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1
9月1日晚上8點,我和媽媽一同準時收看了2014年秋季的《開學第一課》。
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一共分為三個板塊,分別是“孝”、“愛”、“禮”。“孝”,就是孝敬長輩;“愛”,是關愛他人;禮,就是懂禮儀,講禮貌。其中,“孝”這個環節令我最難忘。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恩勝萬金,春暉寸草心.....”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回報父母的感恩之情。我們要用一顆孝心去對待父母。
當我看到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兒子天真地對父親說:“你快把這個對蝦吃了,我告訴你,我將來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的時候,不禁熱淚盈眶:這么小的一個小孩子都懂得孝敬父母,而我像他這么大的時候,連“孝”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在我五歲的時候,有一次吵著要讓媽媽給我買一款新的玩具。“又買新玩具!家里都不知道有多少了,不行!”媽媽大發雷霆。我見媽媽不肯幫我買,臉色立馬晴轉多云,板著一張臉,不理媽媽。到吃晚飯時,我又賭氣不吃飯。媽媽一臉無奈,只得幫我買了一款。現在想想那時真想對媽媽說一聲對不起,我是多么的不懂事啊,今后,我一定要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作為孩子的我們,應該孝順父母,幫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讓他們傷心。
現在我們就是車廂,需要父母這節火車頭帶著我們走。長大后,我們就是火車頭,要帶著爸爸媽媽這節車廂往前走,不能丟下他們不管。
百善“孝”為先2
走在街上,不再是父母喊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不再是父母打罵還洗,也不再是孩子因為父母不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和父母鬧別扭,而是……
因和父母鬧了別扭的他,獨自一人在大街上瞎逛。正值夏季,天氣還很是炎熱,人們吃過晚飯,等晚風吹涼了大地,都在街上漫步。他走著走著,就想到父母罵他,感到委屈,就順著路邊的石頭坐了下來。剛開始,也只有大地的余熱和徐徐的晚風。不一會兒,一位老人手杵著拐杖的從街頭走了過來。
天邊的夕陽別樣紅,映得老人就像一位仙人一般,只是他那佝僂的身體和花白的頭發顯得蒼老。他就一直走,走到離他還有兩米的地方停了下來,埋著頭,沉思了一會兒,抬頭望向他。可能是老人的眼睛有點兒渾濁,沒看清是什么,就又走近了一步,才開口道:“小娃娃,怎么坐在這兒?不回家你的父母會擔心的。”
他沉思了,父母擔心,他們會擔心嗎?他們剛剛才罵了我,會擔心嗎?“老爺爺,您不是也沒回家嗎?”他反問道。老人笑了,很開心的樣子:“我的孫子等會兒就來接我回去了。”正說道,那邊跑過來一個小男孩,額頭上還掛著幾滴汗水,看見了老人,就停了下來,喊到:“爺爺,回家吃飯了。”一老一小向著夕陽的方向離去,身上映出了一圈金光。
老人走了,他也站了起來,卻看到父親手拿著一些東西走了過來。他一時間忘了要說什么,也不知道要說什么。直到父親開口:“回家了,天快黑了。”他才快步走了過去,接過父親手上的東西,說:“爹,我來吧。”父親欣慰的笑了。
小樹長大了,也可以為大樹遮風擋雨。
百善“孝”為先3
就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給家中人樹立的價值準側。而我家的主要以孝順和和睦。
從上幼兒園時老師就教我們學《三字經》回家后,爸爸媽媽也常常和我嘮叨:“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以前只會搖頭擺尾的念出來卻不知道當中的含義。現在才知道東漢人黃香,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知道父母的甘苦并激勵自己刻苦學習。漢代人孫融四歲時,就知道把梨讓給哥哥吃,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不計較個人得失。
還記得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陳毅探母》:一次,他從國外訪問回來路過家鄉,便回去探望病重的母親。她見兒子回來十分開心,但突然想起來換下尿濕的褲子還在床邊,便藏了起來。可是沒有瞞過兒子只好說出了真情。身為國家干部卻能親自幫母親洗尿濕的褲子,這讓我深受感動。
人們都說父愛比山高,母愛比海深。我們要學會孝順父母,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更要刻苦學習從此來報答這份最真摯最無私的關心和愛護……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回報不完的,因為這種恩情比山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一天,媽媽買了兩條圍巾,一條是白色的,一條是黃色的。姐姐正愛不釋手的拿著那條白色的圍巾,這時,我剛剛從外面回來。姐姐和我說:“這兩條圍巾是媽媽給我們買的,你先選一個。”我看出姐姐對那條白色圍巾的愛不釋手,于是我微微一笑說:“我要黃色的,黃色的好看。”當然姐姐也看出我喜歡黃色的圍巾,“不不不,白色的更適合你。”姐姐說。
爸爸也常和我們說家和萬事興。就連我家的客廳都掛著一個十字繡,這是媽媽一針一線親自繡的。意思是夫妻要同心、兄弟要相挺、晚輩要孝順長輩……
百善“孝”為先4
許多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會照顧自己,我們盡可能地不去打擾他們,給他們點錢就可以了,就算是盡到孝心了。其實,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們的關愛和理解。一個問候的電話,一次家庭聚會,哪怕是請子女們來吃一餐他們自己親手做的飯菜,他們都會覺得十分滿足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之所以流傳久遠,倍感親切,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旋律優美,而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間真諦,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出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
有時候,父母就像一個孩子,為他們做一點小事情,就好似對他們的特別寵愛一般,就會像個孩子般似的開心滿足地笑著,正如老子所言的復歸于嬰兒。從小到老,我們一直是父母眼里的孩子,但年邁的父母,又何嘗不是我們心靈上的孩子?在他們論分記秒所過的日子里,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么,才能不會留下更多的遺憾呢?
