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活著》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著》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著》讀后感 篇1
余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敘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賭,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兵,誤當成了國民黨。幾年戰爭后,死里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現父親已經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燒耽誤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風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后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輕生。可福貴依然樂觀地活著,因為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著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余華,本應是余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采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后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里面,不僅有活著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著樂觀的態度活著,這才是“活著”的真理。
活著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了。
《活著》讀后感 篇2
《活著》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終。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玩樂到最終敗壞家業,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終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終,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的肯定與頌贊。
《活著》讀后感 篇3
在假期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書,叫“活著”,是余華寫的。讀了這本書之后,我一個人沉思了好久。主人公的親人一個個離開人世,最后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孤獨的生活,但盡管這樣,他沒有選擇放棄生命,而是堅強地活著。他的這種堅強深深地打動了我,畢竟面對所有的親人離世,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住的,但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了。
可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一遇到事情,面對壓力就承受不住,甚至會選擇輕生?我們總是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某高中生跳樓自殺,某明星得抑郁癥……確實,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事,不可避免的就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導致很多人想不開,特別消極,甚至選擇放棄生命。其實靜下來想想這是多么不負責任的行為,每個人的生命不只屬于自己,也屬于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是多么不容易,就是這么回報他們的嗎?如果沒有孩子,父母接下來的`日子要怎么過?人活在這個世上,有很多責任要去承擔,所以要學著成熟,學會忍受,學會承擔,心態要豁達一些。而且我覺得什么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好,也不是絕對的不好,凡是要往好了想,或許上帝給你關了一個門,但卻會給你打開另外一扇窗呢!而這扇窗外的景色又是格外美麗呢!還有很多時候人的壓力真的是自己給自己的,有的時候就是太在意外界的想法,所以讓自己活得很累,其實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最后我想說,生命是最珍貴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生命。
《活著》讀后感 篇4
話題太過沉重,所以不談生死,談人心。因為你年紀小,不懂事,所以只要是一副委屈巴巴的樣子,你就會被原諒,因為你的父親敗家,所以你也敗家,這可以被理解,但是,在反反復復的折騰下,人們對你失望,而現實冷酷又殘忍。夫人病死了,女兒女婿死了,兒子死了,孫子吃豆子撐死了,可您依舊對世界認真,您用僅剩的養老錢買下了一頭將死未死的老牛,一同相依為命。您給老牛取您的名字,實在讓人動容。
您的一生不過那么長,幾百字,便了結了太多,我不知道您眼看一個個親人去世的心情,但您的一生,曾在我腦海如電影般一掠而過。
說真的,看這本書就像學兔子啃青菜那般平淡無味,唯一讓我哭出來的是兒子有慶獻血而死卻無人問津的片段,唯一讓我驚喜的是余華質樸的文字,唯一讓我心懷感恩的是故事結尾買老牛的片段,我感恩福貴的成長,時間的變化令少年心懷仁慈與惺惺相惜。你或許要問為什么要用“您”這樣一個敬語,不過是一個紈绔子弟,愚昧無知,敗盡家財,但是買下老牛后的'一切讓人動容,想拍手稱快人性原本的美好—一個吊兒郎當的少年,在經歷生死后一步步變成看破一切的老人。
余華筆下塑造的一個個福貴家人都樸實勤懇,兢兢業業,可卻在那個年代,一個個親人離開人世,這令人何其唏噓,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誰都無從知道。我們,需要的是思考這個世界的不平等,對待真實世界,道理都懂,但可以做下去的人知之甚少,因生而苦,雖死不亡。
“生命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活著》讀后感 篇5
看書看到痛哭流涕,內心絞疼,因為一個書中的人物二反復私綽,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活著》曾幾何時,自己也想著寫一本書,書名就是《活著》想寫寫自己經歷的生活,在社會底層感受著無奈和挫折,想通過寫作,讓自己出名,換一種人人敬仰,燈光無限的生活,為自己,也為生養我的父母,因為我在重復他們的生活,他們期待我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光耀門楣!思來想去,能寫的就是自傳體式的自己,再加上一些虛無縹緲的想象,添點水分,加點顏料,就構成了一部所謂的作品!
我的活著,跟余華的《活著》天壤之別:富貴,這個一生悲情的人物,活著送走了他所有至親的人,依舊勇敢的孤獨的活著,最終與牛為伴,最為觸動心弦的是,沒有親人為自己送終時,他吧十元錢,餓死都不能花的十元錢當做對埋葬自己的那個人的工錢!勇敢的活著!曾經的那個時代,人們踏實,暢亮,現在的.我好像活在幻境中,此刻的人們也善良,也淳樸,但是好像缺少了一份憨厚,就是這份憨厚,加重了做人的分量,而當今的現實讓我們像無根都浮萍,始終找不到根的感覺!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人生的厚重變得失去了底色!
