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人類簡史》讀后感

時間:2023-01-22 02:57:43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人類簡史》讀后感(精選2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類簡史》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類簡史》讀后感(精選21篇)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我都非常喜歡。古羅馬有一句名言:“一個不懂的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都是孩子!睔v史上的每一個時間點,都像是一個十字路口。雖然從過去到現在已經只剩單行道,但到未來卻有無數岔路可走。所以在疫情居家時,我就想到了重讀《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是一部不長的書,卻按時間順序梳理了從智人出現到當今又到未來的人類發展全過程。書中確定了人類歷史的三個關鍵節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

  認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萬到3萬年間,人類出現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能夠通過語言傳遞事實和信息。認知革命以前,人類是靈長類動物的一種,與其它動物并無太大區別,風餐露宿,捕獵、采集為生,要躲避其它猛獸的襲擊。認知革命以后,傳說、神話、神及宗教出現,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些虛擬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紐帶,協作和活動的范圍大幅擴張,部落的規模擴大、能力提升,開始成為自然界的主導力量,甚至具有滅絕其它物種的能力。認知革命以前人類只有生物學上的特征,之后便產生了歷史學,有了文化意義上的人類歷史。

  關于農業社會,書中提出了兩個有趣的悖論。

  第一個是到底是小麥利用了人類,還是人類利用了小麥?人類大規模的小麥種植活動對人類的繁衍和發展的確有很大作用,但同時小麥自身也因此獲得了物種的大發展。我們可以說是人類利用小麥加快繁衍生息,但從小麥的角度來看,卻是小麥利用人類擴張到全球。這是個很新穎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個是人類大規模耕種到底增加了幸福,還是減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規模農業耕種使得人類擁有更多的糧食,免于饑餓的痛苦,也使人類得以定居并發展出商業和文化,無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大規模的農業耕種使得人類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縛了,不得不日復一日地面朝黃土背朝天進行農業生產,比游牧采集為生的辛勞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看來,人類原本為了增加幸福而進行的農業活動,反而使得農民勞累不堪,難言幸福。一連串為了讓生活更輕松的“進步”,最后卻成為人類身上一道又一道的沉重的枷鎖。這確是件吊詭的事情。

  科學革命是近代以來,尤其是17、18世紀以來,伴隨著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大引擎,科學技術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使得人類逐漸發現世界、認識世界并征服世界?萍既缃癫粌H是價值創造的源泉,也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類甚至可以通過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轉自然的力量。未來世界的模樣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讀完書你仿佛縱橫穿梭在時空隧道中之間,清晰地看見我們人類如何從動物成為主宰世界的上帝。在7萬年前人類還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非洲的角落自顧自的生活,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智人就變成了整個地球的主人、生態系統的夢魘,時至今日,智人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夠進入神的境界,不僅有望獲得永恒的青春,更擁有創造和毀滅一切的神力。但遺憾的是智人在地球上的所作所為實在沒有太多令人自豪,雖然我們主宰了環境,但卻并沒有減少地球的痛苦,雖然饑荒和戰爭都在逐漸減少,然而其他動物的生存條件,卻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惡化。我們這次的冠狀病毒的疫情,不就是從人類口中的一只小小的蝙蝠所開始的嗎?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近期我也在讀《中國哲學簡史》,孟子言萬物皆備于我,須反身而誠。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程顥也認為“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生”的'真正意義是“生命”,他們認為萬物都有對“生命”的傾向,就是這種傾向構成了天地的“仁”。面對這次疫情,作為人類,我覺得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思,我們現在擁有的力量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強大,但我們似乎仍然感到不滿,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災難,一個人可能在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我們有很多中國古代哲學家都在討論“宇宙發生論”,其中孟子提出“天民”這種說法,就是說我們人類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我們要有這種覺解,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

  其實,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來自于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自然界的每一個生物,包括我們賴以生存浩瀚而無私的宇宙。天人合一,讓我們放下貪婪,盡自己所能,去書寫人類更輝煌的歷史,去創造屬于我們人類的更美好的未來。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2

  讀《人類簡史》已經有近一個月之久了。本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書,但由于作者扎實的歷史學知識,加上獨特的視角切入,導致我讀起來并沒有一覽而過的囫圇,而是“細嚼慢咽”的邊讀邊消化,這樣的一個月下來才讀了一半。

  對于此書的點評,我想引用封底的話:

  這是此類大歷史中最好的一本;規模宏大但絕非泛泛而談;具有時代性又不花哨,觀念驚世駭俗但絕不是個簡單的反對者。每個人都能在書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開始討論,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為什么,對我們都有好處! 沟傥摹偰 牛津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下面是一些閱讀感受和摘記:

  第一部分:認知革命

  45億年前地球形成,250萬年前開始出現了非常類似現代人的人類。250萬年啊,這是對于每個人類個體來說不敢想像的數字,但在人類誕生后的200萬年間人類并未有大的飛躍,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演化所需要的時間線過于漫長,也可能是需要某個契機。因此在最初的200萬年之內,人類進化的進度與工業革命以來相比簡直像是在原地踏步,甚至那時的人類竟需要以食肉動物進食完的殘羹剩飯果腹。推測出這一點的證據是早期石器最常見的一種用途就是把骨頭敲開,人類才能吃到里面的骨髓。而后在40萬年前才有幾種人種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這一切在10萬年前智人一躍成為食物鏈頂端時才打破了平衡。這一轉變不僅讓生態系統猝不及防,更讓人類本身也不知所措。以后人類史上的眾多災難,不論是生靈涂炭的戰亂還是生態遭逢的浩劫,其實都是源于這場過于倉促的地位跳躍。

  我們現在全球的人類皆是“智人”的后代,而在250萬年前到3萬年前之間地球上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人類,已知的比如:

  分布在歐洲和西亞的尼安德特人 距今40萬~3萬年之間

  分布在亞洲的直立人,也是存續最久的人類 200萬年~5萬年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梭羅人

  印度尼西亞佛羅里斯島的佛羅里斯人,他們是身高不超過1米的侏儒

  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

  東非的魯道夫人 距今200萬年

  學會使用火,無疑是人類進化中的一大飛躍;鸩恢箷屖澄锲鸹瘜W反應,還會起生物上的變化:經過烹調,食物中的病菌和寄生蟲就會被殺死而且吃熟食也大大減少了人類對食物的咀嚼時間。從一開始的無意中認識火,到熟練掌握用火技能,這段時間大約經過了60萬年左右。直到30萬年前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及智人的祖先才能熟練用火。

  認知革命起源于大約7萬年前,是歷史從生物學中脫離而獨立存在的起點。智人在認知革命期間爭霸了全球,消滅或者說取代了其他所有的人類。智人之所以能夠統治地球,我們認為和智人擁有比較大的大腦、會使用工具、有超凡的學習能力還有復雜的社會結構這些巨大優勢有關。發生認知革命的原因我們無從得知,但普遍認可的理認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內部連接方式,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在發展出了語言后又賦予了這個語言最獨特的功能--“討論虛構的事物”。這種種集于一身的演化使7萬年前智人從東非擴張到阿拉伯半島,并且很快席卷整個歐亞大陸。

  討論和編制虛構的事物,使人類越來越適應于團結合作。最開始的“八卦”讓人類產生凝聚力,逐漸人們編制出更多故事、規則使得人類群體、村落、甚至國家運行起來井然有序。

  農業革命前大部分人生活在小部落里,每個部落少則數十人,最多不過數百人,人們以采集為生。智人在采集食物和原料的同事也在不斷的增長知識,比如對生存范圍內環境的了解、食物營養與否、有毒和無毒植物的區分、動物生活習性、簡單工作的制作等等。遠古采集者由于食物的多樣式,使得他們較少有饑餓或營養不良的問題。

  32000年前的“德國施泰德”象牙制獅人雕像;12000年前以色列北部50歲女人和一副小狗的骸骨;15000~20000年前拉斯科洞穴的一幅鳥頭人身男子壁畫;9000年前阿根廷“手洞”壁畫,從這些考古發現中我們推測遠古采集者的生活和想法,可能他們那時已有了模糊的宗教、政治、戰爭概念,可惜這幅沉默的.帷幕就這樣罩住了幾萬年的歷史。在這些年間,可能有戰爭和革命,有靈性激昂的宗教運動,有深刻的哲學理念,有無與倫比的藝術杰作。但即便我們猜測的再接近事實,也無從得知。

  智人稱霸全球的過程中,必然會闖入一些以前無人涉足的處女地。大約45000年前住在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智人發展處第一個能夠航海的人類社會。在此基礎上,就有了第一批移居澳大利亞的人,正是這些人為當地的大型動物帶來了滅頂之災。大型動物本身繁殖就十分緩慢,加上他們對人類的襲擊根本來不及防衛,更何況智人抵達澳大利亞時已經掌握了火耕技術,在他們大肆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澳大利亞。桉樹植物因為耐火,在災難中幸免于難,而以桉樹植物為生的無尾熊理所當然的成了幸運兒。

  很多人認為工業革命之后加速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力度,從而導致生物大量滅絕。但事實是智人征服地球開始,各種動植物就已經脫離了自然的選擇或淘汰,從古到今生物滅絕就沒有停止過,人類是地球最智慧的生物,卻肆無忌憚的破壞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從這一點來看,人類真的聰明嗎?

