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家鄉的風俗作文

時間:2023-09-30 08:54:46 風俗習慣作文 我要投稿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些風俗,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說過;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

  我是一個上海人,雖然我的家鄉沒有很多風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

  “兒子,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媽媽問。我愉快地答應了。媽媽先讓我打雞蛋,我快速打好了雞蛋,接著,媽媽把煤氣灶打開,將一個很大的圓湯勺放在火上烤,我問媽媽:“您為什么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因為火的頂端的溫度最高呀。”媽媽回答,“火的外焰比內焰的溫度高,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里的科學課上學到的。”等到圓湯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在圓湯勺上擦。因為圓湯勺很熱,所以發出了“嗞——”的一聲響,豬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發出了誘人的香氣。然后,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里,雞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餃子皮似的。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因為之前在湯勺里擦過豬油,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然后順勢把雞蛋皮對折,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防止肉糜漏出來,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如此反復,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活像一大盤金元寶,這正好討個口彩,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財源滾滾。這盤蛋餃香氣騰騰,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我要講的是我老家漯河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的習俗一般是祭灶、掃塵、貼窗花等。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獎懲,而在灶王爺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會說壞話。于是用糖粘上灶王爺的嘴,再把灶王爺的畫像燒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爺上天。

  在漯河,臘月二十三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有干爹干媽的小孩子去干爹干媽家過小年。為什么會有干爹干媽呢?為什么要去干爹干媽家過小年呢?原來,在老家有這樣一種說法: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醫院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就會講,這孩子呀不好養活,一家養不活,得兩家一起養才能行。于是,選個黃道吉日,給孩子找一家適合的人家,磕頭拜干爹媽。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著父母給孩子準備好去干爹干媽家拜年的禮物,去干爹干媽家住一天。拜年的禮物可是有講究的,除了過年的禮品,特別重要的是一只大公雞,這大公雞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據說雞冠越大,顏色越紅,就說明孩子的運氣會越來越好。九點從家出發,到干爹干媽家吃中午飯,然后待到下午四五點,這才回家。這就代表了孩子在干爹干媽家過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圓了孩子兩家養的說法。有些孩子養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養到十二歲才能行,這以后干爹干媽就變成親戚,逢年過節去拜年走動。

  這就是我們漯河過小年的特殊風俗,是不是不一樣呀,你們那里呢?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誰都知道的。中秋節賞月和響月餅更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今天正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節。為了以表孝心,我準備為父母買月餅。我還只是一個十歲的學生,我沒有很多錢,但偶爾也會有零花錢,因我的父母都是要在這里打工的,再加上我又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所以我的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我的零花錢也不多。我以前攢了一些錢,本來打算攢幾十塊給我遠在故鄉的妹妹買一套衣服寄回去的,但想到爸爸、媽媽平日里的辛苦,我就花了一部分錢去買了一盒果味月餅。

  當我把月餅送到父親面前的時候,父親笑得都合不攏嘴了。隨后,父親對我和母親說:“生活再窮迫,在中秋佳節,也應該意思意思,不說去酒店吃大魚大肉,也不說買幾千幾萬的東西,這幾塊十塊的月餅總歸還是要吃的,”“對呀!雖然我們一家五口的生活不富裕,可還不至于吃月餅也沒有錢。我的二妹和小弟現在還小,以后長大了,要上學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去哪兒籌錢,”突然,媽媽說了一句:“快吃吧!蒼蠅都要來了。”父親說:“這小小的'月餅的含義大不相同,我們千萬要注意,可別掉啊!哪怕是一小塊也不行。”

  我看到他們吃的時候不禁涌出了幾行眼淚,這是幸福的淚水。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對這些月餅的看重。因為這月餅代表了我的孝心,所以她們很看重。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這樣會得到最美麗、最珍貴的東西——真情!反之,則會得到世上最丑惡的東西——個人利益。擁有了真情,親情,就代表擁有了財富,但擁有了金錢卻不代表擁有一切,希望同學們記住:人世間的真情才是最珍貴的,;因為真情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還有,你們千萬不被金錢所迷惑,錢不是萬能的。

  我因為擁有了真情而驕傲,不為擁有了錢而高興。

家鄉的風俗作文4

  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節的腳步離我們近了。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一天。

