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至的作文1000字合集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000字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冬至的作文1000字 篇1
早上七點了,暗藍的蒼穹只隱隱露出一線魚肚白。新月如眉,遙掛在疏桐上。
天亮得格外晚,這也難怪,今天是個特別的節氣——冬至。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通過土圭(最古老的計時儀器)來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公歷12月21日或22日。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
冬至為“進九”之始,但還不是最冷的時候,一年中最寒冷的時間是翌年1月8日—1月18日交節。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在古代人們認為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是吉日,值得慶賀。
從周代起就有相關的祭祀活動。《周禮·春官》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饑餓與死亡。《后漢書·禮儀》:“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還相互投刺祝賀。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據清人筆記《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實際上“混沌”與“餛飩”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申為,開辟天地,打破混沌。相隔百年,老北京冬至的.飲食習俗已不同清代,倒有這樣的俗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每逢冬至,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團團圓圓,其樂融融。
在冬至節令吃食方面,南北方也有所不同。江南是魚米之鄉,盛產稻米,而蘇州人則用糖、肉、菜、果、豇豆、蘿卜絲等作餡,用糯米粉包成團,稱作“冬至團”,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其團圓之意。蘇州還有在冬至吃餛飩以紀念西子的民俗。蘇北人在冬至是要吃湯圓的。
從中醫養生方面看,在冬至前后做冬至灸(又稱三九灸),可調理身體治未病,對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以及“陽虛型”疾病,如膝關性關節炎、老寒腿、虛寒型胃痛、慢性腹瀉、腰痛等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冬至灸是灸療和“時間療法”相結合的一種中醫特色保健方法,冬至前后是最佳時間。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之后白天慢慢變長,此時“陰極—陽生”,從這天開始,陰消陽長,陽氣生發。冬至灸可順應自然界陽升之氣,天人合一,激蕩體內陽氣,驅寒邪外出。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這也是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思想的體現。冬至灸可適用于任何年齡段人群,其中又特別適合“陽虛”體質者。
冬至的作文1000字 篇2
時間往前推八十年,也就是您出生的那年,我想那時我的外曾祖父是無限的高興激動,因為您從一出生就被呵護在手心里,在無憂的生活中快樂成長!
然而事實的命運是不幸的,在那蹉跎歲月中,歷史的齒輪緩慢的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中運轉著,您先失去母親又失去父親,還不滿十七歲就已經無父無母!
您曾對我講過您后來住在三門峽時喜歡躲在門后偷偷的看蛇偷吃雞蛋,在滿地都是柿子樹和野棗樹的山上摘果子,在那里聽那些嘰里咕嚕讓人聽不懂的怪話……,不得不說那是個令人向往的日子!
兩年后,一切的那些屬于童年的記憶都在十七歲那個大雪紛飛的東西湮滅,因為那時您的人生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出嫁!
“父母都不在了,家里只剩下哥哥嫂子,不嫁人怎么辦啊?”
許是當時年幼,當初聽這話時竟覺得好笑,您在怎么說家里的條件可是在您們村里數一數二的,況且我曾祖父還是市里面的某個官銜,即使不在了也沒有到如此破落的地步呀!
不過爺爺的確是個不錯的如意郎君,雖說當時爺爺正上著高中,還屬于窮學生,但以爺爺的身高樣貌學歷在當時都足以算的上是白馬王子,光那我們陳氏家族特有的單鳳眼都為那秀氣的樣貌添上一筆斑斕的色彩!就這樣您穿著鳳冠霞帔帶著嫁妝嫁了過來,和爺爺一起從河南到西安再到新疆,一路風風雨雨輾轉半個世紀,更加加固的是兩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決心!
一晃半個世紀過去,您和爺爺也到了華發的`年紀,在老家的小院里爺爺種了許多花草,您沒事時就和一群同齡人坐在高大的楊樹林下聊一聊家常,偶爾還能聽到您們互相拌嘴,不過每次都是好脾氣的您先服輸,就這樣歲月靜好,最愜意不過!
兒孫們都長大了,唯一牽掛的就是不滿周歲的小孫子,對此,您付出了全部!