  地球每十萬年就有一次冰河世紀,我們是否可以這么設想,會不會哪次冰河世紀會將人類推向滅亡之路。幾萬年過去后,人類存在于地球上的痕跡將消失的無影無蹤,再過幾百萬或幾千萬年,如果地球上又出現了新的智慧生物,他們會不會對我們存在過地球上一無所知?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3

  超五星的推薦這本人類簡史,作者視野的縱深似乎延展到了目前科學認知的極限,以人類誕生、生存、發展、進化為脈絡,訴說自己的大歷史觀。大,大到前無古人,大到橫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數學、文學、心理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學、神學等等多種基礎學科,并以此為支撐。盡管有些細末的觀點還不完全認同,但求同存異。并且作者跳出人類回看自己的做法實在高屋建瓴。對人性的審視、批判、反思,平和客觀,價值觀超正,更看得通透徹底。相比浩瀚的宇宙和地球的億萬年進程,人類仍渺小的像一粒沙子,甚至自己承認了自己的無知,但破壞力卻和生物鏈的位置一樣高居榜首。

  舉幾個小例子。

  印象最深的兩個諷刺:

  一、一位名為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的猶太化學家在1908年發現可以用空氣制備出氨。而戰時的`德國人靠著空氣當原料,制作爆炸物。而且,這項發現還讓哈伯贏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獎,但可以想見他得的是化學獎,可不是和平獎。

  二、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Alamogordo),1945年7月16日,早上5點29分53秒。地球上第一顆原引爆。核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在看到這場爆炸之后,引述了《薄伽梵歌》:“現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猶太人哈伯的發現,二戰被希特勒用來屠殺哈伯的同胞——猶太人。

  原子彈的成功引爆標志著人類從此有了自我毀滅的能力,恰恰因為這種能力,人類實現了自1945年至今,74年的相對和平,沒有再出現二戰那樣大規模的全面戰爭。

  給我觸動最大的是:面對流水線上的豬牛羊雞,人類無視它們的情感和主觀需求,冷漠的把它們看成了機器,產奶的機器、產蛋的機器、產肉的機器......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4

  作者視角宏大,不拘泥于一國一土一時代,而是類似于外太空史學家,對人類的歷程進行復盤。復盤了人類歷史上三大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

  1.認知革命開啟了歷史,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為有獨特的語言。人類的語言不僅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傳遞根本不存在的事務信息,即虛構的能力。而虛構,不只讓人類能夠想象,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一起”想象,從而編織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照作者的觀點,國家、宗教、公司、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所有這些概念其實都是虛構的,而正是因為這些虛構,使智人能夠靈活合作,并且創造出“文化”。

  2.農業革命加速了改變,農業革命的影響,意義深遠。告別了狩獵與采集時代,人們開始固定安居下來,有了村莊、城市等。動物的命運也跟著改變,人與人之間因為有個固定房子也開始有了我們與你們的邊界,在推動建筑學發展的同時人的心理也在演變。生產力的提升培養了社會的精英階層:國王、戰士、宗教人士等等。

  3.科學革命創新了局面。基于作者的觀點,金錢、帝國、宗教是凝聚人群的三種力量。有限責任公司的產生是人類很重要的.發明,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做有效的互信系統。

  4.歷史是二級混沌系統,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因此永遠無法預測。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永遠無從假設。了解歷史,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拓展視野,了解更多的可能性。

  5.科學革命是無知的革命?茖W革命之所以產生在歐洲,根源在于當時歐洲人巨大的好奇心。承認自己的無知,即留白,并付諸于行動去探索。

  6.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于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

  7.現代經濟之所以能夠成長,是因為我們原因信任未來,資本家也愿意將利潤再生產。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5

  本周要說的是尤瓦爾·赫拉利所著的《未來簡史》一書,這本書確實讓我大開眼界和激發想象。去年時候我看了這位作者的《人類簡史》一書,看了兩遍,很有意思,觀點獨到,論述鮮明,作者作為一個歷史學者但是知識非常淵博,并帶有人文關懷來看人類的歷史。他的這本新書一知道是他寫的我就肯定會看,更不用說話題還是我喜歡的科幻、未來。

  本書雖然叫做未來簡史,不過卻有大段的篇幅在談歷史,它的英文名為“神人”,副標題才是未來簡史,簡單說本書的內容應該是追溯人類的歷史來探究人類的未來發展趨勢,書名也可以概括為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本書的內容和觀點實在很多,我就只有挑啟發我,我認為有趣的地方來寫了,畢竟我選擇寫讀書報告的目的之一,是通過回溯我看的書,把書中的觀點和知識結構和我自己本身的知識結構拼接、縫補起來。

  首先,作者作為一個歷史學家認為歷史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科技、政治和社會,也塑造了我們的思想、恐懼和夢想。研究歷史就是為了掙脫過去的桎梏,讓我們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開始注意到前人無法想象或過去不希望我們想象到的可能性。這種看待歷史的角度很有趣。作者從人類的歷史來看,為什么是智人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地球上的統治者呢?為什么是人類能擁有這么大的力量、征服世界,對整個生態發揮如此大的影響?為什么在眾多人類種群中是我們現代智人脫穎而出,而不是我們其他的人屬兄弟姐妹,比如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類種屬。這個問題一種困擾著我,也是我當初選擇人類學的好奇點之一。不要說什么人類更聰明、人類有意識之類的原因,為什么其他動物發展的途徑不是朝著智力更高的方向發展,為什么我們智人的近親尼安德特人等人類腦容量更大勝出的還是我們,憑什么說其他動物就沒有意識。大部分時候我都找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人類稱霸地球的原因很多,其中本書作者在本書中提出的觀點是我現在很信服的觀點,他在《人類簡史》中也有提到,這本書也更加詳盡闡釋了,智人獲勝的原因在于比其他物種能夠更大規模和靈活的合作。我們智人的親戚其他那些被我們消滅的人類物種或許比我們聰明,但是他們組織不了大規模的合作,超150人的群體就是上限了,而我們人類在很早時候就能憑借想象的祖先、圖騰、神靈等組織起大規模陌生人的合作,現在我們這個能力更是突飛猛進。為什么是我們智人而不是其他人類呢?可能就是因為大約7萬年前的以此基因突變我們擁有了想象不存在事物的能力,憑著這樣那樣虛構的故事組織起大規模的陌生人合作,這可以叫認知革命。但是受限于狩獵采集的生產方式組織的人力不算太多,但是到了一萬多年前的農業革命再加上文字的發明,人類能養活的人越來越多,能憑借文字傳播和記錄虛構故事的能力越來越強,文字也能組織更過的人。這個時候我們人類可以說已經稱霸地球了,但是人類的力量有限,公元500年和公元前500年人類的生產能力差別能有多大呢。這時候人類相信未來是停滯不前的,過去或許還比現在好,人類是某個神靈或某個宇宙計劃的一部分。直到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開始,科學和人文主義才開始真正賜予人力量,這個時候人類逐漸相信要或許知識應該去做實驗、積累數據,探索世界的規律,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認為知識保存在某些神圣的經典當中,只要再三研讀這些前人纂寫的經典就可以獲得所有的知識了。人文主義把人從某個神圣計劃的一部分中拉扯下來,聲稱上帝已死,人類才是所有意義的來源和中心,人真正為萬物立法,而科學也真正給予人類改變世界的力量。縱觀世界來看,人類在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推動下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改變世界的力量,而且比以往的力量大得多。在以前,饑荒、戰爭和瘟疫是人類最大的敵人,現在據統計數據來看全世界自殺的人數比因戰爭暴力死亡的人數還要多,人類對待饑荒和瘟疫也不像以前那樣只是以為是來自神的懲罰,我們人類無力改變,現在如果出了饑荒和瘟疫幾乎每個人都相信我們是有能力解決的,這只是技術問題。

  人類從科學那里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世界,相信經濟增長能解決幾乎所有問題。在現代世界人類和科學的交易可以概括為“同意放棄意義、換取力量”,在前現代世界幾乎所有的民族、文化都相信人類是生活在某個神明的指導之下,相信人類是某個宇宙大戲的重要一部分,從而賦予我們生活、生命以某個偉大的意義。但是科學帶來的確實發現整個宇宙就是一個盲目的實體,沒有意義,人類的存在也沒有意義,我們并沒有生活在某個神明或是某個偉大的宇宙計劃之下。但是我們的生活并沒有因此崩潰,因為取代以前宗教的是現在的人文主義宗教,相信人就是一切意義的本源,生活的意義應該從你的內心去探尋,你覺得有意義的就是有意義的。在人文主義的大旗下,人類努力用科學的力量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人文主義內部也出現了分裂,一是進化人文主義,認為有些人的體驗就是比某些人的體驗更有價值,我們應該更推崇優秀的人、超人,代表國家是法西斯的德國,二是社會人文主義,相信應該用尊重和保護大多數人的生命和體驗,比如社會主義的蘇聯和中國,三是自由人文主義,尊重每個人的自由和體驗,相信每個人的生命和體驗都是有價值的。經過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現在世界上主流的還是自由人文主義。但是自由人文主義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也越來暴露其弊端,逐漸要被其他主義所取代。

