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野草》讀書筆記(通用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野草》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野草》讀書筆記 篇1
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都是十分深刻的。而散文集《野草》更是透著一股黑暗的深邃。《題辭》一文中有句很著名的話:“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情只能親身體驗,無法向旁人訴說。一個是夢,一個是死。
當我們自我體驗時,覺得無一不可言,覺得每一個都可以大做文章。可是真的話到嘴邊,筆在手中,卻會苦于找不到絲毫憑據,頓覺無所依傍的空虛。《野草》中的文章之所以無一不透露出頹廢黑暗的氣息,這正是代表了當時魯迅先生內心極度痛苦矛盾又無處傾訴的狀態。
魯迅與弟弟周作人決裂,手足失和。這件事對魯迅的打擊實在太大,以至于他在搬出八道灣后,大病數十天,瘦了十來斤。想當年,他哥倆并肩戰斗,一塊寫文章,一塊做學問,一塊用手中的筆摧枯拉朽地批判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他們都是新文化運動中很有名望的先鋒健將。尤其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早期,周作人還比哥哥的名氣大些。可是誰也不會想到,這樣的一對手足,卻終于老死不相往來。
生活真的是很殘酷。一時間,國事,家事,私事,將他逼進了絕路。他于是便將這生命無法承受之重,轉化為《野草》的二十三篇文章中。
在當時的高壓下,許多話是不能直白表達的。于是便有了這些看似優美的文字,以及文字之后深陷的人生黑洞,黑洞之中無限的'黑暗與死寂。
《過客》一文,不僅是當時先生心境的真實寫照,而且我想,它也能從我們每一個人身上找到影子。老者說,前面的路,是墳。但是女孩卻說,那時開著野百合,野薔薇的花園。顯然,老者的話貼近實際,而女孩的話充溢著夢幻。雖然對于時間這條長路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只不過是一個匆匆的過客,但是,我們應該走下去,走向老者所說的墳地,女孩所說的花園。那里究竟有沒有路呢?不得而知。但是,這個答案在《故鄉》中說得明明白白:“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野草》間,似路非路。
《野草》讀書筆記 篇2
魯迅先生也許是中國人說不盡的話題,特別是還有點思想的中國人,只要中國人的丑惡還沒有消失,他曾經的猛烈抨擊就永遠有他無可替代的價值。魯迅先生出在生與死的邊緣,如同一個影子在光明與黑暗之間——或者被黑暗吞噬,或者被光明消滅,但是魯迅就在這樣的時候寫下了《野草》。
讀著《野草》,我失去了自我,我完全沉醉在先生的筆墨中。先生說:“我將大笑,我將歌唱。”于是我便真真地想要仰天大笑,想要放聲歌唱。然而“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眼前是淡淡的血痕,先生有著渺茫的悲苦,而我的心卻在痛。
那是無聲的深沉的刺骨的痛,因為這個民族正在滴血,正在受苦,正在墮落,正在等待,正在復蘇……我并沒有哭,也沒有為這個民族默哀,因為叛徒的`勇士已經出于人間,天地在他的眼中已經變色。
魯迅先生不該誕生在那樣的年代。在白色恐怖的歲月里到處都彌漫著血,那是戰友的血,敵人的血,無辜者的血,奮起者的血……似乎天地間已交織出了一片淡紅的微腥的氤氳,掩去了前途光明的微茫。如果他誕生在別時,他或許就是天馬行空、落拓不羈的李白;或許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依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或許就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他可以成為另一種人,不必在緊鎖的眉頭中透著無法治愈、無法掩飾的憂愁與悲苦。
然而,他還是誕生了,周樹人成了獨一無二的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將滿腔熱血薦給了軒轅,獻給了這方值得眷戀的華夏大地。
中國文人自古以來一直在儒、釋、道三家中進退維谷,先生卻已擺脫了這層束縛,只是他對這個擁有劣根性的民族愛的太深,讀著太透,連自己也卷入了時代的旋渦,不能自拔,也不愿自拔。時代需要魯迅。于是他舉起了手中的筆,將矛頭對準了反動政府,快意恩仇,喚醒了國人的理智與勇氣。
魯迅先生還是永遠地離去了。棺柩埋入黃土時,沉沉的夜色中有著一彎微紅的新月。他是看不見了。但他已然給了仁人志士武器與力量,指出了前進的征程。
