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的讀書筆記(精選10篇)
《圍城》是一部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為主題的小說,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群體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圍城》的讀書筆記(精選10篇),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1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這是我看錢鐘書先生《圍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
前段時間趁著無聊打發時間就把錢鐘書先生的《圍城》粗略的拜讀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認真,但是感受挺深的。這幾天因為要準備讀書交流會,所以又把這本書再次看了一次,兩次真的會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這次我感覺自己從書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書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點。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句話“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起初我還以為這只是被利欲占據心靈的表現,后來縱覽全文之后,才知道,這句話是出自留洋學生,一個孤高清傲的女子,蘇文紈口中說出:她是在感慨愛情與婚姻,同時也在領悟那個時代的人生意義……
小說以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浮沉。在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在和他有過關系的幾個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對于鮑小姐,他失敗于無力抵抗,對于蘇小姐,他失敗于優柔寡斷,對于唐小姐,他失敗于無所行動,對于孫小姐,他失敗于沒有判斷力。雖然說圍城存在,但大多數感情的圍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時,他也是承認自己的失敗的,當他拿到了克萊登大學的假學位,卻不肯以假亂真,實際上就承認自己做了賊,做人還是強勢一點好。
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有著圍城,我們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無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錢鐘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說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
現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壓得我們透不過氣,我們出生開始就有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能做的不是隨遇而安,我們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與命運作斗爭,只有這樣,我們的這座圍城才不至于是困擾我們,說不定可以變成我們的烏托邦呢!
的確,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都有“圍城”,事業,愛情,家庭,學習,生活都與這座圍城密切相關,看你自己如何取舍。人性本惡亦或是人性本善?這都交由我們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點,我覺得我們是不能改變的,就是身處這樣一個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險惡,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要保持一顆善良單純的心。雖然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自己想,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身處亂世,心亦不變”。我們現在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真正嘗到社會的滋味。在學校里我們也不能迷失自己,與人交往我們不能見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誠相待。我自認為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不管是誰,我覺得只要我真心真義對你,時間久了你也會一樣對我。做人這樣,做事情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呢?做事情我們絕對不能心存僥幸,一定要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去做好,去盡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務。
