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簡介
《苦難輝煌》是當代作家金一南創作的紀實文學,首次出版于2009年。
該書聯系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共產國際活動以及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等國際背景,從有重大影響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弘壯闊的歷史進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建立紅色政權、率領紅軍進行戰略轉移的偉大壯舉,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
二、內容簡介
《苦難輝煌》書寫的是中國革命史中自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消息傳入中國,至1936年西安事變前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全書16章,除了長征題材占了約10章,其余數章,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長征這一主題,為其“蓄勢”或“收官”。全書也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創建人民軍隊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十多年間艱苦奮斗的歷程。
三、作者簡介
金一南,1952年出生,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少將軍銜,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全軍首屆“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獲獎者,連續三屆被評為國防大學“杰出教授”。主要作品有《苦難輝煌》《浴血榮光》《狂飆歌——前所未有的較量》等。
四、《苦難輝煌》讀后感30篇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苦難輝煌》200字到3000字的讀后感30篇,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采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
第1篇:《苦難輝煌》讀后感200字
打開沉甸甸的書本,一個個偉大的時代畫卷便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了歷史烽煙中、崢嶸歲月里,無數革命先輩、共產黨人在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在經歷了無數的困苦和磨難、挫折與失敗后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饒、永不放棄……合上書卷,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從苦難到輝煌,中國歷史經歷了百年歷程。歷史告訴我們,革命道路不是從輝煌走向輝煌,從勝利走向勝利,它是一個從失敗走向勝利,更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一個歷程。歷史經驗證明,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是光明坦途,而一定充滿坎坷,這就要求需要我們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摸索,前進,再摸索,再前進。真正的強者是從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自己所追求的事業的。
第2篇:《苦難輝煌》讀后感400字
苦難中的輝煌,和平中的英雄,我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英雄是什么?為什么要有英雄?一個個深邃的問題,在困擾了我們一個又一個漫長的世紀后,成為了人們永恒的話題。過去的事如幻燈片般閃過:毛主席的第一篇政見:五四運動中那些一個個熟悉的背影;長征中戰士們的疲憊身影;張國燾的另立中央;再到1949年鮮紅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上飄揚;隨著時間與空間的推移,往事如夏的晨霧般被我們漸漸從腦海中抹去,只剩下了那一抹鮮紅在黑白的圖像中支撐著歷史。
董存瑞、江姐、楊子榮、楊靖宇他們消失了嗎?不,沒有。可我們為何再也不能在記憶中找到他們?因為越來越多的人不屑英雄,于是我們只能駐足,讀書筆記看著哪一個又一個熟悉的背影走遠,直到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在那些血與淚交織的歲月中,一個個不甘屈服的人站了起來,他們在這苦難的歲月里,在這金色的年華里,他們不畏犧牲,因為他肩負歷史使命,創造著奇跡與輝煌。
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毛主席、朱德、彭德懷、賀龍他們肩并肩,走在苦難的小道上,一同走向輝煌。什么是英雄?英雄是那種真正的悲情人物,或許在人們的腦海中似乎并不存在這一名詞,因為我們早已將他淡忘。
第3篇:《苦難輝煌》讀后感500字
歲月猶如一條長河,奔騰不息,在未來,都將成為歷史。
歷史猶如一面鏡子,每個人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影子找到寄托。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多少人在感慨多少次歷史的重演,然而殊不知事在人為,是人自身的意志決定了歷史的相似性。落后挨打的理論已經是老生常談,如何能讓自己不落后,如何能時刻保持一個民族的危機感和自強心,才是我們需要去努力很警醒自己的。如今,歷史的仇恨在我們這代人的眼中應該煙消云散了,但是對于歷史的思考和反省卻應該是我們這代人所重視的。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仇恨,靠的不是固守,需要的是胸懷和睿智,摒棄前嫌、取長補短、勇往直前。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長征的疲弱不堪的隊伍,正背負著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正因為有無數的優秀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舍生忘死,踏著烈士的鮮血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我們才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正因為集合著無數為著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斗,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
戰火紛飛的年代離我們已經漸漸遠去,但是又有多少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無時無刻地進行著。如今的戰爭已經從土地、城墻的爭斗轉向了能源、市場的競爭,得能源者得天下,掌握市場者才能生存和發展。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消費群體,不可限量的消費能力無疑已經成為一塊貨真價實的“肥肉”。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于中國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機會是能讓國內更多的優秀企業走出國門,挑戰則是在全球市場的大背景下,無數的中國企業將接受國外企業的圍追堵截,這場商戰將會異常的殘酷。近水樓臺未必先得月,如何利用好地利人和這個最大的優勢,認清自身展望未來,相信本國企業一定會有佼佼者屹立于世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何等的豪邁和氣概,歷史的長河浩浩蕩蕩,我們每個人只是其中的一粒塵埃,然而每顆塵埃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多少偉大的人物,出生是那么的平凡無奇甚至平庸。“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短暫的生命輝映漫長的歷史。”但是我們所要做的是扮演好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守護著我們平凡無奇的偉大。實踐出真知,沒有長期的實踐中點點滴滴的總結經驗,就難以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也是在不計其數的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的價值所在。失敗是成功之母,唯有在次次失敗的實踐經驗中累計自身的實力,當真正成功的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住。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昔日的戰場已硝煙散盡,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歷史是相對的,辨證的。我們作為后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第4篇:《苦難輝煌》讀后感900字
記得偉大的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苦難輝煌》告訴我們應該必須銘記的這段歷史:那段歷史的演繹者用自己的信念和生命融進了歷史前進的洪流。書中所提到的歷史的假設,然而歷史的奧妙在于可以有無窮無盡的假設,但是這些假設永遠只不過就是一個假設。時間的唯一性是不會重新再來的,人生的真正的機遇也僅有一次;抓不住機會往往便要面對失敗。失敗,反圍剿的失敗在于我們盲目地將無數紅軍戰士的命運和革命前途交給一個外來的只有半瓶子醋的洋先生來掌握。我看到,這本《苦難輝煌》里反復出現的一句真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從苦難走向輝煌,而不是從苦難跌入深淵,就是因為他們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遵循并堅持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在帶領中國人民爭取解放的歷程里,共產黨人始終是以全面唯物辯證的觀點去用全局的目光看待發生的問題;而不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一紋。從苦難走向輝煌,中國革命用實踐了再現這個鳳凰涅盤的故事。
就像書中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能獲得騰飛的翅膀?當我們在享受著今天物質給我們帶來的富足生活時,我們是否會翻開歷史看看:去充實一下自己已經日漸空虛的心靈,去緬懷一下那段苦難的歷史;因為,一個知道反思的民族才是一個會鑄就未來輝煌的民族。
掩卷沉思:我在歷史的長河里,追尋無數革命先烈們留給我們的偉大記憶;我要將先輩那份執著的信仰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慢慢融匯進前行的步伐里,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你有一個要到綠色軍營的夢想,在那個革命的熔爐里;你將百煉成鋼。在捍衛祖國尊嚴的戰斗中,你會將先輩的精神發揚光大。這就是你,你已經將自己的理想與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有機地融為一體。我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我的夢想就是通過辛勤勞動使自己得到更多勞動所得的同時為祖國變得繁榮昌盛盡一份努力。這就是我,我在實現自己富裕夢想的同時與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有機地結為一體。他是一個商人,追求商業利益的最大化之時固守中華民族誠信的底線;你賺的每一分錢都為國家實力的提高做出了貢獻。這就是他,在實現自己商業利益最大化的夢想之際;為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無數的輝煌,那是我們幾千年的歷史鑄就的;難以忘卻的恥辱,這是我們時時警醒的鐘聲;去努力吧,實現我們每一個人心里的理想和自己的中國夢吧;因為,無數把自己命運與祖國的繁榮富強的事業聯系起來的個人的中國夢就構成了偉大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第5篇:《苦難輝煌》讀后感1500字
以前,曾在電視"百家講壇"欄目聽過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的講座,講的是我黨主要領導人,特別是毛主席、周恩來等,在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夕的思想斗爭和長征的深遠意義,獨特的視角,新鮮的史料,生動的語言,金一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當認監委黨辦給各支部發下一摞圖書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金一南著的《苦難輝煌》。
這本書必須細細品讀,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為,字里行間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關系錯綜復雜,歷史事件犬牙交錯,是非對錯翻云覆雨。
這本書的客觀性讓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以前讀過的一些歷史書籍往往對某些歷史事件和人物賦予了片面或單一的主觀色彩,雖然讀起來省事,但是并不見得符合歷史的真相。金一南認為,歷史的真相也許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沒有辦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來描繪,我們只能盡量還原歷史的真實,盡管這真實可能很殘酷、很費解或者很令人尷尬,但歷史就是個復雜的多面體。
《苦難輝煌》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畫卷,描繪了眾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主席、陳毅、彭德懷、李立三、張國燾等等,同時也描寫了眾多迄今仍默默無聞的英雄。掩卷而思,不禁感嘆:偉人其實也是凡人,沒有神的智慧與力量,不會天生正確,他們也會犯錯誤,他們也會打敗仗,他們也會發脾氣,他們也會出爾反爾,他們也會拉幫結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視文學作品美化、提純或剪切了,反倒給人一種距離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嘆:這些偉人的的確確又不是凡人,無數次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鋼鐵般意志和體魄的人,有人曾沿當年紅軍長征路線體驗了一把,但是只能體驗險惡的地理環境,卻無論如何體驗不了當年險惡的人文環境,頭上數十架飛機轟炸,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截,隨時需要做出抉擇,而這抉擇隨時可能導致全軍覆沒,生理與心理始終處于極限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犧牲的、掉隊的、逃跑的、叛變的占了絕大多數,最后堅持下來的只有幾千人,而就是這幾千人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這本書讓我更加敬重歷史的偉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這本書里闡述的洋為中用的道理讓我也頗有啟發。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這些外國人來到中國,真心實意地幫助中國革命,難免在不了解情況,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況的情況下,從他們原有的條件、環境,從他們原來接受的知識和受到的訓練出發,發出一些對我們革命情況不盡適合的命令與指令來。關鍵是我們的態度,我們是學習他們的經驗、發揮他們的長處,引導他們認識中國國情,還是把他們的經驗奉若神明,把他們的話語當作指示,"一句頂一萬句"?不把握這一點,不引導他們學習和了解中國革命具體實踐,不用事實向他們證明他們某些東西與中國實際的脫節,結果反而限制了他們本來應該發揮的作用。
結合我們的認證認可工作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像馬克思列寧主義一樣,認證認可也是"泊來品",是洋玩意,需要洋為中用,無論是模式、程序,還是標準,甚至名詞術語,不能照搬照抄,要結合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要結合中國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認證認可精髓的前提下,靈活運用,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豐富。如果當初我們引入ISO9000的時候,能夠做到這一點,恐怕不會造成現在"濫"的局面。所以,我們在設計新制度的時候,如當前緊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評價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國的國情,無論是管理措施還是技術指標,直接拿來主義的懶漢做法要不得。如果我們做成功了,對國際認證認可活動也是推動和發展。
