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家鄉的風俗作文

時間:2023-01-09 13:35:48 風俗習慣作文 我要投稿

家鄉的風俗作文 (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 ,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作文 (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 1

  一到春節,家里就會變得熱鬧起來。村里與我們家有交集的人們輪番登門拜年,前院里的人來人往,使得平日里竄東竄西、昂著個短脖子、到處煩人的雞都變得溫順起來,一個個都縮在籠子里不敢吱聲,小而圓的眼睛鼓著,愣愣的看著過往的人。那只年邁的黑狗也蔫了,耷拉著耳朵趴下身去。

  一群臉上臟兮兮的小孩叫著跑著、蹭著我的肩膀朝村頭跑去了。后面還有個扎著倆小辮的小姑娘,抱著嶄新的娃娃,穿著明亮亮的紅色棉襖,吸溜著鼻涕喃喃道:“糍粑…糍粑……”也朝著村口去了。

  我實在耐不住湊熱鬧的那份心,于是同家里人說了一聲,拉上表哥匆匆朝村頭趕去。

  村口的大樹下已經聚集了好些人,大家七嘴八舌,講著飛快的、我不怎么聽得懂的方言。一個先前來過我家的嬸嬸笑著湊過來與我搭話,噼里啪啦的從口中說出一大串讓我不知所云的話語,只能勉強聽懂其中幾個詞的我窘迫地揪著表哥的衣角,尷尬地笑著點頭聽著。表哥低頭一看我這樣,笑著用流利的方言接過了嬸嬸的話,我如釋重負。

  人群的聲音變得愈發嘈雜,有兩個壯漢端來了一大鍋蒸好的白飯,在寒冷的天氣里,騰騰冒著白色的熱氣。他們將白飯倒入一個厚實的木桶當中。拿起兩根比我胳膊還要粗些的一人高的木棒,你一下我一下地捶打擠壓著那冒著熱氣、飄著米香的白飯。

  我看見晶瑩的飯粒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小,越來越少,漸漸成了一個大米團。捶飯的二人皆是滿臉通紅,“呼哧呼哧”的喘著粗氣,身邊的姑姑嬸嬸在催打米飯的過程中不斷地幫著兩位壯漢擦汗,這時看起來也有些疲了。

  又有人從家中拿出了擦洗的锃亮的大鐵板。大家向旁邊小賣部看店的老爺子借了幾十張塑料小椅子,一群人圍坐在一起紛紛從大米團中揪出大小勻稱的小米團子,揉成圓形,放在鐵板上。這個大米團剛做完一半,那邊又有人開始錘米了。就這樣捶了好幾鍋米飯,村中的婦女揉出了好多白嫩的米團子,和房門一樣大的鐵板都擺滿了七八張,這才終于停下。

  下午讓凜冽的寒風一吹,原本軟軟糯糯的米團子都變硬了。鄉鄰們又拿出不知刻了什么字樣的紅章,挨個印在發硬了的米團子上,米團子就正式變成了米糍粑。村中幾個年長的人和爺爺說著“新年好“將糍粑分給各家各戶。拿到糍粑的鄉鄰們說著依舊讓我聽不懂的高興話,喜氣洋洋地回家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 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且領土遼闊的國家,這就使得每個民族,每個地區在長期的發展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是文昌。但是即使都在文昌,各個村、鎮的之間的風俗還是稍稍存在一些區別。我要說的便是我所在的村里的風俗。

  送燈

  送燈是文昌傳統民俗活動,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舉行。今年村里的送燈活動我也參加了,當天的晚上,人們將提前準備好的一盞盞花燈拿了出來,這些花燈分有大花燈和小花燈。這些美輪美奐的花燈的制作可有講究了,尤其是大花燈,它的正面印有“招財進寶”“連生貴子”等象征吉利的詞或思古幽情的人物景畫,然后燈的周身還會貼上有72個大小紅“喜”字和36個“春”字剪紙。待時辰一到,就由一個“燈頭”領隊,從他家出發,村民們依序排成長隊,大人提大花燈,小朋友提小花燈,敲鑼打鼓,燃放炮竹挨家挨戶地沿村游行。在送燈游行的過程中,每進入一戶人家中還會進行送燈活動最出彩的部分——盅盤舞。盅盤舞的表演者分生、旦、丑三個角色,一般為十歲左右的孩童扮演。他們或手持瓷盤瓷盅相互撞擊或手搖彩扇,在“八音”(由嗩吶、秦琴、吊胡、喉管、竹簫、鼓、鑼、鈸八件樂器演奏而得名)的伴奏下,三人翩翩起舞,同時伴著節奏或唱或念。在送燈隊伍繞過整個村子一周后,他們最終目的地是村子的公廟。來到公廟,人們會先將花燈掛好,然后接著開始輪流到廟內舉行祭祖儀式,最后送燈活動才圓滿結束。

  公期

  公期”也是海南文昌的另一種非常出名的地方文化習俗。“公期”本意人們是供奉、拜祭的神靈及祖先的生日。文昌多數地方的“公期”大多都集中在了正月,這個時候正是農閑季節,所以“吃公期”也成為一種村里集體接待親戚好友的活動。

  記得往年我們家到了“公期”那天,一家人早早就起來了忙著殺雞擇菜了,待飯菜準備就緒,我們會從中挑出一只個頭大一些的公雞,和一盤上好的豬肉,一盤腌好的咸魚以及酒水、茶水擺放到案子上,再由家里的老人給先祖上香祭拜。所有的儀式弄完,我家的親戚朋友也都陸陸續續地到來了,在請客人就坐完畢后,我們一家人就將早已準備好的飯菜端上來同客人一起享用。主客在席間觥籌交錯、親密交談著一年中各種開心有趣的事情,這無形之中又加深了親戚之間的深情厚誼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風俗,雖然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但都屬于海南文昌。我深切地希望這些傳承于我們先人的風俗可以一直流傳至未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 3

  春節在全國人的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金都人也不例外,金都又有什么過年的習俗呢?

