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諸葛亮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諸葛亮作文1
我與諸葛亮一席對話 夜闌人靜,萬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舊,我坐在竹椅上,望著天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起,只見一人拿把羽扇,在不遠的前方朝我走來,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你有何感受?”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于是我起立讓座,曰:“臥龍先生,您好!如此良夜美景,見到您實感興之。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后悔?”他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容忍度余生,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后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的'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聽完后,我默默贊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而后,我又向諸葛亮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群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
說完后,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嘆息,似乎在責備自己。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后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回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
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松下來,意少舒。他站立起來走近我,深情地望著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里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說:“當真是后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悅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于藍勝于藍,再會!”說完他便離開了。我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諸葛亮作文2
他,神機妙算、才華橫溢,但卻不求聞達于諸侯。但也因此成為了世人皆知的臥龍——諸葛亮。
即使已經過去幾千年了,但他的事跡,卻被流傳至今,成為人們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故事。“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于一身的諸葛亮,被善于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是一個智勇超群、忠貞不渝的人。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采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孟獲,最后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后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后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圣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后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后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后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恒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圣潔的光輝!
諸葛亮作文3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蜀國軍師。從小就有一顆輔國的心,但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在吹牛,只有徐庶、龐統認為他不是徒有虛名。后來諸葛亮歸隱山中,最有名的故事“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八門金鎖”“七擒孟獲”等。
火燒新野:劉備三顧茅廬之后,夏侯淳新率十萬大軍來進攻,當時關羽、張飛都不服氣諸葛亮,劉備讓諸葛亮分配兵力,諸葛亮搖了搖羽毛扇說:“子龍引三百精兵前去迎敵,只許敗,不許勝。劉封、關平引三百精兵埋伏在山后,看見火光后,四路兵馬一起殺出!”眾將許久之后,都按諸葛亮說的去做,果然取得大勝。
草船借箭:在赤壁大戰前夕,周瑜急需用箭,所以想讓諸葛亮去做,其實是更想刁難諸葛亮,就讓諸葛亮在十日內得箭,沒想到諸葛亮說三日即可。果然諸葛亮在第三日,用十艘草船去曹操領地,曹操知道后曰:“定是周瑜小兒的'詭計,調集一個營的弓箭手,只在岸上放箭即可。”不一會兒,草船射滿了亂箭,過去清點,超過了十萬支箭。
八門金鎖:在陸遜火燒連營后,劉備兵力不到一半,正以為要喪命于此,諸葛亮和趙云趕到,諸葛亮知道后,就算出趙云在此,也不一定能救出劉備,擺下了八門金鎖陣,吳兵十萬大軍在里面,死的死,傷的傷,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七擒孟獲:在諸葛亮與司馬大軍交戰時,蠻王孟獲趕來支援司馬,可是后來孟獲被生擒。孟獲想用南山花賓打倒諸葛亮,之后親自去請。可是他們早已和諸葛亮聯系好了,捉了孟獲,并送到諸葛亮面前。但孟獲并不服氣,又被諸葛亮給放了。孟獲去找木鹿大王,據說木鹿會和萬獸做朋友,孟獲和木鹿聯系好后,就將當地猛獸召集,進攻諸葛亮。趙云前去迎敵,可趙云再勇猛,也抵不過百萬猛獸,只能撤退。諸葛亮造了移動火樁,打倒了萬獸。當然木鹿大王也被大象踩死。孟獲又被捉放,又去找南華,據說他的鎧甲用酒長年泡著,刀槍不入,諸葛亮用火箭射之,全部射死燒死,孟獲又被捉住,之后孟獲心服口服。
歸天:在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數年后,諸葛亮身體越來越虛弱。一天,諸葛亮觀天象發現一顆大如斗的星星落了下來,諸葛亮長嘆了一口氣。第二天,諸葛亮在五丈原上坐著車,死了。
