛是痛苦的。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當我們回憶生活時,我們會發現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刻,那就是心靈上最痛苦的劃痕。深愛,深痛,也是幸福。拉爾夫和麥琪既痛苦又快樂。他們都愛他們最愛的人,也被他們最愛的人所愛。雖然它們不能結合在一起,那又怎樣?有愛的一天勝過沒有愛的一輩子。

  《荊棘鳥》讀書筆記 18

  傳說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以生命為代價。

  拉爾夫,他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將成為紅衣主教作為自己人生追求,他早已失去的一個作為普通人的權利,包括愛情。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歲月中,他確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一切都悄然改變。隨著梅吉的長大,這份禁忌之愛帶來的痛苦和矛盾與日俱增。最終,他選擇了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有誰能想到,梅吉選擇丈夫,居然只是因為他酷似拉爾夫呢?拉爾夫在臨終的一剎那,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將要面對的是往后更加孤獨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個堅強的人。

  小時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不太領那字里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帕迪的含蓄溫雅,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還是單純執著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直至現在,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腦海里深深記住的,只有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曾經有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為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繹在最后的絕唱中,雖然短暫卻是絢爛萬分;枯葉蝶,在單調寧靜中渡過它的一生,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而我,愿做一只荊棘鳥,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當一切浮華逝去,剩下的只有淚水,而那些淚水終會隨著時間而蒸發,化作一縷無聲的水汽,我們所能握住的也不過堅強二字而已吧。

  傳說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以生命為代價……

  《荊棘鳥》讀書筆記 19

  上帝創造人類,人類衍生出善與惡,上帝同時放出潘多拉魔盒使人受到多元的挑戰,正如他雖清楚告訴亞當he夏娃別偷chi禁果,但仍很仁慈的留給人以選擇權一樣,人在無法選擇或面臨多種選擇時必然會犯許多錯誤,進而修正,因此上帝拯救的應該是行動中的人,以達到一種相對完美的境界。

  人在完善自我之時,也即上帝對人格,生命底蘊的內在轉化。古人云:“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是謂之知。”這樣說來,應盡天道無余常與善人,然而當一種追求與神冥冥相對時,人的生命不過是自然界的一根蘆葦,任何來自自然界的渺小力量都能使其歸于毀滅。麥吉,拉爾夫就是如此,拉爾夫很象《巴黎圣母院》中的那個牧師,不同的只是形式,其情之專感人肺腑,美麗的東西不過是瞬間的燦爛,抓住一個足以樂終身。相比而言,拉爾夫是幸運的,神的力量還沒有完全扼住其情感的咽喉,痛苦的理性最終讓位于純真的本能,從而也就抓住了永恒的瞬間,他死了——在愛人的懷中,留下了凄楚的麥吉。幸福總是伴隨著多倍的痛苦,美總是短暫到讓人來不及為之駐足,痛并快樂著,亦或樂并痛苦著。福兮,禍兮?

  一切束縛人的本能的宗教或法則總會在人的'持久的沉默后的爆發中被突破,牧師和和尚相似。無獨有偶,《巴黎圣母院》中也著力刻畫牧師受著相思煎熬后的種種痛苦乃至扭曲的心靈,難道僅僅是巧合嗎?生理的欲望只能順勢引導,因地制宜,才能使肉體的凡俗升華到精神的神圣。

  由此種種,經典的愛情總是以悲劇而告終的。《亂世佳人》,《呼嘯山莊》,《簡·愛》,《紅樓夢》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劇的意義在于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悲劇作家的靈性在于他以大悲的眼光透過現象看本質,由一而衍生出二乃至無數,將個體的悲升華到整個人類的一種發自脊髓深處的寒氣來,正因為如此,他本人倒是往往樂觀的,因為他悲在質量而非數量,在本質而非現象本身。當這種悲超越了人的承受力的時候,喜劇作為一種替代品便出臺了。

  《荊棘鳥》讀書筆記 20

  一個朋友的網名叫"荊棘鳥",我知道這是一本書的名字,但不知道這代表什么意義。這幾天,在找工作的焦慮中終于把這本小說看完了。

  荊棘鳥,用荊棘刺穿自己的身體,一直謳歌,直到死去。鳥兒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不就好好唱歌就行?

