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師讀后感

時間:2023-02-07 10:52:17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教師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讀后感

教師讀后感1

  自古以來,中國儒家便將尊師敬孔的思想發揮到極致,“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影響浸潤了中華文明幾千年。于是教師這個職業被賦予了許許多多榮耀的稱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暴力展現在我們面前,教師已不再擁有令人真正崇敬的榮耀和光環。

  面對越來越多的輿論報道,我們又該如何擺正自己的立場,樹立一個優秀、健康的教師形象呢?王曉春老師的《今天怎樣做教師》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王曉春老師明確指出“光有良好的師德是不夠的,光激情燃燒是不行的,還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真正的專業水平”.

  比如點評一些“關愛學生”的案例時,有的教師盲目相信師愛的力量,以為教師只要愛學生,一切就OK了。針對這種傾向,王曉春老師尖銳地指出:“很多教師都是這樣,想用‘關愛’換來學生的‘感激’。教師一廂情愿地以為,學生一感激,就會改正缺點。可是現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愛,感恩心態越來越淡薄。你想,你關愛再多,能超過家長嗎?家長關愛了那么長時間,那么大的力度,都沒能使孩子聽話。您的'愛怎么就那么靈呢?”“千萬不要以為愛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說一句可能得罪人的話:愛不屬于專業能力(雖然它對于教師是必須的,非常重要)。……他們缺少的不是愛,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他深刻地指出:“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主要是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而前提是尊重,因為學生不會太在意教師是否愛自己,而希望老師都“尊重”自己。

  王曉春老師這些酣暢淋漓的語句,無時無處不體現了王老師的睿智和深邃。而這些恰恰是我們這些青年教師說欠缺的。

  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貪玩的、不愛學習的;學生所感興趣的并不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課外的東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著學生令人頭疼的分數,一定會令我們心里充滿了壓力。我們有時候都會困惑為什么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為什么那么難教。其實這個當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師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課堂沒有接近學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許沒有教學的藝術。

  所以說,當一個好老師要有一顆感恩之心,一顆敬畏之心。作為一名青年老師,我有信心我一定會找到平衡點,經驗和不斷的反思會讓我不會顧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變成一個優秀的教師!

教師讀后感2

  教師節那天校長給我們學校的每位教師發了兩本書,名叫《榜樣的作用》。作為一名教師,讀完這兩本書后,心中頗有些感觸。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這一職業的最佳詮釋。教師不僅要"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傳道"。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這一過程中,教育的首要問題在于養成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是古今中外教育的通例。而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人格。在學生看來,老師的形象是無比高大的,老師的威信是無可懷疑的,老師是真理和美德的象征,是一切美好的化身。他們期盼著從老師信任的眼神、微笑的'臉龐、親切的話語中,得到鼓舞和教誨。他們確信老師是自己可資仿效的榜樣。

  我們做教師的身負如此重任,怎能不臨深履薄,一刻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模范作用啊!如果說教師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無形的楷模,那么教師的行動就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思想品德是通過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來表現其示范性的。簡單的伸出手來,其實已經是在把關心同學、團結互助的優良品德傳遞出去。從孩子們也伸出的小手可見,為人師表的力量有多大。你可能不會知道,你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將有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這是多么神圣的一件事,這又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因為有可能我們的一個疏忽和不小心,就會使一個幼小的心靈受到永久的傷害!

  教師的榜樣作用替代了無數的教育言辭。教師要做學生的表率,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一百條建議》中寫到:"你們不僅是教課的老師,也是培養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導師和道德教員。"盧梭也說:"在敢于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烏申斯基則認為:"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可見,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人格品質對教育是多么重要。

  總之,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必須具備道德高尚,品格優秀,謙虛、好學、熱情、開朗的性格,更要有民主、公正、耐心、寬容、幽默、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的精神品質,做真正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讀后感3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名師的課堂何以精彩?讀了《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決定名師精彩教學的100個課堂細節》這本書,我才知道關注細節是名師課堂教學的共同點,也是他們實施精彩教學的關鍵。

