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風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民風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民風作文1
這次的新年注定是不一般的。
拜年之際,偶然在墻上看見幾張海報,“舞獅”標題登時讓我來了興致:“此景”作為中國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認為能夠驅邪辟鬼,而恰逢春節之季,舞獅助慶必定十分熱鬧新奇。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陣陣敲鑼打鼓聲與歡呼聲便相互混雜著傳入我的耳中。那“咚鏘咚鏘咚咚鏘”的聲音在我腦中反復回響,揮之不去,帶給我無限驚喜。今日所見竟然是青島并不常見到的南獅,又稱“醒獅”。南獅獅頭有些接近傳說中年獸的樣子,且色彩艷麗,令人眼前一亮。其中的各種活動中,“大頭佛”與“采青”等項目可謂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了。
隨著一聲響亮的“咚”,一紅一金兩只獅子中間,一個頭戴“大頭佛”、手里搖著大葵扇的人像喝醉了酒一樣“亂入”舞臺。他走近那頭金獅子,一個翻身竟直接騎了上去,還用扇子輕蔑地拍了拍它的頭。那金獅原本還能勉強忍耐,現在見此,哪受得了這樣的.“羞辱”,頓時“怒發沖冠”“火冒三丈”,開始在場地內狂奔,并使出“河東獅吼”的“大招”,那氣勢,氣吞山河,驚天動地,好比真正的雄獅一樣“萬‘獅’莫當”。接著,只見他一個“咸魚翻身”,把“大頭佛”摔倒在了地上。看著“大頭佛”滑稽的樣子,全場人不約而同爆發出笑聲,我也想:這個表演果真是新年鬧“獅”!
“大頭佛”灰溜溜地下臺后,才真正到了舞獅的高潮——采青。相傳“采青”原先是有“反清復明”之意,現時一般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的象征,遂大家對其特別期待。先是紅獅子打頭陣,率先一躍,整個跳了上梅花樁。它在梅花樁上來回地奔走,一會兒單腳向上一跳,一會兒后退幾步,像是個頑皮的孩子。不久,那金獅子也輕輕松松地上來了,與紅獅子相遇的時候,它便一側身,與紅獅子擦肩躍過,讓觀眾們連連叫好。兩獅越跳越高,是時間采青了。這時,紅獅子來到了最高的一根木樁,下蹲,蓄力向上一跳,用大嘴把竹竿上的“青”咬了下來,人群便爆發出了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一人挑逗,二獅爭“青”,真是好一場新年鬧“獅”啊!這個新年注定要大鬧一場!
關于民風作文2
在山腰看美麗的風拂過成千上萬的綠,在山頂看夢幻的云飄過數以萬計的竹,在山腳看純樸的人走過阡陌縱橫的田。這是安吉的山。
立在街頭,任車水馬龍在眼前出現消失;坐在河濱,憑水波粼粼由這岸拍打鋪開;走在老街,聽古色古香在窗外輕輕飄散。這是安吉的街。
我生在安吉,安吉進入我的記憶是從老人們那滄桑的口吻。那是一個純樸的安吉,在美麗的浙江北部恬靜的演繹著自己的魅力。被竹子擁抱著升起的太陽,映在一張張如此純凈的臉龐上,永遠透著萬般的活力。安吉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著一種獨特的文的氣息。居于安吉。感受著文的氣息,有時會忘了時間,忘了一種叫做生活的東西。
雨,尤其是細細的纏綿的雨,喜歡在安吉落下,落在竹葉上,若秋露般凝結晶瑩剔透,落在灰瓦上,似深秋的霧蒙著面頰,柔的讓人心醉。雨在飄散,行人的傘如花般綻放,雨就愛嬉戲,在空隙間穿梭,惹得人不由得拍打衣袖。印象中,落雨的季節里總是有嘀嗒的美妙聲響在老屋里回蕩,我們年少,總愛用手在種著荷花的水缸里撥弄起漣漪,和雨的一起慢慢暈開。老人們總是喚著我們的乳名,在走廊上蹣跚得追著我們。呼喚聲和嘻笑聲在這里和褪了漆的`古老的記憶一起飄蕩。
竹,這是隨處可見的,與宣紙上的一樣,充滿了韻味。與風的舞蹈中,竹那般沙沙聲是少不了的,自然的聲音,總是那么容易地打動人心。如今的竹樂,時而如細雨綿綿,時而如輕風沙沙,時而又是大雨滂沱……竹,與生活,安吉人完美結合了安逸與恬靜,沒有任何的沖突,天生的默契,溢在農人的憨厚的笑容中,浮在微笑的雙眼中。
茶,站在種滿白茶的山坡上,嫩綠的,深綠的,一層層的,采摘的女孩的巧手在茶葉上飛舞,好像一個個身姿妖嬈的精靈在茶葉上,舞動著四溢的茶香。悠久的茶文化,在半山腰的古寺里依舊可以找得到。橋下流過的潺潺水聲,攜著山頂落下的陣陣寒意,和水珠一起在前額的發梢,垂在眼前。踩著長滿了青苔的石板,慢慢前行。難得的這個季節的風吹開了望下山去的遮住視線的霧靄,人家正錯落有致的落在這萬頃竹山中。悠悠的,還有幾絲淡淡的炊煙在灰瓦上升騰。安吉的農家如此悠閑。
居于安吉,人似乎變得慢了一拍,生活似乎不再如此緊張。去過北方的人說,那里才是慢節奏的生活。居于安吉,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想起了那種生活。此時的安吉美麗的也有著這文人的氣息。
關于民風作文3
“啪,啪,啪”,我被一陣劇烈的聲音驚醒了,我迷迷糊糊地睜開朦朧的睡眼,向四周張望,只見弟弟妹妹捂著耳朵,不時還在交頭接耳,像在討論什么。
我起來問為什么外面那么吵。奶奶告訴我說:“今天是畬族民族村成立20周年,也是我們畬族民俗村五年一次的送王船民俗日。”
原來如此,今天真是雙喜臨門啊!
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飯就帶著弟弟去看熱鬧。我們來到街上,只見一條“鞭炮長龍”在街上劈啪劈啪地響著。有些老人買了水果和食物放在街道中間的桌子上,人們都等著彩旗快到,希望神靈能保佑他們平安無事,或是保佑遠方的`游子快回家看望他們。
到了中午,我急匆匆地吃完飯后就到了表弟家,邀表弟跟我一塊去游彩旗,表弟一下子就答應了。
時間如白駒過縫一樣,很快就到了下午,我興沖沖和表弟去觀音廟里拿彩旗,可是彩旗不在那。我們去了另外一個廟。可仍空手而歸。最后我們尋遍了每個廟,直到海邊的一個廟里,才發現彩旗,可是已經被人拿光了。我只好跟在后面,去觀看巡游表演的隊伍。
一開始是舞龍舞獅的表演,從遠處看,好象是真龍在那里耀武揚威。我看見獅子背上立著一個人,手里拿著搖鈴。只要他一搖,式子就會表演出很多有趣的動作。舞龍的人齊心協力地把龍舞起來,從外面看,像一只真龍騰空而起,要飛向云霄似的。
