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書匠》讀后感

時間:2024-10-23 13:25:01 思穎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教書匠》讀后感范文(精選39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書匠》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書匠》讀后感范文(精選39篇)

  《教書匠》讀后感 1

  《教書匠》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用辛辣詼諧的文字,回顧作者30載從教生涯的苦澀與甘甜,講述令人過目難忘的精彩人生。作者從不吝惜對自己的嘲諷,從不否認與學生似敵似友的關系,對規則和權威從骨子里透出蔑視,幽默和善良也從未在生命中缺席。他從不向學生灌輸什么,而是在春風化雨問教會了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講自己的故事……

  本書為普利策獎得主弗蘭克·邁考特繼《安琪拉的灰燼》后的最新力作,以不動聲色、辛辣詼諧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偉大的教書匠從教30年的苦澀與甘甜。

  走上講臺的第一天,童年受盡饑餓折磨的邁考特,將學生擲落在地的三明治撿起并吃下,結果令路過的校長大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眾多家長的投訴。但邁考特真誠而執著地擁抱學生,與學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將自己作為學生成長的最好素材……這個本來似乎糟糕透頂的教書匠,終于贏得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重,20年后,成為美國“最佳教師”。

  教書匠,需要把心思用到精巧。獨創性的運用精巧的心思叫做“匠心獨運”。匠心是指巧妙的心思。教書匠也該具有教書的“匠心”,具有教書的巧妙的心思。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我們能不能認真研究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盡管有課程專家反對“滲透”的說法),來解決德育的漂浮、空洞、膚淺等問題?我們能不能努力發現學科教學中難以落實的教育目標,研究其形成原因、解決方案并用教育教學實踐加以證明?我們能不能細心探討研究性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先進的學習方式,并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我們能不能精心設計和實施教育信息化,使之與學科教學整合,讓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這樣一來,別人想不通的問題我們想通了,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解決了,別人難以做到的我們做到了,別人做不成的事情我們做成了,別人墨守成規的時候我們已經有所創新,那么,我們就有了精巧的心思,我們就先人一步、勝人一籌了。

  教書匠,需要把技術練到純青。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里的火發出純青色的火焰的時候,丹就煉成功了。后來人們就用“爐火純青”來比喻學問、技術或辦事達到純熟完美的地步。教育教學更是這樣,因為教育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動活潑、正在發展的人,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沒有爐火純青的教育教學技術怎么能行呢?我們的教育教學手段掌握得是否純熟?我們的教育教學環節把握得是否精當?我們的師生互動展開得是否恰如其分?我們的課后輔導、作業安排得是否恰當?我們的課堂用語是否生動有趣,我們的教學過程是否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教育教學要求?教學基本功是一項常規的、實用的、必須過硬的教書匠的工夫,而這樣的工夫非要達到爐火純青不可。

  教書匠,需要把小事做到極至。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教書無小事,事事為育人。教書是為了育人,教書的本質是育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育人,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做起。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了,教育也就成功了。“全國十杰師德標兵”、南京市五里行知小學校長楊瑞清說過,“把小事做到極至便是大事”。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校長何曉文說,校長,應該是一個具有理性思考的實踐工作者。

  我想,基層教師,也應該是具備了新的教育理念的“教書匠”。

  《教書匠》讀后感 2

  讀完了《不做教書匠》,收獲很多。“不做教書匠”!—是的,不做機械教育的老師,不做遺忘學生需求的老師,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積極感的教師,做一個把教育當成自己奮斗的事業來做的教師,做一個積極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師!最大的感悟有二:

  一、“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對工作充滿熱情;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必然富有創造的活力。一個真正的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深刻的,不只關注今天,更關注明天;不只關注其智力,更關注其情感;不只關注其基石,更關注其創造。思想源于對教育、對生命、對自然與生活的感性實踐和理性探索。沒有深刻的思想就沒有深刻的教育和智慧的教育;沒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沒有深刻的愛和睿智的愛。”

  我以前往往認為只靠著年輕和熱血沸騰就能把工作做好,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在看起來是錯的,不管是當班主任還是教師都應該把思想的膚淺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過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長遠。讓把對教育這份愛變為深刻的、睿智的愛。

  二、我不應該一味的抱怨學生,多找自身問題。“我們的面子是建立在學生的'痛苦之上的嗎?我們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學生的青春年華的基礎上的嗎?我們的榮譽是學生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換來的嗎?真的讓我們刮骨反思。學生是個未成年人,可有時我們卻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弄得兩半俱傷。我們班的李元勝因為身上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我幫助他,寬容他,可這朵冰山上的雪蓮卻遲遲不開花,沒有再期待,最后和他沖突,讓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著。再來學校時,我已冷靜了很多,讓學生學好知識是教育關懷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的。我們定下目標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讓同桌打電話提醒,有時還讓同桌去他家寫作業,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后,他沒有在課堂說一句廢話,沒有再出現不交作業現象,月考的成績雖然沒有達到目標,但也進步了不少。我找了個臺階下,再次定目標,若完成目標后,讓他坐到他最崇拜的李子鑫身邊,這也是他夢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償。我解脫了不少,一個最頑固的刺讓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種超然的幫助,很感謝管建剛老師的妙招。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書,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是一本提升思想,凈化思想的書,是一本讓生命永放光彩的書,是一本珍藏升值的書。我很幸運讀了這本書,它使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勵,使我做班主任的方向不再迷茫,更幫助進一步走向成熟!

  我現在印象最深是書中所說:“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把握未來。”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那么我們都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握自己,從而獲得一個充滿自信,永遠開拓發展的積極人生!用激情和思考點燃生命,放飛夢想的地方。每個教師都應該用自己的激情,來點燃學生的靈魂跟生命。

  再現這本書中的”8做“:做一個有方向感的老師;做一個有約束感的老師;做一個有責任感的老師;做一個有上進感的老師;做一個有奮斗感的老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老師;做一個有親和感的老師;做一個有智慧感的老師。

  最后以這本書的自序題目結尾:

  面朝教育,春暖花開!

  《教書匠》讀后感 3

  從拿到書的那刻起,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我們平時不就在教書嗎?不是教書匠嗎?不做教書匠,做什么?隨著閱讀的深入,發現自己還是太淺顯了,不懂教書匠的本質意思,原來管建剛老師的意思是教師不僅教書但更要育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學生,每個教師都應先是學生的工作者,然后才是學科知識的傳授者,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投入做事,多實踐,多反思,多讀書,并持之以恒,不做機械教育的老師,不做遺忘學生需求的老師。只會埋頭機械教書只能稱為“教書匠”而非“教師”。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如何真正做到“育人”,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就是要盡快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成為像書中提到的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奮斗感,專業感,親和感,智慧感的教師,使自己成為一名成熟,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

  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性,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樣,所以我們自己要對自己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劃,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我們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熱愛教育的心,有積極的態度和用心的投入。首先要為自己選好方向,明確奮斗目標,如果我們把教育當成一種職業,那么只能成為教書匠,只有把教育當成事業的人才能不做教書匠。作為一名教師,要學會約束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紀律的人;同時要有所追求,并且為自己的追求不斷地去奮斗。

  下課的鈴聲響了,并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對教師而言,更重要,更具有基礎性的陣地,應當是課堂外的五小時,把這五小時當主陣地的教師,才是真正具有發展前途的'教師,才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教師,利用好每一個小時每一分鐘,每一個邊角料的時間,把讀書,思考,寫作當作是工作的一部分,重視業余時間的學習,通過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層面,努力發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質,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學生最大的盡責。善讀書,再加上善思考,就能從教書匠的行列中走出來,成為一名真正有思想的老師。

  教育是培養“人”的大業,人的培育要靠我們一點一滴的去做,這是一個大量做小事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育不可能有“速成班”,教育不可能三個月,三年培育出巨人來,所以每一個教師都要用心多實踐,真正的投入做好身邊每一件小事。真正的教育,是能影響人的教育,往往都蘊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細節之中。教育不要借口,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借口,作為新教師要有面對一切失敗的勇氣,調整好心態,要在不斷的探索中完善自我,堅定立場,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成長,經歷失敗的磨難與挫折后獲得的成功才甘醇永久。

  教育是面向心靈的工作,惟有用心“做教育”,才能心心相印,煥發出教育的人文精神來。正如管老師所說的:把“用心”工作說得細碎一點的話,那就是愛心、同情心、責任心和上進心。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個真正的人,面對工作和人生,是隨時帶著這四顆心的。雖然教師有著更多的煩惱與痛苦,但我現在感到只要你是用心做教育,你還是能夠享受到無比的快樂。 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不做“教書匠”而是真正的“教師”。

  《教書匠》讀后感 4

  《教書匠》這本書講述了講述的是弗蘭克邁考特,這位偉大的教書匠從教30年的苦澀與甘甜。走上講臺的第一天,童年受盡饑餓的邁考特,撿起學生擲落在地的三明治撿起并吃下,結果令路過的校長大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眾多將行的投訴。但邁考特真誠而執著的擁抱學生,與學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將自己作為學生成長的最好素材……這個本來似乎糟糕透頂的教書匠,終于贏得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重,20年后,成為美國“最佳教師”。

  讀過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邁考特先生并非用老套內容去教授學生,而是用現實中的實例去教育他的學生,教他們怎么做人,而從中學生們得到的并非單純的理論知識,而是做人的道理。在他的引導下,每件事情都變得有意義,而同樣正是因為邁考特先生這種對學生平等尊重的態度,讓他擁有了可以與學生親密交談的資本。他的學生可以在他面前毫不拘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講出自己的困惑,來幫助這位和藹的老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讓這些渴望得到知識學到更多,讓那些厭惡學習的學生們發現學習的樂趣。他一直都在用一種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他的學生,因為他們年輕,他們會犯一些錯誤,但是作為一個教書匠,你要用你的大度去寬恕和容忍他們的錯誤,讓你的`學生有所進步,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明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社會人,如何做一個有用的社會人,而不是去抱怨,去發泄。

  有時我會有這樣一種擔憂,與學生走得太近會不會影響到上課時的效果,以及自己在學生面前沒有威信。但是,有時如果學生對老師產生了“畏懼”感,或者是“厭煩”感,會對教學產生相反的作用。我試圖去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喜歡什么樣運動,厭煩什么樣的運動。倒是有時自己對他們發脾氣了,效果卻不好,引起了學生的逆反情緒,特別是個性比較強的學生。感情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必然存在反作用力,為什么不用邁考特先生那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呢?

  《教書匠》讀后感 5

  最近看了《教書匠》一書,剛開始抱著無聊的心情看的,但看了幾部分內容后,不由得被書里生動的故事、辛辣詼諧的文字,令人過目不忘的精致人生所感動,便孜孜不倦的一氣讀完,掩卷而思,感概萬分,針對自己的教書經歷,難免有一番感想。

  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老師的確不好當,好老師更不好當。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你不能只有書本上的知識,上課照本宣科,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經歷和自己的見解。教學中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質和自己的思想,他們能閱讀能思考,他們需要的是老師的觀點,老師的體會,當他們和老師的觀點和體會產生共鳴時,回報的是他們對你的喜歡,教師本身也能從中獲得快樂幸福,并且更加的熱愛這份工作。

  在大學畢業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真正成為一名教師,雖然小時候就認為是一種崇尚的職業,但離我的個性有一定的距離。我印象中的教師應該是言辭犀利,不怒而威的。踏上教育崗位后,我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也總結了很多的經驗教訓,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感觸是: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學生。在《教書匠》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邁考特先生就是這樣的`一位老師,他從不在學生面前擺架子,與學生和睦相處,真誠相待,他尊重每一個學生,能隨時的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變化和表現,并且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優秀的一面,鼓勵他們努力,激勵他們上進的信心,因此,他的學生沒有差生一說。我從心中找到了和作者共鳴的地方,那就是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多是培養他們學習知識的能力和為人處事的能力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師生彼此之間的關愛與尊重是最重要的。

  教書匠,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就是教育,書代表的是知識。教書就是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快樂,從而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教書匠就是這個過程的執行者。我認為一名好的教書匠,不但要看學生的成績,還要看是否把好的學習方法和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根植于學生的心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現在所教的學生,他們已遠離孔孟之道時期,經常令我們老師感到頭疼。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學生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從教書匠這本書中我了解了很多,邁考特先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針對不同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吸引學生,引導學生,有時就地取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的教學智慧是我最受感觸的地方也是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鑒的。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可以像邁考特先生一樣用興趣去引導學生學習,用教學智慧與學生和諧相處,用長遠發展的育人眼光去培養和教育學生,以盡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

