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1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么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對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現代家庭中的獨生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什么都幫他們做了,讓他們享受一切成果,升旗儀式幫他們寫稿,電腦比賽幫他們設計作品,讓他們臨模,演講比賽幫他們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幾乎由老師為他們重寫,考試場上成了老師的刑場。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2
捧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細細品味,反復思量,只覺如春風撲面,又覺如醍醐灌頂。李老師以不加粉飾卻飽含智慧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一幅幅真實動人的教育圖景。讀來平實而親切,如友人促膝談心,細嚼則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全書共分四個篇章,李老師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中都融入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認真思考。第一條主線是教學線,主要介紹了他進行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主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李老師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主線是管理線,講述了他自己從教師到校長到局長到教育家的成長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管理理念的變化與實踐。每章每節的標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一個改革的實踐家、一個創新的教育家嶄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捧讀此書既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一、關于他的語文教改觀的思考
李老師指出,“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他認為:“不好‘讀書’,而好‘甚解’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于是,在教學中,他從履行一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做起,以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為依托,開始了對教育的實踐與感悟,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非常動人的語文教學藍圖。他在語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閱讀,在他看來讀書與實踐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源泉,讀書,能給人智慧和力量,能開闊人的視野和博大的襟懷,也能影響人的價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應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里。
他要求學生每天閱讀十分鐘:首先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搜集可閱讀的材料,歸類整理,加上閱讀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時發到學生手中。材料的內容多樣,獲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選擇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這項活動進行了好多年,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這一改革他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中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
為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項改革就是他的“語文實驗室計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切實擁有了語文學習的自主權和閱讀選擇權;他還提倡“說你想說的,寫你想寫的,讓寫作成為情感的一種自然的表達方式,成為生活的一種真實的需要”。他的語文教學改革雖然冒著極大的風險,最終還是成功了,因為他相信:“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它沒有理由失敗!”改革中他發現,一些課堂中充斥“假問題‘以求熱鬧,卻沒有注重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發展。這樣的教學行為,只顧及花哨的表面形式,但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這樣的課堂其實是不健康的,正因為他有了這一發現,才有了他的語文教學改革。他認為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教給學生知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教學改革,奠定了他教育理想的“底色”,也顯示了閃耀其中的人文思想的火花。
二、關于他的學生觀的思考
李老師認為,教師心中不應該有“壞孩子”,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能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高一男生,從失修的磚墻縫里向學校女廁所偷窺。這樣的行為,按照常規肯定被認為問題嚴重。但是,李希貴老師沒有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沒有盲目批評教育,而是從關注學生心靈出發,實施了保密、充實校園生活、調動家長的教育力量、安排優秀教師和他們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幫助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渡過了危險的河流。這個案例正體現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多么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語解釋的淋漓盡致。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寫的是一個雙休日,作者在公園門口碰到了一位帶領上高一的兒子逛公園的朋友,感到非常驚奇。經過了解,得知這位家長是用逛公園的方式獎勵自己的孩子。作者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想到了我們的評價問題,想到了我們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尺,這就是考試成績。返校后,作者和老師們一起反思我們的評價問題。這一年,在作者的堅持下,高密一中破格錄取了一個叫賀明的學習成績很落后的學生,錄取原因很簡單,就是他的國畫畫得特別好。進入一中以后,老師們發現,賀明是一個不守紀律的學生。有的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師并沒有放棄,而是主動找賀明拉家常,幫助他樹立學習信心,并讓賀明選一張自己最滿意的國畫懸掛在校園的顯眼處。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從次,他加強了自我約束,發奮學習,進步很快,被評為“百優中學生”。后來,他考取了一所美術學校。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過人的長處,在這一點上,人人都是最好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揚的武器,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能從一開始就著眼于失敗去做工作,應當把預期的失敗轉化為成功,應讓每個學生都能說“我能行”!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3
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這本書里,作者回憶往昔的工作,沒有自詡和矯情的夸夸其談;探索歷程的評價,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體驗感悟的歸納,沒有嘩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敘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閱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后,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里行間涌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恒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蕩,從而生發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沖動和欲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于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應證。
