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春節敘事作文集合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敘事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敘事作文 篇1
拜年。無論帶了多少禮物,但不能是奇數。
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
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春節敘事作文 篇2
給老師的一封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給校長的一封小家鄉的春節 晴空萬里,天上沒有一絲云彩,太陽把面烤得滾燙滾燙。家鄉的春節 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著一顆白亮耀眼如鉆石的星星——啟明星。青蛙碧綠的身體上布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下雨了,雨點劈劈啪啪地敲打著玻璃窗。朝外一面的窗玻璃上立刻聚集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水珠。哥哥在我們村農機隊開拖拉機。他個子高高的!身體很魁梧,黑紅的臉上有一塊塊傷疤,每當我抬起頭看到這些傷疤的時候,腦海里便浮現出了一位拖拉機手給我描述的動人故事,我身邊的小能人,小學生交通 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著樹蔭處飛,好像怕陽s光傷了自己的翅膀。爸爸長著濃濃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總是閃著嚴厲的目光。可能是因為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原因,額頭上那深深的皺紋和他不到四十歲的年齡很 相稱。 墨藍色的天空中掛著許多小星星,它們仿佛剛剛從銀河里洗過澡似的,亮晶晶的。
春節敘事作文 篇3
大年三十到了,我們帶著禮品、年貨,來到了奶奶家過年。
“來,奶奶給你紅包!”我來到奶奶身邊,取了紅包。紅包鼓的厲害,我激動萬分。我迫不及待的問:“奶奶,你給我多少壓歲錢?”“20xx。”“哇,我發大財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我幫爺爺和爸爸貼春聯,哥哥幫奶奶折元寶和金條,媽媽和大媽包餃子,大爸爸和他兒子一起燒香、燒紙。一家人在一起忙年。
“十一點到了!放鞭炮!”爺爺喊道。鞭炮爆開了鍋,像無數個金色的'小精靈在空中響。我和哥哥笑開了花。“餃子來了!”大家爭先恐后的吃餃子,我心想:你們一定是為了吃出錢!爺爺給我找了好幾個餃子,都有錢,我體會到了爺爺很愛我。我狼吞虎咽的吃著餃子,媽媽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像一枝臘梅在寒冬中,忍著寒風,競相開放。寒風在門外呼呼地吹著,天冷,但人心不冷。大家能在一起吃團圓飯,是最幸福的家了。
春節聯歡晚會開演了,我們全家一起興高采烈的看著,不時爆發出爆笑聲,熱鬧非凡,無比快活。有的小品無比幽默,大家不停附和著,一同唱起了美妙的歌。
今年春節太快樂了,我希望我們家每年都能過一個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春節,也希望我們在20xx這一年,共同創造輝煌。
春節敘事作文 篇4
期盼好久的農歷春節總算到來了。今年是羊年,與羊諧音的吉祥話可真不少,我最喜歡的是“洋洋得意”,因為我的小名就是“洋洋”。
除夕那天,大家都起得特別早,因為這天家里有許多活動,可說是從早忙到晚。一大早,奶奶就趕往菜市場買年貨和祭拜的貢品,而且奶奶每年的除夕 夜 總要親自料理一些私房菜,例如八寶丸和肉卷,這些菜色可都是一些功夫菜,沒花上一些時間是做不出來的,于是奶奶一大早就要開始準備。我和哥哥姊姊則幫忙一起貼春聯,每年的除夕,我們都會把家門口的春聯換上新的,象征著新年新氣象,這也讓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午時分,我們開始祭拜神明與祖先,我手里拿著香,心里祈禱著神明和祖先能保佑我身體健康、學業進步。下午,我則和哥哥一起把我們的.房間整理了一番,接著洗個香噴噴的澡,為晚上的重頭戲做好準備。
傍晚,奶奶燒好的年 夜 菜一道道陸續上桌啦!整個餐廳充滿了飯菜香,看著聞著,我的口水忍不住流了下來。這一頓,大家都吃得特別香,因為我們長住在寧波,難得和叔叔他們一家人聚在一起,我們細數著一年來的收獲,并且和小堂弟小堂妹分享了這次寒假去香港迪斯尼的美妙經驗!