書中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過洋,沒什么理想,不善交際,一介書生,也很單純,這個故事到最后給我們呈現的無疑是個悲劇,起初,以為方鴻漸和蘇文紈會是一對,可惜現實很殘酷,方鴻漸不喜歡蘇文紈。這讓我想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對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后方鴻漸和孫柔嘉成了一對,他們都是很單純的,他們經常為很瑣碎的小事爭吵,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兩人都不愿意認輸,小氣,斤斤計較,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大家都向對方展示好的一面,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氣,一旦在一起,柴米油鹽,朝夕相處,矛盾自然爆發了,圍城心理,是人性吧,這也是這部小說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原因。
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現在80后結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愿的,很多都有來自親友雙方父母的因素,最后都不得而終。其實我不夠資格在這里說到感情,畢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發言權,他們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錢弄得不能走到最后。
看完圍城,我總有一種很壓抑的心情,總覺得回味悠長。以后有時間一定再讀一遍,看看是否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是否可以給我其他啟發。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說不定可以讓正困于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呢?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2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影響最深的作品。它講述了社會的敗壞,還有人們對婚姻的無奈。
錢鐘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對于他,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說是同情。錢鐘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擇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抱著無奈的心情,他一頭鉆進了婚姻、事業和家庭的圈子里。在婚姻的圍城里,他愛上了博學多才的蘇文紈,但對方的漠然卻注定這是一場失敗的的單戀。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并不美滿的婚姻。在事業的圍城里,方鴻漸同樣也不如意,他經歷兩次轉系后大學勉強畢業。
在岳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一紙博士文憑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買了一張假學證交差。生活所迫,回國后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雖地處偏遠,但絕非一方凈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于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斗角中敗下陣來。
方鴻漸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在圍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鴻漸自視清高,手持的卻是一張假學證。自我感覺頗好的`他,課堂效果卻死氣沉沉。正是他對自己過高的估計,使他越來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圍城里陷得越來越深。他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以及和別人的差距,轉而在心中筑起了一座新的圍城,一座自卑的圍城。其實,這大可不必,只要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并對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對,那座虛幻的圍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時常抱怨社會的不公,對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羨慕,萬分的嫉妒。與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份內之事,要相信,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自視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鴻漸的老路,抱憾終生。
