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烏塔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烏塔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烏塔有感1
今天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讓我深受感動。《烏塔》講述了作者在羅馬認識了一個叫烏塔的女孩,這個女孩子只有14歲,可她卻一個人游歷了歐洲。為了這次旅行,她準備了三年,閱讀了這些國家的有關書藉,每個周末都去打工,賺取旅費。在和她交往的過程中,作者了解到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別,明白了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自強的精神。
哎!現在的中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無論父母還是親戚都疼愛我們,“捧在手里怕摔著,含在口里怕化了。”因為大人的`過份溺愛,使我們現在連鞋帶都不會綁了。一放學,爸爸媽媽就像奴隸一樣,幫我們脫掉土鞋子,穿上拖鞋。還有一些還一口一口地喂飯!
我看過電視報導,一些學生成天只顧著讀書,連英語詞典都能背,可他們連一點小事情,比如綁鞋帶、洗衣服……這些芝麻小事也需要父母幫他們做,一點也不會自理。有些人上了大學,因為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退學,真是讓人惋惜!
《烏塔》這篇課文教育我們,要自立自強,不要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爸爸媽媽、所有疼愛我們的人,讀了這篇課文后,你們是否也有所感悟呢?請給我們一個自由獨立的空間吧!讓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都成為自立自強的“中國烏塔”!
讀烏塔有感2
今天下午,我上網找些文章來讀,無意中發現了《烏塔》這篇文章,看完后,我才回憶起,這是一篇語文課本上的文章,曾經度過,只是日久忘了。今天重讀,我感慨萬千。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14隨的小姑娘,就有膽量獨自一人游歷整個歐洲,烏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從這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很強的,
烏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養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的。
反觀我自己,一個14歲的.大男孩了,連獨自出遠門的經歷都沒有,而我的父母,也萬萬不放心我獨自出遠門的。
通過這一對比,我和烏塔、我父母和烏塔父母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我父母和烏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事無巨細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任何事情都要幫我做——除了學習,還從來不讓我一個人出遠門。
他們這樣對我的原因,無非就是溺愛,怕我受到傷害。但是我想說,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這種溺愛過頭了,你們的過于溺愛、對我的過于干涉,讓我失去了自主意識,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讓我變得懶惰。
你們要知道,雛鳥在學會飛行前經歷了無數次摔下、小樹在成長時經歷了無數次風雨的打擊,陽臺上的花盆里是長不出參天大樹、鳥籠里的金絲雀飛不到蔚藍的天空,在溫室里長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里工人欣賞,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
你們應該培養我做一只雄鷹、一棵蒼松,我要像烏塔學習,你們要想烏塔的父母學習。
讀烏塔有感3
昨天,我剛學完《烏塔》這篇課文,它使我受益匪淺。
課文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為準備一次歐洲旅行,自己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用了3年的時間,閱讀了很多有關歐洲國家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去陪小孩玩。在一個暑假,烏塔按照自己設計的旅行路線,用自己掙得的旅費,獨自一人游歐洲。她在旅行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烏塔獨立自主、自理能力強、細心,真讓我佩服。如果不具備這些品質,怎么獨自一個人去旅行呢?雖然不是每個同學都應該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去旅行,但難道不應該學習烏塔的這些品質嗎?
記得幾年前有一次,由于我練琴不認真,晚上媽媽不幫我洗澡了,要我自己洗。我在浴室里手足無措,根本沒怎么洗就出來了。現在,我睡在自己的房間里,有時還會害怕,必須聽著故事才能入睡。我一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做菜,也只有蛋羹和鹽焗蘿卜。我四年級了,也只會洗自己的內褲和襪子,自己的'衣服還沒辦法洗干凈。如果讓我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我肯定撐不了幾天。
在生活中,我還有很多事情無法自己做,烏塔卻已經可以獨自生活了。我要學習她的品質,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4
最近,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
我覺得烏塔是個膽大、心細,會合理安排時間,能獨立生活的女孩。她用了三年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閱讀觀看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資料。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準備好了地圖。每到一處就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請求幫助。她在旅途中不忘給家里寄明信片,以表示自己平安無事。
中國的孩子呢?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從小就被大人嬌生慣養著,除學習之外,其他事情都不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漸漸失去了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哪像課文中的烏塔一樣堅強自立。大人們根本沒有理解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寶劍鋒從磨礪出題,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兩句話的真正含義?父母把我們像寶貝一樣帶在身邊,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當然,這跟我們自己的態度也有關系。
媽媽曾不止一次跟我說過:回家早點完成作業,剩余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我,經常把媽媽的話當做耳邊風。做了一道題,拿顆糖吃;做了一會兒,又要休息一下,看看閑書。磨磨蹭蹭,做做停停,連洗臉刷牙的時間都快沒了,更別提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但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深受啟發,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標,有計劃,合理安排,主動完成。
是雄鷹就要翱翔藍天,是海燕就要博擊風浪!不經歷風雨,很難成才。我們要學會獨立,放開爸爸、媽媽的手,大膽地載著自己的夢想去飛翔,去追尋我們自己的天地!