一個民族即將起來。
先生應該是瞑目的。野草是燒不盡的。當和煦的春風拂過蕉原時,青春的嫩草將破土而出。
《野草》讀書筆記 篇3
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我讀幾遍了,頭腦仍然一片空白。要是說非得找幾個詞來概括它給我的印象的話,那就是:曠野,荒原,燃燒。我甚至已經記不清楚《野草》里是否有這幾個詞,也不想翻書去求證。我想有時候讀書不求甚解也好,起碼留給自己一個想象的空間。
所以我想極力避開人們對《野草》的解讀,雖然那會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并且會讓我了解到諸多關于革命、荒誕、存在、本體等等之類的偉大意義。我并非不承認或者不贊同人們的看法,只是這些東西看多了產生審美疲勞,甚至產生深惡痛絕之感。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總會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從而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舉動來,這樣事情就變得有趣了。我很喜歡《野草》,也很尊敬魯迅先生,他文中所顯示出來的荒原意識讓我的神經異常活躍和興奮,以至于在閱讀時我完全沉浸在里面的場景里了。不過這個場景僅僅是我自己想象的而已,并非是魯迅先生在寫作時頭腦所浮現的場景。但我覺得這并不妨礙我對它的理解,我總是相信有那么一個世界我們從未抵達。
這個世界它不應該屬于任何一個時代,或者局限在任何一個意義,它因為具有無限的'擴張力而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感受。我也相信《野草》除了具有它所該具有的時代和現實意義外,還有一個世界它從未展示,那就是荒原。雖然我們可以根據魯迅先生的文字進行荒原的場景想象,然而真正的荒原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我們所看到的荒原只是被魯迅先生物象化的荒原,每個人心中的荒原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我們沒必要極力去挖掘或者吹捧別人心中的荒原世界,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認識自己心中的荒原。在這里我并不是說人們對魯迅先生《野草》的挖掘是一種吹捧,我也相信人們對它的解讀在一定程度上與先生所想的是相符的。我只是想告訴自己,人們對《野草》的無限度挖掘只是《野草》荒原世界中一個小小的角落。
問題在于,人們都想極力讓別人去認同自己所看到的角落。這種想法將歸結于嚴密邏輯的勝利呢,還是思維空間過于狹小的悲哀?也許根本就無法回答。
上面的說法或許過于武斷。人們會不禁要問:究竟什么是荒原?什么是曠野?這些詞從哪兒來?具有什么樣的實際意義?不得而知。太過于抽象了,我們壓根無法觸摸,又何來的理解?不具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我們把它擺在那又有何用?如果大家非得這樣刨根問底,我就只好沉默了。
不過我仍然在想,“燃燒的荒原”是否更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且不管別人如何想,我先第一個贊同。確切來說這是一種夢境,或者說這種夢境與我心靈深處的夢境是相通的,所以我特別有感覺。覺得特別的興奮和有意義。說到這里連意義也是抽象的了。我無法解釋這種奇怪的念頭。這也許就是《野草》在我這里所產生價值,一個抽象的價值,一個拋開了時代和現實意義的價值。我相信這個世界允許這種價值的存在。
看到這里估計大家要么目瞪口呆,要么厭煩透頂了,但我還是要把話說完。《野草》留給我的印象只有三個詞:曠野,荒原,燃燒。這個印象不僅僅屬于我,它具有更加普遍的意義,它讓我相信——有一個世界我們從未抵達。
《野草》讀書筆記 篇4
朔方如粉如沙的雪花在紛飛之后,整片原野便被孤獨的雨的精魂所覆蓋。然而在這雪的掩埋之下,卻依然萌動著生命向上的力量。當春天的風裹挾著希望從這片原野上方刮過,雪融化進土壤滋潤重生的渴望時,總會有一些不曾腐爛甚至未曾枯黃過的野草以燎原之勢迅速蔓延。從這刮過的風,也會感動于他們的不屈和執著。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腐朽。我對于這腐朽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或許那個愚昧麻木的時代就是那片被大雪所覆蓋而蒙蔽了雙眼的原野,身體及根系都已腐爛的野草,身體腐爛而根系依然健康的野草,以及身體雖泛綠但根系已腐爛的'野草,都因雪的覆蓋而無聲無息。
