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一學生為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它深層的意義是:以生命為本。它關注和弘揚的理念是:人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教育應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人具有學習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順應人的天性;人具有發展的需要,人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尊重、信任、依靠學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雖然對生本教育的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自己在實行的時候還是有些困難的。都來學校一年半了,自己的進步卻是很少,有點停留在原地的感覺,自己還是沒有真正弄懂生本教育的本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東西和形式,并沒有真正解讀到生本教育的內涵。我感覺我要為我的學校做點事情,我首先得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熟練,其次還要學習相應的教態以及教學能力:即怎樣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教會,給學生,或者是讓學生和自己一起學習,把數學的知識點掌握并想著積極的應用。把握數學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自己的學生能夠考個好成績,考個好大學,讓別的學校或者是社會上的人,真正認識我們聊城二中,建立我們自己的品牌:高效學習,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的實質是讓學生自己去學,老師主要是引導者、領導者,明白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老師是不能替代的,不要一個勁的講解,不斷的追問提醒,實際上這不是“啟發式”教學,而成為了“填鴨式”教學了。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但又不是完全的放手,要讓學生學習的整體思路一致,不是毫無目的,放羊式的教學。教學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完整教學設計。把握好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學情。形成較好的教育機智。我現在有很多問題就沒有處理好。
講評課的關鍵在“評”。先由學生展示進行自評,再由學生互評,教師評,師生共同評;其原則是:不僅要評“不足”,評“誤解”,更要評“亮點”,評“進步”,要評出方向,評出信心,要把它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準則。
這節課主要是學習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的求法,因為在高考中大題的第一問就是求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所以,這節課還是很重要的。昨天晚自習還讓學生用兩節課的時間完成了相應的習題,依據學生問問題的情況,我選了幾個題準備今天做重點展示。
教學過程:首先上課之前讓組長檢查了學生的完成情況,但是,組長的確檢查了,我看著檢查的,但是我以為組長沒有給我回報情況,就是都完成了,并沒有詳細的詢問(畢竟昨天晚上我看著他們做的,而且都很認真,題目也很少),這個環節的檢查反饋,沒有認真落實,太相信自己了。
其次,我直接就上節所學內容進行檢測,認為學生應該掌握的很好了,所以,直接把抽了兩位同學上黑板進行默寫,其他學生在下面寫,但是學生對:雙曲線的定義,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以及這一基本的關系都沒有掌握好,我就不該再讓他們默寫:焦點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和面積公式了,沒有設計好,而且也不夠靈活,因為只有一位同學全對了(由于當時緊張,其他幾位同學舉手,但是我沒有看到),直接就進行了下一個過程,并未讓學生停留兩分鐘進行再次記憶,自己的教育機智以及學情的備課,沒有準備好。
第三,對答案。直接讓課代表說下每個題的答案,本來想著學生有疑問的,就抽簽讓其他同學上臺展示。沒想到學生都沒有疑問的,我有些慌了,所以就直接抽簽讓學生展示例2,跟蹤訓練2,以及例3,跟蹤訓練3了,沒問“有疑問么?”,所以自己根本對教學語言沒有把握準確,實際上不該這樣問,知道哪里有問題,直接就讓學生來展示就可以了。學情還是沒有備好啊。接下來,讓學生們根據剛才的答案,由組長領著進行疑問討論(其實這個環節也不好,根本沒必要了:學生說的是沒疑問)當教學設計和自己計劃的不同時,我應該怎么辦?并沒有準備好,所以還是不夠靈活,這里應該相當重視。讓學生討論的'同時,抽出的那幾個學生上臺展示,展示之后,進行講解,這里也是有問題的,我應該讓學生直接在展臺上展示就可以了,沒必要在黑板上寫,投影儀上投影即可,展示之后,直接讓學生找錯就可以了,也沒必要在讓他們講了。講完之后,剩余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做課時作業,不用再整理了。總之,這堂課的設計相當不好,自己都感覺一點也不順利,而且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行,沒有怎么互動起來,學生活動也少,我應該他們展示之后,讓其他的同學去修改就好了。
整體教學過程修改:首先,讓學生默寫知識點,然后找學生修改,檢查效果后,再給大家2—3分鐘的時間記憶,記憶之后互相進行提問。掌握的差不多了就進行下一個環節:小組內討論:討論答案,以及自己有疑問的地方,解決相應的問題,學生之間討論的時候把各組有疑問的地方寫到黑板上,找學生進行答疑,我自己進行總結重點以及關鍵點。有需要寫過程的,讓學生拿著自己做的在展臺上進行展示即可。展示時,一起看:有問題嗎?正確嗎?那里要改正嗎?注意的地方是什么?等等。接下來就三種題型: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根據雙曲線的定義求動點的軌跡;雙曲線的應用等,在課時作業上找相應的類型進行限時練習,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最后,讓學生做下總結。
這堂生本課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正,但是我對以后有信心,一定可以不斷的進步,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在高中快樂的學習。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2
最近讀了《教育的55個細節》和《愛的教育》,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陶淵明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堅持不懈,就會天天成長。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人才的培養者,就更應該勤奮的讀書學習。最終達到一種境界:讀書內化為自己的精神需要,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讀書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師讀書不同一般人讀書,要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要帶著問題讀書,深入思考、大膽懷疑、努力實踐、勇于創新。學習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觀選擇。如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校交流,拜專家為師,以學者為友等等。不僅學大師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更要學習他們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獻身事業的人格力量。同時要懂得把學習內容轉化積淀為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創造能力,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許多專家也給我們提供了經驗和指導意見。
