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校》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未來學校》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讀這本書時就感覺很興奮,這樣的一個學校,將會成就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每個人都能朝著自己喜歡和有天賦的方向發展,終身學習將會貫徹未來孩子的一生。優質教育資源也將得到共享,貧困的孩子也會有更多的機會靠知識改變命運,期待這一天的到來。作為一名教研員,對于未來學校充滿想象和期待。
一、學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我想象中的未來學校是開放、共享的學習體系,有隨處可見的智能產品,不僅安全,還非常自由,學生自由,教師也自由,我們的教科研成果可以互通,學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什么都需要學習,而是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學生有興趣,學得開心,教師只需稍作知道,能夠及時更新理論知識,讓我們的老師得以學習。
而現在我們的學校,和古代的學堂、私塾差不多,學生、教師、教室……只是教室里多了一些多媒體教學的設備。學生早上來到學校,每天固定的時間,所有學生在學校學習同樣的學科,放假再開學,一直循環,直到參加工作。其實最初的學校是為了適應工業化生產,提供人才。因為最開始,很多人都沒有接受過教育,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里,為了快速的培養人才,集中教育資源,才出現了學校。
未來的學校會是怎么樣的,未來的世界與社會還是這樣的嗎?世界的變化如此迅速,尤其在信息飛速迭代的今天,現在這樣的教育形式還是合適的嗎,還是高效的嗎?朱永新教授給出了未來學校的樣子。
二、從文憑至上到課程為王——學習內容定制化與個性化
首先,未來學校將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學習中心。什么是學習中心呢?類似于現在的學科興趣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科目,去學的就是學生,沒有年齡限制,所以科目是混齡學習,混齡學習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家的思維方式、人生經歷各不相同、思考角度不同,同學之間相互影響。
這就解決了統一教學違背學生個性發展的問題。也在某種程度上避免,問題梯度難易程度不好把握的問題。學會的學生坐那兒浪費時間,一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只有一部分學生對當節內容很有興趣。而且我們的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盡管每個孩子個性迥異、能力水平各不相同,但是還是整齊劃一的教育模式、學生被安排的滿滿的教育生活,當我們用一套標準要求所有學生時,必然會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的很累,很辛苦,造成“多數人”陪“少數人”讀書的現象。去年準備優質課,在試課過程中發現一些小問題。
第一節課上的很成功,問題設置及學生生成自我感覺都不錯。第二節試講時 因為是已經學過的課,學生干什么的都有,自認為很有趣探究活動都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整節課上的死氣沉沉,無論我怎么引導,學生都啟而不發。
第二次試講較第一次試講還相對成熟,但是學生給出的反映讓我覺得這節課很失敗上完這兩節課我就反思。一部分是已經學過了,感覺沒有任何新意。另一小部分學生還是能跟隨老師節奏學到一些新知識的。那么我們的問題就來了,我講的和本班老師講的總有學生是不感興趣的。
如果朱永新教授所設想的未來學校落成,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就能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而且,學習中心也會化解因為假期而浪費的學校教育資源。未來學校不存在周末和節假日。其實寒暑假和農耕社會有很大的關系。現在來看,寒暑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浪費國家資源。國家投資一個學校,浪費很精力、財力。但是由于寒暑假使用率不高;而且學生易忘,一個學期在學校好不容易學的知識,經過一個多月的放飛自我,學生又把上學期所學交還給了老師。
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從小就給學生設計好了課程,根本滿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學生不感興趣反而會是負擔,而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東西,他其實會善于學習并且樂此不疲。每個人的知識是通過學習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構架的,這樣的知識才能真的為自己所用的知識,儲備在自己的大腦的知識體系中。所以未來的學校是減少教學內容,留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喜歡的領域知識,建構自己的知識庫。
現有教育體系固化思維限制了孩了的發展,未來學習將會變成終身化的學習,以課程為王,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學習,能者為師,各個領域的專家引領學習,父母會成為教育的參與者和陪伴者,國家調控,自主預約學習時間,用有限的時間讀最好的書;學力將比成績更重要。
未來的教育進行了一個大膽的預測:現在的學校未來一定會被學習中心所代替。這是一個開發的體系,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空間、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去學習,想怎么學就怎么學,想學什么就學什么。
三、與孩子一起成長——家校社合作共育的新格局
“家庭教育是指未來學習中心和社區具體指導父母如何處理好家庭關系,如何認識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科學地教育孩子;教會做好父母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孩子小時候,家長可以幫助選擇課程,等孩子稍微有自主能力之后,再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不同水平的父母為孩子選擇課程資源也不盡相同,家長對文化的認知差異也會影響課程的選擇,所以就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家長也需要自我提升,和孩子共同學習。
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甚至是決定性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并成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與基石。在未來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學習。那么學習能力將比學歷更重要,學歷只證明著過去,學習能力才意味著不可估量的未來。如果我們不能成為一個善于學習的人,那么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我們都將會被時代淘汰。這本書不光是學校、教育的一場變革,也是對我們每個人學習和完善自我的精神洗禮。
四、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精準學習
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機器人所取代,同時將出現許多新職業。教育應更注重培養人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幫助人成為他自己。教育資源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將擴展到互聯網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能無縫對接。例如這次“許昌市小學語文主題教研活動”,我們縣區無法參加現場活動的老師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共享此次研修活動,使優秀資源得到共享。
五、從鑒別走向診斷——考試與評價的新方向
“考試與評價改革不再是簡單地給分數、排名次,而是真正能夠以可靠的數據為決策依據,以可信的實事為基礎,實現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促進學生多元、個性、全面綜合發展。”
現在教育的很大問題,就是用統一的試卷、統一的大綱、統一的評價,把學生變成一樣的了,而不是發揚每個人所長。我們的教育只是把考試作為評價的最終結果,我認為太過粗暴。我們的老師還在摳文本把知識點教給孩子,讓孩子通過反復練習,教學生怎么得分。卻不知道怎么通過單元目標,設計給孩子思考、運用、跨學習學習、實踐的一節課,課本和生活還是脫離的。只是為了考試而考試。上周在東區聽課,學生展示寫作作品,句子優美,想象力豐富。作為成年人我們已經被條條框框束縛,而我們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創作出這么優秀的作品,是否和我們的引導有關?這不是靠死記硬背的古詩詞中提煉的,而是教師給出的寫作支架及有效引導。
未來學校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校的老師更多的將轉為輔導者、教練,而不是單純的教授知識。老師的核心任務是鼓勵學生,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未來進入大數據時代,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廣、更寬、更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人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未來教育的要求。
【《未來學校》讀后感】相關文章:
未來的學校02-17
未來的學校08-17
未來的學校02-17
未來的學校作文12-09
未來學校02-17
未來的學校作文03-03
(精選)未來的學校作文07-05
未來的學校作文03-25
未來的學校(優)08-18
未來的學校【實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