  關注細節,其實就是關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能否落實到位,就是關注我們的教學行為能否根據新的要求重新塑造;關注細節,也就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是教學達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與追求。

  課堂細節形成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是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東西。課堂的得失與成敗,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課堂教學中每個細節的落實上。名師精彩的教學細節構成了經典的教學,名師課堂細節精心的設計是其智慧與靈感的呈現。

  發現和關注細節,反映教師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細節,體現教師的實力和功力。

  教學細節稍縱即逝,要靠我們教師細心的去捕捉。它猶如課堂的精靈,倏忽而至又稍縱即逝,讓人始料不及。這就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及時捕捉,小心把握。當“意外”出現時,教師沒有置之不理,也沒有簡單化處理,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以此為契機,巧妙引導,將教學活動引向深入:或讓學生再次讀書,在讀中尋找答案,加深感悟;或動手操作,在探究中解決問題;或組織討論,在思維碰撞中修正和豐富認識……教學因意外而精彩,因真實而成為不可替代的一段師生生命發展的“流程”。

  教學細節隱藏得很深,要靠我們教師用智慧去發掘。細節猶如竹筍,每“剝”一層,就有一段“鮮活”呈現出來。教師若能一層一層“剝”下去,課堂就會精彩不斷。能“剝”到什么程度,全看教師的功力。

  細節很細微,容易被忽視,靠我們教師去關注和研究。細節雖小,卻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細節雖小,卻能閃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環;細節雖小,卻是“生命”的智慧創造……“一滴水可映出太陽的光輝”,只有欣賞細節,關注細節,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對教學細節的處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失敗的細節給人以啟迪,成功的細節則給人以借鑒。

  《中國著名教師的課堂細節——決定名師精彩教學的100個課堂細節》以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為順序,系統的總結出名師充滿智慧的課堂細節,并配以全國著名教師課堂教學的精典案例和專家分析,充分展示了他們精湛的教學藝術和課堂魅力,呈現出名師處理課堂細節的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學習、啟迪和借鑒。

  正如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所說:“一個細節,見理念、見價值、見功力、見境界、見文化、見魅力……”我們的課堂也許無法做到完美,但我們要珍視細節,把握細節,讓細節綻放光彩,讓課堂呈現精彩。

教師讀后感4

  假期里利用閑暇時間斷斷續續閱讀了張萬祥寫的《這樣做,教師更幸福》這本書,里面集結了眾多優秀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事例,在閱讀過程中,時常忍不住驚嘆一聲,呀,這不就是我也遇到的事嗎?然后仔細閱讀有智慧的班主任如何解決這些事故,有些自己也在做,只不過沒有將之訴諸文字;更多的是從中學到了更好的方法。

  這本書從“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當素養遇到考驗時,應恪守師德”“溝通時,應走進對方的心靈”“面對問題與問題生,應三思而后行”“要想取得高效,應講究工作的藝術”“面對專業成長,應勇于走快車道”等六個方面,用具體事例來展示了優秀教師在遇到具體問題時是怎樣做的。

  第一輯的卷首語中寫道:與其逼著學生去改變,還不如先改變自己。只有把自己改變得強大了,優秀了,卓越了,學生才會接納你,才會信服你,才會把你當做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才會與你共攀泰山之巔,才會與你華山論劍,或煮酒論英雄。教師也是凡夫俗子,也管油鹽醬醋,也有喜怒哀樂,也會精疲力盡。純粹的捧出一顆心,不一定就能收獲一倉谷。要給孩子們帶來最大的幫助,工作的巧勁和奉獻精神一樣重要。這段話觸動人心,是的,作為一個老師,光有一腔熱情,滿腔熱血,不一定能有收獲,最后苦了自己的心覺得付出不值得,所以在工作中時常停一停,多思考多轉變方法定能事半功倍。同時也能夠帶來更多更深的思考,對指導自己的工作有好的幫助。

