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躍遷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躍遷讀后感1
學習
狹義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和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主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的行為方式。
廣義學習,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
學習的對象是知識,知識是人類從各個途徑中獲得的,經過提升總結與凝練的系統認識,在哲學中叫認識論。
知識有如下特征
隱性:知識具備較強的隱蔽性,需要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才能獲得。
行動導向:掌握的知識決定了認知,認知又決定了主體對情景的判斷,對情景的判斷導致了情緒,情緒直接推動主體的決策和行為,進而加速行動過程。
動態延展:知識在應用和交流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更新,不斷被修正和拓展。
主觀: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都會加入自己的主觀意愿,可謂思維遮蔽性。
可復制:知識可以被復制和轉移,可重復利用。
熟練:知識運用越熟練,有效性就越高。
情境:知識必須在規定的情境下起作用,主體選擇知識一般都會進行情境對比。
有效性:知識有產生和實效的過程,有效性有限制,不是永久的。
命運
每個個體都希望掌握自己的命運,然而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其命運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
文化屬性包括信息、思維、行動,這三者共同作用于命運。
總結:以用為學就是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擁有信息、思維和行動的優勢,改變命運。
方法論
前面說到三個改變命運的核心要點:信息、思維、行動
所謂方法論,本身就是把復雜事物簡單應對的處理,就是以簡馭繁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自然界背后有個重要的法則“二八定律”,也叫巴萊多定律,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但卻是次要的。
今天我們知道在二八定律的背后是冪律分布(不展開),冪律分布有著分形學的意義,也就是說二八定律無處不在,用20%的精力掌握80%的價值,幾次分形意義杠桿下來效率倍增。
信息
獲知信息的`優劣是差距的元起點,一手信息是知識的源頭,好處是濃度高有深度,缺點是難理解。
二手信息是忠于原著的轉述,比一手信息容易理解吸收,跟隨靠近信息源頭的人是比較省力的信息獲得方法。
三手信息是主要目的是傳播,是對一手信息的局部的通俗解讀或者跨領域遷移運用。
四手信息是病毒傳播,夾雜著大量的個人情緒,背后隱含的是各種動機。
所以,找到并吸收高質量的一、二手信息是學習的第一步。
然而,隨著分科的越來越細,就算是一、二手信息也多到我們難以窮盡。
怎么辦?把一二手信息再來個二八法則。
第一步:重點去理解、掌握有深度的重要學科的重要規律,知其所以然。
第二步:加工和存儲有寬度的重要學科重要理論,以便隨時調用。
第三步:最重要的是謹慎看待三手信息,忽略四手信息,讓自己保持專注。
思維
信息是有了,把信息變成思維要經過以下幾步,加工信息、刻意練習、形成思維習慣。
加工信息:
加工信息是一個解構與組塊的過程,最重形成的是信息的結構,就是信息模型,所謂知識晶體。
解構是抽取關鍵信息,組塊是搭建關鍵信息的關系模型,最終形成的是知識晶體。
知識晶體的結構主要有關聯、樹狀、序列和數據。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就是通過刻意訓練,把知識晶體內置進我們的大腦,以便我們決策時可以自動調用。
“多用”知識晶體,以用為學,以解決問題為前提的刻意練習最高效。
現在面臨的問題都是復雜的系統問題,有橫向關聯和豎向層級,用知識晶體解決問題的幾個步驟:提出問題、搭建問題樹及匹配信息模型(知識晶體)、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的幾個要點:真實的、高價值的、可被解決的。
問題樹:依據問題點的展開搭建問題樹,匹配相應的信息模型,問題樹有橫向關聯和縱向層級,包含元素、元素間的關系和系統結構。
解決問題:先解決縱向層級的第二序問題,改變問題的結構,再解決橫向的第一序問題。