還是那句老話,社會是圍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我們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態處于圍城中呢?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3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是錢鐘書里的《圍城》經典名句,每每讀起這句,總有一些思考、一些感悟。
說起圍城總會想起婚姻,單身的男女總會想盡辦法、不擇手段地沖進婚姻這座城,而處于婚姻圍城之中的眾多怨男怨女們,又恨不得砸爛這座圍城,沖出圍城,尋找自由。對于婚姻這座圍城,城內城外的人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對于未婚者而言,婚姻這座城是希望之城、幸福之城,是一個能和自己的愛人廝守終生的溫柔城,在進城之前,他們看到的是巍峨的城墻、輝煌的宮殿,而全然不知這城中還有迷宮般的小巷。婚前看到的'對方也是光鮮無比,全然不知對方還有諸多的陋習。走進圍城之后,短暫的蜜月之后,雙方更多的是摩擦或者碰撞,一次次的沖突之后,或者是妥協,或者就是互不退讓,愛情也就慢慢地被耗盡,直至破城而出。其實,婚姻的圍城并不是只有一道城門檻,其中有著一道道門檻,只有多溝通、多理解、多謙讓、多為對方想,才能不被門檻絆倒,才會領略到城中的百般奧妙,才會變圍城為溫柔的港灣。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各種形式多樣的圍城,比如事業、比如財富。一文不名的小子總會對事業的成功充滿了渴求,成長的事業、傲人的財富、尊崇的地位,令他心馳神往,也令他充滿斗志。但他擁有了這一切時,就會發現,他深陷于一個新的圍城之中,越來越少的私人時間、越來越多的應酬、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等,他反而羨慕起城外那些剛畢業的窮小子,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再說買房也是,沒房子的時候盼房子,住了小房子要換大房子,真的住進了大房子,卻發現自己成了房子的奴隸,不但要支付不菲的養房子費用,還用沒完沒了地搞衛生,這時反而會懷念起蝸居的幸福時光。生活就是由一個個的圍城組成,每一次都被那城的外觀所吸引,總想去城里看看,就如同旅游景點一般,“不來后悔,來了更后悔!”
圍城是目標,因為它那絢麗的外表,我們為之奮斗;圍城也是希望,為了進城,我們不斷前行;圍城是牢籠,只有進去了才能發現;圍城或許是安樂窩,需要用心維護。不管圍城是什么,只要我們努力了、盡心了,就算進去了再出來,也不枉此行了。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4
《圍城》作為錢鐘書一生中所寫的唯一一篇長篇小說,無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書評家夏玉清先生說“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這樣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圍城》這部小說,其精妙不僅體現在人物的刻畫上,也體現在語言的巧妙應用上。應該說,在中國近代文學中很少有小說能做到像其那么完美。
我是先知道《圍城》,然后才知道有錢鐘書這個人的。那是幾年以前的事了,當時是在讀高一吧。讀完《圍城》之后,我才發現,世界竟有如此絕妙的小說。之后我才知道,寫這本書的人叫錢鐘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才子。我當時的心情是——慚愧,佩服。慚愧于之前竟未聽說過錢鐘書這位大才子,且又深深的佩服在他的才華當中。其實,我還抱著遺憾,因為,那個時候,我知道,錢老已經去世幾年了。
對于《圍城》,其中的大多數故事情節我現在已經忘了,而我讀書是從來不做筆記的。所以,要我去真正的解讀《圍城》,并寫出讀書筆記來,顯然是不太可能的。離讀《圍城》這部小說已經有四年多了吧。記得當時,我是一句句的慢慢的讀玩的,這是由于其中的句子確實是獨到了。其中有一句話,讀了這部小說的人大概都不會忘的。那就是:“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這句話很好的體現了小說所要想讀者說明的人生道理。
現在想來,我對《圍城》是不甚了解的。一方面,是因為我讀《圍城》是幾年前的事了;另一方面,《圍城》并非如其他的一些小說那樣,偏重于故事性而易于讀懂。所以,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又上網再次的粗看了《圍城》,從中摘取其中一些我自認為寫得好的.句子,也算做是讀書筆記吧。
