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時間:2024-11-20 10:50:19 俊豪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精選26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精選26篇)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

  對李鎮西老師聞名已久,但真正拜讀他的作品,通過閱讀他的作品而感受他獨到的教育智慧,這還是第一次。李老師是一位才華橫溢、熱情洋溢、激情滿溢的班主任,這本書便充滿“平凡的詩意”地記敘了他獨到的教育哲學和教育人生。

  一、品味閱讀人生

  初讀李老師的這本著作,我便被他洋溢著溫馨氣息、閃耀著智慧火花的文筆所打動。都說李老師是一位充滿書生氣、書卷氣的班主任,不僅如此,他字里行間又何嘗不折射出一種老師特有的哲學氣、浩然氣、人文氣呢?不管是對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的如數家珍,還是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教育理論的信手拈來,都表現出李老師的文學底蘊之深厚,這自然離不開李老師長久以來手不釋卷的閱讀積累。不光是讀,李老師也堅持筆耕不輟,天天毫無功利之心地堅持寫教育隨筆,已經成為他難以舍棄的習慣,就像他對教育的執著那樣根深蒂固不可動搖。竇桂梅老師也曾說過,是閱讀給了她飛翔的翅膀。李老師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做最好的班主任,首先要學會閱讀,熱愛閱讀與寫作。

  閱讀是成就一名優秀班主任的必需條件。只有善于閱讀,喜愛閱讀,才能在課堂上“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有足夠的話語和思想來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作為一名班主任,雖說不上“日理萬機”,但每天的雜事瑣事經常讓人心力交瘁,時常因為這樣的借口而放棄了閱讀,遺忘了那一份沉浸在書海里的寧靜與美妙。古人有言,士三日不讀,則其言無味,其容可憎。如若這樣,望望鏡中的自己,該是多么的面目可憎了。老師要讀書,班主任更要讀書,擬一份書單,覓幾本值得久讀咀嚼品味的好書,從現在開始,與李老師共同沐浴于智慧的燈下讀書。

  二、品味大愛人生

  李老師是一位有大愛的人,他愛學校、愛老師,尤其愛學生。當他將凌飛從不太優秀的學生轉化為優秀學生的典型,當他充滿耐心地教育好張超威,當他勸回那位厭世抑郁的小閔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展示了李老師毫無保留的師愛。他常常在繁忙的旅途中給學生寫信,與學生分享快樂與憂愁。他也會在百忙中抽空與學生在QQ上無拘無束地交心長談,為他們解開心結,排憂解難。他與學生的關系,甚至比友誼比羅曼蒂克的愛的體驗更能深刻地影響學生。

  論起愛學生,我也許還能自信地挺起胸膛。但是,我能擁有像李老師那樣“一個也不能少”的耐心和毅力嗎?假如我遇到李老師的那些學生,也許只會無謂地發火,將師生矛盾激化,讓問題更加嚴峻而已。教育智慧的差異難道不就是師愛的差異嗎?不能教,教不好,那便是愛得不夠,對學生傾注的心血還不夠。這也許就是李老師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題中之義吧。

  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作為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么令人欣喜;作為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么令人驕傲;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么令人自豪!獻身于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李老師這些充斥著滿滿師愛的話,總是在我耳邊繚繞,令人時刻難忘。

  李老師從一位普通的班主任做到一位著名的校長,他不光愛學生,他還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同事,熱愛著所有的班主任,所有的老師。他總是不斷地思索著教師的`幸福,班主任的幸福。在外出講學中,他總是坦然而堅定地表示,他從未對教育失去興趣和幸福感。他竭力主張提高班主任待遇,甚至曾經提出,在一個學校,同等條件下,收入最高的應該是班主任。他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不斷支持著班主任和老師們。

  三、品味智慧人生

  李老師的智慧,是一種將心比心的理解智慧,是一種以心換心的談話智慧,是一種厚積薄發的教育智慧。他秉承著“教育——這首先是人學”的理念,在與學生的心心相印中,不斷升華發展著他的教育智慧。他善于思考,這從他那一篇篇內容充實的教育日記上就能明顯看出來。處處留心皆學問,李老師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使自己成功成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的典范。

  像我這樣的班主任,最大的不足,也許就是缺了那點教育智慧。有時候,明明能看見能清楚地知道學生的難處,但苦于沒有良好的補救和應對,只得擱置下來,待耐心耗盡,便就此作罷。多思考、多學習、多理解、多求學,如此我也能滋長些智慧,收獲些能解學生燃眉之急的方法了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讓我們跟隨著李老師的步伐去“路漫漫其修遠兮”,也許“上下求索”的路上并不是那么平坦,至少有李老師與我們一路同行。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2

  魏書生老師是全國著名的教育家,其教書育人的藝術,尤其是語文教學及班級管理策略可以說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教學工作者。利用閑暇的時間,我閱讀了魏老師編著的《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通過再現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經驗和智慧的案例,魏老師帶領我們走進了教育家們的內心深處,聆聽他們對如何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的感悟。在學習、借鑒中外教育家的感悟和智慧的基礎上,魏老師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

  魏老師的思想,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對于一個班級的重要性。班主任在班級中所處的核心作用,在教師隊伍中所扮演的中堅力量,決定了班主任角色的關鍵而特殊。在認真閱讀了書中三十二位中外著名教育家的內心感言之后,我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是高效率的班級管理。

  第一,建立民主、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

  魏書生老師在班級管理制度上提倡民主與科學性。他班級管理中最鮮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和以“法”管理的策略。魏老師班級管理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自我管理”,他要求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并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不都是被管理者”。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規章,”融入到教學中,并讓它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大膽轉化了管理的機制。我想,傳統的教育方法的確需要改革。魏老師的讓學生人人參與班級管理的理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魏老師說:“一名好老師,必須永遠相信自己的學生,不管多么笨的學生,腦子里其實都埋藏著無窮無盡的潛力。事實上,不是學生腦子里缺少資源,而是我們缺乏勘探這些資源的能力。”這學期,我就學著嘗試魏老師的做法,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讓每個學生都去承包一件小事,人人參與班級的管理,人人當老師的'助手,我想這樣既能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培養孩子的主人翁精神,提高責任心。

  第二,管理班級需要愛心和責任心,需要一種享受的心態

  班主任要具有奉獻精神”。常聽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為什么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為。對學生的愛,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并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么,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魏書生老師永遠抱著“用一顆平常的心,實實在在做自己的事情,在平凡中享受到生活帶來的快樂與幸福”的思想觀念,把克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看成是一種享受,并且把這種觀點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們體會。我想:魏老師一生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具有這種積極樂觀的思想境界。努力學習是一種享受,辛苦勞動是一種享受,助人是種享受,被老師批評也是種享受等等。學生們有了這種以苦為樂的思想境界后,就會不知不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讓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

  通過對《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的閱讀,讓我明白,作為一名班主任,不僅要保證完成備課,授課,批改等基本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班主任代表著一種平和而陽光的心態,代表一種積極而不懈的追求,不斷超越自己,盡可能的努力提升自我,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作為一名班主任,班級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關心,事情繁瑣。如果能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像魏老師所說那樣把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都看成是一種享受,做每一件事情都會認認真真,任勞任怨,極端負責,那么我們就會從中享受到人生的快樂與幸福。閱讀魏老師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老師的思想是對自己思想和靈魂的升華。通過這次對魏老師教育思想的學習,我會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端正態度,爭取更好地去體會魏老師所說的 “無論干什么事應該是一種幸福與享受”的崇高境界!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3

  自從放假開始。我利用空閑時間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著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著一集集《李鎮西的故事》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李鎮西先生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占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正格,要引導學生做品學兼優的優秀生。二是要正視優秀生的錯誤,不要認為犯錯是差生的專利,優秀生一犯錯老師就覺得不可饒恕,要記著他們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學生中的圣人。三是對優秀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為成績優秀而一味縱容。但又不能打擊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師對“后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后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干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要引導學生做品學兼優的優秀生。二是要正視優秀生的錯誤,不要認為犯錯是差生的專利,優秀生一犯錯老師就覺得不可饒恕,要記著他們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學生中的圣人。三是對優秀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為成績優秀而一味縱容。但又不能打擊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師對“后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后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干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從他的教學中,感覺最大的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教會本領。他多年如一日認真負責地對待學生,不管優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體會記寫下來,傳播出去。當初也不是想著要出書什么的,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責任,現在看來卻是無價之寶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記錄。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于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 受到書中的”“平等之心”和“責任之心”認識不夠,特別是“拜小孩為老師”和“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這“四心”給老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

  創造性的基礎是個性,個性的基礎是人性。教師要有個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與個性當然不等于創造性,但沒有人性和個性,就絕對沒有創造性。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 創造性的基礎是個性,個性的基礎是人性。教師要有個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與個性當然不等于創造性,但沒有人性和個性,就絕對沒有創造性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4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于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余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教師”。我想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才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是應該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為一種信念和追求。“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厚實的人文底蘊、創新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志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志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么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為借口,放棄為自己充電。作為一個教師一個班主任,需要有淵博的知識,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更需要有愛心。如今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博覽群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勤于思考,勤于鉆研,從而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每個德育工作者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近20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完整的健康的教育需要捧著愛心和寬容心耐心地等待學生的提升和發展。

