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讀后感(通用3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經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詩經讀后感 1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間如一條白練,把幾千年前的情懷延續至今。無論是幾千年前還是現在,最純樸,最干凈的依舊是愛情。他不加任何修飾,只是發自人類內心最深處的一種情感而已。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熱戀中的情人纏綿恩愛,無不希望朝夕廝守,所謂,“樂哉新相知,悠哉生相離”,只是短暫的分別對他和她都十分漫長,以至于難以忍耐。不是虛偽的表演,是來自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相戀相思人人都有過,人人都會經歷,簡單的十幾個字,便將相思之苦表達的飽滿而又空洞。且不說古人有這種相思情節,在當今社會也不乏。著眼于二十一世紀,熱戀期的男女恨不得時時刻刻黏在一起,一刻鐘看不見對方便十分想念,關注他所有的動態,生怕錯過關于他的消息。而采葛中反復吟誦一日不見,重疊中只換了幾個字,更是把懷念情人愈來愈強的情感生動的表現出來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便由此而來。
褰裳,即提起下衣,簡單的一個動作蘊含的是壓抑許久的情愫。詞中的.女孩說,你如果愛我,便提起下衣,過河來找我吧,不要怕河水冷,心中的熱情足以將冰冷的河水溫暖;你若不思念我,還會有別人思念我,不缺你一個人。三言兩語便將女主人公潑辣爽朗的音容笑貌,曠達自然的愛情觀活脫脫地表現出來了。可能許多女孩子羨慕詞中女主人公有如此曠達的心境,可她也只是個女孩,并未看輕愛情,倘若真的被心上人拋棄,也未必能做到詩中所說的那樣曠達,但這種建立在自信自強上的愛情觀以及縱遭挫折也不頹喪的意氣,卻是頗能警醒溺于情者,給傷于愛者治愈。這自信自強的愛情觀,也正是現代女性需要悟出的道理。
時代進步了,科技發達了,男女平等實現了,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演變,但為愛所傷,為情所困的女孩卻越來越多,似乎沒有了心上人的陪伴,便沒有了生活的意義。為什么呢?因為男孩變得輕浮了嗎?不!大多女孩將所有的賭注都放在了心上人身上,沒有給自己留一絲后路。當今社會的現狀是,男主外,女主內,在觀念固化后,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理所應當,女人就應當在廚房和孩子之間打轉嗎?不!從未有如此規定,古有巾幗英雄花木蘭,今有科研巨人彭新華,這些足以說明女兒身不比男子差。而在愛情中,女人有了自己的事業才能保留自尊和自信,才有日后生活中的底氣。
放眼大學校園,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靜心研讀詩經,默默努力,把自己變優秀,期待與更優秀的人相遇。愿更多的同學可以如詩經中的女孩一樣灑脫自信,與我攜手共同努力吧!
詩經讀后感 2
連續兩個晚上趕著看完了這本《最美不過詩經2》,詩經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戀愛,最終只有一個目的:結婚,這說明《詩經》中男女愛情的專一。如果兩個人分開了,就想念著要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就祈禱著永不要分開。他們可以一見鐘情,馬上就結合,比如《野草 蔓草》中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識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于是,他大膽地向姑娘求愛,并同她結為伴侶。《周南 關雎》就是一首熾熱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姑娘,醒時夢中不能忘懷,而又無法追求到。面對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動的荇菜,姑娘美麗的身影時時閃現在眼前,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現了幻覺,仿佛和那個姑娘結成了情侶,共同享受著協諧歡樂的婚后生活。“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廖?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這首詩寫的是一個女子在家盼望丈夫,結果丈夫真的回來了,女子非常高興,以至于連身上的疾病都好了。戀愛中的男女,大概看到愛人出現在自己身邊,都是快樂無比的。
追求愛情,千年如斯。但對于追求愛情的男女來講,要做到“自由和專一”的統一確實難上加難。頑強的追求婚姻愛情自由,寧肯以死殉情,表達了古代男女在愛情受到阻撓時的極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強烈愿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甚至在愛人不幸辭世后,他們仍牢記舊情,希望在另一個世界里繼續相愛。《綠衣》中的一位男子,沉痛的悼念逝去的妻子。夫妻情投意合,相親相愛,如今妻子不在人世了,他感到失去妻子的痛苦,永遠也不會完結。他看到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妻子親手縫制,他想到自己一有什么差錯,是妻子在身邊好言相勸。
《詩經》的單純與樸素,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范本。《邶風 靜女》描寫男女約會:“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悅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一個男子在城中的一個角落等待自己的戀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戀人來了,送給他彤管、茅荑,他愛不釋手,并不是這禮物有什么特別,而是因為是美人所贈,主人公的`感情表現得細膩真摯。表現了男子對于愛情的甜蜜和酸澀總之,從《詩經》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愛情觀:勇敢追求愛情,對愛情的熱切渴望與追求表現坦白直率;追求戀愛自由、要求自主婚姻;崇尚忠貞不渝的愛情;對愛情有著癡迷、執著的追求;天真純樸,爛漫自由,熱烈而浪漫,對愛情的自由和專一。
《詩經》給我們展示了人類美好、純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古代那純正、健康的愛情觀,為我們現代人提供了榜樣。
詩經讀后感 3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保存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年間的作品,共305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對我國兩三千年以來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深廣的影響,也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關雎》是《詩經》全書的第一篇,選自《詩經周南》。它是描寫一個青年男子對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運用了比喻,起興的修辭手法和重章復唱的結構形式,成功的表達了樸實的情感,并對這種樸實的情感展開了大膽的表露,將主人公追求愛情的熾烈專一表現的淋淋盡致,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復讀的過程中,能身有體會到其中,咀嚼著詩歌每一個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時間對每個人的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點遺憾”。《采葛》選自《詩經玉風》,在讀這篇詩歌時,知道時間的短暫,與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帶來的無盡浪費,還不如珍惜當前時刻,把該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諾及早兌現。
誠信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誠信是人與人交往中必須的品質;誠信是人們在社會中的通行證;誠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疇,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優秀品質。在選自《詩經?邶風》的《靜女》中最能體現出來。這篇詩歌主要描寫的是一個男孩接受了一個女孩子的邀請,男孩早早的就來到了約會地點,等了很久都不見女孩身影,怕自己記錯時間失信與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諾,其實女孩早就來了,只是一直在觀察他。可見,重承諾,講誠信,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無論愛情還是理想,一旦目標確定,就要堅持到底。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可以主觀武斷,意氣用事。冥冥之中,總會有一雙雙眼睛看著我們,總會有一種力量在召喚我們,激勵我們,這個力量就是誠信,這個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時時處處事事順心如意,總會有坎坷,困難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寫到的是君子懷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內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遺棄而不甘屈服的憂憤。我們不怕解決不了困難,只怕困難既將來的時候就退縮。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險阻,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一一解決它。你看那些偉人,哪個不是克服重重困難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當然也不是說,要成為偉人一定是經歷過困難的人,能用辦法去避開一些不必要的困難,留下更多的力氣去對抗前方更大的困難。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我們就能戰勝它。
我最喜歡選自《詩經秦風》的《蒹葭》。一個熱戀者對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失望的心情。這也說明一生的奮斗的悲壯,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煩惱,而以為追求到手注定無聊。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會覺得生命是如此充實綻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詩經》是中華傳統文化,我們作為中華兒女要繼承和發揚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實現民族復興的今天,這必然會成為廣大學生朋友的歷史責任與使命。
詩經讀后感 4
周代,禮教初設,古風猶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戀愛尚少禁忌,所謂:“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媒氏》)在《詩經》中有許多男女戀情詩,而戀人之歌,多集于《國風》。國是地區、方城之意,風即指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的樂調。《國風》取材于各地的民間歌曲,反映了當時各地的民俗風情。而男女戀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國風》中也頗多涉及。
《詩經》第一首便是以愛情為題材的詩歌《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以《關雎》為始篇,列來眾多注家的評價多為淑女以配君子,說明在我國古代愛情便成為了詩歌的重要主題之一。
《毛詩。大序》中說“詩者,志之所至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歌由內心的感發所產生,而愛情是人類最純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詩歌來歌頌的。《詩經》中的愛情詩類型多種多樣,涉及到愛情的酸酸甜甜:有寫幽會親昵的《邶風。靜女》,有寫情侶春游的歡快的《鄭風。溱洧》,有寫兩情野合歡娛的《召南。野有死》,有寫飽含思念的《王風。采葛》,有寫情女想情郎的《鄭風。子衿》,有寫情侶鬧別扭的《鄭風。狡童》,有寫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漢廣》,有寫表現意中人難以親近的《秦風。蒹葭》,有寫失戀苦澀的.《召南。江有汜》,有寫遭到家長干涉的《鄭風。將仲子》,還有反抗家長干涉的《王風。大車》。從以上的這些列舉中我們可以看出,《詩經》中的愛情詩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快樂與挫折痛哭,在閱讀中我們能夠體會出詩歌中充滿坦誠、真摯的感情。
在愛情詩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來寫的,她們對于愛情的追求是大膽的而且熱烈的,這也許是因為那時古樸的民風使然吧。如《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讀后給人一種民生純樸的感覺,《詩經》里這一篇僅用短短幾句對話,便把情人相戲的情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來寫的以外,以男性口吻來寫的詩也很能體現女性在戀愛中開愛的情趣。如《邶風。靜女》這首詩便以男子的口吻寫幽期密約的樂趣: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躑躅。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美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讀后感 5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集,在初二我學習了關雎與蒹葭。準確的來說只是自己粗略的了解了一番,卻也有一番有趣的滋味。
關睢寫的是男子追求女子。屬于民歌,重章疊唱是典型的《詩經》藝術特點。它同樣具備,它們朗讀起來朗朗上口,是民謠又是古詩。孔子說:“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只因它其中內容的品質。男子追求女子,喜悅而不低俗。求之不得,輾轉反側卻又想象得之的美好情景。這便是孔子所說的樂而不淫,哀而不算的真正含義。其次,因為孔子的一句評價,我偶然發現孔子總結十分到位,簡短但又十分精辟,讓我對孔子又多了幾分想深入了解的興趣。
如果說關雎是一首優美的戀歌,那蒹葭就略顯文雅。蒹葭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副蕭瑟凄涼的晚秋畫面,同時他還展現了對愛人的追求,向往與相思之苦。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三章。但從重章疊唱的形式,一唱三嘆具有強烈的渲染力,主人公的感情也隨之逐層加深,一直渲染和烘托著氣氛。全詩的旋律優美,強大的感染力,讓每個人都足以感受到主人公所思慕的.人的情感,已對一人求之不得的焦慮惆悵。讓人深陷其中。兩首詩歌同樣運用了重章疊唱,使文章節奏感變強,形成了一種圓環的美,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可能因為這兩首詩歌勾起了我對《詩經》濃厚的興趣。于是我發現……《詩經》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風,雅,頌,詩經還是國風,它表達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時代的社會生活,開創了古代詩歌的光輝傳統,是民族文學萬中的幽蘭,香溢后世。它不僅豐富了中國的文化語言。影響中國的文學,還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成為了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詩經》中還有許多名人名言,比如毛澤東引用過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其意思是“沒有人不肯善始,但是很少人可以做到善始善終。”或許只有做到每件事都善始善終,這樣才是最好的結果。當然我們現在用的成語也還有許多來源于《詩經》。比如:孔武有力(威武有力量),投桃報李(別人給我送來桃子,我給別人李子做回禮)投桃報李更是告訴我們應該友好相處,禮尚往來。后來,《詩經》甚至用于人名來寄予美好的希望,比如孔明就選于《詩經.小雅.楚茨》中的“祝祭于祊,祀事孔明。”還有拿過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呦呦兩字出自于《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高。”寄托了父母對未來美好期望,似乎也注定的她的一生與一株小草連在一起。曾經,她用一根草改變了世界,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是中國至今獲得過最高的獎項。她的一生難道不夠輝煌?