  如果說過去我們智人的目標是消滅戰爭、饑餓和瘟疫,那么在科學為我們帶來越來越強的信心和力量的同時,我們智人呈現出三種未來發展趨勢:追求幸福、探求長生和進化成神,不是說我們以前沒有這些追求,而是這三種追求將為成為未來的主要趨勢并且很有可能成為現實。當饑餓、健康等問題解決后經濟需要新的增長極,現代性絕不會說:“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吃飽了,也很健康了,停下來休息休息吧。”這場現代化的進程在短時間內都是看不到停止的,我們很可能已經停不下來,需要一直發展科技、追求經濟增長。吃飽了后我們想要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健康長壽了我們還不夠,我們想要長生不老,這是阻擋不了資本朝這些方向流動的`。而在新興科技的幫助下那些本來是幫助弱勢群體來生活更好的科技也會變成有錢人用來進行進化升級的科技,能夠治療記憶力下降的技術也可以用來增加普通人的記憶力,用來修改致病基因的技術也能讓普通人的后代做相關的變得更聰明、更漂亮的修改,特別是在最新生物和基因以及互聯網的技術下,人類升級的趨勢非常之明顯,用來幫助殘疾人用意識操控的假肢也能讓普通人多一條腿來執行任務。最新的生物學研究還發現連人類的欲望也可以改變,人類的意識情緒也能影響。在這樣的科技背景下,原來相信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有價值和平等的自由人文主義就會受到挑戰,挑戰之一來自科技人文主義,相信可以用科技、激素等手段改變人類,比如未來的生化人、改造人,以及在各種能力上超越普通人的神人,神人可不僅是能力。神人和普通人不僅在能力上有所不同,他們的體驗更是千差萬別,我們普通人能想象自己能記得從出身到現在的所有事情的全部記憶嗎?或者能看到超過我們現在光譜的東西,聽到超過現在赫茲的聲音,擁有幾十雙腿幾十雙眼睛的體驗嗎。那時候再談人人平等的自由人文主義肯定沒有生物基礎,大部分人將變成無用的人。挑戰之二來自數據主義,在未來可能計算機和可穿戴式設備時刻監視我們,獲取更多的關于我們的各種信息,我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在分析之下,它們可能會變得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自己。要了解自己不如去做基因測試,比如看看你的人工智能怎么說,你可不一定記得這么多年來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大數據主義近些年來發展迅猛,相信所有數據應該分享、傳播、分析,數據本身就想要獲得自由,沒有分享到網絡的體驗是沒有意義的,這個主義越來越統合各個學科,它也會給人類存在賦予意義。摘抄文中的一段原文:“傳統宗教向你保證,你說的每一個字、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是某個偉大宇宙計劃的一部分,上帝一直看著你,也在意你的所以想法和感受。至于現在的數據宗教說,你說的每一個字、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偉大數據流的一部分,算法一直看著你,也在意你的所以想法和感受!

  特別是最后兩個要取代自由人文主義的趨勢概括的非常精煉,現在都看得到,把各種東西都接入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很便利。書中描述的各種趨勢和可能性很大地滿足了我這個科幻愛好者對近未來的各種想象。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6

  《人類簡史》這本書是我從最一開始就看的一本書,因為《人類簡史》和《時間簡史》聽起來酷酷的。

  但是我把這本書擱置了放到了最后來看,因為這本書真的值得我自己仔細的去揣摩,因為讀史使人明智,我是對于這種概論來的歷史性讀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我也只能是強行的一目十行把這本書看完,也并沒有吸收到太多太多的東西,但中間我也是有過思考。

  這本書以我現在讀和思考的效果僅僅一千字是不足以表達的,所以我要把這本書的讀后感寫到至少兩千字也就是至少分成兩篇,這一篇就是關于個人的思考。

  《人類簡史》說的就是人也就是基于人性,然后引發的一系列的事件。人從智人開始一直到當代我們現在所處的現狀,都是通過人性的一些生理上還有心理上的變化。

  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我們為什么喜歡吃糖,因為我們需要糖,我們身體本身是以葡萄糖作為能源消耗的,就像汽車要耗油一樣,我們人是要消耗葡萄糖來維持生存的。人的一系列的情緒都是通過激素還有一些蛋白質的信號傳遞來表達的,但是人為什么會產生意識還一直沒有定論。

  基于此,我就思考了,為什么人通常都喜歡偷懶,因為懶是人的天性,人不人不愿意去做太過費力的事情,除非有一個他能夠預期得到的成果,或者是過程中的`喜悅來給他繼續的動力。

  很簡單,我摘抄了其中句話就是:人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想躲開;一旦遇到開心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想去追求并且增加這份愉悅感。就拿我們現在上教練技術來說,我在上教練技術過程之中一直是痛苦的,我個人的思想是一直在聚焦痛苦的,所以我一直是沒有完全的投入的,但是當我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并且拿到了從中獲得了喜悅,獲得了成就感的時候我就想拼命的,想要上山想要去走完教練技術這段旅程,這也是人類的天性吧。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面對,其實人最終都是要走向死亡的,也就是說,對于死亡,人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只有去面對。以平常心來面對這件事情,做到不讓死亡去干擾自己平常所下的決定和所做的一些事情,就像我現在遇到的那些困難,付出一些代價,還有導致的結果,我都是要去面對的。也就是說,即使我最終沒有辦法上山我也是要去面對的。其實以我現在的狀態來說上山我覺得也是會痛苦的,因為可能內心里覺得是給團隊拖了后腿。但是團隊因為我而圓滿,我是會比較高興的,但是我所面臨的痛苦是一定會面對的。

  在提及科學的時候,其中有一個觀點是我十分的贊同,就是科學是沒有對錯的,但是使用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卻是不一樣,在不同的人手中會達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善惡之分。

  這讓我看到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以受害者的心態來描述和以負責任者的心態來描述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但是事實卻是一樣的。再比如一個簡單的例子,兩個人走在沙漠里,只有一瓶水但是那一瓶水不小心被打翻的時候,悲觀的人會說,天哪,我們就只剩下半瓶水了,但是樂觀的人呢,他就會說,太棒了,我們還剩下半瓶水呢。

  這就是這一件事給我帶來的啟發,也就是教練技術中常說的沒有對錯,還有受害者和負責任者的心態。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7

  其實很早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聽很多人推薦它,說很值得一讀,一直想讀,直到現在才真正讀完,感受還是很多的,所以想記錄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也推薦大家也去讀一讀,真的不錯!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哇,好厚(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不喜歡度很厚很厚的那種書),內心發怵,覺得可能讀不完,于是沒有馬上開始讀,就安靜的放在那兒,每天下班,會看一眼,但是沒有去讀......直到后來有機會去無錫圖書館,才能好好靜下心來讀這本書,一讀就欲罷不能了,一直看了一個下午,后來就一直斷斷續的讀,直到昨天才讀完。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的有些觀念,可能是我才疏博淺吧,有些觀點還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比如里面說,進入農業社會其實是一種退步,因為在采集社會,大家四處遷徙,不用擔心吃住,過得也開心,疾病也少些,說的確實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說就是一種退步哈,可能要辯證地去看。

  這本書講的是人類的發展史,其實更多的講到了社會歷史的發展,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一步一步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同時產生的一些問題,還講了社會的歷史,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等。了解了這些之后,你會發現,世界原來那么大,那么豐富多彩,而自己卻局限在自己的角落里,自怨自艾,實在狹隘。

  書中有一觀點讓我又開拓了視野,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簡歷,就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建立起來的,比如古代的神話,西方的宗教等等,都是講一個故事,然后大家都相信這個故事,于是就形成了一種制度約束著大家,這個觀點很神奇,想想也確實如此,很多東西只有你相信了,你才會去聽,會去做,會去遵守。所以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需要選擇你覺得正確的去相信,不必要被一些所謂對的觀點束縛,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變得迷茫。

  讀了這本書后,我了解到,原來人類能夠從那么多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的霸主,代價也很慘痛,多少珍稀的物種遭到了滅絕,包括我們的同類,比如尼安德特人,人類在征服地球的過程中,澳大利亞當時24種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動物中,有23種都慘遭滅絕,18許多比較小的`物種也從此消失。類似澳大利亞這種生物大滅絕的事情,在接下來的幾千年不斷上演,成千上萬的珍稀生物種永遠的消失在地球上,實在令人痛心,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史上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種滅絕浪潮,知道智人已經害死了多少物種,才會更積極保護那些現在還幸存的物種,否則最后,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還有其他登上諾亞方舟但只作為人類盤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看著這些可愛的動物,是不是由衷的想要去保護他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永遠有一顆想要保護他們的心,并且將這種觀點傳達出去。

  這本書還寫到了我們平時食用的家禽家畜,其實一開始他們是自由自在的,只有物競天擇,不會像現在這般被圈在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小的籠子里任人宰割,自從人類開始圈養牛羊雞這些動物后,如今通過先進的技術,這些動物被拼命的復制,從種族繁衍的角度來看,這些動物確實是成功的,但是從他們的生存環境來看,恐怕他們寧愿種族慘淡,我這么說,看得人可能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只是大致的觀點,書中描寫的很詳盡很生動,讓人看后,都想做素食主義者了。

  總之書中還有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不論對錯,總歸能帶給人思考和啟發,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太久沒有寫東西,現在再來寫寫東西著實有點費勁,但是后續慢慢會多起來的,也期待你來和我一起交流討論。

  最近還慢慢愛上了翻譯,哈哈哈,所以把人類簡史的簡介翻譯了一下,留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紀念吧。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8

  作者以一種宏觀視角來解釋人類發展的歷史,帶我們參觀人類發展對整個地球生態和自身的影響,相比于歷史教科書將人類的發展歸于生產力的發展的觀點,作者更看重虛構的故事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多了一些人文的情懷。讀完本書,也跟著作者思考,我們現在真比我們那些狩獵采集者的`祖先幸福嗎?