  總之讀《教書匠》一書,使我獲益匪淺,覺得做一名教師責任重大,我用我的知識在教育學生,同時我的言行也在影響學生,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為此我感到榮幸,為此也激勵我更加努力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教書匠》讀后感 6

  我從小的理想就是長大做教師,當師范畢業踏上這個工作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對的是一群不知煩惱的孩子,付出的永遠多于回報。有好多次我都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我總是覺得青年人初出茅廬,應該是滿懷激情,洶涌澎湃地朝前沖去,不知自己為何會這樣,或許看到工作的壓力退卻了,或許……缺少了一份執著的熱情。

  實在的,我并不討厭看書,但卻實在討厭看有關教育的書籍。除非寫論文不得不查資料或學校逼著學習才無可奈何的會去翻幾頁。學校又發新書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心也跟著沉。無非就是呼喚理想教育,呼喚素質教育,要給予學生“愛”的教育,給學生自主,課堂要開放……教育家們說的很有道理,可為什么操作起來總也背道而馳,太難了,難的'快做老師的信心都沒有了。

  手頭的事情做完了,百般無聊之下拿起桌角上的《不做教書匠》,不經意的翻著,不經意的看著。“做一名有方向感的老師”,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弦。道出了大部分老師的心聲。我也是其中一個徘徊在教育十字路口的人。考師范更多是當初環境所迫,并非自己熱愛這份職業。確切的說,對于一個農村的孩子,許多因素的制約,很少有人會去考慮自己的理想。“及至做了教師,發現教師之苦之累出乎自己的經驗與認識”,原來套在教師頭上的那些美麗的光環在自己身上竟成了難以掙脫的桎鋯。于是一顆心總是在迷茫和無奈中游移不定。及至讀了這本書,里面對教師的心里分析很有道理,也給一些教師指明了方向。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擇,智慧的抉擇。文中舉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時作者也告訴我們:不切實際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實實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考試,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能不認真面對的問題,我們無法選擇考試,我們只能積極應對。不從考試的角度積極組織教學,我們會覺得對不起學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僅僅滿足于從考試的角度組織實施教學,則對不起終生為業的教育。只從考試的角度組織教學,是無法讓學生終生喜歡自己所教得學科的,學生離開學校,教師畢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個優秀的教書匠。好的教師,應該喜歡捕捉生活中的點滴,與學生一起探討交流,與學生一起涉及欣賞。這樣的教師,不僅令學生日益積累起雄厚的知識基礎,增強學生的考試能力,更能令學生日益迷戀上學習,令學生在提高自己的素養。這樣的教師,才能告別教書匠這一頭銜。但是我總是被考試這兩個字限制著我的教育,令我自覺不自覺地圍繞考試進行我的教學活動。有時候想想真是對不起學生啊!

  無論今后會怎樣,我都會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動永遠不晚。

  《教書匠》讀后感 7

  《教書匠》這本書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說,但很難相信它是一部自傳,因為我不相信有人會那么真實地描述自己的經歷隱私,從而懷疑書里的邁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只是借用了作者名字和身份的一個虛構人物。

  不管怎么樣,開始讀這本書時我就對它產生了興趣,盡管我始終懷疑邁先生在語法和寫作的課堂上教授的東西的真實性:大段不加偽裝地給學生講自己屈辱苦難的童年、一些情史和失敗的婚姻、將菜譜當成詩歌念、讓中學生討論一首兒歌“小鮑.皮普”這樣奇怪的事、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自己家吃晚飯的故事、在上課時間帶學生到廣場舉辦美食宴會、閱讀米米.謝拉頓(美食雜志編輯)的美食評論好像那是文學家的名著.....這真是個出格的老師,默默忍受學生的敵意(師生之間總是有敵意的,特別是我們都曾經有過青春期。),擔心教育委員會的批評之下竟然出格了30年,最終成了為美國“最佳教師”。

  我也是帶著不解看完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始終覺得邁老師在課堂上浪費學生的時間,如果我的語文老師像他這樣講課,考試準是過不了關的。直到在倒數第二章讀到這句話時,我喜歡并且相信上了這個老師:“教育到底是什么?我們在這所學校做什么?你們可以說你們努力讓自己畢業,以便上大學或者為工作作準備。但是,同學們,教育不僅僅只是這些。我問過自己:我究竟在這個教室做什么?我為自 己列了個公式。在黑板的左邊,我寫了個大寫的F。在黑板的`右邊,我又寫了個大寫的F。從左到右,我畫了個箭頭,從‘害怕’(Fear)到‘自由’(Freedom)。我認為不會有人獲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對你們做的就是將害怕趕入角落。”

  看到這里我想到自己被所受的1 6年教育同化了,其實我是認同教育并不是為了應試的觀念的,在我步入社會以前最不喜歡最害怕的人就是一些老師。我有時就覺得學校就是個大監獄,老師就是看守的人,把所孩子的白天都關在教室里,以免他們出去惹禍,學習就是訓化的手段,你不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你所學到的內容,也不急于去應用,只需要應試,去面對緊張的考試。不要對所學的實用性和真實性提出質疑,你不過是個孩子,教材可都是教育專家編寫的,那些老學究的杰作,你所要做的就是服從,聽講,完成大量的家庭作業,通過一個個考試,這就是教育。

  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所謂的“文化課”成了主流,其他課程沒有存在價值,勞技課發過教材,可從來沒人教,孩子們不需要勞動技能,需要應試;音樂美術課是罕見的保留科目,可是別指望能學到什么東西,時間短暫而且內容單調。

  相比之下,我喜歡邁考特這樣的老師,他不為應試教育所折服,他鼓勵學生表達自我,盡管他對自己的工作無奈,對所教的叛逆青少年們沒有辦法,但是他堅持教下去了,按照他從F(Fear)到F(Freedom)的原則教了30 多年。我不贊同他教的內容,也不喜歡他的個人生活,但我敬佩他的教育精神。

  《教書匠》讀后感 8

  《教書匠》這本書,書中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用辛辣詼諧的文字,回顧作者30載從教生涯的苦澀與甘甜,講述令人過目難忘的精彩人生。作者從不吝惜對自己的嘲諷,從不否認與學生似敵似友的關系,對規則和權威從骨子里透出蔑視,幽默和善良也從未在生命中缺席。他從不向學生灌輸什么,而是在春風化雨見教會了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講自己的故事。邁考特真誠而執著的擁抱學生,與學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將自己作為學生成長的最好素材……這個本來似乎糟糕透頂的教書匠,終于贏得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重,20年后,成為美國“優秀教師”。

  初讀這本書覺得有點悶,第二天開始看正文,邁考特的文章很多是倒敘或插敘的方式寫的,看的時候還要想想這段內容的時間是他上學的時代還是他教書的時代,就這樣開始慢騰騰地看著,開始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讀,當我看到邁考特處理學生扔三明治的事件時,書開始吸引我,我追逐著邁考特的處理方式,我震驚邁考特的行為,我被他的智慧所吸引。 教書匠,應該這樣理解,“教”就是教育,“書”代表所教知識,“教書”就是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生活,體驗快樂,從而教育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教書匠就是執行教書育人這個過程的.人。一名優秀的教書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級的成績,還要看你是否能把學習的能力和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植進學生的心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這是一位非常執著的教書匠,他以風趣、幽默的語句詮釋著自己對教育事業的衷心。“你正在開始你的教學事業,而這并不輕松。你最好辭職當個警察,那樣至少你會有支槍或有根警棍保護自己,老師除了嘴巴外什么都沒有。如果你不學著熱愛它,你將在地獄的一角坐立不安。”

  這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書匠。他從不向學生灌輸什么,而是在春風化雨間教會了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講自己的故事。任憑他們如何搞怪,麥考特先生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換位思考,了解學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學生有同感的事,學生便會接納他,從而使他贏得了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教書匠》讀后感 9

  看了《教書匠》讓我明白了,因為我們沒有做到像邁考特先生那樣換位思考,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們的心理,不知道他們的真正需要。如果我經常從“假如我是這個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想很多問題的處理方式我都要改變,有時雖然不能立即見到效果,但經常這樣做,一定會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理,讓學生接納我們,成為他們真正的朋友,使教育更有效果。

  邁考特還讓我知道了一名老師如何面對各種學生千奇百怪的突發狀況,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對學生,用那顆火熱的心真誠而執著地擁抱學生,將知識、想象力、正直的品質帶給學生,漸漸地讓愛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學生的心田。

  教書,應該這樣理解,“教”就是教育,“書”代表所教知識,“教書”就是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生活,體驗快樂,從而教育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教書匠就是執行這個過程的人。一名優秀的教書匠,不僅僅要看你所教班級的成績,還要看你是否能把學習的'能力和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植入學生的心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書匠》讀后感 10

  看到這個書名時覺得很有意思,我還特意去查了一下字典,字典里面對“匠”字的解釋是具有某一方面熟練技能,但平庸板滯,缺乏獨到之處。那書名表達的意思應該就是不要只做一個會教書的老師。那么問題來了,怎樣才能不只做一個單純的教書匠呢。抱著這樣的心思,在某天中午之后,我開始對這本書進行真正的閱讀。

  讀完這本書的前面一部分內容,我的腦子中浮現出來的是這么一句話:我一旦丟了,就再也找不到了。從字的結構上來看,“我”和“找”差了一個“一”。但就是這么一個“一”,要是丟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剛剛踏上教壇的我們,這個“一”,我理解為一點快樂。

  正如管老師一開始在書中提到的一樣,高考結束后,填志愿的時候選擇了教育,但并沒有對教育充滿著神圣的情感,更多是因為家里的因素。在畢業后剛剛踏入校園、踏上講臺時,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當我們還沒來得及回味在教師節給我們帶來的喜悅的時候,就已經被一疊疊作業本,一節節備課壓垮了——做老師確實很累,很苦。學校的生活是枯燥的。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覺得做老師有什么快樂呀,看老師的工作就是改作業,訓學生,上課,備課,檢查……多么繁瑣,并且日復一日,絲毫沒有變化。那么快樂在哪里呢?在和我們玩捉迷藏,還是根本不存在?

  現在,身份轉變了,我成為了一名教師,并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我忽然覺得教師是一份能使人變年輕、充滿活力、保留童心的職業。每天來到學校,迎接我的是孩子們的喧鬧,他們在操場上就會扯著嗓子喊“快看快看,周老師”“周老師好”“周老師早”……一大早,就能在這愉悅的氛圍中感染到一天的好心情。我們整天面對著這群質樸、活潑、天真、快樂的孩子,感覺自己的年齡也慢慢被年輕化。

  在書上還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經過努力奮斗的富翁,和一個乞丐在一個沙灘上曬太陽之間的一段對話,富翁鼓勵乞丐去奮斗,拼搏,取得成功。乞丐卻以現在在與富翁做著同樣的事情拒絕了富翁。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我覺得這個乞丐很豁達,對生活很樂觀,生活中很開心。這個故事同樣適用于我們,如果我們對學生要求稍微低一點,與他們嘻嘻哈哈地相處,我覺得我們也會快樂,至少表面是這樣的。那其實呢,這像極了魯迅筆下的`悲慘人物阿Q,自娛自樂,這所表達的快樂以及呈現的狀態和蘊含的價值與真正的快樂是不同的。

  當你一步一步帶領著自己的學生,學會一個個知識點,慢慢有一點點進步,看到他們比賽時,一起加油的激動,在臺上綻放才藝時,引以為豪的幸福感,又會感受到付出是有回報的。這才是歷經風雨見彩虹,這可能才是一種高尚的快樂。這種快樂,要被我們發現,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不管你發現還是沒發現,它,快樂,不都是在那里嗎,你才會覺得,教育原來有這么多的流連忘返的區域,教育還可以做的有滋有味。

  借用書上的一句話,沒有哪一個工作會預先支付給你工作的快樂、幸福,除了教育。希望我們不要丟掉這一點快樂,讓自己只成為一個教書匠。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仿佛在聽一次課,聽一名資深教師在談教師的方向——約束,責任,上進,奮斗,專業親和以及智慧。管老師在書中列舉了很多例子,展示了很多不同的一面。我們就像昆蟲的復眼一樣,將這一幕幕收集,最后形成一個優秀的教師的形象。很高興,也很幸運能閱讀到這本書,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一點快樂,堅定的在教育這條路走下去。

  《教書匠》讀后感 11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教師,我也只能夠教教書,從我現在的水平看,我能夠做好一名教書匠就很不錯了。

  從假前拿到書的那刻起,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么?”隨著閱讀的深入,漸漸明了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正如同樣的匠人,一個說在工作,一個說在建房子,第三個說自己在蓋教堂。如此看來,第三人就不僅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懷的老師也不是教書匠了。

