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禮儀作文(通用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餐桌禮儀作文(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餐桌禮儀作文1
小籠包、灌湯包、大肉包、北京烤鴨、麻婆豆腐、京醬肉絲、魚香肉絲……一提到這些菜,相信許多人口水都已經留下來了。但是,光知道吃還不行,我們還要知道吃什么,怎樣吃。那么,這“吃”里面都有些什么講究呢?
眾所周知,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美食種類各不相同。而中國傳統飲食分為八大菜系和眾多細分菜系。這八大菜系分別是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都具有著各自的地方風味特色。在口味上,常有南甜北咸東酸西辣之分。
而提到“吃”,不得不提一下筷子。作為華人必備的飲食工具,“筷子”也有著不少的含義。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動物的情感動物;因此,吃飯時也時時提醒人們要節制不當欲望。而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一端象征著天,方的一端象征著地,表示天圓地方,是古人對世界原則的基本了解。此外,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古人對人和世界的關系樸素理解。并且,筷子常是成對出現的,也與中國太極理念相符: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分為二,這代表著萬事萬物都是有兩個對立面組成的;合二為一,這陰與陽的結合,也意味著一個完美的結果……
關于筷子也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如果出國旅游,在餐廳里,聽到有人說“服務員,來一雙筷子。”說明這是中國人。而說“服務員,來兩根筷子。”那么這就是外國人了。
僅僅是一雙筷子都有這么多講究,不得不感嘆一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在餐桌上,講究就更多了。
中國人特別愛請客吃飯,不論談生意、論交情、混官場,請客吃飯是必須的。所以,人們才更應該注意自己吃飯時的儀表,也要遵守中國的飲食禁忌。
如果有長輩,要請長輩先入座,不能只顧著自己,只管著餐桌的菜,而不顧及禮儀了。而且,最年長的長輩應坐上座,其他人依次坐下。但小孩子可以坐在長輩旁邊,但座椅不能高于老人的。當全家人圍坐好時,大人沒動筷子,小孩子也不能動。在吃飯時,不能吧嗒嘴,而且在喝粥、湯或吃面等食物時,不能發出聲響,這在別人看來是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在日本,吃面時發出聲響,表示這面很好吃,是對做飯的人的一種贊賞,所以去日本吃面時,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可不是不禮貌的行為哦。在吃飯的過程中,不能用筷子敲到碗,夾菜也不能亂攪,這樣既不衛生,別人看著也不舒服。吃飯時,不能一手扶著碗,另一只手放到桌子底下,這是很不文雅的行為。如果中途要上個廁所、暫時離開,切記不能把筷子直插在碗里,因為這和上香很相似,被人認為會冒犯逝者。也不能用筷子在桌上擺出個叉形來,這會讓餐桌上的人覺得被否定了。如果吃飽了,最好將碗里面的食物吃干凈,不要剩余一些食物殘留,這不僅不禮貌,還浪費了食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了。
是否遵守這些餐桌禮儀,決定著一個人在別人眼里的地位,別人也能從中看出你的文化底蘊和家庭教養如何。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了解中國的餐桌禮儀,不能在餐桌上讓別人看了笑話。
關于“吃”的講究還有許多,這里也不再一一贅述了。總之,我們要認識“吃”,學會“吃”,并且可以正確地“吃”。
餐桌禮儀作文2
近日一則關于餐桌老規矩漸漸被遺忘的微信,在網上熱傳并引起熱議。大家各抒己見,眾說紛紜,對此我認為,重拾餐桌老規矩是很重要的。
餐桌規矩反映著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的素質,其代表的是一種品質的所在,體現了社會的風氣,有利于提高國家形象。很多人都說餐桌規矩而已,做事應該“不拘小節”,但是,“勿以惡小而為之”,你可有沒有想過,假若一個毫無禮貌,無餐桌禮儀的客人來到你家做客吃飯,你會有什么感覺。餐桌禮儀自古代沿用以來,古人遵守餐桌規矩,體現了個人品質所在,從此一個好的形象深入人心。古代人的文明用語用餐被人所贊美,我們不應該繼承和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習慣,從小事做起,以保中國的美好名譽,讓民族,國家更源遠流長的發展下去嗎?