其實人本無能,只因知識豐富人生。哪怕是勞動人民口頭的創作,也最具價值的,它們同樣開創古代詩歌光輝傳統,對后世產生長久的影響。而這就是《詩經》。
詩經讀后感 6
曾經總覺得,《詩經》之于我太晦澀、太難懂,于是總想逃避,更不要說對它有什么感覺。然而今日讀《氓》,卻陡然讓我的心靈為之一顫。我也不知是從何而來的莫名的感動,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輕聲誦讀,四字一句地,朗朗上口,越發竟覺得余音繞梁。這是來自一個幽怨而悲慘的婦女的靈魂深處的哀嘆。幾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銘心的愁恨,就濃縮在這幾段稀稀落落的文字里,經不得挖掘,因為一挖就是痛徹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從美好的愛情開始的。而詩歌開頭所描繪的那令人心馳神往的兩情相悅,竟是為悲戚的結局埋下的伏筆。在年輕的姑娘眼里傻得有點楞的小伙子,眼里帶笑地抱著布來換絲,她就在窗前等著。一不小心四目對視,小伙子的眼里滿是最純真的熱情,而她的眼里是遮掩著的愛意,突然又覺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著低下了頭。
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一轉睛一回眸之間,都四溢著無暇的純情。我的眼前似乎浮現出了正處花季年華的兩個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靦腆地說,她如何婉婉地辭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舍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韶華與美好,是如此令人流連,又是如此稍縱即逝。“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這樣的句子似乎就出于一個含著淡淡憂傷的封建少婦。再怎樣強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壓制。在這含蓄婉轉的話語中,在這飽含激烈的感嘆號之后,隱藏著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還是無盡的哀怨?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愛情悲劇的真面目終于原形畢露。自從她嫁給他,清苦貧寒她任勞任怨。悠悠的淇水啊,你能為我作證么?你有眼么?我對他的控訴,你都聽到了么?淇水不言,只是依舊默默地將船帷沾濕。
后面的句子實在太殘忍了,默讀之時,心中總有隱隱的絞痛。三年的'凄苦生活,她任勞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義的全部。“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殘忍的是郎心。日日夜夜的親密無間,最終將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而這一切對于任勞任怨的她,是不是太過不近人情了呢?“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我似乎又看到了那個孤單的身影,那個只能對鏡黯然自傷的悲慘女子。
她的恨決不能用“后悔”形容得盡。她無力地質問:淇水都有岸,洼地都有邊,為什么你,我的士郎,卻沒有行止?于此時,鏡頭又切到曾經年少的一幕幕。當初的怎樣的海誓山盟,到頭來竟全部在歲月的消磨中無影無蹤。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對這樣的愛情,面對這樣的婚姻,手無縛雞之力的她能說些什么呢,又能反抗些什么呢?從來不會有,也永遠沒有。等待著她的只有無盡的承受、承受、再承受。
這就是封建制度下的婚姻。在我看來,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愛情悲劇。
詩經讀后感 7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魯迅說,人的悲歡并不相通。但是如果單單從表面上看,也許人們會有感到相互理解的時候,而不必產生對于對方煩惱的煩躁和厭惡感。
大多數的解釋對于中谷有蓷這首詩的看法是,一個女人遇人不淑,遭人遺棄,只得在山中感嘆不已。
但是也許事實并不如此,因為并不是人被打倒了就單純是被打倒了,痛苦也有其他的意義,比如說,詩經中有眾多的女子都是被遺棄了,那也不意味著消極,痛苦并非僅僅是摧毀,有的人反而勇敢對糟糕的過去說不,這也是相當好的經歷。
在詩經中,我們看到過很多女子都是被拋棄,有“氓”里面的女子勇敢地告別過去,還有“谷風”中女子也是被始亂終棄。
但是有一點相同的是,如果是要展現一個人的悲傷,心境的變化,這兩處都是從“我”的角度來寫的。
這里的說法并不是在胡亂解讀,因為從前兩首中,一個女子的喜悅,歡快,漸漸生出的緊張,哀痛,都是明顯可見的變化,但是在中谷有蓷這里,只是從另外一個人的角度看,他看到一個女子在那里,似乎有什么悲傷的事,他知道那女子發生了什么,但是他似乎無法真正地走近那女子,他不能隨便地去安慰,不能隨便地引起她的注意。
因為她的憂愁在那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要面對的事情,而那女子的經歷終歸是她自己的經歷,也許從這首詩角度,看過去的'人“我”也正面臨了自己的困境,左思右想無法想出結論,于是就只能到山谷中躲起來,想要自己一個人安靜一下。
這樣看來,這首詩就沒有那么消極了,一個女子離婚了,她或許曾經有過美好的向往,或許對未來有過信心,總之,她正剛剛擺脫了一段不怎么好的經歷,現在正躲在山里,想要仔細思考這件事,也許沒有思考,但是不怎么想和其他人交流,因為必然會帶上自己的情緒。
在我看來,詩經的每部分應該都是相互聯系的,而“王風”里面的詩歌全部都是從“我”的角度去看的。那么即使說的是女子的嘆息,也離不開“我”的存在。
如果“我”也是遇到了無法排遣的事情,又遇到了一個有著自己的不好的經歷的人,會怎么樣呢?
在開頭所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把這句話放在這里,也許會產生非常好的反應。
兩個不認識的人,或者可以說完全沒有相同經歷的人,因為自己遇到了悲傷的事,發現了人的孤獨無法被同伴了解的事,于是想要躲避,想要逃避人世,可是在這種情況下,遇到了那個也是有著相同想法的人,也是想要躲著不見其他人,于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切和愛反而產生了。
人們在孤獨之中又重新發現了相似,而且構造了聯系,這種聯系真是不可思議,人在最本質上,的確就是這樣相似的。
詩經讀后感 8
閒暇時,喜讀的書籍依然是《詩經》。在靜心的閱讀中,總能收獲點滴的歡喜,亦可深刻地感受到《詩經》和植物世界相互激蕩而產生的那種性靈脈動。
近來也常常這樣想:我們人類的生存不寂寞,就是因為大地上還承載著種種植物。《詩經》里提到的植物就有178種,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藥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簡直就是在你的眼前洞開了一個神秘燦爛、魅力無窮、千年不衰的植物世界。
“不讀《詩經》,不知萬物有靈。”以前聽一位敬重的長者說這些話,只是懵懂而已。今天思來,才算有所懂得,懂得而心生感慨,心里有種生氣亦繚繞而不能絕。俯下身來,對植物的愛心也就更真實了一些。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王風·黍離》
最初讀這首《黍離》,真的是因為“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一名句。對詩中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點染的.頹敗景象也有點模糊:廢墟上只有一片黍苗在生長……好似千百年中,禾黍便是亡國之思的代名詞。
其實,黍,在自然里,就是一把沉甸甸的穗子。以春來青苗而依風搖搖,以熱暑時分而迎風彎腰。后來研讀至今,發覺那黍的成長過程,很有意味,由“稷苗”長成“稷穗”和“稷實”,從中猶可見相隨的詩緒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步步深化。而每章結束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形式完全雷同,卻是一次次反復吟唱加深著一種心靈的沉郁。一黍一搖,一生一知。因而才明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原是問得這樣撼天動地。
遂明了李白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其實也是一樣的心思。大凡清醒之人,都不會作繭自縛,對與自己不能思想同步的人,更不會去應和苛求。浩雀當鳴,以求同音,“黍離之悲”,亡國之痛中,覓的必是個知己。而那千年會有同嘆的,必是同負著一個永恒孤獨的背影。
黍有《王風》之歌,始有千年不朽。
此時,春天的生氣在升騰著,春天就要來了。兩千年后的我迎著春光,在心里描繪著的卻是這樣一番景象:離離茂盛的黍苗,郁茂生長,沒有滄桑。因為她的生命如果歸原,就是大地之上與我們比鄰而居的植物,循著自身的葉脈,找到地下的潛流和天上的太陽……
離離千年黍。倘若黍有靈,便是和人同生共滅了。因那黍里藏著的不僅有現實里豐碩的一瞬,也有歲月里含金的靚麗,還有我們心中時常向往的那一片蔥郁。正是在這樣的植物面前,生命又溫柔地找回了最初的心境與生存的印記。
詩經讀后感 9
婚姻關乎我們每個人的終身幸福,是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現在的我們,已經習慣了自由戀愛,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古時候沒有“自由戀愛”的風氣,古人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產物。而《靜女》卻讓我們見識到了古時候的新女性。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我”認識了一位嫻靜姑娘,她是多么的可愛啊,令“我”心儀已久,更讓人興奮的是她竟然主動約“我”到城角角落了會面。這不僅是一位嫻靜美麗的姑娘,更似一位有主見的,膽大又心細的現代女性。不像大部分的古代女子一樣,自己的幸福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實現,這位靜女卻偏要來個“我的人生我做主”。遇到自己心儀的小伙子,她不是扭扭捏捏地求助父母、兄長,而是主動地約會對方來做進一步的了解。即便是自己心儀的對象,她也不是盲目地以身相許,終身幸福豈可兒戲?在正式交往之前,她也要好好地考察一番。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她心儀的小伙兒啊,早早地就趕到了約會地點,想要一睹靜女的風采,可是她卻悄悄地躲了起來,遠遠地觀察小伙兒的表現。看著小伙兒急不可耐地張望著,焦急而又有耐心地等待著,樹木房舍之類東西擋住了小伙兒的視線,于是他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地在原地徘徊。誰說女子只可以成為男子的.附屬品,這位靜女卻要慎重地選擇自己的終身伴侶。看著小伙兒焦急而又耐心地在原地徘徊,靜女由衷地笑了,小伙的表現說明是守信的,戀慕自己至深的。
唯有兩情相悅,方可天長地久,靜女樂了,說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于是,“貽我彤管”,嫻靜的姑娘送小伙兒一枝色澤鮮艷的紅彤管。這個紅彤管是多么的有光彩啊,“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因為是自己心儀之人所贈,顯得更加美麗。所以,“管彤”之美遠遠超越了它應有的價值,顏色變得分外艷麗,光彩也就更加暖人心了,誰讓這是“我”心儀之人所贈呢?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與她初見時送給“我”的她親手采摘的那根白茅草。“自牧歸荑,洵美且異。”那次她從郊外放牧歸來,送給了“我”她放牧時親手采摘的白茅草,這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白茅草,對“我”而言,那是愛情的信物,從此“我”與她一見鐘情。所以,這根白茅草對“我”而言,變得意義非凡。“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不是說白茅草本身有多美,因為贈“我”白茅草的人兒美,她所贈的白茅草自然就變得熠熠生輝了。
禮物雖不貴重,但卻滿載相戀之人的濃情蜜意。何況所贈之人乃是一位嫻靜又美麗的佳人!莫說古代,即便是現今社會上,男女交往過程中也多是男子贈送女子禮物,鮮花、鉆戒、巧克力……而這位靜女卻打破常規,主動贈予心儀之人禮物,不可謂不是當時“男權社會”中的一股清流,讓我們耳目一新。
而且這位靜女,不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會束縛,主動爭取自己的幸福,并且細心呵護自己的愛情之花,真乃古時候的新女性!