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著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閱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癡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閱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著我的'心靈,影響著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他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 "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做一個善于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復。當今這個正在發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后,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復,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4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書字里行間充滿著智慧,李希貴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的鮮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在書中,李老師緊緊抓住三條主線: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作者從管理一所學校到管理一個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李老師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新,他的成功應該源于他對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作為教師我們要把學生當成一個無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對待。決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這樣對孩子不公平,我們要善待孩子的錯誤和缺點。把孩子們當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復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占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非常認真的在告訴學生真理,結果呢?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什么時候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了,什么時候孩子們能夠探尋屬于自己的答案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老師的任務不應該是告訴學生真理,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們去品讀。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5
這個寒假不尋常,一本《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思考。
這本書是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著述的,李校長是我們山東人,他以教學線、教育線、管理線三條線為線索,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敘寫展現了自己的成長歷程,闡明了自己的教育主張。雖然書中的案例多是高中的案例,但他的思考折射出來的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對教學、對教育的深度思考。
“愛書的爺爺”不懂教育,卻把熱愛讀書、熱愛文化的種子種在了李校長的心中;母親的講效率、父親的沉穩淡泊在李校長的心中種下了幸福的種子,奠定了美好人性生長最適宜的土壤;上學時老師的信任,不經意間的賞識都讓李校長感受到了尊重,自覺開啟了心智,激發了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李校長的成長經歷正是“孟母三遷”故事的最好詮釋,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土壤的,良好的土壤才能為種子的成長提供最適時的'養分。李校長是幸運的,在不是教育的教育氛圍中他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動力。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像李校長那般幸運,不幸運的成長氛圍必定會讓天真的孩子們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班級的明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大班時父母就離異了,孩子跟著爸爸和爺爺奶奶住在了一起,老人年紀大了,閑賦在村里,爸爸腿有殘疾,在一家工廠三班倒,孩子和爸爸的交流非常少。老人覺得孩子很可憐,所以格外慣著他,明想要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因為老人“不想讓別人瞧不起這個沒媽的孩子”。明每天晚上都沉迷于手機中,從不完成作業,也是班級里朋友最少,最不愿說話的那一個。雖然在學校里我采取了各種激勵的措施,但明從不為所動;雖然我多次走進明的家,但爺爺奶奶的觀點就是“我的孫子不用別人管,他想怎樣就怎樣”。對于明而言,教育真的是蒼白而無力的。
最終我不再執著于他的學業,而更多的去關注他的快樂。家訪時,為老人帶上一箱奶,為孩子帶去一本書,問問家里有什么困難;在校時,關注孩子每天的吃飯情況,鼓勵與小伙伴之間的融洽交往……沒有批評、沒有說教,也沒有期望。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我的“不教育”反倒讓爺爺奶奶著了急,“老師,孩子總玩手機怎么辦?作業不完成怎么辦?”我的“不教育”也讓明有了改變,“老師,我能不能也找一個小老師?”
教育真的應該是潤物無聲的。正如李校長在工地上因為少年意氣的“輕狂”,僅僅是參與與體驗,感同身受中丟棄了自己對工人的嫌棄,帶來了心靈上的震撼。
“如果他僅僅是把我教訓一頓,換來的可能只是我內心的抵觸和不滿。”雖然我們是教育工作者,但有時我們真的需要想一想,如何在不是教育的教育中引發心靈的震撼,激起自覺成長的愿望……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6
一個多月前,學校為我們每位教師購買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剛開始讀也沒覺得太特別,隨著讀的越多,越來越被吸引。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讓我認識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們教師最好的選擇。
李希貴老師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著想。他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采取行動,卻可能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相信讀過這本書的都還記得一則名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對我的觸動很大。故事是這樣的:在課間有學生用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一名學生在飛快跑過時順手牽羊,把手機撿起來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師看見,現場抓住還是假裝沒見呢?最終在操場見到了真人,并完美解決了此事。學生丟東西,這樣的事情我也經歷過,不過是費了很大周折才解決事情,卻又丟了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感情。雖然知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孩子要多一份寬容,我卻在遇到事情時解決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斷地閱讀,我明白了十多年來,學習過遠處的揚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白潭中學,近處的學校也去了好多,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為看到的聽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而我們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蘊。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是一定會堅持用心讀下去,最后借李老師的一句話:“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來激勵自己:作為教師必須善于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教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作為老師我責任在肩。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7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我被其中的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做法深深吸引了。使我受益匪淺。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李希貴老師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孩子也是如此。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全體學生,讓課堂響著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敢于打破權威,具有批判精神,是尊重生命,發展個性的價值取向。
新的學生觀、育人觀逐步形成。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拿起表揚的`武器,機智地面對得意忘形的孩子,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協商促進發展,用“比值”衡量成績……這些新思想、新觀念,成為老師們的共識,成為李希貴堅定的教育理念。