下一個節目是八仙巡游。八個“仙人”走路時大搖大擺的,像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只見他們手里分別拿著一件“寶物”:漢鐘離搖著團扇、張果老手持竹節、韓湘子吹著橫笛、鐵拐李手拄鐵杖、曹國舅拿著陰陽板、呂洞賓舞著寶劍、藍采和托著花籃、何仙姑手捧荷花。我覺得最漂亮的是藍采和,最帥氣的是韓湘子。俗話說得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的表演迎來一陣喝彩聲。
最后出場的是一位揮著神鞭的爺爺,身穿黑色長袍,頭帶黑色的神帽,一臉嚴肅。他每到一個地方就用神鞭在那抽三下,嘴里還念念有詞。據說這樣能夠驅走那些邪惡的東西。
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我不僅看到了我們畬族的偉大成果,也感受到了人們的美好期望。
關于民風作文4
我的家鄉位于準葛爾盆地邊緣的小縣城,由于這里是江格爾的故鄉,而成吉思汗又在這里停留過較長的時間,因此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這里。為此,我們這個縣取名為“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關于蒙古族的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于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蒙古族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一千萬人,語言為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為1000萬人。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為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游牧生活的.伴侶。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
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于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于胸,向
獻哈達者表示謝意。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舉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關于民風作文5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為了答謝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漸褪去,而這一節慶活動卻延續下來,并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在中秋節的演變過程中,古老的禮俗與眾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慶。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著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游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絢麗的光環,使之充滿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賞月宴飲之俗已頗為盛行。從流傳下來的眾多描寫中秋的詩句中,可以看到當時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話與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節可能已成為固定的節日。不過,當時中秋節似乎還是以賞月和玩月為主,還沒有在民間廣泛流行。
中秋節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間盛行應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并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賞月、吃月餅、賞桂、觀潮等節慶活動蔚然成風。明清時期,中秋始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設“月光位”,準備瓜果月餅,“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餅必須是圓的,瓜果切成如蓮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紙,上面繪有月神和玉兔搗藥等圖案。祭月后將月光紙焚燒,所供的果餅分給家中的每個成員。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人們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愿,很多人家還要設宴賞月,一片佳節盛況。
明清以來,中秋節日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不僅全國各地,甚至在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等地逐漸傳播開來。在賞月、吃月餅等活動的基礎上,各地還逐漸發展出“賣兔兒爺”、“樹中秋”、“舞火龍”、“走月亮”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使得中秋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內涵,更加迷人。
關于民風作文6
家族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臺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權......