  備年貨

  超市里人聲鼎沸,里面的音響又在大聲播報:“豆角二塊六毛錢一斤,西紅柿三塊錢一……”隨即又響起了喜氣洋洋的歌聲:“好運來,祝你好運來……”人們在各個貨架上挑選著自己心儀的物品,一瞬間貨架前竟擠滿了人。

  有人在挑選著蔬菜,有人在挑著魚肉,有人在挑著新衣服……可能是因為過年的緣故,人們都有秩序地排好隊,等待著付款。出了超市門,每個人都憧憬著新年除夕夜的到來……

  大掃除

  過新年,當然要有一番新氣象,新面貌。正是為了辭舊迎新,所以才會打掃自己的家。掃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個縫隙都不放過。雖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換來了一番干凈、整潔。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臉,窗戶閃閃發光,干凈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衛生,每個人都要洗澡,換上新衣新襪。整天大家都忙得團團轉。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總是短暫而美好的。飯菜一個個送上餐桌,濃郁的香味頓時敞開來,使人垂涎三尺。當全部菜肴上桌時,就好比一桌“滿漢全席”。

  大人們站起來祝酒,小孩子們就抓緊時間,爭先恐后地夾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燙燙的飯菜總是會使我們張開嘴哈氣。大人們坐下來時,除夕的團圓飯才剛開始:有人一聲不吭地享受著美食,有人和老者們談笑風生,顧不上吃飯,還有人吃一口,然后沒等咽下去就開始說話了。

  飯后,大人們笑著離開,小孩們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裝的全是零食。除夕夜里,老人們守歲,小孩子們總是沉沉地睡去,做著香甜的夢……。

  春節已經過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它像一本書,記載著我的成長,它又像一盞燈,照亮了新的開始。

家鄉的風俗作文5

  照福建閩南那一帶的老規矩,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是過小年,同樣也是祭灶日。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的老人長輩都忙著做各種特色糕點。

  紅龜粿就是其中一種。它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閩南人作為節日祭祀之供品。一些廟宇也會用之為祭祀品。紅龜粿的口感軟糯,香香甜甜,小孩子們尤其愛吃。長輩們做完,便放在蒸爐里蒸,不一會兒,冒著熱氣的紅龜粿就出爐了。一人捧一個在手上,吃的歡。但它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拿來祭奉灶神,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過春節,自是少不了貼春聯,不僅增添過年的氣氛,還寓意著鎮邪驅鬼,祈福納祥。在閩南,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除夕的前一天,在村中心搭上戲臺,通過投影,播放電影,俗稱“做戲”。還記得小的時候,一到晚上,我就拉著爸爸媽媽跑到臺前,已是人山人海,運氣好時,就有座位,運氣差點,就自己搬來小板凳,光看圖畫,也看得津津有味。

  大年初一,按福建的習俗,不能掃地。這是迷信的說法,人們認為掃地會招來“掃把星”,帶來霉運。除此之外,還不能倒垃圾,洗碗,剪頭發,用剪刀,吃葷食。

  過了元宵,春節結束了,人們紛紛散去,地上沒有了鞭炮紙屑,鄉鎮又安靜了下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6

  俗話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博深,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它——春節。一個讓千萬個家庭團圓的好日子,他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節日,更是我們千萬炎黃子孫傳承的好日子。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我們這里把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和吉祥。

  春節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習俗,那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祥。在這個時候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快和歡樂的氣氛。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餃子里的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長大后會很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呢。

  春節不僅有吃餃子的風俗,還有拜年給壓歲錢的風俗習慣,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也有專門上家中拜年磕頭的,但是不常見了。一般都是問好,有些人也在手機上給別人發微信或用打電話的方式給別人拜年,說一些祝福話語之類讓人們開心的話。