讀烏塔有感5
讀了《烏塔》一課,我認識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烏塔,她只有十四歲竟然獨自游歷了整個歐洲,就像一只自由飛翔的小鳥雄鷹。
我們跟烏塔相比,就像是花壇里的蒼松,鳥籠里的雄鷹。在家里,我們是爸媽的小帝帝,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一次,星期六我寫完作業,看了一會課外書,閑著沒事干,就到廚房幫媽媽干家務活,閃開,閃開,別在這搗亂,你的任務只有學習,要不學習閃一邊玩去,家務活輪不著你插手。我無奈的走開了。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課余時間打工掙得,沒有拿家一分錢。可我們呢,每次向爸爸媽媽要上零花錢一天之內全花光了,而且也不買有用的,也沒攢錢,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是多么堅強啊!她這種勇敢、堅強的'行為讓我佩服極了!爸媽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也像烏塔那樣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吧!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培養出更多棟梁之才!
讀烏塔有感6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身上,我收獲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里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什么事都不讓做,而文中的烏塔卻大不一樣。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烏塔,自己一人游歷歐洲的事情。課文中講到烏塔為計劃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里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愿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游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里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后,能看一會兒電視,讀一會兒課外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同學都是把筆一揮,直接就出去玩了。而從來不會想到去親身體驗一番。光從一些課外讀物和電視節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過親身體驗完美的,而且親身經歷總比聽說到的記憶要深刻,所以,只有親自體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讀烏塔有感7
我讀了《烏塔》一文,頗有感觸。這篇文章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立自主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多令人稱贊的“壯舉”啊!我想:如果沒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立自理的經驗是無法邁出家門的,更別指望要走出國門了!你看!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就常常見到這種事情了。有一次我在公園里,看見一個小孩子摔倒了,他“嗚嗚嗚”地哭起來。這一哭可嚇壞了孩子的父母長輩了。媽媽立刻扶起“小皇帝”,幫他拍掉身上的巧克力;爸爸秉著棒棒糖好話說盡……可是“小皇帝”不但不理不睬,頭還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看到這,我不禁想:這個孩子也太夸張了吧,摔一下也不至于哭成這樣呀?!
再說,這孩子的`家長也未免太寵他了吧?其實,有不少家長為了疼孩子,不僅千依百順,還讓孩子過著衣來身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還奉行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觀念,舍不得讓孩子干點兒家務活。有的同學曾無奈地對我說,看著父母為自己日夜操勞,心里很不舒服,想幫他們分擔分擔,就算是洗洗碗筷或拖拖地板都行!可父母卻阻止了他們,道理很簡單:別耽誤了學習時間!哎,可憐天下父母心,試想看,如果孩子天天死讀書,而不去認識世界上陌生的東西,那不成了書呆子了嗎?家長應該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放開手,讓孩子也幫忙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這樣不僅減輕了家長的負擔,還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豈不是兩全其美?獨立能力來自于實踐中,家長們,還猶豫什么呢?快快行動起來吧!“小皇帝”“小公主”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了!
讀烏塔有感8
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感到非常慶幸,因為我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跟烏塔的父母差不多。雖然我沒有一個人去游歐洲,也沒有掙過差旅費,但是我的父母跟烏塔的父母一樣,培養我自立、自強。
記得三周歲半在南京爬山,父母還在后面氣喘吁吁、慢悠悠地爬山時,我已經一口氣爬上了海拔約500米的紫金山。五周歲時,父母還在山腳下時,我一個人爬山了萬壽山的'的巖石。小時候學走路跌倒了父母從來不扶,都是我自己爬起來。所有的壓歲錢都是我自己保管的,但是我從來不亂花。假期我很少看電視、玩電腦,經常在家做科學實驗,為了滿足我對科學實驗的好奇心,媽媽買了實驗器材讓我實驗。假期也很少上補習班,而是游覽了大半個中國。爸爸媽媽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親身體驗才是的。”
每當我想要一個東西時,爸爸媽媽總會跟我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要靠勞動獲得。”于是我就按照媽媽的要求做她給我的任務:按時做家務、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一直到我養成習慣。
父母認為除了學習,還有一些跟學習一樣重要的事,那就是為人處世樂觀的心態、堅強的性格,另外遇到問題能獨立思考解決,才能在社會中生存。
我非常慶幸,我的父母的教育觀念跟烏塔的父母是一樣的。
讀烏塔有感9
這是對孩子的訓練,就是愛孩子。他們總覺得孩子要去見見世面,見見天下奇觀。孩子自己獨自去體驗,遇到困難找警察,問路人或看地圖。中國的孩子卻對這種事十分驚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擔心。
在外國人的眼里,這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西方人從不把孩子當成小王子或小公主,從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從小讓他們出去鍛煉,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媽媽賺錢的艱辛,但是在我們中國,大多數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寵溺孩子,從不讓他們獨自出門,說是太危險,節假日,不讓他們去外面游玩放松,開開眼界。陽光明媚的雙休日,當美國的孩子從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國的孩子卻剛剛從補習班下課,正在回家的路上,難道這就是中國孩子的假日嗎?
