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學作文錦集七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學作文 篇1
破天荒的有了興致,想寫點什么,結果一思索,腦子又一片空白。沒有讀太多書,就是沒有太多詞。
最近好亂,又準備面臨著一次在十字路口的選擇,有那么一刻,我好想回家里的大山,在大山上,瘋狂的大聲吶喊,其實我沒有那么堅定,我也會很無助。我也希望多多少少能被人肯定、理解。你能想象得到,當山谷陣陣回響,這些回蕩的聲音可以說是份強力的鎮心劑。仿佛一切又有了生機力量。這就是大山的魅力。是大自然美好的饋贈。
我想起了我老師,可惜記憶力不好,想不起姓名。覺得林這個詞還不錯,姑且就叫林老師吧。曾經在學校,很多時候,我都顯得有些單獨。而成績也是,不上不下。我哥一直都是好成績的優等生。而我不是。當某一天,林老師告訴,某某,是你哥,你哥成績可以,你為什么不可以嘗試呢?突然,我好像得到些期許和理解,可以說是拜她所賜,我的數學居然提高了好多。但是這種靠別人得來的心力,并沒有維持太久。一到初中又打回原形。
寫那么多,我到底在寫什么呢。我自己其實也很疑惑。好吧,或者因為我二貨朋友可能準備當老師了,又或者其實我只想吐槽,其實最需要幫助的是那些大部份成績不上不下,比較孤僻或者獨來獨往的孩子。一個好的肯定或者一個期許的眼神,想讓學生有動力。對于那些已經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孩子,是大海撈針。對于那些優秀的孩子,可以說是錦上添花。對于他們來說,則是雪中送碳。或者因為你,改變他們一生也不一定。其實他們心里渴望也能被肯定,需要被肯定才能爆發力量。你肯定會問,為什么他們自已不可以呢?這個問題可可以有太多回答,環境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等等。為什么最需要幫助就是他們呢?因為他們本質還是好的。他們還有向上的機會。但是他們最有可能變質。他們缺少的只是一個好的指引。就有可能改變他們。但是有些人幸運,有些人卻沒有那么幸運。你還可能會問我,為什么會那么清楚。因為我就是他們的一份子,但是我沒有那么幸運。其實我可以寫出一種悲情。但是朋友說我干嘛老是寫的那么悲,然后我覺得這樣也不好。所以那些陰暗面,我想了想。還是改成陽光好。貌似漸漸的改過來了。而做到這些,前提是你是個稱職的好老師。而你必須要是個稱職的好老師。別跟我說現在社會難過,怎么樣,怎么樣。如果真那么困難,就跟公務員叫苦叫累的局勢,李克強總理就說你可以選擇不當。老師不應該是一種職業。
這些都只是我一時的心血來潮。我也沒有否定另外兩部分人。這些就看自己的處理方式。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這是我真實感受的'情況。可笑,我到現在才有所頓悟。后知后覺。
如果你能看到這里,覺得我只會發這些沒有用的文字。會覺得我有多SB。但是我還是我,我就是喜歡敲字。那現在呢,我會覺得很多錯的事,其實都是在重演。只是換個時間、人物、地點。如果你仍舊沒有勇氣去嘗試另外的一種結果。那么我這段說的都是廢話。你也不要怨天尤人。
老天,貌似還是眷顧我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到了陽光。盡管未知數。但是我很知足。
二貨朋友說愛情有時就像煙花,只綻放出一瞬間的美好,然后就漸漸地消失在云霧中。我從未奢求。我也害怕被拒絕。而有的人被拒絕,立馬可以轉頭對另外一個接著一個。我覺得對于一個人的癡情,是癡情,連續對于多個人的癡情是濫情。
瞬間,我會覺得,那些給別人帶去好的希望的人,都是楚楚動人的。我們也能嘗試做到。這并非騙人的鬼話,有些事倘若你親身經歷,也就明白。好的希望有多重要。
中學作文 篇2
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她已過耳順之年,無情的歲月在她的臉上鐫刻下一條條深深的皺紋,花白的頭發失去昔日的光澤,粗糙的長滿老繭的手指幾乎伸不直,身子微駝,顯得更加瘦小。她就是我的奶奶,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
我的奶奶是一個堅強的人。在那個吃上頓沒有下頓的年代,為養育四個子女,為不影響在外地工作的爺爺,她毅然辭工作,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一邊無微不至地養育子女,一邊不辭辛勞地做著繁重的農活。她曾因兒女的不懂事而傷心不已過,也曾因生活的艱辛而默默流淚過,然而,她還是咬緊牙關,熬過來。如今,她的子女都已經長大成人,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為讓子女們安心地工作,成就自己的事業,她又擔起撫養五個孫輩的重任。