詩經讀后感 10
《詩經。考槃》為隱逸詩之鼻祖,謳歌士大夫的一個重要選擇——歸隱山林。
自古讀書人常走兩個極端,一則出仕。二則仕途挫折后隱居林下,詩歌賦畫,更有成就者著書立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什么只走兩個極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無力、恥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觀正確的疑問,回答不了中國傳統讀書人的骨氣問題。
如今的讀書人有更多的中間道路可以選擇:經商、從軍、自由職業等等。這固然是時代的進步,但傳統意義的讀書人總是迂腐地選擇一種極端,一種用畢生熱情去熱愛和創造的東西。因此他們之中的杰出者不斷走上人類某個領域的頂峰,成為千古不朽的大師級人物,如一生只寫一部書的李時珍、曹雪芹。相比之下,當代名家充其量不過一巧匠。
所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內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內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實際舉帝王之業,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書立說為最后,不得以后為之。恍然明白相聲大師馬三立簡單名字的深刻內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常常流連往返于詩經中這些讓人陶醉的詩句中。《詩經》本稱“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詩經》編成于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的手法,其優美篇章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美,聲音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
在《詩經》里不但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而且應該說她所表現出來的純潔的愛情,過人的智慧,積極的生活態度,對現實的滿足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現代、超越時空的!
讀《詩經》足以靜心、凈心:《詩經》語言樸實,思想單純,沒有現代人們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閱讀《詩經》,就會被文字里的.純凈所感動。當我心浮氣躁的時候,看幾章,便能沉下心來,安心學習,安心工作。
讀《詩經》足以踏實、專心:《詩經》教會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點滴,珍惜現在,努力工作,日久堅持才能成為富有者,只有專心致志、刻苦鉆研,才能成為成功者。
讀《詩經》足以返樸歸真:《詩經》猶如東方的圣經,記錄著農業文明最古老的光榮。《詩經》內的人們生活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門前的原野、山巒、巖石,無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們聆聽著大自然蒼老的聲音和人類年輕的聲音,充滿感恩的心情。他們遠離充斥著欲望、高音喇叭的現代生活。這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特質。
詩經讀后感 11
??愛情,飽含著人間真情的至善至美。它的生命流程與人類歷史一樣深厚、一樣悠久。只要人類還在不斷發展延續,愛情就將生生不息,連綿不絕。古往今來,愛情令多少人幸福歡暢,又使多少人為之癲狂、痛苦、悲傷,因而也就成了千百年來古今中外名人雅士爭相吟誦的主題。愛情詩和愛情本身一樣,青春永駐,萬古常新,如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是以愛情詩為其最重要組成部分。《詩經》成書于春秋時期,距今約3000年了,它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共305篇,其中愛情詩就有80篇左右。這些愛情詩從文學的角度反映了周代社會男女交往的清純本色,表現出對生命本體的尊崇和對人的個體價值的強烈追求,為中國古代文化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烙印。
??《詩經》時代是中國人的孩童時光。《詩經》中的愛情詩熱烈而浪漫,清新而純凈,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情與情的碰撞。它們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純真、最淳樸、最自然、最浪漫、最美好的情感世界,這是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
??《詩經》中的愛情往往是簡單的.、真摯的、純粹的、沒有雜質,也沒有功利成分。《詩經》中的戀愛男女不會去考慮什么地位、名分、金錢或者是社會輿論的譴責,他們只是帶著對愛的憧憬和渴望去尋覓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后相互試探,得到了愛的回應之后,就有了幽期密約,有了錚錚誓言,從此夕陽下,他們如影相隨,共同品味愛情的甜蜜。他們攜手相伴,共同描繪未來的藍圖。這時的他們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種熱烈的思念釀出的愛情篇章讓人不覺其苦,反覺甘之如飴。
??相愛的人因愛而結合,因結合而幸福,可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既然相守是快樂的,分離必然是痛苦的,相思的幾多辛酸,幾多痛苦,幾多忐忑……是那樣的讓人黯然神傷。
??可以說,《詩經》里的愛情詩,實際上就是表現了一種對愛的追尋過程,從懵懂愛到初戀、從熱戀到結婚、從分別到思念、從起風波到遭遺棄的婚姻生活的全過程,在《詩經》里的愛情詩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快樂與挫折痛苦。這些詩都帶著春秋時期我國早期社會先民們相對自由的生活痕跡,基本上比較完整地顯現出了愛情生活的真是面目。在《詩經》里,愛的喧囂與深沉,愛的自信與懷疑,愛的和諧與錯亂……種種真摯的情感體驗,由字里行間注入了我們的血脈,滋潤著我們的心田,美麗著我們的人生。《詩經》中這些來自遠古的愛情歌唱,在今天仍放射出迷人的性情魅力,他們是一首首歡暢流動的樂曲,天真淳樸,爛漫自由,瑯瑯上口,傳送不衰。
詩經讀后感 12
這是一篇痛徹心扉的悼亡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遙遠的一天,一個男子,一位丈夫,雙手顫抖地捧著妻子留下的綠色衣物,失聲痛哭,夫妻相處時的生活細節,隨著哭聲,伴著淚水在眼前重現,蔓延開來。一切都是那么清晰,似乎觸手可及,可是一切又是那么遙遠,馬上消失在茫茫人海里。妻子精心縫制的衣物還在,可是縫制之人卻已香消玉殞,天人永隔。那一聲聲“綠兮衣兮”的長嘆,濕潤了古往今來多少多少雙眼睛啊!
“生同衾,死同穴”是古代從一而終觀念束縛下絕大多數夫妻的生活理想,即使生不能同生,死也要同眠。而今,丈夫雖在,妻子卻長眠于地下。曾經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如何兌現呢?知心話兒與誰言?唯有睹物思人罷了。
所以,這里的“綠衣”,不只是妻子縫制的衣物,也是妻子的象征。它承載夫妻二人相親相愛的歲月,承載著這對柴米夫妻的庸常而又甜蜜的`生活瞬間。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兮,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兮,曷維其亡!”
“綠兮衣兮”一詠三嘆,回腸蕩氣,似是深情的丈夫在呼喚自己心愛的妻子,思念著自己的妻子。綠衣裳啊綠衣裳,綠色的面子黃色的里子,心憂傷啊心憂傷,什么時候才能止住我不憂傷!綠衣裳啊綠衣裳,綠色的上衣黃色的下衣,愁腸百轉心千結,何時才能忘掉這憂傷?望著這精心縫制的綠衣,上面的每一絲、每一縷,都滿載夫妻間的濃情蜜意,上面的每一針、每一線都記錄著夫妻間深深愛戀。我怎能不思念我那賢良的妻子呢?
手把故妻所作的衣物翻里翻面地看,那絲絲縷縷,針針線線都滿含深意——每一針都飽含著妻子對他的深切的關心和愛。由此,他想到妻子平時對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規勸,使他避免了不少過失。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所謂的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大抵如此吧。我怎能不思念我那賢良的妻子呢?
而今在瑟瑟秋風中,我只能看著妻子縫制的衣物,睹物思人。“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回想以前,我的衣食住行,都有妻子精心安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何等的愜意,安然。現在,在蕭瑟秋風的侵襲下,我凍得瑟瑟發抖,這才想起來該換上厚衣服了,于是,翻箱倒柜,來尋找合適的衣物。看到故妻生前所縫制的衣物,不由得悲從中來,嚎啕大哭。如果賢妻尚在,我的生活怎會這樣,叫我如何不思念體貼入微的她呢?
故去的愛人永遠居住在我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伴隨著“綠兮衣兮”的長嘆,我合上了書,但是那深深的思念,滿滿的眷戀卻久久揮之不去。
詩經讀后感 13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許許多多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詩經》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里的愛情是華夏兒女最古老的悠悠戀情的見證。這些愛情里,都是如此簡樸、自由,卻奔放、熱情。又或是委婉、朦朧。比起唐宋華麗浮艷的愛情詩,《詩經》中的愛情更能使人在平靜的語言文字中浮想聯翩,似乎身臨其境,更為這此愛情故事感動萬千。
“靜女其妹,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躅。”調皮的小女子與男子約肢,卻藏了起來,男子見不到女子,又是著急又是無奈。其實女子就躲在城邊一個小角落里,看著不知所措的男子邊笑著。“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我愛的不只是荑草,而是我所愛的女子。這是一個渴望自由的單純男子的心里對白。《靜女》里的女子并不是嬌生慣養的貴族千金,而是一個渴望自由的調皮可愛的勇敢女子。男子則是如此癡情質樸,憨厚老實呢。這樣的愛情是如此的單純、自由,就是短短的語句中讓我回味無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陰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男子不斷追尋著自己的夢中情人,她是如此的美麗,又可望不可得。《蒹葭》全詩整齊的句式,描繪著男子追隨著“伊人”移動。這是如夢中仙境般奇妙,朦朧,卻可惜不可及也。讓人仿佛致身境中,深深體味著詩人那凄婉的心情,卻又不顧一切努力的追尋,那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情感世界阿!
前兩首是古代人們對理想自由的追求與向往,而《氓》卻包含對于現實背叛的痛恨與無可奈何。從“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貿絲來,來即我謀。”男子熱烈地向女子直白表達心意到“以樂車來,以我賄遷。”男子與女子終于如愿相戀成婚。而結局卻出乎意料“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簡單的話語,吐露出因社會男女不平等婚姻帶來的無處申訴的`哀苦,難言的悔恨。這也是古代許多婦女在自由和婚姻上悲慘命運的縮影。
《詩經》中的愛情,或是理想或是現實,或是自由或是無奈。卻都讓人感受到古代人們對美好的向往,對自由愛情的追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越是如此質樸的承諾,越是感動了現代繁雜的心。
當你能處于繁囂都市一角,一杯清茶,一本《詩經》。仰望靜空朗月,遙感春秋前史的花好月圓,那簡單、淳樸、率真的感情躍然而起。放眼當前的愛情唯金論橫行泛濫,難道不更讓人對古人欽佩、更引人神往?
愛情本就應是真誠,簡單才是最美!