這就是我喜歡的忠心聰明的諸葛亮。
諸葛亮作文4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曾經有一封奏書給蜀后主劉禪,談到自己家庭經濟狀況的安排,他說:“臣初奉先帝,資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產,以長尺寸。老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諸葛亮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公元月269年,晉統一了全國,為了收買人心,下令尋訪漢朝的名臣子孫,賜給他們爵祿。那時諸葛亮第三個兒子諸葛懷還在。他推辭說:“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衣食自有余饒。材同樗櫟,無補于國,請得歸老牖下,實隆賜也。”
他在這里說的經濟情況,和諸葛亮當年說的大致相同。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當時后主劉禪幼弱,蜀國的“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他為什么不置家產,為子孫多留一些呢?人們都說諸葛亮會算計,他為子孫打算,也是算得比較遠的。他在給哥哥諸葛謹的.信中說到他的兒子諸葛瞻:“瞻今之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諸葛亮耽心的是: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會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說:“志當存高遠。”這都表示希望后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他認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就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樸,才是涵養道德的重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這就是說,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細碎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但“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學習之中自有樂趣,也一定會有用的。怕的是“老不堅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欲的影響,失去堅強的決心。那就會“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諸葛亮讓孫子生活儉樸一點,還是為了使他們更有理想,更能成為一個對國家社稷有用的人。
諸葛亮作文5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智慧的化身,可謂是聰明絕頂。但是,也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現諸葛亮并不聰明。
首先,作為執掌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每日陷入具體事物的煩擾之中,事情不分大小皆決于己,這是領導者的大忌。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是決不會這么做的。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諸葛亮53歲病毒死與他事必躬親、操勞過度有關。這能說他聰明嗎?
其次,諸葛亮不僅不會用人,而且往往在關鍵時刻或重要地方用錯人,并導致嚴重后果。戰爭無情義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戰中,在華容道上把關、張或關、趙兩人的位置對換一下,這樣不就是既讓關羽還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不殺之恩,又可以捉住曹操,豈不是兩全其美?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后來在荊州駐守人選上,他選擇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爾后,劉備又被東吳火燒連營,從此蜀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一連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錯用關羽。至于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差點成了司馬懿的'階下囚,則是婦孺皆知的事。宋歐陽修說:“用兵之要,先擇于將臣。”而諸葛亮表會用人和錯用人,卻用“天意”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
第三,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納賢才。蜀國君臣平庸,后期更無大將。“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烈鋒”,便是一個明證。劉備死后,雖招了個姜維,但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足見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說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聰明的人。蜀國和魏國,力量對比懸殊,況且劉備死后,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吳蜀這時已重歸于好,諸葛亮口上說是聯合東吳,行動卻一意孤行,六出祁山。當時陸遜還在,倘若吳蜀聯手,東西夾擊,司馬懿也要在漫長戰線上疲于奔命。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做,結果屢戰屢敗。如果一兩次失敗還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失敗只能說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無才無德,諸葛亮不取而代之,實無天下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氣和決斷。劉備死前,曾對諸葛亮說:“若阿斗無才,可取而代之。”這是群臣聽見的,還怕什么?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為訓。
總之,諸葛亮雖在具體某一仗中能取勝,但往往在統籌全局或關鍵性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誤,這能說諸葛亮聰明嗎?
