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

時間:2024-06-07 12:57:00 運動會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1

  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學起點基于學生的已有基礎

  理性思維是科學最本質的特點之一,探究學習是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新課程強調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以學生先前的經驗為起點”,“教材內容的組織要遵循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原則,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發展水平相適應,并充分促進他們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

  《杠桿的平衡》一課取材于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六年級上冊《杠桿的研究》。杠桿現象對六年級學生來說是屢見不鮮的,但孩子很少對其中進行過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書籍或電視上對杠桿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這種理解并不清晰,他們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不是科學知識。從科學探究層面上分析,從實驗到結論的探究過程,多次實驗才能得出結論,這些方面六年級學生已經比較清晰,而實驗到初步結論到驗證再到結論,這種探究活動方式對學生還是初次經歷,理解體驗驗證工作是科學實驗的重要過程成了本課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整理,形成一種敏感的捕捉數據、發現規律本領,也是本課教學學生在理性思維、理性精神方面的重要發展,相信這種素養將對學生今后的更多實踐活動提供“飛翔的翅膀”。本課教學大膽對原教材進行取舍,體現“用教材教”的思想。

  二、構建一個典型的科學學習過程

  新課程強調“要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展現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帶著興趣和關注去觀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讓他們在開展實驗與調查、交流與分析和最終形成結論的過程中進行科學課程的學習。在必要的時段,也需要組織適當的內容,形成一個有序的結構,讓學生親身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悉心引領學生經歷這么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多次實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初步結論、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孩子在這一過程中學會如何針對問題尋找實驗,感受結論與定論的發展關系,理解驗證在科學實驗中的重要性,理解科學是可以反復驗證的。這些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來說無疑是十分有益的。同時,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在本課中得到很好的體現。現實中很多孩子不習慣于實驗后的驗證活動,或者驗證活動十分馬虎。因此,讓孩子理解驗證活動的重要性是本課一大特色,強烈滲透著科學實證思想。這,或許就是我們期盼看到的有科學味。

  課堂教學實錄:

  學生4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桌面一個杠桿尺裝置,一盒鉤碼。

  師: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這么一個裝置,誰能說說這個裝置有什么特點?

  生:這個裝置像一個十字架,橫著的是可以動的。

  師:怎么動?

  生:繞著中間的一個地方轉動。

  生:這個裝置應該可以用來測兩邊的物體是否相等。

  生:這個裝置上面有很多孔,4個大孔,10個小孔。

  生:小孔在下面,大孔在上面。

  生:我還發現10個小孔都是平均排列的,它們的上方有1、2、3、4、5的數字。

  師:像這樣的一個裝置,我們稱它為杠桿尺。杠桿尺中間的點,叫做支點。為了便于我們的研究,我們把杠桿尺其他的10個小孔也標上名字。而另外的4個大孔,因為它們的分布沒有明顯的規律,我們這節課不做研究。

  師結合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認識左邊第2格、右邊第2格、右邊第5格。

  (評:杠桿尺的認識,特別是每個部位名稱的界定,為學生研究杠桿尺的平衡提供一定的認識基礎,便于描述。)

  師:接下來老師在杠桿尺的左邊第3格掛上2個鉤碼,這時候杠桿尺會怎么樣?

  生:往右邊歪。

  生:要在右邊也掛上2個鉤碼。(師在右邊第一格掛上2個鉤碼,杠桿尺還往右邊歪。)

  生:也要掛第3格。

  師:為什么要掛第3格?我掛第4格會怎樣?

  生:掛第4格會往右邊斜。

  師演示第4格掛2個鉤碼,再演示第3格掛兩個鉤碼。

  師:現在杠桿尺處于一種怎么樣的狀態?

  生:平平的狀態。

  (生笑)

  生:水平的狀態。

  師:杠桿尺這種水平的狀態,我們叫它平衡。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平衡就是指杠桿尺在水平狀態的平衡。

  (評:杠桿尺的平衡有兩種狀態,這里指出今天研究的問題是杠桿尺的水平狀態的平衡,為學生的研究明確方向。)

  師:左邊第3格如果不是掛2個鉤碼,而是掛4個鉤碼,要使杠桿尺平衡,右邊應該怎么掛?

  生:右邊第3格也掛4個。

  師:左邊第4格掛5個鉤碼,要使杠桿尺平衡,右邊應該怎么掛?

  生:右邊第4格也掛5個。

  師:杠桿尺的平衡簡單吧?

  生:簡單!

  師:來點難度好不好?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在杠桿尺的左邊一個位置掛上鉤碼,在右邊一個不同的位置,掛上鉤碼,使杠桿尺平衡。(停頓30秒后)

  (評:留白,給學生思維的時間。)

  師:注意左邊幾個位置?

  生:一個。

  師:右邊呢?

  生:也是一個。

  師:特別注意,左右的位置必須不一樣。有沒信心試一試?

  生:有!

  師:給每個小組3分鐘時間,看哪個小組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個挑戰,一完成,請小組長馬上把你們組的作品端到臺上來,對號入座。開始!

  伴隨輕快、稍有緊張的音樂,學生開始了探究活動,有些小組較快完成了,有些小組還急成一團,有些小組開始討論別人的擺法,有些小組開始借鑒別人的方法并思考著別的不一樣的方法,老師巡視著,指導個別的確存在困難的小組。

  結束的鈴聲響起,學生們安靜的坐了下來。

  師:我們來看一看,哪些小組已經挑戰成功?哪些小組是還需要努力的呢?

  師生共同檢查對所有小組作品的平衡情況。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成功了的小組都是怎樣擺放的?