  掩書思索,獲益匪淺。這本書序中的一段話——“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愛,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相信,我們每一個教師只要都能夠自省自檢,把準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充滿陽光,充滿幸福感!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5

  深刻的記得去年八月份來小博士幼兒園度過的第一個教師節的禮物就是馮老師贈送了一本有教育紀念意義的書本《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以前對作者--李鎮西老師并不熟悉,在這次的寒假中我讀了這本書后,感受很深。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6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的闡述了他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他是學生信賴、家長信任、教師信服的班主任。

  在認真研讀《做最好的班主任》之后,真實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腦海里,只覺得做他的學生實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為我們的未來班刻畫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給了我們為人、為師的道理。這本書總共有六輯:第一輯是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做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里面講解了李鎮西老師作為班主任的幸福,他覺得對學生要擁有一顆愛心,還要有童心;責任心。就是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專業的人格魅力,還要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即思想家。還要是用心靈贏得心靈的心理學家。第二輯是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一個做主人的機會以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等等;第三輯就是如何贏得學生的心靈;第四輯就是如何培養優等生,轉化后進生;第五輯是形成和諧的團隊教育;第六輯是在寫作中成長。

  整本書李老師都用真實可信的事例貫穿其中,讓人在讀故事中學會了如何才能做最好的班主任的一些感觸。每次翻開這本書要看時,都會使人愛不釋手。書中那些具有哲理的話發人深省,耐人尋味,令人回味無窮。

  李鎮西老師覺得一個教師如果不當班主任,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他希望做永遠的班主任。因為做班主任與學生生活在一起感到快樂,享受幸福,因為班主任通過自己的教育實踐,增長才干,有充實感、成就感。當然,各個優秀的班主任的教育境界有各自的特點,但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愛學生、愛事業,都有一種執著精神。有的老師之所以不愿意當班主任,是覺得當班主任太累。因此,李老師把它當成一樁甜蜜的“苦差事”,這個比喻真是恰當好處。“作為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么令人欣喜;作為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么令人驕傲;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么令人自豪!獻身于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結合自身的點滴經驗,感覺還真有一番道理蘊含在里面。

  作為老師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待班上的后進生,更要給他們多一些的愛。要經常找他們談心,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地給予表揚,督促他們不斷前進。

  我們班的曹子健是年齡較小的一個小男孩,每次做作業時,他都不敢下筆,而是不停的搖頭,示意自己不會做。有一天發現那次的畫,畫得不錯,我頓時表揚了他,他又高興的開始畫起來。從中,聯想到有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味的嘮叨、埋怨、與指責是不合理的,凡是多以鼓勵、表揚的`方式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作為老師還要尊重孩子。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孩子以尊重孩子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我們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我們都說孩子是最天真的,幼兒園的孩子需要一個領路人,帶領他們朝著前進的方向行駛。因此,教師就是主宰者,老師說往東他就往東,說往西也絕不會往另外方向走,除非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幼兒。記得上次我們班里為了慶祝“迎新年”的聯歡會活動,我讓孩子們帶兩種零食,第二天宋毅的媽媽問我:“張老師,你們是不是讓孩子帶兩種零食?”我微笑的點了點頭。她這才恍然大悟說道:“怪不得我家兒子昨晚去超市時說,就買兩種零食就夠了,要平時的話肯定會買很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中,感受到你在尊重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會尊重你的話,因為他腦海中已清楚的記得你說的每一句話。

  作為班主任每天工作中都有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但李老師從教育中體驗到了教育的幸福,從學生的成長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從李校長的教育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對學生全部的愛。從他對學生的愛中,閃現著民主、平等與責任。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體驗到做班主任的幸福!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6

  《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讀完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后,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苦”中之樂,樂之無窮

  一直以來,我總認為“班主任”是辛苦、勞累的代名詞。但是李鎮西老師用他的成就改變了我對班主任這個角色的理解。“作為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么令人欣喜;作為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么令人驕傲;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么令人自豪!獻身于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從書中讀到李老師記錄自己在班級管理中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不但讓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而且也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復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才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二、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李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是科學的、民主的。從第一次見到學生開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學生相處的機會,不放過一次和學生培養感情的機會。比如: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給學生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給學生一個做主人的機會以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等等,他更是細心準備,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心、關心。李鎮西老師連第一次給學生安排座位都不放過,他給學生安排座位的原則是:“尊重學生,有力學習,小組固定,每周輪換。”想想自己,別說尊重學生了,輪換座位基本上是兩周一次,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身體健康。有時學生想調位,我總是怕他和新同桌講話耽誤學習而蠻橫地拒絕他的要求,想想真是霸道。

  三、“嚴愛”優等生,“溺愛”后進生

  每一位老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而讓我們操心最多的一定是我們口中的那一部分“后進生”。李老師對“后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后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干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再談優等生。對于他們,我似乎很少有提升他們的意識。因為在我的觀念中,他們學習優秀、習慣良好,甚至在學習之余可以幫助老師分擔管理班級的任務,是老師的好助手。面對這些優等生時,誰會不流露出喜愛之情呢?但是,在李老師告訴我:優等生同樣需要我們去關注,只不過對于他們,我們的側重點應該轉移到品行上來。在李老師的班中,每位優等生都上了一個臺階。可以這樣說,他們在李老師處不僅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健全的人格。這,才是真正的優等生呀!

  四、堅持寫教育日記

  他十幾年如一日的給他的女兒寫成長日記、寫信交流溝通,十幾年如一日的給他的學生寫教育日記,教學隨筆,教學反思,與學生家長通信,為他的學生編輯班級史冊,他把一個個教育智慧,教育故事記錄了下來,讓平淡的生活成就了輝煌的業績,他的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最打動我的心。我常感嘆自己的平庸,感嘆自己荒廢時光,而讓自己感嘆遺憾的正是自己,自己總抱怨工作太累,生活太辛苦,把許許多多美好的時光讓他平庸的流逝,于是自己的生活也變得平庸了。

  書看完了,有一句話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接下去,我準備讀一讀他寫的《心靈寫詩》和《做最好的家長》等其他書籍。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喜歡的好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7

  去年,我作為班主任代表,去鄭州學習全國優秀班主任論壇。到那以后,我看見賣很多關于班主任的書籍,最醒目的就是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本書,我大概看了一下,就愛不釋手的買了回來,結果我就在晚上熬夜用心的看。看著看著我就把結合我的事例記下來。有人感覺這位主任的工作是既煩瑣又累人,但也有人將做這份工作當成了“嗜好”,即使是做校長還要擔任三個班的副班主任,他就是——李鎮西。捧著他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跟著他去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作為一名年輕班主任的我,也許還不能做最好的自己,但我愿尋著李鎮西老師的腳步,做更好的自己,做一名更好的班主任。

  一、捧著一顆愛心做這班主任。

  讀著李老師的這本書,從頭到尾一直都被他那博大的愛心深深地感動著。在《愛心:對孩子的依戀之情》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話:“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學生,其實有一個很簡潔的辦法,就是問問自己:我是不是依戀學生?或者說我是不是常常在周末或節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學生?千萬別小看這種思念,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

  當對學生的愛已成為一種依戀之情,這又將是一種多么深的情感呢?“依戀”——那是對自己的親人才會有的感覺呀!哦,明白了!班級對于我們班主任來說,就好比是自己的孩子,誰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誰能不依戀他們呢?!當我們以這樣一種心境去看待班上的孩子時,那么他們犯下的錯誤都已不值得去計較,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都能讓我們感到驕傲,所謂的優生差生也都能一視同仁,再多的辛苦與付出都變得甘之如飴。

  二、扛上一份責任心做這班主任。

  一直覺得教育工作是一份良心工作。我們做多做少,做到怎么樣個程度,的確沒有一個規定的硬性指標,全憑自己的良心。當看到李老師寫的《責任心:為共和國培養公民》一文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同時對“責任心”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既是班主任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致和絕不敷衍地做每一件事,更是著眼于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為習慣。”這責任心就是要讓班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讓班里的每個孩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更要讓我們的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去考慮。

  三、提煉一顆慧心做這班主任。

  任何一樣工作要做得好,光靠埋頭苦干是行不通的,要學會巧干。而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門藝術,需要用我們教師的智慧來做好它。那這智慧又從何而來呢?首先,學習有經驗者的班級管理方法是一條快而有效的途徑。李老師在書中也教給了我們許多。例如:《走進心靈的藝術》,短短幾節,卻讓人深受啟發:走進孩子的心靈,僅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對于偶發事件也可以挖掘出一些教育因素,使之“化險為夷”等。其次,如何具備這份智慧更重要的一條途徑是勤于閱讀與寫作。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不斷地反思積累,才能使自己的內在更充實,處事時也便多了一份機智。

  四、懷著一絲耐心做這班主任。

  班主任的一些常規工作已是非常忙碌,再加上要抓好班級中的成績(要培養優等生、轉化后進生),往往就讓人變得不再心平氣和,于是這個時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一絲耐心和等待。看到李老師對班上學生的真誠與耐心,讓我折服了。在《凌飛:從頹唐走向優秀》這個例子中,我看到的是李老師對凌飛的不放棄,幫這個剛進高一時還談不上多么優秀,相反還有些消極頹廢的學生最終走向了優秀。這中間的'過程是漫長的,甚至還讓人感到失望過,但李老師一直都沒有放棄,而是懷著耐心與執著跟他談心、給他機會、為他寫日記、和他書信交流……直到他走向優秀。其實班上的后進生也一樣,要轉化他們可能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就能成功的,有的甚至要一個月一學期一年,我們只有本著耐心與執著,才能贏得最后的勝利。

  五、保留一顆童心做這班主任。

  李老師在書中說到:“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語)……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在年齡上與學生拉開距離,但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甚至在某種意義上盡可能讓自己具有兒童般的情感,兒童般的興趣,兒童般的思維,兒童般的純真。”只有站在和孩子的同一個高度上,同一個角度上,我們才能真正地了解他們,教育好他們。古人又云:“親其師而信其道。”童心能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心靈的距離。讓我們懷著一顆童心,和孩子們和諧共處吧!