諸葛亮作文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后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戶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嘆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卷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借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并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說:“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余人,并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只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后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著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么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說“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于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于他不拘一格,善于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諸葛亮作文7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幼起,我就從《百家講壇》里聽著名家津津樂道《三國演義》,最出神入化的莫過于大先生——孔明,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他的才華橫溢,非同一般。
相傳孔明是一位身高七尺、才高八斗的大學問家,他能一眼識破魏將司馬懿的心思,巧用一回“空城計”。他輕輕一搖孔明扇,便有妙計橫生;他默默焚香撫琴一曲,便能勝過百萬精兵;他靜靜賞魚半晌,便會閃現絕佳戰略圖,劉備三顧茅廬,不禁使劉備心悅“如魚得水”。嘖嘖稱贊聲不絕于耳……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豪杰并起。一把鵝毛扇,一盞孔明燈是諸葛亮的代名詞,他只身在茅廬中,卻能明察千里之外,他的神機妙算無不令人稱奇!他一生謹慎,長于巧思,從不打無備之戰——當馬謖違令,城內失守時,魏將司馬懿引十五萬魏兵逼近西,士兵紛紛無心應戰,但孔明根據對方的實力,思量片刻之后果斷下令:諸軍各守城上巡哨的崗棚,如有高言大語者,斬首,孔明攜兩小童焚香彈琴,司馬懿固然上當了。而現今物質生活優越的學子們,一到關鍵時刻,總或多或少的有臨時走馬觀花,草草復習搪塞老師、父母,更缺乏一種責任心,我應時刻提高警惕,不打無備之戰。孔明更能知已知彼,以不同的視角概括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戰術策略,如“巧借東風”。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政治家,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他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天下大計,竟然一夜白頭。蜀漢興建五年,他率師北上伐魏。在出師前還不忘將國家大事——對后主囑咐,激勵子孫后背,我們都知道他不放心,但這是他的責任,是他的`使命,是他的忠誠。他豪情萬丈,大筆一揮,蘸著自己的心血,慷慨激昂的寫下了千古表文:《出師表》,對于蜀漢而言,歷史所書寫的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留給后人的是欲語先流淚,連現實主義詩人、“詩圣”杜甫也曾泣不成聲地喊叫:“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孔明,大丈夫獨有的情懷——心系天下,怎叫世人所忘懷?
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嘔心瀝血的二十幾年中,他報先帝之恩。本可以借“扶不起的阿斗”為名,自己完成霸業,但他為了使國家興旺發達,他北上伐魏,諄諄教誨“阿斗”成為明君。
啊,諸葛亮,你才華飛揚,令人稱奇!
啊,諸葛亮,你心系國家,堅守使命!
啊,諸葛亮,你執著追求,忠心耿耿,怎不叫我感動,對您所敬仰!
諸葛亮作文8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我坐在書桌前,搖頭晃腦地背誦著《出師表》。正在這時,眼前的畫面突然變得模糊,隨即便是一片黑暗。
眼前再度有光亮時,我發現自己正倚在房門外。我急忙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咦,這好像不是我的衣服啊,倒有些古裝的.樣子。我抬起頭,輕手輕腳地貼近了門,想聽聽里面的動靜。
“門外是誰?”門里面傳出了聲音,溫和卻又不失威嚴。“進來吧。”他的聲音很低,總感覺有一絲壓抑。
我硬著頭皮推開門,卻立刻大吃一驚,那羽扇綸巾的打扮,坐在燭燈下的人不正是諸葛亮嗎?“諸,諸葛先生……”我往前走了幾步,刻意放輕了腳步,咽了口口水,手心直冒汗,生怕驚擾到他。我走近些,看到那桌面的紙上寫著的,正是我之前正在背誦的《出師表》!
“何事?”諸葛亮抬眼看著我,是的,我十分清楚地看到,那眸子里竟然閃著點點淚光!
“您……可是要北征了?”我遲疑了一下,開口道。
“是啊,此次北征若是可以擊潰魏國,那么我蜀國一統之日也不再遙遠,漢室也將得以復興,而先帝的遺愿也將完成!”諸葛亮站起身,扇子有節奏地扇著肩,手激動得有些發抖。
“只是……縱使前方安定,后方也未必襯人心意啊!”他長嘆一口氣,緩步來到我跟前。
“您是擔心劉……后主樂不思蜀,加上后主身邊并非只有良臣,只怕……”諸葛亮垂下頭,眼簾也垂得很低,“若不能了卻了先帝之愿,如何能報得先帝三顧茅廬之恩!我本是一介莽夫,先帝不知從何處聽到了我的名字,竟不惜屈尊來拜訪。我不求聞達于諸侯,只求可以為先帝庶竭駑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先生,若盡力便足矣。”我躬身行禮,“這世上無論是誰,都無法將天下掌控于股掌之間,您這又是何必呢?”