金一南撰寫這本書的精神更加為我所感動。從網上資料獲知,金教授曾當過工人,被贊為"天生就是個好工人",他曾當過兵,被譽為"天生就是個好戰士",他現在是大學教授,又被嘆為"天生就是個教書的料"。金教授自己說,沒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盡全力,熱愛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創新貴在堅持,只是把別人打牌、看電視的時間用來搞研究了;人與人的差別主要在八小時以外。通過他的這些話,我明白了這本幾十萬字的巨著來源于他經年累月積累的二百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和常年獨立縝密的思考。因而我想,做人要做個有心的人,做事要做出個結果,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做出自己的風格,不能機械照搬。人活一輩子要有熱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見異思遷,不要說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評家和空想家,要做實干家。
人間的苦難很多,但不一定都創造輝煌,只有鳳凰涅盤式的苦難才最終創造輝煌。愿我們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富國強民的道路上創造新的輝煌。
第6篇:《苦難輝煌》讀后感2000字
歲月猶如一條長河,奔騰不息,在未來,都將成為歷史。
歷史猶如一面鏡子,每個人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影子找到寄托。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多少人在感慨多少次歷史的重演,然而殊不知事在人為,是人自身的意志決定了歷史的相似性。落后挨打的理論已經是老生常談,如何能讓自己不落后,如何能時刻保持一個民族的危機感和自強心,才是我們需要去努力很警醒自己的。如今,歷史的仇恨在我們這代人的眼中應該煙消云散了,但是對于歷史的思考和反省卻應該是我們這代人所重視的。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仇恨,靠的不是固守,需要的是胸懷和睿智,摒棄前嫌、取長補短、勇往直前。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長征的疲弱不堪的隊伍,正背負著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正因為有無數的優秀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舍生忘死,踏著烈士的鮮血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我們才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正因為集合著無數為著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斗,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
戰火紛飛的年代離我們已經漸漸遠去,但是又有多少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無時無刻地進行著。如今的戰爭已經從土地、城墻的爭斗轉向了能源、市場的競爭,得能源者得天下,掌握市場者才能生存和發展。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消費群體,不可限量的消費能力無疑已經成為一塊貨真價實的“肥肉”。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于中國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機會是能讓國內更多的優秀企業走出國門,挑戰則是在全球市場的大背景下,無數的中國企業將接受國外企業的圍追堵截,這場商戰將會異常的殘酷。近水樓臺未必先得月,如何利用好地利人和這個最大的優勢,認清自身展望未來,相信本國企業一定會有佼佼者屹立于世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何等的豪邁和氣概,歷史的長河浩浩蕩蕩,我們每個人只是其中的一粒塵埃,然而每顆塵埃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多少偉大的人物,出生是那么的平凡無奇甚至平庸。“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短暫的生命輝映漫長的歷史。”但是我們所要做的是扮演好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所應該扮演的角色,守護著我們平凡無奇的偉大。實踐出真知,沒有長期的實踐中點點滴滴的總結經驗,就難以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也是在不計其數的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的價值所在。失敗是成功之母,唯有在次次失敗的實踐經驗中累計自身的實力,當真正成功的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住。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昔日的戰場已硝煙散盡,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歷史是相對的,辨證的。我們作為后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第7篇:《苦難輝煌》讀后感3000字
透過戰火紛飛的硝煙,《苦難輝煌》為我們展現的是一個風起云涌、大浪淘沙的時代,一部中華民族先進分子可歌可泣的奮斗史、流血史和犧牲史。
天翻地覆慨而康,人間正道是滄桑!走進那段歷史,真切感受中華民族百年復興歷史命運的根脈和起點。一個1921年成立、最初只有50多名黨員的黨,28年后竟能奪取全國政權;一支1927年南昌起義建立、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隊伍,22年后竟能百萬雄師過大江。共產黨人從南湖煙雨中走出,從彌漫硝煙中突圍,羸弱然而堅韌地翻雪山、過草地,無不顯示出這個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其間,有數不盡的流血犧牲、數不盡的挫折苦難、數不盡的矛盾斗爭,恰似泣血杜鵑,無數優秀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舍生忘死,踏著烈士鮮血奮然前行,最終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這段苦難恰恰是中華民族走向輝煌的里程碑,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從失敗走向勝利、從勝利走向輝煌。這些人民英雄生如松柏頂天立地,死若流星倏忽一閃,歷史的星空卻永遠記住了他們。中國的革命事業是靠艱苦卓絕的奮斗,付出了極其慘重的犧牲換來的,而支撐無數共產黨人前仆后繼的動力就是信仰。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國革命的閃光之處正在于這個黨有著純粹的信仰,這個精英政治團體有著義無反顧投身革命、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精神世界。他們為了胸中主義和心中理想拋頭顱、灑熱血、舍生忘死,他們說真話、辦真事、信真理,他們不為官、不為錢、不怕苦、不怕死,中國革命才走出苦難、走向輝煌,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才發生了滄桑巨變。
掩卷沉思,一個民族,沒有苦難,就沒有堅忍;一個民族,沒有勝利,就沒有尊嚴。我們要記住歷史,更不能忘記苦難,才能繼往開來。劉志堅《帶鐐行》,不僅是對中國命運的思考,更是個人信念的源頭。正是這樣一批人,以可貴可佩的內心良知和使命自覺,強烈要求國家變革、強烈盼望民族富強,年紀輕輕干大事,年紀輕輕丟性命,成為國家民族的開路先鋒。信仰,使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人最堅決、最勇敢、最能奮斗、最富犧牲精神政黨,成為中國革命成功的力量之源。
滿紙錚錚言,一腔赤誠情。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和平年代,當我們思考“為什么這個缺少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政黨,能夠在60多年執政生涯中,始終獲得人民支持和信任?為什么這個有著8000多萬黨員的大黨,能經受起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的考驗?”這些問題時,《苦難輝煌》為我們做了做好詮釋:信仰是支撐共產黨員執政為民的基石,這是黨的根本利益、也是國家的根本所在!
苦難與輝煌,伴隨著90年的風雨征程。如果說“立黨為公”是共產黨生命之源不竭的“天”,那么“執政為民”就是共產黨生命之樹常青的“地”,共產黨員的信仰需要頂“天”立“地”,在這樣的天地之間橫貫運行,縱橫馳騁。當年蘇區干部與群眾同甘共苦,蹬草鞋,穿布衣,住草棚,吃紅米,喝南瓜湯,開荒種地,修橋鋪路,打井抗旱,他們心中有群眾、辦事為群眾,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建立了血肉相聯的黨群、干群關系。和平年代,如果所有共產黨人都向當年一樣,為了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信仰、義無反顧工作奮斗、以追求真理為己任。我堅信,廣大群眾對黨的事業會發自真心的擁護和支持。正是信仰力量支撐著中國共產黨背負起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今天,依然需要精神的力量。發現信仰,需要智慧;跟隨信仰,則需要勇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不僅僅應該是政治家、軍事家的政治抱負,而應是海內外每一個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政治情懷。黨的執政地位的獲得和鞏固靠的是民心所向、民力所聚。既然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開啟了中華民族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一歷史命運大落大起的征程,那么執政為民就是黨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力量源泉。當我們高舉科學發展旗幟時,每一個共產黨人必須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只有真心實意地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的發展道路才會更加廣闊、我們的政黨基礎才會更加鞏固。
歷史是興衰,也是命運。信仰是艱難的、痛苦的,但沒有信仰,近現代中國社會進步將會更加艱難、更加痛苦。
歷經苦難成輝煌,淘盡黃沙始見金。近代中國政治精英集團都有自己的社會主張,洋務派、維新派力求“變法圖強”,國民黨信奉“三民主義”,共產黨人信仰“共產主義”。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如果沒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繼、追尋真理救國救民,很可能我們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正是他們點燃了中國人心中信仰之火,才使我們至今未曾被黑暗吞沒。正因為信仰中蘊涵著中華民族獲得精神力量和集體自尊的源泉,成為中國社會變遷的靈魂和旗幟,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艱難困苦中喚醒一個災難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強,在一窮二白中支撐起一個歷史悠久國度持續的繁榮發展。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如果說十月革命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吹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號角,那么當年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只有幾十人的小團體憑籍堅定信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成為引領潮流、創造歷史、開拓未來不可更阻和逆轉的偉大力量。1921年建黨至今,90年過去了,黨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和建設的錘煉,巋然不動,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正是信仰力量的化身,如地殼深處噴涌欲出的巖漿,如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地獄之火,帶領中華民族探測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深度和時代寬度,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誠如鳳凰涅磐,重獲新生。當下,也正因為集聚著無數為國家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斗,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今天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
歷史沒有割斷,也不可能割斷。沒有信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意味著崩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中國社會變遷的延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否定自己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不要忘記,我們是以先烈的血淚洗面才得以容光煥發的。信仰支配共產黨員行動,使得這個精英群體凝聚的政黨能夠忍受一切苦難,而達到所選定的國富民強目標,實現輝煌!
歷史無聲走,潮流滾滾來。1840年以前,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民族經歷過中華民族這樣巨大的跌宕起伏,經受過如此多的苦難!誠然,多難興邦。但翻遍世界史,曾在歷史星空閃爍輝煌的民族幾乎都在苦難中消亡,唯有中華民族在一次次的苦難中浴火重生,堪稱奇跡!《苦難輝煌》昭示出一個真理: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記憶的民族之所以能堅韌不屈,唯在于信仰的精神薪火燭照前行的荊棘!
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不乏仰望星空的人,“為民眾謀福祉”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精神世代相傳。“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一份憂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志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一份擔當,“天下為公”是一種責任,正是這種信仰精神薪火世代相傳,使得我們民族在歷次苦難中實現了更高層次動態平衡的輝煌!近現代中國的獨立、自由、富強,是多少代中國人的追求,幾百萬優秀中華兒女的犧牲,換來了新中國成立,吹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性號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革命的勝利,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更是中華民族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通過艱苦卓絕斗爭獲得的一系列勝利,培養出一大批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的共產黨人,告別了長期延習頹喪萎靡之氣,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精神洗禮,是任何財富都無法比擬的。
改革開放39年,國稍強、民稍富、軍稍強,中國的崛起舉世公認,與此同時商業大潮的洶涌蕩滌了國人的靈魂,各種思潮相互激蕩,信仰有所缺失。梁啟超講過,過去中國失敗,表面看是器物上有差距,再細看是制度上的差距,再往深里看是文化上的差距。因此,一個民族的崛起,不能僅僅是物質的堆積。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美國推行強權政治的世界背景來看,一方面是西方人權民主的裹挾下的輿論霸權,一方面是武力至上信奉實力的軍事霸權。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幾次足以載入世界史冊的事件已經教會了善良的中華民族如何在這樣一個叢林法則世界中生存。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已成為現代大國執政黨的中共黨人需要的是全黨堅定不移的崇高信仰,這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也是燭照中華民族復興征程的精神薪火使命使然!