餐桌規矩并不“老”,“老”的只是我們的堅持,“懶”得保持遵守餐桌禮儀等良好的習慣,或許有人會認為餐桌禮儀,那么麻煩,費時,那么多規矩,我們應該鄙棄了,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鄙棄了這些規矩,我們的生活會怎樣?走進飯館,就像走進了菜市場,各種喧囂盡在,這樣你會舒服嗎?還有的人甚至認為故事餐桌禮儀規矩太“low”了,但餐桌規矩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家教、素養,如果你連最起碼的餐桌禮儀都沒有,都不懂得尊重,那么別人為什么要尊重你呀,人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或許因為你的良好的餐桌習慣,你就被賞識了;亦或許因為你的不好的餐桌習慣,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頓時就不好了,從而別人也不重視你了,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何不從小事做起,從簡簡單單的學好餐桌規矩開始,為自己創造出更多別人在場自己的機會,為自己喝彩!
現在我們的生活在發生很多變化,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變的,是應該要有本身的性質。就好像良好的餐桌規矩,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餐桌習慣,這樣伴隨的時間是一生,良好的餐桌習慣,反映出了個人良好的素養,人人都會被感染這樣做了,就會形成一個人良好的社會風氣,以提升國家形象。這種美好的品德,我們不應該比鄙棄,讓保持良好的餐桌規矩成為一種習慣。
餐桌禮儀作文3
放學一到家,媽媽便拎著一個大蛋糕,領著我和妹妹坐上了爸爸的車,說去酒店吃飯。一問,我才知道,原來今天是舅媽的`生日。
到了酒店門口,舅媽已經在門前等我們了,打過招呼后,便領著我們上了二樓,進了一個包廂,我一瞧,桌邊還坐著幾位不認識的叔叔阿姨。餐桌上也已經上了幾個冷菜了。
剛一坐下,妹妹就迫不及待地從盤子里抓起一只雞爪,吃了起來。媽媽連忙訓斥道:“人還沒到齊,你怎么可以先吃呢?還不用筷子”。有位阿姨會心一笑:“小孩子,沒關系的,讓她吃吧。”我鄙夷地看了一眼妹妹,咽了口水,扭過頭看著門外服務員在忙碌著。
人到齊了,服務員陸陸續續的上著菜,看著美味的佳肴,剛開始我還吃得挺斯文。過了會兒,服務員又捧上一道菜,我眼睛一亮,是松仁玉米。我不假思索地把菜轉到面前,一勺一勺的往碗里舀。忽然,感到坐在旁邊的爸爸輕踩了我一腳。我突然想到了爸爸平時給我講的一些餐桌禮儀。“要等人都到齊了,再開始吃”,“見到自己喜歡吃的,只能一點一點的夾菜,吃完再夾”,“夾菜時,筷子不要在盤子里亂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吃的,不要往別人碗里夾”……等等。
我悄悄地把勺子縮回碗里,慢慢地吃著碗里菜的同時,我也在暗暗地觀察著別人吃飯,夾菜等。都很文明的。
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大人們吃完后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等所有人都吃完,才相互打個招呼,離開餐桌。我把這有趣的現象告訴爸爸。爸爸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道:“吃完飯的人等未吃完飯的人一起走,這也是餐桌上的一種禮儀。”
這一頓飯讓我印象深刻,我仿佛又學到了一些。同時明白,生活中隨時隨地都有我們學習的地方。
餐桌禮儀作文4
12月16日,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來到駐馬店建苑大酒店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學會了餐桌禮儀。
活動開始,工作人員首先帶領我們參觀了后廚。隨后,我們來到宴會廳,餐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餐具。好多餐具我以前都沒見過呢。我們爭搶著坐在桌前。在這里,我知道了主人、客人在餐桌座位的坐法、上菜的方法等。主陪(主人)要坐在對著門口的座位,主陪兩側坐主賓(客人)和副主賓,然后依次坐客人。主陪對面坐副主陪,副主陪兩側坐其他陪客。
哇!原來我搶來的座位是副主陪。我問工作人員:“我的位置是幾把(數第幾)?”他們說:“倒數第一。”同學們都笑了。工作人員說,上菜要從副主陪的位置上,上菜后要把菜轉到主賓的位置,讓客人先夾菜。還有倒酒的順序也是有講究的,一般先客人后主人。我不禁贊嘆,原來餐桌上的學問這么多呀!