此時,諸葛亮把一只手放在我的胳膊間,沉默了許久,這才開口道:“只盡力,不足矣!若無成事之心,便難以成事。”說完,他擺擺手,示意我離開。
我踏出房門,為他掩上了門。就在掩上門的那一瞬間,眼前又成了一片黑暗,似乎是被誰遮上了雙眼。
再度醒來,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房間。我正握著筆,筆下有一行字,是我的筆跡:“只盡力,不足矣!若無成事之心,便難以成事。”恍惚間,諸葛先生的聲音再次在我耳邊響起。這話,應該值得我用一生來實現吧!
諸葛亮作文9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正看著《三國演義》,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出謀劃策,幫助孫權招來東風。看著、看著,一陣風吹到臉上,我突然被吸進了書里。
我來到一片茂密的森林,一個陰森森的聲音在耳邊說道:“挑戰者,你要穿過這片森林,就會獲得成功秘籍。現在你可以召喚一位人物來協助你。”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選諸葛亮,因為他是軍事家,劉備曾經帶著關羽和張飛三顧茅廬才能請出山的人物。就算我死了,他也會祈禳法用北斗七星燈和七七四十九根小燈為主燈續命,幫我復活的。“嗖”的一聲他就來到了我身邊,我忽然覺得全身充滿了力量,氣慨蓋世。
行動開始,我們團結一心,當我剛想踏進森林時,諸葛亮鎮定的說:“不要動,快回來,恐有陷阱。”我聽了軍師的話,他隨手拿了一塊石頭,往森林里投去,萬箭齊發,大網、飛鏢,如果我踏進去就要變成馬蜂窩了。軍師說:“這叫投石問路。”這時候,老天爺也在幫他臭美,他的藍白相間的袍子隨風飄揚,正如“身披鶴氅,羽扇綸巾,清秀儒雅,飄飄然也。”
暗器全部發出,我們都毫發無損,順利地進入森林深處。一個個大火球又從天而降,諸葛亮不慌不忙拿出羽扇指向一棵大樹,樹立馬倒下,扇子再揮動幾下,樹變成了木塊,木條我看的目瞪口呆,自言自語道:“扇子也能削鐵如泥嗎!”等我再看時,一輛輛木制的戰車已經擺在我面前。“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木牛流馬?”“快上來吧。”諸葛亮大聲對我說道。聽了軍師的話我趕緊跳上車,諸葛亮打開機關,只見戰車吞云吐霧,迅速飛奔起來。途中煙火濃濃,我因體力不支,一下子變得異常虛弱。我對諸葛亮說:“不要管我,我要不行了,你快去完成你的使命吧!”諸葛亮有情有義,非常仗義,對我不離不棄。于是他用祈禳法幫我復活了。
終于,我們穿過了森林,看到了曙光。可是這時我們都沒有立馬沖進去,我們你推我讓。我對諸葛亮說:“快去成就你的大業,幫劉備奪得天下,改寫歷史吧!”最后,我們戀戀不舍,這要離別就再也見不到了。此情此景,我賦詩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臥龍與我情。”
就這樣,軍師進入了曙光中,慢慢的和曙光一起消失了。哎,要是諸葛亮來到現實多好啊!一陣風吹到我的臉上,我又坐到了我的書桌邊。嘴里嘟囔著:“謝謝你諸葛亮,陪伴我度過了一天,希望你能改變歷史幫助劉備奪得天下完成自己的愿望。”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為了實現夢想我們要去努力和拼搏。
諸葛亮作文10
“這本書太好看了!”此時,我正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三國演義》,不禁為里面精彩的故事情節喝彩。看著看著,也許是太累了,我竟然倒在沙發上睡著了……
恍惚中,我看見一個頭戴綸巾,身披鶴氅,儀表瀟灑從容,像神仙一樣的人端坐在我的面前,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心想:此人莫非是《三國演義》里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嗎?想到這兒,我便一個機靈地從地上跳起來,仔細打量一番,他正是諸葛亮!