  生:我們組左邊第4格掛1個,右邊第1格掛4個。

  生:我們組左邊第4格掛1個,右邊第2格掛2個。

  生:我們組左邊第3格掛2個,右邊第2格掛3個。

  生:我們組左邊第2格掛1個,右邊第1格掛2個。

  生:我們組左邊第1格掛5個,右邊第5格掛1個。

  生:我們組左邊第1格掛4個,右邊第2格掛2個。

  生:我們組也是左邊第3格掛2個,右邊第2格掛3個。

  課件將每組學生的數據填入表格。

  師:科學家面對很多的實驗數據的時候,他們會做什么?

  生:分析數據,找規律。

  師:我們也來找找規律,這些數據有什么規律呢?

  生:有些地方左右兩邊的數據是剛好反一下的.。

  師:有些地方的數據能不能說明全部?

  生:左邊鉤碼的位置加上鉤碼數,等于右邊的鉤碼的位置加上鉤碼數。

  生:不對,比如說我們組左邊第1格掛4個,右邊第2格掛2個,左邊1加4等于5,右邊2加上2等于4,兩邊就不相等。

  生:左邊的乘起來等于右邊的乘起來。

  師:左邊的什么乘起來呀?

  生:應該是左邊的鉤碼位置乘以左邊的鉤碼數等于右邊的鉤碼位置乘以右邊的鉤碼數,杠桿尺就平衡。

  (留白,學生觀察全體數據思考。)

  師:是這樣的嗎?

  生:是。

  生掌聲。

  (評:讓學生經歷著在一組數據中找出規律的過程,這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維過程。)

  師:左邊的鉤碼位置乘以左邊的鉤碼數等于右邊的鉤碼位置乘以右邊的鉤碼數,杠桿尺就平衡,這個規律到底是不是普遍的規律?還是就這么幾個實驗數據的規律呢?我們還必須進行實驗驗證。什么是實驗驗證呢?所謂實驗驗證是指先根據這個規律在腦子里面想好數據,然后再在杠桿尺上做實驗,如果所有符合這個規律的數據都能使杠桿尺平衡,那么這個規律就是普遍的規律,就是真理。

  師:比如說左邊第2格掛了3個鉤碼,根據這個規律,右邊可以怎么掛呀?

  生:右邊第一格掛6個。

  生:還可以右邊第3格掛2個,右邊也第2個格掛3個。

  師:好,有這么多掛法,我們就一個一個的驗證。

  實驗驗證。

  生:如果右邊有第6格,我覺得第6格掛一個也應該可以。

  師:說的很好,把掌聲送給他。

  師:還有誰愿意來再來驗證一下?

  生:我們剛才右邊第3格掛4個,左邊怎么掛都掛不起來,現在左邊第2格掛6個試下。

  驗證實驗。

  生:右邊第2格掛5個,左邊第5格掛2個試下。

  驗證實驗。

  師:真金不怕火燒,真理不怕驗證,現在我們可以說這個規律是……

  生(齊):正確的。

  師:如果左邊第1個掛1000個鉤碼,右邊……

  生:第1000格的位置掛一個。

  師:給你一個杠桿,你能翹動地球嗎?

  生:能!

  (評:科學需要實證,引導學生作實證研究,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科學方法的訓練,更是對兒童在做科學的過程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科學實證思想的滲透和培養。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著真金不怕火燒,真理不怕驗證。)

  師:剛才第一關挑戰大部分小組成功,個別小組還未成功,成功的小組為自己喝喝彩,尚未成功的小組為自己加加油,都用掌聲表示。(生鼓掌)

  師:挑戰第2關。(大屏幕顯示:在杠桿的左邊找一個位置掛上鉤碼,在右邊同時找兩個位置掛上鉤碼,使杠桿尺平衡。留白半分鐘)

  師:左邊幾個位置?

  生:一個。

  師:右邊呢?

  生:2個位置。

  師(結合幻燈演示):這個實驗我們要按照剛才的實驗步驟做,先做實驗找數據。那么,要找出規律,一組實驗能不能說明問題?

  生:不行。

  師:做100組呢?

  生:沒時間。

  師:那要做幾組實驗?

  生有的說2組,有的說3組,有的說4組、5組。

  師:(出示表格)這里有4組數據可以填,建議同組的每個同學尋找一組實驗數據,碰到有困難的,組內每個成員都要動動腦筋,要互相幫忙。如果想多做幾組實驗的,可以把實驗數據填下面。分析數據得出規律后一定要進行驗證,然后才能下結論。

  教學現場:生開始實驗,伴著舒雅的音樂。生A:我想到了,我先來試試,大家看行不?生B:左邊的乘起來,右邊的加起來好像相等哦……生C想了好久,突然拍了下腦袋:有了,這肯定行。兩分鐘后的時候,老師對還存在困難的小組提供陸續提供幫助。學生邊想邊掛,思維發展很快。有的說“搞定,繼續”。8分鐘的時候,有些小組已經完成實驗了,教師要求他們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小組。

  (評:現場活動持續13分鐘,這里有許多很經典的鏡頭,這是一個孩子身心充分解放的過程,一個每個孩子都充分參與活動的過程,一個師生共同探索、相互合作的過程,一個孩子思維異常活躍后的頓悟的過程,一個學生經歷多次的驗證后的科學實證思想的洗禮的過程。學生體驗“真金不怕火煉,真理不怕驗證”,加深對規律的認識。)

  師:研究時間結束,相信每個小組在這一過程中都會有很多收獲,下面我們要進行匯報。哪組同學愿意上來將你們的研究發現和大家交流。

  生紛紛舉手,第一組上去匯報。

  組1:我們的結論是左邊的格數乘以鉤碼數等于右邊的格數相加,這是我們小組進行了5次實驗、2次驗證得出的結論。請大家看我們的研究報告,有問題的可以向我們提問。

  生:能不能給我們演示其中的一組數據?

  組1:好吧。我們左邊第2格掛2個,2乘以2等于4。右邊第1格掛1個,第3格掛1個,1加上3等于4,左右相等,杠桿尺平衡。

  生:你們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實驗的過程有沒什么困難?