比起烏塔,我們真的太渺小了,就像一顆沙子一樣微不足道。多么希望有一天,在世界的某個火車站,也能看見我們的`中國少年正踏上通往全球各地的旅途!總有一天,我們中國的孩子也能像西方的孩子一樣,在未成年的時候,游覽著全球各地,個著獨立自主的生活!
讀烏塔有感10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烏塔是個德國小女孩,家住漢堡,這次趁暑假,一個人獨立游歐洲,而且旅游的費用都是去別人家干家務活、陪小孩玩,或者是去餐館、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掙來的。
在我們中國,這種事例就根本不會發生,大部分家長都是怕自己的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每次,哪個同學約上自己的好朋友出去玩,家長不是說要注意安全就是說要早點回來,讓人感到家長對孩子過度的溺愛。難道說烏塔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愛她嗎?當然不會。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如果哪個人天天憋在家里,那么他會像困在鐵籠里的獅子一樣,非常孤獨,非常寂寞,沒有多少朋友。光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經常在電視上看見云南,但只有親自到那里,她的美才深深感動了我。俗話說得好“見多識廣”,同樣是的,一個人光從別人嘴里是了解不了世界的,是不到世界的美的,所以,只有自己親自外出,親自去體會,才能真正了解世界,了解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以及雄偉。
我要對中國的孩子們說:希望我們都能盡快走出溺愛的懷抱!我要對中國的父母說:給孩子撐起一片自由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讀烏塔有感11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后,我的感觸頗為深刻。文中這位年僅14歲的外國小女孩,教給了我成長的第一步——自立。
烏塔,是一個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辦事周到、會計劃的活潑女孩。歐洲是一個多大的地方,要是沒有自立能力,還怎么獨自游歷歐洲。她用了三年來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孩子……中國的孩子,是家里的寶貝,不能磕著碰著,更不能獨自出去玩,哪怕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家里人有時也不放心。中國的家長根本不肯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一直都以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自立,現在不安全。可是,親愛的'爸爸媽媽可曾想過,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養成的,是應該從小培養的,不是嗎?烏塔一個小女孩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她擬定了計劃,并且用漫長的三年時光不停為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著。而我們呢?這時,我們應當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我不得不說,我們真的沒有外國的孩子活的自在、充實、茁壯。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篇日志,上面用圖片表達了中外孩子的生活差距。我也認為非常貼切實際。中國孩子:從9個月—13歲以上一直都是學習、藝術培訓。外國孩子:從一點點小家務慢慢地做起,獨立起來,讓我不禁聯想到了這篇《烏塔》,也許我們和他們比,也有過人之處,但是我認為學生時期也應該得到自己應有的快樂,相反,擔子越重,雖然知識過于他人,但是童年應有的那份單單純純的快樂卻在一點一滴的逝去。當像烏塔那樣的外國孩子在快樂成長的時候,我們在起早貪黑的背著書包上學校。并不是說我們不快樂,而是說我們缺少自己的獨立空間,我常常跟我媽媽提起,“媽媽,外國的小朋友都能贏得尊重,為什么我們不能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可在這時,大人常常反駁,“你看看你現在才幾歲?想獨立?你把這個世界想得太簡單了,等你出了社會就知道獨立對于你們小孩子來說有多遙遠。”于是乎,不管我怎么說,爸爸媽媽總是會說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弄得啞口無言。有時我就會非常郁悶的站在窗前,迎著徐徐的清風,問:“不就是想爭取一些自己的獨立空間,不想從小就依賴上你們嘛,有必要這樣做么?”
