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戰國策》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戰國策》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戰國策》讀后感1
三寸之舌,勝于百萬雄兵。這句話真實的寫出了戰國時期政治家的重要。他們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里,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兩語就挽救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要是換成那些有勇無謀的將領,不僅會興師動眾,搞不好還會使利益盡失,引起眾怒。
在《戰國策》第一篇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中,秦國想借口向東周索要九鼎,從而來得到地盤。齊國也想得到九鼎。周臣顏率便出使齊國,答應如果齊國將秦軍殺退就將九鼎送與齊國。事后齊國向東周索要九鼎,顏率再次對齊王說:九鼎不像普通的東西,拿著就可以走,一個鼎就需要九萬人才能抬動,九鼎就需九九八十一萬人,當路過梁、楚兩國時一定會被奪去。所以,齊王取消了求取九鼎的打算。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做事情要名正言順,就是推卸責任也要找一個合適的借口。
在對付一些小人時,我們可以使用反間計。宮他從西周逃到了東周,將西周的`機密全部泄露了。西周國君非常生氣。馮且便拿著三十兩黃金的一封書信前往東周。信上寫:若能辦成,你就盡力,若不能就趕快回來,事情泄露了便自行了斷性命。信使故意讓東周軍兵抓住,東周國君看到信,馬上把宮他殺了。馮且借刀殺人,使宮他真么努力也沒有用。使用反間計一定要嚴密,否則就會引起眾怒。
做什么事都要憑智慧,曉之以理才能說服他人。其實很多事只要輕輕一點可以捅破,可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該說的一定要說。
《戰國策》讀后感2
站在歷史的今天,瞧一瞧現今五彩繽紛、五花八門的服飾,是一件多么自然不過的事情!
站在歷史的今天往回看20xx年,看一看著名的趙武靈王的胡服改革,會驚訝于小小服飾改革的艱難!
其實,也只是廢棄傳統長袖的服飾,改用便于騎馬射箭的胡服。
《趙策·武靈王平晝閑居》幾乎可以算是整部《戰國策》中最長的篇章之一,本身就表明改革的艱難。
其所記敘的是越在進行服制改革時,趙武靈王和保守勢力的代表人物公子成、趙文、趙造三人所進行的一場激烈爭論。
長長的激烈爭論里,趙武靈王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極大的'真誠,其言辭具有三大特點:
一、寬容的胸襟。
鼓勵異己之言。絕不阻塞忠誠進諫之路,絕不以勢壓人。
二、廣博的學識。
引經據典。娓娓道來。
三、敏捷的言辭。
對仗句式的連續相接,反問句式的參差穿插,極盡語言交鋒之藝術。
也許《戰國策》的編纂者,趙武靈王的耐心和智慧,寄予了無限敬佩,所以在《武靈王平晝閑居》之后,緊跟了一篇《王破原陽以為騎邑》,講的是趙武靈王駁斥軍事大將牛贊的保守觀點。
牛贊說:“利不百者不變俗,功不什者不易器。”
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要改變習俗,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要更換兵器。
其實,自古及今,由中到西,有些改革之利,何止十倍百倍?
改革之難,難于上青天。
《戰國策》讀后感3
以前注意好久了但總也買不到《戰國策》的全本,所以感覺讀起來也沒有什么意思?但是總感覺這本書要讀一讀,畢竟是點綴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歷史的瑰寶。沒辦法就打印了整版的《戰國策》每天讀一節。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對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也;無功,則削跡于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君曰:”子為寡人謀,且奈何?“對曰:”君謂景翠曰:‘公爵為執圭,官為柱國,戰而勝,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不如背秦援宜陽。公進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為己乘秦也,亦必盡其寶。’“
秦拔宜陽,景翠果進兵。秦懼,遽效煮棗,韓氏果亦效重寶。景翠得城于秦,受寶于韓,而德東周。”
這是《戰國策》中東周策,第二節。里面的計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戰國時期,秦國之強大,如果美國現在在世界的地位。那么盡管宜陽兵強馬壯,但是與強秦居全國之力來攻占宜陽,想比也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無論怎么正面的'防御,宜陽必失。在這種情況之下避秦之鋒芒才是上策。所以在秦攻占一樣以后,秦王嬴得了面子,周天子再去威逼利誘景翠,使景翠出兵,失去宜陽得到煮棗,景翠得珠寶,還感恩與周。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智慧,這種策略,雖與戰略想比未必是上上策,但是也可以作為戰略的極其有用的補充。
《戰國策》讀后感4
人要有自知之明,每個人要了解自身的能耐有多大,自身“斤兩”是多少,這對自己有好處。
鄒忌身高八尺有余。戰國時一尺是多少?1931年河南金村出土的尺,相當于現在的23.1厘米;安徽壽縣出土的尺,相當于22.5厘米。在秦統一度量之前,確實有點亂。細算起來,八尺有余,則超過185厘米,即使在山東大漢中,也屬高身材,以現代小姐們的標準,也可打上高分。高身材加上“身體昳麗,在齊國中算是美男子了。
有一天,鄒忌穿上朝服,對著鏡子(當然是銅鏡)問他的`妻子:我與住在城北的徐公哪一個美?其妻答:您非常美,徐公哪比得上您。城北徐公,是齊國公認的美男子,鄒忌不能自信。再問其妾:是我還是徐公美?其妾回答:徐公何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來訪,鄒忌和客人坐談。問客人:我與徐公哪一個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再過一天,徐公來訪,鄒忌仔細看,認定自己不及徐公美,隨后再對鏡子看,確實自己比徐公差多了。晚上睡下細思之,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的妻子認為我比徐公美,是存心愛我;侍妾認為我美是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有求于我。