  從物質層面上講,我覺得我們是比他們幸福,雖然有些人說如何渴望回歸自然的生活,但真的讓你生活在野生的叢林中,我想沒有幾個人會愿意,在原始叢林中待幾天估計就待不下去了;貧w自然到野外去旅游,更多的是現代人對城市生活的小小不滿,偶爾發發的牢騷罷了,對自然的向往也只能是我們心中的詩和遠方。關于人類為什么要發展,發現的目的是什么,可以從人類的發展過程找到答案。智人發展了,所以智人存活了下來,那些落后的人種,最后都滅絕了,發展是為了生存,雖然人類已經稱霸了地球,但宇宙中是不是有其他的智慧生物存在仍然是未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拼命發展,以至于在將來某一天,我們遇見了宇宙中其他智慧生物不會向毛利人遇見現代人類一樣。

  浩瀚星空,雖然我們只是滄海一粟,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9

  讀《人類簡史》,講真第一遍讀我是懵逼的,但硬著頭皮讀完了,第二遍讀的時候仍然覺得哪怕只是短短一頁都信息量很大,知識點單獨列出就可以寫一本幾十萬字的延伸,概念也一個接一個拋出來,完全讓我的大腦超負荷,前讀后忘。

  第二遍讀完了,于是我思考為什么。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段位,也許真的還夠不上一馬平川得閱讀這類書籍,雖然書名讓我一度覺得這本書是寫人類歷史的,但實際書里很少涉及歷史事件,相反作者的觀點不少,為數不多的例證當然是來論證作者觀點的啦。

  其次是閱讀過程的體驗。在童年和到高中讀理科之前,我的閱讀習慣發展到近乎看到文字就會去閱讀,看報紙連中間的小字也不會放過。所以這導致我對閱讀的體驗很敏感。說到閱讀的.習慣,真的是在記事起就被外公培養起來了,印象里這位老復旦人,除了陪我玩和打麻將,他似乎總是一壺清茶然后在看書。個體心理學流派創始人阿德勒有一個觀點:童年時期的一輩子。這點我真的深有體會,當然童年受到的影響,在今后人生里的解讀,完全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覺,上學時候語文或者歷史的教材,總是饒有興致得去讀教材里的小字部分或者選讀部分,而且記得清清楚楚,相反正文那些正統科班的內容,總要強迫自己因為應付考試才去記住。而從學生變成社會人以后,面臨壓力和觥籌交錯的漫天信息,還有農藥,抖音等等大行其道的今天,人閱讀只能靠碎片化的時間,比如我基本是在通勤的時候拿著Kindle閱讀或者聽英語,效率最高的是坐飛機的時候,但其實這狀態中的我們精神相對難以集中,所以也導致今天新聞,自媒體,推送和網絡小說成為首選,人的信息采集越來越趨于“skip”的形式,說白了,短平快,不然很難調動大眾閱讀下去。

  這本書被無數大佬推薦過,而對于資質平平的我來說,只能成為一個曾經立下的flag被完成了,但不得不說的是,這本書最精彩的是在最后,從宇宙開始到生命產生,再到智人的出現和進化,直到今天的我們,有人可以搞清楚資本主義和信貸這兩個當下經濟的支撐以后,作者對未來的猜想,主要關于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這兩個元素基本無法現象和控制未來的情況,但也有可能人會被反牽制,對于進化這件事情,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片段。

  進化和時間一樣,無法阻止,生而為人,利用正面,防范未然得來這世界走一遭,命里有時終須有,無時莫強求,再緩慢也記得頑強向上生長。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0

  或許每個人都曾想過,我們的祖宗是什么模樣?我們來自何方,又去往何處?在這本書中我們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這本書與我們以往所熟知的歷史書大相徑庭,超宏觀的視角,異想天開的腦洞,生動有趣的語言,讓我們拿起就很難放下,看完后直呼刷新三觀。人類如何登上食物鏈的頂端?金錢、帝國、宗教如何橫掃全球?在作者的敘述中,這些復雜的歷史現象和原理,像一部大片呈現在眼前。他用幾近于上帝之眼的高度,俯瞰人類從東非一個普通動物群族,到如今遍布地球,地位直追造物神的發展歷程。

  這本書中,作者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科學革命四個方面綜合概括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跟著作者的筆跡,我們可以很順暢的了解人類自從誕生到如今的整個發展過程和每一個重要的變革。作者只用了區區400頁,就鋪陳開智人的整個歷史過程,各種精彩令人拍案叫絕;個中反思令人掩卷沉思。在7萬年前,智人還不過是一種微不足道的動物,在東非的角落中可憐兮兮地生活著。但其后一發而不可收拾,智人很快就躍升成為整個地球的`主宰,似乎,只要再跨一步,就能進入神的境界。從歷史進程來看,人類并沒有一個鮮明的目標,而且,直到如今仍然迷茫。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人類經歷三次革命的洗禮,力量空前強大,可是我們究竟是比以前更快樂還是更痛苦,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發展沒有帶來快樂,那么它的意義又在何處?作者最后提出,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險,莫過于此;蛟S,我們該好好思考下這個問題。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1

  今年年初參加了一個讀書群,給自己設定了一年的目標——看書11本,給自己的獎勵是買一架鋼琴。《人類簡史》是今年看的第一本書,書中觀點確實值得人細細思考。

  最開始我和同事討論馬和驢結合產的騾子能否繁殖后代這一問題,同事順勢給我推薦了這本書。這一個月斷斷續續把這本書讀完了。

  書中有很多觀點都令人深思。人從智人時代到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這一系列的變化到底是發展還是后退?現在的很多概念,比如金錢、公司、國家、時間等都是人類聯想并通過共同的信任而存在,并不客觀存在,那是不是說明我們都活在一片虛幻中?現在的社會不論經濟、科技都比以前發展地快得多,可現在的人比過去的人快樂嗎?未來的世界會不會成為超人類的世界,那時人還是“人”嗎?

  這一個個問題出現,我的心發出震顫。仿佛我所認同、所信任的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應該是無意義的,那人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這短暫的一生的意義又是什么?

  關于快樂,文中也給出了幾個不同的觀點。一是快樂是人的主觀感受,因此現在的個人自由主義認為人應該努力追求自己的快樂,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秉持的想法。二是從生物學來講,快樂不過是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由激素控制,因此人只要尋找到控制激素分泌的方法就可以獲得快樂,這里的快樂類似于快感。這一種觀點細想一下,令人膽寒。如果快樂完全由肉體產生,由人所控,那人生豈不是太空虛了一點?三是從佛教的觀點來說,快樂包括其他的情緒,相比起我們漫長的一生,都只是一時的、短時間的波動。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萬事都放下執念,對所有情緒都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即都只是一時的波動),放下執著和放棄追求,那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平靜。這種觀點我不能完全贊同,但卻也汲取到了一點反思。對于消極的情緒,我們應該學會放下,而對于積極的情緒,我們可以適當追求,當然我們應該更注重追求過程中的收獲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如果結果不如人意,那也應該學會放下。

  對于現下流行的消費主義,作者也從根源上做出了解釋。消費主義完全是資本主義挖的坑,資本主義為了不斷把資本投入生產,爭取更大的'利潤,就必然要有人買,要為人創造需求,不然沒人買產品,資本主義也就無計可施。許許多多的不必要的消費就產生了。我回想自己以前,似乎也是一味的消費,看見別人有什么好的,不管我需不需要,都想要買。看到大家都有,我也想要。而如今,從根源上了解了消費主義的陷阱,看了斷舍離,我也學會從必需的角度出發。買之前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如果沒有,會不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影響?如果有,我會不會經常用到?有沒有更實惠的替代品?經過幾連問,我的支出里里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2

  這周,我通讀了《人類簡史》,不得不為尤瓦爾·赫拉利的學識所折服。

  顧名思義,《人類簡史》闡述的是智人從十多萬年前萌生以來,到今天21世紀人類的演化與發展歷史。除了線性的客觀歷史外,作者基于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個維度來看待歷史的發展,輸出自己的主觀觀點。

  尤瓦爾把人類的發展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與科學革命。

  智人為何能夠在十幾萬年間,從弱小的食物鏈中層成員,一躍躍至食物鏈的頂端?答案便是人類的語言和認知。除智人以外的動物,也有他們自身的語言,能傳遞信息,但為何是智人取勝了呢?原因就在于,智人的語言能夠創造出客觀物質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以此來達到智人之間的合作與團結。從石器時代的壁畫、裝飾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時候就已經創造出某種想象的東西,或是神明、或是神獸,將整個部落的人團結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敵,捕獵巨型生物。發展到今天,我們會發現,其實維持人類社會秩序的東西,在客觀物質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國家、法律、貨幣、正義、民主全部都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保障著70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說,講故事,講虛構的故事,確實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過其他文章,也說,人類的歷史的發展就是一場宏觀敘事,人們信仰這一套敘事,社會就能正常運行,若這套敘事不能跟上時代了,就會導致禮崩樂壞,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敘事產生。

