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融讓梨讀后感 推薦度:
- 孔融讓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孔融讓梨》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融讓梨》讀后感1
一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后很有感觸。這篇短小精煉的歷史故事中,僅有5的小孔融,竟知道要尊老愛幼,他的這種高尚的舉動和優秀的品德深深的教育了我。
6 歲的時候,我就能將三字經背下來。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融四歲,能讓梨。意思是說,孔融四歲的時候就知道了給哥哥吃大的梨,自己吃小的。 讓我來說一說這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孔融,他聰明好學,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個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父母親十分喜愛他。孔融有四個哥哥。一天,父親帶回來一籃子的梨。看上去又大又好吃。哥哥們都舍不得先吃,就讓孔融先去挑,孔融把籃子里的里挨個看了一看,最后他高興的拿起那個最小的梨,說‘我要吃這個。’爸爸看到了,笑著問孔融: ‘這么多的梨,又讓你線條。你為什么拿的是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給恥笑的,大的留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吃。’只有四歲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謙讓自己的`哥哥,大家都夸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以前,我總覺得,我是小孩子,應該多吃點。每次媽媽讓我選吃的,我總會比了又比,選了又選,哪怕只大一點點,也是好的啊!
尊老愛幼,是多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種美德吧!這樣才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深受啟發。
孔融有五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孔融是這幾個兄弟中最聰明的一個。孔融四歲時,母親買了一些梨,梨有大有小,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開始吃了起來。父親好奇就問:“孔融,你為什么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因為我的哥哥們比我大,我比他們小,所以我要拿一個最小的梨吃。”孔融回答道。父親有好奇地問:“你還有一個弟弟,最小的因該是他吃才對呀?你為什么要吃最小的梨?”“因為弟弟比我小,我要讓著他,所以我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恩”父親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個故事讓我得到了一個啟示:孔融四歲的時候時就學會了讓梨,而我們現在還是不理解父母的苦心。難道不應該反思一下嗎?四歲的孔融把最大梨給他哥哥們和他的弟弟。在我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拿來就吃,可是孔融卻把梨給了自己的哥哥,說自己小要吃小的。現在時代是變了但是我們卻不能忘記我們先祖們的美德,我們要在發展的同時也要保留一些祖先們傳下的東西,美德是藏在心里的我們要發掘它們把它們用到生活中去,那才能讓它體現出它那寶貴的價值。
所以我們做人要懂得謙讓,不要老是斤斤計較,這樣的日子會很無趣。如果你懂得謙讓,你會覺得生活是那么的歡樂。我們還要向孔融學習,尊老愛幼,尊長的好習慣。
《孔融讓梨》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讓梨》,我讀后很有感觸。這個故事說的是:東漢魯國,有個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聰明,也很懂事。在他四歲時,有一次,爸爸拿回來一袋梨,給孩子們吃。爸爸讓孔融來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給了爺爺奶奶,把比較大的給爸爸媽媽,把其他的給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給了自己。大家都夸他懂事。
看到這里,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個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那么懂事!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一陣發燒,不禁慚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別!怎么回事?聽我慢慢道來。
我天生喜歡讀書,我家也正好在少兒圖書館附近,我便有事沒事就到圖書館借書,但我一般喜歡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著要去借書,便纏著爺爺跟我去,但爺爺因為在燒開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顧,所以爺爺燒完開水就要去照顧弟弟。但我卻不懂事,一個勁地纏著爺爺。爺爺非常生氣,批評了我,我還不服氣,也小聲嘀咕了幾句。唉,現在想起來多后悔啊!爺爺是多么疼愛我啊,我卻那么不尊重他老人家。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歲就懂得尊老愛幼,我十歲了還那么不懂事,慚愧啊慚愧。
尊老愛幼,是多么偉大的美德啊!它能讓每個人都對你刮目相看,快學會這一種美德吧!這樣才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讓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讓梨》讀后感4
謙讓是我國傳統的禮儀。前不久,我看了一篇〈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孔融,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語。孔融4歲時,一日,父親給他和他的哥哥買了一些香梨,父親給他了一個最大的香梨,可是,他卻拿了一。最小的香梨,父親看了非常驚喜、高興。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上街去玩,我們乘上了車,坐到了位子上,第2站,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上車了,老奶奶沒有位子,只能站著,第3站,一些人下車了,老奶奶剛要坐下,一群年輕人跑過來,把老奶奶推開,自己坐下,老奶奶差點兒摔倒,看到著一幕,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拉了拉姐姐的衣角,輕輕地說道:“姐姐把我們的位子,讓給那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你看她沒有位子坐,多可憐呀!”