春秋花自開,時代有情懷。“有什么樣的理想,決定有什么樣的未來。”個人如此,民族國家亦如是。沒有信仰的人,處繁華而空虛,臨困境而失措。沒有信仰的民族,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走進新時代,中華民族仍需有信仰力量的薪火相傳,“不忘本”“莫丟魂”“扎穩根”,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強國夢的重要戰略支撐點。只有為國為民者,才堪稱“民族的脊梁”,才可能不惜以精神之“苦難”鑄造思想之“輝煌”。毋庸諱言,我們這代人身上沒有經歷太多的苦難、沒有風霜雨雪的洗禮。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實現我們的堅守、完成我們的擔當,唯有堅守信仰,不斷提升思想、精神、品格,使崇高的信仰轉化成內心的自覺,變成“真信”“真學”“真作為”的行動。
第8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以76歲的高齡跋涉兩萬里,完成了對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尋訪,出版了譯名為《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在序言里他寫道:“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金一南則在書中寫到:“你可以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形成二萬五千里,一路硝煙,一路戰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進,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隊伍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這一點你將很難忘懷,長征所展示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的精神與非凡的氣概。不屈不撓的工農紅軍,不屈不撓的共產黨人。不屈不撓的解放事業,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長征是人類近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紅軍一次次的絕地逢生,一次次的轉危為安,在多股力量的夾縫中,依靠自己強烈的使命感和絕地求生的意志,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闖出了一條艱苦卓絕的“中國之路”,鑄造了不怕犧牲、前赴后續,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偉大長征精神,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精神動力。長征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有西方讀者把長征與《圣經》中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遠徙相對比,稱之為20世紀最叩人心扉的東方遠征,而讀過《苦難輝煌》的中國網友則留言,“渺小與偉大、卑賤與高貴、陰謀與陽謀共存,冷血與熱血、低潮與高潮、失敗與勝利交織,波瀾壯闊,偉哉中華!”
書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對紅軍四渡赤水的描寫,從真實的歷史看,那正是紅軍長征中命懸一線的危機時刻。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是毛主席根據形勢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斗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于數十萬重兵之間,不斷的變換作戰方向,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為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夢想,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主席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從這段中國共產黨奮斗史的追尋品讀中,可以得到許多現實啟迪,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其根本就是要通過對每一位黨員思想、精神、品格、行為的教育,使崇高的信仰內化于心,外現于行。現在極少數黨員認為所謂的理想信念是無足輕重的,理想信念蛻變,宗旨意識淡薄,忽略了政治素質的塑造和提升,這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更加需要牢記黨的革命歷史,進而不斷吸取讓黨的事業永葆輝煌的精神力量,不折不扣地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始終,堅信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以中國共產黨人百折不撓、勇于犧牲、謀求民族解放、人民利益的精神,使思想、靈魂得到升華,敢為人先,勇當重任,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本職崗位上迸發一往無前的激情。
第9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讀《苦難輝煌》,就是在讀中國的苦難史,讀中國的輝煌歷史,苦難輝煌讀后感。我們觸摸的是厚重的中國歷史,思考的是中國的未來。
苦難之后是輝煌,不經歷苦難,哪里來輝煌?金一南先生的這部《苦難輝煌》是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是第一本可以作為大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它向我們再現了一幅20世紀20至30年代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全景畫,讀后頗有感觸。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對長征的一番評價:“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終。”毛主席的大無畏精神,偉人已逝去,回音壁上的轟隆聲,仍然如雷貫耳。
金一南說:“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使我一定要寫出這批真人。他們不愛財,不為官,不怕死,就為這個事業,為心中的主義。今天一些人可能覺得事業和主義已經沒有躲閃吸引力了,但當年的共產黨人為了心中的主義,始終抱有不變的信仰,所以我特別想寫這批真人。他們之中,很多人沒有看到勝利這一天,沒有機會評功評獎,授銜授勛,也沒有機會返回家鄉光宗耀祖。但這批人是我們這個軍隊、這個黨、這個國家真正的脊梁。”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昔日的戰場已硝煙散盡,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歷史是相對的,辨證的。過去相對現在是歷史,現在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為后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努力成為新時期的民族脊梁。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教師,我深深知道:很多工作有他的功利性,唯獨教師這個行業沒有。很多行業、事業可以失敗,教育不行。我們的學生就是社會的未來,我們作為教育者是為未來工作著,與未來同行——每個孩子的未來,眾多家庭的未來,我們國家的未來,一個民族的未來,一個民族的輝煌的藍圖要靠這些學生來繪制。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教師,我們首先要成為民族的脊梁,然后在工作中要努力培養民族棟梁之才。
然而成長在電腦時代“九零后”,他們對于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苦難輝煌,可謂知之甚少。對于書中提及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艱苦奮斗的革命作風的理解,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如何教育他們,肩負起歷史使命,把中國帶向另一個輝煌,是作為當代教師最重要的職責。我想,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最重要的是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和積極飽滿的工作熱情,這樣可以從正面感染、教育和激勵學生。
《苦難輝煌》一書中的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欲籌一生之計劃,舍求學其無從。然學而不勤,則又何貴乎學。是故求學貴勤,勤則一生之計定矣。人人能勤,則一國之事定矣。”我們每一個老師都用自身的“勤”去帶動身邊的學生,何愁我們的祖國不輝煌呢?
有人把精神力量的來源歸之于苦難和勝利。苦難砥礪意志,勝利催人奮進。中國共產黨人作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在革命戰爭年代用一個個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所凝結成的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不正是激勵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嗎?在教育發展的今天,我們更加需要重溫黨的革命歷史,培養民族棟梁,積蓄讓黨的事業永葆輝煌的精神力量!
我以前當老師的時候,經常叫學生寫這樣的題目,這種文體謂之讀后感,是高考前必須訓練的。二十年里不知道寫了多少遍,學生是不是不厭其煩就很難說了。
第10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苦難輝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是第一本可以作為大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這本書里面的獨特的視角,新鮮的史料,生動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該書以長征為切入點,把黨的早期歷史放在追溯探尋國家命運和民族命運這樣一個戰略高度來研究,放在國際大背景下來把握,把影響當時中國社會走向的不同主義、不同政治力量綜合在一起,是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上最復雜、最艱苦也是最具歷史意義的一個歷史剖面。
它首先展現給我們的是在那黑暗動蕩的年代,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一群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推翻壓迫、剝削的舊社會,為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建設民主、平等、富強的新中國”作為終生奮斗目標的堅定信仰。為了實現這一信仰,他們經歷數不清的苦難,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即使是天上有大批飛機轟炸,地上有幾十萬重兵圍追絞殺,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所匯聚的滾滾洪流。前邊的倒下去,后邊又有更多的人站起來,前仆后繼,勇往直前。
這如此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的確是常人難以理解的。然而理想、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因為他們心中有為之奮斗的崇高目標理想,因此,才會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把個人的苦難、生死置之度外。這正如斯大林所說:“只有偉大的目的,才會產生偉大的行動。”
回顧90的征程,我們黨和軍隊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贏得了無數輝煌勝利。《苦難輝煌》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歷史性問題,表現了可貴的問題意識。從問題開始,將以肯定結束;從肯定開始,將以問題告終。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時代表現自己精神狀態最實際的呼聲。有一種說法:不滿現狀就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開始。
歷史是相對的,辯證的。過去相對未來是歷史。我們作為后來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第11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苦難輝煌》一書系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力作,其聯系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共產國際活動以及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等國際背景,從有重大影響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進行全景式提示剖析,展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建立紅色政權、率領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偉大壯舉,闡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拜讀此書,讓我獲益良多。
一是進一步學到知識。以前曾讀過一些歷史書籍、看過一些影視作品,但大多帶有主觀色彩,并不完全符合歷史真相,往往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美化、提純或剪輯,讓人產生距離感、模糊感。《苦難輝煌》從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詳細描述我們黨和軍隊早年革命史,講述中國人民是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苦難走向輝煌,中國共產黨又是如何領導中國革命從奮斗、挫折、再奮斗的歷程中闖出通往勝利之路,描繪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畫卷,追憶眾多我們敬仰熟知的大人物,如毛主席、彭德懷、張國燾、蔣介石等,介紹大量迄今仍籍籍無名的英雄。諸多史實、戰例,讓我對這段歷史認識更加全面深刻,對這段歷史中的歷史人物了解更加深入。
二是進一步堅定信念。“蘇俄在中國最早看好的是吳佩孚而不是孫中山,斯大林在中國最早看好的是蔣介石而不是毛主席”,蘇俄及共產國際對國民黨和國民革命的援助巨大,而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連匯報工作的“區區15元路費都拿不出來”,但紅色政權仍然能頑強存在,這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從1926年“320”中山艦事件到1932年蔣介石向共產黨人舉起屠刀,死難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工農群眾和革命人士達100萬以上,“如此殺氣騰騰,為何共產黨人終剿不滅?為何中國共產黨人能夠一次又一次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又繼續戰斗?”這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長征途中嚴酷的圍堵、不盡的跋涉、驚人的犧牲、大量的叛賣都沒能打垮共產黨人,這就是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爭的事實充分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精神動力,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國就不會有今天的輝煌。
第12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合上書本,掩卷沉思,回望歷史,透過歷史的煙云,這本《苦難輝煌》讓我們相信,正是基于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忠誠,鳳凰涅盤式的苦難才最終創造輝煌,反觀當下,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需要從中汲取力量,以堅定我們的信念,壯大我們的身心,從而寫出一部更加輝煌的歷史畫卷。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長征疲弱不堪卻斗志昂揚的隊伍,背負起一個民族的希望?是沿途群眾不斷的兵源補充,是沿途群眾不斷的供給保障!穿越歷史風云,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能夠發展壯大,從各種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體現的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糾正自身錯誤而不斷進步,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更體現了人民的選擇。
在《苦難輝煌》書中,作者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解讀,從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角度告訴我們,之所以如此,既有其歷史的偶然性,也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偶然性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一種可能,必然性是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依然堅定信仰,才能使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正如書中所說,“你可以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區,征程兩萬五千里,一路硝煙,一路戰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隨,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有一點你將永難忘懷:那就是長征所展現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氣概。”
本書在寫作方式上,突破了傳統寫法,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了國際大背景下來寫,把中國革命的命運同國際背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揭示了國際社會的變化對中國革命進程產生的深遠影響。作者在書中運用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很多史料都是以前未曾披露的,客觀翔實,更為難得的是,作者的有些觀點頗為新穎,有些甚至是顛覆性的,從而更加趨向于歷史的真實。作者的文字風格也突破了以往同類書籍刻板、僵化、教條、枯燥的局限性,用散文的筆法進行寫作,文采飛揚,激情洋溢,讀起來有種蕩氣回腸的感覺,使本書具有了恢弘的史詩價值。
第13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天地闊大,世事渺遠,掩卷凝思時,幾度物換星移,再叱詫風云的人物業已化作歷史的背景。穿越悠悠歲月,唯有文字不會生銹,唯有思想永恒璀璨。透過紙上山河干戈了將近一個世紀的烽火狼煙,我想仔細地看看,那些自苦難歲月中走過來的人們,那頁永不會褪色的歷史,那片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旗幟,向后人昭示了一筆怎樣珍貴的精神財富。
祖國,我愿飽覽你的足跡,解讀你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如何在風雨如晦的長夜走出一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開篇《苦難輝煌》就用激情澎湃地筆觸描繪了一個屬于進步青年們的激情時代,那時候的中國,已經沒有能力倒敘千年前的金粉繁華富貴無匹,昔人只能用悲憤難抑的神情喟嘆風光不再的荒煙蔓草瘡痍滿目。對于一些愛國青年和進步志士來說,最激動人心的話題莫過于救國與革命,最震撼人心的使命莫過于使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變為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走向百年復興。亙古不變的膚色是承襲自炎黃始祖烙印下的圖騰,血脈里奔騰的黃河長江是華夏子孫生而為龍的倔強,面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局面,不認輸的中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那個腐朽到了骨子里的清王朝統治。這一次登上歷史舞臺大放異彩的人物是孫中山。然而,孫中山也有困惑,原先以為阻礙民族進步的封建王朝消滅了,為什么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是一片群魔亂舞,而且各路人馬各自為戰,攪得天下生靈涂炭,看不到壯麗的未來。此時,遙遠的俄羅斯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十月革命成功地實現了無產階級專政!西伯利亞平原上的社會主義之光溫暖了古老中國沉沉的黑眸,中國又擁有了一條新的、充滿了生機的出路!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萌芽在這片土地上,革命的種子沖破重重阻礙,破殼而出。
誠如書中所言,那是一個狂飆突進的時代,也是一個年紀輕輕就干大事、年紀輕輕就敢丟性命的時代。艱難形勢的步步緊逼迫使年輕人有轟轟烈烈地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激情!天行健,君子自強以不息!
