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惡意有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惡意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惡意有感1
在這本《惡意》中,東野圭吾采用敘事筆記體,通過各自人物的自述或記述,來推動小說情節的發展。
在不同的視角之間進行轉換,將第一視角的好處發揮到了極致,披露最低限度的事實,讓讀者也逐漸戴上第一人稱的眼鏡,從而身臨其境到不可自拔的地步。
事實與真相通常完全不相干。
什么是事實?什么才是真相?
故事由一場殺人案展開,死者是主角野野口修的同學,作家日高邦彥。
作為第一個發現日高遇害的人,野野口受到了加賀警官的詢問,巧的是,加賀竟然是野野口的舊識。
在加賀的視角中,野野口的供詞和記錄案件的筆記都有疑點,在進一步的調查中,加賀將野野口鎖定為犯罪嫌疑人,但在野野口認罪后,加賀發現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加賀掉入了野野口精心設計的陷阱中,所有的線索環環相扣,看起來是事實卻又不是真相。
野野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坐實他犯罪者的身份,他抄寫日高的作品,偷走日高已故前妻初美的照片和圍裙,制造他的`殺人動機,讓大家以為他是日高的影子作家,給日高潑臟水。
陷阱從一本書開始破裂,那就是描寫煙火師傅的《死火》,加賀發現野野口家中存有原稿,野野口命名其為《圓火》,在調查中,加賀發現,常去煙火師傅店里的人并不是野野口口中的自己,而是作者日高。
看到這里,我甚至感覺周遭一陣涼氣撲來,在野野口的自述中,我看到他對成為日高影子作家的憤恨,對日高的不滿,甚至我也認為日高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我又想起在書的開頭,日高虐貓的事件,原來從那里開始,野野口就為捏造日高抄襲、暴虐的形象埋下了伏筆。
最后,作者以加賀的總結性推理,野野口修的默認結束了這本書。
野野口的犯罪源于惡意,源于他對日高的妒忌。
從小長大的同學,完成了他成為作家的夢想一舉成名,還娶了溫柔美麗的妻子,而自己卻只能創造出兒童文學。
他妒忌日高,在他得知自己癌癥復發后,妒忌之火愈燒愈烈,自卑的心理極度灰暗,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就是看他不爽。"
這是加賀發現學生欺凌同學后詢問的答案。
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話,詮釋了人性的惡意。
為什么會不爽?自然是源于妒忌,看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心寒。
妒忌的心人人都有,一旦這種心思無法控制,就會做出不可挽回的事,這可能就是《惡意》想要告訴我們的。
讀惡意有感2
《惡意》是我讀的東野圭吾第三部小說,從《解憂雜貨店》到《白夜行》再到這本《惡意》。
推理小說的主要元素中,最吸引讀者眼球、受關注程度最高的,莫過于兇手意外性及手法意外性,who和how永遠是閱讀過程中吊人胃口的關鍵核心,而動機多數時候扮演的是從旁陪襯或者錦上添花的角色,或為財為利,或為情為仇,又或者純粹心理變態,總不過如此幾類,既難出新,可供發揮的空間亦很有限。動機隱晦而出人意料的小說并不在少數,但隱藏愈深的動機,在作品篇幅中的地位往往越需要不起眼,方能逃過讀者那挑剔精細的眼睛。是以將why至于who和how之上,完全把動機推理作為小說第一要素的作品,便少之又少。東野圭吾的《惡意》堪稱個中翹楚。在兇手落網、案件本應劃上句號之處,帷幕才真正揭開,詭譎的魔方才真正開始轉動,而包藏用心的細節早已在不經意間悄然埋下。
手記敘述歷來也是推理小說的慣用表達方式,第一人稱視角易于促使讀者產生代入感,而在身臨其境的同時,視角與感受的潛在同化,便使得作者更有機會、更順利合理地利用心理盲點巧布迷局。《惡意》中的手記敘述,大體上并沒有邁向敘述性詭計的'彼岸,雙線結構的運用精巧而大氣,隨著閱讀進程,讀者必須不斷回溯前文,一次次修正自己的立場和猜測,在小說由直進單性延展到立體迷宮的過程中,閱讀的樂趣也因此得到最大的發掘。
東野寫人物,善用白描,少用重彩。以其杰作《白夜行》而論,兩位主角之心路,竟從頭至尾全部掩映于水下,十多年驚心動魄的掙扎歷程完全靠側面折射,技巧之嫻熟高妙,唯有令人嘆服而已。改編后的《白夜行》電視劇版,恰與小說形成互補,雖情節、演技均無可挑剔,但正面直擊的放大鏡下,余味卻總嫌少了幾分。比起不遺余力的渲染,適當的留白更利索,卻也更悠長!稅阂狻返南、冷靜、干脆,恰是東野身處創作力巔峰時期的明證,通篇毫無累贅,無來由的怨憤,不見底的黑暗,直擊人心;東野平坦無波的敘述口吻,森森然令人毛發倒豎,雕刻出這一個沒有色彩的素樸相框,框里只有日夜交替,黑白光影。浮出書頁,連身邊的臺燈,都如艷陽一般燦爛。
《惡意》為了恨萬劫不復,《白夜行》為了活下去而畢生奔逃,在東野迅捷銳利的筆鋒下,愈登峰造極、愈毛骨悚然,反而愈顯其真實可怖;他的素色白描,用于溫情脈脈,用于大團圓,用于希望和春風,便不免流于平庸;石神撕心裂肺嘔出靈魂,雪穗轉身離去再未回首,加賀揭開那層惡意的面紗卻仍難一窺對手的心境深處——戛然而止的收束,似完未完的結局,真相背后無盡的問號與巨大的空曠,明暗交融,悵然惘然。
讀惡意有感3
讀《惡意》,見證一個人如何被內心嫉妒的惡魔一步步推向深淵的過程,見證一個人如何為恨萬劫不復,見證一個人為何認為“死亡是一個新的開始”。
《惡意》講述了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在出國的前一晚在家中被殺,命案現場的發現者是邦彥的妻子和好友野野口修。刑警加賀經過一系列調查,確定兇手是野野口修,而關于野野口修殺害邦彥的動機,野野口修不肯從實招來。但加賀經過深入的思考和調查,發現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僅僅是“我看他不爽,看不得他比我好”,源于這種惡意野野口修在邦彥死后費盡心思毀掉邦彥的人格,毀掉邦彥留于世的榮耀。