詩經讀后感 14
胡適曾說:“古代的書,只有一部《詩經》可算得是中國最古的史料。”——題記
受到網絡知識競賽的壓迫,沿著浮云走過的痕跡,天空的淺藍色曾令人憧憬,但那看似沉重的鉛藍色也曾使人思綺。于是,買了一本沉甸甸的《詩經》,走在回去的路上。就我腦袋里這點兒國學知識,沒有一本讀過的“經書”是不能過國學知識網絡大賽關的。小部分是久聞大名,其中的風、雅、頌三部分更是讓我期盼。
《詩經》是由孔丘主編,收錄自西周初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我很想瞧一瞧出名得不得了的孔老夫子在國際聲譽這么獨具一格,那眼光也是否異常獨到。我帶著期待翻開了《詩經》的封面,貪婪地吸允著油墨的芳香,這種心情一直持續到我合上這本深入人心深處的著作。《詩經》的題材十分豐富,不僅有思鄉、借物抒情、感嘆時光等常見的題材,還有許多素未謀面的題目。贊揚、憎惡、傳誦,引人入勝。——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十分之一是我十分驚奇“風”、“雅”、“頌”是何其理解,想參透孔子如何把這三百多余首詩歌分為三個大類。“頌”的意思較好理解,其中的“風”卻應用怎樣的理解方式去讀懂?品讀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百分之二十是真的發自內心地想品讀與領略西周至春秋的歲月風塵。我想掌握古人寫文章的方法,如何用無數個中華漢字的幾個就能表達盡一篇翻譯過來有幾百字的文章,每次看那幾個字和譯文時,一長一短,一少一多,一段一句,區別好大,因此自然心里總贊嘆古人的筆好神奇啊!這次國學知識競賽,考題很難,每個考題都需要經過細細精讀的古文的理解和熟讀來答做。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結束了第一場考試,考試成績雖不太理想,但我也懂得了這不是隨便考考就九十多分的,而是需要正真下功夫的,鉆研、翻透的。我更加努力地翻了翻僅有的《大學中庸》和《詩經》,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那幾張薄薄的紙瞧,總希望能看出什么名堂來,一旁的母親看著我,嚇呆了,似乎從來沒有看過我這副模樣,她卻一邊說:“我們家溫馨真用功啊!”經過一番考試前的“垂死掙扎”和臨時抱佛腳,我凌然進入了第二次考試,終于比前一次考試高了幾分,這讓我十分高興。所有的考試都像起伏不定的旋律,一會兒沉淀,一時輕浮,在往事里慢慢銹化,叫人捉摸不透。哦,不,考試成績是自己把關的,都要靠自己努力!
最后幾次考試,雖然成績不太好,但至少拼盡了全力,也因此異常滿意自己的成績。《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中的經典。當然,其它經過汗水與智慧調和而成的著作也一樣啊。我只能在墨香里靜靜徜徉,伴隨著陣陣朗讀,將成長在歲月的洗滌中漂白、膨脹,然后晾成飄渺無間的書卷,在回憶里浸潤,蔓延……
詩經讀后感 15
最美不過詩經。
相比于唐詩宋詞奢華雕砌的韻律和儀仗,詩經里的句子給人更多的是未經雕琢的真實感與沖擊感。就好像唐詩是精雕細琢的窗欞檐角,滿是技巧,儀態萬千;而詩經則是一方古樸的石階,蒼涼的站在那里上千年。從刀耕火種,坎坎伐檀的時代里走來,滄海桑田,時間的屠刀亦無法磨滅的.是屬于詩經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初讀詩經,便是從這首《蒹葭》開始的。主人公輾轉難寐,夙夜思念追求著自己心愛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橋,什么也不能阻擋主人公的腳步了。此情此意,純樸真摯,令人不得不為之動容,也讓我們從平庸瑣屑的世俗之中思考著現如今我們缺少的那份純樸的情感,這便是詩經所帶給我的最初的悸動。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計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之風,或潑辣,或諷刺,或含蓄,或蘊藉,純樸真摯,生趣盎然;詩之雅,或幽怨,或鏗鏘,或清雅,或柔潤,言盡意遠,激蕩心靈;詩之頌,或肅穆,或雄健,或虔誠,或謙恭,回旋跌宕,意蘊無窮。
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源頭之一,《詩經》如同黃河一般,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流轉延伸了上千年,不僅澆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潤著數千年來不同階層之人的心田,在文學史和文化史產生著深遠的影響。源于歌謠,卻又不止于歌謠,因此,《詩經》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文學之巔。
而今,在這個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步履匆匆中遺失了原本屬于我們最初的那份純凈。言情小說、修仙小說各種網絡文學泛濫,試問,讀之又有何價值?在金錢至上的物質社會里,還有多少人如詩經里的男女般勇敢追求自己的真愛?是啊,如今我們沒有了沉重的徭役和賦役,沒有了統治階級的剝削與壓迫,我們甚至可以跨域空間和時間,不必如《蒹葭》里的男主人公般跨越山河險阻苦苦追尋,也不必像《卷耳》里的女主人公般隔卻萬水千山對遠征的丈夫思念成河,我們都不用了。可是,燈紅酒綠、車水馬龍里,你是否還記得自己最初的信仰,它是否還被你所虔誠地信奉著?抑或是,它已經在觥籌交錯間,隨著碰撞的酒杯聲一起遺落和破碎?
你,還在嗎?
讀《詩經》,使人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獲得寧靜,讓人感受著來自華夏古老大地上的無窮魅力,“最美不過詩經”,而那些泛濫的“文學”,亦不過爾爾。惟愿我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源遠流長,故仿詩經一首,聊以記之。
《凱風》——凱風自南,吹吾棘心。瓊瑰睍睆,古韻長慉。吾自黽勉,待君棲遲。
詩經讀后感 16
一個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件事莫過于情竇初開了。喜歡一個人,并追求她的感覺,應該正如《關雎》和《蒹葭》中描述的一般吧。“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那美麗的河岸邊啊,有一位賢淑的女子。她或許有著窈窕的身段,或許有一雙明眸善睞的眼睛,雖然知道追求她并不容易,可是我還是想試一試。這不正是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的感覺嗎?或許她就是我們心中的白月光,有著美麗的外表和良好的品德。我們為其傾心,為其蹍轉反側,夜不能寐,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和才智去討她歡心。正如張愛玲說的一般:“愛一個人,他就會變得很低很低,低得卑微在塵埃里開出花來。”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這是詩經《鄭風.風雨》中的詩句,講述了一位喜歡著心上人的女子,苦苦地在風雨中等候著他歸來的心境。這與我們在喜歡一個人時苦苦等候的.心情何其相似!似乎見到他,心中也歡喜了起來,連天空也因為他的到來而放晴,烏云也因他而散開......這首詩為我們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在等待心上人時,溫柔又美好的心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是《國風.鄭風.子衿》中的詩句。也是我們在思念戀人時廣為引用的句子。哀婉纏綿的訴說了女子對情郎的思念,甚至于連他衣服的顏色都記得。情深至此,令聽者嘆息,聞者動情。遠方的情郎啊,你為何還未歸?你可否知道,我在為你牽腸掛肚?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灼灼的桃花映照著新嫁娘通紅的嫁衣和嬌羞的臉頰,應該是女孩一生最美的場景了吧。新娘出嫁,火紅熱烈的氣氛之下,是她對未來婚后生活的向往。出嫁,就意味著將自己的下半生與另一個人相互捆綁,榮辱與共,禍福齊度。而這首詩,也貼切地形容出了一個新嫁娘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品行能讓未來的公婆滿意,能有美滿的幸福生活和愛自己的丈夫......
詩經中的愛情往往是簡單而純粹的,不會穿摻雜過多的功利成分和目的性。他們不會考慮地位、名分、金錢,只是帶著對愛情的期盼,去熱烈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詩系情感,情于吾詩中。詩經總是能夠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給予我們許多的新的領悟。我們應多多研讀詩經,養出自己的“詩心”。
詩經讀后感 17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食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試想,陽光明媚的春天早晨,鳥鳴聲給新鮮的空氣里撒上清脆而歡快的調子,真讓人覺得風景可餐。這景,美的沁人心脾。誰不會渴望身處這樣一個郁郁蔥蔥的田野,盡情享受那美的讓人無法不神往的陽光、水、空氣以及質樸的民風?再試想,一個年輕的少女手執一個又深又大的筐,唱著歌去采摘他們的辛勤和汗水,你不會去說她沒有淑女姿態,而是覺得既和諧又寧靜。她低頭,柔軟的長發不小心觸到那嫩嫩的桑葉,把露水沾在黑絲上,好美。她們嫻熟的動作會舞亂你的眼神,不到預料的時間,她便會滿載而歸了。也許她會憂郁,你好奇嗎?請細聽,她再唱“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于嗟如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每讀到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對階級社會婚姻生活的經典概括!看到這樣的無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覺地在歷史長河里流淌,采摘那一個個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著無邊的桑樹,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場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婦女,但她這樣付出的結局卻是其黃而隕,淇水湯湯,漸車帷裳。于是為這位可憐而又堅強的女人感動著。她在面對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卻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她的心也許看透了階級社會丑惡的面孔,也許她的心理面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為了報答許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來那么完美的婚姻卻讓法海來了攪和。白娘子愛許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傳說,于是有了白娘子被關在雷峰塔的傳言。看著平靜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壓迫的傳說。這個傳說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婦女反對階級壓迫的精神,她們在向歷史宣誓:女之耽兮,猶可脫也!
也許是為了愛,也許是憎惡封建禮教的毒害,《詩經》超越了時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個個愛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斷地發生著。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劉蘭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換回的結果卻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圓暈。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愛,也有恨,也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難道不是嗎?她死后化為鴛鴦都在不日不夜地鳴叫著,那不是在控訴著對階級社會的不滿嘛,那不是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嘛!
歷史中的婦女們似乎都在重復《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斷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婦女們不畏壓迫、不畏朱顏瘦的精神。我時常在想,即使她們的愛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結晶破碎,也會對生活充滿著熱烈的愛與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龕記》:
莫重男兒薄女兒,平臺詩句賜峨眉。吾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這是秋瑾反對封建余毒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婦女們反對階級壓迫的漫長歷史過程。
《詩經》讓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現似乎暗示婦女的不幸在不斷地延續著,但很幸運的是現代的女權運動在不斷的發展著,我想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這是婦女們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這是堅強的婦女們用淚、用血、乃至生命換來的!
詩經讀后感 18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河邊的蘆葦青蒼蒼,潔白的露水凝成霜。所說的這個意中人,就在河水的那一邊。逆著水追趕她,道路艱險又長;順著水追隨她,她像在水中央……這聲音,不就是那深遂悠遠的歌聲嗎?那源自《詩經》中優美動聽的旋律。
《詩經》源于民間,源于那些樸實的勞動者,傾聽他們的勞動,傾聽他們的愛情,那些純潔美麗的故事在《詩經》中淺淺地唱著。“采采苤苡,薄言掇之。采采苤苡,薄言捋之。”那些勞動婦女們,在采摘苤苡時的喜悅與笑聲匯成了一首歌,聆聽它時,我感受到她們在勞動中得到的無限快樂。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得關,載笑載言。”那是天真的女子,對“氓”的癡迷。“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子沉迷于男子不可脫身。聆聽這道《氓》,感受到的是女子被氓被叛的深深無奈之情,而堅強的女子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吟唱這支悲泣之歌。聆聽之中她的凄婉堅貞感動著我。
而這僅僅只是《詩經》中的一小部分,詩經更以其“雅”、“頌”另外兩部分向后人講訴了貴族祭祀、祈禱豐年、歌頌祖德,更有帝王貴族之頌歌。傾聽《詩經》,令我感受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樸實、純潔的情感;傾聽《詩經》,我從中學會了“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報恩之心。它是中國唯一一部脫去了脂粉與欲俗氣的情感文學圣典。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的自由生活經歷的真實記錄,它昭示后人主體精神自由的美好與它存在的'意義。
在學習詩歌中,我學習《詩經》,在學習《詩經》中我聆聽到那悠遠的聲音。那源于人類原始的音樂,那猶如藍天般澄凈的詩歌,那擺脫了世俗塵雜的潔凈的世界。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學的瑰寶!
