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的讀后感(通用11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罪與罰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罪與罰的讀后感 1
我最喜歡的課外書便是《罪與罰》,這是一部俄國小說,作者是費奧多·陀斯妥耶夫斯基。
該小說的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是一個讀法律專業的大學生,但由于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他的妹妹杜涅奇卡為了讓他從新走進大學校園,不得不試圖嫁給一個比自己大10多歲的在彼得堡開辦律師事務所的名叫盧仁的男人。
主人公由于受到西方傳統思想和拿破侖的影響,用斧頭砍死了一個放貸款的窮兇極惡的`老太婆,恰巧又被老太婆的妹妹善良的利扎薇塔看見,被迫之下,他又用斧頭將利扎薇塔砍死在地……殺人之后,拉斯科爾尼科夫意識到自己犯罪了,但他一方面又認為那個放貸款的老太婆作惡多端死有余辜,他在善與惡·罪與罰,兩極之間苦苦掙扎,良心備受譴責……最后,經過強烈的思想斗爭,他終于選擇自首。
主人公在殺人之后,精神恍惚,恐懼如同一個黑洞將他吞噬。更諷刺的是他所做的夢:他夢見自己又回到了那個殺死老太婆的房子里,屋里一切依舊。但是地板上的一灘血跡,引起他的注意,突然那個被他殺死了的老太婆又復活了,她猙獰猙獰著面孔,大笑著,拉斯科爾尼科夫舉起斧頭向老太婆砍去,但是斧頭砍在老太婆頭上,頭都會復原,老太婆依舊獰笑著,拉斯科爾尼科夫手拿斧頭瘋狂地向她砍去,可是不管砍多少次,老太婆總會復原……最終,他在夢中驚醒。
從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當時極度緊張的情緒,以及在良心譴責下他痛苦地掙扎。
拉斯科爾尼科夫無時無刻不處在罪與罰的深淵中苦苦掙扎,這種源自內心的懲罰,使他的精神幾近崩潰,只有在自首的那一刻,他才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救贖。
那我們又能從他的經歷中得到什么啟發呢?我們所獲得的啟示就是:永遠不要因為一時的沖動和因受到生活沉重的壓力,而去做違背良心`違背道德·觸犯法律的事,因為那將會讓你走向罪與罰的無盡煉獄之中,你會因為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而幾近崩潰,墮入深淵!
罪與罰的讀后感 2
暑期我看了一本好書叫《罪與罰》,它描寫了德國貧民走投無路的的悲慘遭遇和日趨尖銳的社會矛盾。
《罪與罰》的作者是脫思耶夫斯基,他是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在國際上有巨大的聲譽,被人們公認為是與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并駕齊驅的俄國文學巨匠。他除《罪與罰》還有其他名著《窮人》、《死屋手記》、《白癡》等。但《罪與罰》是他作品中流傳最廣、最具有世界聲譽的一部長篇小說。
文章講述了貧困的'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老板娘的剝削憤而行兇,卻自以為是伸張正義。然而良心的譴責,使他飽受心靈的煎熬,最終在大家的勸說下選擇了投案自首。
作者懷著真切的同情和滿腔的激憤,將19世紀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貧、絕望和污濁一起無情的展現在了讀者面前。表達了作者希望世上能多份安寧,減少剝削的思想感情。
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本是一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大學生,但殘酷的世界和老板娘的欺壓使他性格變得孤僻,竟去行兇殺人。我認為主人公伸張正義是對的,但不應該用如此殘忍的手段來應對。
讀了暈本書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遇到困難時要用正確的方式面對或解決,要沉著冷靜,可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調整情緒,不能被一時的憤怒沖昏了頭腦,做一個遇事冷靜的人,你行嗎?