  過了春節又迎來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說到元宵節還有一個趣事要和大家分享呢。元宵節那天,我們家家都要吃元宵(湯圓),那天爺爺給我們買了兩袋湯圓,我們都很高興。爺爺煮好后,把它們放到碗里,端到桌子上,再三叮囑我們:不要摸碗,也不要吃,先讓他們出出熱氣。雖然我們嘴上答應了爺爺的話,但我們心里可不這么想。看著那些挺著大肚子睡著了的.大湯圓,我們的口水流的停不住啊!終于,弟弟還是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結果……還真是被燙得“嗷嗷”大哭。但我們呢?就坐在一旁哈哈大笑。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我愛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的家鄉在福建,那里充滿了我甜蜜的童年回憶。那些美好的瞬間讓我難以忘懷,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讓我念念不忘,還有那些特別的風俗讓我記憶深刻。

  我的家鄉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后,媽媽出門去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玩,不一會兒,饑腸轆轆的感覺驅使著我到廚房里去尋覓好吃的。我在廚房里翻翻這兒,看看那兒,頓時,一個金黃金黃的大木瓜出現在我的眼前,怎么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開,黃燦燦的果肉包裹著一顆顆滾圓滾圓的小黑籽,就像一顆顆圓溜溜的小珍珠,摸起來滑滑的。我捏起一個放入嘴里,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滿嘴都充斥著火辣辣的味道。這個小黑籽味道還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讓那味道在我嘴里漸漸淡去。不過,木瓜的果肉的確好吃,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檸檬和波羅蜜。說起波羅蜜我總會想到大榴梿,它們長得實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雖然它們長得像,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卻有很大差別。大家都知道榴梿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香香的,而波羅蜜的氣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里還留存著它的香甜。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更喜歡那香甜的波羅蜜。

  此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特別的風俗,比如我們家每當過年吃完年夜飯的時候都要跳火群。什么是跳火群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后放火燒起來,讓全家老小都從火群上跳過去,預示著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霉運都被火燒光了,很特別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8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在我的老家山東,年年春節都要蒸花糕。

  為什么蒸花糕,這可大有來歷。從春秋戰國起,臨近三十年,百姓們都會“蒸壯”,也就是蒸面食,這些面食可不是拿來吃的,而是用來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壯”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著“過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運節節高”。因此,蒸花糕也成為了我們家鄉特有的風俗。

  今年,我們家中也蒸了花糕,臘月二十三,陣陣面香從廚房中飄出。我知道,面發好了,要開始蒸花糕了,案板備好,搟面杖拿來,待一切準備好后,花糕便從揉面開始了。

  爺爺將他的雙手伸入面盆中,柔軟的面團承受不住這么大的壓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擺布。面團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漸變得像紙一樣蒼白又像個球樣,圓圓滾滾,讓人禁不住的喜歡。可再好看的面團也只是面團,不能夠吃,終究還是要做成糕點。這時,搟面杖就派上了用場,剛剛揉好的面團現在又要上了“絞刑架”。面團中,拿刀來在面團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條,最后用搟面杖均勻地在面上輕輕滾動,壓出一道流暢的紋案。

  最后,面團便開始了“整容”。兩條面團兩手夾中間一捏,拿棗子放中心做點綴,身似蝴蝶的糕點便做成了;纖長的面團在手指尖上靈動地舞動,長長地卷在一起,周圍圍上一圈的紅棗做裝飾,一個圓形糕點便從中誕生了。

  待這些糕點完成后還要放入屜籠里蒸,滿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棗香。年,便從這一花糕味中開始了。

  無論身在故鄉,還是身處他鄉,記憶中,家人們總會在這個時候做一做家鄉的風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鄉的風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腦海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9

  “過新年,穿新衣,吃餃子,放鞭炮……”,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每個小朋友都喜歡熱熱鬧鬧過大年吧,每家每戶過新年時都有很多習俗吧,我們家過年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你想知道嗎?讓我來說給你們聽聽吧。

  貼春聯

  我奶奶家原來在鄉下,貼春聯可不像城里人家只貼在一個門上,那可是個大工程。年三十中午前,家里的男人們都要發動起來,把所有的院門、房門、倉庫門都貼上,連雞舍和牛棚都不放過。貼好春聯后,還要在大院的門口放一根桃樹枝,表示全家人都到齊了,外人就不能來串門啦。

