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見聞作文合集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見聞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見聞作文1
俗話說:“上海看人頭,南京看石頭,北京看城頭,西安看墳頭”。今年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西安的“墳頭”。
我們首先參觀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一到兵馬俑博物館,我就被它的雄偉與古樸所震撼!我站在一號俑坑旁贊嘆道:“哇,這跟語文書上講的一模一樣1”兵馬俑排列整齊,氣勢雄偉,他們一個個手握寶劍,身材魁梧,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前方,真不愧是追隨秦始皇多年、久經沙場的隊伍啊!我們仿佛置身于喊殺震天、戰馬嘶鳴、尸橫遍野的古代戰場中。后來我從爸爸那兒得知,兵馬俑剛被挖掘出來時呈彩色,之后受空氣影響迅速變成灰土色,而且多半呈碎裂狀,六個月才能接成現在看見的樣子,每個俑的碎片都會“物歸原主”,不能“張冠李戴”。隨后,我們進入號稱“青銅之冠”的銅車馬展廳,在長方形玻璃展柜內陳放了兩輛舉世罕見的青銅車馬,其中一輛由于部件繁多、工藝復雜,拼裝了長達八年之久,我不禁為古人兩千多年前的'精湛工藝而贊嘆!
我們還參觀了唐代第三位皇帝李治和我國古代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當我們進入乾陵,一條長長的神道呈現在眼前,兩旁是幾十個雕刻精美的石像,神道盡頭是武則天的“無字碑”和李治的“述勝記碑”。墓碑后方還排列了六十一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為參加李治葬禮的少數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所修建,六十一尊石人像是唐朝對外交往的歷史見證。
即使我們來去有些匆忙,但我已經感受到了我國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歷史的久遠,以后我還要重游西安!
清明見聞作文2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與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陵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么,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與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里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非常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后,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圣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為皇上要殺他,于是乘天黑,背著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里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于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與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里,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尸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清明見聞作文3
“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可不像以往充滿了濕潤的雨珠,雨已經停了兩天了,空氣清新,正就是踏青的好日子。
早上九點,天空中帶著一縷陽光,我們一家三口帶著好心情出發了,登上了踏青掃墓的路上。
磯山就是我的先輩們墓所在地,我和奶奶等一些家里人在那里會和,一起去掃墓。
快到磯山了,大老遠就望見了我的奶奶在路口等我們一家,我不由自主的向她招手,就算就是見面禮吧。下了車,就和奶奶走向了山上,地上的泥土還很柔軟,走起來“腳感”很好;周圍的'池塘發綠,都被污染了,因為周圍好像有什么個工廠;空氣也不怎么清新,那個工廠所散發廢氣直沖入鼻。終于走出了工廠所在的那座小山,隔著一座小山,來到了一個很美的田野,到處都就是油菜花,充滿了濃濃的春意。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磯山上,可能就是因為被花的美所迷住了吧。山上鞭炮聲震耳欲聾,因為這一代墳墓很多。這就是。我六伯伯來打了這里,一起來祭祀先輩拿出了紙錢,草紙在那里燒,燒了紙錢后,我的身上就像被煮熟了一般,被那紙錢所燃燒的火給熏的。馬上就放鞭炮,我趕忙跑到一邊,去躲避鞭炮聲,我怕嘛。就這樣祭祀了幾個先輩后,就去別人家吃飯去了。
吃完午飯后,玩了一會了就回家了,總之,今天一天非常累,一回家就像軟蛇一般坐在了沙發上,休息了一陣。
清明節就是那么的“欲斷魂”,無數人帶著懷念先輩的心情去祭祀他們,祝愿先輩保佑自己:平平安安,具有濃厚的祭祀意義。