諸葛亮見我醒了,便搖著羽扇,笑著對我說:“本軍師長久和敵人打敗仗,今日特請你來和我一起商量大計,打敗敵人!”
我聽了,不禁有些心慌:這可怎么辦?我又沒學過兵法,如何想出計策?雖然我看過一本《三十六計》,可有什么用呢?
諸葛亮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問:“您還有什么事嗎?”
“沒有!”我急忙回答。
“那好!您先跟我來看看戰況。”諸葛亮說。
我們登上眺望臺,向戰場眺望。此時,我軍與敵軍正在激烈地戰斗著。敵軍勢頭很猛,我軍士氣低落,潰不成軍!
“對方有兵三萬,進攻時就如你看見的陣勢——長蛇陣!這種陣勢的弱點很少,進攻力很強!我派兵多次上陣,都被這個陣勢殺敗了!”諸葛亮搖著頭說!
長蛇陣?嗯!我記得我在書上看過,它最為致命的弱點在它的中心!哦!有了!我把我的妙計說給諸葛亮聽:“可以……”
諸葛亮聽完,笑著點點頭:“好!就這么辦!”
于是,諸葛亮下令收兵!
等軍馬到齊,諸葛亮便按照我的計策,把軍馬分成三隊,兩隊在敵軍進攻我們的必經之路上埋伏下來,另一隊在敵軍的營寨旁埋伏等,敵軍一走,便奪取營寨!分配完畢,諸葛亮便向敵軍下了戰書!
果然,敵軍接到戰書,便擺著長蛇陣來向我們挑戰。我一看,這長蛇陣,彎彎曲曲的,足有幾千米長,聲勢浩大!
我和諸葛亮卻并沒有被這陣勢嚇倒,因為我們早有對策了!只聽一聲鼓響“咚”,兩邊的伏兵一下子殺出來!直殺入這條“長蛇”的中心,頓時,敵軍斷為了兩截,向四處逃竄,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敵軍將領趕忙率殘兵敗將逃跑,我們率兵窮追不舍!敵軍逃回營寨一看,營寨也被占了!知道大勢已去!只好下馬投降!
我們都很高興!回到營寨,諸葛亮宴請我,說:“沒有您的好計,怎會有我的勝利!”我受寵若驚,心想:真的是驚心動魄的一天啊!
我們正吃得高興,忽聽外面一聲炮響,我驚醒過來,環顧四周,原來是南柯一夢!
諸葛亮作文11
看了《三國演義》之后,大概每個人都不禁為諸葛亮誤派關羽守華容道,放走曹操而感到遺憾。想不到要不是他失算,以后會省去很多麻煩,真是聰明,糊涂。但在我看來,諸葛亮的意圖是釋放曹在華容道,這是一個明智的舉動。
這不是一個“寓言”。諸葛亮一生謹慎。若非如此,后來伐中原,恐遭埋伏,不肯采納魏出子午谷取長安之計。他寧愿離開岐山,而爭取穩定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應該知道諸葛亮非常善于用人,知道他的下屬性格。當然,他更了解云長深厚的忠誠和知恩圖報的氣質。他去華容道時,絕不會殺曹操。如果諸葛亮需要殺曹操,他只需要再派一個趙云或張飛,而曹曹參不會飛。他已經學會了那樣做,這表明他別有用心。
有人可能會問,當年孫、劉聯合拒絕曹與赤壁作戰,諸葛亮為什么要放曹走?讓我們冷靜地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劉備兵不到1000人,在江夏占據了一個很小的地方。即使曹操在華容道被殺,也不能統一全國。相反,他給了江全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利用赤壁的勝利。再加上曹操的死,群龍無首,北方被曹操、益州的劉璋、漢中的張魯、江南的孫權等所壓制。可以利用火和戰利品,世界將會混亂!經過所有的戰斗,他們相互融合,無休止地戰斗。到時候,不僅會帶來無盡的苦難,而且諸葛亮也會成為千古罪人。此外,這樣一場弱肉強食的戰爭對劉備毫無益處。如果讓他活下來,他會因為赤壁的新一輪失敗而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他必須好好修理,等待報復的機會;孫權雖然贏了,但他很害怕,所以他必須提高警惕,不敢動。這樣,諸葛亮就可以顯示他的才能,離開荊襄,進犯淅川,奪取益州,奪取漢中,取得天下三分,并取得魏、蜀、吳的三條腿的局面。"如果是這樣的話,霸權就可以實現,漢朝就可以繁榮昌盛."事實上,諸葛亮做到了,這表明他當時是有遠見的,他有一個長期的計劃,可以說是成功的。
除了戰略上的需要,諸葛亮還想通過關的手來解放曹。可以讓云長向曹操報告許昌的感激之情,實現他的.意思;第二,驕傲的關被說服,從而提高了他的威望。這真是“一石二鳥,詭計多端”!