第14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歲月猶如一條長河,奔騰不息,在未來,都將成為歷史。
歷史猶如一面鏡子,每個人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影子找到寄托。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多少人在感慨多少次歷史的重演,然而殊不知事在人為,是人自身的意志決定了歷史的相似性。落后挨打的理論已經是老生常談,如何能讓自己不落后,如何能時刻持續一個民族的危機感和自強心,才是我們需要去發奮很警醒自己的。如今,歷史的仇恨在我們這代人的眼中就應煙消云散了,但是對于歷史的思考和反省卻就應是我們這代人所重視的。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仇恨,靠的不是固守,需要的是胸懷和睿智,摒棄前嫌、取長補短、勇往直前。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堅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長征的疲弱不堪的隊伍,正背負著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期望。正正因有無數的優秀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舍生忘死,踏著烈士的鮮血奮然前行,把個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黨和人民,我們才贏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正正因集合著無數為著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工作的優秀黨員,在苦難中不懈奮斗,自主創新,締造一個不屈民族的偉岸形象,賦予一個古老國家以現代的品質,才有這天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只有探尋這些歷史,才能讓我們真正聆聽生命的真諦,汲取前進的動力。
戰火紛飛的年代離我們已經漸漸遠去,但是又有多少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無時無刻地進行著。如今的戰爭已經從土地、城墻的爭斗轉向了能源、市場的競爭,得能源者得天下,掌握市場者才能生存和發展。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消費群體,不可限量的消費潛質無疑已經成為一塊貨真價實的“肥肉”。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于中國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機會是能讓國內更多的優秀企業走出國門,挑戰則是在全球市場的大背景下,無數的中國企業將理解國外企業的圍追堵截,這場商戰將會異常的殘酷。近水樓臺未必先得月,如何利用好地利人和這個最大的優勢,認清自身展望未來,堅信本國企業必須會有佼佼者屹立于世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何等的豪邁和氣概,歷史的長河浩浩蕩蕩,我們每個人只是其中的一粒塵埃,然而每顆塵埃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多少偉大的人物,出生是那么的平凡無奇甚至平庸。“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短暫的生命輝映漫長的歷史。”但是我們所要做的是扮演好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所就應扮演的主角,守護著我們平凡無奇的偉大。實踐出真知,沒有長期的實踐中點點滴滴的總結經驗,就難以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也是在不計其數的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的價值所在。失敗是成功之母,唯有在次次失敗的實踐經驗中累計自身的實力,當真正成功的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住。
金將軍著手寫這本書前,僅整理資料就用了兩三年的時刻,其間,他讀了500多本書,整理了200多萬字的筆記,歷時15年時刻最后構成52萬余字的作品《苦難輝煌》,在充斥這學風浮夸,學術造假,急功近利的社會現實中,金將軍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事實求是,尊重歷史真相的態度也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我們的一生并不必須經歷多大的苦難,也并不必須會取得多大的輝煌,但是踏踏實實的走好我們的每一步,每個平凡人堅實的每一步將成就我們國家的最終的輝煌。
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昔日的戰場已硝煙散盡,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正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歷史是相對的,辨證的。我們作為之后人,正在續寫著歷史,務必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造者。
第15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苦難輝煌》吹響了當代中華民族揚帆起航的前進號角。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的我們,要不斷發揚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艱苦奮斗的革命作風,不為錢,不為官,不怕苦,不怕死,腳踏實地、百折不撓,、艱苦奮斗,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為中華民族的騰飛而努力,最終取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勝利。
看著書中描寫的那些革命戰爭年代一個個感天地、泣鬼神的壯烈故事,不僅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奮勇向前,也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創造美好祖國家園。我們應該積極發揚《苦難輝煌》中總結的共產黨人獨特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堅持群眾路線,保持知難而進、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不斷汲取實現跨越發展的精神力量,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歷史,像一條綿延不斷的大河,滋養著生活在她身邊的兒女,也許她不會時刻給予你想要的一切,甚至還會報復你的肆意任性,但她卻永遠流淌在你的身邊,注視著你。歷史銘記滄桑,苦難鑄造輝煌,一段段血與淚凝結的苦難,一頁頁中國人民不懈的抗爭,一個個戰爭的現實與和平的企望交織成了屬于我們,屬于中華民族的希望與輝煌。歷史的滄桑始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坎坷的苦難最終鑄造了輝煌的中國共產黨。硝煙彌漫的中國終于退卻了它的陰霾,重見明媚的陽光,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從苦難中走來,一身塵土,一身鮮血,卻依然面帶著那份能夠穿透迷霧的微笑,正是這份從容,正是這份堅持,最終成就了這個偉大的民族,終于走向了燦爛輝煌!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尋著歷史的長河,尋著無數革命先烈們留給我們的偉大記憶,將那份信仰,那股精神慢慢融匯進我們的血液,化為我們的一部分,讓我們在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貢獻我們的力量,實現我們的理想,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繁榮富強的事業聯系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實現自我價值,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華民族偉大信念的繼承人。
第16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苦難輝煌》奏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樂章。該書由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廣泛閱讀了500余本參考書目,整理了200多萬字的筆記,歷時10年時間撰寫形成了52萬余字的作品。該書是第一本從國際大背景下解讀中共早期歷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圖書。該書以其獨特得的視角、新鮮的史料、生動的語言,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時間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清晰地再現了一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引導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毛主席對長征的一番評價:“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終。”毛主席的大無畏精神,偉人已逝去,回音壁上的轟隆聲,仍然如雷貫耳。
金一南說:“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使我一定要寫出這批真人。他們不愛財,不為官,不怕死,就為這個事業,為心中的主義。今天一些人可能覺得事業和主義已經沒有躲閃吸引力了,但當年的共產黨人為了心中的主義,始終抱有不變的信仰,所以我特別想寫這批真人。他們之中,很多人沒有看到勝利這一天,沒有機會評功評獎,授銜授勛,也沒有機會返回家鄉光宗耀祖。但這批人是我們這個軍隊、這個黨、這個國家真正的脊梁。他們當中很多人已不為今天的人們所知,我只想把他們寫出來,讓他們永志史冊。當然,這批真人不限于共產黨的隊伍,國民黨里也有真人,否則他們不可能使北伐戰爭得猶如摧枯拉朽。”我想,這就是他們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這樣的信仰,讓他們可以拋棄一切,只為中國的未來。 我認為,當代中國人最缺少的就是這種信仰,國民黨人失敗的原因也是沒有把他們的信仰發揚好,在困難和機遇面前猶猶豫豫,錯失良機。而共產黨人珍惜每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為了他們的主義舍棄一切。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錢人,卻把這種信仰丟得越來越遠了,大量的企業家們用污染中國觀景而掙得的錢移民國外,為了名和利拋棄家人,越來越少的人為整個國家和大多數人的生存和發展謀福利,而是為自己的利益不斷損害國家和廣大人民的利益。
第17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歷史,縱然已逝,但卻永遠魅力無窮。《苦難輝煌》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入手,聯系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共產國際活動以及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等國際背景,從有重大影響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以兩萬五千里長征為主線,審視了人民軍隊的領袖們在歷史重大關頭突出重圍、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足跡。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沒有多少人堅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贏得中國的未來,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長征的疲弱不堪的隊伍,正背負著這個世界上最大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全部期望。正如書中說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人的英勇獻身。書中從平凡人的角度審視開國領導人,正視他們取得的榮譽犯過的錯誤,毛主席一生打過四次敗仗,但獨獨在赤水就吃了兩次敗仗,中國革命不是憑一紙宣言、一個綱領、一個領袖就能夠成功的。歷史給中國共產黨人的磨難,超過了給所有其他政治團體和黨派。外部的圍追堵截,內部的爭論與妥協,以及不盡的跋涉、驚人的犧牲、超多的叛變,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經歷了如此的地獄之火,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富有史詩好處的壯舉。
歷史記載的非完全客觀性決定了歷史是相對的。從啟蒙時代的法國到德國歷史哲學都探討過歷史認識的客觀性問題。笛卡爾曾指出即使是最真誠的歷史,即使它們沒有完全歪曲事實,也總是十分普遍的做出一些刪減,這樣字面上的東西就往往不能反映真實的狀況。但是歷史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因此對于人類來說,歷史是能夠認識和明白的,同時人類在認識和明白并不能完全保證歷史認識的真實性,正因人們在認識歷史時有時候會落入一些由于人類自身的偏見而造成的陷阱。因此,在真正辯證理性的反思中,無論歷史認識戶外過程,還是歷史認識戶外結果,都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辯證統一體,二者從不分離開哪怕一秒鐘。總的來說人類智能歷史的明白存在,正因人們的心智是隨著時代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
我們在學習當時革命史的時候要置身于歷史,研究分析社會現狀。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在軍閥割據戰亂不斷,各種救國理論爭論不休,社會各階層群起攢動,廣大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社會各階層風起云涌的夾縫中生存并壯大。正是正因中國共產黨選取馬克思主義作為解決中國問題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為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問題帶給了強大的理論武器,但要真正解決中國問題,還務必善于運用這個科學的理論武器,找到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
其具體的資料和要求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前提。第二,解決中國問題是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目的所在。我們為什么要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其目的不是別的,正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問題。毛主席形象地用“有的放矢”的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他說:“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戶外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這種態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態度。‘的’就是中國革命,‘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因此要找這根‘矢’,就是為了要射中國革命和東方革命這個‘的’的。”第三,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基本要求。“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因此,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第四,實事求是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實際上就是研究中國的實際狀況,探索其內在關聯和發展規律,并根據這些客觀規律指導我們的行動。
中國共產黨吸取了先進的理論,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實踐,并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找到一條中國革命成功的道路。
