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1
每每嗅到香火的氣味,每每聽見鞭炮的巨響,每每看見龍的圖騰,我總會想到夜明之下煙霧繚繞的香火龍。
我們家鄉春節中最熱鬧的一個節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村里要舞香火龍,可有意思了。
早上起來,我仿佛就聞到了香火的氣味。大人們緊張地準備著,小孩子們急切地盼望著夜晚早點來到。
終于,夜幕降臨了,整個村鎮霎時陷入了安靜,所有人都在祠堂中祭奠先祖,巨大的由香火插編而成的'龍體在廣場上等待著騰云駕霧。
祭祖儀式結束后,突然,在一片片響徹云霄的鞭炮聲中,香火龍正式登場。人們把香火龍、雙魚、雙獅等引龍全部點燃,巨龍在香火繚繞中若隱若現,龍體在夜幕中火光四射、熠熠生輝,一瞬間竟好似真龍騰飛一般。
舞龍會隊長一聲令下,雙魚、雙獅等引龍先一步前進,接著引龍舞者用香火插編成的“火繡球”在前面逗引著,美麗的“火繡球”在炮聲中上下搖擺跳動如小精靈般,全身紅光閃閃的香火龍在村鎮里的大曬坪上來回穿梭,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圍著龍身跑著,跳著。百來個青年舞著香火龍游走于“瑞靄祥云”中,或翻滾、或跳躍、或噴火、或吞食,香火龍似乎變成了真龍在煙霧中騰云駕霧。整個村、鎮火光沖天,熱鬧非凡,似乎也預示著來年的日子風調雨順、紅紅火火,如龍騰飛。
傳說在古代有一個地方發大水,一位智者提議把稻草、麥桿、竹子等插編成龍,在發大水的地方燃燒,之后大水就真的退了,從那之后,人們認為這個法子很靈驗,便紛紛奔走相告,之后每遇大水,便出此一招,后來漸漸演變成今天元宵節舞香火龍的習俗。
香火龍在人們的歡呼雀躍中漸漸地被燃盡了,可它那壯觀的場面,恢弘的氣勢已深深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成為難忘的回憶……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2
每當在無宵節吃湯圓時,我總是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在家鄉元宵節包湯圓時的場景。
元宵節一早,我老家的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各個手提大包小包的禮物,臉上掛著微笑,屋子里很快人聲鼎沸,笑聲、談話聲響成一片。小朋友們在屋里屋外來回穿梭,追逐著、打鬧著,大朋友們坐在長凳上,聊著家長里短的大事小事,老朋友們呢?他們正興高彩烈的舉著牌,打牌呢!再扭頭望望其他人家家中的景象,也是一個樣,在元宵這天,整個村子都熱鬧非凡。
中午,我們二十來人圍著一張大圓桌,一邊做湯圓一邊談天說地,聊得好不熱鬧。
我站在圓桌前,一手按住面盆,一手提起水壺,澆在盆中的面粉上,手不小心一抖,水倒多了,盆里一下變成了”白面湖”。我嘟起嘴,兩頰鼓起,像極了一只生氣的小河豚。我十分不甘心,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我一把抓過面粉袋,一股腦兒往里面倒,“噗——”頓時,面粉四起,我也像一只小花貓一樣,臉上全是面粉,一整張桌子的人哄堂大笑,我難為情的對他們笑了笑,旁邊的小姨則用滿是面粉的手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說:“麟丫頭,你瞧瞧你,全身上下都是面粉,不知道得還以為你去面粉堆里滾了一圈呢!”我吐了吐舌,不好意思地擦了擦臉,結果臉更加花了,反而更加像一只大花貓了,奶奶見了趕忙端來一盆水,笑著說:”唉,你這孩子,還是老老實實幫我揉面去吧!我立刻抬起頭,用亮晶晶的'眼睛盯著奶奶,問到:”真的嗎?”奶奶從圍裙里掏出一塊布,算是默認了,我馬上就”蹬蹬蹬”跑過去,再一次加入”揉團子”大軍中去……
夕陽西下,望著那一顆顆被夕陽照得雪亮得小湯圓,心中十分滿足,它們,是家人團圓的象征,是家鄉過元宵的代演人,也是我兒時一個個美好的回憶。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3
窗外下著蒙蒙細雨,風輕輕地不停飛過。雖然是快到春天了,但還是有些寒冷。
我和妹妹都還在酣睡中,但外婆可睡不下了,早上四五點起來做起了菜羹。菜羹中的食材比較隨意,但絕不能少。可以放各種蔬菜,各種菇類,各種肉……切成丁,讓菜羹變得更加很濃稠香美,嘗起來咸咸的,熱乎乎的。寒冷的早晨有這樣的早餐,是多么的幸福啊!