  整個暑假,自己零零碎碎就讀了這一本書,圈畫勾勒,做了讀書筆記。應該說很用心了。然而真要讓自己寫出一篇讀后感,還真有些難度。只好坐在電腦前,重新翻閱記錄前兩次篩選下來的重點章節,希望在此過程中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

  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文,頗有一點感悟。想到當今的學校教育,對我一名青年教師而言,除了對所教專業知識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對教師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也應有個深層次的思考。不做教書匠》一書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樣熠熠發光的思想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里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

  閱讀《不做教書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師應當具有心靈的力量。教育就應該是給學生營造一種人文的氣氛,人文的課堂,讓課堂成為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域,成為質疑問難的場所和通過對話探尋真理的地方。

  閱讀《不做教書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要有一份責任感。我們常常想教給學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潤學生。因為不放心的緣故而講了又講,讓學生做了又做。我們愿意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為學生補課,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會苦干是不行的。教師應有啟發學生思想,引領學生感情的素養。今天的教師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須懂得如何教會學生取水,帶著責任心走進課室,走上講臺,讓孩子們在你的點撥下受到啟發,從而步入知識的殿。

  閱讀《不做教書匠》,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教師要不斷地發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只有肚里有貨,才有生產的本錢;教師只有讓肚中之貨日趨壯大,才有生命的產生,才能讓教育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師最忌孤陋寡聞、眼界狹窄、知識結構單一。為了當好今天的教師,您可能會舍棄很多,失去很多,但無疑您是快樂的,因為您生活在充滿童真的孩子中。一本書,一面鏡子。

  《不做教書匠》,就是我們大家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

  《教書匠》讀后感 12

  我閱讀了《不做教書匠》這一本好書。剛開始我只是抱著看書打發時間的心態,但是之后我被書的內容深深吸引。它的每個章節都讓我著迷,很快地我就把這一本書看完了一遍。之后又不斷地閱讀,每次閱讀對書的內容都有更深的認同及感悟。

  這部書是一個年輕的校長對教師的七條教育。管建剛老師在書中和我們談人生、講教育,他將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經典,振聾發聵,令人驚醒;他針對教育現狀以及年輕教師的思想言行談經論道;他以響鼓開篇,令人振奮;他以悠長的樂曲結尾,讓人回味無窮;在書中呈現出的是他講話的語氣是那么熱情誠懇、語重心長;他對民族對祖國無限熱愛,他對教育有無限的憂患,他對年輕教師給予無限的希望……

  整部書的各部分乃至每章節都相互呼應,渾然天成,耐人尋味,令人愛不釋手。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把握未來。”這一句話。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那么我們都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握自己,從而獲得一個充滿自信,永遠開拓發展的積極人生!用激情和思考點燃生命,放飛夢想的地方。每個教師都應該用自己的激情,來點燃學生的靈魂跟生命。

  “教育是朵帶笑的花”這一章節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我們能微笑著傾聽學生講述,微笑著贊許,微笑著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動不動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里。當讀到這章節時,我回憶起了我上學期的教學。的確如管老師所寫,當我微笑著講課,課堂的氣氛確實活躍了不少,同學們也較愿意參與課堂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也多了。而相反,有時候因為自己的關系或者是剛好要上課的這個班級課堂紀律比較差,我就比較嚴肅,擔心因為笑著講課而使同學更放肆。雖然在一定的時間內會有效果,但是這堂課我卻發現自己上得很累,學生也上得不理想。

  這學期我改變了做法,得到了不錯的效果。我嘗試著對自己的學生微笑,走進教室就把家庭工作上的煩惱拋開,在教室里我是屬于學生的,看著這么多可愛的面孔、求知的眼神,讓我由衷感到幸福。我對學生們微笑,學生們也對我會心的微笑。課堂氛圍輕松了,課還是這么上,作業還是這么布置,但是教育效益卻提高了。

  書中指出:善讀書,再加上善思考,他就能從教書匠的行列中走出來,成為一名有思想的'真正的教師。教師應當是人類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教育的哀傷在于,教育傳播的主體——教師——嚴重缺失思考的習慣和獨立思索的精神。我覺得,教師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更應是人生的引領者,試想一位缺乏獨立自主和思想的老師,又怎能引領出富于思考的學生?

  我認為,思考在這里還應包含另一層意思,那就是反思。有專家指出:經驗+反思=成長。所以要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必須要源于實踐、形成于思考。我愿與思考為伴,使我的工作從有效走向高效。

  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工作著,始終跟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為學生心目的好教師。

  一本書,可以是一面鏡子。《不做教書匠》當之無愧。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書匠》讀后感 13

  寒假前,我們園內每位老師都發到了一本名為《不做教書匠》教育書籍。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第一個疑問就是:老師不做教書匠,那要做什么呢?從教幾年來,在我心中總是認為自己就是個教書育人的教書匠。此書的作者管建剛老師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睿智的思想,生動的例子和質樸的語言給了我很大啟發,他的話語不是簡單說教,而是充滿了一種人生哲學、價值的思索和發現。

  我利用寒假空閑的時間,大致翻閱了一遍,其中“第七章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給我印象最深刻。管老師說“微笑使人安全”、“教育在欣賞中微笑”、“教育在人性中微笑”等哲理,老師的微笑能給學生一種安全感,一種心靈的安全感。作為一位幼兒教師,我深有體會,就拿剛剛來上小班的幼兒來說吧,他們離開了熟悉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他們害怕得哭鬧,這時老師的微笑尤為重要,幼兒看到了老師的微笑,他們就感受到了安全,漸漸地不再害怕,努力適應幼兒園生活。書上還講到:請我們給自己定一個微笑的計劃,每天至少要對全體同學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笑一次,這就是教育,教師以行動在教育學生,要微笑著面對學習,微笑著面對生活。每天向學生露出幾次真誠的笑,會發現,課還是這么上,作業還是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卻提高了,確實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

  《不做教書匠》中提到了“教育在欣賞中微笑”。 很久以前大文豪筆下的私塾先生就是教書匠,他們手拿戒尺,板著臉,苛刻嚴厲,只管教書,而不管學生的感受及環境的渲染作用。其實,教書匠們不明白,教師的愛心和欣賞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自身的心境對學生心境的影響相當大,它可以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

  老師的欣賞與尊重能點亮孩子的心燈。無數失敗的教育案例向我們表明,對后進學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謂的破罐子破摔。對這樣的學生,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尊重他們,欣賞他們,讓他們從老師那獲得自信和尊嚴的信息,幫助他們找回做人的尊嚴,基于這樣的教育是微笑的教育,是學生喜歡的、向往的教育。我們的學生沒幾個是喜歡學校的,因為在學校里,學生們得到的是呆板的`教訓,鐵一樣冷冰冰的分數的否定。所以更需要老師好好欣賞每個學生的優點,發現他們的美好,我要努力成為一個“欣賞者”。

  不管何時,學生調皮了,退步了,我要告訴自己:對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責備,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求。我要用心去愛學生,收獲的就不僅是一張張賀卡,一聲聲“老師好”……更多的是一種為人師的幸福和滿足。總而言之,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教書不應再是我們唯一的標準,育人才是我們更高的追求。愿我們,決不做教書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新時代的好教師!讀完了《不做教書匠》,這是一本非常適合老師閱讀的書,里面說了很多的話,我覺得讓我對我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做教書匠,要做教育者,教育家!而不單是照本宣科的知識播種機,培養的是真正的有活力和思想的人

  《教書匠》讀后感 14

  《不做教書匠》。書中樸實的語言,精辟的論點和鮮明的事例,令人深受啟發。它啟發人去學習,啟發人去奮斗,啟發人去創新。

  一、“先投入地愛你目前的工作吧”

  人都有許多美好的理想,夢想自己將來功成名就。人,只有在選擇正確的情況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道路的選擇,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職業,而是問一問自己,你是不是真心地愛你目前的工作吧。我是一名中學教師,教的.雖然是副科,但我仍熱愛我的工作事業,有時為某一個課題經常與同行做好研究和學問,并取得了令自己比較欣慰的成績。我覺得把教育做好,是對學生有個交代,是對社會有個交代,也是對自己的人生有個交代;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會過得更坦然,更舒心。

  二、呼喚師師合作,師生合作

  現在,我們教育界的榮譽評比、職稱晉級都牽動著每位教師的心,從而也引發了一些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最終結果是兩敗俱傷。師師合作才是正確的選擇。就某一個問題,大家集體協商,共同出謀劃策,你會在別人的談話中得到啟迪,產生新的思想。本學期我們體育組成功地舉辦了本校首屆校園文化周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各自為戰,只有失敗,害人害己。我們成功的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師生合作。學生是我們教育的對象,但學生的潛能,學生的智慧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在跳竹桿中,我只讓學生學會了一個簡單的跳法,但學生又通過合作探究,研究出了“井”字跳法和“米”字跳法,使跳竹桿活動煥然一新,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一個體育項目。在師生的合作中,你就會發現學生的智慧和閃光點,發現的閃光點越多,你就越有教育的信心。

  三、做有思想的教師

  “一個老師,不管你是語文老師還是數學老師,不管你是體育老師還是音樂老師,是老師,就該是個讀書人,用詩書氣來滋養教師氣。”如果我們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技能還停留在當年的層次和水平上,用當年的技術和思想適應現在的要求和質量必將會被淘汰的。現在只有多讀書、多充電才是最好的方式。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才能讀出屬于自己的、從自己心靈深處產生并與自己渾然一體的理念來。把所學理念用于實踐,在不久的將來定會發現自己正從一個教書匠走向一個教育者。

  《教書匠》讀后感 15

  初看《不做教書匠》題目,腦海中會有一個疑問:“教師不做教書匠,那做什么?”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逐漸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是為了心中要樹立起教育的最終目標。不做“教書匠”,要“做一個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個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奮斗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個有智慧感的教師。”

  教育是充滿實踐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經驗的支持,然而還需要智慧的決斷。一個教師的專業水準正體現出他是否充滿教育實踐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設想和意圖在智慧、愉悅的實踐中得到順利完成。可以說,愛敲教鞭的教師還缺乏專業水準,愛發脾氣的教師也缺少專業水準。具備專業水準的教師是睿智的、親和的、充滿愛心的,他們能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反省自己,解決問題,他們能從孩子的心靈角度出發,找出教育的契機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們還具備創造教育資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模板、一個樣本,他們能夠從孩子的實際表現出發,創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個性的方法來。某種意義上講,教師并不是知識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與孩子們仍缺乏細致有效的'心靈溝通,所以在教學中還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機—孩子練習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彌補?孩子違反常規習慣,原因何在,如何糾正?活動中孩子答錯問題,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對呢?

  這個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閱讀了這本書,做了這篇讀書反思,應該說還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閱讀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實做事,告別浮躁。上學期,我對教材鉆研不夠,課前大多借助于教案,這學期開始,我會哎課前仔細閱讀、鉆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及時總結,查漏補缺,發現彌補自身的不足;與此同時,還要樂觀的面對一切,困難也好,挫折也罷,坦然面對,因為沒有誰能永遠一帆風順的。取得成績時,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夠,時刻告誡自己:路還很長,我不能抱著成績睡大覺,否則,醒來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書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學習,工作,緊緊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前進,我就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老師。

  從現在起,調整心態,勇于實踐,努力學習,做一名具備專業水準的教師,將是我長久的追求。

  《教書匠》讀后感 16

  工作已經第十五年了,雖然天天都要接觸書,但真正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似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回憶了。拿到管建剛老師的書心理想的首先是哪位名教師又在著書立說了,看完書后卻感想很多。

  文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一個人的態度就決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這樣詮釋的:積極的態度就是積極富有生命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度就只能收獲庸庸碌碌的無為人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有著不虛度此生、充分體現人生價值的強烈愿望。

  “一個人有很多種活法,歸根到底的哲學學問題只有一個:精神立身或者富貴立身。”選擇教育就等于選擇了精神守侯,保持內心豐富的安靜和寂寞的充盈。

  “地球上每晚有30億人餓著肚子睡覺,有30億人進出教堂寺廟,因為有生命的威脅;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銀行海域存款,錢包里還有鈔票,那么你屬于這個地球上8%的幸運的人。我們有著中等以上的收入,還有著可觀的精神收入,這樣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嗎?”