第18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今天閱讀了金一南的《苦難輝煌》懂得了許多。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苦難”與“輝煌”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但回顧我黨的歷史,你會發現正是在經歷無數的苦難中,一步步孕育成功,一步步走向了輝煌。黨的成長過程就是浴火重生,每經歷一次苦難都成熟、發展一點,直到走向輝煌。海明威曾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之后,那些受傷的地方必須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以前的苦難或許正孕育著未來的期望;過去的創傷或許正是我們應對生存危機的力量。正正因苦難的積淀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方法,大革命失敗后,中共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出發,探索到了一條貼合中國革命特點的“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實現了由城市向農村的道路轉變;“八七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為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解開了序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在此理論指導下,農村革命根據地紛紛建立,星星之火構成燎原之勢。正是正因先輩們的探索和實踐為后人積累了超多的可借鑒的寶貴實踐財富,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創造了一個有一個的輝煌,雖然其中有不少彎路,但是共產黨人能夠果斷的
認識自己的錯誤,修正路線,撥亂反正,恢復國民生產建設,使中國走上了民族復興之路,中國巍然屹立與世界名族之林。
作為一名共產黨人要勇于承擔歷史賦予的重任,敢于在創造歷史的進程中扮演好自己的主角。在新的時代,我們共產黨人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放到歷史的長河與世界的范圍看,新的挑戰也許不亞于二三十年代共產黨人面臨的挑戰,這不是單個共產黨人身死存亡的問題,而是關聯到我們整個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共產黨人的先進性職責心是與時俱進的,不是一勞永逸的,其具體內涵是隨著時刻、地點和歷史使命而不斷變化的。現時代主要體此刻創造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種先進性的與時俱進,要求共產黨員不能夠居功自傲,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要有憂患意識,知道自己使命在肩,就沒有一絲懈怠的理由。應對困難迎接挑戰,狠抓機遇,在工作中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繼承先人的光榮傳統,從先人的苦難輝煌實踐中汲取營養,建設高尚的精神家園,唯有承受新的苦難,才能創造新的輝煌!
第19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最近讀了戰略問題專家金一南所著《苦難輝煌》,跟隨著作家的筆墨去追尋中華民族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不畏艱險,勇于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新的希望。在此書中,金一南教授不僅僅明確地回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這個問題,更全面細致地用諸多事實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歷史的選擇”這一精辟的論斷。縱觀全書,我收獲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啟發:
一、《苦難輝煌》讓我們從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進一步了解黨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出版過許多黨史著作,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些著作大多是粗線條的,概念化的,評功擺型的,給人感覺黨成立以來幾十年奮斗的成果來得太容易了,黨說過的話永遠不會錯。閱讀《苦難輝煌》,會使讀者眼睛一亮。作者懷著對歷史和先人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精心篩選、甄別各種史料,真實地勾勒出重大事件發展的本來脈絡和人物變化的本質特征,從而使這部黨史、軍史著作雖不能百分之百符合真實,卻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史實。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大膽打破按照時空脈絡平鋪直敘的簡約敘史模式,緊緊圍繞若干重大事件,采取跳躍式、全景式、議論式相結合設計篇章結構和內容組合的方式,并多多運用具有一定文學色彩的語言文字,使得形像描述與理性分析有機統一,忠于歷史原貌與提高文史著作可讀性有機統一。無論誰閱讀這部著作,都會被其生動、精彩的內容,理性、客觀的分析和形象、優美的文字所吸引,而不會感到枯燥和厭煩。
二、實事求是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思想保證。書中寫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送來了組織指導,甚至送來了部分經費,但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這就要求當時共產黨的領導人審時度勢,結合實際,研究和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實際的革命之路,而不能照搬國外的經驗。歷史的經驗證明,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是光明坦途,而必然是充滿坎坷的。這就需要我們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邊摸索邊前進。
書中反復出現的一句真言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正如現在我們的年輕同志,經驗往往都是從書本上得來的,或是從別人那里得來的,卻很少是通過自身實踐后總結出來的。我們應該從革命先輩那里學習,不能盲從,不能武斷,更不能任憑自己的喜好去看待事物的對錯。要用辯證唯物的觀點去看待事情,不能只注重事情的某一個方面。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從苦難走向輝煌,就是因為他們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遵循并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他們始終都堅持要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始終是以全面唯物辯證的觀點去看待問題。他們能夠始終堅持中國人民的切身利益,敢于奮起抗爭,不追求個人的私利。今天的我們總是有無數美好的夢想,總是有無數偉大的理想,但當我們真正付出行動時,卻又常常寸步難行。我們要從革命先輩那里學習的正是一股不畏困難,堅持理想,并為此不懈努力的信仰。
三、群眾路線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堅強依靠。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戰勝國民黨,取得國家的領導權,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共產黨無比堅實的群眾基礎。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國民黨反動派的失敗,絕不是偶然的。與其說這是歷史選取的結果,勿寧說這是人民的選擇。因為人民是創造歷史、推動歷史、書寫歷史的真正主人。沿著歷史的長河一路走來,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共產黨能夠發展壯大,從各種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體現了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糾正自身錯誤而不斷進步,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更是體現了人民的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喚醒了東方睡獅,讓炎黃子孫重新看到了期望的曙光,樹立了要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定信仰;是中國共產黨讓苦難深重的華夏兒女重新煥發出昂揚的氣度和樂觀的精神,在建設新時代的大道上闊步前行。歷朝歷代,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充分證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政權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存在與發展取決于人心所向,不能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就必然垮臺。
四、堅定信仰是從苦難走向輝煌的不竭動力。堅定的信仰來自磨礪,盡管只有“小米加步槍”,盡管人數不占多數,但是堅強不屈、百折不撓卻早已昭示了他們的光明前途和未來,才有了69年前新中國揚眉屹立在世界東方。正如書中說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英烈的獻身。人性的光芒不是在共產黨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最輝煌的時候迸射出來的,而是在共產黨人遭遇一個又一個失敗,在前景最暗淡的境況下展現出來的。像紅軍20師師長胡天陶被俘,讓國民黨無法理解的是,一位紅軍的師長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穿著幾件打滿補丁的單薄衣裳,而在國民黨的威逼利誘下,胡天陶始終只有一個字“不”!這就是共產黨人的信仰,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他們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摧不毀,打不垮,戰不勝,在艱難困苦中喚醒一個災難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強。
古語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當今經濟繁榮、國力昌盛的年代,我們更應牢記“憂勞足以興國,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訓,始終持續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盈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從輝煌走向更加輝煌。
合上《苦難輝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既為中國共產黨人和工農紅軍不懈奮斗、頑強拼搏、歷經苦難,終于贏得了世紀輝煌而感動,也為金一南教授勇于擔當、視野開闊、真實再現,給廣大讀者奉獻了一部史實翔實、分析經典的精神食糧而振奮。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更應該尋著歷史的長河,尋著無數革命先烈們留給我們的偉大記憶,將那份信仰,那股精神慢慢融匯進我們的血液,化為我們的一部分,讓我們在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貢獻我們的力量,實現我們的理想,實現自我價值,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華民族偉大信念的繼承人。
第20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從女性視角來說,我不是很喜歡讀純歷史性的書籍,總感覺到乏味和遙遠。拿到《苦難輝煌》一書后,先是從網上查看了書評,好評如潮引起了我的興趣,接著是利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一口氣通讀了全書,直看得我是熱血沸騰,思緒萬千,不由得被感染,被震撼。
《苦難輝煌》字里行間講的是歷史,道的是真知,說的是過去,問的是未來。中共黨人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獨具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發揚艱苦奮斗的革命作風,歷經昔日無數的苦難,創造了今日矚目的輝煌,用歷史事實證明了小小紅色政權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全中國。最讓我震撼的是書中精彩的再現了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縱然出身不同,縱然立場不同,縱然矛盾重重,但是上下同欲,一個主義,為了一致的信仰,不為錢,不為官,不怕苦,不怕死,腳踏實地,百折不撓,一心一意為了人民群眾,因此中國共產黨必然能夠成功,這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更是我們的幸運。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驚人的相似,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歷史總是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我不由的聯想到自身所處的工作環境,市場競爭,品牌運作,雖談不上硝煙彌漫,卻也是劍拔弩張。時值集團變革期間,為了在市場上保持海爾熱水器持續第一的競爭力,面對內部諸多的問題以及外部競品的壓力,困難重重,也曾一度困惑該怎么辦才能更好的過渡。讀完《苦難輝煌》,不禁釋然,回想起領導曾經問過的三個問題:我的職責是什么?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不管公司如何變革,核心競爭力的目標是不會變的,無非是方式方法的改變,關鍵是我們具備不具備像中國共產黨人那樣的意志力和戰斗力!這首先是信仰的力量,也就是我們鎖定目標的能力,也是精神動力;其次,是面對市場機遇,我們團隊能否抓住并轉化為訂單,以及如何轉換,這方面總部給了很多的相關指導及樣板,我們要根據我們工貿的情況,尋找當地化、差異化的方案,找到我們自己突破的路徑,而不是別的工貿做什么我們就照搬做什么,避免資源和精力的浪費,這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再者,就是如何圍繞用戶及客戶,做強黏度,解決出路,之前總是覺得襄樊工貿的客戶情況過于復雜,數量不多,質量不高,客戶自主意識不高,等靠思想嚴重,我們經營的非常累,效果不甚理想,想想歷史上的人民群眾,又有多少老百姓素質非常高,一說就可以發展起來的?還不是中國共產黨人實心實意的對待群眾,發展群眾,改造群眾,最終依靠群眾贏得了勝利,所以,同樣,用戶及客戶就是促進我們市場發展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產品是否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使用者及見證者,那么,他們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課題;最后,目標有了,客戶有了,方案有了,那能不能成功,還取決于我們是不是能不折不扣的推進我們制定的關鍵任務,真正的落地執行以及閉環優化提高,這也就是共產黨人提倡的發揚艱苦奮斗的革命作風,任何時候,這種作風永不過時。這幾點的有機結合,必然能促進我們團隊的成功,也是我所領悟到的精神。作為團隊的領頭人,我更應該具備超強的意志力,面對困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尋找正確的快速增長的途徑和方法,帶領團隊抓住機會,走向成功。
做事先做人,做人則要有所追求,有所信仰,在物欲橫流的今日社會,凡人難免有所浮躁,有所狂妄。物質畢竟不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必然因素,反而容易引起人精神空虛。無論國家還是企業,以及我們個人,雖然相比過去,有所成就,有所輝煌,但依然會面臨許多危機和困境,更需要我們時刻認清形式,抓住趨勢,提升優勢,鑄就輝煌。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不能忘了歷史,更需要學習歷史。《苦難輝煌》,不經苦難,怎得輝煌?這本書還需要我再細細品味。
讀《苦難輝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看《海爾變革》,我驕傲我是海爾人;
愿我們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在富國強民的道路上創造新的輝煌;
愿我們日漸日強的海爾熱水器,在創新變革的機遇中續寫新的篇章!