依靠解決問題來學習精進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隨著刻意練習的深入,所學的知識晶體會逐步置入我們的大腦,就會有更好的決策。
行動
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對外連接,關鍵詞是開放、遲鈍、簡單善良。
開放: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而擁抱開放的心態和眼界,達到專注。
遲鈍:理解系統反常識之后做出一次次不那么功利的選擇。
簡單善良:結硬寨打呆仗,不要放大招,順應人性的極致善良就是極致聰明。
破界
凡自洽的封閉系統必有極強的思維遮蔽性,不要期望擁有一個觀點,而要努力懂得一個觀點的所以然,擁有框架而不被框架擁有,是永恒的追求。
懶螞蟻效應是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的研究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而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人們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
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并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
對任何一個封閉系統來說"懶螞蟻效應"極其重要,對于我們來說對于無用之學的無盡追問,也許就是我們所擁有的“懶螞蟻”能力。
那可能就是不斷的追問哲學,精進所以然,是我們打破邊界的重要手段。
一點讀后感,希望有所啟發,愿我們一起走在幸福的人生路上。
躍遷讀后感2
一個朋友推薦了這本書,理由很誘人,說這本書治好了他的拖延癥。這確實讓我一驚,說起拖延癥這個頑疾,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要有一些,畢竟對于不愿意做的事情,人們都會用拖延來予以抵制。我身上非常明顯,而且每每被其困擾,別的同學都研究生畢業了,我的學位論文至今還沒寫完。其實,拖延這種癥狀,往根上說,還是“無關生死”。不拿學位暫時也不影響什么,不鍛煉身體暫時也看不出什么,不寫作業暫時也不會考不上學,不工作暫時也餓不死。反過來想,沒人會在呼吸這個事上拖延,吃飯這個事頂多也就是拖延一兩天,掉水里不管會不會游泳也得趕緊撲騰,房子著火、碰上地震跑得也都挺快,也就是“痛則急,大痛大急,小痛小急,不痛則不急”。
不管怎么說,還是想把拖延癥治好。本著這樣的心態,把這本書讀了一遍。拖延癥沒治好,不過看出點其他門道來,看來病情相同,吃藥卻是因人而易。
我看出的是成為高手的公式:高手=原始智慧+現代思維+科技手段+科學方法。
比如,對于“努力”這個品質,高手是怎么理解和踐行的。首先要知道原始智慧:“努力總有回報”,這是古老的道理,付出總有回報,耕耘才有收獲,這是前提。再就是明白現代思維:“努力得選對方向”,就是人們現在常說的“方向比能力重要”,山頂上打井,水底下生火,這種事再努力也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還需要用好科技手段:“努力得借助工具”,接入網絡、用足科技獲取力量,善于“人機合一”,這樣才能事倍功半,只要是科技和網絡能干的事就別浪費精力自己干。最后得弄清科學方法:“努力是有技巧的”,這個技巧就好像奧數一樣,計算從1加到100有規律和簡便方法,用好方法很重要。
高手的努力,這個例子有點抽象。我們再舉個直觀點的,比如讀書。高手讀書,原始智慧是“開卷有益”,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醫愚,明白這些基本道理。現代思維是“讀書以用”,倡導功利性讀書,學生時代讀書目的`是為了考試、爭奪有限的教育資源,工作時期讀書是為了獲取創造價值的知識,知道為什么讀書,什么時期讀什么書這就是現代思維,如果上學看小說最后落榜、工作讀夜校彌補學歷,這就是順序反了。科技手段是“網絡讀書”,把百度、知乎當老師,運用好網絡教學,更便捷、更專業、更實時的獲取幫助。科學方法是“讀書攻略”,如何繪制思維導圖,如何做好筆記摘要,如何寫好讀書體會,等等,都有行之有效的各種方法,千萬別小視,方法是橋和船。
勤奮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奮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奮靠方法論,高水平勤奮靠選擇目標。
自小我們被灌輸的理念是“有志者事竟成”,這是原始智慧,可事實上,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成功的過程很復雜、很曲折、很偶然,我們總是過分的夸大了心力的作用。管理學上有兩句話:一句是,首先“做正確的事”,然后“正確的做事”;另一句是,“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正所謂,“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并不是百倍努力。”