  組1:我們先是根據剛才的規律去做實驗的,不過我們發現這兩個實驗還是有區別的。后來我們終于找出了一組數據,然后我們就順水推舟,完成了實驗。這個規律經過我們的驗證是對的。

  組2:我們的研究結果和你們不大一樣,可不可以讓我們組發表我們的研究發現?

  組1:可以。

  生掌聲。

  組2:我們的研究發現是左邊的格數乘以左邊的鉤碼數,等于右邊的格數1乘以鉤碼數1,加上右邊的格數2乘以鉤碼數2。

  生:希望你能說的更明白點。

  組2:比如說我們的這組實驗,左邊的格數3乘以左邊的鉤碼數4等于12,右邊的格數2乘以鉤碼數2等于4,格數4乘以鉤碼數2等于8,4加8也等于12,杠桿尺平衡。

  生:你們的研究有沒有一些比較正確的驗證結果。

  組2:有,而且不是比較正確,而是正確。請看!

  生掌聲。

  生:你們組的研究結果和我們是一樣的,但是為什么剛才的小組和我們不一樣呀?看看他們的研究報告好象也是對的呀,你們能不能解釋這個問題?

  組2:這個問題讓我們請我們組的XXX同學給大家解釋好嗎?

  生鼓掌。

  XXX:因為第1組同學剛才右邊掛的鉤碼數都是1,一個數乘以1還是等于它自己,所以他們把右邊的鉤碼數忽略了,其實只要他們做一個右邊的鉤碼數不是1的實驗,那么他們就會發現這個規律是不全面的。

  生鼓掌。

  師:做科學實驗特別是數據實驗的時候,數據一定要全面,否則,你的研究就會存在局限。

  組2:我們還想到如果右邊掛的位置如果更多的話也是一樣的,只要把右邊每個鉤碼數和格數的積相加等于左邊的格數乘以鉤碼數,杠桿尺就平衡。

  師:有道理嗎?

  生:有。

  生:我補充下,剛才我們實驗過了,其實不是右邊,左邊也一樣,只要左右兩邊每個鉤碼數和格數的積相加的和相等,杠桿尺就平衡。

  生熱烈的掌聲。

  (評:每一位學生在活動中都有屬于自己思維層次的探究問題,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有屬于自己的思維發展,讓每一位學生做到相互傾聽、相互質疑、相互交流、思想相互碰撞,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發展,這是科學課的追求,這是新課程的追求,這是所有課堂教學的追求。)

  師:精彩,很精彩,讓我們再次為我們的成功鼓鼓掌!

  生鼓掌,下課。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2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是第一單元第3課。在前一節課,學生初步認識了杠桿類工具,并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研究,發現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的規律。本節課學生將通過對生活中杠桿類工具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識別和分類,認識各類杠桿的作用。

  2.通過這一探究,能讓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向生活遷移,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種杠桿類工具的科學原理。

  學情分析

  1.生活中的杠桿并不像杠桿尺那樣簡單直觀,不同杠桿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個重要位置也會發生變化。

  2.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本課的探究將把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引向生活實際。學生將經歷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分析,既能找到各類杠桿工具的三個重要位置,也能根據省力情況進行分類。

  3.學生認知障礙點:夾子等杠桿工具用起來不省力,為什么還要設計這樣的杠桿工具呢?。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請三個同學完成,并比一比誰先完成。

  要求:(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2、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

  3、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4、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

  5、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6、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的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5、教師小結。

  四、小杠稱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放一個50克砝碼,然后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后思考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生什么變化?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3

  (一)背景和目標

  在前一課,學生初步認識了杠桿類工具,并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研究,發現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本課學生將通過對生活中杠桿類工具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識別和分類,認識各類杠桿的作用。這一探究,能讓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向生活遷移,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種杠桿類工具的科學原理。

  生活中的杠桿并不像杠桿尺那樣簡單直觀,不同杠桿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位置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個重要位置也會發生變化。

  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本課的探究將把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引向生活實際。學生將經歷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分析,既能找到各類杠桿工具的三個重要位置,也能根據省力情況進行分類。

  科學概念

  ●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二)教學準備

  為每位學生準備:1支長竹筷(秤桿)、螺絲帽或鉤碼(秤砣)、粗棉線或釣魚線、小塑料圓盤(秤盤)、記錄單。

  為每組學生準備:撬蓋的鐵片、開瓶器和夾子。

  為全班學生準備:鐵片撬蓋子、開瓶器開瓶子和夾子夾東西放大的情景圖,傳統桿秤。

  (三)教科書說明

  教科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為幫助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杠桿也和杠桿尺一樣有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三種情況。教科書選擇了代表省力杠桿的打開油漆桶的鐵片、打開飲料瓶的開瓶器和代表費力杠桿的夾東西的夾子。這些杠桿都是學生較熟悉的工具,生活中應該有使用類似工具的經歷。教學中從杠桿工具的三個重要位置著手進行比較,這是學生比較容易做到的。

  教科書呈現了10種工具,依次是偏口鉗、園林剪、鑷子、切刀、剝線鉗、剪刀、核桃夾、尖嘴鉗、訂書器、筷子。分析這些常用的杠桿類工具,按是不是省力的標準給它們分類:用比較分析的辦法去判斷哪些杠桿工具像開瓶器一樣是省力的,哪些杠桿和夾子一樣是費力的。

  夾子等杠桿工具用起來不省力,為什么還要設計這樣的杠桿工具呢?學生在這里可能很自然地提出這樣的科學問題,所以有必要討論,省力只是工具的一個作用,工具還有給人們帶來方便的作用,如:延長手臂(指)、方便拿取等。

  第二部分:小桿秤的研究

  “秤砣雖小,能壓千斤”,這是杠桿類工具運用的一個典型現象。學生在生活中也許沒有很多機會見到桿秤,所以這里先通過實際的生活場景讓學生了解桿秤:在中藥房、農貿市場等地方都有可能見到桿秤的身影。如仍不容易見到桿秤,建議教師準備一把桿秤,讓學生進行觀察。