  在第一輯里有一篇《每朵花都有開放的理由》,講了老師引導孩子們學會遵守紀律。里面講到孩子們在課間嘰嘰喳喳的跟老師說話,在排隊時也還嘰嘰喳喳的聊起了天。老師感悟:孩子們如此這般的好動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孩子們無法按捺歡樂,需要同伴分享,我們能為了整隊時的“鴉雀無聲”而面目猙獰地去抑制嗎?“我們慢慢來,好嗎?”--這才是引導孩子的真切話語,我們應該看到孩子的靈巧和熱烈啊。

  是呀,我時常想到,我們的.孩子從早上進入教室到上課,能有多少屬于自己的時間,她們的好動好玩的天性被壓制在紀律、分數之下,尤其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他們有很多奇思妙想需要訴說,有很多我們不能體會的快樂需要分享,但我們時常面目猙獰的去制止、批評,適當的留一些時間給孩子,在這段時間里孩子們是放松的,每個人可以不用想作業的事情,輕輕松松的聊幾句天也未嘗不可,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如果我們隔著心交流,無法走到孩子們的心里,那么教育的效果必定也是打折扣的。

教師讀后感5

  最近讀了《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這本書,讓我特別有感觸,讓我從新思考到底應該用什么樣的情懷對待教育,對于剛踏入教師崗位的新教師來說,很容易去模仿身邊的同事,今天看這個教師嚴厲嚴肅,于是就去學著做嚴師,明天看那個教師和善可親,于是就去學著寬容,可是到底哪種態度對會教學產生優的質量呢,經過一兩個月的教學實戰,或許我們可以找出一個答案,我們也可以給自己一個定位。

  可是無論我們平日的擺出的態度是嚴肅,還是和善,我們都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第三條明文規定,關愛學生,愛心和熱愛全體學生。社會的輿論,也要求我們用愛去呵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在《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這本書中,桂賢娣的教育故事,無疑在詮釋情感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提起桂賢娣大家也許會陌生,但是提到“情感育人教育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給愛十法”大家一定如雷貫耳,所謂因生愛十法,就是作為教師光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懂愛,會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如此,講學生按照不用的特征分為十類,即病殘生愛在得體,體弱生愛在關心,過失生愛在信任,屢錯生愛在嚴厲,向師生愛在珍惜,背師生愛在主動,個性生愛在尊重,普通生愛在鼓勵,進步生愛在賞識,后進生愛在鞭策。

  文中舉了兩個例子分別講述桂賢娣是如何用情感教學和育人的,關于育人,文中有兩個故事,在這里只說一個吧,講一個臨班的孩子送給他的班主任一張賀卡,在出門之后背班主任隨之丟棄在垃圾桶里,正巧被他們班的另一位同學看見,得知后奔到老師桌下的垃圾桶找到卡片哭的很傷心,桂賢娣知道后把這位學生拉倒自己的跟前抱在自己的腿上,誠懇的請她把卡片送給自己。她抱住了孩子,也撫慰了孩子,在這件小事中,我們看到了她的教育藝術,是直抵孩子心靈深處的情感教育。

  是的,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助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力性的眼光。

  我曾經看過一段寫的非常好的文章,拿來跟大家分享,作者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

  多美的一段話啊,希望我們大家用我們的去愛感動學生,用我們的真誠去征服學生,愿我們都擁有這世界上最圣潔的師道精神!

教師讀后感6

  本學期,我們綜合組共度共寫的書籍是《課程與教師》,是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所著,由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翻譯。全書分為26章內容,兩個主題,五個方面,一個方面探討課程,一方面探討課堂,一個方面是學校問題的思考,一個方面談論教師,一個方面談論信息技術與教學。我這一階段了解的是關于課程方面的一些論述與表達。下面簡單的說一說我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從課程方面,首先,我們可以發現該作者對課程的話語的轉換進行了譜系學的研究,從兒童中心主義、社會效率主義到社會改造主義,再到社會時應注意的變革。在此基礎之上,他進一步認定課程是學習經驗之履歷,學習為意義與關系之重建,教學為反思性實踐。但是,在美、日、英國等自由主義教育學的影響下,作為文化的掌握與消費的課程由于私事化而散失了他者性和協同性,因此需要超越自由主義教育學的局限。