清明見聞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有到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么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么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里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仿佛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念念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里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后,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掉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里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么要這樣呢?”爺爺說:“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么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后爸爸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非常輕松。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節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清明見聞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到這一天,總會令人感到悲傷、凄涼。清明節,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日子,一個讓人思念的時刻。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們一家人都早早地起了床,因為我們要去烈士陵園掃墓。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窗外的風徐徐吹來,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宛如一首悲壯的奏鳴曲,爸爸也將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娓娓道來: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還有,清明節主要習俗就是禁火、掃墓、踏青、蕩秋千、踢蹴蘜、插柳、打馬球等。聽爸爸這么一說,我開始對清明節產生強烈的興趣,便繼續問爸爸有關清明節的問題,這讓無聊乏味的坐車時間平添了許多樂趣。
時間過得真快,一會兒就到烈士陵墓了,我們一進陵墓,就覺得空氣變得好沉靜,這讓上一秒還歡聲笑語的我們變得神情嚴肅起來,我們邁著沉重的步子走在一級一級的臺階上,屏息凝氣地爬上去后,便被眼前碑上的`圖案吸引住了,圖案上有展翅飛翔的雄鷹,有威風凜凜的猛虎,還有浪里穿梭的白鯨。這些王中王是那么地雄偉壯觀,那么地引人注目,猶如在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在黑暗中閃閃發光,這,不正式壯烈犧牲的先輩的化身嗎?
我來到一個個英雄的墓碑前,眼里閃著淚光,因為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當我們看著死去的革命壯士的介紹時,我的腦海里想起了這么一副畫面:那時在刑場上視死如歸的英雄沖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不知犧牲了多少戰士!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與我們一家人一起,鞠了三個躬,參觀了一些英靈的墓碑后,我緩緩地轉身離開,當我回頭后,看見那一排排柳樹挺拔地站立著,似乎是在守護著這座墓碑。看了這些,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節,是個意味深長的日子!
清明見聞作文6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單位節休加串休共有三天的假期。在這小長假里,大家往返于各地給逝去的親人掃墓,寄托哀思!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想起兒時學過的那首詩《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每次讀過都會有多種滋味襲上心頭,痛楚、失落、懷念、凄涼……
“春季”這個乍曖還寒的季節里,景色依舊看上去那樣的冷清。只有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拼著命的從地面探出稚嫩的腦袋四處張望!在這個陌生的嶄新的世界里,它會經歷什么樣的生命旅程?冰雪還未完全消失,那些剛剛復蘇的萬物正在孕育著新的生命。
想想生活何不這樣?10月懷胎,一朝分娩。媽媽冒著生命的.危險把小孩誕生在世間,那種撕裂般的疼痛,見證了小孩與您血脈相連。再苦再難您努力呵護小孩的笑臉,再苦再累爸爸也會保護好家人的平安。現在,昔日的小孩也不在年青,爸爸那高大的腰身也不再堅挺!那過去濃密的黑發被歲月打磨成稀疏的銀絲不在有型!此情此景心底總會涌起無限的傷感之情。世間為何會有悲歡離合?月亮為何會有陰晴圓缺?好懷念有爸爸媽媽相伴的日子!而此時,我只能茫然地目送那些與雙親散步的同齡人。那漸行漸遠的身影,深深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敏銳神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晃,媽媽過世已經多年!往事歷歷再現,所有又宛若昨天。您的面容,您的身影,時時浮目前我的腦海與夢境中,有媽媽對小孩的舔犢之情,更有小孩對媽媽那無盡的眷戀的、思親之情!!!
