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反映時代特點的雙城記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反映時代特點的雙城記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常常比恨更為強有力得多,這話很對。看完《雙城記》,我突然醒悟,發現原來世上本沒有真正的恨與愛,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正如這部小說的經典開篇:“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所有的事都沒有固定的性質,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重要的不是這件事本身怎么樣,而是一個人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就像卡頓對于查爾斯,本該是恨的,因為是他使得卡頓失去了擁有露西的機會,是他使得露西眼中再無他人。但卡頓卻選擇用博大似海的愛來化解這種恨。也許在他眼中查爾斯已經不是查爾斯,而是露西的一部分,是他所愛的人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他所愛的一部分。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沒有查爾斯,可能還是會出現查三斯、查四斯、查五斯的,卡頓如果選擇了恨,豈不是要恨很多人,要恨一生、恨一世、恨在每一天了么?卡頓是聰明的,所以他沒有選擇恨,而是將恨升華成了一種最最偉大的愛。即使他死了,即使他不能再親眼看到露西的幸福,相信他也能在天堂感受到愛人的笑,感受到愛人的快樂。卡頓會活在每個人的心中,不止是露西、查爾斯,還有更多的讀者,更多的后人。他的精神會永存,他會得到永生!
有人說愛情是自私的,愛別人甚于自己的人都是傻子。但在狄更斯的《雙城記》中,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最純潔、最崇高的愛。這種愛純得像冰、熱得像火,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最悲壯的行為,是一種理想化的美。它可以默默的悄無聲息,也可以爆發出無限的力量和勇氣。為了情人的幸福犧牲自己的生命,哪怕這種犧牲是因為拯救自己的情敵。這樣的故事不可思議,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能力。但它傳遞給我們的卻是作者對于人性、對于愛情的思考。愛一個人,就是要給他(她)幸福,哪怕這種愛會傷害自己,哪怕這種愛會讓自己消失……
卡頓的犧牲是一種重生,他之所以能夠坦然得面對死亡,正是因為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他知道自己的離去可以帶給所愛的人更多的快樂,也可以換來更多人的幸福。他沒有怨恨革命者,也沒有埋怨任何人,他所做的只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自己愛露西的心愿,實現自己的誓言。
常聽人說:“愛一個人要愛他(她)的全部。”愛她的好,她的壞,甚至是她的愛。愛上情敵,不可思議,但卡頓卻詮釋得很好。對于一般人來說那么恐懼的死亡,在愛情面前卻是那樣的微不足道。活著也許會美好,但如果看著所愛的人每天傷心流淚,相信那便會變成一種巨大的煎熬,所以卡頓選擇了欣慰的去死,那是一種安詳的無畏,一種沉靜的離開。
同卡頓相比,當今的愛情似乎被強加了更多的東西。金錢、權力、地位、利益……這些本不該成為愛情的影響因素的東西卻占據了越來越重的份量。人們不是為了愛而愛,而是為了生存而愛。很多情況下,虛偽代替了真誠,物質凌駕于精神。也許我們是一群理性的動物,也許我們所做的是最好的選擇。但我們是否應該感到慚愧,是否應該正視自己的每一段感情呢?難道人活著只是為了吃好喝好睡好么?媒體上報道出的一個個為情仇殺的事件,應該為當今的人們敲響警鐘了,大家應該仔細想想,他們,究竟是為愛而殺還是為恨而殺呢?如果我們不能博大的活著,世界就會了無生趣,失去色彩。 轉而回到《雙城記》,卡頓的偉大賦予了他太多的光芒,但就這個人物本身來講,他還是有悲劇的性格。他太小看自己,可以說是有些自卑,因此放任了自己,又因為放任而感到絕望。最終他沒能盡力的追求露西,而只是把對她的愛隱藏在內心,默默地承受著煎熬,無私地付出,卻不求一丁點兒回報。這種愛凄美而崇高,但卻過于低調。如果卡頓能夠努力,如果卡頓愿意爭取,露西未必不會選擇他,而他同樣能給予露西很好的幸福。
總之,《雙城記》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思考和感悟。關于愛,關于恨,關于復仇,也關于重生。當小說尾部卡頓看到希望的時候,我仿佛也從整部書有些陰郁的情緒中看到了點點星光。所以,卡頓的存在不僅僅是作者對愛的渲染,更寄予了狄更斯對未來的信心。不錯,當人與人之間沒有了恨,當所有的恨都升華為愛的時候,沒有復仇,沒有血腥,有的只會是幸福的歡笑,燦爛的陽光。
【反映時代特點的雙城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反映校園生活的句子11-19
反映現實的經典語錄01-01
漢英諺語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與觀念04-27
雙城記讀后感04-28
《雙城記》讀后感04-27
雙城記讀后感12-02
《雙城記》的讀后感01-31
《雙城記》讀后感02-04
雙城記讀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