  漸漸地,人類開始培養農作物、馴養家畜,從之前的'采集生活,慢慢固定下來,開始形成村落群居生活。在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關于人類發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認為,發展到現在,雖然從演化意義上來說,人類,甚至那些豬羊牛狗等被馴化的動物都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續了下來,但對于個體的發展和幸福感來說,卻遠遠不如以前。被馴化的動物基因得以延續,種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們作為家畜來說,卻一生被壓抑天性,從死到生,無緣與大自然見面,甚至無緣與同伴玩耍、與母親孩子相伴,只過著匆忙地完成任務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鏈金字塔的人類,無疑是進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論其個人幸福感,也許大部分人還沒有采集時代高——工作時間加長了、工作任務加重了、世界變得復雜難懂了。

  在人類的融合統一中,作者以帝國、貨幣和宗教來說明人類的融合統一,我個人認為也是表達全球化為歷史所趨。十四、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給歐洲諸國帶來了對這個世界全新的認知,他們開始探索新的大陸,但帶來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占和屠戮。但與此同時,通過帝國主義武力征服,又確實讓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貨幣,其實是一種信任的產物,你相信十元能換那么多東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貨幣就能流通起來,促進了全世界經濟的發展,如果失去信任,貨幣就等同于廢紙毫無價值。而由虛構搭建出來的社會秩序太過脆弱,所以此時需要一個看似超越人類的幻想搭建出來,同時要具有普世性的東西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宗教便是這樣一種東西。但我本人因為沒有什么信仰,我對宗教是否能起那么大的作用起懷疑的態度。

  最后是科學革命,從十五十六世紀人類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到現在人類破譯了不少自然法則,從物理學、到生物學、到基因學,因為人類掌握了相關知識與技術,又開始變得野心勃勃起來,人類開始想辦法進行“吉爾伽美什”長生計劃,改造基因,妄圖成為創世主。作者對未來的想象偏向于悲觀,將來智人也許會被基因更好的超人,或者是人機結合的生物所替代,等到那時候,智人還是現在的智人么?還是智人已經被改造得滅亡了?

  最后,看了世界的編年史,一開始從億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產生、生命產生,到智人產生開始從萬年算、千年算、百年算。從時間的維度上看,智人的歷史在物質歷史中,實在是過于短暫與渺小。也許千萬年后再看,不過是湮沒于億萬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從微觀的個體上來看,讀了這本書也獲益匪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大多數是幻覺與虛構,我們得到的快樂與幸福,很多不過是消費主義和浪漫主義下催生的產物,他們既不必需也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快樂。人類早就過了最快樂的時代了,當祖先漫步在叢林采集的時候,他們雖然需要躲避猛獸,但那時候的世界,沒有那么多虛構的概念,他們要想的不過是哪里的果子好吃,哪里可能有野兔,哪里會有猛獸,等到天黑時,大家帶著尋覓到的食物,一起用餐,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人類發展到現在,想象中的虛構世界與秩序越來越復雜,而人越來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種主義的耳濡目染下,變得浮躁與焦慮。

  “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需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毕M蠹叶寄茉诙虝旱闹侨私洑v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質,找到內心的平靜。

  智人很了不起,智人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3

  今天分享的書,書名叫《人類簡史》。它是2016年轟動世界的巨作,本書的作者前后出版了3部簡史系列,每本都很精彩。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牛津大學的高材生,大學畢業后又進入希伯來大學進行歷史學的授課,期間筆耕不輟,先后出版了貫通人類歷史和未來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以及《今日簡史》。這三本書推薦大家購買并每年精讀一遍,這樣你就能對整個人類歷史有更理性和深層次的理解。進入正題,大約在600萬年前地球上的某地有一個猴子生下了兩個小猴,而其中有一個小猴就是我們人類的祖先(進化論),而另外一只就是黑猩猩的祖先,它們也同樣擁有了高于其他動物的智慧。人類出生到這個世界到進化大致經歷了三次革命,分別為: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幾百萬年前的人類最先使用的工具是石頭。他們用石頭去鑿開骨頭喝里面的骨髓,這些蛋白質給他們提供身體所需能量,那時候的人類還比較弱小,一頭野牛被老虎,獅子吃完后,被豺狼狐貍分割,再被禿鷲分走爛肉,那么留給人類的就只剩下白骨架了,而我們的祖先很聰明學會用石頭鑿開骨頭獲取營養。而這僅僅是開始。

  從30萬年前,不知是電閃雷鳴導致的森林火宅還是火山噴發的山火,導致大半個森里和動物被火燒滅,此時我們的祖先發現原來火燒可以獲得美味,而且大量的`節約整體時間,試想一下如果你去吃生肉,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撕咬和消化而且還容易得疾病,因此幾乎一天的時間都在打獵、吃和睡。而吃熟肉,烤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安全感,也保障了人類的健康,縮短了攝取營養的時間,這樣人類就有了大量時間進行工具優化和精神溝通。不僅如此人類開始學會用鉆木取火,不僅如此人類開始形成了原始的語言,并能通過象形文字開始記錄和交流。并且在7萬年前開始人類就會懂得用信仰團結部落,進行大規模群體捕獵和分工。久而久之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部落也越來越繁榮。而從人類的先祖找到了小麥,并通過種植小麥開始定居,便進入了農業革命時代。人類開始種植小麥,訓化溫順的動物,比如:雞鴨豬牛狗,并學會存儲糧食,物物交換,開始分化出手工藝人。因為定居了,糧食也多了人口便逐漸增多,進入了空前的繁華時代,也出現了等級分化和職業分化。此時便開始出現了帝國、奴隸哲學,天文學,數學等學科。

  第三階段就是科技革命時代,人們開始從迷信神靈,探究科學,開始深入研究各個學科,從大自然的表象背后探究其本質和原理。經濟和科技空前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被細分化,專業化。人類開始使用機器釋放勞動力,開始重視尖端科學,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元素周期表,基因工程,計算機技術,生物病毒,核聚變,等等,從釋放勞動力又變成了資本的奴隸。

  未來的人類很可能需要機器來養老,單一的學科優勢將無法生存,跨學科,跨維度,多元化的知識領域和需求將會越來越受關注。數據加速生活的便利,也會更加肆意的剝奪你的自由和隱私,你所創造的高效率機器最終收割你的后代就業崗位,宇宙之間將成為短線旅游,而車票就是你的時間和精力,從分散到高度集中,再到分散,基因和有機物寄生宿主,但會永遠傳遞和循環往復,而人類終將會讓位與機器,由機器再次探索和發掘宇宙的下一個可被代替的“物種”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快車道。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4

  人與人之間為什么會有信任?人是怎么互相認知,互相溝通,甚至會互不認識,卻在一起合作?

  讓我們從遠古時代談起!鞍素浴薄F在的我們對此興趣滿滿,卻不知若沒有“八卦”,就不會有我們美好的今天和未來……

  人與人的交流是有限度的,我們只會和父母、家人和興趣相投的人一起溝通、交流。

  那我們怎么和別人交流呢?那就是在背后講別人“八卦”,讓不相識的人通過你的“傳導”,互相認識。

  是不是聽起來匪夷所思?比較匪夷所思的還在下面呢!“八卦”這種方法伴隨著一個數字——150個人。

  一旦超過了這個數字,人們“八卦”的信息就會爆炸,就會無法和平相處,無法正確認識對方了,這又該怎么辦呢?

  “門檻”總是要過的,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虛構故事。試想一下,法律、正義、人權、國家、宗教是原來這片土地上擁有的嗎?

  不,不是。它們只是一個故事,一個虛構的故事,它們讓成千上萬的人同心協力。這些人也許從未謀面,卻能在一起工作,一起合作,甚至一起生活,更甚至心連心,永不分離。

  為什么會有金錢?因為這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叫“金錢”,一個全世界人人都相信的故事。那為什么“金錢”這個故事人人都會相信,而其它的故事,比如“信仰”卻會出現水火不相容的教義——不同的故事呢?