躺在床上,像起書中的有慶會流淚,想起家珍會流淚,想起鳳霞會流淚,想起二喜會流淚,甚至想起那頭年邁的被富貴買回來,避免了被殺的老牛也會流淚,唯獨想到富貴,覺得他讓人欽佩,敬仰,跌跌撞撞的一生值得讓人回味無限…
《活著》讀后感 篇6
余華的《活著》,整篇小說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平淡淡的,沒有華麗的辭藻,每一個字眼都顯得那么樸實,真摯。
主人公福貴這不尋常的一生,作者余華用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福貴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人世間最最凄慘的事情他都接連遇上了。從他敗家,爹娘死后,再到失去兒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兒,失去女婿,失去外孫。好在到最后,還有一頭老牛陪著他。作者在描寫余華的親人去世的方式的時候,讓我頓時覺得心中一沉的是福貴的兒子在為縣長的老婆因懷孕大出血,在獻血時因抽血過度而死亡的片,所謂的醫者仁心,竟然在性命攸關的時刻,活生生的將一個孩子抽血抽到嘴唇發青直到最后沒了心跳,讓我甚至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
每當福貴的日子過得稍微好一點時候,打擊去不斷的接踵而來,但是,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當代人也常常說,活著才是硬道理!就像余華自己說的那樣,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在如今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財富是越來越多了,人們卻漸漸的迷失了,人們越來越追求物質,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利而活,可是,當擁有了這些之后,他們還能為什么而活呢?
活著,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包含這一種對生命的負責。
《活著》讀后感 篇7
“活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主人公“福貴”怎樣“活著”?前半生仗著老子一百多畝田地為所欲為,老丈人見著了都要躲得遠遠兒的,倫理綱常壓根兒沒放在眼里,跟老子對罵也是常事,在村里人眼中丟凈了臉面,盡管從小過慣了村里人眼中“奢侈糜爛”的生活,好歹只作賤了自己,沒有傷到別人,居然乖乖的還了賭債。
他不是好兒子、好丈夫,甚至好鄰居都算不上,而一切在他輸光了自家所有田地的那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開始在意爹、娘的感受,在意家珍、鳳霞喜怒。以前是別人對他的忍受,趾高氣揚,從不低頭;現在是他忍受著別人,唯唯諾諾,陪著笑臉。只為“活著”。他黑發時,送走了白發人;他白發時,送走了黑發人;他和他的那頭老牛在田埂上依然頑強的“活著”。
誰能想到當年不可一世的“公子哥”在田埂上居然講出做人的道理來,也算一件奇事。《活著》講述了部分中國人在那物質貧乏、精神困頓的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我不能把主語更換為中國人或人,這是不準確的,有人肯定不是這樣“活著”的,隨著經濟發展、物質豐富,以后的人很大程度上也不會這樣“活著”,但人性總會在這樣的小人物身上影射出來,我們應該致力于思考“我們怎樣活著?”。
《活著》讀后感 篇8
平凡,但不平庸。
——題記
活著或死亡都是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這薄薄的一本書卻花費了我好長時間,這讓我更加切身體會的讀懂了這本書的含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導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有特殊的時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蕩的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幸福到衰落,身邊的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的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后只剩下一頭頭瘦骨嶙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最讓人心痛的莫過于福貴的兒子抽血過多死了,那么天真的一個孩子,遇上了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為了救縣長的老婆,沒想到那縣長還是跟他一起飽受戰難的春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此了吧,你總會面對到一些不想接受的現實。
這個世界確實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的人卻只能像福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汗血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該怎么做,我只能面對現實,或者依靠努力打破現實,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己能對世界友好,因為你很難改變世界,但世界改變你卻易如反掌。
回到書本,福貴做到了不被世界改變,就算經歷什么大起大落,他總是能無動于衷,依照著自己的意愿進行下一步的打算。
世人總說“人生之意不如事,十之八九”,可是真正有那十之八九的卻極少,當你開始埋怨世界,有沒有想過是自己哪里做錯了呢?