xxx校長總結的讀書方法是:在身邊尋找問題————帶著問題讀書————通過讀書找到解決問題的觀點、立場、方法———用書中找到的觀點、立場、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行為。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鑒。
特級教師宋如郊認為:“讀書學習這個過程貴在堅持和得法。”他總結出一線教師讀書的要點:
第一,讀書要堅持這樣的習慣:
1、勤,天天讀一點。
2、博,各種書都看一點;
3、新,追蹤前沿的新信息;
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寬度;新,是銳度;思,是深度。
第二,讀書要堅持內化:
1、由數量上的積累進而形成質量上的積淀;
2、將資源轉化為能量。即將所讀內容有效轉化,為己所用,變成自己的專業思想和技能。
第三,讀書要堅持務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1、即重點要突出,教育理論和本專業的著述是讀書的重點,數量上要保證,時間上要傾斜,整合上要優先;
2、返“本”,即經典著作要常常“回頭看”,常讀常新,像《葉圣陶文集》這類著作應該多看幾遍,每一遍都有新收獲。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于酒囊飯袋、行尸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二是用思想陶冶學生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于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無比珍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3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書中認為教師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識才學影響和教育學生;
2、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德才兼備,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也如此;
3、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只有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時,教育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師除自身應努力工作,以身作則外,如何啟迪和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決定的。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積累,聰明靠勤奮。”先天的聰明還要靠后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征。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體性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學習,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啟迪。其次,討論有助于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后,討論有助于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于學習,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每位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4
讀《不跪著教書》有感
讀《不跪著教書》前是書名的獨特吸引了我,讀《不跪著教書》后是作者對中小學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啟迪了我。該書是著名教育家吳非對一個個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沒有空洞的說理,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深入透徹,讀完耐人尋味。何謂“不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又該怎么教書?帶著期待與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它,一邊讀一邊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后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不跪著教書,教師怎么樣做呢?在書中給了我明示:
“不跪著教書”,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為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為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才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想起來就會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著教書”,教師應該具備精湛的教研能力。
當一名教師容易,當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學能力的教師難,時代在呼喚師德的同時也在呼喚著師能。嫻熟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學效果的基礎,這個教學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語言來向別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會。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逐步形成,這無疑要求我們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精細地善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個環節,細雕每個問題,準確地傳承文明,科學地啟迪智慧,讓受教育者真摯地感悟人生。教師在課堂上的人文意識、專業技能,包括他對學生的態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親和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念。我們的教學任務不是單純教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才是我們每位老師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識,學會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力求創新,會用現代化手段教學,身心健康,這是師能的呼喚,這更是“站直”的教師的追求所在。
