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物教師讀書心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教師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教師讀書心得1
由劉恩山主編的《中學生物學教學論》第二版是一本值得在職教師細讀的實踐性強的從業指導書。
作者從中學生物學教師的任務與崗位要求的角度來編排本書。本書分為十二章,分別是:中學生物學課程、科學的本質與生物素養、生物學教育有關的學習和教學理論、基本教學技能、教學策略、直觀教學與直觀教具、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中學生物學實驗、生物學教師的備課、中學生物學教育評價、生物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與教學中的安全、,中學生物學教師的教育研究及專業素養的發展。它包含了中學生物學教學的基本理論、教學策略,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從“臺前”到“幕后”,從準生物教師的適應到在職教師的持續發展,本書都一一進行闡述。
在緒論中,本書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建議:以教師(或實習教師)的身份參與到本課程的學習,以教師的角度主動觀察,主動思考。把自己當成一教師,我們才可能快速轉變角色,適應角色。
面對現在教育界片面強調向學生傳遞生物學知識這一現狀,作者在第二章引入自然科學有四個維度以及科學課程四個維度要有適當的均衡理論。作者把理論與現實狀況緊緊聯系在一起,有力的表達了科學課程還應該向學生傳遞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探究方法,向學生展示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在我看來科學課程應該是一門有趣的課程,但現實往往是相反的。如果你在一項探索活動開始之前就被告知結果,你還會有探索的`欲望嗎?很多時候,我們獲得了知識,也開始依賴現成的答案......這些跟我們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有撇不清的關系。
在本書第三章,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對于其中的“個人的學習被看做是新舊知識、經驗交互作用的結果。學習發生的最佳情境不應是簡單抽象的,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景中才能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這段話,我深有體會。高中階段學習球的體積公式時,我做過各種各樣的相關題目,機械而麻木。就在有一天,我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意義。一隊建筑工人不懂球的計算公式,用圓的面積公式代替。我和侄子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計算出那個近似球狀石塊的體積,避免了堂哥多花錢。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知識的實用性,感受到了可以運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樂趣。我對球的體積公式有了全新理解。所以,我認為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是值得推崇的。
本書的第九章涉及了生物學教師的備課。我十分認同作者“了解學生的前科學概念”以及“以學生的前科學概念為起點”的觀點。了解學生的“知”與“不知”,了解學生的“知”的來源和內容,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癥下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活動。同時我覺得教師應該知道他的學生會在哪個學習環節有困難,在哪個知識點上會出現認知偏差。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從宏觀和微觀的水平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水平,這樣才能保證“教”與“學”的不脫節。
作者在第五章介紹了概念圖策略和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概念圖間接地促進了學生把新的知識整合到先前的知識當中。這就意味著概念圖能幫助學生聯系前后的知識,從而進一步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如果中學時代有人明確地指導我運用概念圖去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或許我就不用學習的那么辛苦了,也不用在班級的中游辛苦折騰了,因為當時我一直都覺得我學到的知識是孤立的、零散的,無法聯系在一起,也無法融匯在一起。
合作學習是一種能讓學生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策略。作者介紹了合作學習的原則和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從目標、資源、利益、分工與責任等方面將每個成員緊緊捆綁在一起。我覺得學生的分組和學習進程的跟蹤指導是需要教師特別注意的事。讓一個合作學習小組順利完成任務的基礎是組內成員融洽相處,成員分工明確。教師要安排適當的人做組長,還要安排人選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方便自己了解情況。高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就進行過學習小組的嘗試,后來不了了之。我始終覺得學習小組的人數過多是一個致命之傷。小組成員有10多個,導致了溝通局部不暢,分工不明確,成員責任感不強,所以我認為小組成員過多是導致我們班的學習小組活動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最后一個章節里,作者介紹了中學生物學教師的教育研究與專業素養的發展,為在職教師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專業的指導。
通過本書的學習,我了解到作為一名中學生物老師,我不僅要學會各種的教學技能,各種教學理論,還要理解課程理念,學會從科學的本質出發,整體把握生物課程的教學。
生物教師讀書心得2
為了幫助學習《生物課程與教學論》,我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及期刊。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作為一名合格,甚至是優秀的生物教師實屬不易。身為一名大三學生,生物教學實踐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沉下心來學習生物學科知識和教學的理論知識,為不遠的將來見習、實習提供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在胡老師的啟示下,我開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教與學的關系。這學期接觸到的第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是皮連生老師編著的《教與學的心理學》。為了更好地閱讀這本書,我又找來崔麗娟老師主編的《心理學是什么》這本入門的心理學知識書籍。
