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生活的作文四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察生活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察生活的作文 篇1
以前,經常聽人說:“這個人橫行霸道,像螃蟹一樣。”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么螃蟹是橫行霸道的呢?”我問媽媽,媽媽說:“因為螃蟹是橫著走的。”所以,我想買幾只螃蟹來觀察觀察。
今天,爸爸買來螃蟹來觀察。
螃蟹一共有八只腳,還有兩只像剪刀一樣的大鉗子,眼睛突在外面瞪著你,顯得特別威武。通過觀察,我發現有幾只螃蟹的鉗子特別大,上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黑毛。其它幾只螃蟹的鉗子比較小,上面的黑毛不多。我還發現有些螃蟹肚子上的蓋子是尖尖的,像塔一樣,還有些肚子上的蓋是橢圓形的。我問爸爸,這是怎么回事,爸爸說:“你發現沒有?蓋子尖尖的鉗子大,蓋子圓圓的鉗子小。”我再次觀察,發現真的是這樣的。爸爸又說:“蓋子尖尖的鉗子大大的是公的,蓋子圓圓的鉗子小小的是母的。公的要保護家園,所以鉗子大大的。”
這時,我們解開螃蟹的.繩子,只見螃蟹用它那八只又細又長的腿飛快地爬了起來,我發現它正如媽媽所說的那樣,是橫著爬的。今天終于解開了為什么說螃蟹是橫行霸道的問題。
通過這次經歷,我知道了在生活中要仔細觀察,多多思考,這樣才能增長知識。
觀察生活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描寫心理活動。老師布置了這次的:寫一次經歷,詳細地描寫當時的心理活動。
我在心里竊喜:哈哈!這種我以前寫過,再把它改一下不就完成了嗎?但是,老師又扔來一個“重磅超級大炸彈”——不能寫以前寫過的素材,要勇于創新。聽了這句話,我不由自主地顫抖著,筆一個不小心從指間掉了下去,“啪”的'一聲與地面來了一個“親密接觸”,又讓我嚇了一跳。
我怎么想也想不出素材,便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想要通過窗外的景物來獲取靈感。天空陰沉沉的,似乎要把一切吞掉;一陣陣冷風吹過,讓人感到脊背發涼;小樹和花草被風吹得直搖,似乎在叫:“不要吹啦,我好冷!”
看到窗外的景色如此灰暗,我又向其他同學瞟了一眼。有的同學還在冥思苦想,和我一起“并肩作戰”,還有的同學很令人“生氣”,他們的筆在本上“沙沙”地寫著,似乎在說:“哈哈,我已經想到素材啦!看你這下怎么辦!”我看向本,它仿佛也在附和:“看你怎么辦,看你怎么辦!”我生氣地把筆重重地扔在桌子上,在心里咒罵:你們真夠煩人,我什么都想不出來,你們還嘲笑我……
突然,我靈機一動,這次尋找素材的過程不就是很好的素材嗎?于是,我就在本上的第一行寫下:巧找素材。
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事能當素材,但我們都不在乎它。看來,在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啊!
觀察生活的作文 篇3
中學生寫作文,一個主要毛病是空空洞洞。寫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擻”;寫樹,不是“枝葉茂盛”,就是“參天聳立”;寫花,不是“姹紫嫣紅”,就是“絢麗奪目”,總之,沒有具體、細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紹,反映不出個性,再現不出特征。
實踐反復表明,光是“抄詞語”、“背范文”,是不能從根本上治好學生作文中的“干癟癥”的。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離開對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蟲魚的細致觀察,離開對生活素材的自覺捕捉和用心積累,那么,作文內容就很難豐富起來,充實起來,也就很難克服空洞膚淺的毛病。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要真實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認真地觀察生活;要細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細致地觀察生活。
怎樣培養和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呢?