六年前爺爺在醫院去世,我和你睡在一起時每次半夜都能聽見您望著爺爺的照片失望的說:”你現在在哪里?你現在去哪了?”當時我在被窩里都被您嗚咽的聲音給嚇到了,我實在想不到您對爺爺的竟達到如此之深,接下來的這五年您一直在兢兢業業的完成爺爺的遺愿——把小孫子帶大,在自己的孩子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每天有一點小事都會引起媳婦們的極大不滿,現在想想您當時的處境,縱內心萬般委屈,萬般難受都沒有一個人可以向他訴說,所有的不好的都要往肚子里面咽!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九號同爺爺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九正好差不多正好相差五年的時間,您在關好了兒子家的門后躺在自己冰冷的屋里安詳的去了,身旁無一人陪伴!
您的一生在這世人之中最平凡不過于此,也最偉大不過于此,您成功的做了一個好母親,好祖母,辛辛苦苦操勞了大半輩子,到最后對他們別無所戀,別無所求!
冷月何年照得花好月圓的光景,何年?照得?花月夜?
門外冰雪微融,潔白的如同月光般皎潔,“等您八十大壽時我要給您意想不到的驚喜!”何時有人述說這句您心底期盼了五年的心聲,只可惜再也等不到了,他們也都背棄了當初的諾言,美好的期盼,寂寞的空間,孤獨的自己,一切都結束在這第七十九年冬至,前夕!
冬至的作文1000字 篇3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面皮包餡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后,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里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雖然常常吃餃子,但莫過于冬至和除夕這兩頓餃子吃得最愜意和溫馨,一方面是傳統節日別有意味,另一方面是家人團聚,格外親切熱鬧。
現如今,餃子的做法也很多,雖不為治病吃餃子,但仍然要健康吃餃子,專家講,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制作餃子皮時不妨在精粉中適量加入高粱面、燕麥面等雜面,營養更豐富,口感也更好,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今很多飯店在餃子皮中加入菠菜汁、胡蘿卜汁或者西紅柿汁,色澤鮮艷、營養豐富。
冬至,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也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的作文1000字 篇4
先說大多數人自詡為“城里人掃墓”的所謂正統的清明節,清明節從農歷來說,既無定月也無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節過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陽歷4月5日。清明時期正值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春季,處于仲春與暮春之交處于仲春與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氣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簡單定義清明詞意的來源,而且很多歷史上很多詩歌也有關于“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描述,所以這個節日的天氣是不固定的。同時,清明,是傳統的農耕季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基本上是沒有閑暇去放棄農耕播種的好時節,而去祭掃先人的墳墓,去做所謂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清明無聊詩句。不過在閩南僑鄉,對于清明節十分重視,是民間傳統的溯源追本節日,其主要活動力掃墓祭祖。一般認為,掃墓起源于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時掃墓并不一定在清明時節,如隋唐時期,人多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大的寒食節掃墓。后來,寒食掃墓逐漸改在清明,寒食這個節日也就被人們所遺忘了。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南安石井一帶,清明節改在農歷三月初三上己節,俗稱“三月節。”傳說是因鄭成功起兵反清復明,忌“清”字壓在“明”字上頭。但是,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寓“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大宗望族者,還于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所以對于古代漢人清明掃墓的來源比較難于有可靠的論據,倒是不排除其他游牧異族在統治北方后推行此習慣或者當政的官僚貴族等統治階級強行推行而有此。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征,這個日子適于安身靜體。又有唐朝詩人白居易詠“冬至”詩--“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之句。難免讓人對冬至這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節氣增添了幾分惆悵的情絲和肅敬的氣息。為何?陽日最短,陰夜最長,方為冬至,這個夜晚最長的日記最適合于先去的`故人,最適合來祭奠先人。中國所謂的正為陽,反為陰;日為陽,夜為陰;生為陽,死為陰;其實頗有道理。
冬至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這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加上這天是陽氣初萌而冬盡春回的日子,所以稱之為“冬至”。冬節是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一天,也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的名稱,也叫“長至節”、“賀冬節”、“亞歲”等。稱其“長至”,是基于古人對天象變化的觀察:所謂“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晝,便一天天延長了。稱其“亞歲”,就是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節)。而在我國民間,則更有“冬節大于年”的說法。
以冬至為節日的傳統由來已久。周代以十一月為正,冬至便作為歲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稱過小年。到漢代后,冬至才改為冬節,皇帝于這一天舉行郊祭,官場舉行賀節之儀,謂之“賀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賀。當時冬至已和夏至、上元節、上已節、社祭等成為較隆重的節日。當時節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餛飩、吃湯圓、吃紅豆稀飯等習俗。
這真是難忘的一天,在這一天里,我學會了做湯圓,懂得了更多知識,這真是快樂的一天!