  臘八,既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大雪經常來搗蛋,但人們的心是熾熱的總會感覺不到臘八的冷。一年中的農業展覽會也是在這個天寒地凍的臘八里。展覽會上各形各色,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臘八粥,臘八蒜都是傳統人物了。臘八粥是用八種食材糊糊涂涂煮在鍋中的,臘八這天幾乎沒有一家不喝粥。臘八蒜也是必須要泡的,讓蒜瓣在有糖的醋中遨游幾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冷天,到年底,它們會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中出生。它們不再單薄,脫下白色的外衣,換上翠綠的新襖,并且能讓骨扎更具有濃濃的年的味道。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其實就有一筆濃厚的年味了。當太陽步入西山下,炮杖早已響的忘情了、沒命了。小孩子的嘴在這一天就會收許許多多的美味的糖果,因為今天的習俗本來就要吃糖的。年糕也必不可少。那片金黃燦爛,又軟又糯,入口Q彈,香氣撲鼻的年糕,代表著年年升糕。這位傳統人物可以媲美臘八粥和臘八蒜了。

  大年三十,街上的車輛少了,但空寂的街道絲毫解讀不出冷清的氣息,大紅燈籠映照得是一片一片的熱鬧,這便是大年三十該有這樣的味兒。晚上就更不必說了,如果你從天上看,你還會看到一片形形色色得紅,好似在寂靜的原野里燃起了點點紅彤彤得篝火,金都就這樣被包裹在一片火紅中,熱烈的火紅。過年的日子,燈火晝夜不斷,炮杖點燃了了舊日的悲傷,悲傷像煙一樣蒸融了,歡樂在煙中越來越清晰,一點點沉淀下來。

  守歲是跨年夜的重要的儀式,在午夜十二點前是不準睡覺的,我很喜歡守歲,因為那時可以吃第二頓飯,而且也可以看春晚,春晚上有很多好看的節目,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有一些地方在晚上穿新襖去拜年。

  正月十五,春節的第二個高潮接踵而至,人們的心又歡喜了起來。元宵是一個很好的食物。秧歌也必須要看,偶爾雪也會來湊湊熱鬧,大雪紛飛,四周白茫茫一片,但大雪早被人們熱切的心融化了,有一些人的手都凍紅了,也不當回事,一直在津津有味的看著秧歌。看秧歌隊中的爺爺奶奶們一扭,一折,一回,一躍,一轉,古稀老者,須發皆白,也在這秧歌中煥發了青春的活力。那一輛輛花車是多么的巨大那隆隆聲時遠時近使人難以分辨出車的遠近。

  春節在大笑中走來,又在大笑中走去。當你喜歡上它時,有些人或許正在抓走它讓世人再也見不到它。也許,在春節的最后一天晚上,它陪伴著時光一起悄無聲息的溜走了,溜走的不止時光,還有那份春節的快樂。月光流,時光流,快樂流,春節也在流。

家鄉的風俗作文 4

  在我的家鄉靖江,上了學的孩子、上了班的大人、在家修養的老年人,提到粽子,誰不是嘴里立刻產生一種香甜軟糯的感覺。

  粽子很好吃,超市也常年有賣,但唯有在每年的端午節期間,奶奶包的粽子才是我心中最好吃的粽子。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據說這一天古代偉大詩人屈原跳入了汨羅江,以身殉國,人們在江上未打撈到屈原的尸體,為了不讓魚蝦傷害他,大家紛紛包粽子投江喂魚蝦。兩千多年來,每年的這一天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現在,人們已經不投粽子到汨羅江了,但包粽子卻成了每年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

  每逢端午節,挨家挨戶都會包粽子,這時候的粽子最好吃也是因為它是由新鮮的粽葉包起來的。這個季節,河邊兩旁都會長著新鮮的蘆葦,蘆葦葉子又長又寬,這時候的蘆葦葉又稱“粽葉”,大家都會在河邊采摘蘆葦葉回家包粽子。

  這一天,奶奶也帶我到河邊采摘粽葉,摘到的粽葉帶回家后用刷子清洗干凈,再準備一盆糯米,一袋甜棗,一捆線,就這樣包粽子的材料就準備好了。只見奶奶將新鮮的粽葉挽成一個三角形,來上兩勺米,兩個大棗,再將粽葉合上,用線綁牢,一個甜粽子就包好了,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粽子被包好了扔進籮筐,不一會兒的功夫,粽子就包好了。緊接著奶奶將這些粽子扔進大鐵鍋里,加上水,就開始煮粽子了。每次煮粽子的時候,我都會在廚房進進出出,時不時得去問下奶奶:“粽子什么時候能熟啊?我什么時候才能吃上粽子呀?”要知道我的'碗筷早已在桌上擺了好久。“等你爸爸媽媽都回來了才能吃粽子。”奶奶嚴厲的說道。連生火都沒幫上忙的我,聽了奶奶的話,只能繼續看著冒熱氣的鐵鍋。