  因為信仰的是自己相信,但金錢的是“別人相信”。讓我們來假設一下:假設印度與地中海地區開始貿易的時候,商人們發現一個天賜良機——印度人對黃金興趣寥寥,黃金幾乎一文不值,而在地中海人人垂涎黃金,黃金價格昂貴。

  商人們利用差價,賺上一筆。這使印度市場的黃金需求暴增,價格水漲船高;而地中海則因“物不再稀也不再貴”,黃金價格下降;比較終黃金價格統一。

  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黃金所代表的`“別人的相信”,使人人都相信了黃金是珍貴的。有了對黃金的相信,“金錢制度”拉開了帷幕,人們擁有了一個萬物可換,萬眾相信的東西,把我們連在了一起,它讓全世界數十億人能夠合作,進行各種貿易和生產活動,并讓我們相信物有所值。

  講到這里。你的腦海里一定跳出了一個詞:八卦→虛構故事→相信黃金→金錢制度→信任!不錯,就是信任。

  金錢讓我們建立起陌生人之間的信任,但信任遠不局限于金錢——榮譽、忠誠、道德和愛更詮釋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信任有時是與生俱來的,有時是互利互助的,有時更是在制度里形成的。

  信任永遠不會完整,永遠不會永恒,你不會永遠得不到信任,也不會輕而易舉地擁有信任。

  不管你有多偉大,是信任讓你快樂,讓你感受到活著的牽伴和意義!有了信任,才有了人類的發展,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5

  無論是第一章的“物種分類”、第三章的“遠古采集者”、還是第四章的“歷數人類引起的滅絕災難”,作者的立論本心皆源于慈愛。除此之外,五、六兩章分析“農業革命的實質是史上最大的騙局”和“小麥馴化了人類”,也是基于考慮人類的感受與最終生活來建立觀點的。赫拉利在第十八章中說:“我們比較容易體會個人的辛酸,而不是人類整體的苦難”,在第十九章中說:“如果要評估地球的幸福程度,只看人類有失公允”,甚至后記末句仍不忘記提醒:“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文字背后的悲心呼之欲出,因愛而憂。

  赫拉利在第十三章提出來一個歷史研究的新視野,即“從人類自身的感受來記敘歷史”,并在接下來的幾章中反復提及因這類歷史研究空白所導致的后果,讀來令人稍有些傷感,他認為一切學科都是人造、人所發現且為人服務,應當回歸本來的人文歷史研究。他的文字慈愛溫煦,趣味親切,即便提出了頗為驚人的觀點,也感受不到多少批判的意味,反而引人深思,這應該就是發心的力量吧。

  如果說《人類簡史》以仁心為縱軸貫穿整部著作,那么橫向展開并聯系多個話題的就是“一切只存在于人類共同想象”的獨特視角。人們覺得這本書有意思也好、燒腦也好,應該都與這個“一切只存在于人類共同想象”的觀點有關,朋友說我可能會反對這個觀點,恰好相反,我本人不但認同并且還對此有進一步思考。

  為什么覺得我會反對呢?或許他認為我是“學佛之人”,但其實如果我真能契合佛法要義,這個世界上將沒有不能接受的觀點、事物和情境,佛法如果是排他而唯我獨尊的,就不成其為佛法了。要說的是,其實這個觀點與佛法不謀而合,讓我們回顧一下作者是怎么引出這個觀點的。

  故事開始于第二章,在七萬至三萬年前,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認知革命”,其原因是智人能夠精準使用語言后使自己從其他諸如尼安德特人中分離出來,語言不但令智人能有效表達以提高生活質量,更為重要的是擁有了虛構故事的能力,從而可以輕松突破150人的極限合作數字,建立與陌生人合作的大型社交網絡。從此,智人便活在了“客觀存在的現實和想像中的現實”的雙重現實之中。

  直到今天,包括帝國、經濟和宗教在內的所有事物無一不是這種認知的延升,這種由千萬人共同想象而構建的秩序與真實世界相結合,塑造了我們的欲望,披上文化外衣后操縱了我們的生活甚至心理。所以赫拉利說:“除了存在于人類的.共同想象之外,這個宇宙根本沒有神、沒有國家、沒有錢、沒有人權、也沒有法律”,從這個角度而言,“歷史從無正義”。

  對此,我有三點想法。

  第一、赫拉利以標致公司為例,他拆解標致公司概念和實體的方法正是佛法中拆解實然的方式,亦即破除實執的方式。比如,車輛不能代表標致公司,工廠、機器、工人、會計師不能代表標致公司,股東和經營團隊也不能代表標致公司,那么標致公司究竟以什么方式存在?答案是“法律擬制”,但所謂的“法律擬制”,其實也就是集體想象。

  同理,我們每個人以什么方式確認自身存在?頭、手、腳、身能不能代表“我”,能的話,生病后、截肢后的“我”是否隨之殘破或被切割?甚至于理發、剪指甲、打耳洞之后,我們會不會認為自己變成另外一個人或者自我殘缺呢?當然不會,我們還是會認為這個人就是自己,少了一只手的親人也依然還是我的親人。所以,零部件不是“我”,既然每一個零件都不是“我”,將總體有形的身體看作“我”也是一種集體想象。

  或許有人問:精神是“我”嗎?沒有了物質身體,精神依托在何處?是集中在任意一點還是飄蕩在整個空間之中?如果依托點不是“我”,精神憑什么認為那是“我”?若說精神和物質搭配起來才是“我”,那就犯有邏輯錯誤,部分不是,整體當然也不可能是。所以,最大的騙局不是農業革命,而是每個人以為有“我”,為此窮盡一生,自欺欺人。

  第二、赫拉利的拆解到此為此了,他沒有接著闡釋把一切都破掉之后人類該如何自處于這個世界之中,讀書分享會也沒有提及這一點,也許人們認為這個觀點將導致虛無,不如緘口。其實虛無不是終點,不必害怕。

  記得之前跟學生討論某個問題時我問他為什么是那樣而不是這樣,追問到最后,他給我的回答是:“概率啊”!然后大眼瞪小眼,他認為這就是答案,而我認為概率這答案聊勝于無,我當然知道是概率,我要知道的是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概率。概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句貌似理性的廢話,有的有,有的沒有,有時有,有時沒有,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沒有,這用得著說嗎?所以我時常在弄懂某個西方概念或理論之后喟然而嘆:毫無新意,起碼對于中國人而言不新鮮。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好美的一句話,只可惜不少人在認定世界的本質是虛無之后都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莫如及時行樂。我猜,認為佛法消極的人正是陷入了這種“單空”見解,單空又稱“頑空”,意思是你不“四大皆空”么,還去追尋作甚,《人類簡史》也是這個意思。

  可是我們沒法否認眼前的一切鮮活的事物和經歷的種種愛恨情仇,于是我們又只好選擇無視,過原來的日子。用赫拉利的觀點來說,就是有著高級快樂生物機制的人會用這種觀點在沮喪的時候安慰自己說“一切都是不實的”,而低級快樂機制的那一部分人可能就會時常處于一種提不起心力的狀態之中了。

  但佛法的四大皆空是這個意思嗎?當然不是。

  《人類簡史》的觀點可以說很好地詮釋了《心經》中的“色即是空”,但別忘了,它之前還有一句話,那便是“空即是色”。這個世界之所以繽紛多彩正是因為一切萬法的本性為空,“空”不是沒有,是不成實,了不可得。“空”不僅是這個世界最后的面貌,同時是一切萬法產生的原因,正因為本性是空,所以才能生出一切,才能顯現一切!兜赖陆洝费浴爱斊錈o,有車之用;當其無,有器之用;當其無,有室之用”,先有“當其無”,然后才有“有之用”,無中才能生有,空中才能顯實,如果都是實心的,還能起什么用?我們生活的物質和精神世界,倘若有一個成實,整個世界將無法顯現。

  所以我想在羅曼羅蘭的話后補充一句:正因為世界是人類虛構想象的,所以才會有這一切,看清生活真相之后還能熱愛生活的不是英雄,而是平凡、愿意思考、直面現實的人。

  第三、既然萬法“色空不二”,那世界的本體是什么?其中的法則又是什么?分享會上有學生問到了前者。世界的本體無法言說,因為一提“本體”,就會伴隨一個“非本體”的概念,既然有了“非本體”,那“本體”就不能成立,所以在名言之中辯論此事是無解的,唯有靠證知!叭龑殹敝械姆▽毞譃椤敖谭ê妥C法”,教法是高僧大德教我們的,證法是我們自己親身體會求證得到的,想在教法中找尋證法的答案,就像描述水與喝下水一樣,緣木求魚。

  達爾文寫了《物種起源》一書,但是書中對于物種的起源明確表示尚不清楚(容后別述),赫拉利寫了《人類簡史》一書,對于智人在何時何地、由何種早期人類演化而來亦無法得知。他說:“越是了解歷史,就越是不能知道歷史的原因”,歷史“從來都是馬后炮”,最后不得不歸結到一點,那就是偶發。這就像虛構一樣,一切都在中點而不是終點,偶發即緣起,不過只是緣起的現象,緣起才是規律本身。

  想起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書中的一個煮雞蛋的例子,當我們把雞蛋準備好,水也準備好,又把雞蛋放進水里,最后在下面升起了火,這樣過了五分鐘之后,我們即便努力祈禱雞蛋不要熟,都是不可能的了。想要雞蛋不熟,唯一的辦法就就是破壞掉前面蛋、水、放入、火、時間五個緣中的任意一個。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如是如是。

  寫至此,似乎大部分的想法都已訴諸筆端,又似乎還有很多想說的沒說完,先這樣吧。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6

  《人類簡史》由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所著,是一部講述人類歷史的推進以及人類自身發展的社會學著作!皬膭游锏缴系邸币彩谴藭母睒祟},作者跳出人類中心論的思維束縛,用通俗有趣的語言和客觀的視角講述了人類如何從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動物族群發展成為地球的主宰,站上生物鏈的頂端,并汲汲追求成為擁有永恒青春和毀滅一切力量的神。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因此向前一直延伸到數百萬年前,然后一直講到現代,并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后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并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我們讀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歷史事件,看歷史的熱鬧,而是要看歷史究竟給予了我們哪些啟發和思考,歷史無法改變,但是歷史給予我們的思考價值卻可以給我們以啟發,并讓我們有機會創造更好的世界。