  其次,重新審視了課程,從兩者之間的對比,認為課程需要從傳遞中心課程到對話中心課程的轉換,擴大課程觀,著眼于兒童的課程,并探究課程開發和課程審議。傳遞中心課程注重實現人人平等,關注后天能力的發展,提高每一個兒童的認知能力。而對話中心課程注重實現傳遞中心課程所秉持的.3項教育價值。不僅為兒童的將來做準備的被動學習,而且能動地學習他們所直面的此時得到課程的課程。在學校教育與教學中習得的知識,與其說是作為教師單向傳遞的結果,不如說是兒童同教師、家長雙向多向對話中創造的。此外,對話中心課程還注重提升每一個兒童和成人所擁有的知識的量和質的課程。

  再次,對后現代主義與課程關系進行了研究,并對后現代話語的嬗變進行了譜系學的探究,認為后現代主義課程觀既不是否定現代,也不是超越現代,在此基礎之上批判了后現代的封閉式循環系統,倡導構建諧和的“微型敘事”。

  書中課程的部分叫人難忘的部分對課程是經驗的厘定,由傳遞中心課程發展到對話中心課程的轉型。作者在書中要傳達的主要信息就是課程話語的變革。

  在讀完這一章節后,發現在后現代語境下,課程話語發生了變化,今天更多的專家和學者重視“課程作為經驗”來看待,我以前看到北京師大叢立新教授在《課程論問題》一書中探討“課程作為經驗”的說法,因為,我一直受時施良方先生的課程總結的“六種定義”影響,一直不確定將課程定義為哪個方面更好,因為我們傳統的都認為課程就是教材或者科目。同時,關注對話的課程這個方面,因為理解對話課程觀是對技術工具課程觀的顛覆。

教師讀后感7

亞里士多德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根是苦澀的,但其果實是香甜的。”為教育詮釋了苦里蘊甜,甜在育才的深刻內涵。

  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教師工作是辛苦的,我們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有時我也感到很煩、很累,但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里抒寫一本最美麗的書。讀完《教師的幸福資本》這本書,收獲頗大,這本書為我們年輕老師指明了方向,教會我們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教師的幸福資本》這本書也給了我積極向上的動力。特別是里面的一章挑戰工作——優秀教師的職業資本,這里既有數學特級教師華老師的教,也有他對別的老師執教的課的評;既有他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他對人生的感悟。講述教學實踐的真實短文,不僅操作性強、實用性強,使人想看,而且愛看。讀完全書,我感覺仿佛每個章節的背后都蘊藏了無窮的玄妙,讓人懷著更為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進名師。

  華老師雖然是一名數學教師,但卻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文章中經常引古論今,從我國古代的孔子、老子、莊子、墨子到黑格爾、恩格斯、愛因斯坦;從詩歌到故事他都能結合課堂中發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當地引用,而且他還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農民種地、打籃球等事情聯系到教師的教學,聯系到數學。這些,都得益于他的喜讀善思。一個工作繁忙的教育者,在有限的時間里閱讀了如此多的書籍,真的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在仰望書上一系列這么優秀老師的高度時,不禁感嘆,我能否實現從“經師”向“人師”的轉變?如何提升自己思想的高度?看完了,這本書帶給大家的收獲不僅改變著我們,更應該把這份收獲變成教育教學方法的改變,帶給孩子們!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對于一個普通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么,就讓我們翰林這個大家庭一起幸福吧,去寬容他人、寬容學生吧。努力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它的綠蔭。我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用自己高尚的師德、高超的水平,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上濃墨重彩,待到離開三尺講臺時,我可以無悔地告訴自己:我沒有愧對自己的人生!“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讓他傳播到遙遠的后世”。我無法延伸生命的長度,但我堅信,只要我對教育癡心不改,對學生播撒愛的雨露,就一定能成為孩子心中最可愛的人!一定能成為一名最幸福的人民教師!