  被鍋蓋蓋得嚴嚴實實的鐵鍋,鍋里的粽子被煮成什么樣子了呢?我只能在旁邊猜想:粽子里的米已經變大幾倍了吧,干癟的紅棗是不是也鼓起來了,現在粽葉里面是不是包裹著一個白胖子?為了證實我的猜想,我又忍不住哀求奶奶,可不可以先讓我看看粽子。奶奶打開鍋蓋,我看到一個個粽子都變成了胖子,有的連粽葉都撐破了,白花花的糯米漏了出來,好誘人啊!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嘗它門了,我跟奶奶撒嬌道:“好奶奶,就先讓我吃一個粽子好不好?”看著我的樣子,奶奶忍不住地笑了起來,為我從鍋里撈出一個粽子,扒開粽葉,一股香甜的味道撲鼻而來。

  晚飯桌上,還未動筷,我的肚子已鼓得如同一面小鼓,我幸福的斜靠在媽媽肩上。

家鄉的風俗作文 5

  我的老家坐落在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小村莊里,每到春節,遠在四面八方的親人都相聚在這里,一起歡度佳節。那里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熱鬧,卻有著自己恬靜淡然的韻味,那里雖然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卻有著自已的獨特別致的風俗習慣。

  我們那里的人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豐富多彩。如過年要點旺火,寓意全家興旺發達;過年忌洗衣服,忌打掃,忌針線,意在防止驚動神仙之靈;最有意思的莫過于吃硬幣餃子了,也叫“錢餃子”,寓意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吉祥如意。

  “包餃子啰!”隨著媽媽的一聲吆喝,零散在各個房間的家人們都循聲而來。只見媽媽端著親手和好的面團走了過來,她用刀把面切成細細的“面繩”,將剩余的面放進和面盆中蓋上一層布繼續醒面,大家伙也都摩拳擦掌,準備在包餃子大賽中“大顯身手”,“你別亂來,你又不會包餃子,要不你去給我們搟面皮吧。”媽媽見我挽起袖子躍躍欲試,著急地說道。我噘著嘴嘟囔著:我也想親手包一個硬幣餃子……見我猶豫不決,嫂子等不急了,她拿起搟面杖就遞給我。我也無可奈何,誰讓我包的餃子難登大雅之堂呢,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搟著稍顯拿手的面皮。那面粉粘在手上在面板上摩擦的輕柔,仿佛沙粒一般。我右手持搟面杖,左手拿皮,搟面杖在我的手中上下滾動,看得人眼花繚亂,惹得哥哥姐姐們對我贊不絕口。手在不停地舞動,眼睛也不閑著,我偷偷地觀察著大家包的硬幣餃子,只見媽媽一兜一放,一捏一卷,一個精致的硬幣餃子就出爐了。這餃子挺著個大肚子,波浪卷的頭發,就像是一個闊綽的富太太,就它了,我心里默默地記著它的樣子,我心想:往年我都沒有吃到過硬幣餃子,今年我一定要“LU攝氏度K”一回。我祈禱著幸運之神降臨在我的身上,想著自己咬中頭彩時的畫面,嘴角就禁不住的上揚……他們包餃子太快了,我的餃子皮眼看就趕不上趟了,于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搟面皮的速度。

  時間很快地流逝了,勤快的嫂子把包好的餃子下入鍋中。那餃子像一只只小魚在翻滾的水花里上下浮動,充滿了無窮的樂趣。翹首以盼中,熱氣騰騰的餃子終于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選中了那個貌似之前記住的那一個餃子放進嘴里:“我吃到了!我吃到了!”真沒有想到,我竟然吃出了一枚閃閃發光的硬幣,霎時間,全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這里,投向這枚小小的硬幣。在這目光里,有關愛,有羨慕,有祝福……

  我不知道,吃到了硬幣餃子,來年是否真的會好運連連,財源滾滾。但我知道這小小的硬幣餃子里,包含著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這個小小的硬幣餃子讓親人們的心更近了,讓年味更濃了,也讓“根”扎得更深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6

  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北京的春節》中寫了北京,也就是他的家鄉的春節,我家鄉的春節也很好啊!快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在我的家鄉,也是一樣的。必須先把年時吃的唱的用的一切準備好,因為超市什么的都會關門五六天。如果不準備。小心肚子餓。每年過年前,都會和大姑、小姑還有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什么買什么,如果不需要就算了。因為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一個個找也記不過來。如果有什么落下沒買的就再去買。

  春節,正如老舍先生說的,眨眼就到了啊!

  在我的家鄉,在外面工作的人,也是陣非萬不得已,必須回來,我家鄉這里很少有吃團圓飯的,怎么說呢,就是在春節晚上的那頓飯就稱為團圓飯,但是!只有餃子可以吃,家家都是,而且還要給街坊鄰居們送一碗自家的餃子,都是自家包的。這時候,我們小孩子就有事做了。端上一碗餃子被奶奶指揮著送去哪家。我們家小孩子多,一次就送完了。我去大奶奶家,弟弟去二奶奶家,哥哥去鄰居家。我端著餃子,在街上走著,街上都是孩子,有的和我一樣去送餃子,有的則拿著空碗回家去,還有一些很小的孩子在街上玩,終于到了大奶奶家,大奶奶說:“我們家沒有很大的子,我也抽不開身走不開,我直接把我們的餃子盛給你一碗吧。”我說著不要大奶奶非得給我。我只好又端著另一口味的餃子回家了。哈哈!很搞笑吧!