罪與罰的讀后感 3
魯迅先生曾言馬克思的《資本論》,陀思妥夫斯奇的《罪與罰》等,都不是暇末加咖啡,吸埃及煙卷之后所寫的。《資本論》雖提不起興趣拜讀,但是《罪與罰》還是可以看看的。
故事前面很是平淡,重點介紹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生活現狀,講述他生活現狀,當拉斯柯爾尼科夫開始他的殺人計劃,故事開始“罪”的篇章也就走向高潮,轉向“罰”。
神經上的折磨與摧殘,故事我最喜歡的片段是拉斯柯爾尼科夫和波爾菲里之間關于“論犯罪”中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解讀,讓我產生了極大的共鳴,總會有一些平凡的人以為是不平凡的人來做一些不平凡的事,這就是社會的現實,很難想象,當時作者就會這么有趣的論述。
故事中索尼婭的出現是必然的,當罪行開始,懲罰降臨,總要設定一個解決的人,索尼婭自身妓女出身,卻帶著極大的圣母普世光環,是對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救贖,也是作者提出的一種宗教式的解決方案,雖然拉斯柯爾尼科夫選擇自首而非自盡,但是拉斯柯爾尼科夫最開始的一年也是完全不相信宗教的,甚至一度懷疑自己自首的決定是否正確。總的來說,這本書帶的我的更多感觸的是當時的社會情況真的令人發瘋,而且頻繁在文中出現的瘋,溫飽富足才能思考進步,而貧窮只會使人走投無路而自掘墳墓。或許我們每個人曾經都是拉斯柯爾尼科夫,都有過自命不凡的幻想,但是我們終究不會去做拉斯柯爾尼科夫這樣的殺人勾當,但是我們也會做些茍且之事。畢竟人呀,這種卑劣的東西,什么都會習慣的。
罪與罰的讀后感 4
前幾天,我去借書,借到了一本漫畫的《罪與罰》感覺很有趣,就讀了起來。
書中講的是:拉斯柯爾尼科夫原來只是一個貧窮的大學生,離他住處不遠的當鋪中的老板娘是個貸款者,心狠手辣,拉斯柯爾尼科夫實在窮的沒錢花了,在一天晚上殺害了她,因為恐懼,他也殺死了老板娘的異母妹妹。內心的極度恐懼爬上了他的心頭,在這之后,他的內心都很惶恐不安,使他緊張得昏過去,在他的心里,罪惡感如同藤蔓一樣,把他緊緊纏住。變為殺人犯之后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他的內心和精神上都忍受著極大的折磨,痛苦的.他,無法選擇。但是,他選擇去承認,去自首。最后他向索尼婭說出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婭的鼓勵下,他又在廣場向社會、向人群承認自己的罪行,然后去自首,去服刑,從而走向了解脫。書的結尾拉斯柯爾尼科夫和索尼婭相遇了,他們決心相信上帝,獲取精神上的新生。
這本小說給了我一個信息,那就是,當人犯罪以后,不管你怎么為自己辯護,你的良心并不會輕易放過你。所以,與其爭辯,不如決心悔改。當人決志悔改之后,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會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罪。 看了這本書,我突然想起偷我家錢的小偷,想告訴他:如果你是實在沒錢花了,我允許你偷,不過,你要用自己勞動的雙手再把錢還給我!!!
罪與罰的讀后感 5
《罪與罰》是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小說描述了窮困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為生計所迫,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無辜妹妹麗扎韋塔,制造了震驚全俄的兇殺案。最終在妓女索尼婭的規勸下,投案自首,小說以罪開頭,僅占一章,第二章到尾聲,全是罰。
小說對主人公的心理刻畫極為細膩,作為法學生的拉斯柯爾尼科夫原本善良理性,卻在當時的底層社會里心態變得扭曲,以“替天行道”的借口安慰自己殺人的事實,在犯罪后又陷入深深的自責,矛盾的心理貫穿全片小說,“罰”的意義不僅是法律的`判決,更多的是自我的內心折磨,法學生犯罪,妓女規勸,不僅是諷刺,也是作者對底層社會無奈。
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吝嗇無情,欺詐窮人,但是她究竟該不該殺?一方面,如主人公所說,她是一個虱子,殺了她可以造福無數人,另一方面,作為底層社會的一員,卑鄙齷齪是否該死,又有誰有權利去結束她的生命,小說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最為經典,小說中的每個人似乎都有一種病態,冷酷無情的社會,心理扭曲的人物,主人公對自己的罪行自責懺悔就顯得尤為珍貴。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給了主人公救贖,上帝會寬恕每個認錯的孩子,也許人性就是這樣,沒有純粹的惡,也沒有完全的善,內心的救贖才是真正的解脫。