清明見聞作文7
每每臨近清明節,心中總有一種莫名的傷感涌上心頭;不甚強烈,卻揮之不去,久久的在心中縈繞。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如期而至;雨夾雜著灰色的天空,仿佛有了這雨,才能襯托出人們的悲哀與思念。
夾雜著雨滴,整個天空都被襯托的惆悵起來,雨襯托了悲涼的心情,雨襯托了悲涼的天空。
清明節那天,早早收拾好,伴隨著一路的顛簸,到家了。車上的東西灑了,地下的東西歪了;可唯有自己手中的圣女果還在安逸的`躺著,記得那時爺爺最喜愛的水果……
我靜默著來到爺爺的墓前,看到爺爺的遺像,不由得想起來爺爺昔日的笑容,昔日的一舉一動,竟全部浮現在腦海里。我又走進了一些,試圖喚醒內心更深處的記憶,再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
我將松樹輕輕的從車上拿下來,輕輕的將松樹種下去,輕輕的將心中的悲傷埋藏在心底,不帶任何雨具,任憑風,雨紛紛在頭上飄落。之后,我便對爺爺深深鞠躬,感謝他曾經對我的包容,對我的呵護……想到這,便輕輕的將圣女果埋在老爺爺的墓旁……
回去的路上,想到了杜牧的《清明》,覺得自己就像那借酒澆愁的路人,雖然難過,但不消沉。陸良胖的風景,像是一副優美的畫卷展現在我的眼前:天上的雨灑灑洋洋,路上的人心中悲傷,路兩旁的樹昏昏沉沉,全然沒有了原來的熠熠生輝。但是,有的人歡樂的去踏青,去感受清明的另一番風味,清明-使人憂傷使人樂。
清明,就這樣度過了。無論是紀念死去的人,還是快樂的去踏青,難免會有傷感;淡淡的傷感,濃濃的傷感,都化在這蒙蒙細雨中,或快樂,或悲傷,或……
清明見聞作文8
清明節前后掃墓的習俗由來已久。近年來,南京人掃墓似乎提前了行動,不到清明日,掃墓之人已爭先恐后,絡繹不絕,擁擠不堪,馬路上也經常會堵車,無端浪費了光陰。在我看來,掃墓就是人之常情,在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去祭祀已故的長輩,清掃一下墳地,寄托對親人的`思念未嘗不可。
但就是,許多人掃墓不免落入俗套。焚香、點燭、燒紙、上供,弄得墓地一片狼藉,不僅污染了環境,妨礙了別人的生活;又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應該設法予以避免(據報紙報道,每年都因掃墓而引發多起火災)。從文明的角度而言,清掃一下墓地,整理一下環境,獻一束鮮花,足可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與崇敬。
人雖逝去,但親人之間的感情,就是難以忘懷的。活著的人去給逝去的長輩掃墓,則就是一種禮儀,故掃墓也就是表達一種情感。 縱觀歷史,許多三代以上的祖墳,除了軒轅、炎帝、大禹和部分名人之外,很少有人問津。外戚之墳,更不必說了。可見掃墓這種關系,大致上只能維持三代到四代,其遠代祖宗,就無人顧問了。其墳也成了荒山野墓。
逝后修墳墓,占土地,與子孫爭地盤,實屬不當。有人問,火葬之后如何辦?就是不就是再搞墓穴,作為長眠之地。若如這樣下去,再過百年,墓穴遍地,泛濫成災,令人擔憂。現在已經有人提倡大海(水)長眠、樹根長眠,即將骨灰灑入江海,或埋在樹下,既衛生干凈,又使逝者回歸大自然,實屬明智之舉。
孝敬父母,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就是一種責任。但這種行動重在讓他們在有生之年享受天倫之樂,感受親情的溫暖,度過舒心的晚年。如果生前不孝,讓父母操心、憂心,找各種事由,責難父母,而在其死后,又建墓,又祭掃,逝者如何感覺到!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
清明見聞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我坐在車上,車緩緩地開,雨輕輕地下,草軟軟地搖,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想起了……
風,吹了進來,那農村的房子忽隱忽現,一座座瓦房,卻不見炊煙彌漫;一片片綠地,卻不見花兒;一塊塊石頭,卻不見尖梭。風,為我擦淚,但我明顯覺得濕漉漉的風帶著濕漉漉的淚。草場上桃李爭艷,玉蘭立尖,丁香奪目,美至極致,我卻沒心思觀花賞葉,外婆,象在老房子門口等我!呃,沒人?一簇櫻花交錯接枝于門口,似白云,無慮無憂;似棉花,暖和柔軟;似綿羊,行走自如。我的思念,在我的心房,我的淚水,在我的`心頭。