  到家了,就可以吃奶奶獎勵的餃子了。吃完還很早,平常五六點才吃飯,春節那天四點不到就吃飯了。吃完飯就可以在街上和小孩子們玩了。

  接著,就是初一,初一早上五點就起床了,因為要拜年啊!不只有大人們,有些小孩子們起來湊熱鬧,我就是湊熱鬧的小孩。跟媽媽起床。拜完年了,天都亮了,也收獲不少花生,瓜子糖果,在我家鄉,小孩兒們最開心的就是拜年了。

  還有就是,小孩兒們還可以收到紅包,我收到的紅包有好多呢!

  晚上,在街上十字路口,會有人放煙花,我們小孩會在旁邊看著,有些小孩兒還有炮可以玩,我也會,現在的炮真是高級,一摔就響了,我小時候,要去拿兩根奶奶的香點著,一人半根,把炮放在地上,點著了就跑,四個小孩,本來是一人點一個,輪流著來,但是我不敢,就在一旁看著,卻也很開心。

  春節眨眼就到了,但它也是眨眼就過了啊!我真的太喜歡春節了,熱熱鬧鬧的,過春節真好,可以吃餃子、收紅包,拜年和爸爸看煙花……

  春節真好,唉,要是每天都能像過春節一樣該的好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 7

  “正當人們要去深山里時,卻見一個叫‘年’的小孩若無其事地在那里轉悠,還說他可以趕跑夕獸……”當“年”的故事回想在我心里時,那,這天一定是除夕。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除夕這天,在我們紹興老家,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掛燈籠、祭祖、吃團圓飯、分壓歲包、放鞭炮、守歲和看春晚。

  除夕我們早早地就能聞到年夜飯誘人的香味,豐盛的菜肴擺了滿滿一桌,有鴻運當頭、招財進寶、吉祥如意、團團圓圓……我數了數一共有十八個菜。說到這,你們肯定覺得這是讓人垂涎欲滴、十指大動的年夜飯馬上就要開動了。哈哈,如果這么想,那就高興的太早了哦。

  你睢,奶奶雙手捧著一大袋“銀元寶”慢慢地走過來了。那小心謹慎的樣子,好像捧著稀世珍寶一般。這個“銀元寶”我們那叫紙錠,你可別小瞧了這些紙錠,制作這個紙錠可是有很高要求的,必須是由吃素的老奶奶一邊念經一邊折的。這些紙錠一會兒要送給祖先們,據說只有這樣折出的紙錠,才能體現送“銀元寶”人的誠心,祖先們才能收到。這時爺爺會小心翼翼地搬出他珍藏的銅鼎,銅鼎不大,直徑大概50厘米左右,全身都是古銅色的,上邊一點銅綠也沒有。我以為是新買的,卻聽爸爸說,這是祖上留下來的,究竟有多少年,他也不知道,爺爺很愛惜,這是祭祖專用的器具。

  這時奶奶已經在桌子前案的燭臺上點好了兩根蠟燭,然后緩緩地往銅鼎里倒入一小部分紙錠。點燃后,爺爺一邊小聲地嘀咕著什么,一邊繼續往鼎里放紙錠。等紙錠都放好了,便站起來,神情嚴肅而又誠懇,雙手合十,朝著上位端端正正地拜了幾拜,一邊拜一邊念念有詞。這時我也會馬上上去有模學樣地拜一拜。現在我們基本不行跪拜之禮,也就站著拜拜,但爺爺說態度一定要誠懇。我們要請祖先們先“吃飯”,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們的懷念,讓他們知道我們都生活的很好,也請祖先們保佑我們健健康康的。我想這樣做大概也是為了表達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吧!

  等祖先們“吃”好,我們就可以正式享用我們的年夜飯了。晚飯后,我們這些小輩就能收到了來自“各路”長輩的紅包雨,名曰“壓歲包”,可以趕跑夕獸的壓歲包。我會把它們都放到我的枕頭下。

  收完紅包自然就是和親人們一起放煙花,然后開啟守歲模式,等待新年鐘聲的響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父母健康長壽,孩子們能茁壯成長。

  這就是我家鄉的除夕習俗,一個有趣、喜慶、熱鬧、對未來充滿憧憬的除夕!