緊接著,重頭戲登場了,大家都猜到了吧!沒錯,就是發紅包時間,我們家規定,拿紅包必須對長輩說吉祥話,這可沒難倒我,我祝奶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我祝爸爸業績長紅、升官發財,我祝叔叔工作順利,羊年行大運。長輩們都樂得把紅包發給我,我感覺紅包袋里也裝滿了長輩們對我滿滿的祝福,他們肯定都希望我平安快樂,學業進步。此刻的我真是感到特別的幸福。
前半場的好戲結束后,換到下半場的好戲登場了,只看見爸爸拿了一張大紙板,在上面畫出六個格子并寫上1到6的數字,媽媽則從廚房拿出一組杯盤和四顆骰子,原來是要讓我們壓點數,猜中的人可以得到倍數的獎金。我們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我最佩服爸爸的是,有一局數字1都沒人壓,結果爸爸搖出了四個一,把我們的錢“通吃”了,真是個厲害的莊家,不過按照機率而言,可想而知,搖四顆骰子的結果,爸爸的錢最終都進了我們的口袋。
我們家的春節每年都是熱鬧滾滾的,除了有好吃的,還有好玩的,當然更少不了回外公外婆家拜年再得幾包紅包。雖然春節的腳步來匆匆去匆匆,可是這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都將成為我最珍貴的回憶。
春節敘事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山東省博興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今年寒假我和媽媽一起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過年,在老家過年和城市差不多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貼春聯、包餃子、走親戚,可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家鄉的'趕大集,這可和在城市里逛超市不一樣,可有意思了。
農歷臘月二十九這天是老家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集日,早上天還沒亮,村外就不斷的傳來噼噼啪啪鞭炮輕脆的響聲。象是在催促著人們趕緊來買年貨。我早早起了床,跟著大人一塊去趕集。通往鎮上的大路小路上都是急著去趕集的人,有坐小轎車的、騎三輪車的、有騎摩托車的,來到集市入口,這里人山人海,每走一步都很困難,滿街的貨物攤,從街頭擺到街尾,攤上五顏六色的貨物使人眼花繚亂,就連空氣中也彌漫著油條、煎餅、包子的誘人香味,大街小巷賣東西的互相比賽似的吆喝著招攬生意,天氣雖然很冷但趕集的人們臉上帶著笑容,提著、抱著精心挑選的年貨。快到中午時我們把買好的一大堆年貨拉回家,準備迎接新年。
春節敘事作文 篇6
春節期間,我們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了澧州文廟。澧州文廟是馳名澧縣的游覽勝地,它是古代無數無名工匠創造的建筑藝術寶庫。它東臨蘭江公園,西接澧縣一中,南望澧水河畔,北倚澧縣一完小。
一進澧州文廟大門,展現在眼前的是兩排綠樹,像是披著綠色的衛士。沿著大道走到頭門,只見兩只石獅子蹲在那兒,就像守衛在那兒的哨兵。據說這是明朝建造的,有了許多年的.歷史。
走進頭門,擺在眼前的是狀元橋。狀元橋下的池水清澈透明,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池子里還有一只石龜,石龜上盤踞著一條石蛇。聽講解員說,底下的池子是半圓形的畔池,畔是指學校的意思。狀元橋是一個單孔的拱橋,只有皇帝和狀元才能走。
站在狀元橋上,我仿佛成了一名狀元。放眼望去,好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成殿啊!金黃色的瓦,紅彤彤的柱子,耀眼奪目。房頂上的葫蘆寶頂和四周翹角的龍頭雄姿勃勃,兩邊的廂房和鐘鼓樓把它襯托得更加古樸典雅。
進入大成門,只見大成門是由三扇門組成的,面闊三間計16。3米,深10米。這時我突然發現大成門的柱子是由石大象、石麒麟構成的。
沿著小路,我們來到了大成殿,大成殿有600平方米,高23米。全由木頭搭成,竟沒用一個釘子,這是先輩們留下來的精湛技藝!四周是明清式樣的雕花門窗,左右兩邊的楹聯赫赫在目,48根紅色杉木大柱直通屋頂,顯得十分莊重、壯觀。大殿的正中央是孔子銅像,高達4。2米,重2噸,是中國最大的孔子銅像。孔子爺爺佩戴著一把寶劍,手合捧著,顯得十分有學問。我們還面對孔子爺爺拜了兩拜,希望孔子爺爺保佑我們學業有成。
最后,我們來到了崇圣祠,里面陳列著城頭山的出土文物,有陶餅、陶豆、陶罐、陶釜……最里面還有一具古尸,已經經過了許多年,我想,經過這么多年,怎么還能保存得這么好呢?