只有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樣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喚醒、張揚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正如李希貴老師所說:“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廣廈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8
這學期我們教研組共讀的是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我趁閑暇的時候,翻了幾頁。但感觸頗深。
書看到一大半,我已經被李老師那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思想、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而深深感嘆了。在拿到這本書之前,還以為不過是一個教育者為自己立傳罷了,讀著讀著就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理智的成熟的工作熱情所鼓舞,為官能如此深入地大刀闊斧地改革,不客氣地說,我周圍還沒見一個。敢想敢做,而非凡成就的取得都緣于一顆誠摯地熱愛教育的心靈。
尤其當看到“語文實驗室計劃”時,不由怦然心動,“語文教學原生態”仿佛一股清泉從我思索的荒原中流淌而來。這項實驗最大的改變是課程安排:每周只用2課時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而把4課時拿出來,讓學生到自修室去學習。想到今天的語文課,由于很多學生已經對復習厭倦了,可是下周2就考試,我很想讓學生去讀課外書,可對考試成績又有點擔心,于是雖然課本復習味同嚼蠟,我依然按部就班地領著學生復習。學習沒有樂趣,沒有自主性。追究原因,還是沒有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于孩子一生發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是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我不禁自問,我的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呼吸了嗎?下學期我要在學生課外閱讀上動動腦筋,完全可以把課外閱讀引入課堂,“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9
本書是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的嘔心之作。全書共分四個篇章,由三條主線貫穿始終。一條主線是教學線,主要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主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主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作者從管理一所學校到管理一個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這三條線都體現了人文化的管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與學生、教師、學校的零距離共呼吸中,李希貴先生逐漸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
把能夠交給學生的活動組織權,全交給學生做,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結果學生把各項活動都搞得有聲有色,老師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造,欣賞他們的成果。
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群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么能夠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中有《尋找語文教學的原生態》一節。讀罷該節,感觸頗深,對我的語文教學很有啟發。
“語文呀,你千萬不要上語文老師的當,語文課上搞的那一套統統不頂用。”這是一位剛考入大學的學生給正在上高三的朋友寫的一封信中的話。這封信深深刺痛了語文教師。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備課、批改作文、試題訓練等,到頭來瞎忙,凈做的是無用功,有時還起反作用。這讓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會感到沮喪。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為了說服老師,身為校長的李希貴讓兩個初中生參加高三的語文考試。結果讓教師們大吃一驚,他們的成績接近或超過高三學生的平均水平。為什么初中學生和高三學生考分相差不大?原來是他們有自己的大量是閱讀。中外名著,著名童話等都在他們的閱讀范圍,有了深厚的文化積淀,當然他們的語文成績很好了。
這給我們語文教師一個啟示,語文課講得再好,那也只是教師的精彩表演,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多閱讀,擴大知識面,加深文化積淀,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陶淵明曾說他的學習方法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好讀書”就是廣泛博覽群書,多看書,勤讀書,讀好書。這是語文學習的必由之路。“不求甚解”就是不要鉆牛角尖,不要把文章搞得支離破碎,以設計習題,要從整體上把握學習。“好讀書不解甚解”是語文學習的正確途徑,然而現在語文教學恰恰走的是相反的道路:不讀書,求甚解。這或許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
想一想我自己不也正是這樣教語文的嗎?對一篇課文不厭其煩的分析,一篇課文用上兩、三節課在所不惜,殊不知,學生寶貴的時光都被浪費掉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非但沒有得到提高,而且應試能力也不會提高多少。
于是,在李希貴校長的領導下高密高一中開始了“語文實驗室計劃”。讓學生從語文課堂上解放出來,進行大量的閱讀。這是一個冒險的計劃,有教師擔心起來。事實證明,這樣學習語文成效非常明顯,學生的語文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希貴說,“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律,它沒有理由失敗。”
但愿我們也能從繁瑣的分析講解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里解脫出來,把學生的閱讀當成重中之重,把時間還給學生,讓我們的學生享受自由呼吸的教育!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0
“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
讀此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文章字里行間充滿著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說教,作者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的鮮活理念。 在書中,李希貴老師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都融入了自己對教育獨特的感悟與思考,那點滴心語,可謂畫龍點睛。這三條主線分別是教學線、教育線和管理線,而統領這三者的.便是一種“人”的精神,一種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可貴思想。
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說:“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不要再用單一的學習成績去評價每個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為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通過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責任。
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閱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而且閱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群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么能夠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閱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誰能堅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讓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順暢地呼吸。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最后,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吧,“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1
“李希貴”這個名字是從我們教學副校長口中得知的,當時校長對此人的評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能稱為‘家’的教育工作者。”我因而買了兩本李希貴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學生第一》。在看完第一本著作的時候,我不禁感嘆于作者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他總能從最小的切入口來展現隱藏在背后的深刻教學思想,李老師的筆墨更多的是用在敘事論事,全然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和獨斷。這大體也是為什么我愿意讀完這本書,并有沖動為他寫點文字的原因吧!