結合閱讀教學,喚起學生重視觀察生活。只有懂得觀察同作文的聯系,認識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隨時隨地捕捉到“貌不驚人”卻又“異彩閃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寫者小,所見者大。若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索,就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視。在生活中,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獨立雞群的白鶴,讓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來。如不留心觀察和分析,就會稍縱即逝、一閃而過。魯迅先生筆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個例子。必須通過對“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講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學生懂得,只要重視觀察,善于觀察,只要精心選擇,深入開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現出具有現實意義的不小的主題來。《一面》《背影》等都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極好教材。
結合實例分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當學生逐漸注意觀察生活時,教師要聯系實際,具體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教給學生觀察和分析的方法。這些方法是:一、由表及里,深入思索。一次,有個學生清晨上學,經過學校傳達室,聽到老傳達員打電話到供電所,大聲地問路燈為什么還不關掉,隨即又聽見老傳達員火爆爆地對著話筒叫:“什么?什么?忘記了?長著腦袋干什么的?說得輕巧,忘記了。這是浪費,是不負責任!”這個學生聽了,到班上又告訴其他的同學。語文教師聽到了,覺得很有意義,就啟發同學們議論:傳達員為什么要“多管閑事”管到供電所去?又為什么要“發了火”?是不是態度不好?他為什么把誤時關燈說成是“浪費”“不負責任”,甚至責備對方“長著腦袋干什么”?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課后,有些同學還特地走訪了老傳達員,了解到他平時所做的許多平凡而有意義的小事,他們便以此為題材,寫了一篇稿子。寫的內容充實,文筆感人。二、由點到面,目力集中。觀察,宜“細”不易“粗”。走馬觀花,只能“見大不見小”,寫出來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視線集中在某一“點”上,落實在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具體事物上面,才能發現特征,辨別異同。比如看“拔河”比賽,只有一個人一個人的觀察,只有把每一個人的動作、姿勢、表情、神態都看得分明,“記拔河比賽”的作文才有可能寫的細致逼真。許多同學寫有關“運動會”的命題作文,往往寫成“消息報道”、“概況介紹”,主要是由于沒有細致觀察的緣故。三、由分到合,先分后合。集中目力于某一個人或某一件具體事物,這“目力”又怎樣具體運用?還是不能“囫圇”地看,而是要“化整為零”,從各個側面去看。有的同學在銀杏樹下看了半天,但寫出來的'“銀杏新姿”卻既無“新”姿,又無“新”意,多半是些“高大”、“茂盛”之類現成詞語,凡是大樹均可適用。原因是沒有從樹的干、枝、葉、皮、果等方面作細致的觀察。經教師具體指點后,情況就不一樣了。由于看得細致,描寫也就細膩得多,生動得多。再如看“菊展”。只有仔細地看,從名稱、形態、色彩等方面仔細觀察,才能發現特點,找出特征。如果只是瀏覽一遍,泛泛地掃一眼,那么除了看見“五色斑斕”之外,是不會留下什么具體印象的。四、由此及彼,展開聯想。觀察與思維、聯想等是密切不可分的。只有在觀察的同時,展開由此及彼的聯想,才能豐富材料,充實內容,突出特征。否則,不是浮泛,就是干癟。學生的觀察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癟,淺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想不開、拓不開。比如寫人,要能夠通過察顏觀色、聽話聽音等來聯想到人物的內心活動,并能夠通過語言描寫、神態描寫、行動描寫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五、隨手采擷,及時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也要培養學生勤于動筆,隨時記錄觀察、思索所得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觀察所得隨時記錄下來,養成習慣,看了寫,寫了看,久而久之,觀察能力也就會逐漸提高。
讓學生談體會,運用典型引路。有的學生觀察生活比較細致,聯想比較豐富,思路比較開闊,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寫得比較生動、深刻。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平時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體會和經驗,讓他們現身說法,同學們聽了,不僅覺得親切,受到的啟發也會很大。一次,語文教師以《記一個熟悉的人》為題布置作文。有個學生寫他的鄰居華工程師,通過對華工程師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具體描寫,生動地反映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歡暢心情和只爭朝夕的獻身精神,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通過個別交談,教師了解到這個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生活,并隨時把一些典型細節(人物的動作、神態、肖像特征等)記在本子上。因此,他寫這類作文,就感到有話可說。他談的體會很實在,對同學們啟發很大。他說:“寫人記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時就要多看看,多聽聽,多想想。觀察多了,素材積累多了,就能不斷加深對人對事的理解,理解了,寫起來就不困難了。”在特殊情況下,也不妨讓那些不注意觀察的同學談談“寫不出”的苦楚,從“另一面”給大家以啟發。