  總之,只要我們以愛心為前提,以責任心為動力,以慧心為手段,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工作中充分和諧地運用童心和耐心,相信我們的班主任之路會越走越好,越走越幸福!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8

  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這句話是寫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序言中的一句話,教育智慧的產生離不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通過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來說明有關的教育理念。

  在書的一開始寫到了20年前畢業的學生組織的同學聚會,在這場聚會中很多同學都回憶起了當年李老師做過的一些事。

  包括當年李老師暑假出行給每一位同學都寫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旅途,指導同學辦小報,將同學的故事寫在書中等等。從這一場聚會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李老師對于學生的熱愛,時時刻刻都想著每一位同學。

  任何一個領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養而不是別人培養的。寫教育隨筆是自我培養提高專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想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首先要能從自己的實踐中反思總結。

  書寫教育隨筆的過程就是我們反思、審視、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過程,并且能更好的激起我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很容易會出現“厭倦感”,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的距離在不斷加大并且不愿意改變已有的經驗。

  每天生活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中,不僅不能改變現實,還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累。如何能夠增加自己教育學生的幸福感?首先要享受自己的職業,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工作。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遇事冷靜、寬容,對待領導的評價、同事的議論以及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要胸懷坦蕩,豁達寬容。

  只有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了,才能夠更好的享受自己的職業。在對待學生時應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以學生的情感去理解學生的心靈世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多想一想學生正在想的。

  在接到一個新班的學生時,李老師總會設計很多“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集體的建設中。在一開始與學生見面時,李老師讓每位學生給他寫一封短信,內容包括:你以前遇到過的最好的老師是誰,他最突出的優點是什么、你希望老師向他學習什么;你希望班級是什么樣的集體、有什么好的建議;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為集體出力?

  這一封短信不僅能夠給老師提供學習的素材,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在書中李老師提到,組織第一次活動時要淡化“教育痕跡”,動員全員參加,利于展示學生個性并且最好能夠讓學生自己設計。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展示自己,增加對集體活動的興趣。

  教育中的懲罰最好是學生自己對自己的懲罰,這樣帶有自我約束色彩的懲罰實際上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李老師對于班級的管理是將“人治”變為“法治”。讓學生們自己制定班規,并且與學生們一同遵守班規,實現讓學生們自治。

  在學生自治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們團結了起來,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民主思想。這樣一種同學們自己制定起來的班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學生們基本都能自覺遵守規定,在老師出差時也能夠保持住,讓同學們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

  書中的第三部分寫到如何能夠贏得學生的心靈。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要重視來向老師傾訴的學生,要能夠真誠的去幫助學生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當有學生來找老師傾訴時,要耐心的傾聽學生的想法,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訴說。

  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困惑、悲傷表達出來,老師要用誠懇的態度聆聽,通過一些眼神和動作的示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是理解自己的。

  師生同時也是平等的朋友,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問題,遇到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要多給學生提建議,積極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少一些對學生的訓斥。并且要認識到每一個孩子的靈魂都是自由獨立的,對學生的教育并不是要將學生完全塑造成一個樣子,而是在保持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不僅僅是在發現了問題之后才進行,而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多一些與學生的交談。

  在對于“優生”的培養中,李老師寫到對于“優生”的定義是指品德、學習和各方面能力都優于同齡人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的培養,首先要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志向,幫助他們保持自己的童心,激勵他們超越自己并且要訓練“優生”的受挫心理。

  在寫到轉化“后進學生”時,李老師寫到面對這些學生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自己一步一步改變,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火氣,多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注重對這些學生的感情傾斜,先幫助他在同學中樹立起自己的尊嚴,融入自己的集體,對自己能夠進步有信心。

  在書中這一部分內容李老師具體舉了兩個學生的例子。從這兩個例子中不難看出,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犯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犯了錯誤以后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讓這些學生有所改變。這需要老師耐心去關注學生,并且通過集體的教育來引導學生。

  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如果少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也是很難成功的。如何影響學生家長?

  首先可以通過閱讀來讓家長有一些啟發,能夠讓他們在平常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一些借鑒的好方法。其次,要時常保持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多交流多關注。

  最后可以通過孩子以及其他學生家長來轉化家長。讓家長與學生一起成長,從生活中的各個小事關心著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發生的事,及時糾正家長的錯誤做法。同時可以將一些家長的優秀做法分享出來,讓其他家長能夠借鑒,從而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9

  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心靈一次又一次與之共振。其中一句讓我印象深刻,“作為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么令人欣喜;作為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么令人驕傲。“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

  冰心曾經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懷有一種一塵不染的博大的愛。讀了這本書李老師讓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才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做有“愛”的班主任,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

  其一,對學生要細心。

  一個好的班主任應該是:用細心,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冰雪;用細心,去喚醒他們向上的信心;用細心,去贏得他們的信任。自然也就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細心”能使班主任不斷前進。在學習方面,要細心觀察學生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出病因及時訂正;在思想方面,要細心觀察學生的思想動向,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發現不良苗頭,應及時根據不同對象、不同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的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在學生的身體狀況方面,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臉色等方面,如有反常現象,幫其查出病因,盡快治療。

  在讀此書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即可。讀了此書,我オ知道,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不僅要不斷學習,而且要善于觀察學生,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讓我們努力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吧!每一次與孩子們相遇,我都有一種農夫面對良種般的喜悅,一個個孩子是那一顆顆飽滿且不同品種的種子,等待我將土地松弛,輔助他們陽光和養分,給予成長的一份空間,靜靜地等待這些藴含生命的種子最終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其二,對學生要耐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從來就是一種慢藝術,需要鐵杵磨針,滴水穿石的耐心,尤其是對于后進生。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認可,希望自己有實力、有成就和有信心。然而因為習慣的問題,他們可能會“屢教不改”。這時,班主任要以誠相待,和風細雨,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適時地當面表達激勵之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處,就會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使之振奮精神。

  一個教育家曾經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沒有找到教好學生的方法。”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細致地了解。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智力水平、身體狀況、興趣愛好,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使每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樂趣"。

  對待學生,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點亮學生心中那盞燈,讓它不斷的照亮,直到照亮整個自己。

  其三,要用“平常心”看淡成績。

  新教育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看待學生。而現在的教育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那就是我們比學生還在乎學生的成績,每次考試我們比學生還緊張。那一個個考試分數,仿佛可以完全代表這個老師水平到底好不好。在這個“以成績論英雄”的時代里,我們無法改變教育體制,我們只有改變我們的內心。保持一顆平常心,盡力而為,看淡一點,看遠一點,孩子們有進步,有成長,我們就是幸福!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花種,只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只要我們用愛心去澆灌,用耐心去等待,用平常心去呵護,相信每一粒花種都會慢慢地長大,給世界一抹美麗。相信孩子,靜待花開,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剛剛起步。路在腳下延伸,而我正在鋪路!我將用自己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0

  捧讀《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與李鎮西老師進行心靈的對話,真是非常有深意,從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一、以“苦”為樂,幸福其中。

  一直以來,我總認為“班主任”是辛苦、勞累的代名詞。但是李鎮西老師用他的實際行動改變了我對班主任這個角色的理解。“作為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么令人欣喜;作為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一顆顆晶瑩的童心,這多么令人驕傲,令人自豪!獻身于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讓我教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李老師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驕傲,也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從書中讀到李老師記錄自己在班級管理中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不但讓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師的學生是幸運的,而且也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復雜”。讀了《做最好的班主任》后,讓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有“博大的胸襟”和“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才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二、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李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是科學的、民主的。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書中《一堂班級民主管理的班會課》,在這堂課中,李老師和學生們平等交流,民主對話,詢問學生該不該制定班規,由誰制定班規,制定班規應該遵循什么原則,違反班規應該怎么辦,班規的內容是什么……這樣的班規制定方法打破了老師擬定學生去執行的常規,班規由學生制定、學生執行、學生監督、學生獎懲,真真正正做到了民主。

  三、“嚴愛”優等生,“溺愛”后進生

  每一位老師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而讓我們操心最多的一定是我們口中的那一部分“后進生”。李老師對“后進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干部,與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去換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對于優等生我似乎很少有提升他們的意識。因為在我的觀念中,他們學習優秀、習慣良好,甚至在學習之余可以幫助老師分擔管理班級的任務,是老師的好助手。面對這些優等生時,誰會不流露出喜愛之情呢?但是,李老師告訴我:優等生同樣需要我們去關注,只不過對于他們,我們的側重點應該轉移到品行上來。在李老師的班中,每位優等生都上了一個臺階。可以這樣說,他們在李老師那不僅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健全的人格。這,才是真正的優等生呀!