外婆在樓下慢慢攪著菜羹,發出的香氣把我和妹妹從睡夢中喚醒。我猛地跳起來,胡亂把衣服穿好,也不管寒冷了,沖下樓后就聽到菜羹在鍋中“啵啵啵”的沸騰。香氣不斷從鍋里涌出,直撲我的臉龐,我興沖沖地問外婆:“菜羹好了沒?”外婆慢悠悠地說:“還沒好。”等一會兒才好。
隨后妹妹也跑了下來,揉了揉睡朦朧的眼睛,奔到鍋前說:“菜羹真香!”外婆又說:“是啊!熬的`越久越香。”妹妹搬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掀開鍋蓋,熱氣向上一沖,妹妹瞇住眼睛,看到鍋中的豆子都被煮爛了,肉也煮得十分松軟,青菜已不知了去處。水很少,很濃稠,香氣迷人。
妹妹看好后說“那讓它多熬一會兒吧”便拉著我的手出去玩了。過了幾分鐘又跑回外婆旁邊問:“好了嗎?”“沒有。”于是又出去玩了。過了兩三分鐘又回來問。外婆依舊說沒好。妹妹來來回回好幾次,外婆總是說沒好。等到爸爸媽媽睡眼朦朧地走下來,外婆才喊開飯了。菜羹熬得更加濃稠,是比飯店里的還要好。桌上總有剩下的幾顆湯圓吃不掉。妹妹舔舔碗中的菜羹,又舔舔嘴巴,舔舔嘴唇上的剩菜,滿意地拍拍肚皮跑出去玩了。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是吃得不能再吃了,癱坐在椅子上。
這菜羹據說是以前戚繼光抵御倭寇時,沒有了軍糧,百姓們把自己家的糧食拿出來,燉成一鍋給戚繼光和戰士們吃。于是這菜羹就流傳了下來。
再出門,去外面逛逛。天已退去了紫黑色,換上了金黃色的錦衣。這幾碗菜羹提前溫暖了春天。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4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春節里,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都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閑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人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濃稠的粥暖暖身子喝完之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
伴隨著一聲聲的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就開始了,孩子們和父母一起去走親戚,這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孩子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喜愛的家鄉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5
今天可是個好日子,因為元宵節到來了!
每到元宵節,人人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心的聊著天。而小孩子則匆匆的扒拉幾口飯,就成群結隊的上街看煙花,街上到處懸燈結彩,整條大街都燈火通明,色彩絢麗,喜慶而又美麗。
孩子們個個手里拿著姿態萬千的燈籠,個個喜氣洋洋,臉上流露出歡快的神情,有的高興的叫了起來,用聲音來表示高興和興奮,有的張開雙手用動作來表示無法言表的.激動。
放鞭炮可是這個節日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時候孩子們都拿出自己精心挑選、珍藏已經的鞭炮,三五成群地聚攏在一起,隨著鞭炮那震耳欲聾的響聲,孩子們興奮地較量著誰的鞭炮更響,鞭炮聲、喊聲、嬉鬧聲給這個節日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晚上更是熱鬧非凡。到處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們肩挨著肩,腳踩著腳,孩子們在人群中來回的穿梭。
“哎喲,好疼呀!”
“是誰原來是撞到人了?”