由此可見,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的目的是為了讓曹走,這不僅是一個失策,更是一個巧妙的運籌帷幄之計。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有這樣的先見之明。作為一名杰出的戰略家和政治家,他確實當之無愧!
諸葛亮作文12
“東漢末年分三國,風火連天戰不休”正是在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里,一顆明星誕生了,重新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人,將戰場變成了謀略展示的舞臺,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人,用思想與謀略,寫出了三國新的篇章,諸葛亮是這顆明星,他的人格魅力與斗爭精神還有雄才大略貫穿了三國--這個時期的每一部分。
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他素有大志,劉備的求賢若渴讓諸葛亮離開了草廬,是他懸崖勒馬,使劉備的事業出現了轉機,是他點燃了劉備心目中“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決心,是他的“隆中對策”為三國打開了新的戰局。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實寫照。他嚴以律己,從不文過飾非,街亭失守以后,作為一名軍師,他自貶三等,因為諸葛亮的“達則廉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使他成為了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的表率,正因為他的高尚品格,使其才能“以德服人”,統一將士的思想。劉備臨終時囑咐諸葛亮,劉禪“茍不可輔,公可取之”則更好地證明了他的高尚人格,諸葛亮堅貞不渝,他深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愿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盡忠劉備不惜奉獻自己的一切,堅定自己的信念,帶著希望北伐中原,力圖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他挽回了漢室傾頹的結局,不僅是時機好,也不僅是實力強,而是諸葛亮戰斗中不屈不撓的精神。
諸葛亮在劉備病死白帝城以后,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力圖興復漢室,是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屈不撓精神的集中體現。后來,他對先帝臨終前遺給諸葛亮的使命未完的抱怨與無限惆悵,強烈震撼人們的心,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的智慧點燃了劉備心中的希望,是他的足智多謀給“興復漢室”帶來了一線曙光……諸葛亮提出的聯吳抗曹,被歷史證明是三國的高潮,正因為這條戰略才有了后來的“赤壁之戰”。諸葛亮的智慧不同于曹操的智慧,后者是奸詐、耍弄權術的陰謀詭計;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于周瑜的智慧,后者是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小人計謀;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于司馬懿的智慧,后者是多疑的君子計謀。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是智慧的榜樣、甚至諸葛亮是智慧的結體!
諸葛亮的一生中,用他自己的人格與理想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完美的詮釋,同時,用自己的使命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盡管他的使命沒有完成,但是他卻給后人留下了無限的精神財富,是將智慧與高尚品格于一身的人格典范。
諸葛亮作文13
最近,我們學習了課文----《草船借箭》,自此以后,我的大腦里全是諸葛亮。不折不扣地成為了諸葛亮的“粉絲”,真想見到諸葛亮本人啊!