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東洋趕驢子的人,每遭驢子不肯走,鞭子不用,就把一串胡蘿卜掛在驢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那愚驢子認為走前一步,蘿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持續向前,嘴愈要咬,足愈會趕,人不知;鬼不覺外又走了一站,這時候它是可吃失去這串蘿卜,失看驢妻的愉快。所有機閉里,下屬駕馭上司,齊是這種技能。
上帝會后悔沒在人身上添一條能撼的狗頭巴,因而加矮了不知多多表情的后果。
世界下小事情能夠隨意敷衍,偏非大事倒絲毫假還不了,譬如貪民貪吏,受賄多少千萬,卻盡不肯偷外人的錢。
謠言這貨色,比淌感蔓延的快度更速,比源星所蘊露的能質更宏大,比淌氓更存在好意,比源產更能爭人口力憔悴。
他想得心煩,怕去睡覺——睡眠這東西脾氣怪得很,不要它,它偏會來,請它,哄它,千方百計勾引它,它拿身分躲得影子都不見。
因為窮人只在大街鬧市行乞,不會到財主的幽靜住宅區去,只會跟著步行的人要錢,財主坐的流線型汽車是趕不上的。貧民區逐漸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塊癬。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幾乎天天發生。有志之士被壓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線,向地下發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陰毒曖昧的人形爬蟲,攀附了他們自增聲價。鼓吹“中日和平”的報紙每天發表新參加的同志名單,而這些“和奸”往往同時在另外的報紙上聲明“不問政治”。
最初睡得脆薄,饑餓像鑷子要鑷破他的昏迷,他潛意識擋住它。漸漸這鑷子松了,鈍了,他的睡也堅實得不受鑷,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時也是死的樣品。
蘇小姐領了個二十左右的嬌小女孩子出來,介紹道:“這是我表妹唐曉芙。”唐小姐嫵媚端正的圓臉,有兩個淺酒渦。天生著一般女人要花錢費時、調脂和粉來仿造的好臉色,新鮮得使人見了忘掉口渴而又覺嘴饞,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頂大,可是靈活溫柔,反襯得許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講的大話,大而無當。古典學者看她說笑時露出的好牙齒,會詫異為什么古今中外詩人,都甘心變成女人頭插的釵,腰束的帶,身體睡的席,甚至腳下踐踏的鞋,可是從沒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頭發沒燙,眉毛不鑷,口紅也沒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彌補造化的缺陷。
有人失戀了,會把他們的傷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爛腿,血淋淋的公開展覽,博人憐憫,或者事過境遷,像戰士的金瘡舊斑,脫衣指示,使人驚佩。
其實,在《圍城》中,每一個句子都是寫得相當的精妙的,而稱得上經典的顯然不止我列出來的這些。我個人認為,《圍城》是這樣一部小說,你把它讀成一部長篇散文,它就是一部精辟而深蘊哲理的好散文;你把它讀成一部長篇小說,它就是一部幽默而不失諷刺的好小說。我想我是把它當散文讀了,以致我沉溺于它的語言之時,忘了去看清男主人公方鴻漸所處的那個社會的紛繁復雜。我想,我很要必要再次去品讀一次《圍城》,把它讀成一部散文,也把它讀成一部小說。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5
我是在幾年前讀的這本書,近期又拿起來讀了一次。畢淑敏說的沒錯,書就是“常讀常新”的。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閱歷下,你對一部作品、一則故事的理解、感悟和收獲總會有差異的。
第一次讀《圍城》的時候,是我受了同學的影響而瘋狂買書看書的階段。這習慣,到現在還保留著,只是沒有了當時那種幾近狂熱的地步。對圖書如饑似渴的心態,催促我四處搜索著名佳作。由此,我喜獲《圍城》,讀了《圍城》。只是受閱歷的限制和傳統語文教學的束縛,初始的印象是作者幽默的語言和字里行間犀利的挖苦和諷刺。而最記憶深刻的便是那句幾乎讀過書的人都能夠脫口而出的名言: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如今,已在大學里度過了一年半的時間。這期間,認識了更多的人,來自東西南北的;親身經歷了許多的事情;跟朋友或者獨自一人走過更多的地方;思考過現在,設想過未來,選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聽人家訴說過困惑、迷惘、情感傷痛,也跟人家訴說過;用心去珍惜保留內心在乎的友情,同時也眼睜睜地看著另外一些友誼漸漸淡卻乃至流失……
這種種或正面或負面地充實著我的人事簿、閱歷簿,還有漸漸走向成熟的內心。這一次重新拿起《圍城》來讀,思考的已經不同以往。人生若只如初見,生命的意義就永遠沒有前進的征象。