“不跪著教書”,教師還應與時俱進,永具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造性人才,創造性人才需要創造教育。未來教育的挑戰,不僅是針對學生,更重要的是針對教師。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的能力,將是21世紀教育的寶貴財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創新的天地,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引導和啟發學生發展、創新的同時,自身也要不斷創造新的經驗、新的知識、新的價值,做到在繼承的同時有所超越。經驗誠可貴,創新價更高。有專家說,以前的知識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時間。可見多讀書,不斷學習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常教常新,永遠流淌著時代的春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拓創新便是教學的源頭活水。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不跪著教書”,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學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為本,育人為先,重視道德教育,重視人文教育,重要的是關注人的健康成長。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5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認真拜讀了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副院長郭思樂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詳細的讀書筆記。通讀后該書后,我覺得它具有以下五點突破性的貢獻:
一、關于兩種教育體系
作者認為,師本教育體系和生本教育體系這兩種教育體系的存在是事實。“僅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經不足以解決今天的問題了”。因為過去基本上是一種師本的教育體系--“一切都是為老師好教而設計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我們需要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不僅在方向上強調學生為主體,------而是要徹底解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整個體系問題”。
作者能揭示出兩種教育體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為基礎。例如對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繹為主與兒童的情感律和歸納為主的區別;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學的區別;連動式機制和激發式機制的區別都做了有價值的探索。
“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的區別具體體現在理念、課程觀、方法論和管理和評價等方面。
二、 關于兩種不同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
作者分析了許多偏離本體的現象,說明尋找到本體,真正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并不容易。這點我深有體會,例如“走教案”現象的產生,就是“師本體系”評價造成的。那種為了評選而精心設計的教案,課堂上教師關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出彩”也是為教師設計的教案服務。表面看,這樣的課,教學目標正確,一切按計劃進行,學生也在參與,也有收獲,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天衣無縫,準時下課。但是教師實際上事前不向學生進行調查,課上也不關心學生在想些什么,這樣的課怎么能使每個學生得到主動發展?
生本教育的倫理觀是“高度尊重學生”。
師本教育常常看到的是這樣的現象:“同學們,現在可以上課了嗎?”,有些教師連上課都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好象相當尊重學生了,其實這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書鮮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學生”就應該是相信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人人可以創新”,“潛能無限”。我體會應該區別的是:老師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雖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認真地發現、理解學生自己的思想火花;還是視而不見,急忙,甚至強硬地讓學生去“痛飲”教師準備的那“一桶水”(包括有時是讓學生高興地去“痛飲”)?這其實是“師本體系”和“生本體系”兩種不同對待學生的態度。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6
閱讀了《教育走向生本》后,我受益匪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與感受。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由郭思樂教授首先提出并倡導實施的,是針對過去教育教學中方便老師的教學或者說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從教材到教學方式、從教師到學生一整個體系顛覆了以往依靠老師、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倡導以學生為本,激揚生命的主旨。這一體系在全國范圍已經實施了20年,而我校在20xx年在學校領導的倡導下開始實施。一開始對生本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在教學過程中根本無法放開手腳,怕學生這不懂那不懂,又怕學生不能接收,通過生本理論的一些培訓和觀摩成功老師所獲得的經驗,對生本教學的方式增強了信心,逐步的把生本教學的模式搬到自己的課堂中來。
收獲之一: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增強
以往所任教的同等類型的班級,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一直是困擾自己的一大課題。在對這屆學生的生本實踐中,通過課堂上讓學生多動手,積極發言,到有的時候放手讓學生來講題,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以往所教的同等類型的班級,在一開始初一的.時候,很多同學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可是隨著學習難度的逐步深入,由于長期的被動接受,很大一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逐漸消失,特別是初二的分化時期感到尤為頭疼。而在本次生本實踐的過程中,我欣喜的發現,學生不但順利的渡過了分化期,而且很大一部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還有提高的趨勢。課堂上,結合具體的題目,通過一些同學講解,另外的一些同學糾錯,老師通過真誠的表揚結合小組與個人的計分的方式,讓學生興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找出他人錯誤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一開始進校的時候,本班與同類班級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經過一年的實踐,在及格人數上就基本持平,進入初二以來,在及格人數和平均分方面都成功的超越了同類班級,不過在優生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相信,堅持不懈的運用生本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方法,經過老師和同學的努力,今后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收獲之二:學生的信心得到了提高