“啊!”我忽然出現在一個建筑物旁。我站起身,左右張望了一下。“誰?誰在那兒?”一個武將模樣的人高舉火把跑了過來,身后還有一大群衛兵。又有一個中年男子走了出來,我立刻趴了下來,躲在一塊大石頭后面。“伯約,沒什么,你放心去別的`地方吧!”中年男子說。“丞相,這么晚了,您還沒睡啊?”中年男子聽了武將的話,微笑著搖了搖頭。武將長嘆了一口氣,帶著衛兵走遠了。
聽著兩人的對話,我驚呆了!伯約?這不正是三國時期姜維的字嗎?姜伯約。莫非,我來到了----三國時期?“丞相”?難道這個中年男子是----他?
“出來吧!”中年男子說。我嚇了一大跳。“我看見你了,不必躲藏了!”中年男子背對著我,冷冷地說。“孔明先生真是神機妙算啊!”我不再躲藏,走向了中年男子。“呵!”男子微微一笑,“你的影子下次一定得‘藏’好!”說完,轉過身來看了看我。我大吃一驚,轉過頭來,仔細看了看,還是看不出這兒有什么玄機。
“你藏在石頭后面,影子的粗細會不一樣。”諸葛亮-----也就是那個中年男子,沖我擠了擠眼睛,說,“你這小孩兒,不知道這兒是五丈原嗎?”什么,五丈原?我想起來了!于是慌忙說:“孔明先生,您要好好保重身體啊!我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我來自20xx年的地球。”諸葛亮好奇地問:“20xx年?地球?那是什么?”于是我又解釋了地球,20xx年。諸葛亮又問:“那你來這兒干什么?”“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會在這兒?”我抱歉地笑了笑。
“哦!對了,孔明先生。您不知道,您在我們這些后人心中地位可高了呢!”我又滔滔不絕地說,“您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陣,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東和孫吳,北拒曹魏。功績遠遠高于五虎猛將,管、樂之輩!”聽了我這番話,諸葛亮的眼睛亮了,說:“六出祁山,莫非這一次我可以打下祁山,直取長安,報效先帝?”我聽了這句話,眉頭一皺,想:他不久都要命喪于此,怎么還有心情打仗。于是,我問:“孔明先生,您的一生功績險要,為何只顧攻下祁山?”諸葛亮笑了,拍著手說:“只有攻下祁山,才可以滅掉曹魏。先帝三顧茅廬,我只能鞠躬盡瘁,舍命相報。”“但是…。.”我又說,“東吳并不是十分容易對付,您打算如何?”“打破了曹魏,我便自取東吳!”諸葛亮信心十足地說,“統一中原,先帝方可瞑目也。”
忽然,諸葛亮漸漸模糊,離我越來越遠,直至消失不見……我睜開雙眼,原來那只是一場夢!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短短八個字,卻淋漓盡致揭示了諸葛亮報效祖國的赤膽忠心。
諸葛亮作文14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在我閱讀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書中人物,有安利柯,有馬小跳,有哈利波特,還有貝克……其中,諸葛亮是我最敬佩的一個。他機智聰明的特點廣為流傳。這個特點可以從一些事中看出來。
草船借箭就講述了一個諸葛亮靠聰明才智機靈處事的故事。
赤壁之戰時,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趕制十萬支箭的要求,諸葛亮聽后表示:三天即可。周瑜一聽大喜過望。諸葛亮為完成此事向魯肅借船,妥當后,帶魯肅一起向江面進發。凌晨,江面霧氣霏霏。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二十只船連在一起,向曹營進發。這時,諸葛亮又叫士卒將船擺開,橫于曹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制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曹操聞報后,果然擔心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命弓箭手向江中亂射。箭全部射在了諸葛亮船上的稻草人和草縵上。諸葛亮“借”到了箭,可曹操卻氣急敗壞。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諸葛亮機智的特點。如果他當時沒有想到這個處事方法,他就不會得到這么多箭,他自己也要遭受苦難,而孫劉聯軍就有可能被曹軍打敗。其實在生活中,機智非常重要,它能幫你解決諸多問題。
還有一件事可以體現諸葛亮聰明的特點:“孔明智勝司馬懿”。
諸葛亮第二次伐魏時,為補充軍糧,想去割小麥。得知司馬懿早就作好了防備,諸葛亮就下令準備三輛同樣的四輪車,每輛車派24人推著,一千人護衛,車上坐著假扮的.諸葛亮。第二天,諸葛亮坐車誘敵,司馬懿派兵追,卻怎么也追不上。這時,左邊又出來一個同樣的“諸葛亮”,也坐著同樣的車。司馬懿很納悶,以為有埋伏,忙領兵回營。此時,諸葛亮已將小麥割完了。
