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的作文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的作文 篇1
1、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2、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了,我家今天就包起了粽子呢!
我站在外婆旁邊,看著她包粽子。我看得手直癢癢,畢竟,我已經十二歲了呀!我就對外婆說:“外婆,我也不小了,我想學包粽子!”“好呀!這樣,我就可以省點心了!”外婆微笑著答應了。
正式開始學包粽子了。我在選粽葉上就出了岔子。我一直以為兩片粽葉要選的一樣大,外婆說:“選粽葉不要選得一樣大,不然包粽子時就會很難看的。”“哦,這樣啊。”我明白了。于是,我先選了一片大的,再選了一片小的,把小的放在大的上面。第一步,學會了!
然后,外婆說,要弄一個類似于圓錐的東西,還給我演示了一下。看著蠻簡單的,做起來卻有點困難。因為,我搞出來的`那個“圓錐”太小了,根本包不了多少。外婆教我:“弄的時候,要左邊長,右邊短,這樣就能搞到最大的程度了。”我試了試,還真的!第二步也會了!
這時就應該放糯米和餡了。這個很簡單,只要把糯米和餡放進“圓錐”里就行了。這沒有什么難的。
接下來,就沒那么簡單了。我總是捏不好粽子的棱角,而且,糯米和餡總是會掉出來。于是,我注意觀察外婆的手法,在看懂后,又加強力度。終于,我捏好了!
現在,應該要系繩子了。我以為捏好了就萬事大吉了,所以就敷衍了事。結果,糯米和餡都掉了出來。我百般無奈地又包了一個。這個粽子,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粽子,我吃得特別香。
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勞動換來的東西,總是最好、最好的。
端午的作文 篇3
20xx年6月22日,夏至,農歷五月初四,從20xx年9月7日起,這是我在北京的第二年,即將到來的是第二個端午節。大家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可在校園的集體宿舍里,跟著一群求學北京的同齡人相依為伴,感覺里未有悲傷,節日里大家反而可以尋些樂子。我們還未曾背負壓力和擔子,想在最好的年華里看夠外面的世界,心總是疏朗著向外的。家人對我的牽掛大于我之于他們。
偶然看到姐姐一條@了我的狀態:“想念外婆的甜酒”,心里微微有些顫動,險些沉醉在甜甜的酒里。這感覺那么熟悉,那么深刻,那么溫柔。有的東西就算不常想起,卻總能如流淌在血液里一般,感覺真真切切。它攜著久遠的生命力,伴隨著你一起遷徙,偶爾遠離,哪知情意更濃。
這是五月啊,一個艾草飄香,家家戶戶祈求清凈健康的季節。對于家的感覺,我依舊停留對在老一輩人的印象中,總有一個精干的女人,將家里的各種活兒安排得有條不紊。這些女人們,足以構成鄉土社會里最靚麗的風景,她們對這神奇變化著的自然仿佛有著先天的感知,到了哪個月份,要做哪些事情,是一樣也錯不了的。小時候,總對這些神奇的日子充滿了期待,因為家里早早地就開始準備,這些天跟往日里總有些不同,或是家里多了些擺設,或是多了些吃食,即便是要行些復雜的禮數也是好的。那時總愛跟在大人們屁股后頭,問東問西,偶爾用手觸摸一些被“明令禁止”的東西,明知會觸犯規矩,但依然心向往之。因為在小孩總是喜歡新奇的。更何況在那個時候的我們眼里,自然和人是依靠著一種多么精妙的時空、象征物發生聯系呀。
記憶里,外婆是一個將這種角色扮演到極致的女人。晚上睡覺之前或者白天無事的時候,她總喜歡用緩慢的節奏拍著手,輕聲念叨什么節日將至,家里又該準備些什么了。特別是釀甜酒,精準的日期是不能少的,既要保證氣溫足夠高,能釀出好甜酒來,又要保證甜酒能保存到端午節兒女回家的日子。之所以要保存,一是怕氣溫高,擱久了不好吃;而是怕我們這些饞嘴的沒了節制。但實際上,外婆每年都得釀上好幾次,一來先測試氣溫和各種材料的配比,二來滿足小輩們的哀求。