罪與罰的讀后感 6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筆下,19世紀中葉的俄國城市仿佛一塊散發著惡臭的腐肉,一幅暗無天日的污濁景象。在這里,貴族地主是荒淫無恥的,房貸者和商人是市儈勢利的,而窮人的絕望程度令人發指。
小說的主人公,羅季昂·羅曼諾維奇·拉斯柯爾尼科夫(Rodion RomanovichRaskolnikov)。正如作者賦予他的人物特征,Raskol,分裂,這個詞精確地抓住他性格與世界觀的特征:善良與殘酷、恭順與暴躁并存,凡事好走極端,在信仰與懷疑中艱難徘徊,心中懷有高尚的救世理想,卻又堅信為達目的可不擇手段,這與書題《罪與罰》是一致的。拉斯柯爾尼科夫把人分成“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人”兩類,前者為了“推動這個世界”,可以不擇手段,為所欲為;后者是平庸的蕓蕓眾生,不過是“繁衍同類的材料”和前者的工具。他試圖成為前者,而他的悲劇證明了其“理論”實踐的失敗結果,脫離傳統道德準則對社會進行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的批判,其行徑無異于極端個人主義。
小說有三個片段讓人印象非常深刻:1。主人公行兇前后的描寫,尤其對心理的描繪細致入微,畫面感十分強烈,讓人涼徹心骨;2。與波爾菲里那段互相試探的對話,有大段的復調型獨白,張力十足,扣人心弦;3。索菲雅被誣陷偷竊以及之后繼母發瘋的過程,把底層人物的不幸命運表現得淋漓盡致。
罪與罰的讀后感 7
很多年輕人都任憑自己感情的泛濫,當情感來襲就結婚了,當情感消失就離婚,這種愛很多時候是一種自戀,很多人為了尋找愛情尋找,這不同的情人中,周旋探索,最終覺得自己越來越孤獨,原因就在于,自戀的愛,永遠不能長久,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達到你對的全部預設,只有在感情中慢慢進步,更加靠近這個預設。
一個可愛的人,人人都會去愛他,但是有一天他不再像之前一樣可愛,你還是愛他,而且愿意去發掘他的可愛之處,那這可能就是真正的愛,要做到這一步就,必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英文中有兩個詞語表達愛,一個詞語大家非常熟悉,Iloveyou的love,那是一種情感的愛另一個詞是Charity,這是一種寬容的愛。今天大家都認為love是真正的愛,是一種情感的宣泄,大家也許忘了,真正的愛也許是Charity,是一種寬容之愛,是一種仁愛。有人會覺得這太難了,這怎么可能呢?但你有沒有發現你每天都在這樣寬容的愛著這樣一個人,無論這個人是好是壞你都愛他。你也許會恨他曾經犯下的許多錯,但你依然愛著這個人,這個人就是誰?是你自己,不管我多么討厭自己的`自負,貪婪膽怯,自戀虛偽偽善。
事實上,我恨我剛才所說的這些缺點,正是因為我愛這個人。因為我愛我自己,所以我才會為我自己做出這些事情而感到難過,我常常要愛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的錯誤,你希望別人能夠原諒你,因此你也要接受別人身上種種的不足,你越跟具體的人在一起,我發現他的錯。當你犯了錯誤,你希望她能原諒你,不希望別人不寬恕你,那么當別人放下的錯誤,你是不是也應該去寬容他?所以,《罪與罰》給我的啟示就是走出自我,走出超人哲學。
罪與罰的讀后感 8
某天午夜,我讀了《罪與罰》,這本書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說描寫了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從小就認為自己是個無所不能的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房東跟她無辜的妹妹,這起兇殺案震驚全俄。在他經歷了場場內心痛苦的掙扎后,他最終在教徒索尼雅姑娘的規勸下,進行了靈魂的懺悔,并且最終投案自首,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的故事。