化難為易,有步驟地進行序列訓練。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們寫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絕大多數學生難以勝任。因此,語文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排難解憂”。要指導學生就近觀察,因地制宜,不要動不動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由點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過做小型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草一木”、“一鳥一石”的片斷練習,訓練學生具體觀察和細致描寫的基本技能。俗話說,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練扎實了,不愁寫不好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來。片斷練習也要講究序列。比如寫班主任,可以先寫班主任的外貌,再寫班主任的語言和班主任的動作,然后寫班主任的心理活動,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寫“我們的班主任”,估計不會出現“抓耳撓腮”、“無從下筆”的情況。又比如寫我們的學校,可以先寫“學校的畫廊”“我們的操場”、“豐富多彩的閱覽室”“奧妙無窮的實驗室”等小練習,然后再做《我們的學校》。先片斷,后全篇,有利于調動學生觀察和寫作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質量。序列訓練,不僅貫穿于總體訓練之中,而且貫穿于局部訓練之中。比如觀察人的外貌,寫人物的肖像,一般總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寫人物的總體形象,再細看(細寫)人物的臉型。人物的臉型,又往往是從臉的上部看到臉的下部,從主要特征看到次要特征。觀察注意有“序”,寫起文章來也就不會亂得不像樣子。
加強課外閱讀,多方面引路開導。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多看多想,既可以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活躍他們的思想,充實他們的知識,又有利于提高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語文教師應當做有心人,經常向學生介紹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文章,以便于他們模仿、學習和借鑒。學生寫“節日游園”、“國慶記事”、“歡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游園”、“國慶”、“元旦”的新特點。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現象,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報刊上面的有關文章,介紹如何抓住“往年沒有、今年獨有”的新氣象展開細致描寫的方法,啟發學生多看、細看,發現特點,把握特點。再比如,學生描寫會場,往往寫得一平二冷,平鋪直敘,渲染不出會場的熱烈氣氛,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報導會議情況的通訊、特寫等,從中學習怎樣觀察會場,怎樣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方法,具體寫出會場布置、會場氣氛、主要內容、聽眾反響等,把這類作文寫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
激發熱愛生活的熱情,提高觀察生活的自覺性。觀察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沒有自覺性和主動性是難以奏效的,更是難以持久不懈的。從根本 上說,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就必須著眼于激發他們愛生活的熱情,培養他們關心生活、積極向上的品質。柳青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觀察的態度問題。一個對人冷淡無情和對社會事業漠不關心的人,無論他怎樣善于觀察人,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作家。這就是說在生活中或工作中要有熱情——熱情地喜歡人、幫助人、批評人或反對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這種熱情與我描寫人的時候所用詞句的分量都有關系。當你缺少這種熱情的時候,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也許觀察不到多少東西,觀察到的也許并不深刻,并非本質,在寫作時也不免嗟嘆創作的困難。”這些話講得極為精辟。觀察當然需要講究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熱情。同處一個教學班、一個學校學生,他們寫反映班級、學校生活的作文,有的感到有許多東西要寫,而有的卻感到沒有什么好寫,這里的關鍵是對集體、對生活的熱愛程度、關心程度。對集體、對生活麻木不仁、冷若冰霜,那他就談不上細心觀察,談不上“心情激動”,即使“閃光的思想”、“閃光的人物”如花似錦,五彩繽紛,也會習以為常,熟視無睹。我們要十分重視結合聽說讀寫和課內外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使學生人人都做一個有心人。
茅盾在《創作的準備》一書中寫道:“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幫助學生練就一副機敏的“鷹眼”,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的能力,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務必把這項任務完成好。
觀察生活的作文 篇4
清晨,陽光透過窗戶,鳥兒嘰嘰喳喳的歌聲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出來。啊!一個星期天!沒有作業,沒有輔導班,我應該去外面走走。
走出家門,腳步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廣場花園,本想好好在這花香中沉醉一下的。可是,我的腳步停了下來,竟是如此一幅景象!
花都謝了,滿地的落花使人好生惋惜。旁邊的小草們呢?也無精打采的,一切都沒了生機,秋天來了嗎?
是啊,秋天來了。一個令人心生悲傷的季節來了,我捧起幾片落花,也不禁為它們嘆惋。春天,她們是那樣嬌艷奪目,夏天,也開得燦爛奪目,可這一到秋天.........
抬頭,旁邊的幾棵果樹也紛紛地落下葉子,漫天的落葉,使我的心情更加悲涼,就在上星期,第一次英語考試的成績使我震驚。以前高坐領頭寶座的我,如今,也被殘忍地拉了下來。我多像這落花落葉啊!曾經是多么高高在上,今日,卻如此殘不忍睹。
想到這里,內心的酸楚不禁涌上心頭。老師對我沒了以往的`熱情,同學們也冷嘲熱諷。我再也沒了以往的驕傲勁了。我就像這個季節一樣,枝折花落。
我剛想離開這個悲涼之地,目光落在了其中一棵果樹的枝頭上,竟然結了一個果子。小小的,還透著些青澀。對呀!這還是個豐收的季節!
我又低頭看著滿地的落葉,它們的下一代不就是果實嘛!還有那些腐爛的落花,葬在泥土中,也是為了果實更好地生長呀!
頓時,我心頭的委屈煙消云散。盡管我心靈的秋天已到來,但我如果放棄,就取得不了珍貴的果實。因為,這也是個豐收呀!此刻,我已明白了這個季節,還有滿滿的希望。
在我的心中,是一座花園,那里也有希望!落花與落葉,終究要成就果實的到來!
【觀察生活的作文】相關文章:
觀察生活作文05-09
觀察鄉村生活觀察日記04-12
精選觀察生活作文四篇05-09
【精選】觀察生活作文18篇02-26
精選觀察生活作文三篇05-06
【精選】觀察生活作文3篇04-18
精選觀察生活的作文四篇01-06
精選觀察生活的作文3篇06-09
【精選】觀察生活的作文四篇01-17
觀察生活的作文9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