還沒來得及說聲對不起,就又被人群給沖散了。
人們在這些重要的節日里,盡情地展現著自己的特長。如踩高蹺、戲曲、打鼓等。
孩子們回家后依然沉浸在快樂之中,元宵節真是這里最美的一道風景線,這一風俗給當地的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6
其它地方都是正月十五是元宵節,而我們寧海是以正月十四為元宵節,俗稱“十四夜”。這一天我們也有很多吃的習俗:比如做湯包,糯米團,麥餃筒,三粉餾……其中有一個習俗,就是彈址界。
白天家家戶戶會去折樟樹枝,這是彈址界需要的一種特殊材料。首先,我們要去把高高的樟樹上的樹枝折下來,可是我的身高有限,連碰都碰不到。于是我靈機一動,就拿起了外公家的鋤頭,往樹上的.樹枝一勾,一大把樹枝就被我惡狠狠地搞了下來,按這樣子,弄下好幾大串,足夠我們用了。
大家肯定在想“彈址界”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實這個習俗里隱藏著一個民間故事,晚上燒新鮮樟枝葉發出僻啪作響,叫“彈址界”以除晦氣,圖吉利。外婆告訴我,因為樟樹的葉子有油性,易于燃燒,還會發出啪啪啪的響聲。
等到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們把早已準備好的干柴火和稻草鋪在樟樹枝葉的底下,當做引火燃料。用打火槍把稻草引燃,火越燒越旺,一團團黑煙往上冒,似乎魔鬼正在跳舞。這時只聽見外婆嘴巴不停的在念:“十四夜,彈址界,銀子嘩嘩響,樟樹葉,銀子疊打疊,金銀財寶彈進界,腌漬晦氣彈出外……”慢慢的,火逐漸將樹枝一點一點給吞噬掉了,場面也有點壯觀。
我們小孩子雖然還不太懂什么意思,但還是非常喜歡看的。寧海的十四夜很博大精深,我還要繼續了解更多的我們當地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7
今天是元宵節,民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坐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由于過元宵節家長們給我們買了許多煙火,有小蜜蜂、手榴彈、閃光雷、小雷公、飛毛腿導彈、摔炮。我的全家手牽著手,在大街上快活地走著。邊走邊放我們自己的煙火,我們走在路上遠遠地看見煙廠家屬院正在放煙火,我一家來到北關煙廠家屬院門口那里的煙火有千姿百態、各式各樣。比如:土花,放在地上,好似一座座小火山噴出金火焰,又好象一棵棵金黃金黃的麥穗在朝大家招手哪;“小地鼠”頭朝上,導線就像地鼠的尾巴,點燃導線,地鼠就“瞅”的`一聲飛到半空,緊接著“啪”的爆炸。看的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最后由四個“孔雀開屏”一齊點燃,似乎百只孔雀一齊開屏,好看極了!然后,我們打著面的從康莊市場到菏澤唯一的立交橋——雙河集立交橋,在人民路上我們看到有許多由彩燈編織成的動物路燈,中華路尤為熱鬧:魯能廣場有大型歌舞晚會,天香公園門口人山人海,園內的樹木都被掛上了五彩斑斕的彩燈,更有幾分韻味。最后我們回到家,正好趕上了中央臺的元宵晚會——《健力寶杯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頒獎晚會》。于是大家伙又圍坐在電視機前欣賞起精彩的電視節目,當看到郭東臨表演的空中飛人時,笑的大家合不攏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漸漸地夜深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將要在零點的鐘聲中消逝。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8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最期盼的節日。
天還沒有黑,我就嚷嚷著要吃湯圓,爸爸只好依從,先給我煮幾個解解饞。只見爸爸撕開包裝。一個個湯圓爭先恐后、你推我嚷地跌進熱氣騰騰的鍋里,我透過鍋蓋觀看著鍋中的一切,一個個白白圓圓的“小胖子”在鍋里自由自在地游著。沸騰的水宛如波濤般拍打著湯圓,突然“噗……”的一聲,鍋內嘆氣了,把我嚇退了好幾步。
我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著,終于我耐不住性子又故地重游了一遍,看著鍋中的湯圓好像比剛才大了幾倍,顏色也沒之前那么白了。突然一個湯圓的“白肚肚”破了,黑不溜秋的芝麻線破“肚”而出,一瞬間原本干凈的水頓時變成了染缸里的“臟水”。我趕忙把爸爸叫來,爸爸急急忙忙的'跑來關了火,他把白嫩嫩的湯圓盛出來,端到餐桌上,讓我享用。
我挖了一個湯圓,放到嘴邊咬了一口,突然一種甜膩膩、軟軟糯糯的感覺在口中彌散開來,啊,那個味道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于是,我一口氣把整碗湯圓全吃了。
我屁顛屁顛的跑到廚房,央求爸爸再煮幾個給我吃,可是爸爸這次毫不領情,說:“到夜里才準吃。”“可是,我……我餓了。”我一副快要哭的樣子。其實我說的餓了,也不可靠,不過是因為剛剛嘗過,覺得還很好吃,而急于想再嘗一次。可是爸爸卻推辭說:“即使餓了也得等到大家一起吃。”