但無論一個時代有多不堪,黑夜之后也總會出現黎明的曙光。而以魯迅為代表的一些人,便是那些盡管被雪掩埋也依然固執地保持著身體與根系均健全無損的野草。他們在所有人都沉睡的時候,大聲地吹響了振聾發聵的號角。
魯迅說:“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當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腐朽。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然而,“天地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
我以這一從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在鍵盤上敲下魯迅這些話的時候,我莫名地有一股想哭的沖動。我仿佛看到了微弱的燭光下伏在桌前淚眼婆娑地寫著這些話的魯迅,或許他那個時候覺得自己在歷史蒼穹中不過是再渺小不過的一顆星,但是他熱愛他腳下的這片土地,盡管它殘破不堪讓人近乎絕望,可是他依然固執地希望改變這一現狀,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哪怕他對自己并沒有多大的信心,都只是抱著背水一戰的信念,他也依然執著地握著筆桿同這個被黑夜所籠罩的時代戰斗著。
喜歡《野草》這部散文詩集也許僅僅是迷戀于魯迅先生的文采并且感動于他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那種復雜而堅定的感情。在我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位戰士,他以紙為盾以筆為矛,沖在隊伍的最前方,而他的身后,不僅僅有年輕的學生,還有工人、老人、婦女和小孩。他們都是野草,渺小但不卑微的野草,只需一星火光,他們就會立刻蔓延成燎原之勢,燒紅一方天空,照亮一片黑暗。
臧克家先生在紀念魯迅的一首詩中寫道,有的人死了,但是他還活著。是的,魯迅正是一株永不會枯萎腐爛的野草,因為他永遠活在我們華夏子孫的心里。
《野草》讀書筆記 篇5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句多次為魯迅所稱引,不妨看作是《野草》全書的大綱,倘置換為魯迅自己的說法,則是:
于浩歌狂熱之際中寒,于天上看見深淵。于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于無所希望中得救。
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凝聚著他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退潮以后思想上處于彷徨時期對人生、對人的存在價值、對中國文化的特征和社會發展的深沉思考。在魯迅生命最痛苦的時候,“五四”運動高潮后的回落、“新青年”陣營的裂變、統治階層的專橫和欺壓……一系列社會的矛盾讓魯迅陷入消沉抑郁的海洋、感受心靈苦悶的煎熬。黯淡的情緒和痛苦的情愫孕育了《野草》的誕生。這部作品是魯迅以其獨特的個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絕望的抗戰”而催生的小花,是他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心泉所化成的藝術瑰寶,是一部“心靈斗爭的記錄”。
魯迅以他不可模仿的藝術才華,將自己微妙的感覺、情緒,難以言傳的心理、意識,復雜萬端的心態與情感,憤激與焦燥,感傷和痛苦,苦悶與彷徨,探索與追求,溶入這叢野草之中,從而把內心的痛苦轉入《野草》,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志銘。他的'一生就是這樣以紹興人那一碗黃酒墊底的生命底氣,以來自尼采權力意志哲學的那一派野力,絕望、反抗絕望、堅持絕望。這種絕望的堅持尤其艱忍。殷海光先生曾說,魯迅既感覺到了生命的虛無,又要在為虛無的壓迫下致力于求索一個民族,一個文明的新生之路。這是一個
極大的悖論。更痛苦的是魯迅在求索民族新生之路上又是這樣四處碰壁。這樣的魯迅我們可以把他描寫成一位舉著盾牌的戰士,盾牌的后方是生命的虛無,盾牌的前方是出路的虛無。戰士要博擊的是雙向的虛無。這種戰斗就尤其慘烈。這樣的魯迅才是一個夠味的魯迅。這樣的魯迅才配稱中國在二十世紀的精神高峰。
魯迅毫不諱言現實在他看來乃是實有的黑暗與虛無,卻又認為,不是沒有可能從反抗中得救。他一面揭示生存的荒誕與生命的幽黯,一面依然抱著充沛的人文主義激情,這是他高出許多存在主義者的地方。他說,他的哲學都包括在《野草》里面。野草》的低沉陰郁、桀驁不馴,體現出彷徨于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作者孤憤蒼涼的心情,是作者真實的靈魂袒露;是追尋生命意義卻感到死亡的悲愴時的焦慮;是獨自與黑暗搏斗的直面真相的勇氣,是在無路之處走出路來的反抗絕望的生命哲學。
