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經典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經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經典讀后感1
有這樣一位圣人,他的語言從古傳今,有的還轉變成了成語,從一代又一代的人口中傳下來,他就是——孔子。
今天,我們學習了論語十二章,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里面的每一句話都讓人回味無窮,每一句話都讓我們思在其中,我的感悟加上老師的'講述,讓我終于知道孔圣人真是偉大。
打開語文書第50頁,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們知道了學習復習的重要,從老師的話中,我聽到了孔子曾經七晝夜衣食無著卻還能講學、彈琴,真實弦歌不絕。繼續聽課,我終于更深刻的知道了我從小背到大的句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真正含義,讓我明白要學思結合,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
它讓我知道時間就似流水一般一去不復返,我要珍惜時間,很多人都說時間的重要,我也如此,可我沒有真正的做到利用時間,而是浪費了它。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有限的,我們要充分利用起來,用有限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時間換不來也買不來,孩子的歡笑換不走他的腳步,老人的嘆息也無法使他留步。它是大自然的雕刻者,記錄下,也流逝著每一個人的青春年華。我們要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去學習,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是沒有終點的,它伴隨著我的成長,我們終身都需要學習,始終都需要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今天的語文課,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也讓我開始了自己對時間的規劃與重視,但這都是因為那一個人的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經典讀后感2
提到《新論語》時,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呃。看不懂,字不認識意思不明白。不過我今天看到了一句是這樣的寫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是我們在初中時就已經學過的,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說,學習時不思考,就會茫然糊涂,只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充滿疑惑。
起初學習論語只是因為背會了,意思也明白了,而今天我再看到這句時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最近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課程,充分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第一遍聽課是灌耳音,也就是有印象,不加思考,像是在看小說,聽過看過也就算過了,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第二遍聽是明白了意思,也學會了思考問題,能夠理論、實際相結合,每聽一遍課程對相同知識點都有不同的理解,思考的.問題也有所變化。
我們學習不能只是為了學習,如果是為了應付差事而學習,那就是浪費時間和生命。學習要帶著問題,也是為了解決我們的疑惑,不帶著問題的學習是沒有價值的,只有疑惑卻不愿意學習是不會進步的。有些人只知道“死學”,不會變通,就成了書呆子,腦袋不會拐彎。真正的學習是要靈活變通,不能死記硬背,活學才能活用。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識。
《論語》經典讀后感3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并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么向上的階梯。
薄書一本,細讀一遍,終生無悔。
《論語》經典讀后感4
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與心得,下面我就來談談《論語》帶給我的心得。
《論語》中記載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習有關。這對不樂于學習的我來說提供了前進的.方向。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樣。我正處于“好之者”與“樂之者”之間。我雖有興趣,但不夠濃厚。我需要仔細地挖掘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從中得到百草園般的樂趣,成為一個“樂之者”。
《論語》還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學思結合。光只愛好學習可不行,那樣只是擅長考試。我們還需要思考。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會學習很重要。學會做人也很重要。“人不知不慍,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這些都是《論語》教給我做人的知識。就拿一個例子來說。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因為回到中國娶了與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妻子被國人詆毀。他不生氣也不反駁,以自己的行動更改了國人對他的看法。這才是一個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論語》這本儒家經典讓我明白如何學習與做人,我要按照經典持續做下去,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
《論語》經典讀后感5
在寒假,我讀了《論語》一書。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孔子弟子們的言行舉止,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
在閱讀《論語》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孔子提出的”仁”。”仁”是孔老夫子的核心思想,在論語中”仁”字出現次數共達105次,尤其是《論語》中的第四章,也就是《里仁》一篇,孔子特別突出強調了做人以仁為本的'思想。他說”君子”即是”仁者”,欲為”君子”必自修養自己內在的”仁”。可是到底什么是”仁”呢?我還沒有完全理解。后來在在《論語·顏淵》中,就有一句關于仁的問題,顏淵問老師什么是”仁”,孔子是這么回答的:”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大致的意思就是”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合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人都會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是由自己,難道是靠別人?仁是內在的品質,禮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仍在于人的本心,需要人從自身做起。凡事約束自己,使行為和言語都合乎禮就是”仁”。
由此我想到了,在取票時,我們自覺排隊;在公共場合下,不大聲喧嘩;在游玩時,保持衛生……如果每個人都從自身做起,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的要求,那么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謙謙君子。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吧。