  在學生仔細觀察桿秤實物后,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個桿秤,這樣能很容易地分析桿秤這個杠桿工具的三個重要位置及其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杠桿是怎樣省力的以及桿秤設計的巧妙。

  附:小桿秤制作步驟

  ●把一根小手指粗的竹筷或直木棍(長約30~50厘米)打磨光滑;50克鉤碼1~10個,其中一個用釣魚線系好做秤砣。

  ●自制一個秤盤,系好三條一樣長的細繩并固定在秤桿上。

  ●在秤砣與秤盤間選擇適當的位置系上一個繩套,作為初次實驗的平衡點。

  ●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盤小桿秤刻度,在稱盤內每次加一個砝碼(50克),移動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桿的掛秤砣的位置做好標記,直到秤桿用完為止。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4

  教學內容

  認識杠桿

  授課時間

  6月18日

  教學目標

  1、依據生活經驗認識平衡力和平衡狀態的概念,會判斷物體受到的力是否為平衡力;

  2、經理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歸納、總結出結論;3、會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前分析及準備

  重點:

  1、平衡狀態;

  2、平衡狀態的條件;

  3、二力平衡條件及推導;

  4、二力平衡條件應用。

  難點:

  1、平衡狀態的條件的說明;

  2、二力平衡條件的推導。

  本節課是力和運動關系的延伸及應用,應該是初中力學的一個核心環節,學好本節課可以加強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同時為以后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礎。

  引導學生分析出“物體受到力還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原因是講好本節課的關鍵,二力平衡條件的探究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環節。

  教學方法及媒體運用

  探究教學及實驗教學,實驗器材由學生準備

  教學預設

  1、講解中,舉例時僅探討了靜止情況,而未談到勻速直線運動情況,需改正。

  2、驗證二力平衡條件實驗,學生設計基本分兩種情況:

  (1)課本20頁圖8.2-2,但沒有定滑輪;實驗時受摩擦力影響大,經分析拿出課本方案更合理,但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

  (2)設計成杠桿平衡條件的驗證,盡管不合理,但要肯定學生的.設計,對實驗的設計分析需另案處理,不宜在本節課展開。

  一、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

  二、平衡狀態的條件:F合=0

  三、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

  (2)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作業:

  1、總結本節課知識;

  2、動手動腦學物理。

  1、提問:牛頓第一定律內容

  2、提問: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內容在實際當中會不會存在?

  3、提問:實際當中有無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并舉例

  4、討論:物體受到了力為什么還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5、引導:物體之所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因為受到了平衡力作用的緣故。

  6、講解:平衡狀態

  7、提問:物體怎樣才能處于平衡狀態?

  8、例證:平衡狀態條件:F合=0

  9、介紹:二力平衡

  10、提問:二力平衡條件?

  11、實驗:驗證二力平衡條件(學生分組實驗,按自己設計驗證二力平衡條件)

  12、提問:二力平衡條件有什么應用?

  13、延伸:受力分析基本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

  (2)進行受力分析;

  (3)確定物體運動狀態;

  (4)列方程求解

  1、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

  2、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3、使學生理解平衡狀態及其原因。

  4、使學生初步理解平衡狀態的條件。

  5、在平衡狀態的基礎上理解二力平衡,使問題得到簡化,再提出二力平衡條件,水到渠成。

  6、使學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

  7、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和分析實驗的能力。

  7、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8、拓展學生視野,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板書設計

  二力平衡

  一、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

  二、平衡狀態的條件:F合=0

  三、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

  (2)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教學評價及反思

  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效果還算良好,但學生理解的深刻程度不夠,須通過練習加強。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的學習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分析整理數據、合理運用科學方法的指導。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觀察記錄杠桿尺的狀態,學習使用圖示法簡化問題。能夠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據中,通過分析整理,發現杠桿省力的規律。

  學情分析: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鑷子夾東西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驗的積累,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但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等臂條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認識,借助學生的經驗,以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發現杠桿省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合理解釋身邊杠桿工具的`工作原理;滲透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思想。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帶的工具:剪刀、開瓶器、木棍、鐵榔頭等。

  2.分組實驗器材:杠桿、鉤碼、鐵架臺、刻度尺等。

  3.演示實驗器材:桿秤、石子、多媒體教學課件等。

  杠桿尺、鉤碼、科學記錄表、相關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感知問題

  一、引入新課

  1、老師這里有一塊大石頭和一根棍子,請問:你能利用這根棍子,比較省力地抬起這塊石頭嗎?(指名演示撬石頭)

  2、為什么棍子能撬起這塊石頭呢?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1.認識杠桿

  (1)分組實驗1(用直尺撬磚)。

  實驗時先讓學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磚,然后組裝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磚。

  (2)講解。(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

  當這根棍子,按實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時,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杠桿。(板書課題)

  在杠桿上有三個著力點。杠桿上被小石頭支撐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杠桿兩端圍繞支點轉動。被重物壓的那一點叫做重點。手對于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邊講解邊在示意圖上出示名稱)

  (3)分組指出杠桿三點位置。

  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杠桿,每人在杠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

  2.指導學生認識扛桿的作用

  (1)討論:

  通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

  談話質疑,使用杠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

  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杠桿有什么感覺?

  實驗后討論:使用杠桿一定省力嗎?什么情況下省力?

  (3)分組實驗3(杠桿尺定量實驗)。

  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師: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桿省力的規律,我們在力點上懸掛鉤碼使杠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

  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量記量。按表中規定進行實驗。

  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

  實驗1: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3: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物重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拉力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請分析對比數據,看有什么發現?

  三組實驗的結果:

  實驗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

  實驗2:重物(力)<拉力(費力)

  實驗3: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根據以上的分析,誰能找出使用杠桿工作的規律?