  作者的.話雖然很平實,但句句扣人心弦,說得很真誠,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學在一起,很多時候都在羨慕別人的工資比自己高,別人的機運比自己好,卻沒有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時間就這樣浪費了,可能自己在這樣的想法中度過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無所成,管老師的話就像當頭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幫助自己確定了方向。

  書中又有這樣一段文字:“清閑,正是消磨人奮斗志向和勇氣的殺手。拿出鷹的勇氣來改變自己,把身上的懶惰摔打個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閑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個一個無情的揭穿,象鷹一樣勇敢地向自己開刀。教育,什么時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樂死。”

  管老師的書中告訴我們,要做一名有責任感的老師。

  我覺得這個責任感,首先是要對自己負責。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對自己不負責的人,會對學生和學校負責,會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未來聯系起來。人,只有一次青春。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對自己有責任感,最重要的行動是珍惜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不少青年人認為只有趁著大好年華,盡情享樂,才對得起這青春。殊不知,這其實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樂主義怎樣泛濫成災,我仍要堅持說,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樣,也只有這“不一樣”,教師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獨行的清醒與尊嚴。

  對自己有責任感,就要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劃,而不做一天教師撞一天鐘。人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能給自己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劃目標,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樣只能在碌碌無為中浪費自己的一生。

  管老師報考師范學校的理由是:教師有美好的寒暑假,還能轉戶口,能從田里走出來,拿月工資,吃公家飯,病了有公費醫療,老了坐在家里拿退休工資。說實話自己也并不是抱著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理想報考教師的,更多是當時父母和老師的影響,做了老師也發現,做一個教師也是很苦很累,要做個好老師更難,可正如作者也告訴我們的:教育,有快樂的意義。這個快樂不是作者當初所想的任何一點,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義。

  《教書匠》讀后感 17

  “教書匠”這個詞是對教師的貶稱,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上學的時候,有位老師向我們解釋道:教書匠就是不讀書,不思考,機械性的重復同樣的教育工作的人,不能稱為教師,只能是匠人。

  在假期看了《不做教書匠》這本書時,書中給青年教師的7條真誠建議,使我受益匪淺。

  一、做有目標感的教師

  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里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而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界。做教師就是做學問,就是從學問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教育的幸福,人生價值的輕舞飛揚。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永遠地迷失,在沒有答案的選擇中不斷的消耗。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不遠了,機會和賞識也離你不遠了,人生的精彩也離你不遠了,即便你還是沒有機會走向你夢想的.那條道路,但那個時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并非是無病呻吟的贊譽。

  二、做有約束感的教師

  作為教師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對自己各方面要嚴格要求,一舉一動將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這正是身教的作用。面對于學生犯的錯,我們要約束自己的情緒,寬容他所犯的錯,幫他分析犯錯的原因,幫他改正錯誤,以后不再犯類似的錯,而不是指責他的錯誤。

  三、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

  青年教師要有責任感,有責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人。人,也只有有了責任感,才會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有一股“傻勁”的人。這“傻勁”就是執著,對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執著,向理想和信念指引的方向排除萬難,付出最大努力。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對自己有責任感,最重要的行動是珍惜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對自己有責任感,就要對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規劃。

  四、做有積極感的教師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可以說就代表了這個人。積極的態度就有積極的富有意義的人生;消極的態度就只能收獲庸庸碌碌的無為人生。積極的人生態度,應該有著不愿虛度此生、想要獲得人生價值體現的強烈愿望,這樣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如果愿意奮斗,那么從此刻起你不妨這樣積極地做教育:

  1、不做機械重復的事,做出靈氣來。

  2、不做不動腦子的事,做出思想來。

  3、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個性來。

  4、不做應付檢查的事,做出實效來。

  五、做有學力感的教師

  書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廠找到份工作,報酬不錯,工作條件也好,他很珍惜,下決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給他一把利斧,并給他劃定了伐木范圍。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樹。老板說:“不錯,就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勁,但是他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覺得很慚愧,跑到老板那兒道歉,說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氣越來越小了。老板問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時候?”“磨斧了?”工人詫異地說:“我天天忙著砍樹,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個工人感覺砍樹吃力的時候,該想到去磨斧子。同樣,當我們做教育覺得吃力時,就該想到要充電,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師充電、磨刀,讀書是最好方式。

  教育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認為自己不缺理念,他們知道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知道平等民主與尊重,知道個性化解讀,他們以為知道這些就是有了先進理念,可是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人的身體的發育有年齡限制,人的精神發育卻是一輩子的事,沒有到哪個年齡,精神就停止成長的事。教師應該走了一輩子精神發育的路,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未來的學生拋在后面,才不會被未來的學生稱為“老古董”。讀書,是精神一輩子修煉的需要;讀書,是教師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

  教師來說,讀書就是練內功,這個功不是靠給的,是靠自己修煉出來的。只有修煉出屬于自己的、從自己心靈深處滋生出來的、與自己渾然一體的理念,那么,你的所有的教育教學行為,都將是別人羨慕得想模仿和借鑒的方式方法。

  六、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

  職業的專業形象不是由職業本身賦予,它是由一群具有專業水準的工作著的人賦予的。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一個真正的教師,他對教育的認識,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對教育手段的運用,對教育現象的思考,對教育契機的捕捉,都有著極強的專業能力、素養和精神的要求,并且,所有這些都必須在教育實踐的土壤中生根、發芽,才會產生實際的意義和價值。

  任何職業,只有首先被其從業者看重,才能引起別人的重視。當所有的教師都把教育看得足夠尊嚴的時候,當所有教師都把它當作生命一樣神圣守候的時候,別人就不能不對它肅然起敬。堅信,一個人只要理想之光不滅,就一定能朝著教育的理想境界前進。

  《教書匠》讀后感 18

  “我有一個信念: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學校,也不可能走的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遠。”翻開《不做教書匠》,這幾行字印入了我的眼簾。這是朱永新先生對教育的呼喚,更是多少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而得出的人生精諦。我感慨頗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而我為什么在這一行中的進步緩之又緩呢?苦苦反思、追尋這幾年來我走過的路,結論是:我為自己尋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許有任何借口!

  有句名言:成功的人永遠在找方法,而失敗的人永遠找借口。的確,許多教師不假思索就能拎出一籮筐的借口,我也不例外。記得有一次家訪回執調研結果不理想,分管校長找到了我們幾位年輕教師談話,而我們的借口是:身背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再加上繁事瑣碎的班主任工作,被壓的透不過氣來了,哪還有什么時間個個上門家訪。再說了,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又不非得上門,還有電話與網絡呢,一切“證據”顯示,并不能說明我們工作不到位,我們已經盡力了。其實呢?這只是一個借口。似乎沒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現問題開動腦筋找尋各種借口說明自己沒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現在想想可稱之為慚愧。而這種借口就是一種不負責任,它預示著在工作中始終不會全力以赴,在勞動——收獲這一因果關系中猶豫著。

  我們應該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一:改變不良的工作習慣,以便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習慣一好,借口自然會少。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分為(一)把辦公桌理干凈,只保留與目前工作有關物品。(二)按事情的輕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動。(三)當碰到問題時,我馬上解決或做個決定,決不擱置一旁。

  方法二: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應當使之充滿樂趣。因為事情本身并沒有厭惡和歡喜,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隨之產生的效果。所以我們應當去盡量想的開心,做的開心,而結果呢,我們真的會很開心的完成這件事情。這正驗證了實用心理大師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動似乎跟著感覺走,其實行動與感覺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動,也就能間接控制感覺。

  還有一次,教導主任讓我參加一個市級評優課,就說是鍛煉鍛煉,問是否愿意。我拒絕了。借口是:我現在兩個畢業班的數學教學再加上班主任,太忙太累,下次吧,下次我不做班主任了,再多參加一些這類比賽。理由又似乎很充分。仔細想想卻是可笑,班主任與參加評優課有什么關系,如下次還做班主任那是不是就還不參加這類比賽?忙、累那都是借口,這種借口,實際是一種憂慮、恐懼和自我意識的困難。而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憂慮和恐懼的.呢?因為對自己沒有把握,怕比賽出丑……而遭人取笑。如果任憑煩惱與恐懼占據我的心靈,恐怕始終無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業務,那就完了。

  漸漸地,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常常想,我該如何解決這個憂慮呢?

  方法一:保持熱誠與積極的心態。我想我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一定能做完并做好,而且不斷改善。因為智者不光是從他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更是從自己的失誤中總結原因。

  方法二:閱讀與反思。要增加自己的業務底氣,只有慢慢積累,絕無它法。

  方法三:當我們憂慮或碰到困難時,第一反應不能再是逃避,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逐一滲透。(一)問自己,我擔憂的是什么?(二)我能怎么辦?并列舉出所有可行措施(三)我決定怎么辦?即選擇你認為最適合或最熟練的方法。(四)立即著手行動。結果,真的很有效。

  “不做教書匠”給我的觸動很大,它讓我領悟到:借口就是惡習,它會使你徹底平庸。有這么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羅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著大樹的殘軀,它有400多年的歷史。在它漫長的生命里,曾經被閃電擊中14次;400多年來,無數狂風暴雨侵襲過它,它都戰勝了它們。但是最后,一小隊甲蟲的攻擊了這棵樹,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蟲從里往外咬,就只靠它們很小但持續不斷的攻擊,漸漸傷了它的元氣,使它終于倒了下來。而借口,正像是這些小甲蟲的咬噬——即使你曾經是一棵身經百戰的大樹。

  《教書匠》讀后感 19

  六年前,也是我的教學生涯的第九個年頭,當時的我對于教育教學有了一些的心得,但又恰好處于很可能形成“年輕的老教師”的尷尬時期,我有幸讀到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這本書讓糾結了許久的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前進的方向,感覺受益匪淺。

  今年寒假的一天,我回家找書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管老師的這本書。再次打開,看見以前所做的劃記,心中有了更多的感觸。

  管老師在書中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語言,在這里不多敘述。這次重溫書本的過程中,我對管老師的“成長需要耐得住寂寞”這個小節文字體會很深。管老師在文中用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是要講究儲備的。真正的`成功路遙遠而艱辛,只有儲備充足,走的路才遠,勝算的把握才大。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既要抗得住教育探索的艱辛,又要耐得住教育研究的寂寞。一個真正的教師,他會沉浸在別人以為的寂寞無聊中,樂此不疲,像周國平所說的“豐富的安靜”。簡而言之,就是說,一個人的成長必須要耐得住寂寞,學會享受寂寞,這樣才能把基礎打好。

  實際上,管老師也是這樣做的,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39歲就已是蘇州市學術帶頭人。江蘇省特級教師,還兼任學校的副校長。從我自己的工作來看,這些年來的歷練,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從事教育行業要沉下心來的重要性。對一個教師來說,讀書就是練內功。讀文學書,讀專業書,讀一些雜書,在書香的浸潤下,人的內心得到洗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我的第一任務是教學,在大量的閱讀之后,我發現所學的東西在教學中越來越多地用得上了,課堂的內涵比以前提升了,多讀書的習慣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我想起了余映潮老師在50歲以后才嘗試上公開課,越上越精彩,越上越有味。他應該算是厚積而薄發的典型吧,他說過自己的成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只是比別人更舍得花時間在教學研究上,他用最笨的辦法讀書,安于寂寞。這些年我也慢慢發現自己在各方面的點滴進步,這和我認認真真學習、認認真真教書應該密切相關。作為后勤干事,我也承擔了許多繁瑣的事物性工作,這些工作費時費心,但磨礪了我的意志,讓我學會高效的利用時間。

  我知道自己并不聰明,但是我堅信成長真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靜待花開。

  《教書匠》讀后感 20

  看完管建剛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我開始反思一個問題,“教師是什么?”

  有人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燃燒的蠟燭,是鋪路的石子。教師這個職位,充滿汗水與血水,充滿辛勤與努力,充滿喜悅與悲傷。一根粉筆,傳授千萬學子知識,一個課堂,教育千萬學子道理。通俗的看法有多種,人梯與蠟燭是始終被推崇的。不過我覺得這都不是教師的真意。教師是干什么的?教師只是一種職業,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如木匠、瓦匠、篾匠一樣,最適當的稱謂就是“教書匠”。

  長久以來,人們總是不假思索地認為,教學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因此教師被戲謔性地冠以“教書匠”的`綽號,否定或者壓根就沒有認識到教學是一種非常專業的工作。不僅非教師者如此看待教學,而且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教師亦是如此看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教書匠,是沒有活力的,沒有創新的,幾十年如一日的重復重復再重復。在教書匠面前,學生是“一碗水”,教師就是“一桶水”。學生年年換,教師從不變,直到教師的那桶水變得混濁不堪,波瀾不現。試想,在麻木的教書匠面前,學生怎能鮮活?教育如何發展?