第21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近日讀了《苦難輝煌》一書,受益匪淺,感慨良多。回顧歷史,是為了心靈更好的共響。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能獲得騰飛的翅膀?我們是新時期的共產黨人,在和諧安寧的環境中,在舉世矚目的成就面前,我們更要看到今天面臨的挑戰,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忘卻曾經的苦難,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去面對任何險阻艱難,去鑄造新的輝煌。
《苦難輝煌》最根本特色就是進一步還原歷史,讓史實說話,讓真實的中國共產黨早期成長史展現在人們面前,絲毫沒有掩飾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幼稚與單純,也沒有遮掩早期共產黨人的大量背叛與退縮,但一切都是成長的必然階段,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苦難的歷程換來了革命的真諦和最后的成功。作者不想讓文革中的那些高大全、那些造神式的描述再次重復出現,以“重新思考”的姿態,不斷發現歷史的價值,這恐怕是本書成功的根本原因。
《苦難輝煌》這本輸的客觀性讓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從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畫卷,描繪了眾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主席、陳毅、彭德懷、李立三、蔣介石等,同時也描寫了眾多迄今任默默無聞的英雄,這讓我更加敬重歷史的偉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我們是自然人,但是首先是社會人。我們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時刻,個人的命運不可能不和國家的崛起緊密相連。一個人一生不僅在為自己,更是在為他人的幸福、民族的強盛拼搏奮斗,這樣的人生會更充實、更有意義,也定會更加絢麗多彩。今天,對于中華民族來說,需要前仆后繼的事業依然在繼續,不論我們前進的道路如何艱難,都要永遠記住國際歌中的一句話:“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
第22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最近兩周,斷斷續續地讀完了金一南先生所著的《苦難輝煌》一書。深刻的了解到了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在內憂外患中舉得輝煌的成功,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本書還原了歷史真相,用史實講述了在那黑暗動蕩的年代中共是如何在面臨帝國主義的欺壓和國內反動派的殘酷反抗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了勝利,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所以我們后一輩的人都永遠的記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他們歷盡苦難,我們獲得輝煌。
書中提到“量變堆積歷史,質變分割歷史。人們能夠輕松覺出每日美時不息不止的量變,卻不易覺出行將到來或已經到來的質變”。中共八年剿匪之功,在于量變的堆積。兩個星期的突破致使質變。在這八年中,中國共產黨人經歷了多少艱苦磨難才換來了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在如今和平安樂的幸福時代,雖然不用我們去經歷千辛萬苦,甚至是付出生命才能取得成功。但是和中國共產黨人經歷的苦難歷程相比,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奮斗?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小問題,但由于沒有及時的解決,日積月累,匯集成了大問題。在我們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放松警惕,放任不管。書中提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管我們遇到什么問題都應該及時解決,防患于未然。
《苦難輝煌》中一直提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主席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靈活的運用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紅色根據地和農村革命政權,實現了打土豪,分田地。在經濟上擺脫了對共產國際的依賴。毛主席開辟武裝斗爭,農村包圍城市之路。使得中國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毛主席卻在訪問蘇聯的時候卻對斯大林說“我是長期受打擊排擠的人,有話無處說”,而斯大林卻回答“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這是一般公理”。而在如今,實踐確實檢驗了這一真理。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在革命中取得勝利,是因為他們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遵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帶領中國人民走向解放。吸取前人的經驗,以此提醒我們以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在本書中,我覺得金一南先生寫得最精彩的部分是第十二章的大渡橋橫鐵索寒。講訴了紅軍長征的故事,其中對紅軍四渡赤水的描寫甚是精彩。文中提到在四渡赤水期間紅軍人數從增加到減少,造成部隊人員以及指揮員出現低落情緒。但是紅軍并沒有放棄,指揮人員迅速制定出一系列的戰略思想。指引紅軍一路前進。反映出了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紅軍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及正確指導思想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導致中國革命成功的因素。金一南先生在書中寫道“四渡赤水在后人看是偉大的,但偉大從來以苦難為代價”,中央紅軍在四渡赤水時時東時西,忽南忽北,沒有一個定向的轉移目標。每日不是渡河就是爬山,他們有走新路也有走老路,冤枉路和回頭路,一路上不得休息,均感到極度疲腦。
文章中提到革命戰爭中的戰略指導者李德就回憶說:“如果我們白天在一個村子里或場院睡覺,附近落下炸彈,我們也根本不會醒來,即使炮彈在旁邊爆炸,我也只是翻身再睡”。從李德的這一番話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了紅軍經歷了刀山火海,在歷史重大關頭慨然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軌跡。正是因為他們有著遠大的理想才使得他們在實現偉大目標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我們生活在這和平的21世紀,過著安逸的生活,我們的理想不需要流血,不需要像紅軍那樣經過長途跋涉走過兩萬五千里的艱難路程,也沒有“反動派”去阻止我們實現夢想。我們比他們擁有更優越的物質經濟條件,當機遇來臨時,我們應穩穩地抓住現有的機會,不要讓他們再從我們的手中流失,這樣才能快速的實現我們的目標。毛主席曾經說過:“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再斗爭,直至勝利這就是人民的邏輯,他們也是決不會違背這個邏輯的”。在向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這種頑強的精神。
書中在寫紅軍長征的內容上提到了會理會議,一度激發起我的興趣。會理會議是“遵義會議”精神的延續,它統一了中央紅軍的戰略思想,進一步鞏固了“遵義會議”的成果。但是后人在寫紅軍長征的時候多寫遵義會議,很少寫會理會議。金先生卻是這樣描述遵義會議和會理會議的,“前者是一泓寬闊的江面,可任筆端縱橫馳騁,怎么升華也不會過分;后者卻是一段急流險灘,一詞一句皆須反復斟酌,稍不留神便會立即翻船”。對于這種情況,傾向于一種統一的解釋:會理會議起因于林彪的一封信,這封信純屬林彪的個人情緒和個人行為。對于這種解釋金一南在書中表示如果凡遇棘手之處,就讓個人去背負歷史,前人給我們留下的東西還能繼續嗎?顯然金先生是不贊同這種解釋的。在遵義會議后,像土城、魯班場、習水等幾次戰斗都沒有打好,直接導致了紅軍上下情緒不穩,之后引發了部分人對毛主席作戰指揮的不滿,突出表現者為林彪。這應該就是后人把責任推向林彪的原因之一吧!