這本書分為十二章,總的來說,說明了以下幾個方面:人們認識心理學的誤區有哪些、心理學研究的是什么、心理學的流派、心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作為一本入門心理學書籍,深入淺出,真正的把問題說的清晰明了。介紹相關的理論知識作基礎,以趣味性見長,但有留有思考的余地,讓人有種“跳起來摘桃子”的感覺。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尤其鐘愛心理學流派中第三勢力的人本主義流派的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內容有四個方面:強調人的責任、強調此時此地、從現象學角度看個體,強調個人成長。該學派重視人性中善的一面,這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觀點不謀而合。學派代表人物羅杰斯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實現的提出,在今天非常有實際意義。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不同的個體,擁有不同智力水平。在該學派看來,非智力因素對個人的自我實現有很大的作用。現今提倡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在遺傳的限度范圍內盡力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如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發揮學生的潛能。讓我聯想到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為我們小小改變,將能改變很大的學生群體,往大的方面想,可以為中國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有了這本書作為心理學科閱讀的基礎,我又找來胡繼飛、鄭曉蕙老師主編的《生物學教育心理學》進行閱讀。在此之前,又重溫了大二所學的《教育學》,以作為閱讀的鋪墊。
在前言中,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了編寫意圖、本書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第二部分說明了生物系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意義與學科建設等問題,第三部分提及生物學教育科研問題,第四部分說明編寫過程的人和事的問題。前言的編寫,暴露了編者的思維過程。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容易把握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其二,前言還提供一種學習思路,這是一種可遷移的程序性知識。其三,前言還提示了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和不同的視角,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積極多方面考慮問題。
閱讀完前言,再看了目錄,思路一下子就明晰了。章節的編寫邏輯順序,部分借鑒了普通心理學的知識脈絡,同時結合教學法的知識脈絡,組合成本書的知識框架。
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學生身份)的角度,了解教師活動背后的意義和相關機制,可以幫助我們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在教師指導下把握知識本身。在課后,我們可以根據生物學技能的形成規律、知識的記憶規律,在學科思維的指導下進行學習。作為一名師范生,了解心理學在生物學科的應用,可以為我們對于教學設計的編寫提供理論基礎。對于將來教師的我們,為未來更好把握教與學,提供思考方向。
以下,談談我從部分章節的一些收獲。
在閱讀到第四章——生物學科的思維活動及其教學一章中,讓我聯想到在我的求學生涯中,我的老師曾經運用過思路教學。利用科學史實,他給我們分析了科學家的思維過程,而不是單純地講述一個科學家的'故事。上課時,他講述了他學習生物學科的方法。在這章書中,我對于“活學”的概念,有了新的體會。具體的知識要學,但最終要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從知道“是什么”,到知道“怎么樣”,再到知道“為什么”三個階段,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第五章——生物學科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一章中,改變了我對教學模式的認識誤區。以前總覺得教學模式等同于教學定式,是十分刻板生硬的,完全把學生當成是產品統一加工,不顧學生認知程度,一味填鴨式灌輸知識。現在發現,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理論的指導下,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設計而形成的比較穩定、系統、簡明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是一個中性詞。教學模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用活這些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模式是有發展性的,但是被人用錯了,那只好說“遇人不淑”了。而以前的所說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錯誤理解下,錯用的模式。理論的東西本身是死的,關鍵還是要靠教師的理解,然后利用理論來指導教學這種特殊的實踐。
第六章——生物學課程設計及其心理學分析一章中,介紹了課程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及教材的結構和發展(本書出版于20xx年3月),結合20xx年9月出版的《生物課程與教學論》,我們可以看到教材連貫的發展情況和部分知識的更新。了解課程的發展思路,有助于把握教育改革的動向,以更高層面地理解生物學教育,有助于我們開展生物學教學實踐活動。
第七章——生物教學設計及其心理學分析一章,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結合《生物課程與教學論》第三章來看,本章理論性更強。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很重要。前面我提到,雖然教學設計學科是由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和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奧蘇貝爾等創立的,但不妨礙人本主義學派理論的介入。人本主義者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他意識不到的自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教師引導學生的自我覺察,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不管哪一個學派,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但我更看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在以布魯納的結構主義發現學習理論和施瓦布的生物科學探究模式為理論基礎的探究與發現的教學模式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是我認為真正可以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的教學設計。學生在此學到的知識,培養的能力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在當下的教育體制之下,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顯而易見,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實操起來“花費時間太多”。為了適應體制,在多種教學模式中選擇適合生物學不同章節的學習是必要的。但如何在體制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兩者需求平衡點,還需現在的教師和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去思考。