《野草》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潑辣、溫潤,它都具有;但是更多的是深沉悲抑,迂回曲折,神秘幽深。作者表現的主要是一種悲劇性情緒,它源自生命深處,許多奇幻的想象,其實都是由此派生而來,因此,最富含熱情的語言也都留有寒冷的氣息,恰如冰的火,火的冰。《死火》中描寫死火:“一切青白冰上,卻有紅影無數,纖結如珊瑚網,”《野草》的語言,正是那青白背景上的無數張開而又糾結在一起的紅艷的珊瑚枝。
作為一部靈魂之書,《野草》開辟的境界,在中國的精神史和文
學史上,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散文詩《野草》被許多評論者認為是中國20世紀文學的顛峰之作。
《野草》讀書筆記 篇6
《朝花夕拾野草》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童年中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讓人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后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乏味的生活感到不滿。我讀魯迅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就像讀著發自他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讓我們珍惜自己這美好的童年,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
《野草》讀書筆記 篇7
你能舉起大自己三倍的石頭嗎?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件難以辦到的事情。如果我告訴你野草可以做到,你一定不會相信。再沒有看《野草》這篇散文之前,我也不知道區區野草這等弱不禁風的生物竟有如此過人的力量。看完之后,我震驚了:野草的力量之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當然,我這么空說野草的“神力”,總會讓人半信半疑。下面就讓我帶你去見證奇跡吧!
《野草》中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人的頭蓋骨十分的致密與牢固,幾位科學家為了研究,想分開一塊完整的頭蓋骨。他們盡一切方法但是無濟于事。后來,有人把小草種進頭蓋骨,然后奇跡發生了,小草居然“破骨而出”,頭蓋骨被一分為二。在場所有人,包括“場外”的我,都為小草驚人的力量震驚了!用現在網絡的話說,這“逆天”啊!沒錯,就是“逆天”,再弱小的生物,只要心底藏著那份堅強、堅韌的意志,都會擁有可以“逆天”的神力。
人們只看到了野草之小,卻沒看到野草所蘊藏的強大力量。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有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意思是野火不能燒盡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長出來了,它同樣寫出了野草富有頑強的生命力。
野草從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帶著一股斗志,無論這粒種子落在瓦礫中還是角落里,它都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任何困難和阻力都無法阻礙它的生長,只會讓它在磨練中變得更加堅韌、挺拔。也只有這種草,才可以不屑那些溫暖的玻璃棚中養育著的盆花。
每個人都會在成長中遇到各種困難,但是,只要你有樂觀的心態,積極的進取心,頑強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你就會擁有野草般的神奇力量,戰勝困難,與成功相遇。
我不做溫室的花朵,悠然自得的從土里冒出來,不經過磨練,不經過考驗。
我要做有力量的野草,能屈能伸的野草,堅強的野草……
《野草》讀書筆記 篇8
《野草》一百多章帶有深涵的文字,帶給我們巨大的內心世界的無比抗拒。懂得了魯迅在那個時代的社會的腐敗和庸俗,社會的變遷,以及魯迅的種種變遷,心靈上的變化。魯迅把故事講得及深,他把抗拒的力量寄托在夢里,而他也只有夢,這所謂夢是希望吧。讓人感受到封建社會的人的思想和生活被封建階級糟蹋,無力抗拒。丑化之至,而贊美的不是當時,因為社會的黑暗,人心惶惶,面對人的內心的凄涼,顯得更加的黑暗。我也不會后怕和退縮,看見是眼中一顆釘!