活動結束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飯店。回想著今天學到的知識,我開心極了,希望下一次還能參加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餐桌禮儀作文5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禮儀之邦。說到中國的禮儀文化,餐桌禮儀更是每個人從小學習的常識。
在一次家庭聚餐中,我看中了一盤菜覺得特別好吃,于是自作主張將菜端到自己的面前。爸爸看見后便呵斥我說:“在外面吃飯也這樣的話,太沒禮貌,太沒教養了。”我便反駁他說:“又不是在外面,注重那么多干嘛。何況在家里我最小,你們應該把好吃的給我。”
過了一會,大家都冷靜下來。爸爸和藹的告訴我:“在飯桌上,最基本的就是不吃獨食,如果菜真的好吃,也不能多吃甚至將其占為獨有,要一起分享。還要注意,吃飯時不要發出聲音,不要當客人的面用牙簽挑自己的牙縫……”聽了這些后讓我受益匪淺,原來光是在吃飯上就有如此高深的學問。
餐桌禮儀作文6
記得小時候,長輩們常說:“飯桌上有三條規矩。一、只能在自己一放夾菜。二、不能挑來揀去,看中那塊夾那塊,不能翻上翻下。三、吃菜時要互相關照,給同桌的人留有一份。同時不提倡給長輩夾送飯菜,要注意筷子的衛生。”
此刻,爸爸的神情嚴肅得嚇人,他說道:“在外在家一個樣,你在家里這樣,在外也好不到哪里去。”聽后我既委屈又難過,眼淚已濕潤了眼眶,但又被我逼回去了。應為不敢哭,對于爸爸來說,我沒理由哭,于是我便強忍著眼淚。
餐桌禮儀固然重要,但是在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禮儀需要我們學習和遵從。
餐桌禮儀作文7
什么叫“宴”?各種辭書對“宴”一詞的注釋,除了與飲食關系不大的“安逸”“樂”兩個義項外,與飲食活動掛鉤的第三個義項都做“以酒食款待賓客”解。另外還有人說:“宴是以社交為目的的進餐活動”。上述兩種解釋都算抓住了飲宴的主要特征,但似乎都欠完滿。例如我國歷史上有一種“家宴”,指的是那些富裕的大家庭,因人口眾多,成員輩份、關系復雜,祖孫、叔侄、兄弟、姊妹、妯娌等人,平時不在一起進餐,遇有節日或其他原因,家長決定備辦豐盛的酒肴,合家歡聚一堂飲宴取樂。這種宴會并不一定有外來賓客。它雖然有促進全家團結和睦的作用,但不能稱為社交活動。另外還有一些飲宴活動,例如志同道合的文人騷客舉行的“文酒會”等,雖然有主有賓,但其主要目的往往不在于社交,而另有其他主題。
宴會與日常進餐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即具有一定的儀式。古代天子、諸侯、大夫、士庶饗賓客,儀式非常復雜,后世日趨簡化,但總有一定的儀式。例如民間的婚宴、壽宴、接風、餞行等宴會,都有東道主或司儀簡單說明舉行宴會的意義,即使家宴,家長也得說幾句話,相當于致辭。綜上所述,宴會似乎可以說是:在療饑、味品之外,另含某種目的、意義的,具有一定儀式的集體進餐活動。
我國歷史上的宴會,名目繁多。除了通常所說的“國宴”“軍宴”、各級官府舉行的宴會統稱“公宴”,私人舉辦的“婚宴”“壽宴”“接風”“餞行”等宴會統稱“私宴”外,有的以規格高低、規模大小、儀式繁簡,劃分為“正宴”“曲宴”“便宴”。有的以設宴場所分為“殿宴”“府宴”“園亭宴”“船宴”等。秦末項羽在鴻門阪宴請劉邦,史稱“鴻門宴”;漢武帝在柏梁臺宴請群臣稱“柏梁宴”;唐代皇帝每年在曲江園林宴請百僚史稱“曲江宴”等等。
【餐桌禮儀作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
5.餐桌前的談話作文
8.餐桌上的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