  書中的八個章節主要講述了“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約束感、有責任感、上進感、奮斗感、專業感、親和感、智慧感”。我想以上種種品質都是一名“有效教師”所必須具備的。這些特征或品質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質,如個人外表、魅力、整潔、善良和親切、智力、機智、開放、熱情、幽默等;二是與教學工作相關的特征或品質,如體諒學生、對學生有高要求、教學能力強、學科知識豐富、教學的適應性等等。我想身為教師,應該注意對自身的素質培養,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系統,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學習終生,認真對待學生,無論怎樣認真都不為過,這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責任!

  我相信,不管未來怎樣變遷,暫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這是無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行動。而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不遠了,機會和賞識也離你不遠了,人生的精彩也離你不遠了,即便你還是沒有機會走向你夢想的那條道路,但那個時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并非是無病呻吟的贊譽

  《教書匠》讀后感 21

  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是我近2年來常常拿在手中反復閱讀的書,公交車上、校園里、床上、辦公桌前,隨時帶著,想起的時候就拿出來翻閱。每次閱讀,總是能夠找到當老師的理想和信念。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教育理想的老師。記錄下管老師的精彩語言,總能激勵自己奮發努力。

  朱永新先生說得好:"一個沒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學校也不可能走得多遠,一個沒有理想的教師,更加不可能走得多遠。“作為一個老師,我們可能在忙忙碌碌之中變得庸碌平凡,在平凡之中迷失自己,把工作當成一項謀生的手段,而產生職業倦怠。此時,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問過自己,為何當初會選擇這個職業,當踏入教師這個隊伍時,曾經給自己設定過什么樣的理想?

  管老師說:”教育,什么時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想在安逸中走向安樂死。“我們經常會認為自己過了某個年齡段就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奮斗了,認為那些都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應該做的事,可是問問自己,你奮斗過了么?你為自己的理想打拼過嗎?而是因為懼怕困難,害怕失敗一直都安于現狀?即使我們的起步有些晚,但是有一個晚的開始比不開始要強上無數倍。因此,我覺得自己應該讓自己的教育生命一直如同青春一樣熱血沸騰,輕舞飛揚。一個善待教育的教師才是一個善待自己生命的教師。

  說實話,我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績,從教8年了,平凡無奇,但是這就意味著我不用努力,不用追求進步了嗎?我想不是的,就當做一切從頭開始吧,就當成我比別人晚幾年起步吧,我從現在開始也應該好好努力。我不善于課堂教學,可以學習、借鑒、模仿,改進自己的教學。我喜愛閱讀,就多多讀書修煉內功,修煉出屬于自己的,從自己心靈深處產生的并與自己渾然一體的理念,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成為別人羨慕得想模仿和借鑒的方式。通過讀書,加上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一個教師要想生活得充實和幸福,就必須有自己的思想;一個教師要想擁有自己的思想,就必須肯讀書、善讀書,并投入地工作,認真地反思。當讀書和教育實踐相結合時,相信會聆聽到心靈之花盛開的聲音。我想,在讀的基礎上,我還能做到勤動筆,多讀多寫,讀寫結合,日積月累,也可以寫出一些具有自己個人特色的東西,假以時日,說不定還能發表論文,匯編成冊。滴水穿石,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的。

  管老師說得很好:一個教師要做到非常杰出,或許是需要天分,需要后天環境等因素,但是要成為一名骨干教師,成為在一定范圍、一定領域里有所成就的人,則人人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達到。因此,重要的不是看你是否年輕,是否優秀,而是看你是否努力了。或許你是冬天盛開的梅,不必去羨慕春花的爛漫,只要不斷地吸取養料,積蓄力量,到了冬天,你也能綻放傲雪的豐姿。送給我自己,不必羨慕他人,不必妄自菲薄,做好自己,不斷努力,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就會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教書匠》讀后感 22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為了不教”,并把它視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為遷移而學”。

  可見重視學生的后天學習、后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回顧自己的教學,大部分時間只是比較機械的傳授學生以知識。正的成了管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閱讀完這本書后,瞬間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我閱讀的都是關于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而這一本書中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各個畫面都似曾相識,喚醒了我們課堂中的每個細節,精致深刻的'語言,娓娓道來的理念,和細微獨到的心理描寫讓大多數老師反省,也給我們指名了方向,同時也深感管校長的語言魅力,讀他的書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提高。閱讀了《不做教書匠》,教師不僅僅是教書,自我充實,自我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書匠》讀后感 23

  最近有幸閱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泉,從心頭流過。此書不僅僅在教老師們怎么教書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導老師們如何調節心理、精神上的狀態。將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完美融合,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來啟迪老師們,鼓勵老師們成為一群開朗樂觀、積極向上、勇敢堅毅、幸福滿滿的人。

  此書一共分為八個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奮斗感、專業感、親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師。其實不僅僅是做老師,各行各業上,都需要這些優秀的品格。教育,從選定一把椅子開始,明確我們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很多時候的我們,尤其是在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會有一些迷茫,會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適合做老師嗎?曾經剛入職的我,也同樣經歷過這樣的一個階段,摸著石頭過河,心中免不了擔憂。后來在同伴們的鼓勵下,我漸漸適應了教師的節奏,也愛上并習慣了“老師”這個稱呼。

  既來之,則安之,其實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與磨難做斗爭,才能持續地歷練與成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當我們把自身素質與能力提高之后,便會悄然發現,原來教育并沒有這么難,孩子們也沒想象中那么淘氣,仿佛一切都像童話一般美好。感謝學校,讓我重溫純真的讀書時代;感謝孩子們,讓我變得更有耐心、更細膩。

  不管什么工作,機械性的作業永遠做不出業績來,機械的結果只能是使工作越發無聊,人生越發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來,請用上我們的大腦;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來,請用上我們的智慧。確實如此,教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我們要不斷汲取能量,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營養。當我們潛心投入工作時,才會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意義與樂趣,享受教育事業中孩子們帶給我們的朝氣與活力。

  優秀的教師身上一定是具有心靈的力量、情意的關懷、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氣質、實踐的智慧。我們要眼里有光,心中有愛,用超然的關懷對待學生,與孩子們同呼吸共命運,學生才會視我們為最親密的伙伴,把我們看作是生命中情感與心靈的呼喚者、引領者。

  雖然我不是班主任,平時和學生面對面單獨溝通的時間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近學生,走進學生內心。每天中午趁著給孩子們盛飯的間隙,我都會忍不住和孩子們嘮叨兩句:“今天的作業是不是又忘帶啦?明天記得帶來哦!”“最近學習狀態有些欠缺,要加油哦!”這樣的直接交流,更能強化一些正能量,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鼓勵。

  還記得有一次運動會入場式,有一個班級是足球主題,班主任也穿著班服(足球服),和孩子們一起在方陣隊伍當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吶喊。當老師真正融入班集體的時候,孩子們更能感受到老師和我們同在,我們不僅僅是朝夕相處,更是榮辱與共。

  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我們要用智慧引領孩子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不平淡的每一天,不僅教給他們書本中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在他們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期待他們學著用愛與身邊的人相處。心懷感恩,感謝擁有的一切,銘記所有暖心的瞬間。

  與孩子們同行,走好腳下每一步。肩上扛著一份責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們,共同為美好的明天打下堅實的基礎。(李傅藝)

  《教書匠》讀后感 24

  據我所知,很多青年教師在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上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輕視心理,認為偶爾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沒什么大不了。紀律和自由是孿生兄弟。紀律越完善,自由度越高。一方面,中國人從封建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沒有經受大工業化時代的錘煉;另一方面,中國人一向講究人情和面子,做事隨感覺和情感而定,做事隨性、任意已成為當前中國發展的一股巨大阻力。

  一個教師經常對學校的紀律及要求感到苦惱。在我看來,出現這種煩惱,你首先應該感謝這個社會依然容忍你這個不成熟的教師呆在教師隊伍里;感謝學校領導依然熱切地盼望你成長,等待你成熟;感謝你的學生依然親切地呼喚你,把你當作真正有學問的老師。意識到這些,你應該奮起直追。曾經名噪一時并放言“肯德基開到哪,我就開到哪”的榮華雞慘敗而歸。總裁姜偉閉門思過兩年后歸納出幾大失誤。其中一大失誤是“管理規章不實不細”,姜偉說:法規的制定僅僅是第一步,其后必須增加兩方面的內容,即法規實施細則和實施檢查細則。

  一個學校如果連教師遵守紀律、模范地完成任務都有問題,這決不是一所好學校;一個青年教師如果連遵守紀律、完成任務都有問題,哪怕自身素質再好,再有才華,也絕難成為一個優秀教師。有一些教師總以為紀律是管理者有意與他們做對,以為所有的制度都是管理者吃飽了沒事干想出來整人的.。其實,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里,一個校長想要憑自己的喜好來制定紀律,已不大可能。我以為,如果管理者制定的紀律,出發點是為了學校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就無可非議。對敢于得罪人做點實事的校長,我心存敬重。

  年輕的老師們,面對學校的種種規章制度,我們也可以嘗試著去超越它,一旦超越了它,我們就不會有束縛感,我們會看到束縛之后真正的自由,紀律之后真正的自由。那是別樣的天空,你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湛藍天空,這是人生的大境界。

  一個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師的困難和艱辛就在于既要在老于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于世故中保持自己。不“老于世故”,你就永遠是個不受歡迎的“愣頭青”;沉溺于“老于世故”,你就失去了作為教師該有的那顆長青的童心。我并不想說,中國式的集體意識如何美好,但是如果你在現實的世界里蔑視它,就不可避免地會彼此傷害。很多體罰事件調查到最后,大家都覺得惋惜,都覺得這個老師工作蠻認真、蠻負責的,就是一剎那間控制不了情緒。這就是缺少約束感,由此釀成終身遺憾的苦酒。

  《教書匠》讀后感 25

  表揚作為一種手段在教育中出現,猶如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一個臺階。適當的表揚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向上的積極性。

  那么我們教師怎樣正確掌握表揚的藝術呢?

  一、重復的表揚,能固定學生的某種行為

  讓不愛勞動的學生去修補一下教室里已損壞的課桌,或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在班里對學生進行表揚。他的這類行為重復一次,你就夸獎一次,慢慢的這位學生不但改正了不愛勞動的習慣,而且能自覺的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

  我們班有一位學生經常拖拉作業,在期中考試的前一天他居然按時完成了作業,這時,我并沒有忽視他,而是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這位同學已深感自己經常拖拉作業是錯誤的做法,他已下定決心改正這種不良習慣,大家給予鼓勵。”期中考試后,這位同學又按時完成了作業,我又說:“這位同學并不是因為考試才完成作業的,而是真正痛改前非了,不信大家看以后他的表現。”經過這種重復的夸獎,這位學生再也沒有拖拉過作業。

  還有一位女學生和害羞,膽子也很小,從來不敢舉手發言,不敢大聲說話,讀課文時,聲音小的.連同桌也聽不清。這時你如果說:“讀課文要大聲點”或“上課要積極發言”等此類的話,就會更進一步挫傷這位學生改正這一行為的積極性。經過了解,我知道這位同學總是害怕答錯問題,長久以來形成了這種不良行為。根據這種情況,每次上課時我特別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她來回答。然后每次給予鼓勵和表揚。現在,這位同學已和其他同學一樣能大膽舉手發言,并能大聲朗讀課文了。

  二、表揚要及時

  正如雨水“好雨知時節”,表揚只在最需要的時候才發揮最大的作用。當一個學生在某一方面有一點兒進步時,不要視而不見,而要做出迅速的反映,及時把“夸獎”獎賞給學生。

  我們班有位學生不喜歡英語,這是一個缺陷,因為學生應全面發展,可是上有一天她做出了一道難題,雖然這是她偶然的一次現象,但我還是及時捕捉住,及時給予夸獎和鼓勵。“這位同學其實在英語方面很有天賦,相信她以后還會做出更多的題。”這樣的夸獎和鼓勵,這位學生慢慢對英語產生了興趣。

  三、把明天的表揚透支給今天

  如果今天的某位同學找不到夸獎的理由,就把明天的夸獎和鼓勵透支給今天。

  如:當某位同學在一次考試中成績不理想,不要強迫他去分析原因和訓斥他,而是鼓勵他說:“別灰心,你曾考過九十多分,還記得嗎?下次你一定還會考出九十多分的。”這樣一來,學生的顧慮消除了,包袱卸掉了,又得到了老師的鼓勵,以后一定會加倍努力,暗暗爭取,下次考試取得好的成績。

  其實,只要教師善于觀察,善于去了解學生,那么你給予學生的表揚機會也是很多的。即使學習再不好的學生,也有過大膽堅持的時候;性格再不開朗的學生,也有過活潑高興的時候。只要你能抓住機會,改變一下教育方法,適時的給予表揚,每位學生都會成為強者。

  《教書匠》讀后感 26

  拿到《不做教書匠》的那刻起,我的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么?”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漸漸明白了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正如同樣的匠人,一個說在工作,一個說在建房子,第三個說自己在蓋教堂。如此看來,第三人就不僅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懷的老師也不是教書匠了。

  這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個章節是——教育是朵帶笑的花。作者認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的確,微笑是筆財富,每個人都能容易擁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校長說得好:“我們對孩子微笑,生活就對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著面對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師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悅;老師的微笑可以給孩子增添信心;老師的微笑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其實,老師的微笑還可以打開孩子封閉的心扉;老師的微笑同時也讓自己收獲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著傾聽孩子講述,微笑著贊許,微笑著撫摸孩子的頭,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里。

  作者還說:“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一個不快樂的人,絕不會是一名好教師,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所謂“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向著我們心中理想的目標進軍吧!