我校的學生基本都來自于農村,淳樸是他們的優點,可是很大一部分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充分的放開自己的思維與活力,以往的課堂上,更多的是看到他們的拘謹、束手束腳,在很多孩子的理念里,課堂上專心聽老師的講解的學生絕對是好學生。可以看出很多學生也是以此為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導致學生逐步養成被動接受的習慣,當被動接受已經成為習慣,課堂上要再想他們專注的接受40分鐘或者是45分鐘,與心理學上的認知規律是相悖的。這直接導致學生成績的下降,伴隨著的就是學習上越來越沒有信心,進入惡性循環。通過生本教學模式的引入,小組之間、組員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與溝通,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與途徑拓寬了,老師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課堂上說得更多了,做得更多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小組之間的競爭使他們更加大膽的投入到課堂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驚喜的發現,一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膽小的同學也能在課堂之中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特別是這個時候往往能夠得到其他同學自發的掌聲,讓我感到,學生的可塑性其實是出乎了我的意料。反思以往的教學,保守的的確是自己而不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生之間產生了督促與幫助,事實證明,學生之間的督促有時比老師對學生的督促還要管用。課堂上,小組與小組的競爭、學生與學生的競爭,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使得學生的信心也得到了提高。這與新課標中要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完全是契合的。
當然,參與生本教育教學實踐這條路應該還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應該加強理論學習與大膽實踐,相信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能有更多更大的收獲。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7
假期里,再一次拜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在思想上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生本教育體系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是一種能讓師生產生快樂的“靈丹妙藥”,從而讓學生喜歡學習,教師喜歡教育教學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說:“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當一種教育為孩子、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快樂與幸福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來反對它呢?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變“師本”為“生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引導者,而且要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努力引領學生去生產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給他們學習盡可能多的自主,最后讓他們成功地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孩子一旦全情投入,那收獲一定是豐碩的。
生本教育,一種美好而理想的境界。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重視這一理念,它也將成為我們今后不斷追求與努力的目標。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8
讀了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是要成為優秀教師必須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
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了解,以實現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學校非常內向,在家里卻活潑外向,老師就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在學校也走向活潑開朗。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盡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們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也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是善良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因此,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松松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快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首先,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并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后進的學生,不能采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讀了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使我再次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淺,茅塞頓開。
