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最需要什么》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最需要什么》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最需要什么》讀后感 篇1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仔細翻閱了趙國忠教授編著的《教師最需要什么》一書。這本書從四個方面:教師的人生、教師的職業、教師的教學、教師的教育共69條來闡述教師最需要什么,在一本書的容量里囊括了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們對教師各個方面的勸誡和指導,雖面面俱到,實則淺嘗輒止。但是如果你要在某個方面仔細研究的話,這本書倒不失為一個藥引子,由這里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點,然后由點及面擴展開去,在這個點上深入地進行研讀。
比如說第一節:教師,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智者蘇格拉底留給后人的箴言圣諭,對于我們來說,不光要認識自己,更要認識作為一名教師的自己,準確定位教師這個職業背后所代表的自己。所幸我找到了美國的帕克帕爾默所寫的《教學勇氣》。帕爾默對教師心靈的剖析很深刻很細膩,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讓我忍不住為一小段話加上自己的注解:夜深人靜的時候,翻開書一字一句反復品味咀嚼,隨手記錄下當時的感受,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和帕克帕爾默一起直面心靈、正視痛苦與困惑,去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實現自我。正如作者自己說的那樣: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痛苦和快樂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自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所以這本書是獻給那些掙扎于痛苦中的教與學的愛好者的一份厚禮。
想一想,我們讀過的教育專著大多數所剖析的都是教育的對象——學生或者教材文本,而《教學勇氣》一書,直面的卻是教師的心靈,他引領教師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從而自我實現。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地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所以無論是何種教學模式,哪種教育理念,如果無法觸動教師的心靈,無法引起教師自身的認同,不去關注教師心靈深處的需求,外在的行為與內在的需要無法達到認同與統一時,都不會真正地改變一名教師的教與學。
回到我們的藥引子《教師最需要什么》,比如第七小節:個性,教師的魅力之源。在這一章中,趙國忠教授就以薛瑞萍的故事來證明一名教師的個性和特點是如何影響她的學生和教學過程的,文中列舉了關于她對語文教學的見解,摘錄了她上課的一段實錄,這段摘錄讓我很感興趣。所以我就拓展閱讀,網絡給我們提供諸多的便利,首先我上網搜集了有關薛瑞萍的資料,知道了薛瑞萍的成長經歷和她的獨特個性。我最欣賞她說的一句話:缺乏真誠、理性和趣味的日子是不值得一過的。薛瑞平說:大量的,高品質地讀,自由的、誠實地抒寫;勇敢地、大膽地思考。這,就是我磕磕絆絆一路走來的,越來越堅定地語文學習之道。在薛瑞萍的眼中,語文學習之道,大道至簡,唯三個字也,讀,寫,思。所以她說,老師挖空心思,把一篇既不深也不美的課掰開了揉碎了,百樣紅紫地演繹解說,真替他難為情!語文的事情哪有那么復雜?教師自己先愛讀書讀好書了,再使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教師自己先把文章寫好了,學生熏呀熏的也能寫得不錯了;教師上課出口成章了,學生學呀學的,也能意暢辭達,甚至富有文采了——不就得了嗎?網絡閱讀的這些資料,為我勾勒了一個相當有個性、有思想的形象,特立獨行卻見解精到,我決定好好讀讀薛瑞萍。半年的時間過去了,我陸陸續續讀完了薛瑞萍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我們二年級啦》《五二班的閱讀日志》和《薛瑞萍教育教學問答》四本書,確實被薛瑞萍的睿智、通達,堅持真我的個性魅力所深深折服。在書海中漫游,那些個性鮮明特立獨行的人往往會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駐足細細閱讀,靜靜思考,比如這段時間讀到的李鎮西的愛心和激情,季羨林淡泊與沉靜、魏智淵的深邃與自省,張德芬的靈修與參悟……正如周國平所說,并不是隨便讀點什么就叫閱讀,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符號構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這漫游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
一切的閱讀都是讀自己,一切的寫作都是寫自己。與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都充滿著故事,這樣的故事激發了我書寫的沖動,是啊,就像朱永新教授所說的,只有活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有那么多感動的瞬間,有那么多難忘的日子,有那么多靈感激發的瞬間,如果沒有書寫沒有記錄,這樣的日子豈不是輕飄飄的沒有一點分量。于是,我開始寫,忙里偷閑在課間的空隙,記下課堂上的碰撞的火花;夜深人靜時,伴著兒子的鼾聲,記錄這個調皮蛋成長的點點滴滴;子夜的燈光下,記錄著我對教育教學的反思和拷問;周末的閑暇時光,讀讀閑書,填幾首小詞,謅幾句小詩,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雖然日子更忙碌了,但內心越來越豐盈,在新教育的路上,就這樣偶然一轉,竟然讓我發現了一處心靈的棲息地——我的書寫生活。一年算下來,已有十萬字,生命的厚度就在這日不間斷地書寫和思考中豐盈。
當教學生活日復一日地進行著,新鮮的故事卻在不斷地上演。我很慶幸是閱讀幫我打開了通達靈魂深處的大門,是那些偉大的靈魂提一盞明燈,在迷茫中幫我照亮前行的路,是書籍給我和我的孩子們插上了追夢的翅膀,我很感激亦很欣然,所以無論何時,無論怎樣,都要一路閱讀,一路前行!