  250萬年前人類還是一群在東非草原上與動物無異的古猿。一直到200萬年前,人類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遷徙之旅,從東非出發,足跡遍及歐亞大陸的每一寸土地。在歐洲和西亞形成了稱為“尼安德特人”的種群,在東亞則稱直立人。在印尼則住著梭羅人,在另一個不遠的弗洛里斯島上,人類則經歷了一場侏儒化的過程,形成了獨特的人種——弗洛里斯人,身高不足一米,體重不超過25公斤,完美的適應了在在島上食物匱乏的生活。這一過程持續了約200萬年。這些人類共同生活在歐亞大陸上,直到智人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平衡。大約15萬年前,長得與我們現代人無異的人出現在了東非高原上,之后開始了他們征服世界的里程。到大約1.2萬年前,全世界僅剩智人這一種人類了。

  近代科技發展異常的迅速,出門打車用手機,叫外賣用手機,手機本來是我們打電話的工具,隨著手機智能化,網速的升級,現在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不管是地鐵,餐廳還是洗手間,甚至開車的時候都有人在看手機,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危害。有專家預測了幾百年后的人類由于手機的存在發生駝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擔心,機器人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控制人類,當他們真正學會人類的思考,還真是一個未知數。享受科技革命紅利的同時,我們也漸漸被它們奴役了。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秘才會像一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于希望的陽光之下。閱讀歷史在于讓我們牢記過往,牢記那些經歷的挫折,利用積累的寶貴經驗去發展,但是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7

  看完推文分享的幾個小章節,我心里存在著一些疑惑——女性被不公平對待是歷史留下的原因還是作為女性本來就是真的屬于弱勢群體?難道她們就真的應該被不公平對待嗎?盡管在女性占全球人口總數約48。5%的今天,我們呼吁著男女平等,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區別對待,例如在某些鄉村里,還保留著“生男總比生女”的觀念,她們寧愿把孩子送掉也要生一個男孩,又例如在審計工作中,同等水平的男生和女生,男生總是更同意得到青睞。

  在原始社會時期盛行的母系社會,逐漸沒落變成了父權社會,可是如果僅僅是因為男性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有良好的體力保護群體嗎?這或許是一部分原因,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往往女性能做的并不比男性差。就如同書中所說的女人往往在田里、在工廠里、在家庭中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而不是從事一些不需要體力的工作。這明顯不因為歷史遺留的原因造成女性被不平等對待的`,而是一種觀念女性被弱化的概念,這種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們腦海里,盡管女性可以和男性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也被人們所否認。

  不可否認,男性在力量,雄心,好強這些方面比女性更占有優勢。那難道女性就應該被區別對待嗎?我覺得女性也有她們獨特的優勢:她們更懂的發展社交技巧,學習如何合作,給予彼此撫慰,最主要的是她們對后代的關愛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女性不應該被區別對待。

  最近熱播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講述的是一個印度少女尹希婭突破歧視與阻撓,堅持追尋音樂夢想的故事。然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角尹希婭,而是她母親。整個電影都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進行,女性生活在印度,似乎就注定了悲劇的一生,就像電影中,尹希婭父親的姑媽對其所說的那樣“你媽媽最大的錯誤,就是把你生下來。我媽媽最大的錯誤,也是把我生下來。”因為在印度每個女人的人生,都像是一場重復。沒有尊嚴、沒有地位、沒有夢想,只是男人的生育機械、家里的保姆,乃至可以隨意打罵的對象。尹希婭的父親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對尹希婭的母親拳打腳踢,把工作上的不滿發泄到尹希婭母親身上。盡管尹希婭母親被這樣不公平對待,可是她對女兒的愛是不變的,當全家人知道尹希婭還沒出生是女生時,是她堅持生下尹希婭,在尹希婭希望成為歌手,改變自己的命運時,她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的人。最后因為對尹希婭的愛使她生平第一次反抗了丈夫,帶著尹希婭走向頒獎典禮。如果不是因為母愛,尹希婭不會走到今天的這一步,所以女性并不是一無是處,我們不應該提倡男尊女卑,而是呼吁男女平等。

  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中,會給予女性自由平等的男性微乎其微,但是我希望我們能夠做到男女平等,少一些不公平對待的現象,而不是變成影片中尹希婭父親那樣的人,將生活中的不滿發泄在妻子身上。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8

  這部作品的作者是以色列歷史學家瓦爾赫拉利,這本書根據作者自己視角講述了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再到科學革命,現存的物種都是經過若干年的進化,人類也早已進化到了生物鏈的最頂端。隨意科學的`快速發展,科技革命將一些多少年前認為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時候,就像是作者最后一章節–智人末日,強大的科技在若干年后會不會使人類遭遇危機?這將帶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呢?

  近代科技發展異常的迅速,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技術現如今已經處于相當成熟的階段,幾十年的克隆羊,現如今可以做人體仿生器官;幾十年前的超大電腦的運算速度,遠遠比不上一部普通手機;很多以前被認為無法治愈的疾病,現如今也都有特效藥;近些年很火的人工智能也讓我們享受到了便利。享受科技革命紅利的同時,我們也漸漸被它們奴役了。

  出門打車用手機,叫外賣用手機,手機本來是我們打電話的工具,隨著手機智能化,網速的升級,現在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不管是地鐵,餐廳還是洗手間,甚至開車的時候都有人在看手機,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危害。有專家預測了幾百年后的人類由于手機的存在發生駝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擔心,機器人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控制人類,當他們真正學會人類的思考,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閱讀歷史在于讓我們牢記過往,牢記那些經歷的挫折,利用積累的寶貴經驗去發展,但是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19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書名很牛叉,內容也很牛叉,簡直裝叉必備!

  書中內容時間跨度之大,完全與書名相匹配。讀完基本可以對人類從過去到未來的發展進化有一個簡單了解,對于一個知識儲備不足的人來說,簡直可以是科普寶典。

  但由于書中介紹內容時間跨度大,所以即使在重要節點處內容也不十分詳盡。不過這并不重要,因為市面上有很多詳解書籍可供鉆研。

  下面介紹本書讀后感。

  第一,很慶幸在讀這本書之前讀了《殺戮與文化》并且不小心看過《神的歷史》,因為書中對這兩方面的描寫并不多,但是這兩方面卻在推動歷史。人類的發展時刻伴隨著殺戮,從人類還是直立人甚至更久以前,殺戮就是活下去唯一的辦法。而宗教,是凝聚一群人最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甚至出現在部落、國家、民族、金錢等一系列概念之前。

  第二,由于書中內容時間跨度更長,所以讀這本書有一種站在上帝的視角旁觀人類的趕腳。會更容易跳出人的身份來思考人,這很重要。因為旁觀的時候對優點和缺點的認知會更少有主觀偏見。

  第三,著眼于個體的'時候,會把人與人之間的事放的更大,而著眼于歷史卻能清晰的看到個體。這對思考特別有好處。

  第四,書中雖然對人類過往描述的更多,但因為主體始終都還是人,所以,今天的很多情況在歷史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與根源。

  第五,讀過本書后發散了好多,譬如自由、快樂,還有其他。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20

  花了很長很長時間,讀完了這部磚頭一樣厚重的人類歷史。一次又一次被作者優美詼諧的語言,出其不意之處透露的機智,以及犀利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所折服,并深深佩嘆作者的博學和才智。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以及看待世界的角度的改變,讓我有了記錄和分享一些讀后感的強烈動力。

  與一般學術味濃重,刻板枯燥的歷史書不同,這部長篇巨著把抽象的歷史以平常生活的角度來解釋,以你我能體會理解的方式闡述,讓人很容易被吸引到歷史情節中久久放不下書籍,是一部集趣味和思考深度為一體的歷史著作。

  除此之外,本書另一個亮點是提出了很多大膽的,挑戰傳統歷史學界普遍認可的觀點:比如"帝國主義"真的是萬惡不赦的嗎?民族主義者宣揚的所謂傳統文化真的是來自于純粹的”傳統“嗎?科學真的是獨立于政治或資本利益的完全基于好奇心的探索嗎?不管是人文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這些所謂的“意識形態”,本質上和宗教有什么區別嗎?人類社會本身也許越來越和諧,但我們是否犧牲了其他動物的感情需要和生活質量?

  接下來,就書中的一部分感觸最深的觀點進行了一些探討。

  首先,就人類歷史的開始,作者提出了和傳統歷史學不同的劃分方式。相對于經常被提到的“史前社會”和人類歷史正式開始的“農業社會”(大概至今一萬多年前)相比,作者認為人類的歷史早在7萬多年前就開始了--“史前社會”的稱呼忽略了農業社會之前漫長時期,人類的廣泛活動和創造成就,以及其對整個地球生態的深刻影響。

  其次,仍然清晰地記得中學歷史教科書上寫道,進入農業社會是人類的一個巨大歷史進步。作者卻毫無保留地反駁了這一觀點,并以實例為證:農業社會的個人,由于能耕作的食物種類有限,比石器時代行動自如的獵人們更容易遭受營養不良;加之很多在當時來說致命的流行病,都來自圈養的家畜,而一旦流行傳染,由于人類的固定聚居方式,立刻大范圍擴散,后果不堪。

  那么,如果生活質量是一種落后,為什么人類仍然選擇放棄自由的游獵生活,而選擇安土重遷?作者的其中一個解釋是,人類是短視的,短期的便利帶來的是長期的損失。第一代的游獵者受到小麥這種擁有迅速種子散播能力的植物的誘惑,以為終于可以有安定的食物來源;于是他們停下腳步,花時間播種,耕作,犁地;經營麥地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時間,于是人類漸漸地越來越離不開這片土地。一代接一代,等人類變得完全依賴某一片土地的產量的時候,他們已經無法回到過去的生活方式。從這一種意義上來說,人類,自以為選擇了一條捷徑,最后卻被套在了歷史的陷阱里。

  廣而推之,歷史的前進總是朝著對人類有利方向發展的嗎?作者舉了一個很絕妙的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電子郵件,由于其速度遠遠快于傳統的書信郵遞,我們都認為它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方便;但實際上,正因為這種秒傳的速度,導致我們的郵箱往往塞滿了不必要或我們永遠沒來得及打開的信息。郵件,到底是帶來了更多的方便和效率,還是更多的信息垃圾和噪音?