悠悠《詩經》,蕩滌著我的身心,聆聽于其中,仿若身處世外桃源來到一個音樂的殿堂
詩經讀后感 19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并得到了發展,在經過長期的歷史積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經總集。現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為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因此從《詩經》中可以窺得當時的民風民情。其中最為人們所喜歡的是他的愛情詩。
《關雎》是為人們所主旨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為此青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結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首是描述了一個男子為追求心愛美好的女子使勁渾身解數,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為純潔的愛情。類似表達純潔愛情的詩歌還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這類的怨婦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幾句詩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邊守關,邊關的軍旅生活是艱苦的,性命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這些都是其次,更為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在邊關沒人慰問、沒人關心、沒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終于可以回家時,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輕,心情是沉重的,開頭的幾句試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這首詩寫出了廣大將士戍邊的辛酸。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都出自《鹿鳴》。《鹿鳴》是一首燕饗詩,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賓或君主表達自己的熱情和謝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誠。因此詩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最早接觸《詩經》,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是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開始的,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詩詞就連幾歲的孩童也能吟誦,但是真正懂得其所表內涵的人卻是比較少的。其實,除了專家學者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意如一樣,從書架上隨意取下《詩經》,坦然自若地閱讀,再坦然自若地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這也是我欣賞和佩服她的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說:懂得才能夠親近,能想象出它的意境,看到的就不止文字本身,還有一種仿佛鼻尖輕碰的真實觸感。如此靈動的話語,非親身體會無以表達。
《詩經》的每一篇本質上都是潔凈的,沒有繁復的章法結構,沒有過度的語法修飾,沒有曲曲折折小心刻意的隱語。文字如一個獨立的天地,你立于門前,可看見喜怒愛恨如季節般分明,那翻覆在期間如花海蔓延的情與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現在天地之間,無拘無畏。
我真正注意到詩經,并且欣賞她是從《蒹葭》開始的。那是一種何等高的境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一句寫愛情,達到了某種極致,如看著開在彼岸的蓮花——欲接近而不可得的絕望。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無論是男是女,她(他)的孤潔,都為世所稀。
書中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安的獨特見解,那精辟的看法評論,精彩華麗的文字,語句,無一不將我們帶到她的世界里,跟她一起徜徉在詩三百的海洋中,跟她一起領略詩中主人公的羞怯、傷心、痛苦與快樂。毫無疑問,《思無邪》超越了一般讀詩之人的尋常范疇,帶給了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讓我們逐漸享受起詩三百帶來的美好。細細品味,安所寫所品的精彩之處竟是如此之多,就好像信手拈來的一段也是經典。再難的詩句,在她的筆下就仿佛鮮活了起來,分析得是如此到位,如此精準,如此讓人贊不絕口。個中的妙處,只有真正讀后才會有所體會。
詩經讀后感 20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不是從前那天真到可恥的誓言,而是我們心里曾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唱過的歌謠。唯美中帶有一點凄涼,讓人回味無窮!
輕輕地翻開《詩經》那本冰封的古書里,蘊藏著厚重的感悟。靜靜地讀著悠揚的詩詞,飽含著的是哀婉與凄艷。細讀這本書,你會發現,豪放是外骨,憂傷才是靈魂。思無邪只不過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夢。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做筆記,因為這本書濃縮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與思潮。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悄然落淚,因為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去面對,去等待。如果說詩三百是前人要我們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應該懂得珍惜。這本書里記錄著許許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總演繹著悲劇,但它敘述的令人驚嘆不已。也許是這樣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瞧這動人的描寫,清澈如泉水,艷的讓我想起了一位絕代佳人——息媯。她被世人稱之為“桃花夫人”,因為她長得猶如桃花般嬌艷欲滴,靜婉美約,容貌絕倫,可她的命運卻不堪回首,他的艷美而亡三國,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傾國容貌,都使后人無法忘記。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媯一個?紅顏薄命的佳人數不勝數!再看看,詩經里的“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很短的一首詩,但卻情意深長,悼亡之音沸騰在詩中蔓延。這就是《鄴風·綠衣》。起初還不能理解透徹思無邪這種一點點的玩世不恭,又有一點點的心花搖曳的感覺。我總說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觀絕決,現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寶釵的任性激昂。思無邪,一本前人著傳,后人追捧的書,其實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總會占領人心的某些領域,但并非無法觸碰。當我們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來人世間為了什么,一切就會清楚了。經典之作,固然有經典之處,而《詩經》卻恰恰寫盡了人心所向,世間所惱。
這是一本受益終身的良書,它沉浸在人類內心深處,并得到永恒!
成語玩世不恭:玩世不恭[wánshìbùgōng],意指以不莊重、不嚴謹的生活態度待人處世。語本《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源]《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贊曰:“劉向言少時數問長老賢人通於事及朔時者,皆曰朔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說,故令後世多傳聞者。而楊雄亦以為朔言不純師,行不純德,其流風遺書蔑如也。然朔名過實者,以其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應諧似優,不窮似智,正諫似直,穢德似隱。非夷、齊而是柳下惠,戒其子以上容:『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易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其滑稽之雄乎!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淺,行於眾庶,童兒牧豎莫不眩燿。而後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故詳錄焉。”[典故]據《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載,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的大臣,聰慧過人,機警幽默,總是能妙語如珠,使人發笑,因此武帝很喜歡讓他在自己跟前調笑。但是,他是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常以詼諧的語調向武帝進諫,當宮中有人得罪武帝時,他也會代為講情。對於他的人生觀,透露在訓戒兒子的一段話中:“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易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其中“首陽”指的是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之事。伯夷、叔齊為殷商貴族,商紂亡後隱居在首陽山,因拒吃周朝食物而活活餓死。“柱下”則指老子任周朝柱下史之事。老子與伯夷、叔齊一樣歷商、周二朝,入周後,他任職柱下史(類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負責掌管國家典籍,雖在朝任官卻能無涉於政治是非。東方朔他認為像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自以為清高,并不聰明;要像老子一樣,雖仕於周,卻像隱者一般,才是有智慧的。因此勸他兒子要吃得飽、行得安,不必身為農夫才能隱居,可在朝為官卻像隱者一般,用輕松的態度應付世間事。這種入雖然違異一般人的看法,但卻可以免禍上身。後來“玩世不恭”這個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表示以不莊重、不嚴謹的生活態度待人處事。但後世使用“玩世不恭”時,表示的不一定是如東方朔那樣大智若愚的生活態度,有時反而是一種消極頹喪、游戲人間的人生觀。
成語不堪回首: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顧,回憶。指對過去的事情想起來就會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憶。如:唐·戴叔倫《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處,九泉煙冷樹蒼蒼。”又如:誠有令人不堪回首者,則我今日之臨眺于此,雖百年之久,曾不能以一瞬爾。——清·無名氏《杜詩言志》
詩經讀后感 21
《詩經》是民歌,之所以現在這樣高高在上,讓人覺得高不可攀,除了語言和社會變遷之外,還有詩歌本身發展的因素。每每想讀詩經,但每每我又止步于它枯澀難懂的文字。這個國慶節,我開始閱讀《詩經》。人與書的邂逅,大抵總是這樣,涼爽的天氣,泡一杯清茶,輕輕念出書中的句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于是這枯澀的文字和著杯中迷蒙的水霧,莫名便叫人心安。這卷叫做《詩經》的古書,其實卻不是詩,而是歌。千年前那些人們,哼過吟過唱過的民歌,猶如帶著晨露的桃花,無比質樸卻又凄美高雅。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襯著你明艷的臉龐,盈盈地笑。孔子亦被這句子打動過吧——“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也許是古代社會沒有當今世界紛亂復雜,也許是古人心中有一絲的純美,仿佛什么也無須遮掩,沒有粉飾,沒有忸怩,沒有故作姿態……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顆顆袒蕩于天地之間的赤子之心,可以幫助你尋回那個還沒有受到任何污染和傷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純潔、甜美地微笑著。
讀著這些深澀難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聽從自己的心靈隨著那些句子浮想聯翩。恍惚間,我覺得自己連這身體,都被這清新之風浸潤得輕靈起來,或許連《牡丹亭》里的杜麗娘聽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清雅溫潤的言語,也會步出閨閣羞怯張望,看看那園子里的嫵媚春光。
這樣的一卷書,念著念著,仿佛回到兒時心境,內心有如頭頂湛藍的天空,廣闊遼遠,深邃不可觸摸。此時人不再徘徊糾纏于俗事之中,時光可以這樣從紙頁間流過,就很幸福。
遇見《詩經》,是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因為無論是唐詩的華麗,還是宋詞的精致,在我看來都抵不過《關睢》《蒹葭》《子衿》給我的震撼。那種質樸,那種清新,那種深沉,直抵心間,無可比擬。
遇見《詩經》,是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詩是對生活的歌唱、吟詠,在創作與歌詠間享受了美感,升華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在《詩經》里我親見了《桃夭》的繁華,《出車》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遙遠的古代。
成語浮想聯翩:浮想:飄浮不定的想象;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涌現出來。如:晉·陸機《文賦》:“浮藻聯翩。”又如: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毛澤東《七律二首·送瘟神·序》
成語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樣子。美好的女子。如:《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如:因為在前邊領路的那位窈窕淑女明明很從容地就走過去了。——蕭乾《海外行蹤》
詩經讀后感 22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心。”這是《詩經》中的其中一句話。
《詩經》的內容十分豐富復雜,展示的社會生活極其廣闊,使我們能夠真切地了解和感受到當時人們的生活、心情等等。《詩經》分成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曲調樂歌的意思,是各個地方的樂曲,絕大數是民歌,又稱“國風”。雅是正的意思,頌是宗教祭祀歌曲。很多人喜歡風,可我卻喜歡雅,雅主要寫的是戰爭時期,作者對戰爭的感受和態度。在雅中我喜歡《采薇》這首詩,采薇寫的是一位士兵在回家的路上回想對前線生活的艱苦和對家鄉的思念。特別是最后一段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心。意思就是昔日我去當兵的時候,就像楊柳在風中輕輕擺動一樣,很輕松的就過去了,可是,如今在回家的路上,大雪下著不停,走起來很艱難也很慢,而且路上又饑又渴都難以堅持,我的心里是多么悲痛啊!可是,又有誰知道我的哀傷呢?