“到了!”一句話打亂了我的思絮,走下車,提著祭品,慢慢走向墓前。點燃香燭,插在兩旁,高舉三香,跪下祭拜外婆,管它滿身泥濘,淚水和著雨水滴下墓前,我站了起來,拿了一把紙錢,丟進火里,我把想說的寫在紙下,愿它帶我的心去遠方。“爺爺,這是你生前愛喝的白酒,我給你帶來了。”父親取出一瓶白酒,灑了一半在地上,將剩下半瓶放在墓前,父親讓我把墓前的烤雞腿吃了,我卻怎么也吃不下。“吃吧,孩子。”我隱約聽見一個低沉的聲音,我放下雞腿隨聲而追,卻只見樹木成林。我吃了雞腿,好吃的雞腿變得苦澀,我嚼了半天也沒有咽下,心里想著外婆。我獨自坐在外婆生前推過的磨盤下,“吱吱,”磨盤轉了,一個老人家在推!“外婆!”我飛奔過去,一抱,啥也沒有,外婆呢?我哭了,哭得撕聲竭力,父親母親趕了過來,抱著我的頭,安慰我:“別哭了,孩子,人死了不能復生的,你別傷心了。”可是我明顯感到兩行水落到了我的頭上,不知是雨,還是……
我離開時,走在小路上,我覺得有人在看我,目光盯著我,我回頭一看,啥也沒有,一片荒涼之景……
清明見聞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既是國內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國內非常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關于它的起源,有不少動人的故事。下面就挑一個來講講:“春秋年代,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為躲避追殺,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忙下逃到了海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系百姓,這感動了介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終于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他很過意不去,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
哪個知曉介子推早就攜帶老媽媽躲到綿山里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可以找到他們。有人提議放火燒山,重耳采納了這個建議,結果適得其反,把母子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重耳很后悔,把他們葬在柳樹下,為忌煙火,他命令全國百姓每一個的'這一天都不能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2、年,重耳領群臣去綿山祭奠,發現柳樹復活了,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大家知曉先烈們用我們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大廈奠基,先烈們的豐功佳績是不朽的,他們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日常的少年兒童更不忘記他們!
憶往昔,訴不盡大家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大家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將來,大家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不管大家以后從事什么職業,大家祖國的兒女,肩負著先烈們未完成的事業,肩負著建設經濟發達、文明富強、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偉大祖國的歷史重任,讓大家以實質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清明見聞作文11
清明節期間,媽媽帶著我去了外公外婆家,我可以去“心中的樂園”——村后的大山,盡情玩耍嘍!
我們來到山下的水溝旁,蹲下身瞅。呀,一只小蝦!我驚喜不已。瞧,小蝦通體透明,只有小眼睛烏溜溜的,像兩粒小芝麻。它正安詳地趴在溝底呢!我隨手撿起一根小樹枝,去“叉”蝦。小家伙反應挺快,但游時卻是悠哉悠哉的,頗像一位大老爺!瞧,在那塊石板下,還藏著敏捷的泥鰍,有我的小拇指那么長呢!這條小水溝真有趣!
在山下玩夠了,我們就去山上挖野菜。“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我們一上山便看到了山路兩旁的馬蘭。它們成片成片,低低矮矮的肆意生長著,莖半紅半綠,特別可愛。我學著媽媽的樣子,細心地采摘下那一片片馬蘭頭。“快來,這里有很多艾草!”媽媽招呼我道。“對呀,清明節當然少不了艾草啦!”將嫩綠嫩綠的艾草洗凈、剁碎、和上糯米做成清明特色小吃——艾青餅,那味道一定是極好的。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又“快刀斬艾草”,不一會兒,就采了滿滿一籃子。哇,挖野菜也很好玩兒呢!