  《教書匠》讀后感 27

  于是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在教育教學書籍中看到的大多是關于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而這本書用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指引,激勵著我們廣大青年教師。里面對教師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給一些教師指明了方向。

  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擇,智慧的抉擇。文中舉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時作者也告訴我們不切實際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實實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的確是受益多多。管校長的每詞每句通俗但含義非常深刻,讀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學功底,佩服他對教育現象的透徹分析,佩服他對當今教師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文,頗有一點感悟。想到當今的學校教育,對我一名青年教師而言,除了對所教專業知識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對教師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也應有個深層次的思考。

  不做教書匠》一書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樣熠熠發光的思想做教師,就是做學問,想從學問里去找黃金屋,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絕不是真的叫你到書中去搜尋黃金,是從中找到像金子一樣珍貴的精神世。

  閱讀《不做教書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師應當具有心靈的力量。教育就應該是給學生營造一種人文的氣氛,人文的課堂,讓課堂成為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域,成為質疑問難的場所和通過對話探尋真理的地方。

  閱讀《不做教書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要有一份責任感。我們常常想教給學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潤學生.因為不放心的緣故而講了又講,讓學生做了又做.我們愿意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為學生補課,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會苦干是不行的。教師應有啟發學生思想,引領學生感情的素養。今天的教師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須懂得如何教會學生取水,帶著責任心走進課室,走上講臺,讓孩子們在你的點撥下受到啟發,從而步入知識的殿。

  閱讀《不做教書匠》,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教師要不斷地發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師只有肚里有貨,才有生產的本錢;教師只有讓肚中之貨日趨壯大,才有生命的產生,才能讓教育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師最忌孤陋寡聞、眼界狹窄、知識結構單一。為了當好今天的教師,您可能會舍棄很多,失去很多,但無疑您是快樂的,因為您生活在充滿童真的孩子中。

  一本書,一面鏡子。《不做教書匠》,就是我們大家的一面鏡子。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我想,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最近,我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坦白講,我個人對“教書匠”沒有排斥感,能稱之為“匠”就是某一個領域里的專業技能掌握者。但是拜讀了全書之后我就深深地明白,管老師想告訴我們的是不要只滿足于做一個普通的教書匠,應努力成為一個胸懷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約束感,有責任感,有上進感,有專業感,有奮斗感,有親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沉浸在管老師那擲地有聲的文字里,我時而心潮澎湃,時而熱淚盈眶,時而俯首沉思,時而感慨不已。管老師的敘述讓我回想起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很多經歷都似曾相識。雖然這本書的封面上寫的是“全國第一本為青年教師量身定做的勵志書”、“全國第一本為學校管理而作的的入崗培訓書”,但是讀過之后就會感覺這本書適合于每一個年齡段的教師。

  管建剛老師在書中談到這個故事:有位哲學家讓弟子們在麥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顆最大的麥穗,前提是只許進不許退。結果,當哲學家說“時間到了”的時候,很多弟子兩手空空。因為他們總在比較中,總以為前面的機會還很多,沒有必要過早決定,于是一次次的`錯失良機。直到此時,弟子們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麥穗,就有把眼前的那個握在手中,才是最實實在在的。

  “這山望著那山高”這句話的意思我們都懂。書中引用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也許很多老師都和管老師一樣是為了戶口、為了事業單位的穩定等多種原因報考了師范,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歡、愿不愿意從事現在的工作,既然現在你從事了這項工作,就要排除雜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這是對學生、家長負責的表現,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家長把自己的心肝寶貝、心中的唯一交付到你手中,把一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應該認真對待這項工作,告訴自己要傾其所能,努力做到問心無愧。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師所說:一個人的活法有很多種,歸根到底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精神立身或者富貴立身。選擇了教育就意味著告別了“富貴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緊自己手中的麥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這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方向感。

  一本書,可以是一面鏡子。《不做教書匠》當之無愧。

  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書匠》讀后感 28

  看了《教書匠》讓我明白了,因為我們沒有做到像邁考特先生那樣換位思考,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們的心理,不知道他們的真正需要。如果我經常從“假如我是這個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想很多問題的處理方式我都要改變,有時雖然不能立即見到效果,但經常這樣做,一定會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理,讓學生接納我們,成為他們真正的朋友,使教育更有效果。

  邁考特還讓我知道了一名老師如何面對各種學生千奇百怪的突發狀況,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對學生,用那顆火熱的心真誠而執著地擁抱學生,將知識、想象力、正直的品質帶給學生,漸漸地讓愛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學生的心田。

  教書,應該這樣理解,“教”就是教育,“書”代表所教知識,“教書”就是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生活,體驗快樂,從而教育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教書匠就是執行這個過程的人。一名優秀的教書匠,不僅僅要看你所教班級的成績,還要看你是否能把學習的能力和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植入學生的心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書匠》讀后感 29

  這是本參加80后研修活動的時候拿到的新書。說來不好意思,一開始,只把它當做完成自學筆記的工具,拿來抄抄而已。下午學校開會的時候一邊看一邊抄,卻被這本書吸引了,在我看來,這本書就是一本時下流行的職場勵志書,不同的是,它是針對教師的職場勵志書。

  現在只看到第一章第三節。第一章的標題是“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尤其是第一節的談到的,“教育,從選定一把椅子開始”,相信是很多青年教師所面臨的困惑,我也一樣。如同作者所說,“我想你們中的很多人和我一樣,當初之所以選擇教育,并非是從填寫志愿的那一刻起,就對教育充滿神圣的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更多的是當年考分的限制”。我是屬于前者,可以算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走上了教師這條道路。而“做了教師,發現教師之苦之累,遠出乎自己的經驗與認識,加上經濟大潮的席卷而下,對教育工作得過且過,心里總巴望著天上掉下一個機會,跳出教師這一行”。從選擇讀教育這個專業,我就不止一次的想過,如果我沒有選擇師范,會是怎樣?會遇到怎樣的人?有怎樣的經歷?過怎樣的生活?想著想著,心中難免的遺憾,總覺得這是一份一開始就能看到若干年后的自己的工作,平淡無味;心中也難免的向往著外面的生活,總覺得別的工作雖然辛苦點,但是更精彩;再加上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教師的待遇只算一般,有時候會忍不住和別人比較,總覺得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沒有“錢途”。把教師這個職業視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于是“年輕的你在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迷惘,痛苦,麻木?直到有一天忽然醒悟,但時光流逝,青春已然不再?”。

  甚至現在,也會有各種的夢想,比如開個小店,自由自在;比如做銷售,好歹做得好獎金高;最好笑的,是想哪怕是去KFC,必勝客或者蛋糕店里做服務員也好,窗明幾凈,有空調,而且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呵呵,可是“一番深思后,會發現,這些夢想,可能除了繼續干擾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有益的作用。”

  工作累了煩了生氣了,也會想,隨便做什么也沒做教師窩囊,上面有領導,下面有幾十號學生,還要照顧到家長,勞心勞力又勞神。“不少青年教師就在這種目標混亂的無謂中長久徘徊,消耗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及至過了浮躁歲月,卻再也沒有青春的活力,再也沒有奮斗的勇氣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盡頭。這樣一來,教育沒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沒做成什么。”仔細想想,現實就是這么殘酷,歲月就是這么的經不起蹉跎。自己就是在這種沒有目標,除了對工作偶爾抱怨外,沒有任何的行動,白白的浪費了寶貴的年華。

  管老師在書中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帕瓦羅蒂的選擇和一個洗廁女工的選擇,印象最深刻的是帕瓦羅蒂父親的一句話:“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最終你只會掉到兩個椅子之間的地板上,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其實,教育工作并不是我們所想的那么平淡無味,別的工作也不是我們所想的那么精彩紛呈。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只要我們認真去觀察,去發現,也會看到教育中的精彩。比如,如果我今天的情緒飽滿,心情很好,孩子們也會學得更好;比如,我一個不經意的微笑,不經意的關心,孩子們定會回報我更燦爛的笑容;有時候孩子們會帶給我一個紅蘋果,會給我一根火腿腸,還特意說“這不是雙匯的,沒有瘦肉精。”;運動會上的獎狀,期末考試的優異,總會帶給我小小的驕傲;他們認真的唱“感恩的心”,會讓我突然的想流淚;?這些細小的事情,不就是其他工作所不能帶給我的教育的美好嗎?

  以前覺得一旦做了教師,就能看到幾十年后的自己是個什么樣,其實也不然,每一份工作都是人生又一次學習的新開始,你沒有認真去做,去嘗試,怎么知道自己的以后會是怎樣?比如有的優秀老師,可以從鄉鎮到城市,從普通學校到重點學校,乃至于到省級,可以在幾百人的會堂里侃侃而談,還有這其間遇到的各種人和事,這何嘗不是一種奇妙的旅行?這一切,你不努力,當然不會發生,也就所謂的“看到幾十年后”了。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既然我們已經進入了教育這個行業,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選擇上,與其在那兒糾結,徘徊,抱怨?還不如且坐定目前這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去做,投入去做,我們也會看到不一樣的未來,遇到更加精彩的自己。

  《教書匠》讀后感 30

  在拿到《教書匠》這本書時,就被書名所吸引了,因為之前聽過有一本書叫《不做教書匠》,而今天這本是“教書匠”,我倒想看看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教書匠”的人生,于是馬上迫不及待的打開看了起來,一口氣看完第一節內容,雖只看了一小節,但還是很有感觸地。

  我從小的理想就是長大做教師,當師范畢業踏上這個工作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對的是一群不知煩惱、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老師的孩子,有時覺得自己所付出的得不到半點回報,或者說付出遠遠多于回報。有好多次我都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慢慢的,也變得沒有原來那么有耐性了。但在看完短短的第一小節后,我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我在想如果拿我自己在工作中所碰到的困難來跟書里的主人公所經歷的來比,那簡直是連個零頭也算不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啦!這樣一想,突然覺得眼前豁然開朗了許多。

  再往下看,就越發覺得這位邁考特先生是位非常有思想的教書匠。他當時的一些所謂理想化的教學思想跟我們現在新課改有相似之處,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寫和規則,而是啟發孩子學到知識并鍛煉其創新精神。例如,他在教授創造性寫作時,他居然讓學生帶菜譜來讀,后來更是讓學生發揮所長,帶各種樂器來伴奏,把菜譜唱出來不但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而且讓他們擴大了詞匯量,認識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單詞以及拼寫,從而獲得啟發,去思考更多深入的問題,寫出發人深省的文章。在書中,他為我們老師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和教育教學中的啟示,他鼓勵老師要勇敢地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作為教師應該帶著正氣、帶著吸引力、帶著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走進教室。他用那顆火熱的心,讓愛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學生的心田,從而教育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邁考特先生走上教書這條崗位,三十年在教學這條路上一步一步并不容易的走了過來,盡管我們沒有面對相同的學生,相同的教育環境,但課堂從本質上來說卻是一樣的。我有一些感同身受的地方。

  作為老師,你不能只有書本上的知識,照本宣科,一定要有自己的經歷,或者是人生經驗,他們不需要你重復書上已經有的文字。他們能閱讀和思考,他們需要的是你的觀點。

  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特質,當你找到適合他們的方式時,回報你的是他們對你的喜歡,你也能從中得到很多幸福,并且開始熱愛工作,我真實體會到過這樣的感覺。當我覺得自己心情舒暢面對他們,并且喜歡他們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好。