經過我一陣耐心的等待,湯圓總算來了,我狼吞虎咽地吃著,吃完了,我倚靠著椅子,肚子也成了一面小鼓了。吃完湯圓,我又陪爸爸媽媽一起去散步,打算好好消化一下。
元宵啊,好不熱鬧,好不紅火,好不開心……但也好滿足。吃元宵,“鬧”元宵,“鬧”出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9
今天是元宵節,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工人文化宮和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因為這里要舉行白城市第三屆煙火晚會。
六點三十會,十多米長的鞭炮點燃了,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煙火晚會開始了,只聽一聲巨響,腳下的大地在顫抖,一顆火球直沖夜空,隨即在人們頭頂上炸開了,夜空中出現了一派雄偉壯觀的場面,無數個綠色的小球形成了一個“大傘”,而每個小球又炸出了黃色的“珍珠”,
像一棵綠樹開著黃花,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好一個“春色滿園”,真美極了!我不由發出一聲贊嘆。再看那邊,一顆顆五彩繽紛的.“彩珠”,拖著長長的尾巴,帶著叫聲在空中鉆來鉆去。有的轉著圈,像一條條蝌蚪在找媽媽;有的頭朝下,像一只只小鳥在覓食,十分有趣。
與此同時,又一簇禮花直入云宵炸開了,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顏六色,像一只美麗的鳳凰拖著長長的尾巴,與地面呼應,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百鳥朝鳳”。它把晚會推入了高潮。突然,一串紫里透黃的“葡萄”從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這時,皎潔的圓月也鉆出云層,欣賞這人間奇景,時而又迅速躲藏起來,大概是害怕人們笑話它此時暗淡無光吧。
不知不覺地,快一小時了,我回頭問爸爸:“為什么用這么多錢來買禮花呢?”爸爸說:“現在人民富裕了,家鄉繁榮了,這是在祝賀昨天的成績,也是祝愿家鄉的明天像禮花一樣美好。”
我心里默默祝愿:“家鄉啊!祝您前程似錦,盛世如花!”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10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我們可以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啦!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祥和的氣氛。
我們買來一大袋糯米拿到家里開始制作湯圓了。你們知道嗎?其實糯米就是湯圓的真面目。我看見我爸爸先用熱水把糯米給泡濕,然后用磨盤把它細細磨碎,再用面粉揉成團。把它搓成很小的一粒一粒的丸子。這個過程很漫長,但很有趣。然后又把小丸子用熱水煮沸,湯圓上躥下跳,呼哧呼哧的在吹氣,真可愛呀!
吃完湯圓,我們到公園里賞花燈,公園里的人可真多呀。有的小孩子打鬧,有的大人在閑聊,有的.在公園里拍照,還有的在公園放孔明燈……看到有人放孔明燈,我也趕緊去買了一盞放在天上,并許了一個愿望。孔明燈越飛越高,他帶著我的愿望,去星際遨游。
走在回家的路上,媽媽給我說元宵節是一個特別有趣的文化節目,也是我國最有名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間的元宵節的風俗都不太一樣。可我覺得,我的家鄉的元宵最有趣,最熱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11
咱這邊過元宵節,風俗可不少哩!耍龍燈,看花燈,猜燈謎,吃湯圓兒……要論哪樣最吸引人,莫不過元宵賞花燈呦!
今年元宵節,聽說某集市上還有花燈和其他小玩意兒供人觀賞,我和伙伴約在傍晚時分,一同前去賞花燈,游玩。左等右等,傍晚終于騎著蝸牛來啦,我和伙伴興沖沖直奔集市而去。
還沒進去,聽到一陣陣的喧鬧,還有喜慶的音樂,處處懸燈結彩,入目皆是美妙絕倫,我們像兩條小泥鰍似的,在人群里鉆來鉆去,終于鉆進了集市。啊!這里更為熱鬧,人山人海,擠的水泄不通,過節的氛圍“蹭”的一下就上來了。
漫步在集市中,猶如穿梭在花燈間,那些花燈真是絕美,個個獨具匠心,“撞衫”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這么多的花燈聚在一起,五光十色,靚彩炫麗,紅的`,紫的,藍的,黃的……足使人眼花繚亂,猶如誤入仙境般的奇妙,讓人舍不得移開眼。
我從貨架上小心翼翼地取下一只花燈,捧在手上細細端詳,瞧,這做工真精細!看,這針路多整齊!薄薄的網紗如蟬翼,半透明的紫色使中間的火光若隱若現,頗有一種委婉的神秘之感,這是一只精美的蓮花燈,手指輕輕劃過花燈的輪廓,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手下細絨的布料,又軟又膩,湊近細嗅,不僅沒有火芯的銹味,反而有一股很清新的蓮花香,很好聞。
當然,花燈也不只這么點樣式,可多了!各個新穎別致。玲瓏剔透的宮燈;有栩栩如生的動物燈;富有現代文化氣息的廣告燈;有婆娑舞姿仙女燈……真乃美不勝收!