家鄉的風俗作文 8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

  端午節,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屈原因受奸人陷害,投河自盡,人們劃船追趕拯救。岸上的人則是把食物投下江去,以免水怪吃了屈原,這才有了端午節劃龍舟,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也是我們這幾天最忙的時候,一大早,我們就要把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辟邪,以保安康。有時鄰居還會過來互相祝賀,端午節的熱鬧氣氛洋溢在每人心頭。

  而端午節最大的事莫過于包粽子,事先準備好粽葉和米,米要在前一天夜里泡下,使米膨脹,煮得時間就會大大縮短,可是偏偏,平時細心的媽媽今年卻變成了愣頭青,今天才想起泡米。媽媽這時也毫無辦法,只好去請教外婆。外婆說道:“曉燕啊!長這么大,怎么還那么健忘啊,你只需要用熱水泡上一小時就行了。”媽媽悻悻然地跑了回去。

  開始包粽子了,這次輪到我發愁了,我看著這一片片綠色的粽葉中,再想想粽子那金子塔的外表,手足無措。媽媽走了過來,露出了會心的一笑:“來,過來看。”只見媽媽手拿兩粽葉,一翻,變成了三角,放入米,再放豆沙和棗或放肉,再放米,手接著一翻,繩子一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經過多次嘗試,也開始變得順手。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邊聊邊包,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你瞧,鄰家的那個“小公主”也相當積極,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但她也遇到了和我同樣的問題,弄得到處都是餡渣子兒,人們見了,不禁哈哈大笑,可“小公主”卻不肯停手。只是狠狠瞪了那幾個起哄的人一眼,就掘起嘴不理他們了。盤中的粽子越來越多,樣子也各不相同,誰包的粽子一清二楚,大人們手法嫻熟,手一動,粽子就出現在盤子中了,孩子全神貫注,汗水直流,也包不好一個。但是大人雖笑,卻從不罵孩子,只在一旁靜靜地看,有時指點兩句。終于粽子包好了。“這包得怎么看都不像個粽子。”我在心中暗想,但大人卻說“真棒!”這情景讓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包粽子。

  終于,粽子包好了,粽子一個個排隊跳下了鍋。剛出鍋的粽子清香四溢,男女老少無不流露出喜悅的笑容。這讓我感嘆祖宗的智慧,還讓我知道家人的意義。包容是家庭組成的原因,包容對方,包容對方的一切,包括缺點,才能讓家庭堅實、穩定。

家鄉的風俗作文 9

  石街長長,步影搖晃,鳥雀啼鳴,大雁群飛。那是我從小到大成長的地方,亦是我最親切的故鄉——普寧洪陽鎮。我最愛故鄉那不乏味的風俗,似煙花不滅般長存,那便是“行頭橋”。

  時過變遷,元宵這一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故鄉。陽光依舊如往年的明媚,熟悉的鄉音也不絕于耳,讓我心中的煩悶化為烏有。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晚飯后,我們走在街上,準備去“行頭橋”。沿途擺滿了賣長竹蔗的小攤,紅燈籠掛滿街。長街盡頭,便是我們當地有名的“行頭橋”。

  一到那地,人頭攢動,好不熱鬧,鑼鼓喧天,燈照各地。晚風悄悄掠過橋底的湖畔,湖面波光蕩漾,倒影著橋上的景象。旁邊建筑上掛滿火紅火紅的燈籠,隨著輕輕的風,它們輕輕地飄,風過耳畔,燈籠悄悄飄搖的聲音恰是好聽。

  這“行頭橋”又名太平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也是當地特有名的習俗了。聽爸媽說,“行頭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一是展現喜慶歡樂的心情;二是寄托美好的愿望和良好祝愿,通過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三是增進團圓、團聚、和諧,在我們當地,元宵是重大節日,因此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而“行頭橋”這一節慶活動,把四周的鄉親、外出人員吸引來參加,熱熱鬧鬧過元宵。

  一知有如此多的寓意,我迫不及待也想去“行頭橋”蹭蹭福氣了,便央求爸媽:“爸,媽,我們去那兒可以嗎?”我指著“行頭橋”的方向,一臉期待。爸媽欣然答應了,就帶著我走上臺階一步步朝前走。我想回頭,卻被一位老奶奶拉住了,她一臉慈祥的微笑:“小朋友,可不能回頭哦!”“啊?為什么?”我一臉疑惑。“回頭可不吉利喲!”原來如此,聽了老奶奶這話我可不敢回頭了。這時,近處的夜空盛放出朵朵煙花,煙花斑斕陸離,五光十色。

  橋上的人立時抬起頭,望向那絢爛多姿的夜空。有人忍不住“哇”聲來表達內心的震撼,有人則拿起手機拍起照來。那本是凄清的夜空,此時此刻變成全場的焦點。

  過了“行頭橋”,我就準備回家了,這條長街的小攤依然沒有收攤,這時買長竹蔗的人可就多了。“走,咱們也去買。”爸爸對我們說。“這有什么好買的?”“過橋后買長竹蔗,這一年里就會錢多米足,節節高升。”原來這樣,難怪街邊會有這么多賣長竹蔗的,我恍然大悟。

  家門口,我驀地抬頭仰望夜空,煙花正盛,不滅不失。我想,也許這古老悠久的傳統民俗,就像那夜空中絢爛的煙花,永存且會世世代代相傳,家鄉的光彩,那不乏味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10

  中國有著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每一種節日,在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習俗,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節日,還是寧波的元宵節。

  媽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寧波人,從骨子里喜歡吃各式糯米做的點心。而元宵節的湯圓,更是不容錯過的。與現代化生產的速食湯圓不同的是,在寧波,傳統的湯圓連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將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凈,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開工了。磨米,拌餡兒,忙得不亦樂乎。磨米時,一手推動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來的米漿沿著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來用干凈的紗布把米漿包起來,讓米漿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個個糯米塊,再將這些糯米塊反復揉搓,就變成了柔軟的糯米坯子。

  圓子的餡兒也非同一般。將干芝麻炒熟后搗碎,加入綿白糖和小塊的豬板油攪拌,不一會兒,便散發出陣陣香味兒,就算是吃飽的人,聞到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嘗個鮮兒吧!拌著拌著,這芝麻餡兒就變得油亮油亮的了,順滑無比,煞是好看!