野草,像是當時封建階級中奮斗的人、抗拒的人民。他們的思想為忘我、為民。給更多的人民慷慨。魯迅他高興,預示著人民的革命將要完成,激動!未來有更大的事業即將出現在我們眼前,同志們站起來吧!奮斗吧!用我們的雙手創建我們美好的家園,把侵略者趕出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世界得到安寧!“是的,青年的魂靈屹立在我眼前,他們已經粗暴了,或者將要粗暴了,然而我愛這些流血和隱痛的魂靈,因為他使我覺得是在人間,是在人間活著。”魯迅像是號召這些青年的靈魂爆發和前進,讓這場戰爭快點過去,快點讓這摧殘著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封建消失,面對現實的他們,只能是無力的抗拒。但他們并非如此,即他們的內心是具有強大抗拒力!眼前是思想的腐敗,也是野草即將誕生之地!
在夢的世界里幻想,在黑暗的社會里生存,從夢開始,借助夢,只有活得更漂亮,那才是最真實的。但夢總是虛幻的,但并非要活在夢里。魯迅的篇章背后總有黑暗的歷史,但總是用激勵而又活力的筆綴下點亮快要失去活力的野草,讓春春充滿光的力量。由使我直爽的笑了,無不邁開充滿希望的腳步,一起踏進黑暗的世界,一起感受夢的虛幻,感受生活的艱苦與交迫。沒有痛苦就沒有明天,沒有交迫就沒有新的生命力的誕生!
那些愛國的文人志士,為國爭光,也為國而死,而他們也死得光榮,他們用行動來證明什么叫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證實什么叫中國的力量!他們青春的燃燒!用生命激勵有志的.青年們,不讓他們倒下,是要真起來!野草,詮釋了青春力量的爆發,而他們是偉人,是歷史人,是中國的英雄!所謂顧言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危亡在即克,每個人都必須站起來對抗侵略者,把侵略者趕出去!
《野草》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借著種種的力量來鼓舞當時人們內心的世界,預示著生命中難免會有挫折和困難,而我們必須去抗拒它,打敗他。呼喚著強大的生命力。所以我們要像野草一般面對種種困難,面對一個艱難生長的過程。暗示國家面對命運的坎坷,面對封建思想的腐敗,該怎么面對?他們渴望社會的安寧,渴望思想的進步,渴望野草的誕生。沒有誰愿意留在黑暗的社會里,那只能沖上云霄,沖出歷史的黑暗,讓更熱血沸騰的青年帶著人民走出熱歷史的黑暗。讓野草更加有地方的快樂生存和生長!
《野草》讀書筆記 篇9
作為魯迅先生寫于五四后期的唯一一部散文詩集《野草》,也是有給自己帶來了挺大的震撼的,畢竟自己其實從小到大對散文都是欣賞不來,尤其是詩歌類方面的這一種文章,但是呢,在讀到魯迅先生這一部散文集的時候,可以深切的感受得到作者當時內心世界的苦悶,以及他在面對現實社會時那種抗爭精神是在這一字一詞中是有強烈的反應出來的,雖然說在讀這一整個散文詩的時候,自己會覺得有的時候會有一種慵懶的狀態,但是有的時候又會墨燃,就營造了一種很會讓很是因為真的走進了這一部作品里面的這種境界吧,但是自我感覺其實還是欠缺。
我也有去查了一定的資料,當時是說這一手。詩呢,其實就是為了諷刺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但由于自己一直對這一種并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自己又覺得他其實有個人的這一方面有諷刺,然后也有是大背景上的去諷刺吧,可能失戀不僅僅是個人的情感,也有可能是祖國江山的這種情感,這種放大的情感。它這里面的字詞是相對來說比較凝練,而且是每一個用詞都挺得當生動的,其中說山太高人擁擠等等,這一些都說明了窮玩套路的曲折難走,同時呢又寓意著我所愛的人是高不可攀的,其實這也暗示了我這一段感情的最后結局,一定是會是面臨著失戀的這種悲慘結局的,因此他后面又是只能淚如麻是吧,他用無數個淚去正面渲染了自己痛苦的心情以及無能為力的苦衷,其實也為下文自己寫了說我受到了刺激也是由層層埋下伏筆的。
其中這一首詩里面他是寫了他失戀的整個經過吧,就每一節是他的后4句都會這么去寫的,他是有寫到了他的原因以及失戀之后的痛苦啊,煩惱以及角色其實就在這個春華正茂時期,每個人的這種愛慕之素。都會莫名其妙的就油然而生吧,但是在讀到這里的時候才覺得其實有的.時候這種感情上的失敗也是對你人生的某一些饋贈,畢竟若是你沒有經歷過這些有感情帶來的痛苦以及煩惱,以及你在面臨這些感情所做出的理智抉擇之后呢,體會到這種你終于是有經歷了這件事的成長后的這種感覺的話,那其實也不算是特別完整的一種人生經歷吧,總覺得既然來人世間走一遭了是吧,然后被世人認為最難得的這種情愛之事,那你也總該去體驗一下,所以就覺得讀完這首詩之后,會覺得自己能夠更加坦然的去面對人世間的情情愛愛了。
《野草》讀書筆記 篇10
讀了《野草》這篇文章,給了我許多的感受。這篇文章,讓我知道草的力量是多么強大!