從六點到十一點,人不僅沒有稀少,反而越來越多,每個人上都洋溢著幸福。
琳瑯滿目的花燈每一個都是那么好看,這溫馨的感覺,我要在夢中好好回味一下。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12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要說元宵節到來時,我們平湖的風俗,可謂是一番獨特又熟悉的風味。
還記得那個元宵節的夜晚,我們全家人都圍坐在一個大圓桌的旁邊,其樂融融地準備吃元宵。其實吃元宵這一習俗也是大有來歷呢!
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這便是現今元宵的雛形,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傳統。
開始吃元宵了,我拿起勺子,從碗中挑出了一個最大的元宵,我慢慢地把它咬開一個小口,“好燙啊!”我捂著嘴做出一個痛苦的表情。這時,只見元宵中,那些黝黑發亮的黑芝麻就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我看了看元宵,心中實在是等不及了,我用嘴使勁地吹了吹,然后把元宵放進嘴中,品味著它的味道。皮的嚼勁、芝麻的甜香,漸漸的都在我的嘴中融化了,最后我輕輕一吞,這個元宵好似在坐滑滑梯似的,滑入了我的胃中。過了一會兒,碗中的元宵全都涼了,我像一匹惡狼一般,在眨眼間,把它們全都吃掉了。在吃元宵時,大家有說有笑,好不熱鬧。
吃完元宵,我們又該著癩子了。傳說,著癩子寓意能五谷豐登、農業豐收的民俗活動。
“今晚著癩子的`人可真多啊!”我不禁感嘆道。只見人們把稻草捆在棍子上,點上了火,一邊在田間奔跑,一邊則搖著手中的火把唱著民間小調。霎時間,漆黑的夜晚被照得明亮了起來。“著癩子,著癩子,田道好來討娘子,討好娘子造房子,造好房子養兒子…”這首民間小調在稻田里來回蕩漾著,時不時的從我心中勾起了童年的回憶。
這就是平湖的元宵節風俗,一番獨特又熟悉的風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13
元宵和湯圓是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節日美食。雖然它們味道相仿,可是做法和來歷卻各不相同。它本有多種名稱,如粉果、面繭、湯餅等。在明永樂年間才定名為元宵。據說袁世凱做了大總統后因為“元宵”和“袁消”同音,就下令讓人們不許叫“元宵”,只能說“湯圓”了。
不僅名字相異,它們的制作過程也有很大區別:元宵是“滾”出來的,而湯圓則是包成的。黑芝麻加糖,油和一些堅果,攤成餅后切成小塊,沾上水后放到糯米粉里搖晃,反復五六次就可以制成面皮勁道,爽口有黏性,湯汁濃郁清香,餡料緊實,讓人難以忘懷的元宵。
和元宵相比,湯圓的做法更接近餃子,糯米粉和水以后切成小塊,把它們壓成餅,再將芝麻餡均勻地包裹進去,揉成球狀就可以了。盡管餡料和元宵相同,但是松軟的外皮卻使它融化得厲害,吃起來十分軟糯,湯汁相對稀薄,不粘牙,但是更容易被弄破。
湯圓和元宵本是一種東西,相傳古時候的`人們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地勞作,吃的飯也十分粗糙。玉帝擔心再這樣下去,人們都會生病。太白金星建議先讓人類都生一場小病提醒他們。衲陀祖師聽了,往人們的鍋中放了瘋人藥,讓人們都瘋了:女人做飯待客,男人殺豬送酒,孩子們到處玩樂,人們都不下地干活了。玉帝見藥效過了頭,便命菩薩給人們治病。她用芝麻當藥引,白糖花生為輔,用糯米包裹后下在人們的湯里,大家吃了以后繼續干活,男耕女織,也學會了要勞逸結合的道理。從此以后,人們每年春節后都吃湯圓。
做飯剩下的糯米粉可以做成實心的面球,和吃剩的元宵放到油鍋里炸,等到外皮金黃即可出鍋。這樣做的炸元宵外酥里軟,形狀較扁,油而不膩,很好吃,但不能用湯圓做,容易爆開。
元宵的吃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它蘊含的團圓愿望卻是相同的。裹在糯米里的芝麻,飽含著親人們對你的關懷和祝愿,也飽含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希望跟期待。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14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了,我的家鄉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