  可是看完書,我想我明白了。

  菲愛著弗蘭克的親生父親,盡管她的丈夫帕迪對她愛和尊重,依舊得不到她的一點笑容。對于菲來說,她對弗蘭克的親生父親的愛情就是插在她心上的那根荊棘;而對帕迪來說,他對菲的愛就是插在他胸口的荊棘。

  梅吉愛著拉爾夫,可她嫁給了和拉爾夫相貌相像的盧克,而對拉爾夫的愛是穿透她的心的荊棘。而對拉爾夫來說,扎在他胸膛的荊棘是他的梅吉和他的教會權力,對于這兩個不能兼得的事物,不管他怎么選擇,他都不能免于痛楚。

  而朱思婷和戴恩呢?朱思婷的荊棘是她的弟弟戴恩,她的.演藝事業,或者雷恩,還是她自己?她的故事到最后也沒有結束,所以不能這么早下判斷扎在她心上的是什么。而很明顯,戴恩的荊棘是他的教會事業,他就像梅吉所相信的那種因果報應,他要被還給上帝。

  那刺穿自身的荊棘隱喻一個人的執念,執著于什么,什么就會刺穿他的心,讓他痛。而他依舊不愿意放下,在這種痛的驅使下,帶著執著的神情走向死亡。似乎,只有這種痛能證明他存在的意義。

  假如沒有了荊棘,菲快樂地和帕迪生活在一起,拉爾夫和梅吉順利的在一起,戴恩做了個牧羊人。故事會像一碗糖水,多喝一口就會膩得慌。

  這就是人的故事。人總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弄成一碗糖水的,就算往里邊撒一把塵土。

  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荊棘,并毫不猶豫的把它插在自己的心上,然后淌血的心帶來的痛感會給他源源不斷的叫做勇氣與堅持的東西。

  《荊棘鳥》讀書筆記 21

  《荊棘鳥》的暢銷不衰證明了它的確是一部富有魅力的小說。這魅力首先來自它的主題:愛和命運。它講述的是克利里家族傳奇式的家世史。故事開始于20世紀初葉,結束于半個世紀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考琳·麥卡洛試圖通過克利里家的滄桑和感情歷程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

  考琳·麥卡洛的開卷語是這么寫的:在南半球有一種鳥,它的歌聲比世界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美好動聽,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種荊棘樹,落在長滿荊棘的樹枝上,讓荊棘刺進自己的肉體,才能夠歌唱。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了尋找荊棘樹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償,找到那種長滿如針一樣鋒利荊棘的荊棘樹。這個時候,它就落下來,而且要選擇最尖、最鋒利、扎進肉體最長的荊棘。它的身體被鋒利的荊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難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開始了讓所有會歌唱的鳥自慚形穢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鶯,在它的歌聲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荊棘鳥的血流盡了,一去最美妙的歌聲也戛然而止。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著。所有聽到歌聲的人和鳥兒都在向荊棘鳥致最后的敬意,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用深痛巨創換取的最美好的東西。

  荊棘鳥一邊忍受著疼痛一邊唱著,使上帝微笑的歌,其實生活本身就是這樣:假如你不如忍受,那么你就無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時生活也繼續殘酷了下來。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訴自己,這是非常值得的。最幸福的時候,也是痛苦將至的時候。

  梅吉就是這只荊棘鳥,為了這段美麗的感情,承受一生的痛苦。雖然從上帝那里偷來的戴恩帶給她希望,可最終上帝還是將他召了回去。直到這時候,梅吉才殘忍地將秘密向拉爾夫和盤托出。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結局。

  《荊棘鳥》讀書筆記 22

  關于書中“荊棘”

  如果知道深深刺入荊棘的胸口有多痛,它是否還會義務反顧的沖向枝頭?這一切是上帝編造的宿命,還是不幸選擇滑向的深淵?