  開始包湯圓了!這時,灶邊總是有小孩子候著,等著吃湯圓。他們一個個張大了嘴,伸長了脖子,想第一個吃到湯圓。但大人們可被這幫“小饞貓”給惹急了——這樣圍著還怎么干活兒啊!

  “都出去,誰先出去,吃的湯圓就多!”

  聽了大人的這句話,孩子們就爭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們也就能安心地包湯圓了。

  大人們包湯圓的手法嫻熟,雙手就像蝴蝶一樣上下舞動,不一會兒,就包好了。這包好的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挺著小肚腩,站在那兒,好不可愛!

  把它們放入煮沸的水中,看著白白胖胖的它們一個個在鍋中上下浮動,頗為有趣。等熟了,將湯圓盛入碗中,輕輕咬上一口,那餡兒便會流出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催促著你趕緊吃了它——這種催促又有誰會不聽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豬油餡遍布口腔的感覺;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兒,這種口感,不禁讓人想多吃幾個。小孩子們可忍不住,不聽父母的勸告,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摸著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癱在椅子上才肯罷嘴,可眼睛還依舊盯著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著一臉滿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寧波的元宵節。與家人團聚,吃著湯圓,便是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

家鄉的風俗作文 11

  “幾經磨轉豆流漿,點鹵成型玉溢香。百姓高官皆喜愛,時當供品給神嘗。”這說的不正是美味可口的豆腐嗎?古時候,豆腐可是珍品呢!它物美價廉,又不易變質,便于保存,怎會不讓人喜愛?臘月二十五,要問誰家豆腐香?當然屬咱們家鄉了!每逢春節,我們都會做豆腐。

  要做出美味可口的豆腐,就要在這天叫村民們集合――畢竟人多力量大嘛!首先,將黃豆做成豆瓣,放入自制的機器加水碾成漿,裝在盆里,把豆漿和豆渣一起倒入布里過濾,途中要不停的抖動。不一會兒,豆漿已經被裝入了塑料桶,等待加熱。全村的兒童都已經迫不及待,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急時,豆漿終于被倒入了鐵鍋中,用柴火開始加熱,一直等到它成了甜甜的豆花。將豆花裏好,使勁擠壓出多余的水分,蓋上木板,不出半個小時,豆腐已經上鍋了。現在,要開始煮豆腐了!

  我一邊焦急的等待豆腐煮熟,一邊問正在掌握柴火的奶奶:“奶奶,臘月二十五日這天吃豆腐有什么含義嗎?”奶奶的臉被柴火照得通紅,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呵呵,這含義可多了,豆腐豆腐,頭福頭福,象征著在新年收獲幸福以及福氣呢!而且啊,我們這有個傳說,據說玉皇大帝這天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呢!可他哪里會知道,豆腐可是我們人間的美味呢!奶奶那個時候,筷子碰一下豆腐就能多吃半碗飯呢!”原來豆腐還有這樣的傳說啊!我望著鍋中那“白胖子”似的豆腐,下意識地咽了幾口唾沫,越發越顯得焦急了。

  隨著豆腐爐中熱氣騰騰的香味撲地而來,鍋中的白氣也一個勁的往上沖,惹得孩子們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個個都咽著唾沫,興奮又焦急地擠在鍋旁邊,都想第一個品嘗豆腐的鮮美。

  “出爐嘍!”奶奶這一聲,好比軍官一聲令下,“小兵們”爭先恐后地趕來,圍在奶奶身邊,看著她把出爐的豆腐做成一桌的美食,不出半小時,桌上已經擺滿了盛宴:麻婆豆腐、水晶豆腐、豆腐炒肉、豆腐干炒竹筍,還有甜點豆腐花呢!大家個個吃得心滿意足,仿佛那個鮮美的滋味還在自己口中,久久難以忘懷,因為這畢竟是“特殊”的味道。

  臘月二十五做豆腐的習俗,是我們故鄉的味道。我堅信我會陶醉于家鄉的傳統風俗,是做豆腐,帶給了我久久難忘的味道;帶給了我過年的喜慶與興奮;帶給了我對家鄉的喜愛與贊美!

家鄉的風俗作文 12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僅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在這些傳統節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傳統習俗。一起來看看我的家鄉——太和縣的春節習俗吧。

  從臘月初旬開始,家鄉的人們就開始為過春節忙碌起來了。臘八這天,家家戶戶不僅要熬臘八粥,還會興致勃勃地去買牛肉,買回牛肉后切成小塊撒鹽腌制,每天還要翻一翻。這些牛肉大概腌制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來泡一泡,然后煮熟食用了。可以說,家制牛肉這道菜是我們春節桌上的一道必備菜,色鮮味美,老少皆宜。誰家要是少了這家制牛肉,就會覺得少了很多年味。

  臘八粥沒喝幾天,轉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小年”,這一天的重頭戲就是“祭灶”。在這一天,人們從天一亮就開始對家里進行大掃除。他們不僅要把房間打掃干凈,更重要的是把廚房里的鍋碗瓢盆全部拿出來清洗干凈,然后把廚房里的東西擺放整齊。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許有物品損壞的現象發生,因為這里面包含著祈求新年安康的愿望。“小年”這天,家人們也會盡可能的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家都很重視過“小年”,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節就真的快到了。