  四、工作要有“耐心”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質。作為一個班主任,特別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如果沒有耐心是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師教育學生很有耐心,他從來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的。他認為,要一個平時習慣遲到的同學改掉這個缺點不是一兩天就行的,要讓他慢慢適應時間。特別是對一些問題諸多的學生,更應該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過程的,欲速則不達。

  五、要與家長密切配合

  再看班主任和家長的配合中,李鎮西老師談到在第一次家長會上,他都會對家長們說:“我們是同事關系。我們也許在社會角色、專業知識、性格特征、品質修養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我們有著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們的'教育對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

  李鎮西老師還給家長們提出了四條建議:“

  1.成為孩子人格的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請你先做那樣的人;你希望孩子善良正值,那么你是否善良正直;你希望孩子勤奮上進,那么你是否勤奮上進。

  2.成為孩子知心的朋友。你們每天都和孩子聊天嗎?你們和孩子有共同的興趣嗎?成為孩子知心的朋友不能居高臨下的訓斥而應平等民主地和他們相處,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傾聽孩子心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引導孩子。

  3.和孩子一起閱讀。通過讀同一本書,讓親子之間能夠平等的對話,能夠互相的影響。

  4.和孩子一起寫作。每天給孩子寫幾句話,可以是鼓勵,可以是批評,可以是期望,可以是傾訴……不在于寫多少,甚至不在于寫什么,關鍵是天天都寫,以這個行動告訴你的孩子,爸爸媽媽每天都在關注你!”

  書看完了,其中有一句話讓我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有人說:“沒有從事過教育的人生,是遺憾的;沒有當過班主任的教育生涯,是不完美的。”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我會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做一個好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1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家鄉,并且每個人都會愛自己的家鄉,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很美麗,很繁榮。

  我的家鄉------延邊是個美麗富饒的城市,作為家鄉的一員,我要盡己所能,為了家鄉美好的明天貢獻一份小小的力量。

  做班主任的,總感覺自己有很多的欠缺,卻不知道如何去彌補。今夏認真研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解決了我很多的困惑。起初我是抱著完成學校的任務的態度去看的,可當我閱讀以后,為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作為一個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捧讀《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與李鎮西進行心靈的對話,真是如春風拂面,愜意非常。

  書中第一章就寫到: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尋找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登過三尺講臺的人都知道班主任苦,班主任累,哪有什么幸福可言啊!自己做了班主任之后,體重減輕了,臉蛋變黃了,皺紋變多了,脾氣變差了,種種跡象表明:班主任不是那么好當的!李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答案:享受職業,贏得尊嚴,學生愛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無憂,超越自己。這些事情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很難,而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更難。

  我們班主任早來晚歸,可以說事無巨細,但有時,還出現難以預料的難題。所以,我們常常會埋怨班級工作的煩瑣和復雜,感慨工作的忙碌和不值,確實是有多少老師愿意做班主任?書中李教授寫到:教育每天都充滿懸念!他期待著每一天的懸念,進而研究,解決不期而遇的懸念,并享受解開懸念后的喜悅,然后又期待著下一個懸念如此周而復始,這便是教育過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師成長的奧秘所在。他把無法預料的麻煩看成教育的魅力,成長的必須,這是怎樣一種境界!如果說過去我還對自己的全心投入和得到有過不滿的話,那么當我懷著感受教育魅力的心態,開展工作時,我覺得一切的麻煩并不是那么面目可憎了。

  記得兩年前剛接新初一,面臨著班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壓力(男生是女生的兩倍),我不知在心里抱怨過多少回,因為男生的調皮好動是出了名的,值日也不如女生自覺,總是狀況不斷,被扣星也是身不由己。給我的管理帶來的麻煩真是從未間斷過,我牢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每個人都有一顆成為好人的心,我堅信每個學生,無論多么調皮甚至搗蛋,他都有一顆成為好人的心,都是可塑之才。于是我通過多種渠道喚醒他們的自信,制定最近目標,不斷地刺激學生們有持續地學習動力,所以今天,讓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班上學生無論好差,沒有放棄學習的。我們班從剛入校的不被看好,到現在成績已名列前茅。我在與他們的斗爭中,感受到成長的喜悅。

  如果說,成績的.進步帶來的更多是功利和虛榮,那么注重情感投入,寬嚴有度,抓住教育契機,做足文章,才真正讓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做一名班主任的幸福感。就拿這次校運會來說,由于我班兩名男生在校內閑逛,讓我們班與精神文明班擦肩而過,我自認為是一個包容心很強的老師,我的教育理念是,無關乎原則,可以視而不見,允許學生犯錯,但不逾距。實際上換平時,恐怕這點違規我私底下說服教育就可以了,可是,這是一年一次學校活動,是對外證實班級管理的機會,我兩天以來的形影不離和我自感兩天以來我們班上的學生良好表現都被一票否決了的委屈和心痛,讓我禁不住的在總結會上聲音哽咽,當時我就強烈地感受到了群情激奮,大家紛紛指責肇事者,我強烈感到肇事者的無地自容,似乎一場戰爭就要開始,我調整情緒,從我個人的期望講到全體的付出到班級的榮辱最后到正確對待犯錯同學的態度,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講話時我感受到學生從未有過地認真和專注。在事后的周記中,王丹陽這樣寫到:原本我打算放學后找人把他們打一頓,但是杜老師用自己的行動讓我認識到什么是寬容和愛,我會永遠記住。

  許多學生都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我們失去了榮譽,但我感覺我們班凝聚力更強了。就連我們班最調皮的王磊還在這次周記中寫到:雖然我是老師眼中調皮,搗蛋的孩子,但我絕不會給班級惹事,不會讓一顆星因我而扣。自此一個月了,確實我們班

  沒有扣過一顆心。經過這次,我更加認識到抓住教育契機,把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有一位詩人曾經這么說過:生活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經過多年的磨礪,學生們確實也一次次感動著我,讓我真切領悟到惟有班主任,才能真正學心相印,才能真正領略到人學的美麗。讓我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傾注在我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的熱土上吧!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這一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機遇,我們也許不能馳騁疆場,建功立業;我們也許無法縱橫天下,轟轟烈烈;我們也許不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我們可以立足平凡的崗位,從本職工作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為延邊的光輝的未來涂抹上最亮麗的色彩!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2

  前段時間,我有幸品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覺得心中涌動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越讀我的心越是無法平靜:上班沒幾年,卻年年都是班主任,以前代課出于校長的信任也把班主任這個職務交給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姑娘,我覺得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當然,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本書的核心——師愛。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正是他,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含義。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寬容”……

  關愛學生,需要調動學習的興趣。現在的學生要求高,難伺候。如果哪個老師還那么古板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早就不買帳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學習李老師的優秀做法,積極開發學生潛力,周一到周五開設“課前五分鐘”,內容有古詩背誦、名人名言、成語介紹和才藝展示等;除了平日的作文訓練,我讓學生寫周記;還有為了增加學生閱讀量,我抽出兩節課,一節讀課外書,一節匯報心得。

  關愛學生,需要放下老師的架子。李鎮西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要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老師在處理學生犯錯誤時,常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換位思考。以“愛自己孩子”的最高境界,走進學生的心田,不以老師的`姿態高高在上,漸漸就會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朋友。我知道:“親其師而信其道”,做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去幫助他們;當他們有了煩惱時,能用心靈去傾聽。于是我經常和學生談心,有時給他們寫信,還和他們打乒乓球,和小網迷在網上聊天探討問題……慢慢的,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愛又是相互作用的,老師愛學生,學生才會愛老師,對老師傾訴煩惱。

  關愛學生,需要批評的藝術。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學生的教育手段。作為老師,經常要面對做錯事的學生,劈頭蓋臉地對學生進行指責,這樣,未必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李老師說得多好啊,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感情的堆砌,而是要有科學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性格各異的人,我們就不能以一種固定不變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予慰藉或激勵,不做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聰明但調皮的朱開放上課說話了,我及時拋給他一個問題讓他回答,他馬上能心領神會我的批評;內向又貪玩的張振輝沒完成作業,我給他寫一封小信,看到我的良苦用心他會及時補上作業還給我回信;基礎特別差的焦恒志呢,我經常在一切能表揚和鼓勵的時候提到他,慢慢也等到他的進步了……