那時的外婆總是幸福的。老人腿腳總是不夠好,平日里無事從來不上二樓,可一到了釀甜酒的時候,總得親自端著一大盆未釀的甜酒到二樓去,挑選一個氣溫最高的地方,先用塑料膜將甜酒封好,再實實地捂上被子,保證甜酒發酵得味道鮮美。這一上一下,早就累得氣喘吁吁,可這份工作,別人是如何也替代不了的。這是外婆的驕傲,小輩們享受著老人的收益,她自然是只有滿足和高興。
甜酒的制作方法不算簡單,耗時又長,而且商店里早能買到。可大家伙兒都嫌買的不好吃,酒味兒不夠,米不多,不實在,還是外婆自家做的,吃得最習慣。可記憶里,外婆自己卻很少嘗嘗自己釀的甜酒,興許是小時候只顧了自己吃,從來顧不了其他人了。外婆做的時候,還得常估算下分量,得足夠大家伙兒吃上幾頓才行。可最讓我暗中竊喜的,還是最后大家都散去,只有少數幾人能獨享的部分。將最后的一些甜酒放進鍋里煮熱,等到白霧騰騰的時候,搓小湯圓一個個往里放,七分熟時往里打上幾個雞蛋,白花花的一片,既晶瑩剔透又醇厚芳香,集全了我的最愛。這個時候,外婆才開始照顧下自己,用油條蘸著吃,是她最喜歡的味道了。
這個我在其他地兒再也沒瞧見過的甜酒湯圓雞蛋羹,怕是小時候,對艾草飄香的五月最大的期待之一了。釀甜酒的盆、厚實的花被子,依舊那么親切。另一個期待,應該來自外公吧。
外婆和外公頗愛拌嘴,在一旁的我常常被逗得偷著樂。他們的角色有些像地主婆與長工,外婆總是領導和支配,外公總是服務和順從,兒女們常心疼外公,但我知道,這是他們之間幾十年無可替代的親和愛。五月最受人矚目的粽子,也常常在爭吵和斡旋里產生。
外公總是忙活著其他事情,對家里的小事不甚關心,但外婆卻比兒女回家過節看得比什么都重,粽子是得早早準備好的。因此,難免聽見外婆抱怨甚至呵斥外公包好粽子,因為外公的手藝在家中無人能及,也不可替代。但最后的結果似乎永遠都是某個下雨天,外公無法外出,便老實在家里完成“任務”。常是外婆在趕集的時候買好新鮮的粽葉,備好糯米和線,等外公回來,便開始忙活起來。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便是絕好的工作臺。粽葉翻飛,棕線如梭,小巧的粽子在外公手里總是那么乖順妥帖,一旁的我常常沉醉于這,精彩的表演。經外公手的粽子是四角,精而實,經過高溫的`蒸煮后也保存完好,粽葉的芳香更是完美留存,現在的我似乎都能嗅到那冒著白霧的鍋里飄出的味道……
我最愛吃的是外公包的粽子,沒有餡兒,口感卻更加醇厚自然。或許是粽子也沾染了外公的氣息吧。在家里外公常沉默,不太表露情感,他一生似乎只留戀于那片黃土地,卻事事明白于心。外公最得意的,或許是自己的青年時代。他出生貧寒,排行老三,好不容易有了讀書的機會,但好景不長,最后是連跳幾級,讀完了小學,后來憑著這僅有的一些知識,當起了工會的會計。他常跟我說當時自己是如何渴求知識,也毫不謙虛地說自己學業如何優秀,后來想,大概是那一代人才有的情結。物質的匱乏、知識的貧瘠和求知的渴望,塑造了他們的一生。然后,最終,他還是將自己交給了黃土地,或許,多少代表了那代人揮之不去的命運。
但外公也常出乎我的意料,在我上中學學到世界歷史的時候,開始有些炫耀,外公卻十分熟練地跟我聊起瓦特和蒸汽機。他愛看歷史和地理,常常借著我的書來看,偶爾向我要書,我隨手給一本,他總有些嫌棄地說“這個我看過了”。外公看書要戴老花鏡,這個時候最可愛了。鏡架的一邊被他的小孫女摔斷了,只剩另一邊,外公卻舍不得扔,據說這眼鏡買得早,那時候還得好幾十塊呢。為了繼續使這副有著革命情誼的眼鏡,外公在另一端鏡架上套上繩子,掛在耳朵上,看書時卻常常一松一緊,甚至滑下耳朵,好不滑稽。
外公跟外婆不一樣,他愛吃粽子,也愛吃自己包的粽子。卻常常遭到外婆的訓斥,說是要留給孩子們,可每年,給這個孩子捎,那個孩子捎,鍋里的粽子總不會少。
可今年,我怕是吃不到外婆的甜酒和外公的粽子了,不知道老人在家里會不會念叨。再想下去,怕是肚子呱呱叫,眼淚哇哇流了。趁早做個好夢吧,說不定夢里粽葉飄香,甜酒醉人。
【端午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風俗作文05-05
端午龍舟作文01-02
端午趣事作文01-02
難忘端午作文02-19
我們的端午作文02-21
端午情作文02-21
家鄉的端午作文02-21
描寫端午的作文02-20
憶端午作文02-21
端午的習俗作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