《教師最需要什么》讀后感 篇2
一本好書就像一粒幸福的種子,可以在閱讀者身上開出美麗的花朵。莫源秋教授的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這本書,就像這樣一粒飽滿的種子,落到我的心底,平凡細膩的筆觸讓我感動、反思。這本書闡明了愛是雙向的,只有教師愛幼兒,沒有幼兒愛教師的愛是不完整、不科學的。這本書中讓我受益頗深的是這樣兩個觀點。
一、幼兒犯了錯誤,不需要大家幫助。
教師想贏得幼兒的喜愛,除了為幼兒營造充滿愛的環境,還要營造一種相互尊重的氛圍。許多教師容易走入這樣一個教育的誤區,即一個幼兒犯了錯誤,讓所有的幼兒都來“幫助”他。其實,犯錯是幼兒個人的私事,有時更是幼兒個人的隱私,不需要大家都來關注,更不需要大家都來批判和“幫助”。否則,大家都參與進來,可能會讓犯錯誤的幼兒在他人面前失去尊嚴。
諸如小朋友經常會出現“尿褲子”的現象,如若老師處理不當,孩子很可能會因為擔心被同伴取笑而厭學,在全班面前失去尊嚴,我們如能運用“高超的手段”保住孩子的面子,尊重他們“犯錯誤”,不公開羞辱孩子,教師肯定會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尊重,尊重不代表著教師對幼兒的尊重,更意味著幼兒之間的相互尊重。回想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為幫助某一特調皮,缺點“一大筐”的孩子改正錯誤時,往往會動用集體的力量,開場白往往是“某某小朋友實際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但他身上還有很多的缺點,今天我們幫他來找找吧。”通過閱讀此書,發覺自己的這種方法完全是錯誤的。當孩子犯錯誤時,教師應該和相關的幼兒私下“了結”,或者讓幼兒自己“了結”,在別人不知不覺中改正,過于張揚幼兒所犯錯誤,不僅不利于幼兒改正錯誤,也不利于幼兒的心理降,使幼兒過多的去關注別人的短處,如果過多關注別人的短處,孩子的心理不會十分陽光,過多關注別人的孩子多了,班級的心理氛圍決不會和諧。
書中“缺點”屬于孩子的隱私,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莫老師還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某老師在家長來接孩子時,先將孩子的進步之處大大肯定了一番,然后想將孩子存在的缺點也告訴家長,家長也急切地想知道,但該教師卻直接將缺點偷偷告訴了幼兒,讓幼兒暫時保密,等改正了,再向家長報喜,我覺得此教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學習,把孩子的缺點當作隱私來保護,是對幼兒的一種尊重,激勵幼兒在無人知曉中快速地將自己的缺點改正,進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在平時,我要樹立一種保護幼兒隱私的意識,只要是影響到幼兒降發展的事情,都應該視為幼兒隱私,都應該受到教師的尊重和保護。
關注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幼兒園過一種有尊嚴的生活,幼兒園就會成為幼兒向往的地方,教師就會成為受幼兒尊敬、喜愛的人。
二、做個富有幽默感的幼兒教師。
幽默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手段,它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幼兒也特別喜歡 “幽默”的教師,幽默不僅能給幼兒帶來歡樂,而且能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受到教育,獲得發展。
平時多使用幽默批評,許多時候,幽默化的間接批評比直接批評更易于接受,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天,喝完牛奶,自由活動時間,好幾個幼兒都爬到桌上,老師沒有生硬制止,她幽默地說:“小淘氣們,快下來,要不都要變成小猴子了,變小猴子可要長尾巴的.啊。”聽老師這么一說,孩子們馬上笑著爬下了桌子,天天說:“我可不想長尾巴。”老師的話使幼兒的“違規”行為在笑聲中消失,因為孩子更樂意接受寓于幽默的勸導,老師的幽默也使師幼關系更加融洽。教師可讓幽默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利用一些閑暇的時間,教師或幼兒輪流講一些幽默的故事,進行“說與做的不一樣”的游戲等等,這些活動充滿趣味性,又有一定挑戰性,對幼兒思維靈活性、深刻性、創造性的訓練都有一定作用。
幼兒不喜歡一本正經、不茍言笑的教師,更不喜歡一本正經、沒有言笑的教育和生活,他們喜歡富有幽默感的教師,喜歡能給他們創造幽默感的教師,喜歡幽默情調的教育。因此,今后,我將不斷提高自己的幽默意識和幽默能力,以一種積極、樂觀和開放的心態對待幼兒,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受到啟發,獲得發展。
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到被人心中,總是自己心中有陽光。”是的,追求快樂是人的本性,自己心中有陽光才能給孩子帶來陽光的幼兒教師,定會受到孩子的愛戴。所以,我愿意做幼兒喜愛的教師,和幼兒一起幸福地成長!