《論語》經典讀后感6
假期,我讀過許多的書有:《孟子》、《三國演義》、《窗邊的小豆豆》、《論語》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本《論語》。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學的創始人。《論語》就是記載了孔子告訴弟子們做人的道理和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今我讀完了一整部《論語》,知道了許多平時我不知道的做人的道理和一個人想成就大事必須具備的品格,《論語》這本對我來說是人生進步的一大階梯。這可是儒家創始人,聞名中外的孔子。教育弟子說的話。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釋文》孔子說:“不仁的人不可以長久地居于貧困之中。也不可以長久地居于安樂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聰明的人利用仁。”這句就是講了一個做人的道理。
我還記得一開始我讀《論語》的時候。沒讀兩天就沒有興趣了,不愛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知道了論語中記載的做人的道理是多么的重要,才開始慢慢的閱讀《論語》開始還是覺得沒什么意思。后來堅持每天閱讀,感覺其中每句話都有很深傲的'意思,從讀完《論語》之后,我的言行舉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變得有條有理也喜歡和人交往了,結交了許多正直的朋友。
《論語》這本書里邊講的道理一直刻在我心里,永遠不會忘記,他對我人生的重要作用。
《論語》經典讀后感7
《論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過去被稱為“中國人的 ‘圣經’”,是人人必讀的書。有幸的是學校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我接觸了《論語》,慢慢地了解了《論語》,最后《論語》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老師,我從《論語》中學到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
《論語》的思想核心是講做人的道理,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處事,如何修養自己,使我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能擔當大事、有益于社會的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是在儒學、孔子思想的影響下發展過來的。我們常用的許多成語、家喻戶曉的禮俗和普遍遵循的道德價值標準,都與傳統文化和儒學分不開。
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我們在學校里學了許多的知識,但是做人的道理學得少之又少,《論語》就像是甘霖一樣滋潤著我的思想這棵幼苗,讓那棵幼苗茁壯成長起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雖然是從領導者的角度來說的,但是我讀出了為人的品行要端正,做事要堂堂正正,這樣才能服人;“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辨證地告訴我一些基本的道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貪圖小利;“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告訴我怎樣與人相處,怎樣交朋友……
《論語》用最簡潔而又最深刻地語言讓我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得到了凈化。讀了《論語》我懂得了要尊敬長輩,誠信,友愛,節儉等道理。非常感謝有這部優秀的國學經典伴我健康成長。
《論語》經典讀后感8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經典。今天,我就來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論語》。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根據老師的言行編寫的。這本書中有很多名章名句值得一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些名言警句,直到現在還在鞭策著我們。
孔子有個故事:孔子的學生顏回給大伙兒煮粥。顏回煮好了粥,揭開鍋蓋,有粒灰塵掉進了鍋里。他想:扔了灰塵會扔掉很多米。而這粒灰塵,誰吃都不好,便自己吃了灰塵和米。孔子看見了,心想:平日里我教他的禮節他都忘了!不知情的顏回盛好了粥,第一碗給老師。孔子說:“我剛夢見了神靈,第一碗粥,要先給神。”顏回聽出了話里的意思,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孔子也像顏回道了歉。孔子這種知錯就改的態度,我們應當學習。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在《論語》里有一句話“言必行,行必果。”現在這句話用于表揚。但是如果背了后面的話,你就懂了。這句話連起來是“言必行,行必果,鏗鏗然小人哉。”這其實是一句批評的話。孔子的意思是:只知道聽信,一定去做,沒有正義感,不區分正義和邪惡的人,真是個小人。
最后我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經典瑰寶成為每一位中國人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把它放在心靈房間最顯眼的地方時常拿來擦拭。這樣,中華經典才會世代傳承,中華民族昌盛久遠。
《論語》經典讀后感9
在寒假里,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無窮。
子貢說過:“老師以溫、良、恭、儉、讓知道了每個國家治理國家的方法。老師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從這句話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發現,在《學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講的是“孝”和“禮”。比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就是說對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個人干了壞事,但是他卻孝順父母,說明他還有悔改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干壞事,但是他卻不孝敬父母,那么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在《為政篇第二》中,孔子講了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從政的。孔子是強力推薦不要以“勢”來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來治理百姓的,這樣百姓就會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規》中也提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難怪,后來有很多國家都請他做官呢!
《論語》讓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論語》中的很多詞都變成了現代常用的成語,比如“巧言令色”就是從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以仁”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去學習《論語》,并且去深入體會。
《論語》經典讀后感10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面不患乎?與朋友交而本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否復習了呢?”