我的奶奶是一個節儉的人。她的服穿幾年,已經舊的'褪色、起毛,也舍不得添置一件新的。每當子女們要給她買新衣服,她總是笑著說:“舊衣服又柔又軟,穿起來多舒服呀!”她對吃的尤其節儉,每次吃剩的飯菜,她都舍不得倒掉,總是下一頓熱一熱自己吃,還美其名曰“剩飯吃著多入味呀!”我想,她的節儉,大概是小時候過慣苦日子的緣故吧!因為,奶奶曾給我講過那些苦難年代的故事。那時候,解放沒幾年,國家窮,家里沒有多少糧食,靠啃樹皮、吃草根填飽肚皮。現在政府倡導“光盤”行動,以后,我要學習奶奶的節儉精神,再也不剩飯啦。
我的奶奶是一個勤快的人。幾天,爸爸把爺爺奶奶從老家接過來清閑清閑,她卻閑不住,還是像往日一樣早早起床,給我們做好可口的飯菜。就拿今天中午的餃子來說吧,她又搟皮,又包,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元寶似的餃子就熱氣騰騰的端上來,我破天荒吃兩碗呢!
我的奶奶已經老,不再像原來那樣有活力,但是,在我的心中,她永遠年青,永遠是我最敬愛的人!我愛我的奶奶!
中學作文 篇3
或許以前處于小學的我們都會認為學習是唯一的一件事,但我們在南華小學支教的這幾天以來,讓我的感觸的是小朋友在游戲中學習是高效率的,也是快樂的。
在支教中,手語課是受小朋友們歡迎的。他們認真地學著我們教給的每一個動作,盡量地把每一個動作都做到最好。除此之外,他們在繪畫方面也是很有天賦的,每一個動畫形象在他們的筆下栩栩如生。我想他們在第二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是這一年中一個美好的回憶。
在支教組的一個愿望墻的活動中,有一個便利貼刺痛了我的雙眼。便利貼上面寫著“我希望大學生老師天天到我們學校來”,這句話蘊含了多少意思。有人說:“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老師都是這樣認為的,他們以為教育就應該以娃娃抓起,于是只讓孩子學習,可是他們都忽略了小學生階段正是需要玩耍的時刻。現階段,看到太多的`小學生每天都有些不玩的作業,甚至還學奧數。玩耍的時間慢慢減少。但自從我們到這個學校以后,小朋友來上學的時間一天比一天早,相比校長說的上課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遲到,說明了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做游戲、玩耍,而我們也希望在我們的義務支教中能使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在這幾天的支教中,我不奢望能改變這種教育現狀。但是,我希望我們能影響到一些家長、老師,使他們認識到在快樂中學習這個道理。
中學作文 篇4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中學生去認真地思考一下。我認為,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要拋開玩耍,把心放在學習上。因為我們要知道,到了中學,競爭會變的更加激烈,我們要充分做好迎戰的準備。從這幾天的入學教育我可以感受得到,中學的學習壓力要比小學大的多,所以我們的學習方法要適當的改變一些,這樣也有利于我們的學習。隨著我們的成長,中學的課程增多了,課堂的容量增大了,就連作業量也增加了不少,因此在學習上,我們要做到“自主、自律、自覺”三個方面,才有利于體高我們學習的效率和主動性。
上了中學,我們更要做到平常應當做到的每一件小事。爭取做一個守規則的、有道德的、遵守紀律的、講文明的、有禮儀的五好學生。我們要為自己設定目標!為目標付諸行動!為行動注入堅持!只有這樣我們大家才可以成為一個個優秀的成功人士。
要想得到好成績,就要學會聽課并認真聽講,要記住課本上的每一個重點以及每一個細節。要想把書學透了,就要充分做好課前的所有準備。比如說預習,老師從小學就教育我們要從小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然而,許多同學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還有一部分同學是聽了也記住了,卻只是無動于衷,要不然就是把書隨便翻一翻,總之只有少數的同學是主動課前預習的。他們不是利用課余時間,而是利用了在家休息的時間。這樣,他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看書、學習。要想做好預習工作,就要多看幾遍課文,并進行寫、背、想等預習方法。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圈出來,等到第二天上課了,在課堂提出你的問題,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解決,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那么課堂的質量就整體提高了。