  守歲

  大年三十晚上,我可最高興了。吃完年夜飯,我就和哥哥放鞭炮,到村口看扭秧歌,然后就和全家人看電視,等著迎接新年的到來。終于,聽到了鐘聲響起,鞭炮齊鳴,我就趕緊去給長輩拜年收紅包啦。當然,除夕的餃子也是我盼望的.,因為我們家的餃子里面有錢呢,為了吃到餃子里的硬幣,每次我都要把肚子吃的圓鼓鼓的,生怕吃不到錢啊。

  拜年

  年初一早上,我還睡的迷迷糊糊的,就陸續有人到家里來拜年了,我只好起床穿好新衣服,趕緊也和大人們去別人家里拜年,拜年要規規矩矩的問好,不能亂跑亂跳的。在城市里,人們都已經電話拜年,短信拜年了,可是在鄉下,還保留了到家里拜年的習俗。

  圖吉利

  從小到大,我也過了好多個新年了,關于過年的吉祥話我也知道一些了。比如,吃餃子的時候,餃子如果破了不能說“破”,得說“掙”了;還比如,年夜飯要吃桃子罐頭和杏罐頭,寓意逃離災難,幸福永遠;還有諸如年三十一整晚都不能關燈啊,初一不能掃塵啊等等,都是很多人家過年的習俗。

  哦,對了,現在我奶奶家已經搬到了嶄新的大樓上,比原來的平房條件好多了,但是過年的習俗幾乎都沒變,一樣沒變的還有我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溫情,一想到一家人圍著爺爺奶奶高興地說啊笑啊,我就迫不及待地要過年了,新年快來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清明,象征著春天的開始。清明節這天,人們踏青、掃墓,吃清明節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制作清明粿,看似簡單,實則工序復雜。青是做清明粿的關鍵。在外婆家河對岸的路旁,有許多青,這種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給清明粿染色的關鍵。到清明節的前幾天,外婆就會采摘一大桶青回來,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訴我:這種草長相普通,很難發現,但只要上面沒有白色細絨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后,把青粉與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這一步,也需要細致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團一小團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細,不然吃起來就有疙瘩。揉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切成小塊,在里面包由筍、雪菜、肉、豆腐干炒成的餡。粿上的花邊很獨特,要包成類似鎖形的'形狀,這種包制手法,外婆和媽媽總是很熟練,而我學了好多次都還沒學會。一個個精致的清明粿排排擺放在桌上整張桌子都擺滿了。每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吵著要吃了。大人們就在蒸籠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粽葉,一段粽葉上面放一個清明粿,這樣吃的時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時,一揭鍋蓋,滿廚房都飄著青的清香。鍋里躺著的,是一個個晶瑩透亮的墨綠色的清明粿,而孩子們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個搶去吃了。一口下去,滿滿的餡料,還有油流出來。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讓人吃了還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凍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傳統美食。是我記憶深處的美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冬至,也叫冬節。在我們福清家家戶戶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圓,福清人叫“搓米時”。搓圓代表團圓,在民間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俗諺。

  冬至前夕,家里就備好了福桔、筷子、蠟燭、圓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團圓飯,家里人圍坐在一起,準備搓圓了。

  媽媽在桌上擺好圓簸箕,圓簸箕前方好一對紅蠟燭,寓意欣欣向榮,點上蠟燭,為了祈求平安。在簸箕里擺上十個福桔,“福”代表吉利。福桔堆里插上兩朵搓圓花,擺上十雙筷子。大概中國人都喜歡成雙成對、十全十美,這些喜慶的紅色把家里烘托的祥和而又溫暖。

  “搓湯圓嘍!”媽媽笑著喊道。

  大家開始忙活開來。先在糯米粉里加上水,放在盆里揉搓,松松干干的糯米粉變成粘粘濕濕的一團。我很好奇,用手就揪一小塊,捏一捏,咦!現在米粉團就如同橡皮泥一樣,軟軟的。

  我掰了一塊放在手心里團圓成一個球,再把它壓扁。傳統的湯圓里沒有餡,為了讓湯圓更美味,這次我精心準備的“料”是另具一格的':QQ糖、葡萄干、草莓干……把“料”放進壓扁的團里,再搓圓,一個湯圓就搓好了。我心里充滿了期待:我搓的圓煮完后會變成什么樣子?會不會和外面賣的果味湯圓一樣?如果真成了,那就是我的獨家秘方。帶著滿腦子新奇,我期待第二天的冬至快點到來。