這時,李老師大喊了一聲:“集合”,我們這才戀戀不舍地走出了澧州文廟。在回學校的路上,我忽然陷入了沉思:澧州文廟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智慧的結晶,我們一定要發揚古代勞動人民勤勞的精神,從小刻苦學習,練就過硬本領,將來為建設祖國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
春節敘事作文 篇7
那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煙花爆竹和那噼里啪啦、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一唱一和,恰似一派清新的樂曲。和我們一起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節日——春節。
真是新年新氣象。天氣一下子從前幾天的冰雪嚴寒變成了現在的`溫暖如春。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大地,好像也在向人們祝賀新年快樂!
“爺爺、奶奶過年好!”叔叔、嬸嬸過年好!“好、好、好、來、快坐下、快坐下!”從奶奶那屋傳來了拜年的聲音。我跑到奶奶那屋一看,屋子里坐滿了好多人,爺爺奶奶樂得都合不攏嘴。我和我妹妹也趕緊出去拜年。
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我們也挨家挨戶的拜年,我們出了這家又進了那家。腿也走累了,嘴巴也說話說得口干舌燥。我和妹妹布兜里的糖果也滿滿的了。妹妹蹦蹦跳跳地,一會兒往嘴里塞塊糖,一會兒再吃個巧克力,小臉樂得像個紅蘋果。
“咚咚鏘、咚咚鏘……”大街上傳來了敲鑼打鼓的聲音。有人喊:“有來表演節目的了!”“先去看演戲的吧!”我們也隨著人群跑去看節目。
大街上更熱鬧了。有表演踩高蹺的,有表演扭秧歌的……他們非常賣力的表演著。人群里不斷傳出掌聲和歡笑聲,快樂和喜悅掛在了每個人的臉上。
晚上,我和妹妹一邊吃著糖果一邊數著壓歲錢,心里美滋滋的,甭提有多高興了。
“嘭——啪——”外面又放起了煙花爆竹。那一朵一朵的煙花,好像在預示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春節敘事作文 篇8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隨著童謠,我們溫州漸漸迎來了春節。
溫州春節基本從臘月就開始了,臘八要吃臘八粥,臘八粥要用薏米、小米、黑米、紅豆、紅棗來做,臘八的時候還要腌臘肉,給除夕做準備。
臘月二十四的時候我們過小年,家家戶戶要“拜鑊灶神”。沿襲“摻新習俗”。傳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凡人功過的日子,據說灶神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會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麥芽糖,為的'是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說壞話。
除夕到了,大街上處處是魚、肉的香味。除夕全家團聚,擺酒聚餐,或邀請親朋好友同食,開懷暢飲,又稱“分歲酒”。分歲酒非常講究吉祥。過去酒席上會有十只朱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
正月初一真熱鬧!家家戶戶爭先恐后放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征著送舊迎新和接富,俗稱“接年”。我們溫州正月初一的早餐是要吃松糕的,一種炊蒸而成的甜年糕,這種食物含有“年年高升”、“團團圓圓”的象征意義。
正月十五又是一個高潮:元宵節要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可湯煮,還可以油炸,有團圓美滿之意。
春節,既能吃上美味的食物,還能收到壓歲錢,真是我心中的最愛啊!