聽爸爸說這個節日可大有來歷呢。傳說有一只神鳥被獵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大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天帝的女兒知道后立馬通知人間。有個人想出辦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幾天掛紅燈,點爆竹,放煙火。這樣天帝就會以為是天兵燒的火,就不放火了。
元宵節白天,我們掛燈籠,點爆竹,街上還有稀稀疏疏的`人。大人們手里提著東西,匆匆向家里趕去;小孩兒們有的拿著摔炮或擦炮跟同伴們打鬧,看誰扔的響;有的抓著一把糖果跟同伴一起吃;有的跟同伴炫耀自己的新玩具,玩得不亦樂乎。
元宵節晚上,人們都在家里吃飯,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睦睦,大人們坐在飯桌前邊吃邊高談闊論;小孩子們則聽大人們說話,吃一會兒,聽一會兒,場面有趣極了。
元宵節不僅要吃餃子,還要吃元宵。晚飯后孩子們最喜歡的環節——吃元宵。一碗碗熱騰騰的元宵擺在眼前,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甜甜的,美味極了。
吃完元宵后,大人們會帶著小孩去大召廣場玩。幽雅的古城中人山人海,古樓燈火輝煌,紅燈高掛;廣場中心有人扭秧歌兒、舞龍,看熱鬧的人也絡繹不絕。整座城市充斥著歡聲笑語……
教師評語:這篇習作語言質樸,用詞準確,整篇作文緊緊抓住“家鄉的元宵節”這一特有的傳統節日展開,將家鄉的元宵節按時間順序形象地刻畫出來。結尾用場面描寫突出了人們在這一節日歡樂的情景,深化了主題。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1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汕頭市的一個小鄉村,那里雖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尤其是家鄉的元宵節走會活動,更是村里的一道亮麗風景。
據村里的老人說,每到元宵,天上的神仙會下凡,為凡人送福氣、送運氣,所以我們這兒的走會活動也稱“營老爺”。因為每隔四年才舉辦一次,所以全村人都會準時參加,非常看重。還有五里八鄉來看熱鬧的,人潮把大街小巷捂得嚴嚴實實,那場面蔚為壯觀。
為了這個活動,在臘月的初旬,村民們便開始張羅著制作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懸掛街旁渲染氣氛。
眨眼間,到了正月十五。天剛泛起一絲亮光,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小販們也湊熱鬧擺攤營業——有賣小吃的,有賣玩具的,有賣日雜品的',小孩兒則在人縫里穿梭嬉戲……
八點整,走會活動便正式開始了。各排大鼓聚在一塊,鼓手們個個精神抖擻;再往后是表演隊,隊員們身著五顏六色的服裝,煞是好看。隨著一聲哨子響,鞭炮、鑼鼓齊鳴,響徹云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鑼鼓所到之處,都會有群眾前來觀看英歌舞,沒有加入游神隊伍的,大都尾隨而行,自動組成一個方陣,歡笑著一路走去,不圖看精彩的節目,只圖熱鬧歡騰。
游神完畢后,大家各回各家。孩子們匆匆飯畢,便飛奔到廣場上瘋玩。大人們也不閑著,把家中打掃得一塵不染,又張羅著在前庭后院掛上一個又一個小燈籠。
夜幕降臨,人們紛紛到街上賞花燈。那一盞盞精致的花燈,在夜景的襯托下,格外璀璨,照亮了村里的每一個角落。不知是哪些人家在放煙花,看哪,朵朵絢麗的花兒在空中綻放,交相輝映,真是美不勝收!
我愛家鄉的元宵節,那獨特的“營老爺”活動,承載著村民們的美好愿望,愿這太平盛世,年年歲歲,長長久久!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作文11-28
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06-07
元宵節的家鄉風俗作文12-30
元宵節的家鄉風俗作文10篇12-31
元宵節的家鄉風俗作文(10篇)12-31
元宵節的家鄉風俗作文精選10篇01-01
元宵節的家鄉風俗作文通用10篇12-31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07-09
(經典)家鄉的風俗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