這本書按作者的意思是由三條線索鋪陳開來: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則是管理線,主要講述了作者如何從管理一所小學校到管理一個縣,再大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但不管是哪一條線索來看,我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秉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目標去實踐和奮斗的。
自由呼吸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樣的教育?這個問題在我看到封面時就想知道答案的。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有趣又發人深省的案例:在他管理的學校曾經因為師資原因,無法為其中兩個班級配備語文教師。因此,這兩個班級在語文課的大多時間里就是去閱覽室讀自己喜歡的書。可令人稱奇的地方在于,這兩個班級在語文階段性考核的表現絲毫不亞于其他有專門語文教師執教的班級,而且在寫作這塊的得分還高于對方。像類似的案例在書中還能找出不少來。所謂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還學于生,學習本就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有學習的自由,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師應該尊重規律、尊重事實、尊重學生。自由呼吸的教育還提倡要讓教師懂得自由呼吸。教師只有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呼吸才能明白學生需要怎樣自由呼吸的教育。
閱讀是幫助教師走出封閉空間,呼吸到自由的不二法門。做會自由呼吸的教師就要學會如何通過閱讀來解放束縛自己思想的枷鎖。很多時候,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閱讀,原因是我要批改很多作業,找很多學生談話,還要備數不完的課以及處理生活中無止境的瑣事。但,李希貴老師在結束部分寫道:做人做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啊,作為教師必須在亂麻重生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重心,有時候我應該舍得停下手中的活兒,靜下心來去閱讀幾段有關教育的體悟和經驗的文字,或許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辦事的效率,因為方向明確了,思路清晰了。
自由究竟是什么樣的味道?我想,自由應當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得到;自由還是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并且知道應該斷然舍棄。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2
早就聽說過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剛好辦公室集體閱讀的書目正是此,這正符合我愿。
看書前,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貴老師又是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懷著幾分疑問,也懷著幾分求知的迫切,我認真暢讀了這本珍貴的教育專著,從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來是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貴老師就是這樣用心、用情、用愛、用智慧創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中,字里行間充滿了教育的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呆板的說教,李希貴老師用樸實而真摯的語言,創造了一部教育專著,從題目到內容,無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風采。
書中又這樣一句話“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恒!”每一個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個性,也就意味著為孩子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就意味著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李希貴老師的“語文試驗計劃”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我們就不會讓生動活潑的孩子,按我們老師的`想法做他們根本不喜歡做的事;對孩子多一份尊重,當我們老師有錯時,是完全可以向學生道歉的;對孩子多一份尊重,我們就不會剝奪學生自己的時間,侵占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么會不尊重你呢?