  3.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1)分組觀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時力的關系。

  (2)分組觀察鑷子。

  思考:鑷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鑷子工作時力的關系。

  (3)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

  拓展延伸應用創新觀察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三點,研究它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思考:為什么有的工具設計成費力的?

  板書設計:

  杠桿

  力點支點重點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不省力`不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省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熟悉的蹺蹺板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發現了其中所蘊含的科學規律,激發了學生進行深層次科學研究的興趣。

  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大膽想象的意識。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對杠桿尺的探究,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教學難點】

  明確省力和費力杠桿的科學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應用。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臺)

  哎,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

  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么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

  阻力點 用力點

  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在展臺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

  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

  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 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

  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 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 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請同學上臺來試一試,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4、 還有其他方法嗎 ?

  5、 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 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 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 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據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

  【信息反饋】

  我在對本課進行教學設計時,力圖突出兩點:第一,通過教師精心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發展學生對信息的記錄、分析能力;第二,讓學生體驗杠桿工具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加深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這兩點都有較好的體現。

  針對第一點,我先組織學生開展"尋找更多使杠桿尺平衡的鉤碼掛法"的探究活動,并將自主探究而得的多種掛法記在記錄表上。由此,學生就有了第一手數據資料,可供后續的分析研討之用。在分析數據資料時,考慮到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沒有采用"撒大網"式的研討模式,而是采用"扶放結合,有扶有放"的師生共同研討模式。在研討過程中,我先展示了省力狀態和費力狀態的兩張記錄表,通過簡單的.研討認識了這兩者的根本性區別,并讓學生將手中的記錄表分成省力和費力的兩類。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認知上的難度,也有利于后續研討的深入。接著,我組織學生在省力狀態的記錄表上畫出重點到支點、力點到支點的線段,并進行比較。由于記錄表上線段的直觀性,學生很輕松、準確地推導出杠桿省力的原理。最后,順著直觀教學的思路,我利用“反證法”使學生順利地理解了杠桿費力的原理。在這個師生共同研討過程中,學生手中的信息是在自主探究中記錄下來的,學生所得出的科學概念是在充分分析手中的信息后自行獲得的,教師所起的作用就是先“扶”著學生進入有效的研討思路,再“放手”讓學生自行獲取學習成果。在這個"扶放結合,有扶有放"的研討過程中,學生對信息的記錄、分析能力獲得了較好的發展。

  針對第二點,我注重突出“體驗”,即讓學生實際體驗杠桿工具的效用,從而加深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例如游戲“以弱勝強”中,通過支點位置的移動,一名弱小的女生戰勝了強壯的男生;通過鐵絲在老虎鉗鉗口位置的變化,學生感受到老虎鉗作為一個省力杠桿工具的強大;通過手拎鐵塊和用火鉗夾鐵塊的比較,學生馬上感受到火鉗是一個費力的杠桿工具等。正是這些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頭腦中抽象的科學概念化為現實具體、活潑生動的應用實例,鞏固了概念的記憶,并反過來加深了對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從實際教學中來看,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學得既開心,又有效率。值得說明的是,雖然我在這個環節中注重突出學生的實踐體驗,但并沒有讓學生簡單地“就事論事”,拘泥于一件工具的認識,而是追求“舉一反三”,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過程,實現對科學概念的再認識。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分析老虎鉗的省力原理之后,教師提出“鐵絲放在鉗口的哪個位置最省力?”這個問題,學生正確地利用科學理論指導了生活實踐;學生在理解桿秤的工作原理之后,教師設計情境“如果稱量要擴大10倍,秤砣不變,怎樣設計桿秤?”,學生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案——增加秤桿長度、在靠近重點處增設一個提紐,而這第2個方案我在課前也沒有預想到。正是由于科學概念與實踐體驗的緊密結合,學生通過這個應用環節的學習,對于杠桿省力、費力原理的理解大大深化了。

  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與近期所聽的科學課相比,本課的預設成分比較多,但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因為小學生受其年齡特點的限制,其學習意識、學習能力畢竟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就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無異于盲人摸象。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探究教學中,較多的預設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于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適合于學生發展的探究活動。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7

  一、教材分析

  《杠桿平衡條件》是八年級第二學期第十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對使杠桿平衡的條件進行探究。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杠桿的相關知識,知道了什么是杠桿, 理解了杠桿的五個要素, 本節課將要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研究杠 桿平衡條件。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復習什么是杠桿以及杠桿的五個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桿的平衡。

  (3)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4)能初步運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小實驗來體驗什么是杠桿的平衡。

  (2)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猜想杠桿平衡的條件,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 和交流,自主實驗并共同分析實驗數據來獲得結論,學生通過課堂活動初 步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學生通過嘗試在分析數據并獲得結論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分析 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實踐探究激發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初步養 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認真踏實的`學習習慣。(2) 學生通過猜想、談論、實踐,逐步養成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以及與人協作,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

  三、重點:“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

  四、難點:根據實驗數據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五、教具儀器:

  測力計、鉤碼、帶有刻度的杠桿、鐵架臺等 。

  六、教法:

  采用科學探究實驗的七個要素的探究方法進行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 師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動手實驗、總結反思實驗。

  七、教學過程

  1.[引入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杠桿和支點, 我可以撬動地球。 ” [設疑 ]:阿基米德說這句話的根據是什么 ? 你認為這可能嗎?杠桿真的有這么神奇嗎?

  2、提出問題

  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個蹺蹺板, 同學們小時候 都玩過蹺蹺板嗎?那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能玩蹺蹺板嗎?