其實,只要想想還有什么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坐在父母身邊旁,給他們捶捶背,然后像哄小孩子一樣教他們改掉一些多年來形成的、有害健康的不良習慣,叮囑他們多吃點兒有營養的食品,少操心,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老年集體活動之類的交流。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步入老齡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順,而且這種孝敬主要應該表現在親情上,而絕非全都可以用金錢或雇傭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逐漸減少,商機錯過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會時不再來,會遺憾終身。
百善“孝”為先5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呢?我們回報給父母的便是孝。因為孝,才會有花木蘭代父從軍;因為孝,才會有王祥臥冰求鯉;因為孝,才會有黃香扇枕溫衾;因為孝,才會有孟宗哭竹求筍。古時的人們是十分推崇孝的,不然又怎會有《孝經》,《百孝圖》,《二十四孝圖》流傳千古呢?
相比之下,生活在今時今日的我們又當如何呢?又有多少人記得孝為何物,一個對父母都不孝的人,注定是一個失敗的人,因為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放眼望去,我見到的不是其樂融融的一家人,而是一位滿臉滄桑的老人有7個子女卻無人贍養,更可悲的是,7個兒女竟把老人當做皮球推來推去,可是你們卻沒有想過,幾十年前她含辛茹苦的養育你們,難道拋棄過你們任何一個嗎?請你們睜開雙眼,看看你們的母親吧!看她穿的是破布爛衣,而你們每一個人都是那么光鮮亮麗,看她吃的是殘羹剩飯,而你們碗中的大魚大肉,看她住的不遮風雨的小屋,再看一看你們,看看這就是你們的母親,哺育了你們的母親,那個昔日用盡一切供養你們的母親,你們于心何忍……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趁你父母安好,趁你還在他們的身邊,用心去愛他們吧!不要讓與父母在一起的一小時,一分鐘變成他們的奢望。無論你身在何處,你要記得那扇虛掩的門后是兩顆年邁心的執著守候。
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亙古流傳的誓言——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6
在每個學期的開始,也就是9月1號。我都會看由cctv1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每次都讓我有所收獲,有所感動。
第一堂課是講孝順。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做人準則和行為規范。孝順,也是教會了我要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不要和父母頂嘴、要尊重長輩的道理。在講課中,有一句話讓我刻骨銘心“讓父母對你放心、讓父母為你自豪、讓父母有你踏實、讓父母因你富足,就是孝順。”這句話正體現:孝順金錢多少都可以,但常回家看看才是最主要的。
對于我們而言,只要能夠努力學習好文化知識,物質生活方面少一些攀比。在父母勞累的時候,能為他們沏上一杯茶、能為他們捶捶背、能陪他們聊聊天、給父母洗洗腳。但我要始終一條記住“為家里多減輕點負擔”,這就是孝順。
百善“孝”為先7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我家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善孝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農村里傳為佳話。爸爸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后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善孝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百善“孝”為先8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法是立國之本,它會讓這個國家和社會變得安定和諧,家規會讓我們的家庭變得和睦美滿。
家規也就是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