教師讀后感8

  學期伊始,從年級組長處拿到一本李明高老師的《教師最關鍵的18項修煉》,“18項修煉”可包含為一備課、二說課、三上課、四聽課、五評課、六作業、七命題、八教研、九課題、十班主任、十一班集體、十二班級文化、十三班會、十四班級活動、十五家訪、十六家長會、十七評語、十八專業素養

  書中每談一個修煉,首先是精辟的理論分析,使得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建立在一定高度和深度的理論基礎上;緊接著就是很有指導意義的操作點化,這部分內容指導我們如何做到之前的理論對教師的要求,而且操作性非常強;第三部分就是一些生動的案例剖析和點評,讓讀者對該內容有了更立體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更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慨,其中讓我思考最深的就是第四項修煉“聆聽他人的`智慧——教師如何聽課更有效”。

  我們要學會聽課,就要掌握好聽課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在聽課前我們要做好足夠的準備。聽課前,要學習和掌握有關學科的教改信息和新的教育理論;熟悉課程標準,充分把握教材,了解目標、重點、難點,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預設自己的教學設計,這樣在聽課時可與指教老師的教學設計作對比,找出其設計的優點和值得探討的地方,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又有哪些好的地方,哪些還需要改進。另外,在態度上,聽課要做到虛心、誠心、專心、細心、公心。在情緒上,應做到精神飽滿,精力集中。對比之前自己聽課前的毫無準備,才明白其中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第二步,在聽課時要掌握聽課的方法。首先是學會觀看,觀教師的精神面貌、教學儀態等基本狀態和情境創設、內容呈現、過程設計、課堂調控、板書設計、媒體運用等施教行為,看班級的學習氣氛是否濃厚、課堂秩序是否井然。其次是學會傾聽,聽教師的導入語、講授語、過渡語、誘導語、提問語、評價語是否科學、簡明、規范、生動、得體、富有感染力和可接受性,聽學生語言,他們是如何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回答問題時是否具有邏輯性、準確性、創新性。這是聽課時的關鍵,保持謙虛謹慎的心態,發現、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是自以為是的交頭接耳、吹毛求疵。再者,是學會記錄。記好教學環節、問題設計、銜接過渡、細節特色、板書提綱、點評批語、個人思考等。只有將課堂上精彩的環節記錄下來,課后才能根據記錄進行反思、交流。

  第三步,聽課結束后,要積極做好聽課反思。以前我在聽課之后的小組交流討論時,總是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老教師對于重難點的突破、對于細節的完善、施教者某些獨具匠心的設計等等。

  由此,我們要善于發現人家課堂教學之有點,反思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做到取人家之長來彌補自己之短,才能更快的提升自我素養、更好的促進自我專業的發展。

教師讀后感9

  我有幸拜讀了我國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讀后啟發很大,書中系統全面地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地展開介紹,總計100個習慣中每個好習慣都有經典案例及案例分析,這些好習慣既有我走過路程的工作總結,也有我今后需要的努力方向。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要扎實的教學技能。教師的專業技能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體現。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如今我們加強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的同時,那么我們教師自己也應該有一些好習慣。習慣是在生活中長期形成的一種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是慣性反射下的意識行為,拿破侖?希爾說:“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習慣影響著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所談的好習慣有100個之多,因而可以理解為:好習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那100個好習慣讓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上,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師們之所以優秀,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因為他們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并且長期堅持。可以說,是好習慣引領他們走向了成功。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要能以身作則。在幼兒眼里,老師是完美的化身,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崇拜的對象。教育家馬卡連柯

  曾說:“教師態度神色上的少許變化,兒童都能看到或感覺到,教師思想上的一切轉變,無形之中都會影響到兒童。”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的主要交往者和教育者,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們的關注,它對幼兒的成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該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面對自己很多實實在在的不足,我也在努力的改正,先戒掉自己暴躁的性格,將語速放慢,做事有條理、有規劃,盡量有條不紊。在日常中多搜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了就及時表揚。

  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為,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要使事業進入佳境,一個人需要有優秀的行為習慣。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本書值得我們多次細細翻閱,它提高教師良好習慣、造就和培養具有良好精神風貌的現代新型教師,正是這諸多好習慣,鑄造了許多優秀教師。