第八章——關于生物學能力及其培養一章,將生物學能力的培養細化為幾種能力的培養,并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思路和方法。我們應該使教學內容和時空開放,不拘于課上或者是課下。能力的培養有連續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讓學生真正能在課上學到知識,并且能夠帶著這些知識在課外探索繼續培養他們的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能力的培養,前提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覺得生物不僅僅是一門課程,而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生活。
第九章——現代中學生心理因素與生物學教學一章,我覺得人本主義成分較重。我前面談到人本主義的觀點,非智力因素對自我實現有很大作用。根據這個理論,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教無類得以實現。
第十一章——現代生物學教師的職業素質與職業心理一章,給我一些職業規劃上的啟示。除了家庭以外,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事業。而在似長不長的人生中,事業的規劃顯得尤為重要。事業上如何實現自我,怎么實現自我,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思考的問題。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真正的自我實現應該與社會相聯系,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自我實現。在這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下,二十幾歲的我們,該有些想法的。
第十二章——現代建構主義與生物學教育一章,給生物學教育理論學習指明了一個大的方向。語言精簡,內容信息含量大,所以要理解深刻的話還是需要看多一些書才行。
看完了每一章節,我又重新將前言看了幾遍,感悟又深了一層。接下來應該繼續看皮連生老師的《教與學的心理學》了。
我曾在《南方》里看到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傳奇學校——黃岡中學的沒落。在許多年前我們國家教育體制沒有改革的情況下,黃岡中學的應試教育做得風生水起,將許多學生送上名牌大學。時代在發展,國家在發展,國家的教育有了突破性的改革,倡導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黃岡中學沒能跟上這波改革浪潮,培養的能上名牌大學的學生漸漸少了。“學生苦讀,老師苦教,家長苦盼”的堅持,意義不再像以前那樣厚重了。希望黃岡中學能夠有所改革,跟上時代的步伐。
中國未來教育會有怎樣的改革?應該是越來越人性化,個性化?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應該保持隨時隨地學習,終身學習,切不能固步自封,禍害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生物教師讀書心得3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老師在第一節課的時候就給我們介紹了幾本關于生物學方面的書,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范生,經常閱讀有關生物學科的書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專業書籍外,看一些雜志報刊也是十分必要的。這些報刊會有關于生物學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師專家對于生物教學方面的一些新的見解,這對于我們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以后出去的教學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在老師介紹的書中,《中學生物學》是其中的'一本。最近,我在圖書館翻閱了《中學生物學》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紹了許多關于生物學方面的知識,看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收獲。在這一期報刊中有幾篇文章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學科易混淆名詞之辨析》。文章作者陸新華辨析了高中生物學科中幾個比較容易混淆的名詞,如:蛋白質與蛋白,著絲點與著絲粒,半透膜與選擇透過性膜,逆轉錄和反轉錄等,看完這些名詞辨析,我們會發現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也經常會忽略對那些概念比較接近的名詞的辨析,有些名詞雖然我們知道兩者之間有所不同,但要我們仔細辨析我們一時之間會說不出來,甚至有時會把兩者混為一談。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認為著絲點和著絲粒是同一個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講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均用“著絲點”,而在細胞生物學教材中講解染色體結構或細胞分裂時,又常出現“著絲粒”,我一直以為兩者為同一結構,之前也沒有仔細去探究兩者是否不同,但看了這篇文章后才分辨清了兩者之間的區別。染色體主縊痕處的特殊分化區域由富含重復堿基序列的DNA異染色質區組成,稱為著絲粒,將染色體分成二臂。在細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兩個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到后期兩個染色單體的著絲粒分開。著絲粒是一種高度有序的整合結構,在結構和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種不同的結構域。著絲點就位于著絲粒的其中一個結構域—著絲點結構域中,是著絲粒兩側各有一個蛋白質構成的三層的盤狀或球狀結構。著絲點與染色體的移動有關,在細胞分裂的前、中、后期,紡錘體忽的紡錘絲(或星射線)直接附著在著絲點上而不是附著在染色體的著絲粒上,沒有著絲點,染色體不能由紡錘絲牽引移動。因此,著絲點和著絲粒并非同一結構,它們的動能也不同,但它們的位置關系是固定。由于著絲點與著絲粒聯系密切,結構成分互穿插,功能方面聯系緊密,兩者常合稱為著絲粒-動粒復合體。
生物學科是一門科學、嚴謹的學科,專有名詞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義及范圍。但在平時我們常把相近的名詞混為一談,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師的教學中出現這些問題將會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成會帶來相當大的阻礙。這篇文章也給我們敲了個警鐘,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師范生,不能很好的分辨這些名詞,甚至有時把兩個名詞混為一談,說明我們的專業知識學得不扎實,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時候就多注意這些意思相近的名詞之間的辨析,只有我們把專業知識學扎實,注意把我們學過的知識中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分辨清,在以后的教學中才不會誤導學生,才能更好的為學生講解,而且我們應注意在以后為學生講解到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時我們應特別強調。對自己的學生負責這是作為一個老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另外一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讓前概念為生物教學服務—“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一節教學的思考》。該文章中提到一個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有些知識明明在課堂上已經強調多次了,可是還是有部分學生記不清楚,經常弄錯。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個原因往往會被教師忽略的,就是學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結合《細胞的能量“通貨”—ATP》這節課的教學從前概念的產生,如何發現學生的前概念及如何正確處理學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講述如何讓前概念為生物教學服務。