  剛過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頭,出入超市,為過大年做準備了。大人們會買很多雞鴨魚肉,買充滿喜慶氣氛的必備品:春聯、紅燈籠、窗花、花草等。小孩子會買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種玩意兒——風箏、電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著,盼望著,熱鬧的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門上都貼上紅紅的春聯,窗上貼著喜慶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顏開。晚上,每戶人家都圍在一起吃團圓飯。這天最有趣的要屬吃餃子了。大人們會把一枚硬幣提前包在餃子里,大家都想吃到那個包有硬幣的餃子。小孩兒吃到了,預示著學習進步、茁壯成長;大人們吃到了,預示著工作順利,事業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預示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所以每個人都帶著一種期待的心情去吃餃子,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兒。晚飯后,一家人會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享受著精彩的節目帶給大家的熱鬧與歡樂。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家家都會拜年,人人相互祝福。這一天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因為他們會收到很多大大的紅包。

  太和的春節在人們的相互祝福聲中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家家都會吃湯圓,觀花燈。濕地公園的花燈花樣繁多,樣式新穎,惹得游人徹夜觀望。

  太和的春節在正月十六這天結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進學校,大家都在快樂與祥和中向前奔跑著,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與拼搏中創造著。

家鄉的風俗作文 13

  北方喜面,南方喜米。又到了春節,從懵懂稚嫩的小孩子,到滿頭白發的老孩子,提起春節,第一個想起的便是餃子。想起餃子,誰不是嘴里就立時生出一種鮮美的、令人饞涎欲滴的感覺呢!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過倒著。”北方人民對于餃子的喜愛可見一斑了。包餃子最能體現一家人的溫馨與和睦。剁肉的,切菜的,和面的,個個分工明確。把冷水與面粉倒入瓷盆中攪拌均勻,然后放到炕上發酵。這期間大人們通常會去和餡,孩子們會在一旁打下手。將韭黃切成絲放入碗中備用,然后把已經剁好的肉糜倒進去,加入適當的醬油,花生油,還要加入少許生粉,提高餡料的口感,最后攪拌均勻即可。

  餡料和面都準備好了,就可以進入下一步,搟皮兒了。

  將面團分成幾部分,然后將其中一部分取出,放在面板上,撒上一些面粉,聽奶奶說,這是為了防止面粘在手上。把它們搓成長條,再揪成一個個小的,然后揉圓,就可以開始搟了。我對搟皮一點也不在行,怎么也搟不出那種薄薄的感覺,但奶奶就不一樣。她把面團用手按成扁平狀,一手拿著壓好的面團,另一手拿搟面杖搟,手還要變換餃子皮的方向,中間要厚,兩邊要薄,這樣,一個個白色的像在湖面上泛起的“漣漪”似的餃子皮便搟好了。

  我和家人坐在桌旁,面前是已經搟好的餃子皮和調好的肉餡。挑些餡兒放在餃子皮中間,使勁一捏皮的中間,把兩邊的皮向中間捏褶,元寶似的小餃子便完成了。

  夜幕降臨,奶奶在廚房里煮起了餃子。餃子一個一個滑進水里,不一會兒,廚臺上便溢出了餃子的香氣。水已經燒開,我的口水已經不知道流了多少了,肚子里的饞蟲一陣一陣地往外拱著。這時候奶奶出來了,她說道:“再過三道水就差不多了,不要急啊!”我過去看了看,鍋中的餃子上下翻滾著,被一道道的霧氣包裹著,香飄四溢。很快,餃子煮好了,被整齊地排列在了盤子里,晶瑩剔透,讓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端上幾碟陳醋和一小碗醬油蒜泥,擺上幾盤餃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著桌子,醬油蒜泥香、餃子香混在一起,令人食欲大振。原本就秀色可餐的餃子再蘸上一點醋,一進嘴里,一股酸味散開,緊接著就迎來一股甜味,接著便是咸,回味起來又有一絲絲苦味。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餃子在牙齒的碰撞之下,很快化為一堆碎末,濃郁的鮮香在嘴巴里散開,吞進肚子,整個胃都是暖洋洋的。

  北方的餃子,暖的不止是胃,還有心。

家鄉的風俗作文 14

  熏臘肉是貴州的年前風俗。

  俗話說的好,霜蹄削玉慰饞涎,卻退腥勞不敢前。水飲一盂成軟飽,鄰翁當午息庖煙。沒有傳說就沒有習俗。聽長輩說,熏臘肉曾有一個傳說。過去,湖南西部一帶的土家族和苗族被稱為蠻夷民,他們是當年和黃帝為爭奪天下的蚩尤部落后人,由于戰敗,先輩長期隱居到湖南西部一帶深山。過著以打獵為生的日子,最初,他們只是將沒有吃完的野豬肉掛在樹干上風干,等到食物短缺時拿來食用。遇到雨天的時候,他們就將肉放在火堆上烤干食用。