作為教師,我體會到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和家長真誠地溝通,懂得顧及家長的感受,有責任心、公平心,這樣家長就會慢慢地信任你,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成績、來源等。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是要成為優秀教師必須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
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了解,以實現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學校非常內向,在家里卻活潑外向,老師就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在學校也走向活潑開朗。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學生,盡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們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也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是善良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因此,我們教師,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松松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導,能理解、寬容。我覺得在一天上班的時間內,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快樂度過這一天就覺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首先,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并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后進的學生,不能采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9
全書貫穿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新理念。觀點新穎,論述獨到,內容豐富,是一部哲理性強而又生動活波的學術專著。
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極堅實的進步”。
我們需要為學生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整個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過程的終端,是學生的主動發展,而不是教師善于教。
美國教育崇尚創造性,不注重對兒童的規定和限制,特別是不重視作為社會的或規范那樣一些工具性知識;我國的傳統教育崇尚循序漸進,強調對兒童的規范,不注重兒童天性的發揮。
我們要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
我們的任務是,創造生機勃勃的課堂,建立使人回歸自然的教育。
教學方式“自然的,也是最好的,自然的,也是最美的”。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0
讀書是我作為教師攝取文化涵養的重要途徑,也是我自我提高的最直接的方式。雖然我的教學更多的傾斜技巧性,但是對于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還是需要更多的理論知識。這本由著名教育專家林格著作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對教育的理解就是興趣為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為最終目的。致使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讓我這很久沒有閱讀的教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讀完它時,我感受到這書給我們帶來的教學經驗和巧妙的養成教育,并不像這本書那樣單薄。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更對自己成為教師感到驕傲,同時也感受到任重而道遠的壓力。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有了這樣的體會:
一、孩子習慣的養成,家庭教育尤為重要
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形成一個觀點,建立一個信念,養成一個習慣,都需要經過反復的教育和訓練;矯正一個不良習慣,糾正一個錯誤觀念,更需要長期的、耐心的教育。所以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長期抓,切不可“前松后緊”、“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復,要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家庭教育的好辦法很多,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果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火,結果只會是功虧一簣。
二、考試是檢驗學習進度的指標,而不是決定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全部
考試不僅僅是考查知識,更是考查習慣。因此,不能把在考試中出錯簡單的歸結為不認真、不努力。家長應和老師一起給孩子尋找原因:聽課時否認真?不懂能否發問?平時書寫是否整潔有序?學習方法不當還是不夠用功?孩子上課不認真,請與老師一起分析:是會了?聽不懂?還是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服教育或補課。只有他想學才能學好,否則,只能是大家痛苦。
三、適度引導避免失去學習興趣
在教育過程中不可過多進行督促。老在別人的被人監督下才去學習,會使孩子變的非常被動,慢慢會失去學習主動性。恰如其分的提醒和督促是必要的,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而做的措施。因此,要注意講究方法,提醒孩子注意當天的作業必須在幾點前完成,盡早安排能讓自己有更多自主的時間。家長不要按自己的意愿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以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另外家長應學會長話短說,不必要的話不說。
四、鼓勵為主,批評為輔
表揚是促進孩子成材的關鍵,要善于肯定孩子的成績。如果你的孩子取得了好成績,請給他一個擁抱、祝賀,買一本書或一套衣服作為獎勵。淡忘孩子以前的不足,多看進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建立良好的心態,并且鼓勵他做到信念永存、腳踏實地,這樣,你的孩子一定能獲得成功。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讓我充分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從細微處著手,從小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把出現諸多問題的“要我學”變成由良好習慣支撐的“我要學”,即由被動變為主動。
人的一生是終身學習不斷充實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不斷汲取知識,豐富體驗。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1