教師讀后感10

  近日,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話:“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這就集中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賞識教育的思想,他認為教師的賞識是實現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是啊!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這人世間的。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而教育更應該沒有“放棄”,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寶貴的,都能“閃光”。賞識,成了優點放大鏡,個性聚焦鏡,讓我們的'眼里,看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看到了還沒教好的學生。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將賞識進行到底,根據思考和實踐我認為:

  一、專找學生的優點

  使莊稼滿意的養料是最好的養料,使顧客滿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使學生最樂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專找學生的優點,然后讓這些優點通過老師的“小題大作”,使星星之火頓成燎原之勢。

  二、堅信學生“行”

  美國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學生的奧秘概括為“信任學生”四個字。我國當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相信兒童,解放兒童“,也是把相信學生放在首位。曾有一位對超常兒童有研究的外國專家到我國一所學校考察,一位老師說:“您能否幫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學生挑出來?”專家爽快地答應了,然后自信地用手隨意指點起來:“你、你、你……”此后,老師、家長、同學都對他們另眼相看,一年后,專家再次光臨學校并詢問:“那幾個孩子情況怎樣?”老師道:“好極了,我感到很驚訝,您來之前他們都只是普普通通,可經您一點,全都變了,請問您有什么訣竅,判斷如此準確?”專家微笑道:“沒什么訣竅,隨便指指而已。”老師頓時目瞪口呆。這個故事給我們很深刻的啟示,那就是當大家都堅信一個人“行”的時候,他就真的能行。

  三、不要吝嗇你的“賞識”

  古人道“士為知己者死”。說的是為絕對賞識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見被人賞識后的無窮動力。從領導干部到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賞識,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因此,應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

  總之,讓我們牢記: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在自己的教學中多賞識,少抱怨,從賞識起步,并將賞識進行到底。

教師讀后感11

  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辟,啟人深思。在讀到《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時,引發了我對以往教學行為的深刻反思。

  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總有那么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要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愿意動腦筋,又不愿意問別人,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加,他們學習的困難會越來越大,會進一步導致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學情緒。而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也有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在課上從不吭聲,哪怕你善意、耐心的引導,還是聽不到他的.聲音,我也曾采取一些方法減輕他的作業量,給他布置一些簡單的基礎題目,課后加以輔導,慢慢培養他學習數學興趣和信心,讓他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自認為這就是因材施教,但一個階段下來,效果甚微,令我很是困惑。

  當我看到“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更加遲鈍。我曾使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我才意識到我雖然減輕后進生的腦力勞動,但也只把他限定在低層次的腦力勞動中,變得遲鈍起來。

  書中費佳的例子,更讓我深深體會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睿智和耐心。為使后進生費佳得到提高,在五年的時間里專門為其編寫了一本故事性的不需要算術運算,卻需要動腦思考的200道應用題集,專門為他收集300多本書籍供他閱讀。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讀書也是一種智力訓練。正因為手段得當,訓練有效,才使費佳成為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機床調整師。現在想起我班上的那個后進生,我雖然采取一些方法,也知道他會出現一些反復,也堅持了一段時間,但看到毫無起色時,我還是放棄了他,如果我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采取睿智的,用令人贊嘆的方法去喚醒他動腦思考,有足夠耐心堅持下去,哪怕經歷一些曲折的過程,我想也一定會出現奇跡。

  以前我聽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總覺得很反感,覺得這是專家說的空話,現在看來說得也不為過。如果老師能睿智的刺激學生動腦思考,不斷堅持,就一定能成功。作為一名教師,《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想大概是讀一輩子也讀不夠的。

教師讀后感12

  這本書是以前單位給的讀書任務,每個人必須讀并寫讀后感。

  再翻“一線教師”,卻又增添了些許感悟。

  俗話說“讀書,多讀教育經典,經典可以使人趨真向善;經典可以使人榮辱不驚;經典可以使人氣質高雅;經典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我們的人生。”

  書中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有的只是實實在在的案例,而這些案例又都是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如遇到作業老不交的學生該怎么辦,遇到不遵守紀侓的學生該如何處理,如何處理學生中出現矛盾等等。