就是這樣一個殘酷血腥的殺人事件,緊緊纏繞著罪與罰的主題。讀起來真讓人不寒而栗,仿佛我們就置身于其中,仿佛我們就是公拉斯科爾尼科夫。殺人的元兇就是我們自己。如果貼近拉斯科爾尼科夫狂熱的信念,燥郁交加的心理和患病的身體,那么在他殺人之后,那種巨大的恐懼的陰影就一直頑固地籠罩在我們的世界里,使我們感同身受,就像我們也殺了人,仿佛我們的罪也一直在等待審判。本書就我的理解而言,主人公的主要思想就是無政府主義,個人主義。他不考慮殺人后所要承當的罪果,如果在他決定殺人之前考慮考慮我想他也就不會陷入無限的恐懼和罪惡中了。
但他那驕傲自大的性格也注定了他將犯下罪惡,讓他從新認識自己的渺小,認識自己的性格缺點,從而升華自己的精神層次。
《罪與罰》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社會心理小說,讀完這本《罪與罰》的時候,我的.心已經久久不能平靜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已經讓我開始對人生的真理從新認識。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功有獎,有罪就有罰,就像《罪與罰》里表現出對于完全違反人和人道的生活的罪惡進行無情揭露和批判。他揭示的城市里貧困人民生活的艱辛,對盧仁的冷酷卑鄙和極端利己主義,地主斯維里加洛夫的荒淫無恥的批判。
《罪與罰》對于我們當今的社會的啟示也是巨大的,當今社會中,人與社會及組織之間同樣存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只有正確的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才能夠從精神上找尋到無限的輕松跟快樂。
罪與罰的讀后感 9
今天讀陀思妥耶夫斯基讀《罪與罰》讀到了書中讀男主角拉斯科爾尼科夫終于實施了他蓄謀已久的計劃,為了得到金錢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和她善良無辜的妹妹。
終于有一點點體會到了之前許子東老師所說的:“抽時間讀幾本名著,讀過之后你的人生都不會亂了”。讀過了拉斯科爾尼科夫辦案之后的精神狀態,內心的譴責。我想自己這輩子到什么情況下也不能去做這種事,你逃不掉自己內心的懲罰。
罪犯本人,而且幾乎就是每一個罪犯,罪犯罪到時候都會陷入某種意志衰退、理智減弱到狀態,正是罪需要最高都理智和謹慎行事到時刻,幼稚和罕見到輕率反倒取而代之。
思想到各種斷章殘片在他的腦海里七零八亂地飄來飛去;盡管他竭盡全力,但卻無法捕獲其中但任何一個,也無法把思想集中到任何一點上……
他相信,他到一切,甚至記憶力,甚至正常到思考力,都已離他而去了,這種想法開始難以忍受地折磨他。“怎么,難道已經開始,難道懲罰這就已經降臨了?是的,是的,就是這樣!”
他突然自覺地意識到,自己心里滋長著一種陰郁的情緒,痛苦地感到自己孤獨到了極點,完全無依無靠。
突然他止步不前;一個完全出乎意料、極其簡單到新問題猝然使他暈頭轉向,并且痛苦到愕然:“假如這件事情始終真是理性地進行的,而非愚蠢的蠻干,假如你果真有明確如一而又堅定不移的目標,那你為何知道目前對那個錢袋甚至都未曾看過一眼,你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弄到了什么東西,更不明白為何含辛茹苦,并且自覺地去干這種卑鄙,下流,丑惡的.事情?要知道,你剛才還想把它,那個錢袋子,以及那些同樣未曾看過一眼的東西,全部扔進水里進去呢……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他覺得,此刻他仿佛已用一把剪刀剪斷了自己和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的聯系。
罪與罰的讀后感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與罰》,我看的是紙質書,上譯版,全書617頁,一周內利用業余時間看完。小說雖然厚,又有大段對話、心理描寫,但挺抓人,很容易看下去。主角拉斯科爾尼科的殺人動機是什么?表面上看是窮困潦倒,為了延續自己的學業,做成功前的經濟鋪墊。
實際上并不是這么簡單,他殺了人后并沒有動用那筆錢,甚至不知道錢袋里有多少錢。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據他對社會的觀察,人分兩類:一類是低級平凡的人,這是一種僅為繁殖同類的`材料,維持著這個世界,增加它的數目;另一類是天才(超人),他們都犯罪,都是破壞者,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踏著人類(往往是第一類人)的尸體和血泊。