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盡心竭力,按時上課不遲到,上課要認真聽講,上課積極發言,不和旁邊的同學們說話,回家寫作業要認真,寫字要工整,上操要認真,動作要規范,在學校要遵守規矩,老師分配的各項任務盡力去完成。
和朋友往來方面,廣交朋友,關心朋友,團結朋友,重要的是誠實地對待不要欺騙朋友,發現朋友有困難的時候要幫助他,朋友之間要相互鼓勵。
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每天要復習,回家寫完作業后要復習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鞏固知識點,不會的問題及時要問老師,以前學過的知識也要復習,難的`題要多做幾遍。
我們每天要上面的三點總結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管什么事情要盡心竭力地去做,同朋友往來以誠相待,所學到的知識經常要復習。
《論語》經典讀后感11
學習知識重要的是要有學習知識的興趣。如果對學習的知識感興趣,就會主動去學習它,去了解它。如果以學習為快樂的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效率,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東西才能夠靈活運用。
就拿我最喜愛的舞蹈而言。不少人是為了藝考,或者被迫被家長送過來。對這門藝術毫無興趣,毫無了解,純粹地只是為了達成目的,迫不得已才去接觸它。那么看他跳舞的人也覺得索然無味,自己學起來當然更體會不到快樂了。有時候心情不好,煩躁、無聊的時候,都喜歡自己隨便筆畫筆畫動作,即興一段。有時候連跳的是啥都不知道,但是我很開心,跳完了反而覺得渾身輕松了。
舞蹈里大家最討厭的就是軟開度這一環節了,它是必不可少,也必須具有的東西。原來很不解,但是現在學習的更長久了,我開始明白,這是為了更完美地完成劇目,如果要比別人更出色,跳得更好,就一定要忍下去。
我的`舞蹈曲目叫《且看行云》,聽名字就讓人陶醉。我在這首劇目的音樂和動作中感受美,體會美。這整個舞都很沉靜,要有目若秋水般的氣質,想象自己宛若一片流動的云。輕輕皺眉,一個眼神,一個指尖之中,每一個小細節,都讓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
《論語》經典讀后感1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出自《論語》中為政篇內,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這樣的人還能做什么呢?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軏一樣,它們靠什么行走呢?
如今,信譽已成為一個人的無形資產,沒有它,我們將寸步難行。一個人的信譽千金難買,它既是一種品質的外在體現,也是無法衡量的財富。我們的信譽決定了許多方面自己所處的地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信譽即信用、名譽,一個守信的人,經過不斷與別人交往,自己的信譽越來越高,那么人傳人,名譽便有了。這樣的人,別人與他(她)交往時一定是愉快,放心的,同時。尋求別人幫助時也一定會容易許多,別人少了猜疑、不安、擔憂,自然會盡力幫助。反之,不守信的人,只會在不斷的成長中失去別人的.信任,無論做什么,都不能順利完成,“信譽破產”一定會成為絆腳石。
“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或不確定的事別輕易答應。”盡管別人表面上看去無所謂,心里卻可能將你列為“失信人”。我也曾違約過,且耽誤了對方的時間,現在想起,不僅慚愧,且感到羞恥:一個人連守信誠諾都辦不到,還能成什么事?我將自己以前的失約當作一種警示立于心中,并且引以為戒,保證自己對別人的承諾一定要達到,即使再有意外搗亂,也要遵守。如果真有突發情況,實在脫不了身,就要嚴肅地向對方道歉,且要及時說明情況,征得諒解。
人若無信,舉步維艱。
《論語》經典讀后感13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為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是學工科的,對這一方面也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論語》經典讀后感14
“一則小故事蘊含著一個大道理,一段小經歷濃縮著生命的真諦。”請您和我一起走進《論語》,它會讓我們感受到心靈的陽光。
《論語》分為十一個部分,有《論語 學而》、《論語 為政》、《論語 里仁》、《論語 庸也》、《論語 述而》、《論語 秦伯》……
一天,我剛看完手中的《論語》,下樓玩耍時,看見一名男子扯著一位老奶奶的衣領,惡狠狠地說:“我少給了你的錢又怎么了,你能把我怎么樣?”眼看千鈞一發的時刻就要來到,我怎能不“拔刀相助”?想到這里,說時遲那時快,我三步并作兩步,一個箭步沖上前去,先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然后振振有詞地學著《論語 為政》里面地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你連泛愛眾而親仁都沒有做到,你還有什么希望可談呢?”那名男子聽了我的話,臉一下子紅了,他對我說:“小弟弟,你說的很有道理,我應該向你學習。”周圍圍觀的.人都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就這樣,一場“可怕的戰爭”結束了,我也一不小心“出了名”。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突然覺得自己在平時做的還不夠好,不過我也不會放棄,我們現在主要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做一名好學生。
《論語》經典讀后感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一段,是我學的最好的,接下來,我為你們解釋一下:
子貢說:“貧困而不對人阿諛奉承,富貴而不驕傲自大,這怎么樣?”孔子說:“這樣也可以,但還不如貧困而樂道,貴富貴而好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中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說明這個道理吧?”孔子說:“賜啊,現在可以與你談論《詩經》了,因為我告訴你這一層意思,你能進一步領會到那層意思了。”
現在,我們社會中,也有這樣的人:
有些人家庭貧困,卻沒有對人阿諛奉承,卻在那里歡樂,一人一種對生命,對生活樂觀的激情。有些人富貴,但并沒有驕傲自大,而對別人實施好禮的人。之后,我們社會的小朋友們都在背《詩經》,《詩經》這本書給我們很多道理,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怎樣面對生活,所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們只要領會了這個一個意思,以后的.路,我們就會領悟更多道理,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
在學校里,老師也給我們教做人的道理,不要阿諛奉承,也不要驕傲自大,這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所以這句話值得我深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論語》經典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12-18
論語心得讀《論語》心得12-18
論語10-25
《論語》12-08
論語12-08
論語讀后感論語取算盤讀后感:你吃狗肉嗎?12-17
漫談《論語》09-10
《論語》教案02-11
讀《論語》01-31
論語心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