比如,我們都知道軍隊干部的成長是一個金字塔型,可實際上這個大金字塔里,又包含了許多大小不一的金字塔,包括戰區塔、軍塔、師塔、團塔,如果你一直呆在團塔里,那么你的極限就是團長,而且必須是出類拔萃到極致,也就是狀元;而如果你呆在一個軍塔里,你的極限就要高得多,起碼達到團塔相對容易些。一定程度上看,在團塔里當團長,要比在軍塔里當團長,付出的努力和代價要大得多,個體綜合素質甚至也要好得多。現實就是這樣,你呆在哪兒很重要。這個道理很簡單,可實踐起來往往不容易。需要的不單單是智慧,更需要的是勇氣,走出舒適區,擁抱變化、適應變化的勇氣。
一個奔波于城鄉的優秀推銷員的智商和能力,并不比一個投行的頂級高手差。
還有,幸福的認知和智慧。書里舉了一個例子:兩份一模一樣的工作,只是工資不同:你9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資是7000元;你11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資是12000元。你會選擇哪個?現實中,大部分人會選擇前者。“在他們看來,比別人好,比自己過得好重要。”這反映出的是迷失的人性。我想,一匹狼只要自己吃飽了,不會因為另一匹吃了2只羊而沮喪。而人類即使豐衣足食,也會因為別人比自己更豐衣更足食而沮喪。攀比是一種迷失,永無止境的攀比就會陷入永無止境的患得患失迷宮,不能自拔。健康的人生,是一種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攀升的靈魂之旅。所以,人生的智慧在于找準定位、選準對手。否則,一個人將永無成功之日。記住:更好是好的敵人。
與他人攀比是永無寧日、絕無勝算的自我恐怖主義。停止這種循環的方式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關注自己的需求和優勢,在方式方面借鑒,在步調方面有自己的洞見。
這本書所謂成為高手的技術,我理解,說到底其實是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即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成功、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科技、如何看待方法。結論是:“有條不紊地奮斗前行,舒展從容的恬靜人生。”
簡單梳理一下,歸納為6句話:第一,人生是要奮斗的;第二,奮斗是有目標的;第三,目標是實現自我成長;第四,成長是需要修煉的;第五,修煉是有技巧的;第六,技巧就是專注不迷失、隨喜不攀比、雞頭不鳳尾、變化不守舊、善假于物不呆板。
躍遷讀后感3
本書主要講了5個內容:
1.高手的暗箱;2.高手戰略;3.聯機學習;4.破局思維;5.內在修煉
管理學中有一句話叫做“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這句話就好比“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所以,不論是面向自己的人生設計,還是面向工作發展,都一定要先把事情慢下來,先把心靜下來,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去做。
古典,是《生涯規劃師》導師,是新精英創始人,是專欄作家,是職場專家。但當我看了這本書之后,我發現他還是個投資家。他在書中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投資家,投資未來的自己。投資,做大的核心特點就是得到回報。在這方面,古典從新東方出來,認清自己,明確自己以后的方向。毫無疑問,他是贏家,他贏得了自己的人生,也贏得了新精英的未來。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正好在混沌大學線上觀看傅盛的《個人認知與商業創新》。不管是古典的書,還是傅盛的視頻,都提到了萬維鋼老師。萬維鋼老師在書中所說:所有人的成功,你都無法效仿。你只能一邊實踐演練一邊借鑒方法。
當我看到傅盛的視頻,更加清晰的理解到了這個點。現代社會,我們為什么要持續的進行思維迭代和更新呢?傅盛就舉了幾個例子:
①董明珠和雷軍的觀念不同。雷軍才成立公司的時候,董明珠就說了,你沒有工廠,所以你就沒多大可能盈利。但是雷軍心中所想就是,我沒有工廠,我就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
②方世玉再厲害,也曾說過:武功原來也是會貶值的。
③中醫。現在的中醫,真的還是越老越值錢?以前中醫參考的'黃帝內經,對現代都市人群還有多大的用處?