人家都說“字如其人”,我們已經是一名中學生了。我們不僅要學會認真、獨立地做好各科作業,還要把字寫得工工整整。這樣既能襯托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行,又可以輕松地提高老師對你的認可以及作業的質量。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校園內見到老師要問好,撞到同學了要主動說聲“對不起”。為了體現出學校的精神面貌,我們每個人都要梳理好自己的頭發,穿上整潔的衣服,勤洗澡、勤換衣,面貌一新的上學。最主要的就是要守紀律,在課堂上要踴躍發言,一切聽老師指揮,不要大聲喧嘩,要保持一個有秩序的課堂。課間,如果同學之間發生沖突,要及時找老師解決,不要打架,其他人更加不要圍觀。我們要堅決做到不遲到、不早退的行為習慣。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每個人都應當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多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遵規守紀,以《中學生守則》為準則是最基本的,主要的就是要做到“仁、義、禮、智、信”這五個重點元素。要想做一名突破自己的優秀的中學生,總的來說,就是要使自己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激勵自己前進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奮斗,一起為自己的目標而行動起來吧!
中學作文 篇5
初談責任,我只是以為,唯有犯了錯誤的人,才要負責任,因為做人要敢于擔當,要對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但是偏偏,我錯了。責任二字,意味著要做好自己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和必須要承當的事情。
“春蠶到死絲方盡”春蠶結繭,是它生命結束之時,依然堅持要吐出包裹蠶繭的絲。這僅僅是因為兩個字——責任。醫生的責任,是盡全力,給病人治病;老師的責任,是把知識傳授給孩子……而我呢,我有自己的責任嗎?
作為家里的一員,我的責任有很多,作為班級中的一員,我的'責任更多。在班級中,是一個英語課代表,英語成績是不錯的,但光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績,也是不夠的,還要有一份責任心。下課后,該去拿已經批改好的作業,以方便同學們可以快速的訂正,當同學問問題時,不能含糊著就過了,要努力地讓自己提供的思路給同學做大的幫助……
作為一個學校學生,我的責任數不勝數,給予同學他們所需要的幫助……同時,我還要學會管理好自己,努力讓自己的成績給自己的辛苦學習一份交代,給老師的滿滿期待一個答復,給爸媽一份安慰,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女兒,早再不是那個只知任性的孩子。這份成績,還能給同學們帶去一份激勵,更加努力的去學習。有一份向上沖的力量。
我的責任是什么?苦苦的思索,幾天的冥想,我終于知道了,原來就是做好自己。做好每一件大事小事,不論自己想不想做,愿不愿做,都要去做一做。雖然有時我會為了我有太多的事情,背負了太多的責任而感到煩惱,不禁嘆氣,但是我依然不會放棄,因為我更享受我當付出了責任之后,我獲得的那一份快樂。
中學作文 篇6
一碗熱騰騰的稀粥,一杯提神醒腦的咖啡,一雙親手制作的鞋子,還有……我愛家,更愛家中的她。
她,一個人,默默無聞地照顧著我,一直到現在,依然是如此。
每次的爭吵,總是會雨過天晴;每次的分離,總會心懷掛念。
或許是因為自己的一點小自私,又或許是因為太想她,感覺有她在身邊真的很方便,過得也很舒心。于是她便來到了學校,當起了宿管。