  關愛學生,需要公平的對待學生。一個班級總會有優等生,當然也會有后進生。對于優等生我們往往都是寵愛有佳,而對后進生卻缺少關注。其實,后進生才是班級的弱勢群體,他們得不到肯定就不能很好的樹立自信,時間長了思想上容易偏激、產生自卑的心理、更容易心理扭曲,這是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們應該給予后進生更真誠的愛,幫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不以分數論英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獲得重視、獲得幸福感。后進生的轉化才是班級管理的重點,也是值得我們所有老師去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另外,這本書中最使我感動和反思的是第六輯:《在寫作中成長》。李老師教給我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想想自己教學3年,除了有幾張榮譽證書外,還為自己留下了什么?課堂上真正閃爍著靈感火花的精彩片斷寫下來了嗎?和學生間發生的曾經感動著自己、感動學生的事情記下來了嗎?其實每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都有很多值得記憶,值得研究的東西。他的價值勝過任何榮譽稱號,勝過任何的贊譽。他是一種可以使人豐富和充實的東西,是一個做教師的一生的財富。

  現在當我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才感到一種無與倫比的愉悅,感到一種久違了的充實。我現在才頓悟可能就只有文字才可以幫助自己記錄下和學生曾經走過的日子,曾經的感動,曾經的精彩和心靈的觸動。在靜靜的夜晚,聽著敲擊鍵盤的聲音,一顆激動的心在跳躍,思想的火花在不斷閃現,這真是種享受。

  “愛”是人類的永恒話題,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顆善良的愛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快樂,用愛伴著孩子們的成長。有了李老師的人生引導,我前進路上如同有一盞明燈照耀。

  愛美是人的天性,教育已經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愛為生命化妝,做最好的班主任,我時刻準備著!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3

  高爾基有句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直對這句話頗有感觸,也正是不斷踐行這句話,便在我做教師這幾年里有了格外深的體會。

  前些日子,偶然讀到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力作—《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受益匪淺,也為我的教育之路指引了方向,更是激勵著我在教學管理藝術和創新上去努力打開一扇明亮而精彩的窗。

  李鎮西先生是一位語文老師,在書中,他以才華橫溢的美麗文筆,以細致入微的辛勤工作與認真態度,以充滿智慧的管理藝術,以班主任的責任感和愛深深地激勵與感動了我。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教育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教師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文字樸實而真切,就像是發生在我自己身邊的事情一樣,但是李鎮西老師處理問題和在班級管理中的藝術性卻讓我望塵莫及。作為一名優秀的模范人民教師,李鎮西先生憑借著幾十年科學的班級管理經驗,教導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和班主任如何去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市井的喧囂,在平凡而偉大的三尺講臺,在"半畝田園"辛勤地耕耘著,收獲著,也感動、激勵、影響著每一個執著于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

  在讀過李鎮西老師對待"優等生"和"差等生"的做法后,給了我很大啟示和警醒。以前我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某些問題的處理上有些過于"豁達",而對待"差生"卻沒有給予正確而合理的指導和鼓勵。教師必須懂得,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能作為判定"優生"、"差生"的標準,或者說不是唯一標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在其它方面表現都好,而學習成績差些的學生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優勢方面。其實我們有時會發現,"優生"很多時候只在專注于課業,有的不喜歡和其他同學交流,性格偏于內向,甚至與老師迎面走來卻不曾向老師問好。而"差生"正好相反,雖然在課業成績上落后些,但很多學生往往都很"合群",有一定組織力和凝聚力。所以我們該了解,犯錯并不是所謂"差生"的專利,對于"優生",班主任也要給予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書中,我為他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如他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特別禮物",有創意地編寫"班級史冊"等等。這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教育的確需要愛,但愛不等于教育。教育除了需要愛,還需要智慧,需要創新。所有這些特別的方法都是他教育智慧付諸于實踐的表現,而這些教育的智慧和創新的來源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堅持。然而有些班主任認為堅持是乏味,每天要面對很多復雜煩瑣的小事,面對有些不聽話淘氣的孩子,每天會冒出的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奇怪問題,可能有些教師和班主任已經厭倦,因此把它僅僅當作一份工作,有的甚至當作走過場,敷衍了事。教師是多么神圣的字眼,毫不夸張的講,祖國的未來都承載在我們的肩上,這已經不是簡單責任感,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講,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而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書中提到一個學生張超威的事例,其實我們也常會遇到,這也是年輕班主任必須度過的一道難關。他很淘氣有些叛逆,常言說淘氣的孩子都很聰明,只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還沒有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耐心的引導,激發學習興趣,在這樣的過程中讓他自己發現樂趣,主動學習,李鎮西老師在這方面為我們確立了標桿和榜樣。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的萌芽階段,很多學生尤其是男生,叛逆的情緒已經產生,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越是刺激他,他越不服,面對這樣的學生時,作為老師真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其實這也是我要克服的困難和需要具備的能力,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多鼓勵多交流,不出現重大原則性問題和錯誤,盡量不要隨便通知家長,這樣會造成學生更加對班主任的不信任,無法讓學生與班主任推心置腹,表達他們的想法。

  通讀全書,給我感覺最深的是李鎮西老師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韓愈的《師說》中寫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身為教育者的三個層次和境界。如果把這三個層次比做文化的涵義,那授業和解惑屬于物質文化,而真正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在心智上有健康、科學的教育導向,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有一個真正強大的精神支撐的,那精神文化當之無愧,也就是傳道這個層次,且傳道也應該是每個教育者終其一生的教育追求。從本書中,我便可以深刻體會到,教育其實是一門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所以說傳道是最難的,卻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去追求的境界。

  李鎮西先生在書中談到: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我認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僅擁有教師的身份,更要把自己演繹成父母或家長,這樣才會讓同學們感受到家的溫暖。現代教育,班主任早已不是教授學業的單一角色,在授課的同時,班主任更要學會如何讓孩子們懂得去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因此,除了課業,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我們要保證青少年在正確、健康的軌道上學習、成長。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坦白講,做教師不容易,尤其是做班主任。但既然做了這個選擇,就應該真誠地做好。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我需要學習和改進的方面還很多,一方面多閱讀教育類相關書籍,學習掌握先進教學方法和育人理念。另一方面要轉變觀念,學會以學生們的立場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如果知道了他們想的是什么,那教育工作之帆才有了真正的幸福之風,而學生們才會把我當作永遠值得信賴的港灣。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4

  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一個個閃爍著教育智慧的教學案例讓我受益匪淺,也刷新了很多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其中一條讓我記憶尤為深刻,也將成為我今后教學和管理班級的主體原則。

  李老師認為,教育需要愛,教育需要智慧。乍一看,這是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話,但是仔細思考,我們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真正能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這里的愛是指我們給了學生什么樣的愛,這樣的愛有多少,這些愛是通過什么方式給學生的,而最終學生又感受到了多少。其實,真正的愛應該是指最終學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時候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過程中帶給孩子們的感受。總以為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方式粗暴一點也是合理的。看了李老師的著作,我才知道,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錯誤。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孩子們雖然年幼,但是在人格上絲毫不低于任何一個成年人。如果我們教育孩子時,雖然把正確的觀念給了他們,卻使用的是錯誤的.方式,那么,無疑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種錯誤的方式甚至會影響孩子們以后的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一個叫夏吉祥的學生因為屢次不寫作業又被叫到了辦公室。我當時火冒三丈,長久以來壓制的耐心終于消耗殆盡,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我數落完了以后,他蔫蔫兒地回班級上課去了。我以為這件事情就這么過去了。但是在他的周記中,卻深刻而又詳細地訴說了他當時的內心感受。原來,他是那么渴望被尊重,那么渴望被認同。這件事情讓我震撼!后來,我和他進行了幾次平心靜氣的談話,同時又在適當的機會給予了他幾次表揚。慢慢他不再拖拉作業,上課的狀態也有了改善。這時我才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生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溫柔的愛來呵護。

  李老師的書還有很多精髓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慢慢實踐,慢慢咀嚼品味。我期待著自己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有著提升和進步。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5

  在這個寒假假期中,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的內容我感覺在工作中非常實用,李老師的教學經驗,讓我們在工作中有了借鑒經驗。

  這本書講述的都是他在做班主任期間遇到的真實事件,我們在工作中都會碰到,因為都是在工作中常見的小事情,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中實現我們的價值,在與學生相處的小事中我卻能看到李老師在教育工作中的大智慧,這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與學生的相處是需要教育機智的,李老師善于抓住每一次教育學生的機會,比如說在新生報到的時候發教材,碰到一本破了封面的音樂教材,學生都主動要領取這本教材,讓出自己完好的教材,教育學生“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讓學生都有了為班集體奉獻自己力量的'熱情,使學生能夠迅速融入新的班集體,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喚醒孩子對真善美的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

  與學生的相處中,我發現李老師從不以先生居高臨下,相反,他總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新生開學時他就問學生,你們希望李老師是怎樣的人?而我們在工作中大多數教師都是要求學生應該是怎樣的,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因為剛到一個新的環境,在班主任的權威震懾下,表現會好一些,可是慢慢地學生可能不再怕你,有了逆反心理,學生就不好管理了,師生之間有了距離感。李老師在講自己的經歷時說,他深受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影響,“你越忘記了你是先生你就變成了學生心目中最好的先生”,通過這句話,我知道了李老師的師生觀--平等和民主!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的教育才會發生奇妙的反應,我們的思想被學生接納,我們的行為被學生模仿,教育的目的才能達到!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亮點需要我們年輕教師去細細品味,反思!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6