有人說: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彩票,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
寒假中,我有幸拜讀了王宏甲先生編寫的《新教育風暴》這本書。這本書闡述了:作為教師究竟應該樹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論,轉換哪些舊觀念。在教育模式、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的今天,我們在轉換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方面應如何去做?在閱讀中給我啟發最深的是“開發數學教育”這一章,可能這與我任教的科目有關吧,書中闡述道:自然科學是對自然現象本身客觀規律的揭示,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的本質是發現,而數學是人們為建立自然和社會現象的主人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學的本質是發明,是主觀建構。數學中最基本的有理數、無理數是人自己設定的,幾何學上的最基本的點、線、面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只不過為了幫助人們理解這種概念才做出有形的點、線、面來,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們設定的運算法則之一,這一法則只有在十進位制的系統中才有意義,在二進位、八進位系統中就毫無意義了。有時候,數學是通過“無”與“無”的運算,算出“有”來。夸張一點說,數學有時就是“無中生有”。而這種無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數學的本質。書中例舉了一個事例,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可夫有一次舉行小學數學教學的公開課,教學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從連加向乘法的過渡。他出了一道題目:7+7+7+7+7+7+3=?贊可夫的意思是引導學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開始一個同學就說:“我可以用7—7——4的方法來計算。”在《教學與發展》這本書中,贊可夫回憶到:當我聽到這一方法的時候,我非常的激動,這個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個不存在的7,她發現了數學的本質。既然孩子們已經具備了認識數學本質的能力,我們為什么還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呢?如果我們忽視學生的發展水平,忽視學生發展的潛力,就等于是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準備的教案,就從這個不存在的`7講起。這里既表現了贊可夫的教學機智,更表現了他對數學和數學教學本質的認識。當然,我們這里不是嚴格討論數學的問題,而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人是數學的主人,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為我所用。
說實在的,數學其實是一種工具,是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華的工具。數學本身是人為的,是開放的,是豐富多采的,一句話,數學是為人所用的,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競爭的壓力,由于“應試教育”的扭曲,在我們的數學教育中,數學變成封閉的系統,成了固定的邏輯聯系。不是數學成為人的工具,而是數學教育使人成了數學的工具,成了解題的工具,特別是成了尋求唯一答案的工具,
書中一句句的論述,一個個事例生動地告訴我們,不同的教育觀念,不同的思想方法會有不同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學生會有不同的發展結果。教學的開放首先需要思想的開放。為了培養學生更好地應對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數學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2
本月讀了尹建莉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書中傳達的有心無痕的教育理念,讓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間流露出教育的美麗和質樸,再次讓我接受了心靈的洗禮。雖然兩本書落腳點在家庭教育上,但書中列舉出很多案例,對教育方式方法進行論證,簡單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融合的方式,卻非常值得我學習借鑒。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們不斷加強自我教育能力,才能為孩子提供更寬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結合我的實際,淺談一下我讀完這本書的幾點感受:
第一: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尹老師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養,越培養越渙散。“不打擾”就是最好的培養。的確,孩子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東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會全神貫注于一件事情。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好玩是他們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學習途徑。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多在游戲中讓孩子們找到學習中的樂趣,給他們寬松的學習學習氛圍。
第二:接納孩子的與眾不同。大千世界豐富多彩,人的愛好也五花八門。一個人喜歡什么,醉心于什么,會受天賦和環境等各鐘因素的影響,微妙得不可捉摸,愛好就是天才,想想現在我教的一年級小朋友中,有個叫楊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現在孩子中特別顯眼,不太和同齡的小朋友玩,一個人總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著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動找他說,主動和他拉勾勾,讓他愿意和我交朋友。盡管看似他上課不認真聽,但是學習思維卻非常敏捷。
第三:時刻關注自己的潛臺詞。生活有萬千細節,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每個細節中都有教育。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們在不斷的長大,不光是身體的長高,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智發展,也會有變化。我要不斷的觀察孩子,經常反思自己,從觀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為主體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愛是一門藝術,讓我們擁有一顆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煉自己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3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郭教授認為,兒童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感悟。感悟不僅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而且是重要的結果。所有的學習最終歸結為感悟。他主張“讀和做,緩說破”,通過這種方法去促進兒童的感悟。生本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強調充分地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盡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把可以托付的教學托付給學生,所以,有的老師形象地把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概括為“資源論”、“借力論”、“交付論”。