活著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活著》讀后感 篇9
看這本書是因為同名電影《活著》,作者用最樸實無華,平鋪直述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真諦。這本書我其實看的有點久遠了,但是這本書給我的震撼一直存在。簡介中的那句“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而活著”一直縈繞在耳。
看完這本書,感覺一切語言在此刻都是蒼白與無力的,這本書的閱讀是讓人恐懼甚至窒息的。書中主人公福貴對美好生活燃起過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卻終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說他幸運,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著;說他不幸,他也曾經歷過幸福,也曾經歷過苦難,并且在經歷過一切后仍樂觀而堅強地活著。正如那句話所說,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福貴一生的悲劇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希望破碎后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但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著。正如余華自己說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生命雖然是脆弱而無常的,但在書中,卻讓生命的堅強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困難,正是因為艱難,活著才有了深刻的含義。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完整的走過整個旅程,等我們到了能夠回首往事的年紀的時候,沒有躊躇不滿,沒有猶豫懊惱,安然的面對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因為我們生而普通、平凡,活著就是經歷一生中所經歷的一切。
《活著》讀后感 篇10
《活著》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后。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于敗壞家業,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于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贊。
《活著》讀后感 篇11
一年前看過《福貴》這部片子,主人公福貴的事跡深深地觸動了我。觀看完這部片子時,覺得福貴的一生就像上演了一部悲劇,他已經夠悲慘。誰知,當讀完余華的《活著》這本書時,更是不一樣的感受,余華用筆墨刻畫出的福貴的一生更是悲慘。當讀完這本書時,發現已經流下了淚。
通過《活著》親眼目睹了富貴一生坎坷的路程:地主少爺福貴天天喝的爛醉如泥,在城里吃喝嫖賭,最終輸光了家里的的全部,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在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過了一段時間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了家鄉,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帶大了鳳霞和有慶,但鳳霞因發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
余華譜寫的悲劇不僅是這些,中間的情節比這還要悲慘。有慶因為獻血過多,死了。福貴的老婆家珍因得了重病死了。鳳霞長大了嫁了人有了孩子苦根,她卻因難產死了,苦根的爹因一次意外也死了。原本就可以這樣結束,福貴可以和孫子度過下半生,誰知,因為家里窮,沒錢買飯,福貴只好給孫子吃豆子,悲慘的是,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噎死了。本來的一大家子最后竟是這樣的.下場,只剩下老福貴和一頭老牛在夕陽下回想年輕時犯下的錯誤和擁有過的幸福。
相信每個讀完《活著》的讀者,已經是淚流滿面了吧,被這場悲劇感動了。書中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說得就是時間帶來的喜悅和辛酸。
我看到了福貴凄慘的經歷,同時也看到富貴內心真誠的悔過。我們不需要擁有富貴的生活,不需要擁有奢侈生活,或者只是需要一個擁有家人,擁有家人的愛的人生。哪怕是福貴那樣,年邁了只是和一頭老黃牛生活,度過剩下的時光,這也是活著。
《活著》讀后感 篇12
《活著》主要敘述了福貴因為賭博輸光家產、外出謀生遇到春生等人后回家的故事。故事結尾只剩下富貴和他的老牛,他們仍會繼續活下去。因為他經歷了這么多事,對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
文章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開車撞死了富貴的兒子,家珍不愿見他,后來春生被組織調查,家珍知道春生過得也不好,在春生離開富貴家時,家珍對他說:“一定要活著,活著。”
人生固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為有了這些困難,我們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味的,人也會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難中,才會使人不斷磨礪,不斷進步。
文中的'龍二因為贏了富貴的家產而變得富裕,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為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槍斃。富貴知道龍二被殺后,心中害怕極了,幸好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不然被槍斃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富貴正是因為失去了家產,才撿回一條命。失去,是為了更好地獲得。我們不必因為失去了什么東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為了得到了什么東西而洋洋得意,對于得與失,都應以平常心來對待,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著。
活著,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活著,就應該不為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著,就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著,就要充滿對生活的信心,腳踏實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著》讀后感 篇13
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閱讀體驗,相信所有讀完《活著》的讀者還都能記得這本書帶來的心理恐懼經歷。
余華冷靜地敘述著生活的殘酷,他就像一個理智的`外科醫生用手術刀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溫情脈脈的仁義假象中解構出來。每一次看到富貴可能會往美好方向發展的時候,作者緊接著都會無情地把這些幻想一一擊破,甚至可以說是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將富貴推到了更加悲慘的境地。
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強烈的情感沖擊著,迫不及待地將整本書讀完,闔上書本,胸口似乎被幾大團棉花堵著,悲慟到了極致,只能無言。很難想象在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那些事情的情況下,我這個八零后竟然會被感染到了如此境地。看完了這本書,難以名狀的復雜情緒揮之不去,是悲哀,是壓抑,是無奈,又或者是其他,無話可說,言語在此蒼白無力。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又如此頑強,就像富貴在經歷了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亡后還能和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或許這樣的茍延殘喘已經不是悲劇所能形容,可是痛苦到了極致就帶來了麻木,之后人反而得到超脫。
對于富貴而言,他不會考慮“人活著為了什么,人為什么活著”這樣追問生命終極意義的大問題,活著就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活著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余華似乎要告訴我們:本質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并無任何意義。那么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
【《活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著活著就老了》的讀后感09-26
活著•人生-活著讀后感01-05
人為何活著?-《活著》讀后感12-16
活著10-31
活著12-13
活著……12-13
活著的讀后感活著讀后感人為什么活12-17
活著真好10-07
電影活著10-26
活著的態度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