書中的主人翁方鴻漸到歐洲留學,既不研究《敦煌卷子》、《永樂大典》,也不鉆研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他換過三所學校,更改過好幾門專業。在那些日子里,他一事無成,游手好閑,生活作風懶散,結果連個學位都沒有拿到。最后沒有辦法,他只好買了個假哲學博士文憑,謊稱自己獲得了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作為一個大學生,我不得不把眼光聚焦到自己身上。曾經我滿懷熱情地來到這所大學,認為可以在這里譜寫我人生的新篇章。我對任何事物都帶以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對感興趣的事物都投入幾近頂點的熱情和激情。慢慢地,我發現大學生活就像一個縮小版的社會,大家都在拿自己的青春和心志為未來下賭注,用自己的勞累和算計給未來加碼。很多人如同機械,每天按照同一個程式進行操作,把生活過得勞心傷神,卻還不舍得停下來思考究竟意義何在,麻木地繼續周而復始。等到哪一天,迫于某種原因,真的停頓了,瞬間掉進迷茫的深淵,掙扎痛苦,惆悵也是枉然。我想,方鴻漸也是如此這般吧,找不到學習和生活的真實意義,不得要領,便渾渾噩噩地過了。從此看,就學難道不像在一座圍城里么?只不過有人認路,有人不認路罷了。
書中還講到方鴻漸和趙辛楣、李梅亭、孫柔嘉一行到三間大學去任教。到了學校后,他們發現,就連大學這樣純潔的圣土也有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李梅亭的中文系主任的位置讓有著政治背景的汪處厚搶走了。方鴻漸的教授頭銜也給剝奪了,他只當上了一個副教授。前面我提到大學就像是縮小版的社會,在這一點上,又可見一斑。很多人都說,大學是座象牙塔,因為里面的人不是搞學術研究就是認真研究自我,他們幾乎不與外界接觸,或者跟不上外面世界的風云變遷。其實不然,在大學里,你同樣可以感受到“朝秦暮楚”的轉變。很多大學的管理都是行政管理模式,一層降一層,一級遵一級。你要地位夠高、權勢夠大,你才能威震四方,“生殺大權”也才能執行有力。有時我們會知道某個有“教授”頭銜的講師,因為他/她的教學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那人們未免就會犯嘀咕,為什么這人就能夠被冠冕了呢。于是人們旁側推敲,七嘴八舌之后,總會有個結果。哎,對了,只要你摸得著門道,你花點心思總能坐上青睞的位置。當然,這得有人愿意幫你暗箱操作。至于怎么個愿意法,大家心照不宣吧。
現在來談談戀愛和婚姻這座圍城吧。書中有提到中文系主任汪處厚由于原配湊趣地死了,冠冕堂皇地娶了個比他小20歲的第二房。而這第二房后來與趙辛楣雙雙墜入情網,還在眾人面前大膽地承認了。當然,這只是個小的插曲。方鴻漸和孫柔嘉的戀愛和婚姻才是敘述的重點。他們從開始到結束,也無不充滿著“圍城”般的思考。
我不禁把人擬作一座城堡。你初次看到這座城堡時,由于它外表的光鮮亮麗而被吸引,你想方設法地想要闖進這個領域。幸運的是你如愿以償了。你成為這座城堡的第二個主人,與它原來的主人一同控制和管理城內的一切。然而,漸漸地,你摸清了城堡里的一切路數,對城堡里任何東西都了如指掌,它再也沒辦法讓你感到新鮮有趣。它對你的引力消失殆盡。于是你想著有另外一座城堡的出現,想著逃出這座城堡去探索美麗新世界。人的欲望總是不斷的,它使人難以知足。
舊的欲望消弭,便會有新的欲望代替。“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是很多人欲念不盡的寫照。從另一角度看,人也是沒有恒心的,他/她在充滿誘惑、變化諸多的大千世界中很容易迷失,很容易對舊事物厭倦、疲憊,從而把心思轉到新的看似更有魅力的`事物上。有時,你也是被城堡的外表所迷惑。等你進去之后,你會發現怎么里面跟外面如此不同。是你當時太急于把自己陷入一座圍城呢,還是你真的為這座圍城所動?只是當時已惘然啊。
有一點,我也想要發表一下意見。婚后的方鴻漸覺得孫柔嘉原來是一個愛爭風吃醋的女人,心眼太小,小肚雞腸,動不動就愛發火,是一個愛使小性子的人。我認為他這樣想不免偏頗。如果他站在他女人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興許他會覺得這是孫柔嘉極度愛他的表現,他倒寧愿把它視為一種可以沾沾自喜的幸福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做得很大方,對許多事情都采取慷慨寬容的態度。但一旦涉及原則、本分、還有自己最重視的東西時,我們卻無法聽之任之了。我們難免變得狹隘,難免變得占有欲很強,難免會因為別人碰觸自己的所屬而不適甚至生氣。任何一點威脅的跡象都會讓我們嗅到危險的味道。因此,我們會不自覺地發起保護,縱使周圍的人甚至是受保護的人或物都不理解。有人會反駁我說:那如果孫柔嘉真是小肚雞腸的人呢?是的,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但是,可以把事情往好里的想,讓情節往正面發展,為什么還要想負面的來折磨自己以及親近的人呢?
讀書,讀人,讀故事,總是見仁見智的。就好像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讀者也會有一千座“圍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心理年齡的人,心中對“圍城”的看法也就莫衷一是。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6
婚姻,按書里的一句話講,就是——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內的人想逃出來。這就是圍城,禁錮了方鴻漸,禁錮了孫柔嘉,禁錮了蘇文紈。
圍繞在方鴻漸身邊的有4個女人。
一開始的鮑小姐只是個過客,一次艷遇而已,玩弄了方鴻漸的感情,揮一揮衣袖不留痕跡地便甩開了他,而于方鴻漸來說,這個女人大概也只是他旅途中打發寂寞的調味品罷了,兩個人互相玩弄,但還是方鴻漸占了下風。