路過竹林,青翠的竹子亭亭玉立。哇!筍芽兒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了!我把那一顆顆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竹筍掰的掰,挖的挖,滿心想著香噴噴的油燜筍,口水直流。
走著走著,我們好像看見一個小東西在草叢中跳躍,那一定是只蚱蜢!我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躡手躡腳地走過去一看:果然,一只大約有兩三厘米長的“千年”老蚱蜢正趴在草葉上。它是枯葉色的,儼然是一個偽裝專家。我平生第一次有了捉蚱猛的`沖動。我悄悄地把手伸過去,但蚱蜢聽見了動靜,蹦到了旁邊。第二次,我的速度快多了,可這家伙的后腿過于發達,拼命地蹬我的手,于是它再一次逃脫了。我不甘心,再次去捉它,終于成功了!嘿嘿!捉蚱蜢可真不容易呀!
大山給我帶來了這么多令人難忘的鄉趣,不愧是“我的樂園”啊!
清明見聞作文12
清明節的時候我和媽媽、爸爸,還有我的外爺去曲江南湖遺址公園游玩了。
清明節的早晨,爸爸、媽媽早早就穿好了衣服,他們急匆匆的叫我起來,我瞇著眼睛極不情愿的起了床。
我們出發了,我拿著我的小一邊走一邊玩,很快我們就到了曲江遺址公園,坐在車上遠看公園門口那個標志性白色熱氣球高高的飄著,像一個大大的球形棉花糖飛在空中,等我們走近了,只見哪里是人山人海,有老人、有兒童,還有很多年輕人,特別讓我興奮的是還有幾隊穿著軍裝列隊游覽的解放軍,門口不遠處淺黃色小火車不時地鳴響汽笛,像在催促我們趕緊上車。由于天氣晴朗,很多人都帶著照相機為家人拍照。
進入公園以后,只見平靜的湖面上飄著很多游船,湖邊岸上的柳樹都長出了嫩嫩的枝葉,淺綠色的柳條像是春姑娘的頭發一樣柔軟的垂了下來,隨風飄蕩,有些地方的柳條比較低,我還跳起來摸了摸它們,我也想感受一下春天。湖邊的亭廊上擠滿了喂魚和休息的游人,岸邊紅銅質地的`侍女和人俑的雕塑旁邊擠滿了拍照合影的人,岸邊的草地上人們三三兩兩的坐著,那里開滿了美麗的桃花和櫻花,潔白的白玉蘭花,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花。
最有趣的事,我還在那里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那是我們在游園的時候發現了一位5歲的小男孩,爬在桃花樹上下不來了,急的直喊媽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我看到了趕緊跑過去幫助他,把他抱了下來,然后我們就成了朋友,我們一直在家長的后面玩,只到天色不早了,我們才提著手中的食物回家了。
由于我在西安,雖然我沒有回老家祭奠故去的親人,但是遠在外地的爺爺和奶奶,他們表我們去祭奠了故去的親人,不管怎么說這次的清明節對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既幫助了別人,交到了朋友,也游覽了南湖公園,學到了些關于清明節的知識。
清明見聞作文13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這是我們的傳統,這是我們的節日。
今又清明,卻仿佛變成了我們的假日。
父母背井離鄉,帶著我們異地奔波,清明節便變的可有可無起來,只知道它是一個節日,在這一天應祭奠死去的親人。當幾年前,清明節被定為法定節假日時,對學生來說,它好像又多了一重身份:可以放松身心的假日。
放學時,老師的一聲“明天休息一天!”令同學們歡心鼓舞,懷著期待的心情,邁著輕快地步伐走出了校門。而我卻有一絲茫然:今又清明,家在遠方,讓我去祭奠誰?呵!十幾年的記憶里,僅兒時在老家隨著姥姥度過一次清明。仔細回憶時,記憶卻模糊了,只記得那時姥姥騎著單車,帶著酒、冷食、冥幣,穿過一片片荒田,去那墳頭跪拜我不知是誰的親戚。姥姥伏在地上,莫名地哭泣,冥幣大把大把的燒,眼淚大把大把的流,仿佛要澆滅那竄起的火苗。空曠的地方,涼風襲來,荒墳上的招魂幡便沙拉沙拉地響。我那時心中害怕,便也跟著哭,后來便昏昏沉沉的回家了……
而現在,卻連個拜祭的親人都沒有,心里空落落的,有點無奈,有點悲傷,亦有點釋然:那時太小,不懂悲傷;現在長大,懂亦不懂,卻沒了悲傷的'機會。