  現在我用一個大鉤碼表示大人和一個小鉤碼表示小孩,我先將小的鉤 碼放到蹺蹺板上,大家 可 以看到蹺蹺板的一端翹起了。那么我要怎樣放這個 大的鉤碼,才能使得這個蹺蹺板平衡呢?有沒有同學想要上來嘗試一下? (請學生上講臺將蹺蹺板調平衡)

  此時蹺蹺板處在平衡狀態的, 那么什么是杠桿平衡呢? (當杠桿動力和阻 力作用下保持靜止時,杠桿就處于平衡狀態。 )

  根據我們所學習的杠桿定義的知識,同學們認為是不是可以把這個蹺蹺 板看作是杠桿呢?

  (1) . 改變杠桿上鉤碼位置,觀察是什么因素使杠 桿失去平衡呢?學生討論回答。

  (2) . 在杠桿一端增加一個鉤碼,觀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桿失去平衡呢?學生討論回答。通過這個小游戲,我們又可以杠桿平衡與那些因素有關? (動力F 1、阻力F 2、動力臂 L 1和阻力臂 L 3、猜想與假設

  現在我想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動力F 1、阻力F 2、動力臂L 1和阻力臂L 2之間要滿足什么關系,才能使杠桿平衡。

  教師提問,學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 1=F2+L2F1-L 1=F2-L 2

  F 1×L 2=F2×L 1

  F 1/L1=F2/L2等

  我們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學們可以在實驗中,自己得出結論,究竟 哪一個猜想才是正確的。

  F1+L 1=F2+L2成立嗎?F1-L 1=F2-L 2呢?單位不一樣不能相加減,故排除;

  4、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在實驗中我們需要測量那些物理量?(動力F 1、阻力F 2、動力臂L 1和阻力臂L 2)把這四個數據測出來,就可以得到他們之間的關系了是嗎?測量 這些物理量我們需要那些器材呢?(彈簧秤、鉤碼、鐵架臺、杠桿) 怎樣測量這些數據?(學生討論后回答)

  為什么要實驗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黑板上兩個杠桿的作圖可知:水平位置平衡的好處是便于讀出力臂。

  天平怎么調節平衡的?(左沉右調、右沉左調)那我們杠桿調節平衡螺 母和天平一樣,左高向左調、右高向右調。

  5、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好,現在我們已經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們現在統一把支點右 側的鉤碼作用于杠桿上的力(等于鉤碼所受的重力)當作動力 F1,把支點 左側的鉤碼作用于杠桿上的力當作阻力 F2。 接下來抽同學為代表做實驗, 根據我提供的實驗器材,操作并記錄數據,并進行適當的糾正。

  一組數據夠嗎? (多次實驗)多次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老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完成實驗后 請各組匯總實 驗數據,填寫實驗報告 。

  (學生進行實驗)教師收集幾組數據與學生共同驗證猜想

  6現在請同學們對自己的實驗數據表格進行分析,分析完以后選派一 名代表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杠桿在平衡時應滿足的條件是什么? 我們通過最初的猜想與假設,到自己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然后通過實驗 與數據收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要使杠桿平衡,必需滿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 1=F2×L 2)

  7、評估

  實驗做完了,大家能從上面的實驗中得到那些因素會造成誤差嗎? 杠桿是否真的在水平位置平衡了。不然,得出的數據都是不準確的。大 家反思一下剛才的實驗,每個小組得出的數據準確嗎?如果不夠準確,是 不是由于沒有嚴格按照步驟和要求來做呢?

  8、運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 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動地球嗎?

  八、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8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準備】長竹筷、螺絲帽或其他重物、棉線或釣魚線、塑料盤(學生)。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畫有螺絲刀撬油漆桶、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教師)。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合適)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5、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6、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7、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請同學找出其中規律)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教師小結。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祥見教參P17~18)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放一個50克砝碼,然后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后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生什么變化?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9

  教材分析

  本課是工具和機械單元第2課,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從課本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杠桿省力與費力的規律。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杠桿。從生活中的撬棍引入杠桿,與今天的課堂對接起來,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通過分析生活中常見的杠桿,如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上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分析出杠桿的特征,從而讓學生能夠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認識一些生活生產中的杠桿。

  第二部分:研究杠桿的秘密。

  這部分內容是本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費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如果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如果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并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性,發展利用數據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杠桿現象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屢見不鮮了,但孩子很少對其進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書籍或電視上對杠桿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這種理解并不清晰,他們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不是科學認識。本課的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并通過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認識杠桿這類簡單機械可按省力情況分成三類:省力的杠桿、費力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杠桿有三個主要位置: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杠桿有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三種。

  過程與方法

  1.利用杠桿尺的模型做實驗,研究杠桿的省力、費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情況。

  2.學會正確收集實驗數據,通過正確收集實驗數據和結果的分析與分類,得出科學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科學實驗中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

  2.養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學學習習慣,并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的作用,通過對杠桿尺的研究,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教學難點

  了解杠桿的簡單原理,利用得到的實驗數據解釋生活中的杠桿問題。

  教學突破

  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感知,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和講授給學生。本著以科學課標的精神指導科學教學的原則,遵循課標中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論,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可以對教材內容做適當處理。在學生探究時,教師有扶有放,在教學活動中將講解與指導相結合。在學生分組實驗之前,老師先和一名同學合作完成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看清實驗步驟,明白實驗的注意點。在師生合作完成示范實驗之后,引領學生分組合作,經歷這么一個科學探究過程——多次實驗、收集數據、初步結論、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教師:木棍、大石塊、撬棍撬石頭圖片等。

  學生:簡單機械盒、支架、杠桿尺、鉤碼盒、杠桿尺的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機械和簡單機械。

  2.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一個學生上來也搬不動)

  哎,總得想個辦法呀!能不能用我們學習的簡單機械來幫我們完成這件事呢?用什么工具呢?

  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板書:杠桿

  二、新課探究

  活動一:認識杠桿。

  什么是杠桿?