教育本來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只是我們人為的把它搞復雜了。如果把孩子們當做一個個生動活潑的人來看待,讓孩子在校園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會有多少問題了。
一本書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貴老師的教育理念給我的啟迪卻是無限的,作為一名小學教師的我,在享用他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升華,用心讀書,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珍重懂教育的人,一個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靈者!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3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本好書的價值不僅在于它所包含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它所引發的思考。就像音樂的美妙并非只存在于它的音調之中,而是在我們內心產生的共鳴中。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以平實而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他曾經親身實踐、親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深刻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他認為,"教育本來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是我們人為地使其變得復雜了。我們應該將孩子們視為獨立的個體,讓校園充滿民主和平等的氛圍,讓老師和學生在校園中自由呼吸。"這樣做可以讓"心靈之花自由開放于生命田園中"。他還提到了"表揚學生要大方,批評學生要謹慎"的原則。這些樸實的話語將教育這個看似無邊界的概念用簡明扼要的.方式解釋得非常透徹。我對李老師的觀點深感贊同。確實,教育本質上是很簡單的,只需要一腔真愛和一份寬容即可。
回顧過去幾年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認為教育應該像農民耕種莊稼一樣。就像春天播下一顆種子,我們需要給予它水分來滋養,除去雜草讓它能夠茁壯成長,遇到病蟲害時要及時施藥進行治療,還要給予充足的營養來促進生長,從而使它保持健康狀態。
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通常都期望他們的學生能夠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向成長,更希望他們能夠盡快變得成熟,不斷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無私地傳授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完全吸收并變得強大起來。然而,肥胖并不能代表強壯,孩子們也不一定會接受教師給予的所有東西,他們經常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零食而不顧其是否有營養,是否平衡搭配,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應該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而不是試圖讓他們成為另一個我們。我們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朝著自己獨特的目標發展,而不是把他們塑造成相同的模型。我們應該保留世界的豐富多樣性,而不是讓它變成一個單一的形象。真正有效的教育應該是隱藏教育目的的,不張揚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培養并不需要復雜的教育技巧,而是需要和諧的氛圍、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和仁愛。所有這些因素都是美好人性成長的適宜土壤,如果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孩子開始感受到成人世界對他的充分尊重時,也就是他開始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時候,同時也標志著他的心智自覺開始開啟。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僅僅是因為課程本身的價值,而更可能是一些我們經常忽視的微小細節。當孩子從這些微小細節中獲得滿足時,他會更加熱愛學習,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
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讓孩子自由探索世界吧,讓他們獨立行走,或許他們能夠更快地邁向成功!讓我們擺脫僅僅為了教育而教育的陷阱。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4
今日,王校長在學校群里分享李可誦讀的李希貴校長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書中提到,別被語文老師的表層成績所蒙蔽,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老師的辛勤講解并沒有直接關系,更重要的是與孩子的閱讀量息息相關。
李校長做了個試驗,讓他的初一孩子與一個初四的小孩和高三學生做相同的考卷,最后顯現出高三的均值分成,初一的李大偉得82分,初四的小孩得85分。這一結果使我震驚,并且也讓我思索。一直以來,語文教學都是老師在講臺上沖著教材進行詳細講解,而學生則在下面昏昏沉沉。考試分數出來后,教師往往在講臺上痛心疾首地埋怨,“自己的核心都快忘了,從小到大的語言知識都考不好,的知識點我說過多少遍了,大家的作文除了剽竊閱讀,毫無深意,真情實意基本沒有……”。
這樣的方法確實正確嗎?確實有效嗎?難道每日所做的都是徒勞無功?對過去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深深地猜疑,也讓我感到茫然。其實,很多教師心靈深處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卻不知道如何改變,最終選擇隨波逐流,跟隨別人的做法。多年來我一直希望取得進步,不再布局過多的抄寫作業,上課時不再呆板地講解課文。
今年開始教初三后,我打算不再布置家庭作業,由課代表承擔,并嚴格要求不要過度,甚至允許學生自擬工作。同時,我還希望在課堂上擴寬小朋友的`知識面。然而,由于自身的理論素養與思想深度有限,我在焦慮之外也感到束手無策。這本書中的思想極具啟發性,我們應該突破“不閱讀、求甚解”的怪圈!與學生一同閱讀,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找到一套切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讓廣大老師不再感到疑惑與無奈,迎來教學的“峰回路轉”。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5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把自己多年來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原生態的東西提供給讀者,主要寫了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終貫穿了教學、教育、學校管理三條線索。一切都是那么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讀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對教育的真誠、真摯,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尋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態度所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袁振國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特別是最后這一句,李希貴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善于學習,是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對李希貴的第一印象。