  冬至一大早,我一起床就沖進廚房,看見媽媽在煮湯圓。媽媽在鍋中裝滿水,等水燒開將湯圓放進鍋里,一個個小湯圓服服帖帖地挨個兒貼在鍋底,不知它們為何這樣親熱。

  “噗……”鍋內嘆了口氣,熱氣從鍋蓋邊沿冒出來。掀開鍋蓋,呀!一顆顆湯圓變得胖乎乎,圓溜溜,晶瑩剔透,如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臉,有時還會有幾個調皮地咧著嘴巴,沖我笑,笑得餡都流淌出來,讓人看了直流口水。

  湯圓也有各種吃法,煮好的湯圓裝上湯或裹上黃豆粉,都是頂美味的。松軟甜糯的湯圓,幾分鐘時間就被一掃而光,好似秋風掃落葉一般。而甜美的味道,卻讓人回味無窮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年末將至,跟著老爸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今年將這在這里過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

  我沒來幾天,清掃老屋,整理房間,擺弄桌椅都一一到位了,但顯得有些沒意思。這里沒有了城市的喧嘩,散落在山間的農戶顯得格外的安靜,剛開始還找不到過年的氣氛。

  “冬冬嚓,冬冬嚓……”我隱隱約約聽到了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我循著聲音找去,在如牛背的山脊上,十幾號人著裝各異,吹的吹,打的打,但更讓我感覺到特別的是走在隊伍最前面的三個人——一個似船夫的老大爺,拿著一把木槳,頭扎花巾,不時在做著劃船狀;中間的一個人手提蓮花船置身其中,身穿花襖,濃妝,怪嚇人的,隨著前面的劃槳人“隨波蕩漾”;最后一個人就更“搞笑”了,黑襖、頭卡、白臉,手持蒲傘,最讓人有趣的是耳朵間的.那朵獨鮮花,嘴角那顆大黑痣,關鍵的是隨著“冬冬嚓”扭起了秧歌,再加上后面跟著一群又敲又打的老鄉,好不熱鬧啊!我一邊看著一邊跟著大部隊走著,穿過小橋,走進東村,來到了家家戶戶的門口,鑼鼓聲、鞭炮聲,小孩子們嬉笑聲,不時升上一陣陣青煙,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一天下來,我也不知道我跑了多少個村,也不知道來回看了多少遍,就是覺得看不過癮。回來的路上還不時哼哼“彩蓮船哪,喲喲,兩頭尖哪,呀嗬嗨,妹坐中間,呀兒喲,帥哥牽哪,劃著。喲喲,呀嗬嗨”。

  回到家里,爸爸媽媽告訴我這個叫“采蓮船”,是我們湖北傳統的民俗舞蹈。傳說中觀音娘娘坐船籌款修橋鋪路,后人為了紀念觀音娘娘的善舉,就通過采蓮船表演來表示贊頌,在春節期間,撐起采蓮船為每家每戶拜年、送上祝福。

  后來的幾天里,我天天坐在山脊邊等著采蓮船來,和他們一起給村民們送祝福。你別不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我也做了一回劃槳人,學著劃船的樣子,還知道那個槳是紙糊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于過新年,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新年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家家戶戶都要掛長長的香腸,而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你們知道人日是什么嗎?聽爸爸說這個節日大有來歷呢!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歷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出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生日。當然了,對于一個吃貨來說,我更在意的是過節這一天吃什么,至于習俗什么的一提到吃,我就把它們拋之腦后了。人日這一天要吃面條,寓意是長壽;戴人勝,所謂的人勝就是頭飾;登高,這個習俗可不是只有在清明節的時候才有的;吃七寶羹,所說的七寶就是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有新年大豐收的寓意!