襄樊民俗人生禮儀習俗
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俗......
襄樊方言
天文地理曬老爺兒(曬太陽)蔭涼坡兒(蔭涼地)旋磨風(旋轉風)麻風雨(毛毛雨)飄潑桶倒(大暴雨)下罩子(霧)天道(天氣)月黑頭(黑夜)撂天地兒(野外)緊高頭(最高處)緊里頭(最里邊)挨根兒(附近)這兒嗨兒(這里)那兒嗨兒(那里)哪兒嗨兒(哪里)床頭起(床根前)墻根□(底下)(墻根下)末腦篤兒(末尾)......
襄樊民俗大觀
家族舊時,襄樊土著或外地遷入者定居一處,因人丁興旺而發展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臺的董家、陳家營的陳家、劉家河的劉家,他們聚族而居,有族產、族規、族普,家族事務由族長掌管。家道富裕而輩份高的族人也有一定發言權,族內組織常常與鄉里政權組織混成一體。有的族長就是鄉長或保長、甲長、集族......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 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
關于民風作文7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導游帶我們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節”。雖然酸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于,扣人心弦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著。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為他祝福。
比賽好了以后,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后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戲臺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傳統劇目整本戲,有《迥布頓月頓珠》、《諾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瑪文巴》等。人們一邊吃酸,一邊看戲,真是不亦樂乎。
藏族有著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一直在慢慢的盛開著,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一直吸引著我們……
關于民風作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就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就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全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癥。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癥。適用于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就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關于民風作文9
蒙古族是一個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靠著放牧為生,他們也跟我們漢族人民一樣以食為天,十分注重飲食。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內蒙古品嘗一下那里的特色飲食吧!
這次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地行駛著,過了一會,只見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原來是主人們到幾十里外來迎接遠客。我們跟著主人們向目的地緩慢地行駛著,不一會就到了幾座蒙古包前。
我們下了車與主人們握手,大家說說笑笑,不知不覺的,就進了蒙古包,大家禮貌地盤腿坐了下來,只見熱騰騰的奶茶被端了上來,這是蒙古族人民普遍飲用的飲食,是磚茶煮成褐色,倒入器皿澄清,鍋內放入幾片羊尾,加稷子米炒熟,最后倒茶,加適當鮮奶煮開,加少許的鹽。
這時,香噴噴的全羊宴被擺了上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整只羊肉,頓時讓人看了垂涎三尺,可是一想到我們是客人要注意禮貌,只好坐在位子上呆呆地看著這整只羊肉。這時,有一個游客終于按捺不住了,準備伸手去抓羊肉吃,這時作為導游的我立馬阻止了他:“現在還不是吃的時候,蒙古民族的人民十分重視飲食的禮節,在酒宴開始之時,一般要唱著贊歌敬酒三巡。在舉行‘全羊宴’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蒙古族在分食整羊時,要將肥軟的羊尾獻給長者,把戶胛骨獻給尊貴的客人……”當一切禮節都完畢時,早就忍不住的我們便狼吞虎咽地大口大口吃了起來,我又對游客們提醒道:“蒙古族的飲食講究先白后紅,白即白食,紅即肉食。蒙古人以白為尊,在宴席上要先嘗奶食品,再品嘗肉食。”游客們聽完了話又開始吃了起來,不過他們這次是按蒙古人的.吃法來吃的!