面對如今的和平社會,昔日的混亂戰場已經結束。面對歷史英雄人物,我不得不敬仰。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他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做好歷史的接力者。
第23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苦難輝煌》一書,我是5年前從《人民日報》上得知的。2010年4月,在中組部理論局向全國黨員干部推薦推薦的第二部書目單(共4部)上,此書赫然在列,《人民日報》當時報道了這條消息。后來,通過參加幾次學習培訓活動,我進而獲悉此書乃出自金一南將軍之手。一南舊著,我曾讀過半部《狂飆歌——前所未聞的較量》(下),其成名作《苦難輝煌》則在此前從未寓目。直至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我一氣讀完這部皇皇50余萬字巨著,始知《苦難輝煌》實為金氏修訂《狂飆歌——前所未聞的較量》(上下)后的重版。盡管如此,重讀金氏舊著,內心仍感震撼,頗多共鳴。
對一個人來說,苦難不啻為一筆寶貴的財富。其實,苦難對于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苦難輝煌》,書名取自本著第十一章之名。事實上,除了書名、章名使用“苦難輝煌”外,相關字眼在書中其他地方實屬罕見。然而,這部紀實文學巨著,確實在講述我們的過去,那段穿越災難、迎接輝煌的歷史,而萬里長征堪稱“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最深重的苦難與最耀眼的輝煌”。因此,它既是早期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鳳凰涅盤的歷史,又可謂我們中華民族和偉大祖國在復興道路上沒能逾越的苦難春秋。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讀罷此著,我不免心懷此慨。
全書敘事年限,主要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進行第一次合作,到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統一戰線。作者以此為經,在寫作時前延后伸,以編年史的方式依次敘述期間重大歷史事件及與此相關人物。同時,具體到這一歷史截面上的某一人物,作者往往又是用紀事本末體的手法,簡要介紹親歷此歷史事件的這個人,在此后命運結局,其中不乏人生悲喜劇。譬如,寫到新軍閥混戰中陳濟棠,書中特別提到他早年在廣東陸軍小學的同學梁安邦。當時,二人從陸小畢業時,論學業成績,陳在全班倒數第一,梁則名列榜首,被認為前途遠大,因而口出狂言,當著班上同學和陳濟棠的面嚷嚷“伯南(陳濟棠的字)如能出人頭地,我給他捧靴。”當時,陳聞聽此言深感羞愧。孰料,亂世出英雄!陳濟棠后來用實際行動,讓這位出言不遜的狂妄同學“如愿以償”,盡管當年自己也未曾料到。金一南就此寫下了這么一段話:“陸軍小學最后一名的陳濟棠,后來卻掌握了廣東的軍政大權。第一名梁安邦真的給他捧了8年靴——直到陳濟棠下臺,一直在他手下做交通團長。陳濟棠就是以這種極具韌性而且捉摸不定的特性,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政壇的。”因為說話過滿、做事太絕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直至被歷史嘲笑的人,諸如蔣介石、張國燾、李德、斯大林,等等,我們在書中屢見不鮮。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當時中國,以喜劇開場、悲劇落幕,或以悲劇開始、喜劇結束之人物,走馬燈似的讓人目不暇接,包括書末提到的那位曾給中國革命以巨大影響、“因為中國,他失掉了榮譽。又因為中國,他恢復了名譽”的國際友人鮑羅廷(《狂飆歌》《苦難輝煌》均作“鮑羅庭”)。在講述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之時,作者一直在援用史實而不是移錄史料說話,因為他認為“史料就是史料”,“修飾的成分過多,史實的成分過少”。
《苦難輝煌》不僅敘事生動,而且議論風生,即便片言只語,也多極具哲理。這得益于作者充分掌握著大量史實,才能在點評史實時匠心獨運,妙語連珠——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送來了組織領導。甚至送來了部分經費。但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歷史的奧妙,在于它可以包含無窮無盡的假設”“歷史的冷峻,又在于它總把假設永遠置于假設”;
“歷史又正因為不可預測,所以才充滿機會”“歷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給予個人的機會極其有限”;
“歷史最無情,歷史也最有情”;
“現在不少人以為張國燾的分裂純系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一開始就是孤家寡人。他們把歷史作出的結論和當時面臨的現實搞混了”;
“帝國主義真的來了,連北洋軍閥都不做傀儡,整天喊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北洋軍閥扣好的汪精衛,卻真正做起了帝國主義的代理人”“中國歷史上一直充滿這種深奧莫測令人難解的啞謎”;
“干著法西斯卻宣稱反對法西斯,走向獨裁卻宣稱為避免獨裁,這是近代日本的荒誕”;
“永田鐵山先是天皇的敲門磚,后來便成了絆腳石”“敲門磚敲開了門后,就是絆腳石”……
通觀全書,金一南在努力還原歷史真實的同時,又注意從中凝練經驗教訓,通過夾敘夾議的手法、片言只語的議論,把歷史與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而引導讀者進行深度思考。上述議論,有時讓人看上去自相矛盾,或者說難以捉摸,但恰恰是如此不厭其煩的畫龍點睛之筆,一次次在立片言以為警策,時時處處提醒著人們:歷史樂與狂妄之徒尤其是背叛者開玩笑,因為他們對歷史缺乏敬畏,動輒背叛歷史,與歷史大潮流背道而馳,忘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
由此看來,歷史,道是無情卻有情,誰都別妄想把它玩弄于股掌之中。用金一南的話說,“歷史的決心,從來不屬于個人”。這是他站在21世紀高空俯瞰中共早期黨史的深度思考所得,貫穿于全書始終,著實振聾發聵。
第24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記得上周星期五下午,我把金一南將軍的大作《苦難輝煌》終于看完了,禁不住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心情說不出是輕松了還是更加沉重。這兩個月的時間,我有空就看,手不釋卷,好幾天下班后我卻沒有回家去,也沒有去參加朋友的喝酒打牌這種應酬,而是一個人留在辦公室靜靜地看書,一般要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才回家吃飯。我很享受這種獨處的時光,沒有人打擾,活在自己的心靈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朋友聽說都笑話我,老婆也說我何必這樣對待自己,單位的衛生員不知道我在辦公室,常常打開門后想來搞衛生,卻看見我一個人在認認真真的看書,一臉的錯愕,她當然更不懂這些了。
《苦難輝煌》是我這么多年來關于黨史國史看得最認真的一本書。我很喜歡它內容的豐富和作者思想的深度,也喜歡它對歷史人物作的一分為二的分析評價,具體環境中的具體的人,不帶多數史傳文學那樣的政治成見,實事求是,善惡并存,功過分明,客觀公正。我們國家這百年的近現代史,用苦難輝煌這么一個題目是再恰當不過了,在金將軍看來,這段歷史是悲壯殘酷的,是血腥窒息的,同時,也是豪邁壯觀的,是鳳凰涅槃的。燦若星河的偉人巨子,文臣武將,在這么一段千載難逢的特殊歷史時期齊刷刷的登臺亮相,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不管是精忠報國的,還是賣國求榮的,不管是戰場上的鮮血淋漓,還是政治上的明爭暗斗,歷史在這一時刻仿佛特別垂青,給了他們一個天高地遠般廣闊的舞臺,給出了一個個需要智慧甚至生命才可以作答的命題,安排了無數個性迥異但皆可以獨當一面的主角和配角,這出戲的場面之巨人物之眾故事之大,不僅僅是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也不僅僅幾萬萬的我們國人,這是一出發生在那個時間段的世界大戲,真真是天旋地轉,波濤洶涌,沉渣泛起,英雄輩出。
第25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苦難輝煌也好,輝煌苦難也罷,我想,歷史傳承給我們最為重要的經驗教訓應該是,在走向未來的過程中,我們隨時隨地都要以所行所思所想,全力避免歷史悲劇在自己和后人身上重演,使我們自己創造的歷史跳出苦難的怪圈,進而不斷從一個輝煌走向下一個新輝煌。
重版的金氏此書,篇幅幾近500頁,總字數多達52.7萬字,在原版45萬字基礎上又增加了7.7萬字。如此規模宏大的一部巨著面世,在無紙化辦公時代到來之前,作者恐怕得耗費至少十年甚至數十年或畢其一生才能完成。然而,金一南將軍是幸運的,他利用電腦寫作,在最快時間內完成了這部嘔心瀝血之作。只是我不得不說的是,此書成于電腦,也因電腦的快速寫作而不無瑕疵。譬如,電腦使得作者史料錄入、文字寫作、文稿修改增刪等變得更加高效,但其復制與粘貼、文字輸入與替代等功能,也帶來了書中文字成段重復、衍文脫字、錯別字、詞序顛倒、行文體例不一、標點符號與人名地名不合通行規范等現象屢見不鮮。譬如,書中用“庭”替換“廷”,使得我們熟知的鮑羅廷、阿根廷,都成了鮑羅庭、阿根庭。又如,桂軍名將黃紹竑,書中全部誤作黃紹雄。他如“對象”誤作“對像”、“肺腑之言”誤作“肺腹之言”之類,也有所見。上述細節問題,有的系沿襲舊版謬誤,有的是修改過程中出現的新錯訛。同時,或許囿于篇幅限制,書中引用史料基本上沒有注明出處,參考文獻也未列出目錄附后,也多少給讀者帶來不便。另外,作者將發散性思維運用于寫作之中,既讓人享受了其豐富思想,但有時也會給人留下天馬行空、胡亂聯系的印象。譬如,末章把李德與他的德國老鄉、我國聘請的足球教練施拉普納在中國的遭遇混為一談,刪掉原版于右任的內容而以宋慶齡、蔣經國的相關資料取而代之,這些寫作雖然打通了歷史時空,卻又頗顯隨意性,并未把卒章顯志的中國寫作傳統發揮到極致。所有這些,不然不說是個遺憾。
當然,就像作者在《苦難輝煌》開篇所寫:“歷史不論多么精彩紛呈、驚心動魄,一旦活動于其中的那些鮮活生命逐漸消失,也就逐漸變成了書架上一排又一排的故紙。”盡管此書仍有瑕疵,但畢竟瑕不掩瑜。在國人快速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此書作為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和偉大祖國那段輝煌的苦難史之一頁,真誠地希望它能夠傳之久遠,永遠激勵我們居安思危、奮發圖強,與時俱進地開創充滿希望的美好未來。
第26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20世紀的東方,鴉片戰爭敲開封閉的國門、敲響落后挨打的警鐘、拉開屈辱悲憤的序幕。而《苦難輝煌》截取了這一災難的屈辱史中頗為激蕩人心的篇章: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聯共(布)與共產國際、日本昭和軍閥集團這四大力量以中國大地為舞臺發生的猛烈碰撞,以歷史進程某一關鍵節點曾經出現過的“小事情”為著力點,向我們展現出近代救亡圖存史中蕩氣回腸的閃耀詩篇。本書最為打動人心之處在于無論輝煌背后有著怎樣的黑暗的現實,其中始終蘊藏著奮力突破黑暗成就輝煌的積極力量。這樣的積極是始終堅持群眾路線道路自信,在僅剩800人時也能保持著希望,是看到未來的星火燎原時的堅定信念,是在遭遇挫折時勇于承認自身的缺陷和錯誤,勇于做出實事求是的更正。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送來了組織指導,甚至送來部分經費,卻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1923年孫中山與蘇俄代表越飛簽署《孫文越飛宣言》共同表示,共產主義秩序,乃至蘇維埃制度不能實際上引進中國,因為在這里不存在成功地建立共產主義或蘇維埃制度的條件。而蘇俄在中國最早看好的是北洋軍閥、中國國民黨而不是中國共產黨,斯大林在中國最早看好的是蔣介石而不是毛主席,沒有人相信這個成立只有50多人的政黨會成為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中流砥柱。本書講述的從國共第一次合作到白色恐怖、反圍剿被迫長征,最終完成二萬五千里壯舉并走到抗日救亡前線的這段黨史,是中國共產黨最為艱難困苦的時期,既要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擺脫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又要面對共產黨組織內部的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在嚴酷的圍堵、不盡的跋涉、驚人的犧牲、大量的叛賣中,探索著紅色政權存在的道路。
若說是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毛主席,不如說是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人民、從而被歷史所選擇。白色恐怖教會了共產黨人“槍桿子里出政權”,上井岡山被開除政治局的毛主席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反圍剿的堵截成就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日軍全面侵華指明了北上抗日的道路,在苦難中開創輝煌,這個中國革命中的“弱小黨”和黨內的“邊緣人”,始終扎根群眾,始終心懷救亡夢,最終走到了歷史的前臺,并向著“兩個一百年”的復興夢繼續前行。
政治書上常說要“增強理想信念”,我們這些生長于改革開放以后的年輕人以淺薄的經歷閱歷很難切身體會到“理想信念”的力量,而本書中無不激蕩著這樣的力量。1927年10月南昌起義失敗后,主力部隊潰散,起義領導人也都撤離,關鍵時刻朱德力挽狂瀾,激勵部隊“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在白色恐怖彌漫、武裝暴動失敗的當時,朱德依然對革命的前途滿懷信心,并將這種信心以實際行動鼓舞并帶領隊伍走上井岡山。這支革命中頻臨熄滅的火種,后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重要基礎,戰斗力的核心。蔣介石兵敗大陸,其軍事力量主要被殲于東北戰場和華東戰場。指揮東野的林彪,指揮華野的粟裕,皆站在被朱德穩定下來的800人隊伍中。理想信念來自何方?來自于革命中千錘百煉的堅韌品格,來自于對救亡圖存復興富強的深切渴望,更來自于對所選道路的自信。
《苦難輝煌》將政治歷史教科書上枯燥乏味的理論考點回歸其形成過程的鮮活事件,用磅礴大氣的筆法書寫跌宕起伏的黨史,抒發“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豪情樂觀,以史為鑒,資政育人,振奮人心。
第27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有一個網絡用語叫做“非主流”,寓意相對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而在一些特殊的歷史時刻,非主流的思想都難以被秉持主流思想的人所接納,甚至被污蔑被抹殺。
然而,共產主義思想,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就是一種“非主流”的思想。1924年7月30日,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演講中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到,試問有誰能想出一個主義來救中國?除了國民黨的三民主義之外,還有第二個主義可以救中國嗎?若是沒有這個三民主義,我們中國的危險究竟怎樣解除,我們的國家究竟怎樣建設?秉持著主流思想,并且自認為能夠預見未來的蔣介石,估計沒有預見到,早在三年前的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已經在上海召開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而在未來,這個政黨發展成為了擁有八千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
這支隊伍,跨越萬水千山,走過了九十多年的風雨歷程。這一路上,有犧牲的,有叛變的,有離開的,有腐敗的,從不被看好走向眾望所歸,從貧困落后的山區邊區走向紅色根據地,共產黨人從未停止腳步,一直走在民族救亡、民族復興的道路上。
我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喜歡看終場絕殺、反敗為勝的籃球比賽,樂于聽普通人走上人生巔峰的勵志故事。當我通過此書回想起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我更是完完全全被這個草根逆襲的傳奇所深深吸引。對我來說,這比任何一本熱血漫畫還要激情澎湃,比任何一部戰爭電影還要慘烈悲壯,比任何一部史詩還要可歌可泣,而我這僅僅還只是通過作者這力透紙背的筆觸去感受這些。
我們生于和平年代,很難想象我們的革命先烈是如何逆天改命,撕毀百年沉淪的不平等條約,血書中華民族百年歷史的。但是!無法想象,不代表不存在!忘記苦難,就是最大的恥辱!