生物教師讀書心得4
為了豐富業務知識,提高教學水平,我選擇了《走進名師課堂——初中生物》這本書,翻開這本書,里面的內容吸引了我,一篇篇精彩的教學設計,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新穎的教學方法讓人望塵莫及。讀著這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她偱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這本書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名師們如何把握新課程的理念并落實在課堂實踐中,展示了他們如何理解、把握和處理生物學科新課程教學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為廣大初中生物教師提供一個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引領和示范。我如饑似渴,貪婪地讀了一篇又一篇,感受頗深。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的構建,他不僅是一種認知活動的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新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對知識的分享理解。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些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正體現了新課改的這種新理念。
一篇篇精彩的教學設計生動的詮釋著新課標下的新課型,每一篇又不失個人風格、特色,亮點很多,如繁星閃爍,令我贊嘆、欽佩。我的心中也蕩漾著做老師的幸福,那就是在課堂上與孩子們“心靈感應”般的真情對話,呈現出和諧的、煥發生命光彩的課堂,產生著令人震撼的課堂生命力。我深深的感悟到在21世紀要如何做老師,如何做合格的老師,如何做優秀的老師,要走很長的路。
老師們的教學設計沒有精心預設的場景演練,沒有精美課件的渲染襯托,更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問答,他們大多憑借引導孩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以及創新精神,從而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般來說,一節課中,通常有三個容易走神的“關鍵時期”:一是剛開始上課時。這時,學生因為課間活動,心理和情緒往往處于興奮或不穩定狀態;二是一堂課大約進行到一半時,學生的神經處于相對抑制狀態,注意力難以集中;三是臨近下課的幾分鐘,學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比較疲憊。
為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特別注意抓好這三個“關鍵時期”,設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每節課前,教師要提前一兩分鐘在教室門口“候課”,暗示學生馬上就要上課了,學生會趕緊進入教室,做好上課的準備;上課開始,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盡量用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的話語導入新課,力爭開好頭,盡快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當一節課進行到一半時,教師再通過新穎的、有趣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使學生處于相對抑制狀態的神經再次興奮起來,從而實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臨近下課的時候,教師還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創設新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形成新的刺激,在其大腦中形成新的興奮點,使教學活動又一次活躍起來。
有愛才有教育,教育不能沒有愛,一個不能去愛自己學生的老師,任其有多么淵博的學識和超強的能力,也不能成為一個具有人文精神的好老師的。老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受到無數人的尊敬和愛戴的老師,除了他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精湛的專業水平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老師心中有愛,有著對自己的'學生無私而博大的愛,這也是老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在。
新課程強調“面向學生”,這包含四層含義,一是強調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二是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要求,獲得成功;三是強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四是課程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發展特點,關注、關照學生的需要、興趣、追求、體驗、感覺、困惑、疑難等。這些理念,只有通過教師在實踐中的全面貫徹,才能得以落實。從這些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這些新理念都能融入其中。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成了課堂的真正主人。從而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注意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最后,我要做的就是趕緊行動起來,更認真的搞好教學工作,并努力創造各種條件進行教研和教改活動,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我會盡我所能,取這些優秀教師之所長,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生物教師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生物教師讀書筆記11-29
生物教師培訓內容的心得模板10-13
關于生物教師的專題培訓心得09-21
生物教師心得體會04-11
生物教師研修心得體會03-04
生物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04-21
生物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04-25
生物教育教師心得體會04-11
高二生物教師心得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