野野口修在對邦彥的讀白中說道:“我就是恨你,明明你那么善良。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我當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恨我自己的才能運氣不夠。我把對我自己的恨全部給你,全部用來恨你。”由此可知,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當自身被仇恨所覆蓋,對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朋友心生惡意,那在這表面完好、實則坍塌的友誼橋梁上行走時,惡意便會無邊蔓延,最終成為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
其實惡意是人性中的原罪,在各種負面條件逐漸積累下便會被放大。正如邦彥對野野口修的恩惠卻招致了怨恨,因為野野口修在邦彥面前,內心中生長的不是感激,而是滿滿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在原罪中無限增大,使原罪不斷膨脹。當原罪被放大到一定程度時,總有一角照出黑暗影子中的另一個自己,點燃黑暗影子中的黑暗人性,最終摧毀了自己也摧毀了他人。野野口修自從惡意蔓延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注定是失敗的。一個被仇恨籠罩的人,他的人生早已被仇云遮住了陽光,終日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內心便黯淡無光,善良的靈魂與人格終會與積極樂觀的態度一同隕滅,沒有了積極向上的奮斗目標,便也失去了走上坡路的力量。野野口修為了滿足自己仇恨的嫉妒心賭上了自己人生的一切,而這一切沒有任何價值。
其實野野口修是個可憐的人,他這種極端人格的形成與家庭環境和學生時代所受的校園欺凌有密切的關系。野野口修的母親是一個心胸狹窄、凡事斤斤計較的人,且對于野野口修總是帶著輕蔑鄙視的嘮叨。在野野口修遭受欺凌,最需要家庭的保護與支持時,他的'家庭并未給予他任何的支持與幫助,這導致了他心中最黑暗的一面——惡意的萌發。一個人的家庭環境往往能對他今后的人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正如大多數上流社會人士的子女,可能許多人都會認為他們依賴父母過日子,不學無術,沉溺玩樂,其實不然,上流社會人士的素質大多較高,因為曾經的努力換來了今日的地位,他們更懂得知識的重要,更會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的言談舉止對子女來說也是言傳身教,于是便有了“有其父必有其子”這類說法。
野野口修的經歷是可悲的,這也導致他成了一個可悲的人。他在遭受校園欺凌時不是不想反抗,而是無法反抗,于是他的內心由委屈變為被無奈與絕望支配。為了生存,為了保護自己,他由一個被欺負的人變成了一個欺負人的人,邦彥想將他拉回正路卻受到欺凌。為了生存違背基本的道德,違背自己的靈魂,這是活著最絕望的困境。人們在更多時候不是支配著生活,而是被“活下去”三個字支配著,當生活只剩下“活下去”這個目標,生活便再無意義,因為此時活下去早已將善意從心中擠出,只留下無邊惡意。
有人曾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而我認為,還有陰暗的人性。
讀惡意有感4
——看《惡意》一書有感
什么是惡意?我們無從得知。但它卻蘊含在我們體內。盡管很想抹去,卻怎樣都脫離不了。而我們所要做的,是看待惡意。
在日本,有一位杰出的懸疑小說作家“東野圭吾”。而他其中最為杰出的兩本書,在日本家喻戶曉!栋滓剐小窞閻鄯酃撬樯,《惡意》因恨萬劫不復。而我最喜歡的,正是這雙生花的其中一朵《惡意》。
這是一本考驗人性和友情的書。主人公“野野口修”是一名教師,他待生活如垃圾,性格內向古怪。而身為他最要好的朋友“日高邦彥”則熱情友好多了。兩位朋友高中曾在一起,抱有同一個夢,他們想當作家。而當現實照進夢想的窗,一切顯得殘酷多了。日高邦彥竟提前成為了暢銷小說作家,野野口修嫉妒萬分。他深知他時日不多了,他將好友送入天堂,自己享盡一切美譽。他設下圈套殺了自己的好友,步步驚心,細思極恐。就因為好友天賦異稟,還知曉自己的秘密。
野野口修的惡意就此體現出來。身為目擊者,他將這起事件寫成筆錄,誤導警察,讓大眾都認為自己的好友是不折不扣的壞人,死有余辜。
那么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他人的惡意?我們應當時常抱有一種戒備之心。免于他人的.憎恨。要多交友,也要謹慎交友。不可以使自己的人設遭到侮辱。盡量友善待人。世界很美好,別勾心斗角的,對朋友也要好。盡量與積極樂觀的人交朋友。交人交心,要知道他人對你的印象,要知道他的心。將本身的惡意調到最低。不可以盲目地“跟風”,要理智處事。
惡意無處不在,我們應當學會戒備,但不要將表情浮于表面;蛟S有人會說:“看這么負面的書干嗎?”但這也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提前留有戒備之心,總比當一只不知事委的雛雞好。
【讀惡意有感】相關文章:
讀《惡意》有感01-10
《惡意》的讀書心得02-11
《惡意》讀書心得09-21
惡意讀后感01-30
《惡意》讀后感04-26
惡意讀后感04-30
《惡意》讀后感01-09
惡意讀后感11篇02-05
《惡意》讀后感12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