冬至的作文1000字 篇5
“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問候來而冬至。”朋友的一條短信提醒了我,冬至,將至。
老人說:過了冬至就是年。當然了,到了這把年紀自是不會再急急的期盼年的到來了。如果說不介意老,我還沒有那么豁達。但是,是不是真的畏懼老呢?倒也不是。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能耐規律幾何?我還不至于愚腐到此。
現在的節日過的實在純粹的不多。作為傳統節日,冬至節是非常典型的一個歲末時節。與其它傳統節日不同的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竟然沒有滲入大量的、斑駁龐雜的人文典故。冬至節沒有太多妙趣橫生的傳說,幾乎還保留著這個節日原初狀態的單純節令的意義。
小的時候最怕冬天,因為缺吃少穿。冬天綿延不絕的冷,一寸寸地侵蝕著肌膚。從手上到腳上,到處有冬天的風雪在身體上雕刻的痕跡。每每從街上瘋跑回來,羨極了父親圍在一個粗大的火爐旁吃著母親給做的飯菜。聽著火爐上,茶壺發出咕咕的聲響,看著從壺嘴里冒出的輕煙,家由于有了父母的存在變的`溫暖而實在。
我只是看到父親圍著火爐的溫暖,卻不曾見父親五更趕上膠皮車,到二十多里外的地方為拉煤的寒冷。聽母親說,父親要在凌晨四點左右就套上大馬車去拉煤。一直要到下午四點左右才能回到家中,父親是在一天中最冷的時光行走在路上,辛苦在路上,沒有人看到,也沒有人感受到。而我也只是目睹到父親的溫暖時光。父親是個趕車的把式,趕的那種一主三副的車,就是一個駕轅的馬,帶三個邊套騾子。那時還是羨慕父親坐在車上的威武,是不是就是今天開大奔的感覺。父親頭帶一個狗皮帽子,身穿羊皮大衣,雙腿站在兩個轅條上,長鞭一甩,那個威風。
少不更事的我,那知父親所受的寒冷和罪過是別人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為了我們兄妹成長,父親從來沒有說過一聲的苦道過一聲的累,那時的冬天是那么漫長,以至到如今,我腦海里對父親夏天的形象幾乎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一想到父親便是冬天里的父親。如今,父親已是八十開外的老人了,他很怕冷,也就在剛入秋的時候,父親就早早地穿上了棉衣。一次我問父親,年輕時起早貪黑的趕車,你沒有覺過冷嗎?這時父親總會笑笑說,顧不的冷。是啊,真的是顧不的。那有時間去感覺天的冷暖呀。
于是,一直在心里拒絕去贊美冬天,包括與冬天相關的梅花和白雪。寫過關于雪的散文發表在陽泉日報上,是二十年前的事,通篇沒有一句是贊美雪的,大概反其道而行,博的了編輯的青睞,因為,寫雪必是溢美之詞,像我這樣的寫法少,編輯遵循百花齊放的方針就編發了,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而今,我急急的盼望冬至的到來。與吃文化無關,也與孝文化無關。與之相關的是這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杜甫的詩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陽生,每當在冬至來臨時,我便早早的默念這一句。盡管我知道,冬至也就是寒冷的開始,但是我依然從心底感受到陽氣從地層下滾滾而上的氣勢。仿佛聽到地下的萬物在涌動,河流潺潺,樹木發芽,春天的腳步也便發出了鏗鏘聲響。
冬至,將至。瑟瑟寒風里,葉落蕭蕭,我只是單純的顧念住在我心里的那些人的安暖,一如你們顧念我的安好!再次,默念,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的作文1000字 篇6