“妹妹難道你想站著,不想坐著嗎?”姐姐疑惑的問道“不是的,姐姐你想呀!孔融4歲能讓梨,我現在是10歲,你現在16歲,難道我們這些都不懂嗎?我們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這樣也算助人為樂呀!”我認真地說道。“妹妹,妹妹你說的太有理了,讓我實在太佩服了,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讓座吧!”“OK。”我回答到,說著我把老奶奶攙扶了過來,又讓老奶奶坐下,老奶奶笑瞇瞇地連聲說:“謝謝,謝謝呀!”“沒什么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站著,偷偷的看著老奶奶,老奶奶舒服的做在凳子上,我偷偷地笑了。
孔融4歲都會讓梨了,作為我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做一個學會謙讓的小學生!
《孔融讓梨》讀后感5
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許多古人身上就有很好的體現。在孔融孔文舉身上就體現出來了。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父親讓孔融分梨,結果孔融自己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他:“為什么你自己拿最小的梨呢?”孔融說:“哥哥比我大,應該吃大的。弟弟最小,我應該讓他。”
后來,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大家都說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是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家長們也經商用這個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我們平時做到謙讓了嗎?如果爸爸媽媽讓我們分梨的話,我們會給自己留個最小的嗎?估計大多數孩子不會吧?我們看了這個故事后,會怎么做呢?
我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副情景,一個老奶奶慢慢的走上了車,愛心座位被幾個年輕小伙子占了,看見老奶奶上車,有的拿出手機玩,有的裝作睡覺,沒有人給老奶奶讓座。真是太自私了,太不懂謙讓了。
想一想平時,我們有的人上公交車爭先恐后去搶座位,有的人在學校發什么東西的時候,也是搶在前面,生怕自己拿不到,有的人看到排隊很長,就會擠到前面去插隊。這些行為都是不謙讓的行為。所以,讓我們學會做一個謙讓的人吧。
有人認為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我覺得謙讓也會讓人感覺快樂!讓我們一起盡情享受快樂吧!
《孔融讓梨》讀后感6
中國自古以來,就傳承著禮讓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時,發現這個章節里,有一段關于“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來,叫孔融先拿來吃,俄日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母親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哥哥吃。”
讀完之后,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孔融是最小的一個,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孩子,無比溺愛他,無比呵護她。
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媽媽正在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劇。我看了看表,快七點了。糟糕!我最愛看的歷史記錄片快開始了,于是,我連忙拿起遙控器換了臺,爸爸媽媽見了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還生氣的跑回了房間。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呀,怎么能這樣呢?
現在想起這些事來,心里真不是滋味,《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應該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應該尊重別人,這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傳統美德。
養成這樣良好的禮讓習慣與美德,你才會受益終身。
《孔融讓梨》讀后感7
今天,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最使我深有感觸的是《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講了: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這讓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我媽媽放假,這天中午的時候,爸爸不在家,我媽媽來做午飯,媽媽說:“兒子,今天我燒蛋炒飯給你吃,好嗎?”我說:“好啊。”過了十分鐘,我迫不及待得去盛蛋炒飯,可媽媽說:“等等,我來考考你,孔融三歲就會讓梨,不知道我們邵模偉十二歲會不會讓飯。”說完媽媽就拿出兩只碗,一只大地,一只小的。媽媽讓我選一個,我選小的,我還以為小的可以盛幾碗,可媽媽一盛,飯都分光了。我不知所措,到了下午,我肚子很餓了,可我不想驚動媽媽,于是就下去找湯晨旭玩了,到了三點,我回來了,媽媽叫我來吃點心,我又選了小的。晚上,我媽媽去大統華。我沒去,媽媽幫我買了一件玩具,媽媽說是我今天讓飯和讓點心的報酬,我看了看商標,啊,要兩百多塊錢。我不經想起了一句諺語:好心有好報。我在今天學習到了一種知識,也學習到了一種品德: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回報。并且回報的東西會貴好幾十倍。
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