爸爸媽媽常說:“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聽長輩的訓誡,不跟長輩頂嘴,這些都是孝順的表現。我們家吃飯的時候就能體現這一點。通常,我們一家人吃飯的時候,要等到所有人到齊了,奶奶、爺爺、爸爸、媽媽都按各自的位置做好,長輩們先動筷子,我和哥哥才能吃飯;而且好吃的不能獨自吃,還要主動給爺爺奶奶夾菜。
記得有一次,盤子里還有不多的幾塊牛肉,媽媽先給爺爺奶奶各夾了一塊,又給爸爸夾了一塊,最后又給我和哥哥每人一塊。我問媽媽:“你怎么不吃呢,你不是很喜歡吃牛肉嗎?”媽媽笑著對我說:“因為我上有老下有小呀。”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動萬分,趕忙把碗里的牛肉夾給媽媽,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媽上孝公婆下疼子女的那份良苦用心。
在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下,孝順已經成為了我和哥哥的標桿,也是值得我們驕傲和傳承的家風。
經常會聽到有人夸獎我和哥哥,說“人家這倆孩子教育的好,既懂事又有禮貌。”每當這時,我就暗自高興。因為不僅是我們受到了夸獎,我還覺得我是媽媽的驕傲。這都是媽媽平日里對我們一點一滴的教育成果。
家風家教,在每個家庭里都有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需要家里的每一位成員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延續下去。
百善“孝”為先9
家風如一個花園,散發著迷人的芳香;家風如一場春雨,浸潤著我的心靈;家風如一盞燈,照亮著我成長的道路。在我們家每個人的心中都無形地刻著“百善孝為先”這五個字。
依稀記得一年級那年的暑假,爺爺因為在工作時,不慎大腿骨折,在富陽骨傷科醫院住了一個多月。住院期間,爸爸媽媽忙前忙后,照顧得很周到。但是出院時,爺爺還不能下地走路,甚至也不能坐車。爺爺家在龍門古鎮里面,爸爸只好借了一輛雙輪車,讓爺爺躺在雙輪車里,拉著爺爺回家。雙輪車慢慢地啟動了,爸爸吃力地拉著,手上的青筋條條綻出,臉上一顆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下來,臉頰漲得像一塊燒了許久的鐵塊。我趕緊上前幫爸爸擦汗,但是爸爸卻說:“沒事,不是很累,當作鍛煉身體罷了。”我知道爸爸嘴上說不累,其實心里累得慌,畢竟現在爸爸體力活干得少,平時又缺少鍛煉。因為爸爸擔心爺爺長時間躺在雙輪車中會很不舒服,想讓爺爺早點到家。爸爸一步一步艱難的`堅持著,就算再累也沒有歇息,因為爸爸內心懷著孝順的力量。
媽媽對長輩們也很孝順,逢年過節總會給他們買衣服,平時回家總是搶著幫他們做一些家務。我在爸媽的影響下,也明白了孝順的重要,每次回爺爺(或外公)家,總會親熱地叫他們,或者給他們敲敲背。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透露著我們良好的家風——孝順。
孝順的家風,既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也讓我們一家人和睦相處。“百善孝為先”這幾個字,我會一直銘記在心并傳承下去。
百善“孝”為先10
孝,古往今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許多偉人都將孝體現的淋漓盡致。
孔子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對自己的身體愛護,不受他人詆毀這便是一種最開始的孝。自己立身行道。讓后世揚名,讓父母變得高貴這是孝的歸宿。孔子認為孝起始于侍奉長輩,中間則起始于忠誠對待自己的君主,而孝的歸宿便是自己立身。在我們看來孔子口中的不僅僅對待自己的長輩,還要對于君主、自己。而我們自身只能做到對于長輩的孝,所以我們更需要專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敬自己的長輩。
在周文王身上,我們看到了他這種對父親專注的孝。周文王每日都要問候侍者三次,來了解父親的身體狀況。微有偏差,文王便不能正常的行走。只有當父親寢食恢復正常后,文王才會安心。不僅如此,每一次都仔細觀察父親哪一種食物愛吃,并在下一次叫人多準備一些。在最后周文王像他父親說得那樣壯大了周朝。這種對長輩的孝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