第二類人推進這個世界,引導它走向目標,成功地掌握了對大多數人生殺予奪的權力!這就是拉斯科爾尼科夫殺人的理由,他想證明自己是第二類人,只要他成為“成功人士”,那么,被殺害的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算得了什么,不過是一只螻蟻!“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他要做凱撒、拿破侖,犧牲在所難免!但是他失敗了,他作案時沒有自己想象策劃中預計的那么冷靜,僥幸逃脫后也是惶惶不可終日。
凱撒、拿破侖、希特勒、斯大林雙手沾滿鮮血,內心毫不動搖,他們都是偉大的謀殺者!看到這里,覺得這個謀殺理由如此充分,竟無可辯駁,人類歷史從過去到現在以至將來,不就是這場謀殺的同類事件,它不過是個縮影而已!只不過拉斯科爾尼科夫失敗了,他終于沒能跨過那條界限成為偉人,他是一個良知未泯的凡人,他犯了罪,會感到痛苦,這就是懲罰,苦役以外的懲罰。他的拯救者——索尼雅——心地純潔卻飽受苦難的妓女,讓他走上自首服役之路,回歸本我。如此看來,這是一部反對超我,反烏托邦小說,陀爺把這樣的哲思代入了故事中,一氣呵成,精妙!
罪與罰的讀后感 11
《罪與罰》是由俄羅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6年寫的,小說以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拉斯科利尼科夫內心的“罪罰觀念”為中心,體現了沙俄當時環境動蕩的混亂。
拉斯科利尼科夫。這就是小說中抱負青年,一方面,他認為人是可以分為兩類的:平凡人和不平凡人。而不平凡人是有權利犯罪的,他以拿破侖為例,懷著去實踐自己的夢想,去殺一個有錢老太太,這一點,他是從來都不會后悔的,可是他又殺了老太太的妹妹莉扎薇塔,而莉扎薇塔實善良弱小群體的代表,這是是他后悔導火索;另一方面,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殺老太太是為了得到錢,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媽媽和妹妹過上很好的生活。他總是處在憂慮之中,他憤世嫉俗,他懷有夢想,他學拿破侖下定決心殺人完成事業,可是他卻做不到拿上錢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相反,他總是處在自責和自我原諒,自首與悔罪中。他說:“我只不過是不愿攥緊自己口袋里的一個盧布,坐等“普遍幸福”的到來,而看不見自己的母親在挨餓。”看到這里,讀者也會為他的遭遇嘆一口氣,沒有辦法,或許,如果我們處在那個時代,也會像他一樣的。即使后來莫名其妙的自首入獄,他都不覺得自己有罪,他說:“只要以完全獨立、全面擺脫世俗觀念的觀點來看問題,那么我的思想當然就根本不是那么奇怪了。”可是,這只是一種最幼稚的想法。他不懂為什么自己要自責,不懂為什么要憂慮,為什么沒有人理解。或許這只是成長的.煩惱。小說最后,說他是因為愛情獲得了新生,而我認為他只是找到了新的希望罷了。正如他所說有希望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
杜斯托也夫斯基透過《罪與罰》中的對話,先知卓見的提出他的質疑:罪惡真的只是社會問題引發的嗎?還是在人性深處尚有其他邪惡,是導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會體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號相關?拉斯科納夫顯然不相信改善社會制度之路,他認為這世界就是需要偉人,偉人配擁有權力,偉人也夠資格在破而立的過程中犯罪。這些問題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呢?而這本書另一個讓我引發深思的地方是,社會中的弱者,精神中有無私奉獻與愛的人卻在引導著救贖之路。
【罪與罰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吳歌的罪與罰母題研究04-27
罪與罰讀后感10-16
《罪與罰》讀后感04-24
《罪與罰》英文讀后感05-01
罪與罰的讀后感8篇03-01
罪與罰的讀后感11篇02-28
罪與罰的讀后感13篇02-28
罪與罰讀后感(精選29篇)08-14
《罪與罰》讀后感(精選19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