吃完了飯,主人們又端上了飯后點心,里面有由油渣,加糖、野果做成的朱乞黑,還有蒙古族人民最愛吃的炒米拌酸奶加“烏如莫”和白糖。
……
蒙古飲食不僅造就了其強悍剛健的體魄,而且是其粗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體現,形成了獨特的蒙古族飲食文化,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其中的奧妙吧!
關于民風作文10
藍天打了蠟,在這樣的新年。在這樣的新年,大街小巷都布滿了賣各種有趣的玩意兒的小商販。世界,忽然就熱鬧起來了。
我沿著街走,身邊有各色各樣的攤位:撥浪鼓、麥芽糖、手工編織的小玩具……我被一個賣糖葫蘆的小攤吸引住了。
一群人正圍在糖葫蘆的攤位前,攤位后,一位老爺爺正在給人群表演怎樣制作糖葫蘆。他從一個盆里掏出一把山楂,一個一個地在竹簽上串成一串。在他身邊架著一口大鍋,鍋里是金燦燦的熬好的糖漿。老爺爺輕輕地拎著山楂串,浸到糖漿里,轉了一個圈,讓山楂的邊邊角角都沾上了糖漿。把山楂從鍋里拿出來時,趁熱快速轉動沾上糖漿的.山楂串,糖漿瞬間成了一縷縷金絲包繞在山楂的身上。
圍觀的觀眾無不唏噓稱贊老爺爺精湛的制作手法和嫻熟的動作。在短短幾分鐘之間,老爺爺已經完成了許多串金絲糖葫蘆,人們爭搶著賣,都想一嘗這美味。我也買了一串嘗嘗。
鮮紅欲滴的山楂外包裹著一層細細密密的金絲,整個糖葫蘆看起來就像一只棉花糖,金色的糖絲經過老爺爺的的一甩,變成了發白的顏色,糖絲里的山楂像雪中透出的殷紅的花,真是很符合它的外號——雪里紅。外面包裹的金色糖絲入口即化,甜津津的糖融化在舌尖,里層的山楂軟面面的。山楂的酸和糖漿的甜很好地融合起來,在藍天之下吃到這么美味的的傳統甜品,也是一種很好的享受啊!
回家上網的時候,我發現糖葫蘆在宋朝時就出現了,南宋皇帝為了給他的妃子治療厭食癥,便張貼皇榜求藥方。一位江湖郎中開了一個奇怪的藥方:冰糖水就著山楂吃。后來王妃的病真的治好了,這個方子也很快傳開了。有人對其進行改造,在山楂串上裹上一層冰糖,就成了最初的糖葫蘆,也是那時很受歡迎的甜品。至今這么多年的歷史,讓它變得更加光鮮耀眼了,并且,制作糖球的技藝還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在的糖球,已經不僅僅在于串山楂球,還有草莓糖球、橘子糖球、棉花糖糖球,甚至還有紅燒肉糖球。這種民俗文化的結晶就出現在我的身邊,讓我們所有人都在受益。
這種民俗文化應該永遠地傳承下去。
我滿懷對傳承民俗文化的信心。是的,物理學家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而我說:“給我們一份信心,我們就可以傳承歷史,傳承這種文化。”
關于民風作文11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導游帶我們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沖開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桑植縣等地也均有分布。
火把節,于每年夏歷六月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谷豐登。節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桿,上捆麥稈,松枝,頂一面旗。旗桿用竹竿聯三個紙篾扎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
大理白族地區的日常飲食,隨當地物產不同而有所差異。白族人民喜歡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壩地區的百姓以稻米、小麥為主食,住在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蘿卜、茄子、瓜類、豆類及辣椒等。在白族飲食習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魚”“下關砂鍋魚”“燉梅”“雕梅”“鉺塊”“乳扇”等較具民族特色。白族人民還喜歡喝燒茶。
白族的服飾,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肩掛繡著美麗圖案的掛包。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著藍色寬褲,腰系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繡花的“百節鞋”,臂環扭絲銀鐲,指帶戒指。
白族,雖然人數不夠漢族的多,衣服不夠漢族的漂亮,節日不夠漢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過得很開心,過得舒舒服服。
【民風作文】相關文章:
民風的作文12-28
民風的作文12-12
民風民俗作文12-29
民風民俗作文12-30
關于民風的作文01-15
民風學生作文01-15
民俗民風的作文01-14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02-03
民風的作文(精選15篇)01-18
民風民俗作文【熱門】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