小草似乎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可它卻連醫學領域最難完整打開的頭蓋骨都可以打開,難道你還會說小草的.力量不強大嗎?小草之所以打開了頭蓋骨,是因為它有一種不怕困難;頑強不屈;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我要向小草學習。
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難題,可我冥思苦想,也沒想出來,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不寫,反正明天老師將答案,到時候一寫不就行了嗎?我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忽然,在電視里,我看見了小草,我會想起來了《野草》這篇文章,看著小草,我心想:我堂堂男子漢,怎么會連一株小草也不如呢?于是,我馬上回到書桌前,拿起筆,開始了演算,終于對了,我別提多開心了。
我要謝謝你,《野草》。是你讓我知道了遇到困難,不能夠退縮,要勇敢的去面對。在我們這一代人,缺少的不正是野草的這種精神嗎?我倡議,讓我們向野草學習,那么,我們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野草》讀書筆記 篇11
今天,我看了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寫的散文詩集《野草》。
我一看這本書就入迷了,愛不釋手,一口氣就將它讀完了,其中有一篇我印象最深的雪,這篇文章與眾不同,寫的十分優美,表達的思想感情很強烈。
《雪》這篇文章我覺得很有特色,與我們寫的有很大不同。我們寫雪的著重一般都是些它的形狀,顏色飄落的樣子等,而魯迅寫的這篇學的著重點卻是孩子分了如何塑羅漢。依我個人認為這是學這篇文章的閃光之處。“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它,對了她拍手點頭嬉笑,但他終于獨立著了。晴天又來消釋她的皮膚,夜又使他結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色了。”這一段話里蘊藏著一個道理;看似強大的物體卻經不住一點點小小的考驗,就已經完全變樣了,認輸了,低頭了。在我們身邊也生存著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去克服它,消滅它,不使他成為他生活中的累贅。
《雪》這篇文章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將文章寫得更加生動形象,讓人讀了以后,眼前仿佛就出現了這個情景,如:“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這一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蜜蜂飛來飛去寫作了忙碌,蜜蜂一邊飛一邊發出嗡嗡的聲音,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作者卻把他們寫成是吵鬧,這更加突出作者之文采,只要你一閉眼,眼前就會出現書中所寫的這一幕。
《雪》在我的腦海里是很美的,但是在作者筆下的《雪》中覺得更加美麗,我想魯迅能寫出這樣美的雪景,他肯定是注入了不少的感情在里面,不然是不可能將《雪》寫得如此美麗,我從中發現寫最重要的是要用真情實感去寫。
我從這本書中獲益匪淺。
《野草》讀書筆記 篇12
暑假的一天,我看了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寫的散文詩集《野草》。
我一看這本書就入了迷,愛不釋手,一口氣就將它讀完了。其中有一篇我印象最深的《雪》,這篇文章與眾不同,寫得十分優美。表達的思想感情很強烈。我想大家一定是迫不及待了吧?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雪》這篇文章我覺得很有特色,與我們寫的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寫雪的'著重點一般都是它的形狀、顏色、飄落的樣子等等,而魯迅寫的這篇《雪》的著重點卻是孩子們怎樣塑雪羅漢。依我個人認為這是《雪》這篇文章的閃光之處。“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他拍手、點頭、嬉笑。但他終于獨立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一層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樣,連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色了。”這一段話里蘊藏著一個道理:看似強大的事物卻經不住一點點小小的考驗,就已經完全變了樣,認輸了,低頭了。在我們的身邊也存在著這樣的事情,我們要去克服它,消滅它,不使它成為你生活的累贅。