  1、出示撬棍撬石頭圖片。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范用杠桿撬講臺。

  3、結合撬棍撬起講臺和教材內容,分析杠桿各個部分的名稱和定義。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第四頁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么位置。

  5、學生畫三個點,老師巡視指導。

  6、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找出三個點的正確位置。

  7、分辨杠桿

  觀察第4 、5頁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分別找出三個點)

  8、學生通過逐一的觀察分析,說出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并簡單說明理由。

  9、集體交流,最后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回答,給出正確答案。

  活動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1、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

  2、教師對杠桿尺的構造和使用方法進行介紹。

  3、教師提問: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六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么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六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么掛?那么右邊又應該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

  5、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并且把數據記錄在第6頁的“杠桿尺的記錄表”內。

  6、學生動手實驗,并按要求記錄數據。

  完成實驗之后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填寫: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7、學生對所得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回答表格下面的問題。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8、學生分析數據,說出大體意思,但表達不夠簡潔和完整。

  9、師生一起對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的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即

  杠桿的規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三、拓展活動

  1、思考: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2、學生思考,各組回答自己的操作步驟。

  3、老師引導發現: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總結。

  教師補充完整:1. 杠桿的三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杠桿的規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發現杠桿尺: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

  五、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

  閱讀資料庫“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回答下面的問題。

  阿基米德說:“只要給我一個_______,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板書設計

  2.杠桿的科學

  活動一:認識杠桿

  杠桿的三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活動二:研究杠桿的秘密

  杠桿的規律: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于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杠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阻力點的距離,則杠桿是費力的。

  發現杠桿尺: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數。

  教學反思

  優點:在導入的時候,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在突破難點的時候,通過“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的方法,使學生突然就明白了,這種“一點擊破”的感覺很開心。

  不足:學生做實驗不能在我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以在分析與歸納時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做準確的表達。

  改進: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把時間安排好,把時間留給學生,做到教師的引導作用。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10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認識杠桿;

  (2) 知道杠桿的一些應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構;

  (2) 通過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杠桿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法點撥】

  力臂對同學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可以體會很深刻。例如教材中圖12.4-5,可以把右邊的鉤碼換成一個彈簧測力計,讓測力計向不同方向用力拉,為了讓杠桿平衡,看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想一想,為什么?

  【達標自查】

  1、如圖12.4-1,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頭,這根木棒的特點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圍繞著 旋轉。我們就可以把這根木棒叫 。

  2、在上題中,我們從O點作一條MN的垂線,這條垂線的長度就是力F的 。

  MN這條直線就是力F的 。

  3、下列物體中不能看成杠桿的是( )

  A、筷子 B、火鉗 C、剪刀 D、橡皮筋

  4、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如果分別用不同方向的三個力作用于杠桿的

  A點,都能使圖12.4-2所示的杠桿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杠桿可以分成三類,一是省力杠桿,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桿,例如 。(把釣魚桿,蹺蹺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橫線上)

  6、如圖12.4-3,圖中輕質木棒AB可以看成一個杠桿,C點吊一重物,B點用繩子拉著,杠桿的支點是 點。請在圖中標出動力F1,阻力F2,并畫出它們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靜止,,則等式:F1L1= 成立。

  7、用一根細棉線把一段直鐵絲吊起來,讓鐵絲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將棉線右邊的.鐵絲對折一下,鐵絲還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嗎?實際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現象是: ;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

  ③猜想的依據是: 。

  8、用剪紙的剪刀剪一疊較厚的紙,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斷還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斷,試試看,并和同學交流一下,討論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識是什么?

  能力提高

  9、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吧!這樣做對你填寫書中表格中的哪幾項數據有利,為什么?

  10、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我們使用的杠桿兩端有兩個螺母,它們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這兩個螺母,請你設計一種裝置,使它具有與螺母相同的作用,畫出設計草圖,加上必要的文字敘述。

  1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小紅發現用2 個鉤碼可以平衡3個鉤碼。如圖12.4-4,小紅想,杠桿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動力和阻力,可能還與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有關。于是她反復做了幾次實驗,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動力X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X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

  老師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處,可小紅據理力爭,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怎么可能有問題呢?老師為了讓小紅相信,拿來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測力計的掛鉤掛在A點上,則.小紅明白了。

  ①你能說說教老師是怎么做的嗎?

  ②小紅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條件等式兩邊各改了一字,就變成了正確的結論,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稱為5N的彈簧測力計測一名同學的重?

  需要的輔助器材:

  應用的物理知識:

  啟發你這樣創意的來源:

  13、如圖12.4-5,一個圓柱形質地均勻的桶重400N,直徑1m,要把它推上一個高20cm的坎,此時這個桶就可以看成是一個杠桿,它的支點是 ,O點為重心。如果要用最小的力把它推上坎,應如何使力,在圖上把它畫出來,并算一算,這個最小的力應是多少?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11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杠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志(大小不等的圓片)。

  活動過程

  1、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么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4、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抬起的重量為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活動反思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1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三種杠桿的概念、特點及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三種杠桿的分析,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及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杠桿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人民生活、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能根據三種杠桿的概念對常用的杠桿進行歸類。

  教學難點:能正確畫出杠桿示意圖,找出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

  教學方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用具:剪刀、鉗子、瓶起子、鑷子、指甲剪、天平、杠稱、杠桿和支架、鉤碼、彈簧測力計、線。

  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什么是杠桿的一點兩力兩臂?

  2、什么是杠桿的平衡條件?

  3、請幾位同學支黑板上畫出事先畫在黑板上的杠桿的示意圖,在畫完杠桿的示意圖后,進行點評,鞏固力臂的畫法。

  二、創設情境

  對上述的杠桿從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進行歸類,得出三種杠桿,這三種杠桿在應用各有哪些優缺點。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展示匯報

  1、三種杠桿

  ⑴請同學們在課本上畫出各杠桿的力臂,根據三種杠桿的概念,并判斷哪些是省力杠桿?哪些是費力杠桿?