  歷史的演變,與人類的根本利益毫無關聯。歷史,有自己的邏輯和方向。

  由此邏輯推展出去,作者進一步問了一個歷來被歷史學家們忽略的問題:史學家們自古以來研究革命,研究歷史轉折點,研究征服者和藝術家......但是卻很少有人問,人類越來越幸福了嗎?從現代人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有比古人更衛生的條件,更先進的醫療,更便捷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贊成現代人更加幸福的觀點。但是,別忘了我們得出這一結論時,是站在我們的角度去揣測古人。但如果幸福的決定因素不是外在條件的絕對優越性,而是期望值和其是否被滿足的話,那么古人生來就沒有要求夏天一定要住空調房,或者假期一定出國旅游購物然后發社交媒體,或者自己的短信必須在5分鐘之內收到回復之類的期待—從這個角度來講,古人不會因為期望沒有達到而焦躁失落,他們的幸福感應該不會比越來越難滿足的現代人差。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是,作者提出,現代社會中“第三世界”人民的受挫感和反抗的動因,與其說是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毫無改善,不如說往往是由于全球媒體的傳播力量,被“第一世界”發達國家(往往是白人中產)的生活狀態所刺激并引起不平之感。比較,往往是焦慮和失望的源泉。

  通過閱讀這一部漫長的歷史,我開始更全面地看待自己所處的當下社會的歷史位置:作為一個MBA學生,也更能夠客觀地看待”資本“,”市場“和”消費主義“這些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似乎覺得理所當然的概念;也更加清醒意識到,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其實被刻下了深深的時代烙印。它也讓我開始反思什么是“幸!,“成功”這些哲學性的議題。在商學院,我們學到的很多技能的最終目的和衡量標準基本上都是:怎么贏得更多消費者?怎么給企業帶來更多收益?怎么為股東或投資者增加價值?在一個資本為王的社會里,我們不自覺地把這些目標等同于終極意義,卻很少去追問--當消費者購買了更多或更貴的商品,當創業者為自己創造了更多財富,當投資者有了更多利潤回報以后,so what?人類,或者我們每一個個體,會更加滿足和幸福嗎?

  正如書中提到的,資本主義的開始伴隨著西方科技的'發展以及海外殖民的興起。人們開始不再如宗教中宣講的一樣,覺得最好的時代屬于過去,生存的意義就是努力修復過去的美好。相反,大家開始相信未來,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并開始相信探索未知的世界會帶來更多的利益。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產生了資本家。他們把通過商業積累下來的利潤,不是用來揮金如土,而是進行再投資,由此創造出更多的財富;然后更多的財富,帶來更多的投資。

  于是這個世界出現了兩種人--消費者和投資者。消費者,被廣告和永遠不斷翻新的商品激起無窮的欲望,無止盡地幫助社會消費過剩的產能(如果營養過剩得了糖尿?太好了,這時候醫療產業有了用武之地并由此獲利——對拉動GDP增長真是一箭雙雕)。投資者,反倒會生活節制,謹慎對待利潤,并把大部分剩余用來創造新的財富。尤其,在這樣一個信息高速,內容爆炸的時代,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兩極分化日益明顯--消費者被各類信息產品卷入不能自拔的怪圈(想想多少人一天對著“抖音”花了多少時間?),而投資于這些“科技公司”的創投和私募基金的利益增長前所未有。

  這樣看來,科技的發展,不是填補了世界的不平等,反而加深了世界的不平等。

  如果說歷史有自己的邏輯,不一定朝著對人類有利的方向前進;如果我們人類沒有停下來,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并想成為什么,那么科技本身的高速發展,會帶來更多的便利和舒適,但并不等于幸福;人類最終會走向哪個方向,恐怕我們自己也無法掌控。

  《人類簡史》讀后感 篇21

  真理與發展幾乎是一定會產生沖突的,這時候你還會選擇真理嗎?

  前段時間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起因是某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愛情這個東西是如此的虛幻,以至于我開始懷疑其是否是真實存在的。于是我開始四處搜索關于愛情的資料,看了許多關于愛情的書籍、電影,還去問了很多人,可依舊沒有找到我想找到的答案,甚至到了最后,我越發地相信,愛情這個東西,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所謂愛情,只是由于人類多巴胺分泌所激發的一種原始的生殖沖動,只不過,被人類文化所粉飾成為一種區別于其他生物的行為而已。

  接著,我又開始懷疑,既然愛情這種東西都不存在,那么我們周圍的其他事物就一定是存在的嗎?經過一番思考與求證,我驚駭地發現,原來我們周遭的一切,都是虛假的,人類文明的一切都是構建在一種想象的基礎之上的,什么金錢,榮耀,道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便于管理人民而捏造出來的謊言而已。

  我就這么,深深陷入了懷疑論的漩渦之中。

  也許真的有命運這種東西,就在這個時候,駱大的五月讀書活動選擇推薦了《人類簡史》這本書。

  其實《人類簡史》這本書我很久之前就買了,但由于各種原因,我當時只是草草翻了一兩頁便一直放在書架上積灰。處于對知識的渴求(好吧其實是為了找駱大報銷書費),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

  一個星期之后,當我翻過本書的最后一頁的時候,一種從未有過的通透感在我的體內流淌。

  嚴格來見,我覺得這本書說是歷史書更像是一本哲學書。

  但從史實的角度講,本書并不算十分優秀,我也讀過比它更加具體詳實的書,但此書與其他書都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高度,它將人類作為一種普通的動物進行剖析,從宏觀上分析了人類發展的進程,并預言了人類的未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仿佛是站在一種旁觀的上帝視角觀察歷史的發展,如果這本書不是當代學者所寫,我甚至可能會認為它是由外星文明所寫(手動滑稽)。

  在讀此書的過程中,我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讀到農業革命之前,我心中的想法愈發地堅定。沒錯啊,我們周遭的一切就是被虛構出來的啊,我們一直就生活在謊言之中啊。

  可當我讀完了農業革命并一直讀到科技革命的時候,我的想法被完全顛覆了。為什么人類可以從一個弱小的種族一躍成為地球的霸主?為什么人類可以完成其他物種幾千萬年都完不成的事情?為什么現在我在咖啡館里喝著咖啡碼字的時候亞馬遜森林里的其他生靈依舊在茹毛飲血?

  這一切都是因為:想象力。

  人類與其他物種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人類會講故事。

  人類通過制造并相信一個又一個的虛幻而又神秘的故事,構建出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體系,相信同一個故事的人們即使相互不認識也可以相互合作,遇到困難時互幫互助,遇到獵物時一起捕殺,遇到危險時也不會一哄而散。每一個人類社會的規模也從十幾個人變成了幾百個人上千人,現在天朝的人口甚至達到了14億。

  同樣,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壯大,人類的的故事也不斷地變得豐富而復雜,金錢,道德,宗教等等應運而生。這些故事保障這人類社會這一龐大機器的有序運轉,人類社會也在發展之中不斷產生新的觀念,新的故事。他們相輔相成,使得人類這一物種能不斷地向前運動。

  然而,歸根結底,這些畢竟是只是人類自己編出來的,既然是編的,那就幾乎一定會有漏洞,也一定會有人不相信這些故事,于是才有了犯罪,才有了金融危機,才有了詐騙等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

  但就因為它們是虛構的我們就要否定它嗎?以前的我認為,是的,正因為它們是虛假的,我們就應該否定它們,拒絕接受它們?涩F在我覺得,這種想法有些天真了。

  糾結于事物的真假與否,只是單純的思維游戲而已,我們關注的焦點,應該是這些事物對我們,對他人,對整個人類有沒有益處。有些東西雖然是虛構的,可是正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會有現在這種生活:有了金錢,我們才能如此方便地買賣東西;有了法律,我們才不會擔心自己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有了道德,我們才能在自己想要做惡的時候及時收手。

  當然,真理重要嗎?真理當然重要,人類社會就是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斷發展成長的,可當真理與發展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是應該選擇真理呢還是選擇為了發展稍微放棄一下真理呢。

  我想,歷史早就給出了它自己的答案。

【《人類簡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類簡史讀后感04-16

《人類簡史》讀后感03-16

人類簡史讀后感09-20

《人類簡史》讀后感02-05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通用22篇)11-04

人類簡史讀書心得02-26

《人類簡史》讀書心得03-04

《人類簡史》讀后感(通用)01-31

人類簡史讀后感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