《教師最需要什么》讀后感 篇3
這是一個普通的寒假,對于全中國人來說,卻注定是不一樣的。武漢疫情的一再擴展蔓延,全中國人心惶惶,居家之日一再拖延,甚至拖到了兩次開學延期。
一晃,竟然有十二年了。我手里捧的這本書出版于20xx年,那是我踏上工作崗位,選擇職業之路的第一年。并不是我買的,是時任中心小學的錢校長推薦并發給每位老師的,我幾乎未曾翻動,看著有些蠟黃的的封面,內心自然是有些愧意的。
教師最需要什么?我也在想,身為人師十二年,在人生之路上,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在教育之路上,我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帶著思考,我慢慢品讀……
認識自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名教師,首先是一個人。既然是人,就會有人的基本屬性。而認清自我,即是第一步。教師只有看清了自己,認識了自己才能準確地把握定位,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想辦法悅納自己的職業。工作之初,“職業倦怠”一詞是熱潮,當時年輕的我對教育工作頗為新鮮,還全然體會不到。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隨著教育工作的千篇一律和日復一日,再加上教育圈子而引起的周遭的壓力,慢慢地倦怠也找上了我。讀罷文中一段話,讓我自省。教師要善于用兩把尺子,一把量別人的優點,一把量自己的.不足。擁有好的心態,才能使人奮進。
發現自我——
當代教育家徐世貴說過,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沒能利用自身的潛能和特長去創造本能出現的奇跡。誠然,教師這份職業是普通的,卻又是崇高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千千萬萬個生命,面對的是一個家庭又一個家庭的希望,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猶記得當年還在武進區,一次出乎意外的評優課,很意外的去參賽,沒有抱任何希望,因為要進入區級課堂展示,首先過五關斬六將,從整個武進區教學設計中出線,只有十二個名額。而自己又是隸屬武進邊緣地帶的鄭陸小學,根本拿不出任何實力與城區老師抗衡。但是,當時的英語教研團隊分外團結和睦,大家幫我出謀劃策,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說課練習,師傅沈波老師一句一句幫我過關,我竟然站上了區級舞臺。所以說,教師要善于發現自己,只要肯干,敢于努力,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發展自我——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工作就是教書,也就是上課。課堂占據了教學太重要的力量。回想自己從實習開始就從師師傅沈波,一開始她的每一節課我都去聽,聽完我才知道如何去授課,無非就是照本宣科,復制粘貼。現在回想起來,盡管我的課堂形似師傅,但是神并不像。慢慢地外出聽課機會多了,學習到的優秀老師的見解也多了,再加上自己的感悟,我開始慢慢認為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有自己靈性,用心地上課,追求有靈性的課堂,打造自己的個性魅力,讓學生們對學習充滿熱情和興趣,從而才能培養學生成為未來幸福生活的創造者。
創造自我——
作為教師,要在工作中懷著對教育執著的信念,在創造中肯定自己的價值,并且成為別人的需要,從而活出幸福和自信。科研之路,我不敢涉足,總覺得自己一名普通教師能上好課已經不錯了。研究的事那都是專家的工作,隨著去年七月加入名師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活動,與十位優秀的工作室成員的數次碰撞,常常讓我對她們欽佩不已。同樣是教師,她們的追求那么高,她們的自律深深令我折服。在導師的要求之下,我也曾在某個周六周日的夜晚精心完成了一篇論文,算是史上最有時效的一篇研究習作,我發現,帶著深度去思考教學活動和環節更有意義。去年12月底,我也在課程中心主任蔡老師的鼓勵下嘗試寫課題,連續17個小時電腦前的搜索、查找、撰寫、更改,我完成了教育生涯中第一次課題的撰寫,盡管最后并沒有通過,但這一努力的過程讓我在科研之路上更上了一個臺階。
成就自我——
這是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一點。成就自我,需要有努力和毅力,更需要有不斷超越的勇氣和信心,要在創造自己人生價值的基礎上,開創自己的教育天地,并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影響教育,甚至讓整個社會受益。目前,對這個層面,我還遙不可及。我想當下,先把每一步都做扎實了,一定能成就自我。
我并不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就算如此漫長的假期,平日里并不喜歡追劇的我,卻看了一部又一部劇,最近在看前段時間火熱的《慶余年》,越看越有意思。主人公范閑在劇初說了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沒有第二次生命,但如果可以,誰不想重新來過,因為誰都不希望人生留有遺憾。
但愿,我的人生之路,我的教育之路少留遺憾。
《教師最需要什么》讀后感 篇4
巴羅曾說過:“一個愛讀書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最近讀了趙國忠先生主編的《教師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這本書,如同獲得了一位良師益友。教師最需要什么?這個問題我從來沒有思考過。初看書名,我不禁想起了我的需要:是金錢?是名利?是學生好的成績?還是家長的尊敬、社會的推崇……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捧起了這本書,讀著讀著字里行間仿佛有一種充盈生命激情的精神之流在我的體內穿行,一種全新的思想震撼在我的心頭反復回蕩。