想想看每個士兵都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國家,可是,到頭來有家都像無家,也沒法請人帶信回家去。有時一個月要打三次仗,兇猛的匈奴隨時都會攻來。
是啊!也許只有當過兵的人,和軍人的家人才可真切體會這份苦衷。看看我們可親可敬的.解放軍叔叔,每次當災難來臨時,我們看見最多的就是解放軍們的身影,他們舍小家為大家,這次舟曲泥石流,有的解放軍叔叔的家人都在離災難現場只有幾百米的距離,有的剛失去了懷孕的妻子,可是他們都顧不了自己的家人顧不上悲傷,忍著心痛去救別人。別人家里都是熱熱鬧鬧的,可是,一些解放軍的家里卻只有悲傷和痛苦。
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飽吃飽住,不愁吃不愁穿的,可是,天天無所事事,還和爸爸媽媽頂嘴,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的,天天只想著玩游戲,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而在世界的另一端的伊納克戰爭……把很多人的家園都給毀了,使他們無家可歸,流落街頭,面臨著死亡的危險。
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人生,珍惜時間,珍惜擁有的一切。愛護和平,讓世界變得和平吧,讓全世界變的和平起來吧!
成語無家可歸:沒有家可回。指流離失所。如:唐·陸贄《平朱泚后車駕還京大赦制》:“如無家可歸者,給田宅,使得存濟。”又如:寺僧見了他無了根蒂,漸漸怠慢,不肯相留。要回故鄉,已此無家可歸。——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成語楊柳依依:楊柳:古詩文中楊柳通用,泛指柳樹。依依:輕柔的樣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又如:楊柳依依,何日文簫共駕歸。——宋·張孝祥《丑奴兒》詞
詩經讀后感 23
在中華文化的漫漫長河中,詩詞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們將華夏的遠古面貌毫無保留地展現了出來。而《詩經》又是其中不得不提的存在。
《詩經》匯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的詩歌,雖不及《擊壤歌》之早,但卻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子曰:“不學詩,無以言”,足以證明其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是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編寫而成的,既有篇名又有文辭的共三百零五篇,故有“詩三百”之稱。
“詩三百,思無邪”是后人對詩經的高度概括,然而其思雖是無邪,但從中透露出的人性又是怎樣的呢?
詩經中最耳熟能詳的名篇當屬《關雎》和《桃夭》,其表達的主旨均是愛情。《關雎》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是克制而謹慎的,體現的是炎黃子孫內里的矜持與羞怯。然而其真的是單單地贊美男女之情嗎?不然,細細品味不難看出其中有對后妃之德的贊美,試圖達到以明教化的目的。再者,《詩經》中總是很善于運用重章疊句,易使人產生共鳴,把作者的感受不斷加諸于人,“關關雎鳩”如此,“桃之夭夭”更是如此。《桃夭》一篇中講述的是新婚之喜,然而我每每看到其中“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的描述,難免要想到其中對女子三從四德的強調與教化。不過,單論《詩經》,這幾篇中透露的情感還是頗為樸素爛漫的,其中的人性是善良純真的。
詩經有一篇名為《墻有茨》,其詩通篇都在反映衛國的`宮廷丑事(即衛宣公強娶其子伋的未婚妻的“秘聞”)。開頭開門見山寫出“墻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言之丑也”然而詩人偏偏表達得極為迂回,其意不免讓人難以揣測。
《詩經》在歌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時又辛辣的點出了當時腐朽堪憂的社會現狀,在顯示人們內心的真情實感時又顯示了當時官吏和勞動人民對封建統治的叫苦連天。可以說,《詩經》里展示的就是完完全全的中華的十分之一的歷史,其意總歸是向善的。其實,我們始終無法憑借著自己的想法去揣測作者的思想,真正需要我們發掘的,是傳統文化其中暗藏的智慧與哲思,那是古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詩經讀后感 24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漢廣》古有詩家解“漢廣游女”為漢水女神,將《漢廣》附會為人神戀,居然從者還不少,可見人的心思里都有浪漫的一面。然而也可以看出大家的共同認知是--這男的沒什么希望了!都由人人戀上升到人神戀的程度了,仙凡相隔,這男的算是徹底沒戲。 《漢廣》可能是最古老的單相思詩了。在當時,這男子的一往情深沒有打動他的意中人,卻在千年后打動了無數人心,讓人感于他的'癡情而記得他,又或者,人們真正為之內心動容的不只是他癡情,而是每個人都曾有過“求不得苦”。人生的得失呵,原本就這樣難以預料。何況有時候兩情相悅也不一定就萬事大吉。
我由漢水女神很自然想到洛水女神,想起李商隱的那句詩:“宓妃留枕魏王才”,吟的是甄宓和曹植之間那段隱隱綽綽的情事。甄宓死后,曹植入覲,也不知道出于對弟弟愧疚的心態,還是想更狠的刺激他一下,叫他徹底崩潰,反正曹丕把宓妃留下的金縷玉帶枕賜給了曹植。曹植抱著那個枕痛不欲生,神魂恍惚的來到洛水邊,看見已死的甄宓化做女神來相會。醒來后也分不清是夢是真,只那相會的情景倒還歷歷在目。一代才子感慨萬千,遂揮筆寫下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其實它還有個更私人的名字叫《感甄賦》,甄宓的兒子魏明帝長大后覺得小叔叔這樣明目張膽地寫對自己老媽的感情很是不妥,就將名字改為《洛神賦》。可知無論是王孫貴胄還是平民百姓,人生不如意事總是游很多。事事留個有余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古語有云: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時留點遺憾也不見得是壞事。
人總有未完成的夢,心里記掛著,下輩子才有奔頭。
詩經讀后感 25
胡適曾說:“古代的書,只有一部《詩經》可算得是中國最古的史料。”——題記
受到網絡知識競賽的壓迫,沿著浮云走過的痕跡,天空的淺藍色曾令人憧憬,但那看似沉重的鉛藍色也曾使人思綺。于是,買了一本沉甸甸的《詩經》,走在回去的路上。就我腦袋里這點兒國學知識,沒有一本讀過的“經書”是不能過國學知識網絡大賽關的。小部分是久聞大名,其中的風、雅、頌三部分更是讓我期盼。
《詩經》是由孔丘主編,收錄自西周初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我很想瞧一瞧出名得不得了的孔老夫子在國際聲譽這么獨具一格,那眼光也是否異常獨到。我帶著期待翻開了《詩經》的封面,貪婪地吸允著油墨的芳香,這種心情一直持續到我合上這本深入人心深處的著作。《詩經》的題材十分豐富,不僅有思鄉、借物抒情、感嘆時光等常見的題材,還有許多素未謀面的題目。贊揚、憎惡、傳誦,引人入勝。——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十分之一是我十分驚奇“風”、“雅”、“頌”是何其理解,想參透孔子如何把這三百多余首詩歌分為三個大類。“頌”的意思較好理解,其中的“風”卻應用怎樣的理解方式去讀懂?品讀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百分之二十是真的發自內心地想品讀與領略西周至春秋的歲月風塵。我想掌握古人寫文章的方法,如何用無數個中華漢字的幾個就能表達盡一篇翻譯過來有幾百字的文章,每次看那幾個字和譯文時,一長一短,一少一多,一段一句,區別好大,因此自然心里總贊嘆古人的'筆好神奇啊!這次國學知識競賽,考題很難,每個考題都需要經過細細精讀的古文的理解和熟讀來答做。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結束了第一場考試,考試成績雖不太理想,但我也懂得了這不是隨便考考就九十多分的,而是需要正真下功夫的,鉆研、翻透的。我更加努力地翻了翻僅有的《大學中庸》和《詩經》,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那幾張薄薄的紙瞧,總希望能看出什么名堂來,一旁的母親看著我,嚇呆了,似乎從來沒有看過我這副模樣,她卻一邊說:“我們家溫馨真用功啊!”經過一番考試前的“垂死掙扎”和臨時抱佛腳,我凌然進入了第二次考試,終于比前一次考試高了幾分,這讓我十分高興。所有的考試都像起伏不定的旋律,一會兒沉淀,一時輕浮,在往事里慢慢銹化,叫人捉摸不透。哦,不,考試成績是自己把關的,都要靠自己努力!
最后幾次考試,雖然成績不太好,但至少拼盡了全力,也因此異常滿意自己的成績。《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中的經典。當然,其它經過汗水與智慧調和而成的著作也一樣啊。我只能在墨香里靜靜徜徉,伴隨著陣陣朗讀,將成長在歲月的洗滌中漂白、膨脹,然后晾成飄渺無間的書卷,在回憶里浸潤,蔓延……
詩經讀后感 26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詩經》,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獨特的魅力和意義。在閱讀中,我學到了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和意境,領略了古代文化的智慧和韻味。
《詩經》是一部描寫古代生活和風俗習慣的詩集,它記錄了群眾的生活,涵蓋了自然、社會、家庭、情感等多個方面。其中,春秋時期的《楚辭》和《國風》是其代表作品。詩集中的`每首詩都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常態和情感表達,以及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狀況。閱讀《詩經》讓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和起源。
除此之外,《詩經》還有著深刻的哲理和警示作用。閱讀《詩經》,我發現其中蘊涵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人之初,性本善”。這些經典語句深刻地表現出古代哲學思想和現實生活的經驗教訓,直指人類最深層的內心世界和存在狀態。
在閱讀《詩經》的過程中,我還領略到了其深邃的藝術韻味。在古代社會,詩歌是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以鮮明的形象和細膩的筆墨,勾勒出了自然、人物、景色等美麗而多彩的圖景,令人感受到美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蘊。
總之,《詩經》是一部偉大的文化遺產,它不僅僅代表了古代文學藝術的高峰,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篇詩歌都凝聚了古代智慧和文化精髓,讓我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情感和思想的內涵,領略到了文化和歷史的魅力。閱讀《詩經》讓我更好地了解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和歷史,感受到了生命和人性的尊嚴和內涵,從而更好地感悟人生和世界的真諦。
詩經讀后感 27
她依舊難以忘記他那鑲著玉的衣帶,那青綠色的衣領,他的一舉一動無不在扣動著她的心弦,她是多么期待與她再度相遇啊!