  今年暑假我認真拜讀了李鎮西師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一方面被李老師樸實又有激情的語言所吸引;另一方面,被李老師班主任工作的熱情與樂趣所鼓舞。雖然也做了十幾年的班主任,但是讀了這本書,很想說,為什么不在自己擔任班主任工作之初,就讀一下這本書,會讓自己更好地做好工作。由此,我覺得,這本書應該推薦給所有的年輕班主任們來讀一讀,會有很多收獲的。

  李老師在第一講“尋求教育的大智慧”中講了新時代班主任必須經歷的八個轉變——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由技巧型向智慧型轉變;由專制型向民主性轉變;由單向型向雙向互動型轉變;由封閉性向開放型轉變;由老黃牛型向成功人士轉變;由嚴師型向良師益友型轉變;由專業化向個性化轉變。

  李老師還說:把“三座大山”變為“三座靠山”,說的是班主任要處理好與學校領導、家長與科任老師的關系。其實,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處理好這三個關系。作為每一個任課的.老師,都應該時時處處把教育學生,放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中,來恰當地運用好多方面的力量,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還有在“寶貴的課前兩分鐘”中,談到學生課前準備的問題。確實,在現實的學校中,很多班級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學生在預備鈴響時,還是不能安靜下來,非得到任課教師來到教室,才可能安靜下來,甚至有時要到任課老師開始上課才靜得下來。李老師說:“我理想中的班級,應該是打了預備鈴,學生就迅速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立即把書本等物品擺好,安靜地等待著老師來上課……”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或者相關任課老師不斷地教導的,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是最應該負責的。要不斷向學生說明:課前準備好了,教師一走進課堂,神清氣爽,心無雜念,馬上能進入狀態,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要讓學生知道,這就是尊敬老師,這也是為自己上好課的必要行動,這應該成為自覺行動。

  李老師的“評選先進不用愁”,也是現在各校都碰到的評選三好生等先進的評比工作。李老師的做法,不得不說有獨到之處,即用電子表格來統計學生平時的各項表現,用各項得分來得出表現好的前幾名學生,這也是我們現在用得比較多的“量化考核”辦法,很有一點科學性。相比現在通行的做法:老師說了算,或以成績說了算,抑或以學生投票決定的方法,李老師的做法應該更有說服力。李老師說是“自動生成的三好學生”,真的是有道理!

  李老師做班主任工作真是認真又仔細的,如他制訂班級公約、打造班級名片、創建最美麗的教室、集體過生日等,體現的是方法民主、關愛學生、從小事做起、教育有落腳點,事事都能從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指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一點一點地走出落后,不斷地走向進步,走向成功。就說李老師讓學生為包干區保潔的事,從動員學生做好衛生工作,到安排學生常去撿拾垃圾,到發現沒人動手后的教導,堅持把這個看似小事的“衛生工作”做好了。這就是“從小事做起”,這也是教育的“堅持不懈”。

  李老師書中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事例與話語,值得人深思,令人很有啟發。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總之,教育是一門科學,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各方面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學習先進教師的經驗,多讀書,多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積極探索,善于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7

  這個假期,我利用空暇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我真的被李老師那種對教育的滿腔熱誠,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以及對學生深深的愛,尤其是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的精神,所感動。

  在文中,李老師提到解放班主任,就要“更新教育觀念,要求班主任用教育科學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的作為一個老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去學習與教學相關的知識,不斷汲取新的教學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才會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教學技能。在讀的過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李老師對于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隨手拈來。而這兩位教育家對李老師的教育影響非常大,這正是李老師不斷學習,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李老師之所以成為如此有名的教學大師,正是學習造就了他!

  在《班主任應該有怎樣的素養》中,李老師提到作為老師要成為一個專家:第一,課要上得很棒;第二,還要有某些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或一技之長。”的確是,如果一節課下來,學生覺得特別快過,然后在下課時,跑上講臺滔滔不絕地與你分享、或交流他還未說完的或者他提出他們的問題時,或者對你說:“我很想在下一節繼續上你的課時,那種喜悅之感不言而喻,這樣的一節課是吸引學生的,此時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也拉近,當學生喜歡上你的課時,他們會從內心信服老師,自然他們便會聽你的指揮,就會愛戴你!學生對你的愛,這就是教育的幸福!

  所以,我們必須要經常學習專業知識,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知識的魅力來吸引學生,不斷想辦法讓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讓課堂師生間的.關系更和諧,當師生間形成朋友的關系時,當學生內心深處信服自己時,學生就不會故意惹事讓你去處理,這時作為一名班主任,不會因為學生惹麻煩常要自己去處理而頭疼煩心,幸福感就是這樣來的!

  在安排座位上,經常把我難倒,而李老師一套成熟的做法,和安排座位的原則“尊重學生,有利學習,小組固定,每周輪換。”給了自己一些參考。其中“小組固定”就是前后四人或六人就是一個整體,小組內部可以互相調整,給了我不少的啟迪,我們的生本小組也可以采用這種調位方法,這樣不大的調動可以免去不少的麻煩,有利于小組的交流與小組間的學習競爭。其次“每周輪換”的方法,讓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每星期全班都以小組為單位變化一次座位,讓每個學生在一個學期之內幾乎把教室的每個方位坐遍。他的“每周輪換”對于老是做坐后面的學生家長來說,他們一定很贊成!而且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坐教室里任何一個位置,對每個學生來都顯公平,而這樣常調位,讓一些熟絡了的學生少了說閑話的機會。

  《走進心靈的藝術》,使我深受啟發,文中講到一個女孩第一次遠離父母,很不適應,心中的苦悶不能排解,她很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可是老師的一番不解人意的話:你是不是太嬌氣點兒?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戰勝各種困難。……”卻讓這個女孩很失望,從那以后再也不找老師談心了!”李老師同樣遇上這樣的一個女孩,他耐心傾聽,循循善誘,效果截然不同。李老師的做法讓我知道了,跟學生談心,我們要以真誠的眼光給孩子心靈的安全感,才能敞開大家的心扉,朋友式一樣跟學生談話非常重要,在談話中多給學生切實可行的建議,避免訓斥。對學生要尊重、理解,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心靈的隔膜會造成語言的隔膜;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要善于傾聽孩子的訴說,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在耐心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獲得孩子的信任,進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只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我們才能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李老師的這本書,還讓我學到了如何科學民主管理班級,如何去轉化后進生,如何形成和諧的團隊教育,讀了這本書收獲真不少!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8

  這學期,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書《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完了李老師的書,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作為班主任,我們稱職嗎?”心中的答案讓自己感到羞愧。

  李老師教會了我怎樣愛學生。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我不否認,和我一樣,每位班主任都很愛自己的學生,但至少我們不知道該怎樣愛學生,或者說我們愛的方式不對。因為我們的這種“愛”不能被學生感受到,所以我們的愛就得不到學生的回應,我們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就只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自然也就談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李老師的書讓我明白了,愛學生并不那么簡單。

  以前我總以為愛學生就是一心只為學生好,就是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就是經常地噓寒問暖,就是要堅決改掉他身上的毛病,就是即使是學生不領情也要不厭其煩的教育他,就是現在看來我對學生的愛太狹隘了。愛學生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你愛他,并感動于你的這份愛,你的愛才有價值。愛學生,就一定得尊重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走進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包容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理解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忍讓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欣賞學生;愛學生,就一定得傾聽學生;愛學生,還必須忍受有些學生對你的“不愛”。學會愛學生,這不僅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一種境界。我想,受李老師的啟發,我也會慢慢學會怎樣正確的愛學生的。

  李老師最高明之處就在于:不用任何批評的'言辭,卻收到比批評更好的效果。就像這本書,李老師從頭至尾沒有對我們的同行有半個字的批評,更沒有一句話的說教,但對我心靈的震撼卻如此的強烈,我迫不急待、認真仔細地反省自己在工作中的種種錯誤,我為什么會如此自覺的反省自己呢?因為他詳細書寫了自己的做法,在我們認同了他的正確做法之后自然就能夠反省自己的不足了。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則往往相反:總是一味的讓學生認同我們的觀點,總是簡單的說教,一味的訓斥,即便學生有了一定的改變,也是不得已的改變,也是為了“變”給我們看的,而不是一種心靈需求。

  李老師的做法則是從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從心理認同后自覺改變,這種看似“不強求”卻比“強求”效果好得多。書中提到一個住校生因為不適應而向他請假,要求每周回一次家的事,智慧的李老師就處理得非常好,他正是用非批評的方式達到了比批評更好的效果。在平時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缺少的正是這種正面的引導,一味的強調學生諸多的不好不如讓他認同怎樣才是好。有了這種認同,孩子就有了自我反思的欲望和向好的方向發展的行動了。這一點,我們真的應該向李老師學習,讓我們的教育真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用真誠鋪設一條通往孩子心靈的道路,”這一點也是和李老師比起來我們所欠缺的。讀了李老師的書我想起了多年前我教的一個叫宋立星的學生,他對我就像黃雅鞠起初對李老師一樣是充滿了敵意的,而我恰恰沒有鋪設好這條心靈之路,最后我們幾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當時我想:“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當別人感覺不到你對他的“好”時,你的這種“好”還有任何意義嗎?而往往這時你對他越“好”,效果就越壞。當年就因為我和這個孩子之間沒有鋪好這條心靈的路,所以我對他的教育可以說失敗了。