在宿舍里痛哭流涕地訴說著我心中的委屈事,一一地說出來。那一幕現在仍然在我腦中浮現,我哽咽地說著:“媽媽,我在這宿舍感覺壓力好大,或許是我個人的原因,又或許其中也有他人的過錯。總之,這個地方,我呆不下去了,也不想呆了。媽,我真的太煩了。媽,你來學校吧!”那天,很多很多地委屈和媽媽說出來了,她也靜靜地聽著,任我在宿舍怎么嘶吼,嚎哭,她那張隨著年紀漸漸衰老的`臉上只有皺眉,嘆氣的表情。一直等待著我說完,她才慢慢地說出話來。
“哭完了嗎?沒事,心里有什么不開心地全部發泄出來吧!畢竟悶在心里太久也不好受,你在這里還有些日子,你好好過你的,熬過這些天,估計你們會分班的,現在也不用太在意她們,你過你的,我也知道你現在感覺不好,沒事,媽媽答應你,好好地把這些熬過去,認真學習,下學期我來學校,你也別在意她們說什么……”短短幾十分鐘,我和媽媽聊了很多。媽媽或許理解我的難處,就答應來學校,我也少了幾份顧慮。
生活中不如意,讓我暗地哭過,也在好友面前哭過,但惟獨只有她,能讓我把一切都發泄出來。
她來到了學校,我才明白有她真的很好,我呢?也應該用點成績來報答她了,因為她曾經說過現在報答她的唯一方式就是成績。當看到她在學校忙碌時,我也知道其實每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金錢來之不易,學習更加寶貴,時間也是如此。
我愛她,因為從小到大,大手拉小手,那雙滑嫩的皮膚再也回不來了;如今她的那雙手再拉起我時,我頓時產生一種酸澀之感,一絲淚感涌上心頭。她為了我,真的真的奉獻了很多。媽媽,你辛苦了,這18年以來,你一直不離不棄地照顧著我。
今生以來,我對你無法回報,但我會盡最大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變成你的驕傲。
媽媽,在漸漸老去;我,在漸漸地長大,她就像我心靈的港灣,讓我有所棲居,讓我有所期待。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都體現出她對我的愛。這就是我的愛,我的母愛,我心靈的歸宿!
中學作文 篇7
親情是什么?親情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離不棄。而表達親情最好的方式便是陪伴。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一份陪伴,承載著1400多張火車票。由于母親不慎摔倒導致骨折,周先生為了照顧母親放著上海的公寓不住,開始每天往返于蘇滬之間,風雨無阻。早晨五點鐘起床幫母親燒好早飯后,開車去火車站,乘火車趕往上海上班,下班以后又從上海坐火車回蘇州。陪母親吃飯,這便是他的一天。三年來,周先生為了照顧她的母親往來蘇滬之間的火車票有1400多張,里程有14萬多千米。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這一個數字無不體現了他對母親的關愛與呵護。雖然,他付出了許多,卻收獲了許多與母親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親情無價,陪伴亦是千金難買。
一份陪伴,承載著祿銀千兩。三國時期,蜀國李密被晉武帝征召,當侍陪皇太子讀書的官員,他卻不領情。武帝三番兩次派人去催促他,不得已只得據實已告。原來,在李密7歲時就失去了父親,母親改嫁,其祖母劉氏收養了他,他那時體弱多病,九歲時才會行步。劉氏含辛茹苦,一直把他拉扯成人自立。他以誠懇的態度打動了武帝。由此,李密得以留在家中,專心侍奉祖母。十年寒窗而后平步青云、位及權臣,是每個人的讀書夢想。而他卻為了讓祖母安度晚年,而放棄做官的'機會。他,孝之切,品德之高尚,不得不讓人為之動容。
一份陪伴,即使是諾貝爾獎也難以彌補。楊瀾在采訪一九九八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先生問道,如果當年你沒有離開河南,你今天會是什么樣?他說:“如果我不出去,我的父母就不會在三年困難時期被餓死。如果時間能倒流,我寧愿陪在父母身邊,也不去香港,到美國。這是我人生最后悔的事。”這樣的回答,很顯然在人們的意料之外。但,我認為更多的應該是警醒。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只要你多買一張火車票,多花一點時間,多投入一點精力。懂得放棄,懂得取舍。給家人多一些陪伴,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祝福。便不會為此生留下無法彌補、揮之不去的遺憾。
給親情留些空隙,不要讓欲望占足了空間;給親情留些空隙,不要讓自我占足了空間;給親情留些空隙,不要讓這個世界多添一份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