清明這天,我走在路上,卻無法體會古人“清明雨紛,行人斷魂”的悲戚。我看見很多人跪在公路邊,高樓前,公園里,廣場上……默默地燒著紙幣,大多數人僅能在這樣的地方為逝去親人擺一些冷食,然后跪拜。我感到一抹深沉的悲哀,清明時“拜無可拜之人,跪無可跪之地”是現代人的一種尷尬處境。現在的我們連那令人心怵的墳頭都無可跪拜。古人云“入土為安”,無法想象那在地下沉睡的逝者無法安然。當若干年后,他們的子孫后代是否仍能找到他們這“大隱隱于市”的沉睡之地?我的心頭仿佛布滿了鉛重的陰云。風起了,吹走了那灰燼,紛紛揚揚;雨開始下了,淅淅瀝瀝,澆滅了那火焰,青煙消逝。
清明,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我走在路上,欲——斷——魂。
清明見聞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我也不知道過路上的行人是否肝腸寸斷。總之,又一個清明來了。
按理說,清明節的傳統是去祭拜先祖,為他們掃墓,燒點紙錢的。不過,今年的清明到沒有什么特別的。除了略顯靜穆的街上,以及陽臺上格外晃眼的新綠。
不知是不是由于清明的緣故,太陽剛出來的了個照面,就又悄悄地溜回去了。這讓清明時節的'大地,陰影顯得格外厚重。一點點擴散開來,漸漸充滿了整個清明。“唰唰,唰唰”葉子們輕輕地撫慰著彼此。它們是在為自己的同伴飄落而吊唁嗎?
至于我這個到星期天作業沒寫完,還優哉游哉地觀察樹葉的“大閑人”,此刻正悠閑地躺在陽臺的墊子上看風景。
清明節我沒去祭拜先祖(也做不到),而是癱在陽臺上看風景。周末,跟以往也沒什么不同吧?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總感覺連同空氣都厚重起來。
真正感覺到清明節的肅穆氣氛,還是刷到一條新聞后:清明節網友網上下單為戌邊烈士肖恩遠獻花。腦子里騰地冒出一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至此,清明節的意義頓時在我心中有了痕跡。這是個悲傷的節日,這是個肅穆的節日。
清明的夜,街上燈火仍然燦爛,車水馬龍依舊喧嘩,天仍似往常一樣,墨一般暈染。可人們心中卻還記著,今天,是清明呢。不忘根本,才能做華夏子孫。
那燈許是沉穩一點,腳步又或輕一點,人們的心里又或那么些許的,沉甸甸一點兒。
清明嗬,一切如常。只是那空氣中彌漫著一點沉甸甸的東西。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個清明節,我似乎又懂得了些許
清明見聞作文15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陵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么,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里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后,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圣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為皇上要殺他,于是乘天黑,背著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里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于是想了一個辦法,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里,當人們看見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尸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清明見聞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見聞作文06-28
清明見聞作文(經典)04-02
清明見聞作文06-27
清明見聞的作文02-12
清明見聞作文【通用】03-03
清明見聞作文(熱門)12-24
清明掃墓見聞作文12-18
【必備】清明見聞作文08-16
【薦】清明見聞作文01-11
清明見聞作文【熱門】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