這些例子,無一例外的都警示著我們,必須不斷學習。
人與人之間,帶來巨大差異的,不僅是努力,更是一次次選擇。就像兩塊一模一樣的雪球,從山頂滾下來,因為輕輕磕了一下小石頭,便向不同的方向滾去。這樣的小改變疊加起來,雪球落到山底的時候,會相差很遠。人和雪球不一樣,雪球是被動地滾,而人會主動選擇。所以人生的差距比雪球的差距大,大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但是就算某些時刻,你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會獲得寧靜,但未必能創造價值。因為,如果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是白費。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讀后感又重新接觸到了兩個人:文維琴、杜洋。他們作為我學習的目標,給我的一些建議和幫助,絕不亞于我讀這本書之后的所思所想。真正優秀的心智,一定會培養出足夠優秀的人。讀書、交友、學習,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途徑。聰明的勤奮,合理地利用趨勢,是這個時代科學地改變命運的技術。
·高手的暗箱
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并不是百倍努力,每個時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會和科技的底層邏輯撬動自己。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在成為高手的路上,我們一定要對認知方式發生改變,對思考方式發生改變。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里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更要從獨自思考轉變為聯機思考。
最終達到認知躍遷、能力躍遷、能級躍遷。
·高手的戰略
處處有機會就等于處處沒機會。競爭越是開放,個人越需要打磨深思熟慮后做選擇的戰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當資源豐富時,選擇的能力比執行更重要。讀書、識人、修煉不是重點。關鍵是讀哪些書?人是什么人?修煉什么能力?抓住什么機會?
與其用100%的精力學習一個領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利用冪律分布,找到身邊的高價值區域:
只有靠近頭部,才能更好的選擇。用頭部效應就業、擇城、選創業賽道。
書中提到: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藝,一流高手靠專注。只有專注了,你才能鎖定更多的價值、創造更多的優勢。
·聯機學習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拼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學習前,想明白學什么、怎么學、有什么用和如何兌現。
找到知識源頭、極其功利地讀書、萃取知識晶體,這就是提高認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知識IPO:以提出問題為驅動、已解決問題為整合、用輸出倒逼輸入產品化。
知識體系:問題向導、聯機思考、知識晶體和信息源頭。
·破局思維
為什么很多問題無解?因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統內。“單獨思考者”永遠看不懂整體的“系統思維”,看懂系統,才能破局。
系統:是高手看世界的方式,系統由元素、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功能三部分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比元素更重要。
回路:從時間維度看到事物發展的脈絡,找到過去和現在的關系。
·內在修煉
真正的改變都是逆人性的。你可以了解所有躍遷的技術,但推動躍遷的關鍵動力,是我們要成為什么樣的自己。
現代高手的7個心智關鍵詞:開放、專注、遲鈍、有趣、簡單、善良、可制怒。
好了,這本書的讀后感也就分享到這兒了。更多內容,敬請期待1月的線下讀書會現場。它,對我來說,是本好書。全新的事例,完整的要點,清晰的脈絡,給了我不同的思維和想法。
去年,我在《拆掉思維里的墻》讀后感中寫到,古典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作家,但是,從去年到今年,我的認知發生改變、接觸到更多關于職場、文化行業的東西之后。發現,古典,雖然不是全職作家,但是他書籍的內容,絕對是現在文化業不可忽視的。
感謝古典寫成這本書,感謝中信出版這本書,感謝杜洋給我的建議,感謝文維琴分享的學習平臺,感謝朱麗燕贈予的這本書。
躍遷讀后感4
繼《拆掉思維里的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之后,這是古典老師第三本書。
古典何許人也?新精英生涯創始人,他曾是新東方優秀教師,因目睹無數中國教育下的一流人才的迷茫和糾結,意識到"找到自我"比"去好大學"更重要,20xx年轉型做生涯規劃,專注于該領域十余年。
作者開篇就為我們勾勒出目前這個時代的特征:
信息變多,思考變淺;
機會變多,競爭跨界;
隨時干擾,永遠在線。
一方面我們獲得信息越越容易,創業門檻越越低,機會也越越多。
另外一方面,我們的注意力隨時都會被外界各種因素干擾,創業門檻越低,意味著競爭越激烈,單點突破的幾率越越小。
我們擁有的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大腦,裝著工業時代的思想,卻生活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的今天。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我們究竟該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
首先,我們應該停下,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下邊這個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巴菲特有個飛機師,叫做弗林。他為巴菲特開了十多年飛機。有一次,他問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樣獲得成功呢?
巴菲特說:第一步,你要圈出2你特別想要的東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個評分。第二步,圈出個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然后怎么辦?