可此時此刻,她卻一人佇立于城樓之上,雙眼含淚,腦海中一遍遍地勾勒著他那離別時的身影,于那斜陽相伴相依。
又是一天,她彈了彈衣服上的灰塵,抬起那玉手輕撫被吹亂的鬢角,高興而急切地向那城外望去。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哦,路上出現了幾個趕路之人。可認真看看,卻遲遲不見戀人的身影。隨著時間的流逝,手中籃子裝的點心也在漸漸變涼,她抿了抿嘴,心中油然升起幾分惆悵,可依舊沒有收回那目光。
恍然之間,她似乎看見了戀人那青綠色的衣帶,腰間的玉佩在風中“叮叮”作響,她歡喜的再度望去,可太陽卻已經落至半山腰,目光也被城墻所攔,她不甘心地跑到城下,卻發現沒有任何人。
她失落地回到城上,心中生氣道:他若是有什么急事來不了了,也不曾托人給我捎個口信嗎?早知如此,我也不來了……不對,他定不是故意的……
“哎,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她輕嘆著,拎著早已涼透的點心,一步三回頭的下了城樓在。
詩經讀后感 28
我念你,不論親情愛情友情,千年萬年,綿延婉轉;睍睆黃鳥,劬勞之恩;子衿子佩,愛之既深;同裳同袍,與子偕行。
靜靜讀《詩經》,在那里,我發現了淳樸,真摯,珍貴的情。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黃鳥鳴叫,清脆動人,惹人憐愛。但也無法安慰母親辛苦的心,從我呱呱墜地,母親就無比勞累。待我長大懂事,我自責兒時的調皮,我迫切地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親情如此珍貴,如今少年,叛逆的我們,請放下心中的焦慮煩惱,感受母親的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衿子佩,也令她深陷其中。在原地等你,不斷揉搓衣袖,不斷撫摸你贈的`玉佩,抬頭不見你的身影,眼里滿是愁哀。穿越千年的愛情,也能悸動人心。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英勇無畏的氣概下,戰士們如兄弟一般團結一致,“同裳同袍”,手握刃劍,奮勇前行至那焰火籠罩的戰場。兄弟般情意的戰士們,如今讀來也是激情澎湃。
真摯的“情”不論在古代還是如今,都會直戳人心。《詩經》中穿越千年的情,不假,不華,不忘。
詩經讀后感 29
五百年詩詞之沉淀,三千年歷史之光陰,傳承儒家之文化,在如今喧囂世間,如一彎清泉,凈姝心之空靈。
兩千年前的愛情在田園牧歌里生根發芽。不妨當個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于千頃沃野,彎下腰,采摘著屬于自己的快樂、憂傷,生活的每一個片段,不加修飾,都能吟出動人的樂章。沒有直白的文字,對不起《詩經》原初的情感沖動,沒有含蓄的表達,難以讓《詩經》的愛情委婉動人。本書以清新的筆調優游于《詩經》的田野中,采擷兩千年前田園牧歌里的快樂與甜美,那里有純真無邪的愛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詩經》,找回自然的和美與生活的快樂。
初夏的清晨,陽光明亮而柔麗地從樹葉間輕盈落下,碎碎地鋪滿翻開的《詩經》書頁里,異常美好。這種美好于心底滋長蔓延,纏繞到窗外聳立的梧桐樹上。在這個夏天,梧桐這種《詩經》中就有的遠古植物,在和風中落下清涼的樹蔭。
年少時候,覺得《詩經》就是一部愛情的詩歌,漢、溱、洧、淇之水,透徹清涼,我欲淌之;蕙、蘭、芷、蘅之花,招展美麗,我欲采之。在優美繁密的詩句中穿梭,遙望先古河流兩岸的男女,他們的歡笑與淚水,幸福與怨恨的愛情故事,讓人動容。
《詩經》中那么多的愛情真摯而生活化,沒有呼喊著偉大與高遠,但那些樸實無華的句子,讓人回味無窮。《關雎》中君子對窈窕淑女的熱切追求;《漢廣》中男子對游女的盼望與留戀;《擊鼓》里流傳千載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還有《木瓜》里不分貴賤的真愛饋贈,都是凡人真實的戀情,字里行間,樸素之美盡現。
愛情之外,還有那個時代的勞作與智慧。伴隨墜落的星辰,先民們耕種、狩獵、祭祀、園藝、婚嫁等,這是人類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詩經》就是那個時代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詩經》的言辭是一幅幅質樸淡雅的國畫中最美的注腳。或是月光如水的夜晚,或是彌漫芳香的田園,或是那叢叢纖塵不染的`植物,莫不失古樸的意蘊。《詩經》的藝術形象,清純簡約,沒有任何粉飾,卻深深烙印在人的心里。
應該感謝《詩經》這部詩歌總集。在高樓大廈燈火通明的現代社會中,當我們開卷深讀《詩經》,一下子就回到了星點零落的古代村落。穿越過三千年的漫長時光,我們依然可以感觸到先秦諸民的生活。阡陌盡頭的那個古樸小村,有雞鳴狗吠,也有男女談情說愛的身影,在水一方的“伊人”,逾墻的“仲子”,貽我彤管的“靜女”。戰事來了,便有了建功立業的豪情與馳騁沙場的雄姿,綿長的黑夜給思婦留下望穿秋水的悲涼,那一個個翹首盼望君歸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成為夢中的期許。
《詩經》中的男女是幸運的,他們生活在最樸素的地方。推門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與河流讓人心曠神怡。這片廣闊的精神天地彌漫著清香,和風習習,人們采摘著植物,采摘著屬于自己的快樂、憂傷與希望。生活的每一個片段都能夠唱出歌來,成為歌謠,也許這就是最高境界的詩歌,不加修飾,卻吟出最純粹的旋律。于是那些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在田野花草間,步行于美妙的大自然,聆聽純美的歌聲,執筆飛速記下每一個音符。
《詩經》這部記載著周朝到春秋時期長達五百多年歲月的詩歌總集,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而至,滿載著遠古意蘊,裊裊娜娜地走來。遠古的和風拂過心靈,感受這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風景,在喧囂的世界里,滌蕩出清澈的樂感。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詩詞總是以其獨特的力量打動著我們心靈深處最感人的琴弦。而詩詞最永恒的生命力不是那些華美的辭藻、絢爛的景致,而是沉吟至今仍不褪色的情感。如果時間的跨度也要征稅,那么詩經樂府中“清養的純愛”,唐詩宋詞里“公然走私的感情”,魏晉駢文中的人生心事,滲透古卷,撲面而來時,我們首先要交出大把大把的“心稅”,才能換回詩詞中最真摯的生命感悟。“閱讀大中國”系列從內到外,莫不“蓄意征服”當下小資和都市白領的心思。柔美的文風,個性化的情感解讀,清新優雅的封面,時尚的版式,精致的彩插無不俘獲著讀者們亢奮的閱讀欲望。筆鋒所及,王侯將相達官顯貴的私人生活,百姓市井才子佳人的情感糾葛,一一融化在字里行間。這里,關乎他年風月、關乎人生風流,關乎幸福的過去式。悠游于最美的詩詞,在詩詞中開釋心靈,靜享當下的愉悅。
詩經讀后感 30
一個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件事莫過于情竇初開了。喜歡一個人,并追求她的感覺,應該正如《關雎》和《蒹葭》中描述的一般吧。“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那美麗的河岸邊啊,有一位賢淑的女子。她或許有著窈窕的身段,或許有一雙明眸善睞的眼睛,雖然知道追求她并不容易,可是我還是想試一試。這不正是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的感覺嗎?或許她就是我們心中的白月光,有著美麗的外表和良好的品德。我們為其傾心,為其蹍轉反側,夜不能寐,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和才智去討她歡心。正如張愛玲說的一般:“愛一個人,他就會變得很低很低,低得卑微在塵埃里開出花來。”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這是詩經《鄭風.風雨》中的詩句,講述了一位喜歡著心上人的女子,苦苦地在風雨中等候著他歸來的心境。這與我們在喜歡一個人時苦苦等候的心情何其相似!似乎見到他,心中也歡喜了起來,連天空也因為他的到來而放晴,烏云也因他而散開......這首詩為我們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在等待心上人時,溫柔又美好的心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是《國風.鄭風.子衿》中的詩句。也是我們在思念戀人時廣為引用的句子。哀婉纏綿的訴說了女子對情郎的思念,甚至于連他衣服的顏色都記得。情深至此,令聽者嘆息,聞者動情。遠方的情郎啊,你為何還未歸?你可否知道,我在為你牽腸掛肚?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灼灼的桃花映照著新嫁娘通紅的嫁衣和嬌羞的`臉頰,應該是女孩一生最美的場景了吧。新娘出嫁,火紅熱烈的氣氛之下,是她對未來婚后生活的向往。出嫁,就意味著將自己的下半生與另一個人相互捆綁,榮辱與共,禍福齊度。而這首詩,也貼切地形容出了一個新嫁娘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品行能讓未來的公婆滿意,能有美滿的幸福生活和愛自己的丈夫......
詩經中的愛情往往是簡單而純粹的,不會穿摻雜過多的功利成分和目的性。他們不會考慮地位、名分、金錢,只是帶著對愛情的期盼,去熱烈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詩系情感,情于吾詩中。詩經總是能夠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給予我們許多的新的領悟。我們應多多研讀詩經,養出自己的“詩心”。
詩經讀后感 3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從小便朗朗上口的詩經,為我的童年增添了一點又一點爛漫溫馨的色彩。
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似是目睹了女子在城墻邊守望,日復一日,落花飄零,卻終是等不到心上人的到來,一次又一次的'尋找借口,企圖再給自己一些希望,。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起初想著,這是怎樣的深情綿綿,愛之入骨,才能許下終生的諾言,后來才明白,這是兄弟間永不改變的仗義,在最危難的時刻,定下一句永不分離的約定。
一直認為《詩經》就是關于愛情的詩歌,其實不然,世間情有萬種,每一種都是牽絆在心頭,無法替代的情愫。一句很短,卻是暖入心間的畫,是那逝水額,浮生于繾綣,是窗邊的一縷微風,舒卷起不知幾時散落在天邊的云彩,是那渭水河畔,你翩翩白衣,回眸淺笑的溫柔。《詩經》對我來說就是美的代名詞,用心去感受,用靈去描摹。秋日的午后是一年中最令我沉淪的時光,那時,你總能見到《詩經》中東邊的漁舟燈火,西邊的坎兒井流,梨園里小童咿呀唱著,纖音入云。或是在天邊,或是在夢里。
詩經讀后感 32
“淑女,君子好。”這句永恒的好句子讓我第一次知道《詩經》。看完之后,我不禁被它清新、優雅、和諧、神秘的氣質所吸引。
“一天不見,就像三秋。”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牽著兒子的手,和兒子一起變老。”這是一個厭倦戰斗的妻子士兵的內心獨白。“你不回來嗎?它被用作歌曲來思考你的母親。”是征兵對父母的深深思念;“誰叫河廣,一蘆葦杭?”是衛國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拉克人,在水邊。”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尋求的理想的追求。
聰明、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簡單、精致,是詩歌的語言,詩人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了他們不平靜的心。對愛的獨立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拜……每一種感覺都是那么強烈,那么真實;每一顆心都是那么善良,那么虔誠。
讀《詩經》,我看不到古代人的封閉、無知和保守。我看到的是智慧、自然、希望、陽光和愛。所有精致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純粹的情感……每一首詩都充滿了。那么和諧,那么執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美麗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有一個美麗而高貴的靈魂。
每當我浮躁疲憊的.時候,坐在陽臺上,拿著《詩經》隨意閱讀,總會有令人驚訝的精神詞匯映入眼簾。我讀了一首詩,想象了一個故事。有時候我不自覺的默念,好朗朗上口,一遍又一遍,手都放不下。如果你在一座高廟里,俯瞰人民的痛苦會發生什么;如果你踏上戰場,家里有家人不愿意放棄怎么辦;面對國家的興衰,你應該如何面對才華橫溢或流離失所的人的命運?……想了很多,浮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因為我從詩經中的各種詩中讀到了愛、自由和正義。當我們有愛、自由和正義時,我們可以平靜地面對生活中所有的挫折。
清新優雅的詩歌講述了感人的故事。我似乎被帶到了一個遙遠的國家,歷史再次出現在我面前:恍惚,隱約,神秘而遙遠。我仿佛聽到了古代的聲音,隱約,斷斷續續,仿佛要告訴我什么,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其他的渴望和希望。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恒的主題,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題。閉上眼睛,靜靜地傾聽,你可以聽到來自古代心靈的呼喚。
詩經讀后感 33
《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故而又稱《詩三百》。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雅"主要是朝廷樂歌,"頌"主要是宗廟樂歌,表現手法主要是賦、比、興。
每一次讀詩經,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和收獲。眾多文章大多從民間采集而成,是我們偉大的祖先留給我們巨大的精神財富。用詞遣句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如璞玉渾然天成。語言天然純凈清新,文采古淡高雅圣潔,音節頓挫回環和諧,意境敦厚正誠平和。如飲山間甘泉,如沐初春清風,頓覺遠離塵囂而入桃園,洗盡鉛華出水青蓮。讀之唱之,馨香縷縷隨風飄來,詠之味之,繞梁三日隱約不散。
開卷一篇,是著名的《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這是最著名的一篇了,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念過這幾句。在年少青澀的年紀里,懵懂而迷醉于詩中的語句,想象著河州的淑女:窈窕。就這一個詞語,就能勾起年少的心靈無限的想象!純真的夢從此開啟了人生漫漫求索之路。記得上學時,聽著老師講解,尤其是講到"窈窕"這個詞時,同學們聽著老師搖頭晃腦的講解和抑揚頓挫朗讀,我們懵懵懂懂的青春的純真歡笑,就這樣定格在青蔥的歲月里。時隔多年,而今再讀時,已經多了幾分莊重和感懷:不愧是《詩經》的開篇,雅俗共賞,樂而不淫,憂而不傷,幾入中道矣!