每到歲末年尾,看著漸薄的日歷,總免不了一番惆悵。感嘆一年的時光像夢一樣,倏忽而去,不見了痕跡,不覺有些傷感。天空霧霾了許久,今天終于露了個淺淺的笑臉。我爬到樓上陽臺,準備修剪清掃一下枯萎的花葉,沒想到在這一片枯黃蕭瑟之中,還怡然挺立著幾朵怒放的石竹花,我不由地愕然駐足,時值冬至,零下4度,我的石竹花仍在開放。一地枯黃,枝葉盡枯,這么兩三枝在寒風中獨自綻放,雖陽光慘淡,但那抹淡紫,依然那么鮮亮,紫色的碎瓣宛若流蘇,在瑟瑟寒風中獨自搖曳。似笑非笑,似語非語,似香非香,看著竟不由一陣心悸,為之傾倒。
其實很早就見過石竹花,只是兒時看著老師辦公室里擺著的那單瓣的小花,像極了美術課上鉛筆刨花做的小手工,卻并不知道名字。真正識它是在惠特曼的詩《船長》中,詩人眼中,那竟是和英雄一樣可敬的花。再后來讀到唐代司空曙在《云陽寺石竹花》所寫:“一自幽山別,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 作者以悠閑的心情描繪出石竹的.形態,以蝶、榴顯示出對石竹的重視,但幽山古寺的描寫,可見普通而不被世人所識。
宋代王安石愛慕石竹之美,又憐惜它不被人們所賞識,寫下《石竹花二首》,其中之一“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想著這樣的詩句,看著我陽臺上那幾朵孤獨而驕傲的石竹花,此刻,我并不像它的主人,倒更像個孤獨的賞花人,站在寒風里,心底充滿了深深的愧疚,我知道我并不是一個好園丁,這寒風中獨自綻放的石竹,我”百度“一下,花語為純潔的愛、才能、大膽、女性美。而在我家它竟和野草一樣,是“春風吹又生”的主,我已記不清是哪一年種下的,也想不起它何時發芽抽枝打苞開花?在春夏的繁花之中,我并不曾記下它的模樣,而我疏于管理,它卻早已變得耐干耐寒,無比堅韌,當繁花落盡,它獨自在冷寂之中的馨香,仿佛從容淡然之中,有著不一樣的詩意。
在萬千詞匯中我特別鐘情“感動”一詞,這寒冷的風中,我感動于一朵花開,領悟一種心境,仿佛它給我的心靈注入澄清的指引,指引那份無欲無求的從容,指引那淡淡的禪意。又像突然讓我領悟了一句人生的教誨,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格言“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么就改變你自己,去適應環境!” 寒風又何妨?苦雨又何妨?不公正的待遇優又何妨?萬物都在磨礪中成長,生命也在苦難中強壯。
從一株花中我明白 ,對生命只需執著,無需執拗,簡單隨意舒舒服服就是最好的生活。明年我不準備和我的花“較勁”,那株病怏怏的含笑,無精打采的茉莉,準備送人,買來時燦若云霞的山茶,入我家便沒再開花,一并送走。這棵桂花雖讓世人贊頌,可我一聞便暈,花開季節無處躲藏,根本不是我的“菜”。有人說主人養的花如其人,我倒情愿能如我的石竹花,從容生長,自由綻放!明年我就選種這樣皮實好活不費事,卻開得爛漫多姿的鳶尾玉簪薔薇,種潔白的蔥蘭,種花開遍地的馬齒莧,一簾垂地的吊蘭和蔦蘿.......讓它們陪伴著石竹,隨心隨性地生長,自由自在地綻放!
今日冬至,冬至之后,它還能綻放多久,已不重要。我知道,明年它依然會自在地生長,隨心隨性地開放,永遠的姿態從容,從春分一直會開到冬至,甚至更久。
【冬至的作文1000字】相關文章:
冬至作文02-04
冬至的作文09-28
冬至的作文11-16
冬至了作文04-30
冬至作文04-30
冬至作文04-30
冬至作文04-30
冬至作文02-04
冬至習俗吃什么?詩意的冬至作文04-30
(精品)冬至作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