不僅在古代,現代也有許許多多的事例體現出了孝。在一個普通的小學生——謝揚琳,發生了不幸。在她的生活中,本來雖然窮苦但是卻有溫暖幸福。可是她父親卻失去了右臂,家庭的重擔壓在了她母親的身上,可她沒有放棄她的父親,在兼顧學業的情況下每天中午回到家照顧父親。還得在回到學校去學習。她還在家中的小花壇中種蔬菜以此來補貼家用。正如她所說的“父母恩情重于泰山,知恩報恩不忘本。”這就是一種最真實的孝。
中國有一句俗語“百善孝為先”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中孝也是很重要的。“孝、義、廉、恥、忠、信、禮、悌、耕、讀”十個字,以“孝、義”兩字為首,也可以看出人們對孝的看重。所以在此我倡導同學們要有一顆孝子之心,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11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應該感激父母,孝順父母。比爾蓋茨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人生第一件事是要孝順。”
“人生第一件事是孝順。”聽了這句話后,我內心十分震撼。我心想,像比爾蓋茨那樣的世界首富,還要以“孝順”為先。“孝”字是由一個“子”和一個“老”組成的,孩子背著老人,對父母盡孝,父母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所以我們長大以后,也應該用同樣的方式來回報父母。我曾經看過一則故事,叫做《臥冰求鯉》,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王祥的孩子,母親因病早逝,父親新娶的繼母朱氏對王祥很不好,經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王祥失去父愛。但王祥并沒有抱怨什么,只是默默承受繼母的冷言惡語。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繼母朱氏患病,想吃鯉魚。王祥不計前嫌,到集上去買鯉魚,可是街上并沒有賣鯉魚的。王祥想來想去,來到了小河邊,此時正值天寒地凍,河里結冰了,因此無法捕魚。怎么辦呢?王祥靈機一動,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將魚拿回家讓繼母吃后,病果然好了。讀了這則故事后,我感慨萬千,一個少年,對繼母的閑言惡語并沒有斤斤計較,而是憑借自己的孝心感動了父母,感動了后世千千萬萬的人。
小時候,父母為我們打傘時總是把傘偏向我們這邊,而現在我們長大了,應該把傘偏向父母多一點。《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我每年都會看,每一次都會熱淚盈眶,我相信,人們一定會將“孝順”流傳下去,讓中華傳統美德發揚下去。
父母是我們人生道路上,一路支持我們、安慰我們、替我們解決難題的“支撐柱”。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后記
百善“孝”為先12
中國一直有一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父母生我們,養我們,他們為我們所付出的可能是用什么都無法衡量的,如果真的想用一個詞來衡量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可能只有“無盡的愛”這個詞了吧!
我們應該好好想想,我們能有如今的作為,能長這么大,都是誰給的?父母!
我們看著父母頭上的白發一根根生起,可能一半以上都是為了我們。我依稀清楚地記得一句數學老師給我們說的話“等你們讀高三了,最累的不是你們,也不是我們老師,而是你們的家長。”仔細想想好像是這樣的,可能我們在這個寄宿的學校里不易看見,當你在通宿的學校里讀了書,你就會發現:每天中午甚至下午,送飯的家長最多的地方就是高三樓了。在臨近高考的前兩個月,哪個家長不是在網上給自己的孩子查找學習資料,調整心態的方法,甚至到高考以后,大部分家長會與學生一起分析成績,在分析選哪所大學。可見當我們讀高三的時候最累的就是父母。
有些人總以“父母的愛是報答不完的”為借口,干脆就不去孝順父母,請這些人摸摸自己的良心,問一下自己真的沒感到愧疚嗎?“父母的愛是報答不完的”,這是真的,但我們能為父母做多少不就等于報答了多少嗎?
為父母洗一次腳,做一次家務,都是在報答父母。難道有父母希望自己生出來的是一個累贅?什么事都是為他做?我相信沒有父母是這樣想的。他們肯定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給自己帶來幸福和快樂。
記住,不要等父母患上嚴重的疾病或者快離開人世的時候再想去孝順他們,那時候已經晚了。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就開始孝順父母吧,盡管我們現在不能常在父母身旁,打個電話問候幾聲,說幾句關心的話這也是對父母的孝順啊!