生本教育徹底改變了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傳統的評價標準主要是看教師的“表演”好,課堂就幾乎等同于教師的才藝展,臺下的學生僅僅是“捧場”的角色這種觀念,遠離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生本課堂以學生是否學的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為主要評價標準。一堂成功的生本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學,小組討論,班級發言等,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舞臺,真正意思上的好課,是教師一不見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學生潛能迸發的自主學習,教師以高超的智慧,以最少的語言開啟學生智慧閘門,以適時的引導提升學生的潛能發展,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生長。
郭教授認為,考試評價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二是督促和鞭策學生學習。但是,不能因為有這兩個功能就把考試當成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考試評價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考試評價的主動權應當交還給學生,使整個教育從控制生命的方式,回歸為激揚生命。生本教育體系的考試評價應當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不是功利性。當兒童或教師感到他們的學習活動需要對學習的效果作出評價的時候,才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評價附著于學生的主動發展的活動之中。它不僅有分析性的,更要注重綜合性的評價,它擺脫了單純為督促而評價的目的論,可以在評價方法上,不完全局限于硬性的書面評價,而更承認氛圍性評價、自我評價等軟評價的作用。在這樣的評價體制下,評價結果有相當大的調節空間,使兒童可以自主調節。這樣評價就會成為兒童自己的`需要。因此,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消減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生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或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也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傳統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學生的厭學問題。生本教育采用評研模式,使學生在自評、互評、全班評的過程中優化了學習效果,深化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同時還避免了習慣性評價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如懼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不良心態等。
實際上,關于評價,郭思樂教授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他認為,評價是按一定的理念進行指揮的指揮棒,如果不與“師本教育”徹底決裂,即使有很好的課程、課本,也難免邁不開步子。所以,必須跳出“師本教育體系”評價,走向“生本教育體系”評價。郭教授還主張,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以削弱評價的比較競爭的功能,而保留其學術活動的本質。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4
《教育漫話》是紳士教育論最系統的代表作,為培養世俗世事人材,是由英國的教育家約翰洛克所提出的,它是教育歷史上的重大轉折。作者從體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論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內容給人感覺很與眾不同,非常具體實在。讀《教育漫話》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對于我們現代教育辦學教學都有很高的啟發和反省。
首先他根據自己的醫學知識,提出了有關兒童身體健康的具體建議,我認為這些建議主要是針對父母而言,因為一個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兒童時期身體素質的基礎之上的,由此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學前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聯系在一起是顯得尤關重要的。作者認為父母在孩子的兒童時期就應當采用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來對待他們,不可把他們培養成溫室里的花朵,雖然那樣他(她)們可以生長的很茂盛,但那樣反而減弱了他們的天生的抵抗力。例如,根據心理上研究,適應現象表現在所有的感覺之中。因此作者提出無論冬夏,兒童的衣著不可過暖,主張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腳,鞋子也應該做的薄,不要帶手套,甚至可以洗冷水浴(冷水浴對于幫助身體衰弱的人恢復健康是很靈驗的,那么身體比較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方法去增強和鍛煉性格也是非常管用的)。
長此以往,身體對于外界的刺激便會有了一定的適應,子女的身體素質也便有了相應的提高。聯系到我們生活之中,我們常常會聽到:窮人家的孩子不易得小病,根據作者的思維那就解釋的很有道理,因為窮孩子從小便在那樣一中受餓受凍的'環境當中生活他們對于自然惡劣變化的抵抗力自然高于衣食富足家孩子的抵抗力。作者在書中非常注重對孩子身體健康有益的細節,他強調不可讓孩子喝酒或烈性飲料;不可給兒童任何藥物去為他防御疾病;女孩子的衣服不可穿的過緊;臥床應該是硬的這樣利與身體;然而應該保證兒童充足的睡眠時間(因為睡眠不足,精神萎靡以及由此而來的經常性的周身不適既影響自我感覺也影響智力發展。在書中,作者在對兒童健康方面首先提出兒童應當多吸新鮮空氣,觀察研究發現:如果學生整個夏季呼吸的都是飽含禾本科植物和草地植物的植物殺菌素的空氣,他就不會患受寒疾病例如,咽喉炎,氣管炎,呼吸道黏膜炎等。這一點給予我們深刻的反醒和思考:我國學校尤其是幼兒園及小學所在地方環境是如何的呢?如果環境沒有達到利于兒童成長的標準,那么是否可能損害學生的生理健康呢?作為家庭,學校,社會的成員應該如何去改善和提高我們的環境(這不僅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們人類生存的關鍵因素)?