李希貴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對讀書的執著和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體驗、領悟和反思。家庭的影響使李希貴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結合自己的在教學中的經驗和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使他越來越認識到讀書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讀書,伴隨了他46歲人生,也影響和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所以,我們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教師要在讀書中生存,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一個優秀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與教育名師相比,我們比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層面的專業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匠氣,而往往缺少一種基于文化底蘊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從李希貴的身上,使我們深知,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的人,是不允許自己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復。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這么一條使教育回歸本質、回歸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并不認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書的“后記”中引用瑪麗?凱的話說:“我誠摯地相信,生命是一連串的企圖和失敗,只有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 這既是李希貴先生從教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其成長為著名教育家的法門。
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6
閑暇之余,虔誠地拜讀了李希貴《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我欽佩于李老師對教育改革的魄力與智慧,也欽佩于他對教育的深層次的獨到見解。掩卷沉思,李老師的一句話一直在腦海中呈現,“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是啊!沒有愛,哪有教育。
正因為有愛,才會“教育,應該從平等開始”;才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才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才會“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因為有愛,才會把學生當人來看待,給予信任與尊重,才能讓老師和學生都真正擁有能夠“自由呼吸”的`教育。
如今的教育最大軟肋就是缺乏對學生的關愛,對人格的尊重,以及對錯誤的寬容。面對一個個鮮活而充滿朝氣的生命個體,我們教育者應該更多的是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與感悟,而非自己的功成名就!
愛的教育是寬容與尊重。把孩子當成活生生的人來看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保護他們的自信心,保護他們的求知欲。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自內心愛上學習,教育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的教育是賞識與激勵。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而教育的責任就是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走路。莎士比亞說過“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都渴望得到陽光。教育應該多些賞識與激勵,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首先要有愛,更要像李希貴老師一樣會愛,才能奏響愛的旋律,教育才能走上一條康莊大道。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7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一個人如果能把讀書當作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我堅信,這樣一定會讓心靈融入知識的海洋,讓知識融入生命的歷程,在人生的路上,去發現比海洋更廣闊的心靈空間,去探索比宇宙更深邃內心世界。
正因如此,我堅持著讀書,享受著讀書的樂趣,在假期中,我閱讀了許多書,其中我細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本書,感到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因為一直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常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邊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之以魚,更應授之以漁”,我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前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多么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得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多年來自己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就應像土地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就為它澆水,長滿雜草就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就為它灑藥,缺少營養就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作文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就是不簡單。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8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最新著作。這本書主要是通過分享多年來他在教育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向讀者提供一些原生態的教育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書中內容涵蓋了教學、教育和學校管理三個方面。每章每節都以標題和內容展示了一個改革實踐家和創新實踐家的全新教育理念和豐富教育智慧。其中既有生動的實際案例,又有深刻的理論分析,大部分都是作者在教育教學中親身經歷的事例,引人入勝。在書中,作者講述了一個故事:有兩位高一男生經常在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在校園圍墻外的磚墻縫里偷窺學校女廁所。按照常規,這種行為絕對不能容忍,屬于嚴重的違規行為。然而,時任高密一中校長的李希貴并沒有輕易下結論,也沒有盲目批評,而是從調查入手,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如保密行動、豐富校園生活、調動家長的教育力量、安排優秀教師與他們交朋友等,幫助這兩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出了危險的境地。在這個成功的教育案例中,作者沒有用成年人的價值觀來評判學生,也沒有用道德標準來衡量學生,他真正理解了“沒有壞孩子,只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這一理念,鍛造了學生的成功之路。每當讀到這個情節,我都非常欽佩作者科學的學生觀念,驚嘆作者高超的教育技巧,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那些內心有問題的孩子,針對性地給予幫助,樹立并真正貫徹“沒有壞孩子,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從暫時的失敗走向成功。