《雪》這一篇用了許多的修辭手法,將文章寫得更加生動形象,讓人讀了以后,眼前仿佛就出現了這個場景。如:“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的聲音。”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作者卻把它們寫成是在吵鬧,這更加突出作者之文采。只要你一閉眼,眼前就會出現書中所寫的這一幕。
雪在我的腦海中是最美的,而在作者筆下的雪更加美麗。我想,魯迅能寫出這么美的雪景,他肯定投入了不少感情,不然也不可能將雪寫的如此美。我從中發現作文最重要的事真情實感。
《野草》讀書筆記 篇13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株無人知道的小草。”路邊,公園里,隨處可見野草的身影。它沒有花朵的芬芳撲鼻,也沒有樹木的筆直挺拔。人們見了它都會不經意地踐踏它,刪刈它,用憎惡的目光看待它,認為它有礙風景。但有一篇文章卻贊揚它,歌頌它,這篇文章便是《野草》。
《野草》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詩,它以優美的筆觸,贊美歌頌了野草,字字珠璣,把野草比作當時的中國。那時的中國正處在抗日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文章表達了魯迅渴望戰爭勝利的愛國之心。
縱觀全文,魯迅先生對中國的熱愛以及對昏暗腐敗的統治者的厭惡躍然紙上。
從“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朽腐,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腐朽更其不幸”中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對早些結束革命迫切的心情,結束昏暗統治的愛國之心。與其茍活于世,不如化身為火焰,燃盡所有的野草。
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愛國之心,教會了我“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道理,令我感受至深。當我讀到“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時,我便被魯迅先生那濃濃的愛國之情所感動。他運用形象的比喻,將人民群眾的愛國之情比作地火,腐朽的統治比作野草,暗喻了人民的愛國之情一旦融聚起來,定能推翻那黑暗腐朽的統治。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現在的疫情,它就像是野草,蔓延到了世界各地,在全球肆無忌憚地傳播著。我們需要一把火,來燒光這肆虐生長的野草。這把火是什么?就是我們中國人團結一心的`精神。如果我們十四億個中國人團結起來,舍小家為大家,先國家后個人,那我們中國的力量就如那熊熊火焰般愈燒愈旺,最終定將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攔路虎”趕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的!
魯迅先生一生中都在用他手中的筆和敵人做斗爭,直插敵人的心臟,他就如同文中那一團散發出光和熱的火焰,驅走所有的死亡與朽腐,為人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寄以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野草》讀書筆記 篇14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題記
你說,你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勇士;你說,你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凡人。我不知道你更像這其中的哪一種人,我只知道,你是曾經如此勤奮、孝順的少年,奔跑于藥店和學堂之間,在桌上刻下小小的“早“字。但是,童年的百草園終于成為別人的花園,那個有著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紫紅的桑椹的樂園,那個在秋日的傍晚,有著油蛉低吟淺唱,蟋蟀優雅地拉琴的院子,終于灰飛煙滅。13歲的少年的生命里承受著這突來的變故,眼神里的憂傷蔓延開來,他抬起頭,覺著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了。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時間飛快的過去,曾經的少年,長大,成人。那片野草近乎瘋狂地在他的心里囂張地生長,他大笑,他歌唱,他要將一切說出來!去罷,野草!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微涼的夜霧潤濕了眼睛,窗臺的,一株又一株的棗樹將它們的樹枝延伸著,要刺穿這奇怪而高的天空,鬼睒眼的星星奇怪地笑,夜游的惡鳥用翅膀滑過,細小的粉紅色的花,還在瑟縮著,做著她的夢,夢里春天來了,蜜蜂都唱起了春詞,瘦的詩人在那里把最后一行眼淚擦在她的花瓣上。那是怎樣一種黑暗呢,他們壓迫著小粉紅花的夢啊,然而,棗樹的樹枝要刺穿他們,終將要刺出光明!