其次,作者在書中論述了他認為在紳士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德育。作者認為在教育兒童的時候,應該避免鞭笞,那樣會使得壞習慣壓抑的越深,爆發的越猛,同時也會使得兒童愛好的事物反遭兒童的厭惡,而且會形成一種奴隸式的教育,養成奴隸式的脾氣;相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當盡量使的他們的心理能夠感受到名譽和羞辱,當孩子初次犯了錯誤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師或者父母在那邪惡的的傾向一出現時應當表示驚愕的態度,或者對他們說“你怎么會做出這樣的事呢?真的令我失望。”這種暗示性的話語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認識錯誤;然而當孩子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老師或者父母可以在眾人面前引為自豪的表揚他(她);這樣一來,孩子便會懂得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名譽。當然對于這一點父母或者教師不可盲目的表揚他們,那樣也會養成小孩字的虛榮心。
但總的來說,作者的這種教育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責罰和體罰對于兒童來說都是噩夢,我們應該把孩子當成理性的人,用理性的方式去對待他們,教他們用理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作者認要把孩子的幸福奠定在德行與良好的教養上面,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舉止行為禮儀關鍵在于不斷的去訓練他們使得這些優雅的舉止都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的成效就在于早早的培養他們,也就是一個人的兒童時期是顯得至關重要的。在這一方面我覺得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有些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好習慣例如,早起早睡我們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斷的去訓練孩子使之養成,但是有些習慣我們還是應當以理性的方式去教育他們,我們要學會和孩子談判。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5
由學生轉變為一名教師——是我人生中一個重大轉折點!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帶著一顆赤誠的心踏走了工作崗位,來到學校,在這個全新的環境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師們身上那獨有的特點!站在講臺上,面對著一張張陌生的,但是充滿著天笑臉的孩子們的臉,讓我有一股莫名的、向上沖的沖勁!但是,老師教育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為達到教育發展的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必須了解學生心理,這時,我閱讀了劉儒德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它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教會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劉儒德老師在《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中每講到一個教育心理的原理或規劃時著先講一則寓言或小故事,以此來引導對這一原理,規則的講解,每讀畢一節,有一種令人振奮、心悅神怡之感,這將在我今后教學中有很大幫助,我主要以教師地位的轉換角度來淺談我的感受。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新時期教育要求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與教師相比,學生是不成熟的,處于發展中的人。因此,學生的成長有待于教師的幫助、指導,教師應是學生自我發展的促進者,理想追求的指路人、心理困擾的排憂者。學生的人生發展、精神狀態、成長以及智慧審美價值的生存方面,更需要教師用自己全部的熱情、聰明才智和人格魁力去感染、激勵和喚醒。而在傳授知識方面,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領著學生走向知識,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參與創造。
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師生交往的學習是一種民主性學習,教師不再是控制者,知識的權威,學生不再是服從者,被動的接受者。雙方都處于平等地位,擁有完整生命的人。在交往中,教師與學生相互新生彼此的個性,自由交換意見。“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教師將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為學生的學習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學生發現矛盾的,而不是拿出現實真理的人……”支持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成為學生的合作者、支持者。
教師還應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由于現代社會發展迅速,每個人的生存壓力也逐漸增大,特別是青少年,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更是迷茫,無所適從。這就是需要教師擁有一顆善于傾聽的心,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所以說“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傾聽和應答的過程,傾聽愛教育者的述說是教師的責任”。
傾聽學生的想法,洞察這些想法的由來,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后再引導學生彼此豐富和調整自己的理解,這是傾聽的藝術。這種傾聽不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更可以關注學生健康的人格成長。通過傾聽,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世界,適時調整教育手段,可以做到事事功倍的效果,“作為一個真正傾聽著的教師必定是這樣的;他懷著深深的謙虛和忍耐,以一顆充滿柔情的心,張開他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這樣的傾聽,植根于生命的活力,潛藏著創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無非在于:為了在空中綻放花朵,凝結果實”。
教學相長,教師也是一名學習者。師生交往中的學習是終身性的學習。教師與學生都是終身學習者。對于教師來說,一方面隨著網絡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大眾傳媒的擴大、流行、社會文化層次的大幅度提高,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擴大,學習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而知識卻是教師行使權力的基礎、依據。因而,教師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必須不斷地學習、充電、更新知識,實現知識的傳遞。另一方面,教師面對的是極富變化,不斷發展的學生,教師只有把自己視為一名持續學習者,才能不斷反思自己的觀念、態度、策略、行為等方面,并加以改進,完善自我,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托爾斯泰曾說:“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的愛,那么,他是一名好教師,如果把對教育帶來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的話。他將是一名完美的教師”。研究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促進教學,教育的成功源自于對學生最大的熱情。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體會范文09-02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02-19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2-16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1-08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通用11篇)06-13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9篇)03-19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0篇03-23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2篇03-23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11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