接下來第二篇《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故事直接承接和延續《關雎》,寫的是女子出嫁和回娘家的情景。從這兩篇文章的排列上,可以看見古人智慧:詩言志,詩源于生活,詩從來不是高高在上,束之高閣于象牙塔里神秘的文字。詩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從生活中去體會,去提煉,才能打動人心,才能寫出優秀的作品!
《詩經》中有眾多感動的打動我的地方:如寫出門在外的《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人生有多少這樣的來來往往,依依霏霏,每一次的相聚和離別,都是一次生命中最深刻的體驗!《鹿鳴》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的又是一種惺惺相惜,對才賢的渴望與親近。
《采葛》中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相思之深,如藤莖蔓生糾纏不解,摘不完,剪不斷,三月,三秋,三歲的層層遞進,感情的步步加深。讀著文字,仿佛看見一位用情至深的人,在田間工作時,對思念的人發出的強烈信息, 感染者每一位讀著!
《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描寫所思念的人兒遠在彼方,由于受阻,總是可望而不可及。正因為如此,才給了我們追求的無窮動力和決心。《邶風柏舟》中的"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語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濃烈而深摯。表達了一種堅定不動搖的決心和骨氣。《小雅 車舝》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讓我們對高尚品德和行為有所仰慕!《黍離》中的."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從此詩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從中讀者看到了另一個詩人的影子。"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臺歌》的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表達了對社會和人生高度關切,對未來深度的思考。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對家國和社會充滿熱忱的中華志士,昂首問天,引吭高歌。
愛,自由,正義,希望,是《詩經》永恒的主題,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題,詩人吟詠是用最樸素,最精致,最睿智,最韻味的語言,講述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一種感情都如此強烈和真切,每一顆心靈都如此善良和真誠。他們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理想照亮未來。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曲,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讓我們打開詩經細細品讀,用心靜靜聆聽,你可以感覺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呼喚!你會跟著他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悲,一起樂。因為《詩經》里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凝聚我們祖先豐富多彩的情感,是我們最重要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民族文化和精神生生不絕的來源!萬古詩三百,千秋一寸心!
詩經讀后感 34
《詩經》,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美了三千年,不知引多少文人騷客競折腰,成為哺育著中華民族文學的長河。
《繪詩經》,插畫師王曉藝,將風雅不絕的《詩經》以獨創的插畫風格——“缽山圖繪”呈現出來,每一幅都蘊含著巧思,驚艷眾人,與《詩經》這一古老詩歌相得益彰。一詩一畫,穿越千年流光,將《詩經》的底蘊精妙地“繪”了出來,《詩經》的浪漫與詩意呼之欲出,真的太美了!
《繪詩經》以“缽山圖繪”為主題,杯盤碗盞作為繪畫主體,承載周朝民風,小小一方卻含世間萬象,別有一番深意、新意。里面裝的不再是美食,而是周朝整個社會的縮影:勞動與愛情、風俗與婚姻,山川地貌、動物植物,應有盡有,它們皆成了缽中美景。古典的形式、唯美的意境和內斂的情感,透過細膩的筆觸,展現得淋漓盡致。如夢似幻的畫面下,全是與詩歌內容相契合的人間煙火,3000年的華夏流光躺于指間,不禁讓人感慨:先人們也曾這樣的歡愛、相思和別離過。
瞧!耳熟能詳的《關雎》,創作別具巧思:兩個器皿分開男女主角,男主角在一側仰望女子,來表達男子單向的愛慕,而女子一方所在的器皿又向男子一方傾倒,有一個靠攏的流水動勢,視覺上給人感覺兩人是相互靠近的`。一詩一畫,讓人穿越千年前的在河之洲:男子愛慕追求女子,內心焦慮急迫又相思入骨,這樣的一個愛情故事,不禁讓人心生向往,更多的還有一種羨慕,這種鐫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詩意,讓人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真是愛不釋手。里面每一首詩都有一幅具有特色的畫,在讀的時候,真的是一種享受,一種沉醉其中,不知歸處的感覺!
一詩一畫,穿越千年流光:春天,他們嘆“春日遲遲,采蘩祁祁。”秋天,他們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對于自身的學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對于他人的幫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若你遇良人,期盼“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一詩一畫,穿越千年流光:《繪詩經》中記載的,和我們如今羨慕的生活也并無二致,我們眼下活色生香的人間煙火是古時“向往的生活”,是百姓們的“浮世繪”,那時的少女每個都是“李子柒”。
古老的《詩經》,流淌過千年的歲月,經過新時代畫師的妙手再度煥發出流光溢彩的生命力!生活也可以很“詩經”,希望我們在奔波忙碌之余,別忘了生活的詩意,別忘了我們的傳統文化之美!
詩經讀后感 35
在路上奔波的艱辛、無奈和酸楚讀了《周南》.卷耳》
這是一首結構特殊的歌。
第一部分只有一小部分,用第一人稱唱出妻子在家里的無比思念:
“采摘卷耳,不滿籃子”。“我懷人,彼此走”,妻子拿著一個淺籃子采摘野生蔬菜,采摘了很長一段時間不滿籃子。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她的思想不是專注于采摘野生蔬菜,而是想念丈夫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來,不由自主地走到路邊,放下淺籃子,盯著路的盡頭,希望看到丈夫的回來。
第二部分有三個小節,也用第一人稱唱出丈夫的艱辛和無奈:
“指彼崔、“指彼高岡”、“指尾彼遙遠”,突出了歸途山的高險和重重障礙。
“我的馬是頹廢的”,“我的馬是黃色的”,強調馬已經瘸了,病態了,只能掙扎,這是無休止的,被迫旅行的必然結果。
“我累了,”
“我阿姨喝彼金,維以不永懷”“我阿姨喝彼金,維以不永傷”。同樣疲憊的`主人不得不借酒澆愁,反而激起了更強的思念和更強的悲傷。這里不同于四字的基本句型,有六五字的句型,為了強調無力后的無奈和無助中的辛酸。
特殊結構分為兩個獨立的聲部:
夕陽西下的土路上,一個失望的女聲滑落在草叢深處。
暮色漸濃的山道,一個無奈的男聲在陡峭的深谷中回蕩。
期待安居,卻常常在路上奔波;渴望相聚,卻常常天涯各方。
兩個聲音遙相唱和,傾訴著人生在路上奔波的艱辛、無奈和辛酸。三千年后,他們都穿越了歲月的塵埃,在我們心中回蕩。
詩經讀后感 36
如果中國文化有一個命門,這個命門就是強固了中國人情感世界、奠基了中國人審美體驗,健全了中國人精神魂魄的《詩經》。
并不需要專門去讀《詩經》,在我們的聽說見聞里那些芬芳唇齒、點亮眼睛、震動心靈的句子就會從兩三千年前的天地間向我們走來,如同泉涌,汩汩不絕。我們在艾蒿、飛蓬、芍藥、郁李、桃花、臘梅、古柏的幽香里找到精神的給養;我們在黍、麥、韭、苓、荇菜、芣苢、蒼耳、甘棠的姿容里確認大地糧倉,而大地一直是母親,永遠在參與供養人類的偉大行動。
三代盛世之末的戰亂,讓孔子都餓得前胸貼后背,但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詩經》,恰到好處地略過煙塵餓殍,呻吟嚎啕,給我們一個黃河岸邊原初的故鄉。那些開放協調的勞作,浪漫俏皮的個性,勇敢真摯的愛情,生氣遠出的嬉戲,有如電影畫面般地被打開來。我們看見先民剛健清新,無所不能,在西周到春秋的原野上留下或峭拔或婉約但足夠堅實頑強的身姿。
我們看見一棵樹的哀樂。從“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到“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契合了人間愛情的起落,天地同感的雄渾讓我們認定我們的`祖先在用自然密碼解讀人類的世界。這樣的起興,如魔幻現實主義的神奇預言,讓我們忍不住懷想,正是自然的啟迪眷顧、撫慰指引,才讓我們的祖先得以走過那么多的險山惡水,找到自己的樂土,繁衍生息,守住生命和詩意。我們看見大地上的女子,在勞作中的歡顏。沒有繁累艱辛、大汗淋漓,“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這般自由愜意,讓勞作不輟,歌聲不輟的蹁躚聯帶著輕曼優美投射到幾千年的廣袤原野上。不得不感慨,人類之所以高貴,正是因為過濾苦難之后留下了倔強鏗鏘的美麗。我們看見戰場上的非同一般的排場氣勢,“騏騧是中,騮驪是驂。龍盾之合,鋈以觼軜”,戰爭如同一場盛宴,引人向往。男子于征討中往往無畏向前,正所謂“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原來我們血脈里固有的尚勇好武的氣性,讓我們成為那片時空的主角。原來,我本勇敢,我本強悍,這是血性的傳承,是根性上的寶藏。
萬水千山總是情,《詩經》是百煉鋼,《詩經》是繞指柔,鑄成我們的家國民族與不朽靈魂。尤其那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采葛的女子,帶著不朽的生動啊穿越了近三千年的時光來到我們的心間,讓我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讓我們一直愛著驕傲著:原來我們很美,原來我們活得有滋有味,原來我們早就建立了我們的王國。
【詩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詩經04-29
《詩經》教案04-25
《詩經》的介詞以04-28
詩經的格言02-21
詩經內容04-28
試論《詩經》05-01
詩經楚辭取名04-26
詩經愛情名句05-02
詩經碩鼠賞析04-26
詩經中經典句子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