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要推翻,壓在它們身上的邪惡的勢力!先生手中的`筆要刺穿,這冷笑著的夜,向著光明,不惜祭奠自己的生命。于是,先生說,我是樹。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在黑夜里匍匐著的影,執著著光明。暗夜一般的社會,你該何去何從?是沉溺于對天堂和黃金世界的幻想么?不!我不愿意!這倒不如彷徨于無地。我獨自遠行,盡管沒有你,盡管我被黑暗沉沒。偉大呵,不是么?不惜自己被黑暗所吞噬的精神,來戰取白天的到來,吾將上下而求索,時代的需要,時代的召喚。虛無飄渺的東西,不需要,但是,你們真當執意于那些東西嗎?影,彷徨了,躑躅了,但又毅然離開,追求光明,耗盡一生。于是,先生說,我是影。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北方的雪花在飛,如粉,如沙,決不粘連在屋頂上,枯草上,保持著冰清玉潔的身軀,在鉛灰色的空中飛舞,決不停步。雖不美艷,但卻奔放、有力地搏擊著鉛灰色的天空。恨極了這北國冬天,肅殺、陰冷的冬天。但是,在凜冽的北風中依舊奮飛著的雪,你不害怕么?雪說,不,不害怕,要用這勇猛擊破這天空呵。隨即,又更加用力地沖擊長空。死掉的雨,雨的精魂,現在的雪。躺下的勇士們,用鮮血染紅了傍晚的天空,他們的精魂盤旋著,激勵著人們突破這嚴酷的寒冬。于是,先生說,我是雪。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是的,我只得走了。況且還有聲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喚我,使我停息不下。眼里彌漫的憂傷那么厚重,全是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先生以筆做武器,大義凜然地戳破了那些謊言,是的,從不畏懼。先生的目光從從前流轉到現在,它深邃地望著前方,穿過一個時代,甚至,更久更久。
先生睡了,他說,我在等一個夢,在燦爛的陽光里輕柔地飛舞,載著所有的美好。
《野草》讀書筆記 篇15
《野草》一直沒有怎么被大家重視,人們往往都是在分析他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藥》、《祝福》,而忽視了對《野草》的研究。
很多著名的作家現在都已經意識到了《野草》的偉大。著名的先鋒派女作家殘雪就認為《野草》是一部不朽的巨著;是一部一直以來都被世人低估的巨著;是一部在思想層面上可以與《神曲》媲美的巨著。
當然,這只是殘雪的一家之言。但不論是否貼切,不論能否得到人們的認同,獲得大家的共識,都是值得借鑒、參考的。而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很喜歡、很欣賞《野草》。
雖然全篇《野草》我有半數都沒怎么讀懂,但就那幾篇讀懂的文章就已將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狗的駁詰》是對人性的諷刺,因為狗再狡猾,再勢力,也不如人那般,懂得區分“銅和銀、布和綢、官和民、主和仆”,并且以深諳此道為榮。對此,我也只能長嘆,只能長嘆而已。這確然是一種悲哀!
《立論》有一種馬克?吐溫、歐?亨利式的幽默,把中國人的老于世故以及圓滑的刻畫得淋漓盡致。說真話要挨打,說謊話有悖于良心,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什么都不說,或者說,不說任何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不愿意鮮明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多少年以來,我們一直秉承著這樣的理念。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讓我不禁有一種讀《阿q正傳》的感覺,中國人的奴性*被描繪的想象生動,躍然紙上。聰明人、傻子、奴才、主人,四種人在我們身邊似乎都有寫照,仿佛都有縮影,它的現實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而我最喜歡的卻是《過客》。這是一篇劇本,一篇有史詩般感覺的劇本,一篇讓我覺得荒誕、沉重的劇本。劇本沒有多少人物,沒有什么情節,可是有一種和讀《等待戈多》時相似的感覺。縱然兩個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可偉大的作品的境界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類的終極人文關懷,也可謂是:殊途同歸了!
【《野草》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野草》讀書筆記08-09
《野草》讀書筆記15篇05-08
《野草夏衍》讀書筆記04-26
《野草》教案03-10
野草的作文06-05
野草作文04-12
野草優秀作文03-05
野草優秀作文03-02
野草的夢作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