  在初七這一天更是熱鬧,我們家院子里傳來一陣陣笑聲,這個笑聲自然不是那些古板的大人們弄出來的,而是由“開心果”本人弄出來的。初七早上,我看見桌子上擺著一碗又一碗的'“白條子”,我走近一看原來是面條,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今天為什么吃面條啊?”媽媽說:“因為今天是人日!”我說吃面條是不是有長壽之意?”媽媽說:“對!我急忙跑去找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你們今天要多吃面條!”爺爺奶奶一臉驚奇的問:“為什么?”我說:“因為吃面條有長壽之意呀!”不出半秒,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雖然不知道在笑什么,反正跟著笑就是了。

  每當回想起這一切時,就好像自己還留在那時候一樣,熱鬧的大街,特別的風俗,歡樂的笑聲,那里的一切讓我無法忘懷!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過年,不僅有五花八門的活動,更有平時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歡的,莫過于好吃的醬油肉了。在溫州,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陽臺曬醬油肉,那場面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呢!

  冬至的前幾天,我們去外婆家做醬油肉。可是醬油肉怎么做呢?怎么做才好吃呢,外婆說,醬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后這幾天曬,因為西風比較干燥,腌制醬油肉更容易曬干,不易壞。

  外婆開始示范起來: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約5厘米左右厚度的長條,然后放入一些叫做“二鍋頭”的白酒和醬油腌半天,最后放入花椒,蒜,姜片....外婆說,醬油肉好不好吃,取決于醬油好不好,是否有腌入味。然后問我:“萌萌,你要試試嗎?”我當然愿意。洗好手后,外婆指導我不停的.攪拌,揉捏,給五花肉按摩,這樣能讓肉更快的入味。大約過了十分鐘,肉的顏色明顯變深了。接下來大概要曬3—5天,我們就能吃到美味的醬油肉啦!

  冬至來臨,“醬油肉來啦———”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醬油肉端出來了。我好奇的看著醬油肉:肉已經完全染上醬油的紅褐色了,里面的醬油似乎被蒸出來了,在碗底還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熱氣。聞了一口,醬油的微甜和肉特別的鮮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別的味道。輕咬一口,開始微微的鮮甜味充斥在嘴間,轉眼間肉的鮮味就迫不及待的鉆進喉嚨……因為曬干了,肉質很有嚼勁,鮮味也很好的鎖在里面,讓人回味無窮......

  吃著美味的醬油肉,我們聽著媽媽講起醬油肉的寓意:“你們看醬油肉的顏色是不是紅褐色?因此過年吃醬油肉也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原來如此呀!

  我們的家鄉風俗很多,想了解嗎?來我的家鄉——溫州看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故鄉是鄂東地區的一個小縣城,這里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卻有著豐富的地方特產,特別是我們當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提著酥糖去親戚家拜年。

  提起武穴酥糖,還有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呢!相傳明朝萬歷年間,武穴有一位姓董的孝子與母親相依為命。有一年秋天,母親突發風寒,臥病在床。因為家里貧窮,無錢治病抓藥,這位孝子很著急,一心想著緩解母親的病情。情急之下,他把自家田里種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狀,然后搖落院中新鮮的桂花,用甘蔗糖水浸漬,與芝麻末混拌,最后讓母親吃下去。沒想到奇跡出現了,母親吃了幾天后,居然康復了。這位姓董的孝子將這一良方傳給了身邊的.人,經歷代糕點名師不斷改進,后定名為“酥糖”。這個美麗的傳說伴隨著武穴酥糖流傳下來,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最初也許是動人的故事打動了我,但后來對它產生深厚的感情是因為它的味道香甜。年關將近,親戚之間相互串門,便會帶上一盒“武穴酥糖”當作禮物,這是我的故鄉特有的風俗。客人走之后,我們小孩便會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裝盒,從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還未來得及輕輕地咬上一口,濃濃的香氣便彌漫開來。合上牙齒,酥糖的甜味便在舌尖回蕩。松脆卻不粘牙齒,細碎的芝麻末散落在唇齒間,酥酥麻麻的感覺妙不可言。吃完一封后,喝上一杯菊花茶,別提多愜意、多舒適了。

  今天,武穴酥糖名揚四方,我想不僅與它的味道有關,還與它背后的美好民間傳說有關,與它寄托著行孝和感恩的美好愿望有關。

【家鄉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風俗的作文11-07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1-10

家鄉的風俗作文06-03

家鄉風俗作文11-04

【精選】家鄉的風俗作文07-05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07-09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07-11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07-16

家鄉的風俗作文06-13

(精選)家鄉的風俗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