  期中有一段是關于紀律問題:我感觸頗深

  一位計算機老師,她的課上,學生的紀律不錯。為什么?我觀察發現,她每次去班級帶學生,都要求學生將隊伍整理好,一路上保持安靜,到機房門口,要求學生再次整隊,安靜進入機房。正是因為她將平時點滴抓好了,課上學生的紀律也好,她也教得很順手。教得順手,學生學到了東西,就樂意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抓紀律,不能只抓課堂上。平時點滴不抓,到課上,喊破了喉嚨,也不一定能起啥效果;況且,課上抓紀律,現場氛圍被破壞,教學效果自然打折。抓紀律,要將平時點滴抓在手里。

  書中記錄了管老師作為一名底層的一線教師,每天大量付出,卻不為人知的部分,看書中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例子,仿佛就在記錄身邊的瑣事。這其實應該是我們每個一線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曾經或正在或將來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管老師以自己的智慧,以一個探索者的`精神記錄了自己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良策。這過程中,管老師設身處地地道出了我們一線教師的困惑與迷茫,忙碌與艱辛卻又快樂地工作著。也為我在教學方法,管理班級教學作了很好的引領,對我真是大有裨益。

  他用自己積極的態度告訴我們,其實一線教師可以不用抱怨,其實一線教師可以很幸福。關鍵是我們用什么樣的心態來認識教師這個工作,又是用什么樣的心態來面對我們不可避免的這些繁瑣事。

  反思自己,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很多地方做的不夠好。

  一心一意教自己的書,走進學生,親近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蹲下來悉心聆聽他們的心聲,熟悉他們的呼吸,為孩子們提供最切合的教育,為他們鋪設好最適合他們的道路,讓學生們能夠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聲中張揚個性,茁壯成長。什么叫用心做教育,這就是最好的回答!這也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教師讀后感13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落后于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主義。細細品讀《教師的挑戰》一書,聯想起自己平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我不由地進行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右傾了,保守了。

  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課堂上,我們什么都要詳細講解,講得明確而又實在,以至于學生的思維空間都被教師的指導所填滿,學生的靈氣都被教師的才氣所抑制了,最終,封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勤教師教出了笨學生。”其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教學的一切目的歸根究底是為了學生的學習。作為老師,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盡最大所能去挖掘學生的潛能,變被動為主動,讓主動引領學生的一切學,因為主動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習效率。

  研究表明,主動學習的.效率是被動學習的四倍到十倍以上,這是因為對于主動學習者而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他總是處于亢奮的狀態,因而膽大心細,注意搜尋和分析信息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遇到困難時,他會調動全身的細胞來尋求突破的契機。教學時,我們有必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天分,學生自己通過讀書或思考能感知的內容和理解的問題,教師退而不講;只在在學生困惑、難于理解的地方,四兩撥千斤地進行適當梳理、補充。課堂上,去除多余的講解,多余的提問,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實實在在幫助學生掌握解決矛盾的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掌握由“學會”走入“會學”的必然王國。相信學生的潛能,不僅僅是表現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體現在當學生學習陷入短路時,教師要學會期待。期待包含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寬容,可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并且帶來課堂教學的生動和有趣。課堂上,學生精彩的表現與教師熱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過程,精彩是結果。

  課堂上,我們有時總是追求表面的流暢,當提出問題后,從內心希望回答問題的學生少出錯、不出錯,最好能直奔主題節省時間。遇到有人來聽課,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有困難時,我們就不那么沉穩了,顯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換人回答,還有甚者自問自答,學生哪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呢?精彩也就無處可現。我們看到一些課堂實錄中,那些大師們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氣定神閑。課堂上說的每句話,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寓意無窮,沒有一句是贅言,即使學生的理解與老師有了本質上的區別,老師也能循循善誘,顧左右而不言他,最終達到異曲同工之美妙境界。