  ⑵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后回答以下問題。

  ①省力和費力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②省距離和費距離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①問中是指比較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動力比阻力小,則省力。反之,則費力。

  引導學生說出①問中是指比較動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和阻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的大小。若動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比阻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小,則省距離。反之,則費距離。

  ⑶根據上述的分析推斷一下,等臂杠桿的情況是怎樣?

  2、生活中的杠桿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說明它們屬于哪一類杠桿,如:

  剪刀 瓶起子 筷子 鑷子 鉗子 鋼筆寫字 釣魚桿 鍘刀 指甲刀 起釘錘 天平

  課堂作業

  1、下列杠桿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費力杠桿的是______________、

  A、筷子 B、鑷子 C、鉗子 D、托盤天平 E、桿秤 F、瓶蓋起子 G、釣魚桿 H、道釘撬I、掃帚 、理發剪刀 、鐵匠剪刀 L、羊角錘 M、火鉗 N、船槳

  2、在使用杠桿時,需要省力,就必須使用動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桿;需要省距離,就必須使用動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桿;天平是一個_______杠桿、

  典型例題

  1、最大力臂問題、

  例1、如圖所示,要把球滾上臺階所用得力最小,畫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點、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判斷力的變化、

  例2、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豎直拉至水平過程中,力F( )

  A 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 先變大后變小

  三、拓展提升

  1、用撬棒撬起一石塊,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個力最小(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樣

  2、如圖所示,一根不均勻的木棒,用細繩懸掛起來,恰好平衡,若從懸掛處鋸段,將木棒分成兩段,則( )

  A 粗端重 B 細端重 C 一樣重 D 無法確定

  3、用一桿秤稱物體質量時,誤用了一個較重的秤砣,稱出的物體質量比實際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樣重 D 無法確定

  4、在下圖中,要把石塊用最小的力撬起來,在圖中畫出這個力的方向及其作用點、

  5、請畫出將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木塊向右抬起時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圖、

  6、(選作)如圖所示的杠桿在細繩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已知小球的質量是5g,放在距支點10c處,A點到支點的距離是10c,求細繩的拉力、( g=10N/g)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13

  課時:1課時

  教學要求:

  1.知道使用杠桿的三種情況:省力、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及每種杠桿的特點.

  2.能從常見的工具中辨認出杠桿,指出它們的支點、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會確定力臂;指出屬于哪一種杠桿.

  3.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具:托盤天平(或學生天平)、案秤.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知識

  問:1.從上節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桿的支點?

  3.什么是杠桿的動力臂?

  4.什么是杠桿的阻力臂?

  強調動力臂是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畫垂線.不是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

  這節我們學習杠桿的應用.

  板書:二、杠桿的應用

  二、講述三種杠桿

  杠桿在生活中、生產中應用廣泛,使用杠桿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把各種杠桿分為三類.

  讓學生閱讀課本“三種杠桿”.讀完后讓學生說出三種杠桿和它們的特點.教師歸納后寫在黑板上.

  板書: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2)費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3)等臂杠桿: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三、分析實際的杠桿

  問:根據什么來判斷一個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

  (學生回答)

  讓學生逐個分析課本圖13-5中的4個杠桿是哪一種杠桿.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每個杠桿的示意圖,找4名同學到黑板上畫出它們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寫明屬哪種杠桿.其他同學在自己練習本上畫.教師巡回檢查.然后一起討論4名同學在黑板上畫的對不對.糾正錯誤,強調如何正確畫力臂.

  引導學生分析費力杠桿的好處:省距離.以縫紉機踏板為例.再讓學生自己分析鑷子.

  讓學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桿省了力,但要費距離.以圖13-5中的橇箱蓋為例.

  四、天平和秤

  用天平、案秤稱物體,使學生認識它們是杠桿.

  讓學生分析它們各屬于哪種杠桿.

  討論天平平衡時,砝碼質量等于被稱物體質量的道理.

  討論案秤和杠秤為什么用質量較小的砝碼可以平衡質量較大的物體.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略)

  介紹學生閱讀“我國古代的杠桿”.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能畫出杠桿的五要素。

  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的結構。

  2、通過探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生活中的`杠桿,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突破】首先認識杠桿,能抽象出杠桿的定義,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創造一種探究氣氛,通過用桿秤稱物體,提出猜想,激發興趣。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人們在生活中、勞動中經常使用各種機械,同學們想一想你使用過哪些機械?或你看到別人使用過哪些機械?

  同學們想起很多人們常用的機械,這說明同學們平時很注意觀察。在同學們說出的機械中有的比較復雜,有的比較簡單。例如:鑷子、鉗子、錘子、剪刀、瓶蓋起子等都屬于簡單機械,播種機、縫紉機等是復雜機械。復雜機械也是由簡單機械組合而成的。這一章我們學習幾種簡單機械。

  同學們在你們的桌上放著鉗子、錘子、瓶蓋起子分別試著用一用,看會有什么發現?

  (各小組同學分別進行操作,有的用鉗子剪斷鐵絲,有的用錘子起木板上的釘子,有的用瓶蓋起子起瓶蓋,有三個小組用鉗子分別把鐵絲彎成了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約2分鐘后平靜下來。)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15

  教材分析

  1、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么是簡單機械。從本課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杠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將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杠桿,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杠桿省力與不省力的規律。

  2、通過杠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我們要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杠桿是省力還是不省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并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性,發展利用數據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螺絲刀擰螺釘、用鑷子夾東西,等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驗的積累,學生們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課的教學將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杠桿類工具。

  分辨是不是杠桿就看他是否具有杠桿的三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1)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

  (2)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并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并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450字】相關文章: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02-06

豐富多彩的運動會作文-運動會作文01-25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范文(通用14篇)10-25

多彩的運動會優秀作文范文(精選33篇)10-12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錦集五篇09-03

多彩的運動會作文匯編五篇08-25

多彩的生活作文03-06

多彩的家鄉作文03-06

多彩的夏日作文02-24

多彩的夏天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