書中還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雙休日,作者在公園門口碰到了一位帶上高一的兒子逛公園的朋友,感到非常驚奇。經過了解,得知這位家長是用逛公園的方式獎勵自己的孩子。作者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想到了我們的 評價 問題,想到了我們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尺,這就是考試成績。返校后,作者和老師們一起反思
在作者的堅持下,我們學校今年實行了一種新的評價方法。我們錄取了一個名叫張亮的學生,盡管他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出色,但是他在音樂方面有著非凡的才華。進入學校后,我們發現張亮對紀律并不十分遵守,讓一些老師失去了對他的信心。然而,作者并沒有放棄,而是主動與張亮交流,幫助他樹立學習信心,并讓他的作品展示在學校顯眼的地方。這個舉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張亮倍感自豪和自信,從此他加強了自我約束,努力學習,進步很快,最終被評為“優秀學生”。不久后,他成功考入了一所音樂學院。通過這樣的評價方法,我們給學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機會,滿足了他們做一個優秀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從成功走向成功。我們認識到,評價方法需要不斷改進,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幫助特別是學困生找回失去的信心,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鼓勵他們從成功走向成功。
對于這本書,我認為我們應該懷著內心深處的熱情去讀書,懷揣著追逐夢想的渴望去讀書,懷抱著實踐的勇氣去讀書,懷著思考的好奇心去讀書。不斷地反思自己,勇于實踐。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19
一本書,打開了思維的空間,曾幾何時,未靜下心來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也只有你——《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讓我好奇不斷,驚喜不斷。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對教育的認知還真是沒有過深入的思考,是你幫我打開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讓我知曉,教育的真諦在于人的發展。人的發展,不是車間生產商品,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性,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優劣之分、沒有高低之分,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其個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評價一個人,不能拿一把成績的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有的學生善于學習、有的學生善于畫畫、有的學生善于設計、有的學生善于組織......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去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去發掘自己的獨有的人生潛能,掌握自我提升的核心素養,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養考試機器。那么在現實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對犯錯了的學生不是一味地批評懲戒,而應以平等的身份去處理,弄清來龍去脈,找到錯誤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讓犯錯了的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面對品困生,更應該要有耐心、愛心、細心,因為他們的發來激勵自己:作為教師必須善于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教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作為老師我責任在肩。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20
暑假里,從學校推薦三本書中,我選擇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是因為被書名所吸引,我看書有個愛好,喜歡先看書名,再看目錄,然后看內容。這本書名的“自由”二字讓我向往,我們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帶著這個期待,我開始閱讀此書。
首先來看看本書的目錄吧:“教育,從平等開始”“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管理,以應當從提倡什么切入”“矛盾消化在機制之中”“經營學校文化”“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中藥”“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尋求語文教學的原生態”“讓教育從細節入手”“讓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用考試指揮一臺交響樂”“背負壓力前行快”“超常規要用超常規的措施換取”“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等,從這些題目折射出作者作為教師,作為教委主任的關于教育的獨特思考和超常規的實踐,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把當時落后的三流中學高密四中硬是辦成了山東省一流中學。
看完目錄我以完全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這本書值得一看。這本書不是一本理論書籍,而是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比如書中的經典話語之一:讓教育從細節入手。一個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關頭才能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和我平時的教學聯系起來,我覺得很有道理。
在一節美術課上,學生的任務是利用一些廢棄的材料完成一件會游的玩具的手工制作,各各做得都很投入,件件作品都與眾不同,而有一位同學做的不但精致而且很有創意,這件手工頓時就把我給吸引住了,我立刻彎下腰來低聲對她說:“你這件手工作品做得真有創意,一下子就把我給吸引住了,你愿意贈送給王老師嗎?她面帶微笑地說:可以的。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她說:“這些廢棄的材料我還收集了很多,回家還可以再做。”我當即就表揚了她對美術學習的熱愛。寫到這兒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當時我不去親切地向她要那件作品,也是可以很容易拿到的,只要作業交上來,不還給她就是了。可是我沒有,因為尊重告訴我該那樣做,而不該這樣做。所以每次學生的作業我都是完完整整的交還給他們,除了優秀的展出外。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孩子也是如此。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全體學生,讓課堂響著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敢于打破權威,具有批判精神,是尊重生命,發展個性的價值取向。
美術活動時,有位同學畫了一個黑太陽。當時我一看就有些生氣,明明知道太陽可以畫成紅色或黃色,可他卻偏偏畫成黑色。但我沒有立即訓斥他,也許他有他的道理。于是,我問他:你為什么把太陽畫成黑色,要是畫成紅色該多漂亮呀!他告訴我:老師,我的太陽讓黑云遮住了,所以它變成黑色的了?看來他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我應該尊重他的想法。當時,我就鼓勵了他的做法。