春節敘事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浙江溫州。照溫州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八節過后就開始了。但在臘八之前,家家戶戶都會曬臘肉或者是雞腿。二十四,掃房日,在這個時候,每一戶人家都有把家里的晦氣清除掉。還要準備好老老少少的年貨,為年夜飯的食材做好準備。
除夕,家家準備年夜飯,最主要的.就是一家老小團聚在一起。在吃年夜飯時,有兩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魚和年糕,吃了魚就會“年年有魚(余)”,則吃了年糕,就會“年年升高(糕)“。吃過了年夜飯后,我們一家人圍聚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十點左右,我們到樓下的空地玩鞭炮,小孩玩煙花和花炮,大人們放威力更大一些的鞭炮,到處是噼里啪啦和砰砰砰的響聲,熱鬧極了。
大年初一,家家戶戶起的早早的,到樓下空地放大型的紅鞭炮,寓意是紅紅火火。接著就是去親戚家拜拜年,只要說一些吉利又好聽的話,就能得到壓歲錢。晚上在家里吃飯,吃著蝦、魚、肉。邊吃邊聊天,有說有笑的,喜慶極了!大年初二、初三,家家戶戶到處游玩,到名勝古跡的旅游景點觀賞。大年初四確實老鄉人都到家里擺酒,大家有說有笑,有玩有樂。到了大年初五,到處充滿著鞭炮聲,這天的鞭炮是為迎龍燈而打的,只要龍燈走到的地方都會平平安安。劃龍燈劃到哪家門口哪家就要打鞭炮迎接,為什么要劃龍燈呢?因為哪家有喜事就劃到哪家,如果我家有喜事,她他們就會劃到我家門口,晚上留下來吃個飯。
一眨眼,到了開學的時候了,春節也差不多結束了,學生該上學去了,大人又去照常做事了。年的氣氛也漸漸散去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溫州的春節!
六年級:湯芷惠
春節敘事作文 篇10
春節一大早,奶奶就已經煮好了甜絲絲的金棗,樓下已經有人開始放鞭炮了,在熱鬧的鞭炮聲中,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拎著禮物,握著紅包,開始挨家挨戶的走親訪友。
我愛我們的節日——春節。“女兒,別玩了,快來貼春聯!”老媽打開大門,腳上的高跟鞋還沒有脫下,就朝著屋里大喊。
在玩電腦玩得不亦樂乎的我聽了回道:“嗚嗚,等一等嘛,人家在打boss呢,快死了,稍等片刻。”我說得油嘴滑舌。
“來不來?”威嚴,老媽的威嚴展現出來了。她的高跟鞋踩在木質的地板上,發出“噠噠噠”的聲音。在我看來,猶如死神敲響了死亡的鐘聲,“咚、咚”一聲一聲敲擊著我的內心。
“來來,馬上。”無奈之下,只得關上電腦,依依不舍地從游戲世界脫離,傷心。
隨后,拿著幾幅春聯,和媽媽站在門口。
媽媽拿著春聯,在黝黑的門上鼓搗著,我呆在旁邊,看得猶為心急。于是,接過媽媽手中的春聯,貼上厚厚的雙面膠,舉起長長的手臂。在門上比劃著。”
“貼高些,再貼高些。”媽媽站在我后面,像一個女指揮官一般對著我下達命令。
由于身高不給力,所以我不得不踮起腳尖。“好好好,就這樣,貼上去。”老媽說得尤為謹慎,好像一貼歪就會遭殃似的。但是,根據墨菲定理,越是不期望發生的事,發生的可能性就越高。果不其然,媽媽來了一句:“不行,上面有點歪了,撕下來重貼。”
我抬頭打量著,果然,春聯的一邊往上偏了幾度角。看著十分不順眼。
眼看著游戲快要輸了,但是前有游戲,后有媽媽,于是我只能黑著臉,極不情愿,憑著尊老愛幼的原則,還是撕下來。
我再次踮起腳尖,來了一個金雞獨立,想要把春聯撕下來。“吱吱吱”我一邊撕,一邊忍受著春聯脫離墻面所發出的'噪音。就像一個調皮鬼在教室黑板上磨指甲發出的聲音,我皺著眉頭,但是,邊撕還注重技巧,所以最后,在我的據理力爭之下,春聯脫離了門媽媽的懷抱。
“好了。往左一點,再往左一點,恩,恩,就是那。”指揮官老媽再次武裝起來,她的手里似乎拿著一個哨子,不斷有哨聲響起。
搞了半天,終于搞定了春聯,于是,我急急忙忙地敲著被關閉的家門。許久,“咔吱”,門應聲而開。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沖進家門,朝著電腦桌出發,背后還回響著媽媽的喊聲。
“換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