有人說,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馬上開始做這個,有機會再去做那20個。
完全錯了。
巴菲特說,接下,你這一輩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另外那20個目標。因為人這一輩子做好事,已經非常非常難。這些有點兒希望,又不可能窮盡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20個,它們只是幻覺;那個勾勒出的才是真正的你。
當你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接下要考慮的是達成的路徑,對內是個人成長,提升個人價值;對外是順勢而為,放大個人價值。
關于個人成長,有兩點體會深刻:
1)帶著問題去學習。
《終身成長》一書中談到的兩種思維模式能很好的說明學會提問的重要性。
固定型思維模式,是我會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做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成長型思維模式,是我有了目標,通過不斷解決問題去成長,雖然人先天的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改變。
被問題拍肩膀,總比被現實抽嘴巴子好,好問題比答案還重要,"功利式"的學習方法是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2)大腦外包:
我們在學校里的學習模式通常是,把所有的知識都裝進大腦里,并通過各種考試檢查大腦的內存。現在我們回頭看看,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一定是我們解決問題時用的著的部分,記憶最深刻,而那些我們不常用的部分,大多都被遺忘了。
對于那部分被遺忘的知識,其實我們只需要知道它們在哪里,根本不用儲存在大腦里面。在移動互聯網的今天,調取知識可能就只需要幾秒鐘,如果高效利用我們的大腦,我們需要儲存進大腦的,只是這部分知識的檢索目錄。
移動互聯網最大的特征,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個人學習和成長是我們建立個人品牌的基礎,如何借移動互聯網的勢,放大個人品牌,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躍遷》一書中提及的系統思維,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不識廬真面目,只緣身在此中。如何跳出外,看清廬真面目,是需要學習和思考的。
如果我們目前做的事情是一個點,那么這個點它附著于哪根線上,這根線又被編織在哪個平臺上,這個平臺有處理什么樣的體系當中,這個體系整體處于上升還是下降的趨勢。我想不管是擇業還是創業,這都是必須要看清楚的。
打個比方,如果你目前所做的產品是方便面,即便它的價格再便宜,口味再好,也不可能有長遠的未。因為人們吃方便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改變,而顛覆方便面這個行業的,正式依附于移動互聯網成長起的,以美團、餓了么為代表的外賣平臺。
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聽了那么多的道理,讀了那么多的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究其原因,書沒有錯,道理也沒有錯,可能真正的問題是在這個人身上。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書,有工具型的書,有學術類的書,有成功學的書,有哲學類的書等等等,我們一輩子也要讀很多本書,我們究竟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去看待讀書這事呢?
羅胖的一次分享讓我印象深刻,我們讀書要跟古代皇帝批閱奏一樣,如果我們自己是皇帝,那么我們所讀的每一本書的作者,都是我的臣民,需要的他們的時候,我翻開書本接見一下,如果我不需要他們,就讓他們在一邊候著。
《躍遷》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成為高手的技術",這本書不但提供了很多個人成長的路徑和方法,如何順勢而為,放大個人價值。這本書更大的價值在于,它能夠引發我們的深入思考: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
躍遷讀后感5
焦慮,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自媒體讓許多平凡的普通人獲得了一夜成名的機會。有人在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文章,一夜過去出現了10萬+的閱讀量;有人錄了一段短視頻,迅速成品;在流量主導一切的現在,好像很多人都能一夜爆發。這個時代給了多少人機會,就帶給多少人焦慮。多少次告訴自己心態很重要,不要隨波逐流,要保持常態,但看到朋友圈的某某又買了什么,又去哪里度假,又如何如何了,焦慮的情緒就又被重新喚醒,如此往復。
小說《在輪下》里寫道:“面對呼嘯而至的時代車輪,我們必須加速奔跑。有時會力不從心,有時會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它可以輕易地將每一個落伍的個體遠遠拋下,碾作塵土,且不償命。”
如何不被時代拋棄,是解決這種持續焦慮的關鍵,但是如何不被時代拋棄?這本身就是一個很讓人焦慮的問題,不是嗎?
最近重溫了古典的《躍遷》,書中詳盡地介紹了個人如何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實現躍遷的底層邏輯和實操方法論,強調“在正確的范式下‘聰明地勤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短期內缺乏積累雖然無法實現個人躍遷,但這個書幫我解決了三個痛點。
痛點1:如何才能更快速成長?——聯機學習。
什么是聯機學習呢?舉個例子,假設我是個非科班出身的人力資源助理,對人力資源知識毫不了解,我要如何在短期內上手呢?如果在過去,我可以買幾本人力資源的書籍,可以報個學習班或者是網課,這些手段有效嗎?即便我學完了課,考完了證,就能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嗎?