請記住這句話“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13
弘揚孝道文化,匯聚中華孝道。浩瀚如云,那一首首綺麗的詩篇撩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而今,曾記否,孝的真正含義。
孝,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有多少人還記得孝的蘊味深長?泱泱華夏,是否記得“百善孝為先”的真正令人思考的美德?古人云:孝,乃中華的文化,不可遺忘的資產。何為孝?學子們不停地思索著:孝乃孝心,給親人沏一杯熱茶,一句暖心的話,一次對父母的報答等乃是孝。
曾幾時,一個人獨自倚于窗頭,望著那天空,思索著,在記憶的深處翻找著,什么是孝?一位名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孝是泱泱大國的傳統美德,是民族復興的根源。一個“孝”字蘊含了多少希望!孝是落葉對大樹培育它的感恩,化作春泥又護花。只有孝心的人才會理會孝道之深遠。
孝于尊老而扶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老人一聲關心是一句孝心,千里之外送暖心,孝是做人之本,道德之首,根源之處,感恩之地。孝道文化,匯于心頭,是否孝對于老人的一聲關愛的話,在二十四孝圖中,多少感人肺腑的畫面,撩動了多少人的心弦,點點滴滴的感恩匯聚而形成了孝道,一件不曾關懷的事,也曾匯成了一道孝的風景線。
孝心,孝道,做人之根本,無論是一句安慰關心的話,還是對長輩、親人的關心,那都是孝的表現。不知幾時,“孝”已經逐漸在我心中生根,現已經形成了一顆大樹,那是用感恩的淚水凝聚形成的一片蒼穹。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做人之本。朋友,請讓我們攜手去尋找,傳承孝的文化,弘揚孝的諧和。孝道已在心中逐漸匯聚、升華……
百善“孝”為先14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的成長著,我們貪婪的享受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么無私的愛著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給爸媽買房買車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經過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回報父母可以是他們下班回家是你遞上的拖鞋,是他們拉家常事你捧上的一杯熱茶,更是他們身體不適時你的噓寒問暖。
那是上個周末爸爸出差了,媽媽和往常一樣做完所有家務后坐在電腦前上網,她身體一直很差。剛上網一會媽媽突然說:很冷。臉色也越來越差,我連忙把媽媽扶到床上幫媽媽蓋好被子后我又跑到廚房里灌熱水袋,由于太急滾燙的開水全灑自己手上了,甩了甩手忍著痛疼小心翼翼的用毛巾將熱水袋包好放到媽媽的被窩里。媽媽仍然抖的很厲害臉色也變的摻白媽媽我的120送你去醫院吧。不用,媽媽一會就會好起來的。那我幫你倒杯開水吧!我將開水在兩個杯子里來回倒,好讓開水盡快的變溫。看著虛弱的媽媽我眼淚不禁的流了下來,真心疼媽媽。墻上的時針指向十二點。媽媽心疼的說:兒子去睡吧,媽媽好多了。我固執的搖搖頭你真是長大了,懂事了像媽媽貼心小棉襖媽媽真的很開心去睡吧!媽媽真沒事了。不,媽等你睡了我才睡。媽媽坳不過我對我笑笑了點點頭。漸漸的睡去了。
看著媽媽熟睡的神情我不禁想起她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忙里忙外,拖著疲憊的身體為我檢查作業,一切我都熟視無睹這時我心里滿是愧疚和不安。媽媽對不起!我以后不會讓你為我操那么多心的,我一定好好學習。讓將來你驕傲的說看,那是我兒子。
在這里,我向那些不關心老人的人呼吁:關愛你的父母吧,他們為你付出太多太多!
百善“孝”為先15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我把這句話當做自我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我要做一個孝心的孩子。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孝敬父母排在了首位,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孝心,將會永遠辦不成大事,不成大器。在古代,年近九歲的黃香就懂得在父親還沒上床睡覺之前,自我先躺在床上,用體溫使棉被溫熱了,才讓父親安睡。像這樣的孝行,是每個人都就應做的,而不是聽到某個孝順的故事后,我們才去孝敬父母。孝是天性,每個做兒女的都應當遵守。
以前,我十分不懂事,連早飯都要媽媽來準備,如果早飯做得不好的話,還要責怪媽媽。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輪彎彎的明月露出了可愛的臉,我和爸爸媽媽在家里吃完了豐盛的晚餐。正準備收碗時,一個念頭從我的大腦中飛快的閃過:平時媽媽這么累,上午要送我上學,中午要工作,下午要接我回家,晚上還要給我們全家做飯。我如果不幫忙他的話,那就真是太對不起媽媽了。于是,我斬釘截鐵的說:“這天的碗由我來洗,實施一條龍服務。”說罷,我收好了碗筷,跑進廚房“奮發圖強”了。不一會兒,我忙完了家務事。當我走出廚房時,全家人向我投來了贊許的目光,再看看我那一顆顆豆大的汗珠,想到媽媽平可真辛苦呀!我以后還要幫她分擔家務。
這樣的名言警句,對我的幫忙很大,令我感觸甚深,讓我漸漸長大了,是我真正嘗到經歷“百善孝為先”的甜頭。
【百善“孝”為先】相關文章:
百善孝為先02-12
百善孝為先01-22
百善孝為先的作文03-31
百善孝為先作文02-25
百善孝為先作文03-02
百善孝為先作文01-01
百善孝為先的作文10-23
百善孝為先作文08-27
百善孝為先作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