全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師職業最需要什么、教師教育教學最需要什么和教師教育最需要什么四個方面,以中外教育家的經典經驗和思想之精華,提供了69條最為珍貴的建議,書中每一條建議談一個教師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每一條建議前都有深刻而又精辟的名人名言,有生動的教師典型案例,也有精辟的分析。閱讀時我時而驚喜,時而汗顏,不斷反思,不斷比較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思想,終于明白了:其實教師最需要的是快樂,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會凈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感受到活的有價值、有意義、越來越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這樣的快樂才是教師最需要的,是超越物欲、私欲、權欲之上的精神境界,是教師成為名師乃至教育家不可或缺的思想根基。讀完這本書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快樂的做教師
教師,曾是令許多人羨慕的職業,時至今日,情況卻截然不同。我想問一句“老師們,你們感到幸福嗎?”大多數老師可能要給予否定的回答。多少一線教師喜怒哀樂起伏大,偏執、強迫癥、焦慮已成為他們最主要的身心健康問題,常聽老師們感嘆:“累死了,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熬到退休啊!”我們教師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難道這樣的感嘆要伴隨到我們退休嘛!所以我想說:我們要善于從職業中尋找快樂,做一名快樂的教師。
我認為擁有快樂的心態很重要。有人說“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可見我們只有把工作當成樂趣,才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才能毫不勉強、孜孜不倦、才能體回到當一名教師的幸福。其實良好的教育就是讓老師和學生因教育而更加快樂地生活。如果一個教師對生活總是持有樂觀的態度,那么他的學生也會積極樂觀;如果教師整天愁眉苦臉,那他的學生也會眉眼不開,厭惡學習,漸漸地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沒有希望。快樂的做教師,不僅是善待自己,更是尊重學生的一種表現。讓我們擁有快樂的心情,才能擁有工作的激情,有了工作的'激情,才能在事業上不斷地進步。
不跪著教書
教師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并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是跪著教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教師該怎樣教書?怎樣才能做到”不跪著教書“?
不跪著教書,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是一種高尚的教育。不跪著教書必須要有站起來的勇氣和決心,要有視野的寬度、知識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教育的尺度,最重要的是,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還要深記自己做為教師的責任。教師是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一盞明燈,教師要用真愛感染學生,用真情融化學生,讓學生真正懂得人生的真善美。同時教師還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針對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師”跪著教書“的現實,有一個良方: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讓書成為自己生命的伴侶,從書中汲取教育生命的智慧。教師只有學會讀書,才能學會思考,學會教育;教師只有讀書,才能有教育理想、教育智慧、教育激情,教育感動,才能有教育生命,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是一個有生命內涵的人,一個站直了得人。
教育是一門藝術
教師每天都是與孩子在一起的,想要去教育好每一個孩子,卻是一項很不容易的工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在教育中,我們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當你了解了學生,了解他的思想表現,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知道他在學習過程中對什么是感興趣的,對什么又是感到有困難的,就能有的放矢地去進行教育,從而激起他從心底里對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在這個了解和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運用一些策略,那就是要有一定的耐心,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對話,充分地去尊重他們,去理解他們,并時時地去關注他們,以真情換真心。當我們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問題就應該及時地與孩子談心,在談心的過程中還要善于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說出心中的愿望或感受。談心是一種很簡單的教育方式,它能夠滿足學生的這種渴望,在談心的過程中,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去贊美他,并去欣賞他,讓他們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和關懷,讓他們充滿了信心并看到了希望,并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自信、自立的人。讓談心成為溝通師生感情、激發學生心靈火花的重要途徑,讓教育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
《教師最需要什么》是一本為數不多的點中教師要害的通俗性與實用性兼具的好書,靜心品讀收獲頗多。這本書讓我更透徹地認識了自己,使我真正認識到了教師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