  也許只有待人生書本合上時,渾渾噩噩的我們才能體會到最接近真相的答案。而作者的偉大之處則在于就這么把幾十年的愛恨情仇放逐在這個孤獨和純粹的澳洲大陸上,讓它在你眼前一幀幀的閃現。

  拋去沙土漫天、蒼蠅成群的西北部基蘭博---德羅海達莊園的灰暗背景、時間線穿插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零星襯托,小說最成功的就是其塑造的鮮活角色。這些主角和配角一生牽絆、執著、糾結而孤獨,每個人似乎都獲得了內心的平靜,而每個人似乎都是不幸的。

  而書外的我們,當看盡這本書的跌宕起伏,再次回想這曠日持久的愛情故事時,會明白那最后用心良苦的結局——梅吉將電報放到桌子上,睜大眼睛透過窗子凝望著花園里四處盛開的`玫瑰。馥郁芬芳的玫瑰,蜜蜂翻飛的玫瑰,還有那木槿、問荊、魔鬼桉、正在怒放的紫茉莉、胡椒樹……這花園是多么美麗,多么生機盎然啊眼看著小東西長成大的,變化、凋萎,新的小東西又開始了同樣無窮無盡的、生生不息的循環。

  關于那抹玫瑰灰

  “人的一生是苦難。”這本書里有梅吉生命周遭里來來去去的人(當她在生下大女兒朱絲婷時對前來探望她的拉爾夫說:“我就知道我生命里的這些人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而她的生命正如玫瑰灰---她最愛的顏色,一樣低調中絢麗,隱忍中執著。我不知道玫瑰灰究竟是種怎樣的色調,或許冷中偏暖,也或許暖中偏冷。但是玫瑰灰確實是她生命最美的寫照,在我心中,勝過了荊棘鳥。

  如果你喜歡一株花,你會摘下它;如果你愛它,你會為它澆水施肥。拉爾夫是愛梅吉的,那種愛溶在了澳洲的塵土、烈火和時間的灰燼里,揉成了那種叫做玫瑰灰的顏色。以至于,很多年后,他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德羅海達時,他一下子想起了那片他的小女孩愛的玫瑰花。

  《荊棘鳥》讀書筆記 23

  很多人說我們如今處于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而在很多時候我們將信仰同化為理想也可以稱其為夢想,但是天知道這兩者之間到底有多么大的差距。再者就是我們如今很少有一個信仰或者是被我們稱之為理想的東西支撐著我們為著某件事一直堅持,致死的執著。而宗教徒則不同,宗教徒對待宗教的那種虔誠,是一個無神論者永遠也無法觸摸到的禁地。

  人們對于未知總是會有猜測,有懷疑,有探索,有想打破。梅吉就是那個探索者,她一生都在和上帝斗爭、爭取,后來她得到了戴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得到了她想要的也可以說她是成功的。但是當失去的時候,就會想到毀滅。所以她告訴拉爾夫那是他的孩子,我想不通她是想要得到或者證明什么。是想要讓拉爾夫看到上帝并不會護佑他?而拉爾夫放棄愛情也要信仰的東西在現實面前什么都不是?讓拉爾夫看到自己的懦弱?讓他認清現實?還是說只想讓拉夫產生一種叫做后悔的情緒?覺得是又覺著矛盾。順便提一下,始終讓我念念不忘的一句話是翻譯中有一句話說拉爾夫“他合上了雙眼,聽憑自己的感覺所至,在最后的一刻,他忘掉了梅吉。”可是原文是,so he closed his eyes and let himself feel,that last time forgetfulness in Meggie.所以我還是覺得作者的原意應該是想說,他在梅吉的懷里終于忘記了一切。在那一刻應該是忘記了他所終身侍奉著的上帝,甚至他的信仰。

  說作者對宗教沒什么好感的話,但是偏偏又讓像拉爾夫和戴恩那樣的人去信仰,去頂禮膜拜。讓拉爾夫的存在成為信仰的證明,讓戴恩,那個上帝最忠實的.最完美的信徒的逝去在某種意義上又帶走了信仰——對上帝的信仰。

  但是信仰又好像不全止于此,不止對上帝,對愛情也可以說是一種信仰。信仰的力量無處不在,這種信仰讓書中所有的人都變得可愛。誠然,沒有無瑕的玉,當然也沒有無缺的人。但是看完書你恨不了任何人,他們都是為了自己信仰而活著,可愛,又可悲。

【《荊棘鳥》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荊棘鳥》讀書筆記精選04-29

荊棘鳥讀書筆記(通用22篇)06-05

荊棘鳥04-28

荊棘鳥作文02-18

荊棘鳥作文05-06

荊棘鳥作文05-01

荊棘鳥的傳說04-30

荊棘鳥作文12-26

作文 歌唱的荊棘鳥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