  每個學生就是一座寶藏,那里有源源不斷的能量等著你去挖。相信你的學生,你會發現教育的確是件痛并快樂的事情。

教師讀后感14

  最近讀了李永梅主編的《教師一生最重要的好習慣》,這是一部對教師影響最直接的書。它從教師的人生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職業習慣、教育習慣、教學習慣等七個方面全方位、系統地研究教師的好習慣。

  作為教師,平時要求學生養成很多好習慣,其實我們的好習慣才是最好的行為典范,重視身邊的細節教育,教師注意用自己的好習慣悄悄地影響學生才是最有力的無聲語言。其實我們教師同樣需要尋求自我的專業成長與發展,而只有自覺養成并堅持好的習慣,才能在平凡的職業中創造不凡的業績。

  一、要學會傾聽自己

  作為教師,學會傾聽自己,就學會了自我反思、自己與自己心靈的溝通,讓自己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生氣時,要學會制怒;憂慮痛苦時,要學會化解;失敗時,要學會積極地自我鼓勵,使自己倍增勇氣。在不斷的傾聽聲音的過程中,教師就會不斷的融入自己的點滴感悟,不斷的積累優秀的經驗,不斷成長為優秀的'教師、乃至名師。

  二、要正確認識自己

  有位哲人說過: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個人可以認識別人,認識世界,但唯獨不容易準確地認識自己。教師只有看清了自己、認識了自己才能準確地把握自我定位,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想辦法悅納自己的職業,克服職業倦怠。另外,也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在教學生涯中,取長補短,善于接納別人的評價與建議,從而得到快速的成長。

  三、要有追求的目標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為此,崇高的理想可以為我們導航,調整行為。在過程中,保持信念。它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切困難,化解一切壓力,打敗敵人——惰性。

  四、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教師的生涯中,教師不僅要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且還要正確地評價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落后的教學理念常常讓我們受到學生的排斥,欠缺的視野常常讓我們答非所問,淺薄的知識儲備常常限制了我們專業的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到時時學習、處處學習,加強自我修煉,才能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認識到的好習慣是一種堅定不移的高貴品質,體會到好的習慣成就精彩人生。通過讀書,使我意識到,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有所成就,首先自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習慣、好的品質,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傾聽自己,認識自己,樹立理想,學會終身學習提升自己。

教師讀后感15

  學習是為了借鑒。“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最少的時間讀到更多的好書,特別是一些教育經典名著,進而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充實自我人生……這本書給了最好的答案。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教師讀此一書,等于讀了一本教育學與心理學合編的著作。

  書中有一句經典話,值得學習提倡:“研讀教育名著,做學者型教師。”了解教育史上的巨人是誰,他的肩膀在哪里,本書通過對教育經典名著的精概與引讀,旨在讓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獲,在有限的時間了解更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讓我們的教師更有文化和教育涵養,更加理性的思考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通過“讀、議、省、寫、用”,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不斷的前進。

  讀到馬卡連柯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教育詩》時,他說:教育是像詩一樣美好的科學,尤其是教育新人的過程更如同詩歌創作一樣,其間充滿著艱難困苦的探索,同時也極富浪漫傳奇的色彩。他在書中敘述了教養院的流浪兒童,從不遵守紀律的一群烏合之眾,在一種新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指導下,改造成為社會新人的故事,其文筆嫻熟而幽默,敘述充滿激情,更由于在創作中表達出的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使本書影響深遠。

  引用陶行知一句話:“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生活實踐中,通過不間斷地學習和研究,不斷地完善和提高個人的修養和能力。以此相應具備以下品質: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熱愛、相信、關心和了解孩子,教師教育才能的基礎上,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對人的由衷關懷是與教育才能血肉相連的;熱愛科學,有淵博的學科知識;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掌握把熱忱與智慧結合起來的藝術;有高度的語言修養;擅長某項勞動技能或有某些特殊愛好;保持著一顆童心,等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記住你的管教的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

  愿每個孩子都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教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師的讀后感04-12

教師讀后感04-29

教師讀后感12-17

《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讀后感12-17

《有效教師》讀后感09-24

初中教師讀后感01-07

教師的智慧讀后感03-17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17

有效教師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