還有一次,我準備給孩子們講個故事,我像往常一樣說出了故事的名字,但當我剛要往下講時,有的`孩子打斷了我的話。
老師,我不想聽這個故事。
老師,我想聽偉人的故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著自己的意見。為了增強他們聽故事的興趣,我尊重了他們。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選了一個大多數孩子愛聽的故事,結果他們聽得非常認真。
兒童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選擇權。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的這種權利,讓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并敢于表達自己的主見。只要孩子的意見是正確的,解釋是恰當的,我們一定要給予鼓勵。
讀完此書,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路也能真正的“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師的話來說: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善于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21
假期間,我從學校推薦的三本書中選擇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來充實自己。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被封面上的"自由"二字深深吸引,——我們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帶著這個期待,我開始閱讀此書。
起初,當我只讀了幾頁的時候,我就被李老師的真誠與樸實打動了、震撼了。這種感覺引導著我繼續往下讀,在接下來的閱讀過程中我享受著、思索著,越發感受到吸引我的不僅僅是書名,更具吸引力的是這本書中所折射出的一位教育改革家的嶄新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他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著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從李校長的教育故事中,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教師去學習與琢磨,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校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采取行動,卻從來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這本書是由多個教育故事組成的,每一個故事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這本書并非是一本深奧的教育理論書籍,相反它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他曾經經歷過的教育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熱愛與向往,從中他也向讀者傳達了他獨特的感悟與深沉思考。我想一個人真正的能力與魄力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關頭才能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重視日常平凡的教育生活,著眼于日積月累,多思考、多總結,這樣的教師生涯、教育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其中有一則教育故事名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對我觸動很大,并在此后的教學過程中給予了我很大影響與啟發。
有一次課間,我從三樓往二樓正廳走,三樓的正廳恰巧有一群中學生在用自己的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由于舞蹈的動作非常滑稽,所以我駐足觀看了一會兒。就在這時,一個六年級男同學從這群人身邊飛快跑過,同時將嶄新的手機從地上迅速撿起揣進了上衣的口袋里。此時此景被我目睹了個正著,當時我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想我是當場抓住他還是裝作沒看見呢?就在我猶豫時,一句平實的言語立刻跳入我的眼前——"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我豁然放松下來,心中已有對策。但就在我愣神的一刻,那位學生像射出去的箭一般消失在熱鬧的樓道里。最終我費了很大勁在操場找到了他,見他身邊沒人,我便很自然地走過去微笑著和他打招呼,并溫和地對他說:"剛才不知道哪位學生在三樓撿到了一個手機,失主非常著急,想通過監控錄像看看手機被誰撿去了,送到了哪個辦公室好去認領。"這名學生聽后,頓時臉色煞白,微微顫抖著、小聲對我說:"老師,我撿的,我還沒想好送到體育組還是大隊部呢,現在交給你吧。"我微笑著說:"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是咱們同學學習的好榜樣,老師看到你的班主任一定告訴她,她會在全班表揚你的。"但他什么也沒說,就一溜煙地跑掉了。在我將手機交給失主后不久,突然收到了一條不知名的短信,短信的內容是:"老師,請不要告訴我的班主任,是我錯了,謝謝你沒當場把我抓住,不然我真不知道會是什么后果。謝謝你給了我一次做好學生的機會,我會像你表揚我那樣,做一個真正的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成為同學們的學習榜樣。"
是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
隨著深讀這本書,我的思緒漸趨明朗。我明白了為何這么多年來有的學校學習魏書生、學楊思、學杜朗口,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草草收場,是因為那都是從名師那兒學皮毛,借鑒者看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并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蘊。
閱讀這本書,還讓我清晰地明確了教學的方法、教育的方針、管理的體制,更重要的是讓我再一次端正了人生態度。
在書中,李希貴老師分別以教學、教育、管理這樣三條主線,把源于自己教育實踐中的小故事串聯起來,同時融入自己對教育的獨特體悟與深思。而尊重人、欣賞人、珍愛人的"人本"理念則貫穿三條主線始終。"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藝術、"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的評價觀、"讓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的育人觀等等,這一切都是李希貴老師"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
讀完此書,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之路也能真正地"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師的話:"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善于發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05-06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08-31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筆記05-07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體會12-28
初中教師讀書筆記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09-24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03-26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08-24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05-02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05-02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