  如果你在乎學生對你課堂,對你人品的看法,你就得注意自己的言行,絕對不能對著他們大面積的咆哮,否則就象作者說的,如果你咆哮和厲聲責罵,你會失去他們,他們會用沉默還擊,他們會對你怒目而視,他們會用一種最不情愿的,厭煩的厭惡的態度對待你的課堂,他們的眼睛會對你充滿蔑視和仇恨,他們對你充滿敵意,那時候你就完了,你的課堂將無法進行下去,絕對不能讓整個班級和你形成對立。這種情況是最可怕的結局,即使當你忍無可忍,不得不責罵和咆哮時,也要讓他們明白你的用意,讓他們認識到錯誤。

  如果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光有知識是不夠的,你還要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讓他們對你的問題感興趣。讓他們明白自己是當事人而不是旁觀者。

  教書匠,應該這樣理解,“教”就是教育,“書”代表所教知識,“教書”就是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生活,體驗快樂,從而教育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教書匠就是執行教書育人這個過程的人。一名優秀的教書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級的成績,還要看你是否能把學習的能力和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植進學生的心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我想有了點點收獲,我會更加認真拜讀這本書的,而且我會把我的“感動”化成有效的“行動”的。

  《教書匠》讀后感 31

  讀過Frank McCourt的《教書匠》(Teacher Man)之后,不覺身為教師的我倍感榮幸,作者以十分詼諧的文筆,講述了一位教師和學生相處的時光,在點滴中,麥考特為人師表的氣度和風范一一體現,不僅讓我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教育,同樣也刷新了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知。

  麥考特自紐約大學畢業,之后便謀得了寫作教師的教職,這也是作者寫《教書匠》這本書的緣起,而寫作教師這一職位說來特殊,但也是作為廣大教師群體的一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麥考特面對著的是美國紐約出了名的調皮搗蛋的少年,二者的相遇,無論對于麥考特來說,還是對于調皮的孩子們,都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也是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吸引人的原因。

  麥考特第一天上課就十分緊張,他提前到達教室,正在構思自己的講義,復盤之前備課的內容,然而,紛至沓來的學生們的“表演”則讓他對這群孩子有了不一樣的見識。只見有個學生拿起另外一名學生的三明治拋了起來,三明治在教室的上空飛翔,畫出優美的弧線后隨即降落在地上。麥考特被眼前的場景驚到了,他也分明沒有準備好應對這樣的突發事件。可憐的麥考特,四年的本科,也沒有教會他如何應對飛翔的三明治。他楞楞地說:“不要扔三明治”。學生嘲笑他說著:“都已經掉地上了,扔就扔了”。另一個學生偷偷說著:“笨蛋”。無疑,麥考特第一次登上講臺,就被學生給了個下馬威,童年遭受過饑餓的麥考特想了想,徑直走向地上的三明治,隨即撿起吃了起來。這一幕,把學生們震懾住了,麥考特自此在同學們心中樹立了威信。

  在《教書匠》中,在麥考特與學生之間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而麥考特也在其自傳中,傳達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無疑,就如前文陳述麥考特吃學生扔在地上的三明治的經歷,麥考特是一位十分有智慧和思想的老師,其教學方法也是花樣百出,以啟發學生的心智為目的,充分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例如,麥考特在教授創意寫作時,他本人就創造了新的教學方式,他讓同學們帶著菜譜來讀,及至后來,更是按照不同學生的特長,安排他們帶著各種各樣的樂器進行伴奏。他鼓勵同學們把菜譜唱出來,這樣不僅僅能夠拓寬學生們的詞匯量,同樣也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快樂氛圍中學習。

  我們看到,對于麥考特來說,他的學生們就如同自己要澆灌的樹苗,而能否在用心呵護的同時幫助他們更快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事。對于我來說,麥考特的教學方法無疑對我來說是極具啟發性的。

  在《教書匠》中,我不僅看到了麥考特的智慧,同樣也看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的良知。面對一批調皮搗蛋的學生,麥考特沒有退縮,也沒有敷衍,而是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反思,以自己的堅持和創造帶領學生們成長。這一切都源于麥考特的一個認知,即真正希望這些學生的未來能越來越好。

  另一方面,麥考特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知識的硬性灌輸,也不是訓練學生變成做題機器,而是真正通過一個又一個富有智慧和創造力的方式,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又一個充滿可能性和創造性的平臺,幫助學生們發現自己的可能和成長,并鼓勵同學們更多的去創造。麥考特的教育行為深刻反映了他本人的教育觀,即通過發散性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找到最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引導學生們真正用自己的能力和創造性反哺學習內容,這無疑是十分先進的教育理念,麥考特能夠發現這些調皮搗蛋的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這無疑也是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十分可貴的素質,教育對于麥考特來說,其價值和意義更多凝聚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即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當然這也需要莫大的勇氣。而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能夠做到上述,則可以說是教師中的良心了。

  作為青年教師,我們也要汲取麥考特的教育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的前提下,言傳身教,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自己光和熱,培育祖國的未來,澆灌民族的希望。我也將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不斷夯實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培養自己的科研能力,不斷積累自己的能量,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教育工作者,深耕教育,薪火相傳。

  誠然,《教書匠》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是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教學敘事,更多的是傳達出一種十分開放的教育情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讀者在作者的個人從教自述中找到了人性的閃光處,也觸碰到了真正有良知的教育。

  《教書匠》讀后感 32

  看了管大的一系列書籍,機緣巧合下認識管大,我敬佩他,敬佩他對工作的態度是那么的一絲不茍,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從教第四年,身邊的教師形形色色,堅持用心從尊重學生身心方面出發去教書的同行很少很少,也許每一個老師的教育理念不一樣,教育方式不一樣,希望達到的效果也不一樣吧!我崇拜管建剛,他教育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作文主張更是深得我心。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體察內在的語言,是一種自我的表達與交流,只是孩子們不知道這就是作文,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他們發現生活的瑣碎,帶著自己的想法去分析問題,想到自己也經常會把一些不同尋常的心得體會通過日志寫出來,僅僅為了表達內心的想法,他們常常說,我的文字比較細膩,也很樸實,讀起來很舒服,我常常一笑而過,畢竟那些一個一個碼出來的文字是我的內心的情感世界,孩子們也是如此。

  想到前幾天開學第一課,我給孩子們上的'第一堂班會課,新的學期,做一個有想法的人,孩子們寫出來的日記五花八門,上次圣誕節,孩子們送給我的賀卡,其中一個超級內向的女孩子,洋洋灑灑長篇大論的一篇文章表達了對我的愛~~

  看完管大的一系列書,幾百次有沖動,我要把管大的作文主張和作文教學模式運用到教學中去,到實踐中去檢驗管大的作文主張,用實踐去檢驗理論,也希望自己在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找到新的方向,體驗到不一樣的工作樂趣和幸福!加油吧,2018,愿自己不再迷茫中墮落!

  《教書匠》讀后感 33

  在學生時代,我看了許多關于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然而卻沒有真正地了解過怎樣做一名有效的教師,而不是一名教書匠。《不做教書匠》這本書用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指引,激勵著我們廣大青年教師。讀了《不做教書匠》這本書,管老師告訴我們不能不切實際的空想,要做實事,少說多做,既然選擇了做一名教師,就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用心的完成,這樣才能更進一步接近我們的理想。管老師的每詞每句通俗但含義非常深刻,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對教育理念作了解釋,對教育現象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對當今教師心理的完美剖析,提出了一些精辟的教育理念。作為一名新教師的我,不僅要學習及研究一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外,還要學習如何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約束感,有責任感,有上進感,有奮斗感,有專業感,有親和力,有智慧感的教師。這對于一名新教師是很難的。

  要真正做到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就必須從小事做起。教育無小事,正是細節,使真正的教育進入了人的心靈,持續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細節決定成敗,“小事”終成就“大事”。認真教書一輩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來,一定會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這樣教書才是最純潔的。在課堂上,無論學生犯了什么錯,最好不要當著其他同學的面罵他,學生也是人,也是需要尊重的。我們老師懂得尊重他,他必然會記得老師的好,下次就不會再犯了。在辦公室教育學生,同樣老師最好也是面對面地站著,這也是尊重他的.表現,學生是很敏感的,他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所以老師一定要注意平時的一舉一動,這些細節都會引起學生的關注。在課堂上,要多對學生微笑,不能板著一張臉,微笑對學生是一種肯定,能夠給予學生一種安全感。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對學生微笑,學生也就微笑著面對生活,面對學習中的得失。學生也會說:“老師,你很親切,親切得像朋友。”這對你就是一種肯定,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課堂也就變得活躍,不會死氣沉沉的。這對有效教學是有幫助的,學生就更喜歡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啟發學生的思維。

  現在的年輕老師,大多都是除了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余時間大多都是看電視,上網等等,真正用來學習的時間是很少的。其實年輕的教師最應該多學習,多聽課,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更應該多看看文學,不斷充實自己的大腦,盡快地讓自己成長,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不做教書匠》這本書,從各個方面闡述了一名教師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如何發現和完善自己,如何盡快讓自己成長,從而過上有意義的教師人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這是對學生、家長、學校負責的表現,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家長把自己孩子交付到你手中,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應該認真對待這項工作,告訴自己要傾其所能,努力做到問心無愧。讓我們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教師。

  《教書匠》讀后感 34

  近段時間,我一直在讀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這本書,最初是這本書名吸引了我,讀了一些后,卻被書中的內容深深打動,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啟發,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讓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強調紀律,作業批改,找學生談話,備課、上課…。雖然我們花費了許多時間,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但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組成了學校的“大事”,而我們是這些小事的締造者,“學校是我的”學校促進我們的成長,它是我們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

  如果你心中想的僅僅是個人的教學成績,那么你也只能做一個普通的教書匠。

  我非常認同書中提到的“做一個有方向感的老師”。是的,無論我們從事任何事業首先要為自己選定好目標,不是每個人都鐘情于教育,但是你還不得不在教育行業里干下去,那么你必然會做任何事情都會敷衍了事。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理解,但絕不能原諒。因為既然改變不了環境,為什么不嘗試著改變自己呢?我們可以不愛這個行業,但是我們必須要尊重這個行業,那就是盡自己最大能力,最大努力,去做好它,我們不能只為工資,得過且過:我們更不能因為工資少,而工作不認真,不負責。那同我們眼中,上課不認真聽課,作業不做,課堂搗亂的“壞學生”又有什么區別呢?

  “成功的'人永遠在找方法,失敗的人永遠在找借口”想想確實如此,我總感覺學生一屆不如一屆,而不從自身的角度思考問題,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基礎應該去找適應學生實際情況的方法,守著一成不變的老方法當然行不通,不管怎樣找借口,只不過是想從心理上找到些安慰罷了,無論怎樣事情總得做下去,我們何不把找借口的時間用來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很喜歡下面的一段話:

  工作的樂趣往往蘊藏在你做事的態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卻,過那種冷卻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烈與烈焰把教育這鍋水煮沸,沸騰的教育將帶來一個充沛的、充滿活力與生機、樂趣與魅力的教育人生。

  什么樣的態度,就決定了你有什么樣的人生。

  閱讀《不做教書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老師要有一份責任感,我們常常想教給學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潤學生,因為不放心的緣故而講了又講,讓學生做了又做,我們愿意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學生補課,卻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會苦干是不行的,教師應有啟發學生思想,引領學生感情的素養,今天的教師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須懂的如何教會學生取水,帶著責任心走進課堂,走上講臺,讓孩子們在你的點撥下受到啟發,從而步入知識的殿堂。而我們也要不斷發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質,教師只有肚里有貨,才有生產的本錢。

  是呀,我已注定是一名教師,我的存在依附于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現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失去這個家,我的人生將一無所有。我慶幸,我發現了這本書!

  《教書匠》讀后感 35

  《教書匠》這本書講述了講述的是弗蘭克邁考特,這位偉大的教書匠從教30年的苦澀與甘甜。走上講臺的第一天,童年受盡饑餓的邁考特,撿起學生擲落在地的三明治撿起并吃下,結果令路過的校長大為光火;第二天,他又因出言不慎,招致眾多將行的投訴。但邁考特真誠而執著的擁抱學生,與學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將自己作為學生成長的最好素材……這個本來似乎糟糕透頂的教書匠,終于贏得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重,20年后,成為美國“最佳教師”。

  讀過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邁考特先生并非用老套內容去教授學生,而是用現實中的實例去教育他的學生,教他們怎么做人,而從中學生們得到的并非單純的理論知識,而是做人的道理。在他的引導下,每件事情都變得有意義,而同樣正是因為邁考特先生這種對學生平等尊重的態度,讓他擁有了可以與學生親密交談的資本。他的學生可以在他面前毫不拘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講出自己的困惑,來幫助這位和藹的老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讓這些渴望得到知識學到更多,讓那些厭惡學習的學生們發現學習的樂趣。他一直都在用一種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他的學生,因為他們年輕,他們會犯一些錯誤,但是作為一個教書匠,你要用你的大度去寬恕和容忍他們的'錯誤,讓你的學生有所進步,在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明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社會人,如何做一個有用的社會人,而不是去抱怨,去發泄。

  有時我會有這樣一種擔憂,與學生走得太近會不會影響到上課時的效果,以及自己在學生面前沒有威信。但是,有時如果學生對老師產生了“畏懼”感,或者是“厭煩”感,會對教學產生相反的作用。我試圖去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喜歡什么樣運動,厭煩什么樣的運動。倒是有時自己對他們發脾氣了,效果卻不好,引起了學生的逆反情緒,特別是個性比較強的學生。感情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必然存在反作用力,為什么不用邁考特先生那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呢?