蘇文紈,我覺得這是一個做作、自負的女子,也可以說是假清高。她在背地里鄙夷鮑小姐的不知廉恥、有傷風化,卻又暗自羨慕她與方鴻漸的親昵,她自負地以為如方鴻漸般的男子理應為自己傾倒,故而欲擒故縱,周旋于方鴻漸、趙辛楣等男人之間。她的嫉妒之心還拆散了唐曉芙和方鴻漸,或許并不全是她的原因,但她無異于是兩人感情發展中的攔路虎。當她被方鴻漸無情的拒絕之后,迅速地便為自己找好了退路,當機立斷地嫁給了曹元朗,她的自尊心只允許自己將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唐曉芙,一個聚集了所有美好事物的女孩子,純真,美麗,善良。她很單純,完全相信著方鴻漸的一切,毫無心機。也正因為她的單純,當她得知方鴻漸的過去之后,她崩潰了。她所追求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我愛的人,我要能夠占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著我”。唐曉芙的愛情觀大概也是每個小女生內心的夢想吧。在說分手的時候,她也許有過猶豫,但是方鴻漸的懦弱,讓他們終歸有緣無分。
孫柔嘉,方鴻漸的妻子。結婚前,都以為這只是個沒長大的小女生,單純而沒有主見。但是,實際上,她才是最富于心計的人,方鴻漸又怎是她的對手。抱怨婚禮的倉促,抱怨方鴻漸的無能,嫉妒蘇文紈唐曉芙曾經得到過方鴻漸的愛,再后來,是婆媳之間的`矛盾,兩親家之間的矛盾,生活小事上的矛盾……最終,矛盾爆發了。
書從方鴻漸留學回國講起,這是一個靠著死去的未婚妻的父親資助去歐洲留學的男人,留學四年玩世不恭,到頭來連個文憑也拿不出,為了向岳父父親交差而買了“克萊登大學”的假博士學位,實在是令人鄙夷。這個人生污點伴隨了他的一生,讓他膽顫心虛、抬不起頭,假的就是假的,永遠也不能成真。相反的,另一個造假學歷的韓學愈卻憑著厚顏無恥,一躍而上成為了歷史系系主任。如此對比反倒顯得方鴻漸更誠實了?但是,實際上這兩人確實半斤八兩。
其實,方鴻漸只是眾多平庸的人的一個代表,是當時中國社會眾多知識分子的一個縮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趙辛楣一般,既有真才實學,又仕途順利,做了官。方鴻漸無疑是失敗的,愛情的失敗,婚姻的失敗,但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若他能勇敢,誠實,直面自己的缺陷,一切也不至于此。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7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方鴻漸,作者在寫作上很多時候都是站在方鴻漸的思維角度來聯想創作的。
說句實在話,我并不喜歡方鴻漸這個人物,在方鴻漸和孫柔嘉定婚后直至結尾更討厭了。
我想到了一段經典名言來形容,“世界上有上、中、下、末四等人,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沒脾氣;末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而方鴻漸我感覺就是末等人,當然他也有好的幽默的時候。
相反,雖然婚后孫柔嘉也經常吵,但是我感覺愈發有點喜歡她了,應該有點理解她什么都沒有要求,就和方鴻漸結婚了有些感到孤單,身為一個女人的立場。
在她和方鴻漸吵嘴時,我都會想一個問題,若我是方鴻漸我該怎么回答或該有什么樣的態度,會讓她吵不起來能溫馨或幽默收場。
我發現很多時候孫柔嘉的吵鬧只是小女人的.發牢騷罷了,只要方鴻漸換個態度或換個說話方式,這種互相傷害雞毛蒜皮的怒火都燃不起來。
畢竟,身為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很多時候要顯得大度點,你跟一個女人亂計較個什么勁嘛。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8
今天我讀完了圍城這本書。對于這本書中的種種跡象,我良慨頗多。首先是這個主人公方鴻漸,他算是一個青年知識分子吧。但他出國留學,不學無術。為了面子,和家里的期望,他造假了一個博士畢業文憑。然后得意洋洋的回國。
在回國途中的船上遇見了鮑小姐,他忍不住鮑小姐的誘惑,與這位已訂婚的女子發生了幾天的感情糾葛。而在船將抵達內陸的時候,她便與同船的書蘇小姐熟識,蘇小姐對陣方鴻漸也有一點愛意。但這位蘇小姐卻是一個頗有城府,心機很深的一個女人。但方鴻漸對覺得自己對他不是愛。不久便與蘇小姐的表妹唐小姐認識,唐小姐是一位性格活潑開朗,很真誠的一位女子。方鴻漸不久便深深愛上了她,但是由于蘇小姐的從中作亂,他們倆最終未走在一起。其中也是因為方鴻漸的懦弱。
不久他與之前的所謂情敵趙辛眉兩個人同往湖南三閭大學教學。兩人在路途中成為了好友。而與此同行的有一位孫小姐孫柔嘉。在這一段長途中,不時地被趙辛眉所調侃,他與孫小姐之間的摩擦,而方鴻漸便覺得自己對孫小姐有一些愛慕之情。最后他們兩個隨意匆忙結婚了。但是結婚四個月中,他們倆不時的吵架斗嘴,甚至最后打架終于鬧掰各自一方。而方鴻漸是一個沒出息,沒本事,愛慕虛榮的'男人。對自己的愛情沒有把握,沒有追求;對自己的學業沒有努力,沒有奮斗;甚至對自己之后的工作沒有上心,追求表面。他是一個深陷于自己所創造的圍城中難以自拔的人。圍城內的人想出去而為城外的人想進來。就是這樣循環往復,錯綜復雜。
而其中所描繪的社會環境也是非常封建,如方鴻漸的家庭規矩,在學校工作的人,往往都是那種攀高貶低,追求一己私利的人。