  李老師對待黃雅鞠這樣棘手的學生卻是是充滿了智慧的,而我們則缺少了這種智慧。我始終記得李老師的這幾句話:“不能說一個學生被老師轉化了,才能算是教育的成功,否則就失敗。教育的成功也許就在這不知不覺中,對于一個教師來說這更是一種幸福。”教育學生不能只看短期的效果,我們平時這則常常追求“短時高效”,這是一種不合實際的期盼。的確,正向李老師說的那樣,教育應該“不知不覺”的,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中關于指導學生上網的那一段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每個班級都有一部分網蟲,他們對網絡的癡迷已經達到了無法自制的地步了。對于這些學生,我們真的很頭疼。所以對于學生上網我們是明令禁止的,然而這東西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不讓學生上網不就是讓學生拒絕進步嗎?正象李老師說的那樣:網絡本身是中性的,它對人產生的積極或消極作用,全取決于上網者自身如何對待網絡。它好比一把刀,在廚師手里它是用來切菜的,在歹徒手里它卻可能被用來殺人,在絕望者的手里他還可以成為自殺的工具。這和刀本身沒有關系,一切都是由用刀的人決定的。

  網絡對于我們來說,絕不僅僅是一種休閑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工作方式,還是一種交往方式,或者說網絡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那么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親近網絡,了解網絡,走進網絡,科學的利用網絡,而絕不是讓學生與網絡隔絕!老師的確應該指導學生科學上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讓它成為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好幫手。孩子們之所以沉迷于網絡,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們對網絡的初始認識是:它是玩具,不是工具。如果正確引導,認清網絡積極的意義,那么孩子對網絡越癡迷我們不是應該越高興嗎?老師首先要對網絡有個科學合理的認識,然后才有資格指導學生上網,讓網絡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而不是絆腳石。在這一點上,我以前的做法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李老師的書對我的觸動實在是太大了,這幾天我的耳邊經常回響李老師的一些話: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不是產品;工廠產出標準化的產品,是其生產的成功;而學校若培養出模式化的“人才”,卻是教育的失敗。永遠不要對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同時我也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個班主任我的確不稱職!但是很慶幸我及時看到了李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漸漸明白了怎樣的班主任才是最好的班主任,怎樣做才能成為最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19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回憶過去的人,除非什么事或物觸動了記憶的開關,否則長存于心的大部分是當時的心情或感受。象我這樣健忘的人或許更應該在教書生涯中隨做隨記,隨想隨記。可由于自己的懶惰,工作中的一些案例、想法沒有及時記錄在案和總結,很快就湮沒在了繁雜的事務中,無處可覓其蹤跡了。

  這次學校搞這個讀書筆記的活動,開始還頗多抱怨,覺得書看了就看了,我本身也是一個愛書之人,勿需學校用這種方法催逼。感受也是自知即可,何需將其寫下來呢。可當潔白的筆記本翻開于桌面時,除了寫點心情日記久已不寫什么的我竟有了往上填點什么的沖動。

  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其實剛發到手中就已經被我用了三天空閑時間看完了。因為我還記得一年前接到任初三班主任的電話時的心情。那天我帶著對美好暑假的回憶及對新一學期工作的憧憬的愉快心情踏下飛機,可是手機剛一打開就接到了讓我做初三八班班主任的電話。頓時,恐慌、焦慮的心情一下將我那種剛從云端回到地面的踏實、愉快的感覺一掃而光,仿佛又一次被升到了幾千米的高空。這一次會摔到粉身碎骨嗎?雖然我年紀已一大把,可并沒有做班主任的經驗。做這一屆據說混世魔王頗多的年級的科任老師就已經讓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這一下又將我提到班主任的高度如何讓我不倍感壓力呢。

  當失眠開始成為常態的'時候,校長發了這本書給我們。捧著它如得了一本武功秘笈,如獲至寶的我很快將其讀完。可是讀完了我才發現這并非一本班主任速成教材,其中所蘊涵的教育觀,教師、學生、家長觀及出神入化的班級管理藝術哪是我等資質平庸之人能馬上領悟并得心應手地運用的呢。只有常翻常看,在日常工作中邊學邊做,邊做邊學才是修行的正途吧。

  不過雖無法速成卻也有訣竅,那就是我發現在全書當中,李老師無論是在處理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時還是對他們的教育時,秉承了一個最基本理念,那就是——愛心。李老師的《愛心教育》一書也是在校長推薦下閱讀的,受益頗多,感受頗多。其實和孩子們打交道,無論是普通老師還是班主任,只要內心有一個“愛”字,有一腔愛生之心,又哪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呢。這既是李老師所有教育著作中的基調,又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教育真理吧。

  愛心我是不缺乏的,但這只是入門的必備素質,要想真正掌握班主任管理的藝術還得假以時日在實踐中去探索和領悟啊。

  李老師,多承你指教了。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20

  首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樣一個讀書交流的平臺,剛開始拿到陳宇老師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時,我首先思考的是什么樣的班主任是最好的班主任?標準是什么呢?畢竟我們并不是人人都是名師,也不可能人人都是首席班主任。陳老師在書中提到:所謂“最好的班主任”,并不專屬于某個人,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成為在學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時也是最好的自己。我個人理解為就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運用教育智慧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對學生的一生負責,成全學生也成全自己。

  在整本書中,陳老師提出了不少自己成功的經驗,同時還伴隨著許多真實的案例。我們每位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些教育經驗和案例,而陳老師的善于總結和提升,語言精煉,案例易懂實用,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

  因為我本身是一位熱愛搞班級活動的老師,所以整本書中的第五章《組織班級活動的藝術》讓我十分受用。受用的并不是陳老師組織活動的流程,因為畢竟學生不同,環境不同,活動流程的設計需要因地制宜,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老師總結的班級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組織活動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陳老師在書中列舉了當下學校班級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幾大問題,尤其是“流于形式,內容膚淺”“自上而下,自說自話”,所謂自上而下自說自話就是活動是官方的,并不是學生樂于參加的,這樣的活動學生參與熱情比較低。而流于形式內容膚淺這個問題讓我立刻聯想到每過同一個節日都搞同樣的活動這個現象,例如母親節就是捶背洗腳送禮物。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21

  做最幸福的班主任,是一種坦然清凈的心態,也是一種熱忱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抱負的謀求;是淺近的細節,也是燦爛的人生!

  ——題記

  很早以前就開始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書,常常為他的一些獨具匠心的教育案例及一些絕妙的教育藝術所打動,并因此喜歡并敬佩著李老師,也曾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或多或少模仿、學習李老師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行為,小試牛刀竟也獲得過一些小小的驚喜,甚至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例如通過書信、qq等方式跟學生進行交流,解決一些溝通問題;又如: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特別禮物”,促進學生的養成;創意編寫“班務記載本”,留下成長的足跡……今日讀完《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對做好一名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有了更深層次地了解,更對李老師工作著、幸福著的班主任生活有了某種向往。無論是育人理念,還是育人藝術,讀李老師的書,讓我感覺做班主任是最幸福的,這種幸福是坦然清靜中的滿懷熱忱,這種幸福是一種簡單樸實中的執著追求!這種幸福是來自骨子里對工作的熱愛及享受!這種幸福感深深地,深深地感染著我、激勵著我,以至幸福著我……

  大愛無聲情之至。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條線”,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班主任工作是最辛苦的。李鎮西老師這班主任卻做得風生水起,以至他為了做班主任放棄局里的輕松工作,放棄坐校長的交椅,大家不理解,我也不理解!“我只是喜歡做班主任!”李老師一語破天機:“只有做班主任才能真正走到學生中去。”原來“愛學生”才是他“班主任情結”的真正緣由啊!然而,愛學生未必就會是成為一個幸福的班主任。會正確的去愛學生才是至關重要的。

  愛學生,不單單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這樣的愛是一種無聲的大愛,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泛愛”。這樣用心去愛學生,怎么不會“情之所至,生之所達”呢?大愛無聲,讓我們能充分享受到融入學生的快樂;大愛無聲,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從事教育勞動的幸福!