  《教書匠》讀后感 36

  讀完了《不做教書匠》,覺得這是一本為青年教師量身定作的勵志書。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嘩眾取寵,管老師只是用他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深入人心的故事,然后加以引導。這本書更多的為閱讀此書的教師樹立了一個信念,他在書中設置了一個“名言點擊中”,在初中時代,我就比較喜歡這些內容,因為它給予了我成長的動力。只要樹立起了自己的信念,只要朝著它前進就行了。只有找到自己成長之路,你才能勇敢直前。

  作為一個年輕的教師;作為一個虛位待定的教師;作為一個收入微薄的教師,曾幾何時,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焦慮、彷徨、不平衡,等等不好的心態時常侵擾著我,感慨世事的不公,恨自己生錯了年代。人生中太多的'事讓我感到無奈。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抱怨,但作為一名教師,還是要本著教書育人的原則,盡其所能,把自己所學所識全部傳授與學生,并時常告誡自己,不能誤人子弟,話雖如此,但做的并不開心。

  幸好,讓我及時看到了這本書《不做教書匠》,他實時的揭開了我心中的疑問,幫我在自己的位置上找到了工作上的快樂。它像一位家長語重心長地與我進行心靈上的交談,讓我覺得這份工作,我是真的當成事業來做的。做事業應當盡心盡力,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我是一名體育教師,美術、音樂、體育、計算機,這類學科,在小學通常被人們稱作“小學科”、“副科”,這是一種歧視的稱呼,但人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就連我自己也默認了這種說法,就像魯迅先生所說:“世界上本沒有,走得多了便成了路。”稱呼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替那些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的堅守在自己崗位上的所謂“小學科”的教師們喊聲“冤!”書中提到的,給“小學科”的建議,我個人并不太贊成,書中所說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為(自由散漫,遲到早退,),并不能以偏概全,我相信多數教師還是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的。如果有其他學科的教師看到我寫的這段話,一定會覺得我無中生有,書中并沒有正面提出這個問題,但從言談話語中,能夠感受到作者本身對“小學科”教師就存在一定偏見。相信作者一定沒有交過所謂“副科”,雖然沒有“主科”那么大的壓力,但我們對待工作是一絲不夠的,既要提高學科本身的趣味性,使學生愛上、喜歡上,又要維持秩序,其實這兩者會有一點矛盾,人在興奮的狀態下是很難保持安靜的,所以我們要在課下準備很多東西,不僅僅是本學科的內容。

  一名優秀教師就要一切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的選擇,理解學生的感情。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現代社會要求人具有獨立、創造、進取的品質,這都是與人的主體性分不開的。因此,一名合格教師要在教育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組織活動,讓學生做活動的主人,為學生提供發揮創造性的舞臺,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踐中進行自我教育,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培養各種能力。因此一名優秀教師既要探索教師怎樣教,更要探索學生怎樣學,這樣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今后我要沉下心來,努力奮斗,把自己一生都獻給教育事業,努力不做一名教書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教師。“一個好的老師不僅能教書育人,而且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改變一些陳舊迂腐的觀念,樹立新的發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質,能不斷的鍛煉自己,培養出屬于自己的,富有個人特色的教育風格。”

  《教書匠》讀后感 37

  我從小的理想就是長大后做一名教師,當師范畢業踏上這個工作崗位后,就想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然而,面對的是一群不知煩惱的孩子,面對教學中的諸多問題,有好多次我都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我總是覺得青年人初出茅廬,應該是滿懷激情,洶涌澎湃地朝著自己的理想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但是在追逐夢想的同時卻找不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讀書的過程中,我常常忍俊不禁。邁考特的文筆非常幽默詼諧,而且特別喜歡自嘲,喜歡拿自己開涮。他在講自己三十載從教生涯中的苦澀與甘甜時。似乎是在講別人的故事,真實坦誠得令人吃驚。他的文字完全沒有把自己捧到為人師表的圣位上,寫自己的心理活動很真實,很坦白。讀著這樣毫無偽飾的自傳,就如春風拂面,讓人神清氣爽,我反而覺得他只是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甘當教書匠。他很有個性,在我們眼里也許很另類,不按套路出牌,對學生、對家長、對校長都常有“驚人”之舉。

  想了想,做出了他第一個管理行為:跑過去把三明治拿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竟然吃了起來。全班一下被他鎮住了。一班頑皮少年,就這樣被他意外地征服住。讀到這里,我大笑起來,這個被學生稱為教書匠的邁考特真可愛,他就如此用自己獨特的招數“降服”了這幫乖戾不定的職高學生。

  邁考特一周上五天課,一天五節,用他的話說累得像個活鬼。但他還是挖空心思讓自己的課堂有創意。他深諳這些個性張揚學生的心理,經常把自己的故事一點一滴地講給學生聽:童年時父親的酗酒,在利默克貧民窟的苦難生活,在紐約碼頭當搬運工的不易,甚至自己的初戀故事。他的寫作課可以搬到公園上,可以用“約翰去商店”引發學生無窮的想象力。他用慧眼發現學生說謊的假條寫得如此流暢、觀點集中、言辭懇切,充盈著奇思妙想,是寫作課上生動的素材,就因勢利導讓學生以夏娃亞當給上帝寫假條為題,讓學生寫作,學生們又一次嘗到與眾不同的老師帶給他們的寫作樂趣,結果還有的學生寫猶大給耶穌的假條,而這一幕恰好被教育局長看見,邁考特原準備收拾行李辭職,沒想到卻受到局長的大力褒揚,他心花怒放。而學習關于菜譜的單詞。他更是“奇招連連”,不但把學生拉到廣場上課,而且讓學生們朗誦、吟唱菜譜,用樂器演奏菜譜,你想這樣新奇的教學怎么能不讓學生們興趣大增呢?再到后來。邁考特就是“無招勝有招”了,他的課堂寬松和諧,看似無心,任學生天馬行空,實則有意。那風箏的線還在他手里呢。他能讓頑劣不化的'學生從心底發出“邁考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這樣的話語;他用真情感化了初戀女友那惹是生非的兒子;從骨子里蔑視權威和規則的他最終贏得了學生的認可和家長的好評,當之無愧地被評為美國的優秀教師。

  書中像這樣的故事俯拾皆是,令人過目難忘。在書中他以生動的故事,辛辣詼諧的文字,回顧了自己30載從教生涯的苦澀與甘甜,講述令人過目難忘的精彩人生。從不吝惜對自己的嘲諷,從不否認與學生似敵似友的關系,對規則和權威從骨子里透出蔑視,幽默和善良也從未在生命中缺席。看來一位知識豐富、見多識廣的教師。不僅可以運用自己的知識去推動教學,而且與學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容易取得學生的信任,從而轉化為教師的影響力。邁考特從不向學生灌輸什么,而是在春風化雨間教會了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講自己的故事。

  邁考特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書匠。他說過,每個班都有些天生就來考驗你的害人精,這些害人精就是要看著老師的頭發由黑變白。任憑他們如何搞怪,他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換位思考,了解學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從不向學生灌輸什么,而是在春風化雨間教會了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講自己的故事。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學生有同感的事,于是便得到了學生的接納,從而贏得了學生的信賴。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對學生的教育,我總覺得我對學生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他們著想,我在對他們的未來負責,可結果呢?我的良苦用心學生并不理解,還對我埋怨不斷,教育效果并不好,有時還適得其反,我經常在思考:孩子們為什么就不理解老師的心呢?看了《教書匠》讓我明白了,因為我沒有做到像邁考爾先生那樣做換位思考,我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們的心理,不知道他們的真正需要。如果我經常從“假如我是這個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想很多問題的處理方式我都要改變,有時雖然不能立即見到效果,但經常這樣做,一定會讓我走進孩子的心理,讓學生接納我,成為他們真正的朋友,使教育更有效果。

  邁考特還讓我知道了一名老師如何面對各種學生千奇百怪的突發狀況,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勇敢的面對學生,用那顆火熱的心真誠而執著地擁抱學生,將知識、想象力、正直的品質帶給學生,漸漸地讓愛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學生的心田。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有可能。這是個善變的年代。曾經我說過作為一個人,你一定要擁有夢想而不能選擇隨波逐流,這話至今仍是我的生活真諦,只是在此,我要為它補完后半句:在追尋夢想的同時,你還要把握住自己的天賦,抓緊時間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們都知道人生很短暫,所以一定要力爭在死亡來臨之前找到那個屬于我們自己的位置,然后堅定地告訴自己:是的,就是這兒。

  我一定可以的!

  《教書匠》讀后感 38

  《不做教書匠》一書,對我有很大的感觸。管老師在《不做教書匠》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要使教育人生充滿快樂,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樂起來;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樂起來,你就一定要投入與付出。”

  教師的快樂在哪里?冰心曾說,在她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最使她眷戀和感到快樂的是學生們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回想這多年的教師生涯,自己卻總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為了孩子們那些微不足道卻又反復重演的磕磕碰碰嘮叨來嘮叨去,似乎總也沒個頭。煩瑣,嘮叨,似乎成了老師的代名詞。同行閑聊開玩笑說,做教師的每天從進教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得板著臉,不茍言笑,要不,那幫調皮的家伙鐵定沒大沒小,一發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嗎?不然。管老師說“教育在欣賞中微笑”,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美好,找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一個不快樂的人,絕不會是一名好教師,因為他缺乏熱情和自信。

  教師的快樂在哪?當我獨自在燈下細細回想,其實為人師者無時不在享受著孩子們給我們帶來的無限快樂。當我們喉嚨嘶啞時,孩子會給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潤喉片,這是感動的.快樂;當你看見課桌歪了,準備動手排一排時,你會發現,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著眼線在跟著你一起干,這是一種欣慰的快樂;當你給孩子的作業圈上個笑臉或畫上個大拇指時,孩子們歡呼雀躍,銀鈴般的笑聲不時傳進你的耳朵,這是被感染著的快樂;當你帶著孩子們郊游的時候,他們會從自己的包裹里爭先恐后地拿出自己喜愛的零食塞進你的手心里,那是被寵的快樂……和孩子相處慣了,也許只要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小小舉動,孩子都會會心地了解你的心中所想。這是多么美妙的感覺呀。

  不做教書匠,做一個學生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教書匠!

  《教書匠》讀后感 39

  用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引領著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激勵著我們廣大青年教師。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對于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評先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這對于我來說,看到這樣的語句,這樣深入我們年輕人內心的語言,這樣貼心地為我們分析失敗,鼓舞進步,怎能不讓人激動?我缺少的就是對失敗的正確認識,我很多時候在去接受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挑戰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于創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讀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看“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年輕的你要盡一切可能,想辦法呵護她、保護她??”是呀!想起我現在的.一幫可愛的孩子們,和他們一起游戲的快樂情景。真是一副和諧的畫面!年輕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許多作為教師作為青年應該有的。突然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這個小孩我一點都不喜歡”,“真巴不得早點送走他們”云云。剛舒張的笑容立刻收斂了下來。我在問自己,為什么?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么?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教師應當能微笑著傾聽學生講述,微笑著贊許,微笑著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里。 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教書匠》讀后感】相關文章:

不做教書匠05-01

不做教書匠的讀后感03-03

有關教書匠讀后感01-02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4-29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4-29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5-06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5-06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4-29

《不做教書匠》的讀書筆記05-06

《不做教書匠》讀后感01-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 最好看免费观看高清影视大全下载|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 亂倫近親相姦中文字幕| 免费超爽大片黄| 1插菊花综合网| 2019nv天堂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小说区 亚洲 校园春色|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免费A级毛片高清在钱|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韩国三级在线观看久| 国产自产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人与禽性视频77777|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男女啪动最猛动态图|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在线观看老湿视频福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中文字幕乱伦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午夜鲁丝无码拍拍|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老熟女富婆激情刺激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