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家鄉的風俗作文四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河南的民風民俗可謂是色彩濃郁,豐富獨特。
三門峽市的“百佛頂燈,“百佛頂燈”以高、難、險著稱,主要靠眼力、頸力,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講究一個“穩”字。那虔誠、滑稽的神態足以讓人感覺到“佛光無邊”;淮陽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廟會太昊陵廟會的文化現象中帶有許多原始文化的色彩;衛輝市奇特的民居和祭墳俗與神話般的盤古廟會;祭龍辟蟲的龍抬頭,民間認為,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故稱“龍抬頭節“或“青龍節“;開封盤鼓,“擊之如雷,動之如濤”是開封盤鼓的特點,但它更多讓人體會到中
華民族的錚錚鐵骨來。還有消災防疫的'端午節。熱鬧非凡的中岳廟會,群英薈萃的馬街書會,濮陽雜技、南陽烙畫……
從這些民間色彩濃郁的民風民俗中,我們看到了河南文化的多姿多彩和豐富生動。是它們,充實了一代又一代河南人的內心世界,也是河南文化的具體體現。
河南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源流長的歷史底蘊;五彩斑斕,豐富生動的藝術內涵;古鄉古韻,悠久綿長的文學價值,為中華大地塑造了最美麗的風景。
讓我們將這美麗的文化傳承下去,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臨近春節,家家戶戶的老人都要曬醬油肉了,家家戶戶的陽臺窗邊都是一片黃橙橙的,排成一片。遠看,人們還以為是一群群的紅燈籠呢!
當然,我們家也曬起了醬油肉。這個醬油肉始于北宋1139年,奶奶說這是著名的甌萊和溫州過年十大習俗之一。老家的習俗中,溫州人習慣在農歷十一月份開始籌備曬醬油肉。通過電話遠在他鄉的奶奶也告訴了我們如何制做醬油肉。首先買來生瘦豬肉,放在醬油里面浸泡放入木盒和陶瓷盒中,然后再加入白糖、味精和少許黃酒,最后再加入一點白酒,在晾曬時,可起到殺菌、避免蠅蟲的作用。
我和媽媽買來肉,我做一半,媽媽做一半。用了奶奶的方式后,就迎來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釘醬油肉。奶奶說,肉一定要釘在房子上。在老家的平家水泥墻上,把那長長的木棍擬的長釘子,和十分美味的醬油肉“融為一體”,用那巨大的羊角郎頭打進房子里。看著爸爸那吃力的眼神,我也想試一試。我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才打出了一個小小的洞,水泥十分堅硬,不是輕易就可打出洞的,真是太累了。
經過冬月寒風和冰冷的雨,經過風吹日曬,太陽下醬油肉曬好了。曬好的醬油肉就如同一塊堅硬的石頭,上面還結滿了白花花的豬油,讓人垂涎欲滳,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啊!
用大刀把醬油肉切成一片一片時,他真正的使命來了,那就是被我們吃掉、擺盤、放入鍋中蒸十幾分鐘,肉就熟了,打開鍋蓋香氣充滿整個屋子。吃進一口首先感覺到了咸咸的醬油味,接著就感覺到了肉酥麻的口感,最后是咽進肚子里那種滿足感。醬油肉不僅老少皆宜,而且人人都愛!
如果你身在遠方,吃上一口醬油肉,那不僅僅是美味,還有家鄉與親情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只要提起習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了,春節與其他的節日不同,春節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收壓歲錢啦!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著團圓飯,給遠方的親戚打視頻電話,開開心心地聊天,吃完飯便睡覺,因為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就會有炮聲四處響,果然,天蒙蒙亮時,四周的鞭炮聲已響起,使人睡不好覺,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已準備好了“紅爺爺”見我起床便遞給我,我高興地喊了聲:“新年好”!
按照習俗,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媽媽下餃子,奶奶燒香,爸爸響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凌晨6:30我們吃完餃子,我便隨著爸爸媽媽去廟里磕頭,天色昏暗,路上行人卻多,一路上,我把“新年好”說個不停,看著手里塞來的壓歲錢,我知足地笑了笑。
在我的記憶里,以往的春節初二就要開始拜訪親戚,爸媽帶著我和姐姐一同前去,我們一天能走五六家親戚,馬不停蹄,熱鬧非凡,親戚見到我們,都熱情地來迎接我們,我們每個人聊著天,笑著,誰都那么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也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心中滿是歡喜!在親戚家坐一會就要回去了,家里也有客人,爸爸媽媽也要去招呼家里來的客人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臨走時,親戚們出來送行,看著我們離去后才回到屋里。
然而今年的春節是我長這么大最難忘的一個春節,出現了冠狀病毒,祖國母親生病了!全國人民都封閉在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愿祖國母親快點好起來,等到明年,我們都過上一個快快樂樂,熱鬧非凡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中,我覺得重陽節最具代表性和神秘感。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沿襲至今。
重陽節那日,人們習慣登高遠眺。在這秋高氣爽之際登山,總是令人心曠神怡。平原之地若無山可攀,人們便吃糕紀念。“糕”和“高”諧音,最早取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后演變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陽賞菊賦詩亦為古代時尚,唐詩宋詞中有不少吟詠重陽的名篇,比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蜀中九日》《過故人莊》……
重陽節從歲時節日漸漸演變成民俗節日,盡管各地有不同的過節習俗,但核心文化價值始終是平安和諧,從未改變。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傳說,重陽節來源于一個道教的神仙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叫桓景的小伙子,為了戰勝瘟魔,拯救百姓,進山刻苦修煉。九月九那天,他讓全村百姓登高避難,拿著師傅傳給他的茱萸葉子和菊花酒戰勝了瘟魔。從此人們就有了重陽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
隨著時間的流逝,登高望遠的習俗慢慢淡去,但重陽節思念親人的習俗卻保留至今,所以今天的重陽節,更多的成了“老人節”,表達尊重老人,孝敬長輩之意。
這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習俗,時日的變化,可不讓端午節成了最有代表性和神秘感的節日嗎?
【【精華】家鄉的風俗作文四篇】相關文章:
【精華】家鄉風俗作文五篇03-19
【精華】家鄉風俗作文九篇02-10
【精華】家鄉風俗作文四篇01-11
【精華】家鄉風俗作文六篇12-16
【精華】家鄉風俗作文三篇10-25
【精華】家鄉節日風俗作文3篇03-20
介紹家鄉風俗的作文03-07
家鄉的風俗作文范文01-04
家鄉風俗的優秀作文12-31
我的家鄉風俗作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