這件事也可以體現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是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讓司馬懿聞風逃跑的。
其實,我在生活中也有過像諸葛亮這樣機智處事的事。
在我上一年級時,我第一次嘗試著自己坐公交車到學校去,一開始一切都平平淡淡的,后來,事情發生了變化。一個我不認識的人出現在我面前,他似乎不懷好心。過了一會兒,他開始搭訕我了,他聲音尖細細地說道:“小朋友,你要到哪里去啊?”。那時,我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心里不停地糾結:我理不理他呢?理吧。算了,不吧。理吧……經過好久的糾結,我決定不理他,他等久了似乎失望了,就氣呼呼地走開了。我逃過了一“劫”。
當時真是有驚無險,如果我理了他,我就有可能被……如果我當時不夠機智,我就做不出這樣的決定。
學習諸葛亮這種機智處事的方法很有用,我們要學習并運用它。也就是因為這件事,諸葛亮才為我所敬佩,是他教會了我這種辦法,當然,它獨有的機智的精神更為我所敬佩。
諸葛亮作文15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云人物。“鞠躬盡粹、死而后以”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最大特點是謀。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出神
諸葛亮的一生,為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嘔心瀝血,鞠躬盡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還不忘劉家的社稷江山。諸葛亮的一生,是與人、與天奮斗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算得上模范丞相!
但倘若你撥開諸葛亮身上華麗的外衣,心平氣和地讀那段歷史,你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諸葛亮!做為謀士、軍師、丞相,為輔佐劉備,在血雨腥風中打出了三國鼎立的局勢,建立了蜀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你若細讀史書,就可發現諸葛亮也非百戰百勝,失誤比比皆是:千百年來被人們贊賞的空城計,實際上是一場僥幸取勝的戰爭,司馬懿若識破是空城計,引大軍殺入城中,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淪為魏軍的俘虜。空城計,是諸葛亮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招險棋。失街亭,則又是諸葛亮的一次重大失誤;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皆無功而返,排除天時地利等不利因素,做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其失誤是顯而易見的!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乃蜀國的滅亡。蜀國的滅亡,雖是諸葛亮死后發生的,但諸葛亮難辭之咎!蜀國當初擁有諸葛亮這樣的丞相、和幾十萬精兵良將,為何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宏愿,反到落了個國破家亡的結果呢?
諸葛亮當初擬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統天下的戰略理想,最終成為一場夢,非但沒有統一中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蜀國也灰飛煙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人生中最大悲劇!
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是敗給了天意!天不滅曹!天意不可違!何為天意?民意也!曹、劉、孫等人爭奪領地,發動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與痛苦。劉備白帝城托孤辭世,諸葛亮以相父身份,輔佐幼主劉禪,治理蜀國,此時的諸葛亮雖為相父,實為蜀國的皇帝,攝軍政大權于一身,獨步于蜀國政壇上,失街亭后自貶,也是做做樣子,權力絲毫未減。客觀地看,諸葛亮治理蜀國那些年,提高了國力與軍力,政績輝煌卓然。但當諸葛亮歸天后,蜀國的權利中心出現了真空,歷史把劉禪真正推上了蜀國政治權力舞臺中心。劉禪昏庸無能只知縱情享樂,便把蜀國推進了亡國的深淵。蜀國有劉禪這樣的昏庸皇帝,怎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天意難違,諸葛亮終究敗在了天意面前!
諸葛軍師,為你的智慧而喝彩,為你的失敗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