我其實深深地明白,爸爸媽媽這是對我們愛的表現,想從小就讓我們好好地生活,過上幸福的日子。但是,爸爸媽媽遲早要明白,如果讓孩子對你們太過于依賴的話,最后對我們會有什么益處呢?爸爸媽媽,希望你們可以給我自立的空間,讓我獨立起來,不試試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讀烏塔有感1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烏塔》。讀完后,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這個故事發生在羅馬,有一位名叫烏塔的德國女孩,她年僅十四歲就獨自一人旅行歐洲,她提前三年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烏塔自己規劃了旅行的線路,并搜集了很多各個旅行地的相關資料,風俗習慣、報警電話等等,她還利用周末的時間打工為自己賺取旅行費用。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非常敬佩烏塔的獨立與勇敢。反思我自己,不僅平常不敢獨自出門,連上下學都要父母接送,更別說什么出國旅行了。烏塔不但能夠獨自旅行,還能夠自己做準備、打工賺旅費,這些事對于我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當慣了家里嬌生慣養的“小公主”,離開了父母我能干什么呢?烏塔見到陌生人,不會膽怯,而是大方勇敢的與之交流,而我的第一反應是害怕,會慌張,不敢張口。
我們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下,享受他們為我們安排好的`一切,父母愛我們,拿我們當寶貝一樣呵護,烏塔的父母就不愛她嗎?當然不是,她也是她父母的寶貝,但烏塔獨立勇敢,不依賴父母。我要向烏塔學習,勇敢的走出父母的庇護,學會獨立。
讀烏塔有感13
今天我再次閱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它帶給我的震撼依然那么強烈,文中德國小女孩烏塔只有14歲,卻能夠獨自一人游覽歐洲。
烏塔是多么獨立而勇敢啊,她見解獨到,經驗豐富,考慮周全,有很強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和她相比,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中國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長大的。我們的'生活中有電視、游戲、書本、游樂園,看起來似乎很豐富。可是父母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很少給我們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更別提讓孩子獨自出遠門,去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了。
還記得去年我想參加湘潭日報社組織的北京夏令營,報名前家里大大小小開了好幾次會討論。爸爸支持我出去歷練,媽媽因為不放心堅決反對,相持不下。最后還是召開了“擴大會議”,由外公一錘定音,我才得以成行。聽老爸說,從我上了高鐵那一刻起,媽媽就開始坐立不安。直到我從北京平安歸來,收獲滿滿,她才停止了嘮叨,并且真的相信了我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親愛的媽媽,放手讓我去鍛煉吧!有一句話說得好,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今后我會把烏塔當作學習的榜樣,通過實踐提高自理能力,積累生活經驗,勇敢地去廣闊的世界中體驗人生無限的美。請相信,我一定能飛得更高!
讀烏塔有感14
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到羅馬旅游,在旅館遇到同宿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的故事。14歲的烏塔通過自己的努力,獨自游歷歐洲,她的`獨立自主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于一直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的我來說,烏塔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識帶給我的驚訝不亞于作者,她身上的許多優點值得我反思和學習。烏塔在旅游前的充分準備,從行程的安排到郵寄報平安的明信片,再到自主查閱相關書籍,甚至自己掙旅費,這些在我看來只有成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卻在僅僅比我大4歲的小女孩身上實踐著。我也曾旅游過許多地方,但只是做爸爸媽媽的“小尾巴”,一路被他們引領著、呵護著。偶爾與他們走散了,我會嚇得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相比之下,我對大人的依賴和獨立自主能力的缺乏,讓我在烏塔面前自慚形穢。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想只要我有意識的培養自主意識,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加強自我管理,逐漸提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的成長實踐中獲得更多的自信。要知道,中國的孩子并不遜色于其它任何國家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15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烏塔》,令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趁暑假期間獨自一個人游歷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小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深有感觸,一個14歲小女孩,竟能獨自一人游歐洲,這讓我很吃驚。
烏塔的自立意識,讓我很敬佩。其實,我也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六,媽媽把我送到廣場上,對我說:“兒子,你先去書店里看書,我帶奶奶去看病,過一會兒來這里接你。”說完,就帶著奶奶走向醫院。我大步流星地向書店沖去,心里想:“馬上就能看到喜歡的書了!”可到了書店,原本歡呼雀躍的我一下子變成了泄氣的皮球。書店門還沒開,只見一旁的牌子上寫著,九點開門,我看了看手表,才八點多一點呢!要不去醫院找媽媽?還是回家?可我又沒帶鑰匙,怎么辦呢?我左右為難。這時,我想起了媽媽的囑咐“待會兒我來這接你”不能去別的地方,那就在廣場里玩玩吧!我走著走著,發現廣場里正在播放電影,我就坐著看起了電影,看得都忘了時間,突然我一看手表,九點時間早到了,趕緊回到書店,看起了書。過一會兒,媽媽回來了,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媽媽聽了,說:“兒子,你長大了,會自己處理事情了。”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難道我們不會學習烏塔的這種自主,獨立的優點嗎?相比起烏塔,我還差遠了,我們要向烏塔學習!
【讀烏塔有感】相關文章:
讀《烏塔》想到的作文08-24
讀《烏塔》后感12-08
烏塔09-30
烏 塔09-30
讀《烏塔后感》作文11-10
從《烏塔》想到的......03-06
《烏塔》教案12-16
7* 烏塔09-30
讀《烏塔》有感08-10
讀《烏塔》有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