鄒忌是有自知之明的,不因別人的贊美而飄飄然,這算是難得了。先賢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一個有修養的人,天天廣泛學習 吸收知識,每日三次反省自己,則能明白事理而做到行為舉止無過失。不斷約束自己,檢查自己的行為,這種態度在現在看來,也是對的。
鄒忌把他的體會告訴齊威王,得到齊威王的稱贊。下令:全國官民,如當面批評我的過失的,受上賞;通過書面勸告的,受中賞;在外面議論而被我聞知,受下賞。果然不久,燕、趙、韓、魏等國都愿意與齊國交往。但這已超出本文的話題。
《戰國策》讀后感5
假期期間我讀了一本好書,那就是聞名古今中外的《戰國策》。《戰國策》是收集戰國時期的史料匯集編寫而成,本書共有三十三篇,四百九十章。它并不是一個人或一個時期的作品,直到西漢時期的劉向將其整理編訂成一本書后,才有了現在的書名--《戰國策》。其中有許多著名故事,比如畫蛇添足、商鞅變法、南轅北轍、田忌賽馬……等等。
其中我比較喜歡田忌賽馬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田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他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進行比賽。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時,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三場比賽,田忌的馬都比不上齊威王的馬,三場比賽,田忌都輸了。田忌的好朋友觀看了整個比賽的程序,他拍著田忌的肩膀說:“你的馬雖然比不上人家的嗎,但相差不多。你的上等馬比他的中等馬要快,你的中等馬比他的.下等馬快。如果安排妥當的話照樣可以獲勝的。”田忌聽了之后就要求再賽一場,齊威王答應了。田忌照著他的朋友的話賽了一場,結果是兩勝一輸,田忌贏。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得到的啟示是:一是劣勢中找到優勢。世上不是沒有好馬,只是缺少伯樂;相信自己總有獨到的優勢所在。二是以己之長攻敵所短。三是了解對手的劣勢,隱藏自身的優勢。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戰國策》讀后感6
讀書筆記摘抄: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說之。夫人鄭知王之說新人也,甚愛新人。衣服玩好,擇其所喜而為之:宮室臥具,擇其所善而為之。愛之甚于王。王日:“婦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鄭知寡人之說新人也,其愛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鄭知王以己為不妒也,因謂新人日:“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新人見王,因掩其鼻。王謂鄭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要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
讀后感心得賞析:
相信略有古文基礎的都能讀懂這則故事,它講述的是楚王寵幸魏王送來的'美女(新人),這引起楚王夫人鄭氏的不滿。但鄭氏并沒有立刻發作,而是先偽裝出一副很和善的樣子,和新人成為好姐妹。這樣既使新人放下戒心,也使楚王對其充滿好感。然后,鄭氏使出她的殺手锏,好心勸告美女記得在楚王面前遮住鼻子,因為楚王不喜歡她的鼻子。新人當然對這位好心大姐言聽計從,然而這引起楚王的誤會,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如果有朋友讀過《紅樓夢》的話,大概會立刻聯想到鳳姐和尤二姐的故事,兩者的故事邏輯幾乎如出一轍,假意示好,然后煽風點火借刀殺人。不知曹公當年是否借鑒過這個故事?
曹公連篇累牘,用了將近一章講完的故事,放在《戰國策》不過二三百字而已。而放眼當今熒屏之所謂大型古裝宮斗戲,用了五十來集來勾心斗角,倒不如這一段來的干凈直接。先秦文字洗練如此,令人嘆服。
《戰國策》讀后感7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學生時代,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比如有:《論語》、《左傳》、《國語》等。這些書籍大多描述了各諸侯國及其士人之間的精彩紛呈的斗爭。而在這些書中我最喜歡《戰國策》。
《戰國策》是西漢時期劉向根據戰國史料編訂而成的。其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十二策,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篇。全書記載了當時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或互相辯論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它開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之先河,是繼《國語》之后又一國別體史書。
提及《戰國策》,就不得不提及其書中所述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比如在楚國的張儀為秦破從連橫文章中,張儀為了破壞合眾,說服楚王與秦結盟;他首先是向楚王講述不結盟的嚴重后果,然后又向楚王講述了結盟的好處。結果在一番威逼利誘之下達到了出使的目的'。放在今日,不正是左手一個蘿卜,右手一根大棒,逼弱國就范的把戲嗎?
總而言之,《戰國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它不僅可以讓我們見識戰國時期的風土人情和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還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讀好《戰國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還可以讓我們為國事出謀劃策。
【《戰國策》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后感方案 -讀后感作文03-13
歷險記讀后感 -讀后感作文03-13
名著閱讀讀后感 -讀后感作文03-13
西游記的讀后感 -讀后感作文03-13
讀后感05-01
湯姆索亞英文讀后感 -讀后感作文03-13
再別康橋的讀后感 -讀后感作文03-13
項鏈讀后感03-15
童年的讀后感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