  教生有道智慧行。

  教育的成功要有成功的教育。班級管理之所以成功,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既能遵循規律又能講究技巧,在于我們的教育不僅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也就是說,作為班主任我們不僅要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更要有教育工作者的膽略、勇氣和智慧。輕描淡寫的一句鼓勵,看似簡單的一個愛撫,富有深情的'一眼;看似不著邊際的問寒問暖;講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反其道而行之的榜樣力量;不露痕跡的一個暗示;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是我向學生傳情達意的手段,而關注孩子們每一個成長的細節:孩子們有什么樣的習慣,他們中流行什么游戲,學生之間玩耍時常用什么樣的語言,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用心去發現,即時去抓住,適時去引導的教育契機。因此,“班主任必須具備‘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素質和能力”,在永無止境的漫長的學習、實踐過程中總結經驗、提升教學智慧。

  尋夢之途遍地花。

  “他們說面向太陽就會是希望他們說勇敢成長就是種鋒芒我相信夢想就是最好的信仰指引我們向前不會彷徨擁有夢想的人一定勢不可擋。”《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班主任工作尋夢之路。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愛孩子,我愛教育,我愛班主任工作,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最美的花”將是我班主任工作的畢生追求與夢想,今后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領會李鎮西的思想精髓,把班主任工作做新、做細、做實。要像李老師那樣敢于實踐,樂于總結,把教育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里,做個最幸福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22

  捧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我得以與李鎮西老師進行心靈的對話,真是如春風拂面,愜意非常。“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所謂“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也許永遠達不到,但一個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于教育。教育不僅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這本書分為班主任的專業素養、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培養優生轉化后進、和諧的團隊教育、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成長六大方面。每一部分都充滿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智慧和愛心。他關于班級管理可謂匠心獨運,無論是哪個主題,無論是哪個事例,都讓我耳目一新!他的理念是“引”而不是“管”,引導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他的科學管理班集體主要靠品德的引導,引導學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在班級管理上他主張以治為勝、賞罰分明、客觀公正、和諧催人。并提出懲罰是手段不是目的的道理。

  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也是李鎮西班級管理的一大特色,在這本書中有長達36頁的轉化后進生張超威的日記,題為“以心靈贏得心靈”,反映了張超威同學在“上進于反復之間”徘徊,而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寬容學生反復,最終取得了進步。真的被李老師的毅力、耐心所折服。對后進生的轉化的確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且更有一顆真愛每一個學生的心。用各種育人方法,寬容學生的過失、反復,面對“后進生”千萬不放棄。他的“和后進生組成互動組”,讓班委也加入到幫扶后進生,提高班級凝聚力。

  讀過這本書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我們對學生要做到尊重、理解,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心靈的隔膜會造成語言的隔膜;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要善于傾聽孩子的訴說,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在共同探索前進的求知道路上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請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耐心傾聽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并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平時應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化批評為表揚,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的心靈有所感動、有所醒悟,使他們在犯錯誤時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看了書以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寫周記、找學生談話等。我相信用我的善良、真誠、熱情、平等、民主、幽默等人格魅力一定能影響學生的心靈。只要溫暖學生的心靈,我們就能對其進行“抑其惡,揚其善”的正常引導。我們要愛學生。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僅僅是對學生成績的關心,而是對學生生活各方面的關心與理解。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提到要“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復雜”。書中有很多值得我借鑒的教育案例和學習的理論。對于我而言,我要學的是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說: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我是一個最幸福的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23

  在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時,書中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愿意當班主任嗎?”

  面對這個問題時,我捫心自問:天天都要面臨著繁雜的瑣事,還要習慣早出晚歸、披星戴月的“規律”生活,我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可李鎮西老師的答案是“我真的非常愿意當班主任”。當我和孩子們深入接觸時,看到學生的`進步,感受到學生所帶來的幸福感的時候,我有些讀懂了他的選擇。從這本書中我意識到了有愛心、會管理、能堅持是一個優秀班主任必備的要素。

  有愛心

  李鎮西老師提出教師要“有童心,有愛心,有責任心,是專家,是思想家,是心理學家。”在我看來,童心和責任心都來自于愛心。愛學生,不單單只是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該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懷”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民主,就是同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才是做班主任的幸福。

  會管理

  李鎮西老師說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而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離開了學生的自我教育,真正的班集體是很難形成的。對于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來說,教師的個人權威與學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應該有機融合于一體,這個統一便是班規。

  所以,我依照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班規,這在班級管理上大有裨益。如果不能科學民主管理班級,縱有三頭六臂,也無法承擔有些重負,因此用“法治”代替“人治”,讓學生自覺依法管理自己,從而讓自己當一個“瀟灑”的班主任。

  能堅持

  學生天性貪玩,對班級事務并不熱衷,這可以理解,但是“好逸惡勞”是每個人都應克服的惡習,作為班主任,需要學會引導學生養成堅持的習慣,以小可以窺大,而忽略細節的教育終究是失敗的。

  “你愿意當班主任嗎?”我想我是愿意的,因為我每天都在實踐著,思考著,感動著,幸福著。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24

  又一次打開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我深深地被他對教育的執著與付出而感動,更為他身為教師、班主任二十多年來恒久的幸福與充實而感染著。我想他對教育的熱愛以及一如既往的癡情源于他富于激情、永不服輸的人格魅力,高瞻遠矚、敢想敢為的豪邁情懷,以及他對于人的崇敬與自身的責任感,而這些正是一個好教師必備的素質。他全身心的付出讓他得到了來自學生純真的愛,在良性循環下,這種職業幸福最終成了以后教育工作不竭的原動力,成就了他今天的幸福和事業。而這些品質也正是我所缺少的東西。長期以來的墨守成規,不求鉆研讓我一點點地失去了教育的激情、追求的勇氣。看來,真該反省一下自己的“惡習”,以這些偉大的教育家為榜樣,與學生一起迅速成長起來。

  回想前幾年的教育之路,不,是教學之路,彎彎曲曲、迂回盤旋、充滿矛盾、裝滿困惑,苦思冥想卻苦于教不得法。我想主要原因是我的保守封閉,沒有“拜師學藝”。這里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周圍的技藝高超的各學科的同行。我沒有悉心聽課、請教,他們的言傳身教定會讓我少走很多彎路。二為教育專家和教育論著。由于我不去研讀這些走在時代前列的教育論著,所以就很難做到高屋建瓴,也就不可能用一種先進、科學的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從而獲得教育上的成績。因為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超越時空,獲得教育大師們的支持和指導,讓自己插上一副無形的翅膀,在教育領域展翅高飛。

  李鎮西老師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學生的'朋友。想想我自己的形象,就像一個蹩腳的警察,企圖像征服囚犯一樣,通過專制、強迫去制服一群朝氣蓬勃、渴望賞識的孩子。我的字典里很少民主,缺乏溝通。更多的是一堂堂單調的,缺少真情的,無法打動學生的教學臉譜,只有沉重的責任感才能一點點地推動他們前行的腳步。這樣的課堂注定是沒有生命力的。師生之間在這冷冰冰的課堂上更是喪失了起碼的溫情。而之前我一直無法理解的學生對小盧老師的首肯也在此有了一個滿意的答卷。作為一個班主任,他一直勤于與學生交流、溝通,學生任何一個小事都能成為他心中的大事;而真誠、民主更為他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與愛戴;他的課堂富于激情與創新,與同事的交流及虛心的請教幫助他得到了更大進步。相比之下,我的努力太微不足道了。

  我想我自身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是在不斷的反思中,在這些優秀的教育家及教師的引領之下,我會取得進步的。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25

  今年是我從教的第四年,也是我當班主任的第四年,在這期間,我總是竭盡全力地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班級管理,但是時不時還是會感到力不從心。最近看了《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絲曙光。下面簡單分享一下我的幾點感受:

  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特別強調: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樂于保持一顆童心,善于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而且是教師對學生產生真誠情感的心理基礎――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甚至把童心視為師愛之源。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在年齡上與學生拉開距離,但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

  用真誠喚醒真誠

  盧梭在《愛彌兒》中告誡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無邪的孩子分辨善惡的時候,自己就充當了引誘的魔鬼。”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作為社會人,教師也許會有幾副面孔,但面對學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誠實!因為只有用真誠才能喚起真誠。

  與學生平等交往

  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不僅僅由教師的所謂“師德”決定,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蘊含的必然要求。教師在從事教育或教學時絕不可能是單向的,因為他面對的是同樣有著思想感情精神世界的“人”,因此,教育的實施必然是師生雙向互動。教師必須有賴于學生多方面合作――即使是一種被動合作,也可能完成其教育任務。如果學生不配合,教師的教育任務不可能完成。換句話說,教師的教育教學是一種授受一體的關系,是雙向互利性的,而不是一種單向施與。

  與我而言,教學生涯長路漫漫,李鎮西老師的許多理念我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相信:隨著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會做得越來越好。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 26

  這個月,我繼續讀《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李鎮西老師說:“優秀的班主任,應該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童心使我們能夠和孩子融為一體,愛心使我們能“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而責任心則能使我們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著眼于兒童的未來于社會的未來培養出“追求真理的真人”。

  這三顆心,我最缺乏的就是童心。李鎮西老師說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盡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構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發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著李老師所說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時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著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著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贊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當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所以孩子們喜歡的,應該是自己要喜歡的;孩子們喜歡看的書籍,自己更應該多看、多研究。

  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讓我銘記在心: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希望有一天,我能成為真正的“三心”班主任。

【《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后感】相關文章:

做最好的班主任05-01

做最好的班主任閱讀心得07-03

做最好的班主任教育心得12-02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之體會04-25

做最好的自己08-15

做最好的自己02-24

做最好的自己08-26

做最好的自己05-01

做最好的自己10-10

做最好的自己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