現在網絡上有一些所謂的“鍵盤俠”:隔著電腦屏幕,對歷史黨史進行歪曲、抹黑,大肆宣揚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圖一時嘴巴快活,躍然“指”上;抑或是惡搞下《雷鋒日記》,調侃下黃繼光、董存瑞等革命先烈,優越感爆棚,非但不想承認自己曾經是奴隸,更不屑于承認曾經有過英雄。本書作者如是寫到,若除去個人富足便不再為其他事物感動,該怎么獲得挺直身軀的脊梁。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寫到:“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是在認清了生活的本質之后,依然熱愛它。”在《苦難輝煌》的前言中,作者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我們沒有在丟掉自己的寶藏嗎?”“錢包鼓起來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嗎?”這讓我思考良久。無數革命先烈所奉獻出的最寶貴的東西、所熱愛的生活、所追求的理想,大多都是悲壯的結局,因為他們只能播下希望的種子,卻親自無法收獲。對于他們而言,這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寄托,他們歷經苦難,我們獲得輝煌。
雖千萬人,吾往矣!在苦難面前,英雄們前仆后繼,用他們的血肉,筑成我們的新長城,而我們,又靠什么成為民族的脊梁?
第28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苦難輝煌》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它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值得每個人去拜讀。
這本書生動地描寫了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雖然是講述了一些小故事,帶給大家卻是一種沉重的感覺。它是一部共產黨艱辛的奮斗史,也是一部充滿血與淚的苦難史。書中不僅僅描繪了眾多令人仰慕的大人物,同時也描寫了許多平凡的普通軍人,通過他們的感人事跡講述了苦難中蘊含的輝煌。
“苦難之后是輝煌,烈火才能出真金”。用這句話來概括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成就真是太貼切不過了。最讓我感慨和佩服的還是共產黨人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他們不怕困難、不懼死亡,堅定的擁護共產主義,他們用行動捍衛了自己的尊嚴:踏上了缺吃少喝,到處充滿死亡威脅的長征之路。通過這段波瀾壯闊、生死拼搏的歷史,警示后人要珍惜和平,努力奮斗,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拼搏!面對苦難,他們沒有退縮,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有的只是一直前進,從未停止。這些人懷著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信念,拋頭顱灑熱血,忠貞不渝地凝聚在黨的旗幟下,為了理想,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無限付出。無數的革命前輩在金錢、權利的誘惑和死亡的威脅下絲毫不動搖,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和欽佩。
當今這個時代,我們也在奮斗,我們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也需要這種遇到再大的困難挫折也不要放棄的精神。面對困難,堅持不懈,哪怕再堅持一天,堅持一小時,或許就可以扭轉淪為失敗者的結局。生活就象沙石層中的玉石,有時會出現斷層,有時會出現塌陷,但只要你堅定信心認真挖掘,我相信價值連城的寶玉就在不遠的前方。如果你有力量,就立即投入行動。雖然離成功或許還有很長很長的路,但只要發揚長征精神,堅持不懈,終會成功!
第29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先賢有云,“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一個春光明媚的周末,我打開了《苦難輝煌》扉頁,卷簾伏案,細細讀之,如飲甘飴、愛不釋手、感慨良多、獲益匪淺。
《苦難輝煌》共十六章,洋洋灑灑五十萬余言,是戰略問題專家、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的鴻篇巨制,是在閱讀500余本參考書目,整理了200多萬字的筆記,歷時15年時間完成的。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略思維、戰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是第一本可以作為大散文賞閱的歷史圖書。
該書鉤沉稽古,樸實公允,以其獨特的視角、新中求實的史料、曉暢傳神的語言、深刻精辟的分析,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講述了20世紀在世界東方,在歷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莫過于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一歷史命運的大落大起;深刻地再現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內外矛盾沖突空前尖銳,相互斗爭局面極其復雜,各派力量策略轉換空前迅速的歷史全景;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演繹出了一部部氣勢恢宏、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重溫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重新追尋了我們的人民軍隊在歷史重大關頭慨然承擔救國使命,突出重圍,殺出血路,最終奪取勝利的歷史軌跡;清晰地再現了一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引導中國革命歷經磨難挫折,完成了中國歷史中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奏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樂章,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
細細品讀完此書,掩卷長思,心緒不能自已:輝煌永遠與苦難相伴,在苦中生,在難中長,在輝煌中成熟,只有歷盡艱難,才能像鳳凰涅盤,重獲新生。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先驅列寧講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歷史的烽煙中,無數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探求救國救民,孜孜以求、舍生取義、慷慨赴死,在經歷無數的挫折與失敗后的勇往直前,那一個個鮮活的身影時時涌現眼前,讓我心潮涌動,感慨萬端,感受到信仰的無窮。
九十年前,時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沒有多少人能相信,這個小小的政黨能夠奪取政權,贏得中國的未來。也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遠征的疲弱之師,能背負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全部希望。但是前赴后繼,百折不撓卻昭示了他們的不斷壯大和光明前途,正是因為有了血與火的洗禮,有了破繭成蝶的艱辛,有了幻滅與再生,永恒的悲愴與不朽的豪情,才有了昂首屹立在世界東方的雄獅。正如書中所說,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是天賜良機,而是來自千千萬萬的人的英勇獻身。
給我們的深刻印象,不是在共產黨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而是在黯淡之時,共產黨人堅守自己的信仰如初。如紅軍20師師長胡天陶被俘,一位紅軍師長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幾件打滿補丁的衣服讓敵軍大吃一驚,在威逼利誘下胡天陶始終只有一個字“不!”讓敵人無可奈何。試想,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天上數十架飛機狂轟濫炸,地面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還有多變的氣候,崇山湍流的阻攔,在這種險境之下,犧牲的,掉隊的,開小差的,甚至叛變的占了多數,最終堅持下來的只有幾千人。而就是這幾千人,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如果沒有鋼鐵般的意志,堅韌不倒的信念,他們靠什么去完成歷史使命呢?這就是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這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寧折不屈的脊梁。他們匯聚成一股強大不可阻擋之力,在艱難困苦中喚醒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支撐起一個歷史悠久國度的繁榮富強。
第30篇:《苦難輝煌》讀后感
《苦難輝煌》從客觀、公正的角度,盡可能地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字里行間無不體現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書中寫道:“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送來了組織指導,甚至送來了部分經費,但沒有送來武裝割據,沒有送來農村包圍城市,沒有送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那么,“武裝割據”從哪里來?“農村包圍城市”從哪里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從哪里來?不言而明,這些都是從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中來,從對當時國情、民情深入細致的研判中來。對于開辟和領導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毛主席,書中這樣評價:“毛主席不是先知先覺,卻以最大的歷史自覺來到轉折點。沒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實事求是。”
《苦難輝煌》里敘述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與非凡,毛主席作為這個黨的領袖的偉大與非凡,并不在于那種充滿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計劃或者預言,而在于它的實踐。不屈不撓的、百折不回的實踐。”“真理在大多數時候,并不是一輪光芒四射的紅日。更多的時候,它可能只是黑夜中一道電閃,甚至是遙遠的前方一縷若明若暗的微光。發現真理,需要智慧。跟隨真理,則需要勇氣。”這些精彩睿語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明確地回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這個問題,讓我讀懂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句話的真諦,更讓我深深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歷史的選擇”這一精辟的論斷。歷史昭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中國共產黨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壯大,從各種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能夠糾正自身錯誤而不斷發展進步,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奪取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更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該書在描寫毛主席、陳毅、彭德懷等偉大革命家之時,以反圍剿、萬里長征等一些真實、詳盡的歷史事件,塑造偉人們鋼鐵般意志和為實現共產主義獻身的精神,同時也敘述了偉人的平凡,非常客觀地表達了偉人其實也是凡人的情愫。即或是偉人,也沒有神的智慧與力量,不會天生正確,永遠正確,他們也會犯錯誤,也會打敗仗,也會發脾氣,他們身上的缺點,只是被太多的影視文學作品美化了,給我們的是一種模糊的相去甚遠的感覺。
眾所周知,“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在長征中用兵的得意之著,《長征組歌》中有一句歌詞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是,毛主席一生親自指揮的大大小小戰役,畢竟也有一些是失敗的,他曾經在公開的場合坦承過自己的指揮失誤,如高興圩、南雄、土城和茅臺等戰役(戰斗)。“偉大的長征”在剛開始時根本不知未來的方向,曾經遭遇四面楚歌;紅軍的指揮部(包含毛主席、朱德等開國領袖),差一點被“包了餃子”。偉人不是不犯錯誤的人,而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糾正的人,是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人。金一南教授在書中說道:“遵義會議請回來的不是一尊萬無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隨時準備堅持真理、隨時準備修正錯誤的實事求是的人。偉人的與眾不同,不是在于能夠發出神一般的預言,而是在于能否隨時修正自己的錯誤,采納別人的正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