還有一種方法,上社群,通過qq群等找到人力資源業內人士,遇到問題請教他們,這樣你獲得的是他們幾年的積累,這比自己從零開始學起要快速有效得多!甚至,可以組建個線下交流群,去咖啡館喝杯咖啡,共同討論行業動態,工作情況,當然啦,作為人力資源小白的我肯定一開始是根本上他們的思路的,但是可以在一次次旁聽中了解到最新資訊,不斷升級自己的知識儲備。當自己的知識儲備達到一定水平,就參與討論,邀請大家拋出各自問題,再共同討論,實現聯機學習。簡言之,就是出現問題,不要自己憋著,自己默默學,而是要把你的問題拿出來,和厲害的人交流,最終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想,這樣的方式會幫很多人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能讓你迅速了解一個領域,實現快速成長。
痛點2:學習的速度趕不上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尋找知識的源頭+解決自身相關的問題。
哎呀,說到這個真是滿紙辛酸淚啊。我是個典型的雙子座,對什么都感興趣,對什么都只有三分鐘熱度。現在這個時候啊,熱點頻出,我真是恨不得都學過來,什么邏輯工作法,0秒思考,GTD,番茄工作法,思維導圖,別告訴我你會做Excel的,沒有不追的學習上的熱點……結果呢,什么都知道一點,確什么也沒有收獲。
在《躍遷》這本書里呢,就給出了作者的答案。首先,要尋找知識的'源頭!現在各類書籍實在太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你一定要分辨哪些是知識的源頭——論文以及業界大神出的有深度的書籍是最佳選擇。不要輕易購買水分巨大的暢銷書,浪費了金錢時間也消耗了自己的注意力。
并且,關注度要鎖定在與自己的工作、生活相關的問題上,要學也學這些能夠實際提升工作能力,為人處世能力的東西。這就又提到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為什么學了十好幾年英語還是學不明白?”因為在國內,除非是外企,或者專業性強的工作,真的用不上!所以,我告誡自己,不要去追熱點,千萬不要以為學總比不學強,那些看似有用的知識其實只是在消耗你的注意力而已。
問題3:互聯網時代,如何才能形成個人品牌——實操方法論:“把能力封裝成輕產品,高頻次發出去”。
為什么要打造個人品牌呢?因為趨勢需要。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什么所謂的鐵飯碗了,今天干得好好的公司,也許明天因為資金鏈的斷裂就破產倒閉了;已經簽訂的注資合同,卻因為對方沒有融到資而解除。變化才是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東西。我們能做到的,只有不斷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創造個人品牌。這樣,無論你供職的企業怎樣變化,你都能始終找準自己的定位,甚至吸引別人找到你!
那具體怎樣打造個人品牌呢?我在本書中學到的,就是這句話“把能力封裝成輕產品,高頻次發出去”。打造個人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你本來就在積累自己能力的時候,不妨將自己的知識模塊化,并讓別人知道。“你本來就在學習,不妨三言兩語將今天學到的發在朋友圈”,這樣慢慢地才會有人知道,哦,這個人最近在干什么,他能干什么。張輝老師也說過,要利用好朋友圈,朋友圈是個絕佳的展示自己的媒介。
古典在書的最后介紹了本書的使用方式:
第一遍,從頭到尾通讀一遍。
第二遍,回到對你有用的章節再讀一遍,并嘗試實踐所講方法。
第三遍,嘗試轉述給別人。
第四遍,時常翻看。
現在,我已經嘗試把對我啟發最大的部分轉述給你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并且,對于這本書我也會時常翻看,相信每次閱讀都會給我帶來新的啟發。
【躍遷讀后感】相關文章:
《躍遷》讀后感11-14
讀《躍遷》有感12-23
宇宙躍遷者讀后感02-28
擬合參量計算躍遷概率12-07
90Mo電磁躍遷幾率的測量12-07
《躍遷》讀后感1000字范文10-08
雙曲正割平方勢與量子阱的電子躍遷12-10
130Ce的電磁躍遷率和形變特性12-10
超強磁場對β衰變低能躍遷特征能級的影響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