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秦帝國》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秦帝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年暑假重溫了一遍《大清帝國》,一共有9本書,接近1萬頁,又感受了一遍秦國的強大與衰落,印象深刻。
秦獻公時期戰國的開始,也是秦國的帝國時期。不久,秦獻公戰死,秦孝王即位,與魏國戰敗,天下第一關——函谷關也割讓給了魏國,此時六國又聯合準備分秦,同時又有蠻夷和匈奴在侵擾秦國,可是秦國都挺住了,也許有運氣成分,天降大雨使進攻時期延緩,從而秦國有時間部署軍隊。可是當秦掃六國變的強大繁盛時卻反而衰敗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最終滅國,但至少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保留了下來,流傳至今。
商鞅變法可謂是秦國歷史上的一個大的轉折點,歷經20年使秦國變得繁榮昌盛。可是在這一路上也并不順利,以甘龍為首的一批老貴族下了黑手,最大的一次是將太子嬴駟一幫人與商鞅樹立了仇恨(白氏所上交的糧草被甘龍換為了砂石,太子嬴駟殺了白氏幾十人,其中包括名將白起的父親。后來百姓交農,太子嬴駟被罰游學,左太子傅公孫賈和右太子傅嬴虔被處罰流放)。最終,商鞅被處以車裂。從而嬴駟和他的叔父贏虔得以鏟除舊貴族,商鞅變法的結果得以鞏固。
后來秦滅六國,魏國因人才而滅,吳起,張儀,田子方,商鞅,樂毅,孫臏,張祿······其中不乏有扭轉乾坤的大才,如商鞅,張儀,孫臏,樂毅。可是都沒有被任用,反而有的加以迫害。其中魏惠王,極其喜愛珠寶,最后知道了人才的重要性,向孟子請教。在天下大爭的時代,君主不言利國,豈為君主?向孟子請教,問一個自己早已知道的問題,十分虛假。魏假,“王不愛人而愛犬,將軍盡忠而無門。”大世之爭,人才最為珍貴,風華魏國最多的也為人才,魏國政風最不在乎的也為人才,最終也因人才而滅。春秋戰國時期,多位君王信天命,當彗星光尾指向西南方向時,魏國君王認為是自己強大的跡象,可殊不是是因為商鞅變法,最終大敗秦國,函谷關也被秦國所收復。信天命,不僅可笑,而且無能。曾經騎牛的老子預言秦將大出于天下,但是大秦帝國的輝煌不是靠著一個預言所得來的,而是六代秦國君王和老秦人奮斗而得來的,只有堅毅和奮斗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其余幾國君王都有著致命的弱點,燕太子被燕王所出賣,趙王陷于女色,奄奄一息,楚王不相信項燕,齊王松懈,韓國軍力頹廢。最終秦掃六國。
再看當今,正是中華崛起的時代,也正是一個急需人才的時代,你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你我必須努力,全力以赴,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負韶華,無悔青春!也許我們都是普通人,面臨高考努力學習,可我們每一個人也是一個追夢人,有了夢想人生不會乏味,但必當努力。過程中一定會有挫折,甚至慘敗,孫臏雙膝被廢,樂毅慘遭貶謫,蘇秦雪夜苦讀······人必須在挫折中奮進。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流光一瞬,華表千年,不負韶華,立志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