  人們發現,經火煙熏烤后的肉,吃起來特別香。以后,他們就長期使用這樣的方法處理沒吃完的獵物。

  有一年,舜帝南巡時,來到湖南,吃到了當地居民熏烤干的野豬肉,極為贊嘗,多年后一直念念不忘。直命手下再尋惜日吃過的那種野豬肉,其手下將其命名為惜肉。直到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朝廷封長沙定王子劉義為夫夷侯。劉義開始巡游三湘,正值臘月,劉義來到湘西一帶,吃了土家人熏烤的惜肉后,興然作詩。將其改名為臘肉。

  據記載,在張魯稱漢寧王時,兵敗南下,途經漢中紅廟塘中,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又傳,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陜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慈禧食后,贊不絕口。從此臘肉就成了四川、陜西、湖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區的特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湘西人家愛做臘肉,除了臘肉好吃,存放得久外,也許與湘西人住的偏遠,每當客人到來,無法上集市購買好菜招待客人有關。有了臘肉,一旦來了客人,可以隨時招待客人。因此做臘肉這種習慣,便世代相傳下來。

  這道別有風味的佳肴,在后來的生活中,人們為了菜式多元化,依照腌制肉的方法,又制成了臘魚、臘鴨等臘制品,并且不斷研究改進生產工藝,在制作過程中。為使臘味更具特色口味,完全采用木材熏制技術進行烘烤,以達到其味香醇的目的。熏好的臘肉可久藏不壞,一直可以吃到來年立冬,嚼在口里,唇齒留香,滿嘴生津。

  聽完后,我又向媽媽那兒得知臘肉的做法:將臘肉放入盆中,放入干辣椒、花椒、鹽、白酒,抓拌均勻,讓調料充分覆蓋在五花肉上,蓋上鍋蓋,腌制1個星期,臘肉顏色變深,將臘肉懸掛晾曬1月左右即可食用。臘肉的味道十分鮮美,真的是香味濃郁,油而不膩。

  今年寒假,我就回到貴州去參與到了這種風俗。發現每家每戶都熏起了臘肉,遠在家鄉的子女吃不上臘肉,父母就熏好了再寄給他們,讓子女嘗到了家鄉的味道。

  今年過年我領悟到了新的風俗:年前熏臘肉。

家鄉的風俗作文 15

  大年初一,春節之際。宅在家里的我,隔窗遙望,想感受一下新春的氣息。可是,小區里,除了門口的對聯、紅燈,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寂靜,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過年的“開門炮仗”。

  開門炮仗,是中國春節的傳統風俗。記得那時,即使除夕熬了大半夜,大年初一早晨,誰也不會賴床。天剛蒙蒙亮,我們就起床了,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吃過香噴噴的餃子,就開始準備放開門炮仗。我好奇地問爸爸:“為什么要放開門炮仗呀?”爸爸笑著說:“開門炮仗,就是開門大吉,驅逐瘟神,迎接新春,吉祥如意!”原來如此。怪不得,家家戶戶在大年初一早上,都放開門炮仗呢!還說要比一比:看誰家的炮仗品種多,看誰家的響聲大、響的時間長。

  我們家準備的炮仗可全了!最少的幾十響,最多的幾萬響,一捆一捆的,用紅紙包著,還有很多成盒的禮花。一個人拿不動,我們就兩個人抬。好不容易把炮仗抬到胡同口,可是,我們誰都不敢放,大人們也不讓我們放。爸爸出來了,把一捆炮仗打開,我們把炮排一直抻出十幾米。“要放開門炮仗了!”在爸爸的喊聲中,姐姐趕緊拉著我,跑得遠遠的,姐姐還用雙手捂住了我的耳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連串的響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爆竹聲中一歲除”的詩句,就是這樣來的吧?接著,我們小孩上陣了,放小鞭的,放禮花的,放竄天猴的,放二踢腳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頃刻之間,滿地都是紅色的外殼紙,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爸爸說這叫“滿堂紅”,預示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紅紅火火。

  后來,我上網查閱才知道:開門炮仗,上古時代,就有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用以驅逐瘟神的傳說。煙花鞭炮,起始于隋朝,發展于唐宋,興盛于明清。現在,中國的煙花鞭炮,花樣各異,品種繁多,質量過硬,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遠銷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的40多個國家呢!成捆的、幾萬響的開門炮仗,氣勢雄偉,響聲震天,更是搶手貨。如今的開門炮仗,已不僅是在大年初一早晨燃放,只要是做生意的店鋪,不論哪天開門營業,大多都燃放“開門炮仗”,意為喜慶,以圖吉利。

  隨著環保的呼聲,煙花炮仗,如今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區,已經禁放。但是,這并不會阻擋我們對新年充滿美好的祈愿,對未來充滿堅定的信心。熱鬧的開門炮仗聲,永遠一聲聲地響在街頭,響在胡同,響在我心,響在你心,響在我們童年時美好的回憶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 】相關文章:

家鄉風俗的作文11-07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1-10

家鄉風俗作文11-04

家鄉風俗作文03-29

家鄉的風俗作文03-19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09-03

家鄉的風俗作文06-03

家鄉風俗04-02

家鄉的風俗02-13

元宵家鄉的風俗作文0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网址|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老熟女ass| 免费VA人成视频网站全| 麻豆国产丝袜白领秘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99久热re在线精品99 6热视频|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国产午夜福利片| 国产精品 高清 尿 小便 嘘嘘| 欧美大肥婆bbbww|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麻豆国产丝袜白领秘书在线观看|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t66y国产原创区| 亚洲天堂男人影院|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青草视频2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