而這也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人必須有一己之長,有自己的本事。才能夠在某一方面有立足的地方。我們對自己的未來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不能不學無術,造假欺騙自己,從而毀了自己的未來。而對自己的感情等其他方面都要牢牢把握,且不能任聽他說,自己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要能為自己做決定,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承擔后果,這這是一種責任與擔當,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和方鴻漸這一類人的慘象,令人發省。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9
方鴻漸,生于中國南方鄉紳家庭,父親是前清舉人。在掛名“岳父”的支持下游學歐洲,輾轉三五個國家,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克萊登大學”博士學位證書,并隨海外學成的學生回國。他荒唐茍且、經不起誘惑,在回國的船上被鮑小姐玩弄;他被動、優柔寡斷,不懂得拒絕蘇文紈的曖昧,也中斷了與唐曉芙的愛情;他無能、妥協,落入孫柔嘉的婚姻的“圍城”中,新舊文化的沖突,三觀不合注定了他們的'婚姻不會幸福。膽怯、懦弱是他的天性,身為知識分子,方鴻漸但也良知未泯、心存理想,厭惡世俗卻又無法出淤泥而不染,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而自怨自艾,終究是個不討人厭,但作用全無的人。
蘇文紈,大家閨秀、知書達禮、法國博士、大齡女青年,是別人眼中的理想另一半。她工于心計,玩弄男人于股掌之間,可能是由于過度的自信,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在遭到方鴻漸拒絕后的氣急敗壞,也顯示出了惡毒的一面。
唐曉芙,聰明、漂亮、可愛、率真,她是這個摩登文明社會里的罕物,滿足了一切初戀情人的想象。太過美好,終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孫柔嘉,小女人也頗有心計,與其說討厭她,倒不如說是同情她。人之常情,她不過是想找個如意郎,可惜落入“圍城”的是方鴻漸,貧賤夫妻百事哀。
若方鴻漸能多一些愛,孫柔嘉多一點體量,或許他們可以在世俗里過得“幸福”些。
《圍城》的讀書筆記 篇10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里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初中時,語文老師在閱讀課上向我們推薦這本書,我看完了一遍,完全沒看懂,感覺極其索然無味,那時我在“城外”看這本書;大學時,同學送了我這本書,我又仔細看了一遍,我才讀懂,它是在諷刺在這圍城之內的世俗之人,那時我在“城里”看這本書;兩個月前,過年回家,無聊時又看起了這本書,我思索萬千,腦中閃過自己離家這兩年里經歷的一幕幕,那時我在“城墻”之上看《圍城》。這多姿多彩的世間,也許不止婚姻這一個圍城。
“大榭島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大榭島的`天氣經常陰雨朦朦,路面一直濕漉漉的,想放風箏卻一直等不到好天氣,休息的時候好想去別的城市呆幾天,感覺自己好像很厭倦這里的天氣。我大半年也沒有出去旅游了,剛好前幾天班組團建要去南京和揚州,可把我樂壞了。我穿著自己新買的衣裙,化著精致的妝容,帶著喜悅的心情去旅行,可是去的第二天,自己卻身體不適,躺在酒店的床上,感覺自己好想回到大榭,回到那個自己熟悉的地方。煙花三月下揚州,是多少人向往的事,風景宜人,可卻只能是我這旅客短暫的駐留,過長的停留真的會“水土不服”。大榭島沒有揚州的魅力,卻是我的棲身之地。
“當下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時間的變化是自然規律,這個社會對我們的需求也在變化,父母的社會需求農作勞動力,我們的社會需求創造勞動力。走出校門時對自己有過無數的憧憬,可是走進社會時卻不能只有憧憬,更要有努力。以前沒背的單詞,現在統統要加倍背回來,以前沒有的努力,現在要加倍努力,每個階段的當下都是一座圍城,以前不喜歡上課,現在卻懷念,當時只想著逃離那個圍城,出來了卻發現自己只是到了另外一個包圍城,不但沒出去,反而把自己套在了一個“環”里。所以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享受當下,利用當下,我們也許不能逃離某座圍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讓這個圍城范圍變大。通過努力讓它擴大到你想要到達的每個角落。
世俗之人都在這圍城之中,我也在其中,成為大眾的一員,但是,只要我們選擇正確的途徑,不斷努力,不忘初心,執著的前行,珍惜自己身邊的人、事、物、時光,抓住當下,這圍城會褪去它的色澤,讓我看到未來的路。
【《圍城》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圍城讀書筆記05-24
圍城讀書筆記04-26
《圍城》讀書筆記04-26
閱讀圍城讀書筆記08-20
圍城讀書筆記范文04-26
圍城讀書筆記3000004-25
《圍城》讀書筆記(精選27篇)11-04
《圍城》讀書筆記(精選22篇)11-04
圍城讀書筆記5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