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年俗文化作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年俗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年俗文化作文1
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對過年的共同情結。正是這種情結,造就了世界第八大奇跡——春運。這一切,都源于每個人心中回家的愿望。
每個地方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年俗,但年味永遠如一缸陳釀,過完年就開始封存發酵,為來年春節做準備,到了冬月,就總有人會忍不住饞而掀開蓋子,讓年味淡淡的散在空中。
冬月里,是市場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趕著制作臘貨。還沒到市場,就能看見道路兩旁拎著各種顏色沉甸甸的塑料袋,臉上帶著笑容往家中走的鄉親們,孩子們的手中,也多了幾盒“小金魚”板炮,“霹靂啪啦”的四處炸響。
再往前去,市場的叫賣的論價聲已經清晰可聞。路邊停滿了汽車和家鄉常見的三輪,半天才找到車位把車停好。路口處涌動的人群早已擠成了一鍋粥,費了好大力氣才從里面擠出來。走進市場,空氣里到處彌漫著幸福的氣息:議價的大媽和攤主爭得面紅耳赤,最后還是攤主一擺手,道一聲“算了,送你好了”;另一邊買瓜子的.大爺不停的念叨:“少算點吧,我備給小孫子吃的呢。”老板也是毫不吝嗇,直接抓起鏟子,起來半鏟裝進袋中:“都這么熟了,送多點沒事,孫子愛吃就行嘍!”
臘月,醇酒的蓋子揭開了一大半,香氣溢滿了生活。鄉下人們抽出早已在山上打好的柴火,支起架子,在伙房里熏起了臘肉。沒幾天,煙囪里飄出的裊裊炊煙就攜著臘肉的香味,飄向了遠方的山林。
市場里又一次人頭攢動起來,不過這次是為了別的年貨——春聯,“福”字等等。但最重要的,還是肉糕。
肉糕代表著“步步高升”,是家鄉年宴上必備的菜肴。好的肉糕講究入口即化,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一年到頭的盼望著這樣美食。甚至有些饞嘴的小鬼,會在年三十的廚房里提前候在蒸籠一邊,等著嘗上新年的第一口肉糕。
大年三十,陳釀的蓋子算是終于揭開了。年夜飯桌上,伴隨著歡笑和祝福,每個人都滿上了一杯。喝完,溫暖的祝福隨著酒力留在了心中。被幸福灌醉的人們,在飯后都走出家門,觀賞煙花,讓來年的夢想和過去的不如意隨焰火一起升空,最終不如意留在了無盡的黑暗之中,任憑夢想在空中絢爛的綻放。
正月十五,陳釀的余味將要散盡。人們自初一之后再一次聚在一起,既飲盡缸中的余存,又同時將心中的美好愿望的祝福封入為來年準備的酒缸中。吃完餃子陪家人去一個每年都要去一次的地方,整個年就基本結束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年俗文化作文2
說到農歷新年,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可你們知道農歷新年的來歷嗎?
農歷新年有很悠久的歷史呢,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每年除夕“年”都會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十分可怕。據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每年除夕,人們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除“年”;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訪友道喜問好相互慶賀平安度過了“年”關。這風俗越傳越廣,便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農歷新年”。
一直是個小書迷的我,今年早早地就在盼著這個隆重節日的到來了,一則我喜歡熱鬧,喜歡看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煙花綻放出的美麗,二來我不僅可以享用美食給我帶來的盛宴,更可以享用書本給我帶來的.盛宴了!因為我早已和媽媽約好,今年的農歷新年,我的新年禮物由新衣服改為一套“兒童文學套餐”了!
過年放煙花爆竹已經成為了一種風俗,愛熱鬧的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放煙花的好機會。年三十,我和媽媽買了許多煙花和爆竹,有“吉祥如意”、“蝴蝶”、“火箭”等好多種類。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樓下,找了一塊空地,盡情地放煙花。我先放了“吉祥如意”,一朵朵燦爛的煙花在空中綻放了,猶如一朵朵花兒,漂亮極了。接著我又放了“蝴蝶”。看!淡紫色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后,立即分散開,形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圖案,可惜這只“蝴蝶”只在天空中持續了4秒鐘。在我的強烈攻勢下,不一會兒,一大堆煙花便化為了無數碎片和塵埃……我們本該放完煙花就回家的,可我仍然戀戀不舍,想在樓下繼續欣賞天空中煙花那別樣的美麗。瞧!那邊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后,像流星一樣落下來,漂亮極了!這邊的煙花雖然不是很大,但也十分漂亮,淡紫色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很吸引人。漸漸地放煙花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也興高采烈地回家收看農歷新年聯歡晚會了。
午夜零點的時候,隨著趙本山爺爺小品的熱播,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迎來了最讓我興奮的一天——兔年農歷新年!只見媽媽為我端來了糖水,寓意我的生活從今天開始一年都是甜的。爸爸拿出給我買的玩具——一個彩色彈力球,祝我的生活越彈越高、越彈越美。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是媽媽拿出了我的最愛——兒童文學套餐!新年禮物一到手,我的眼皮就開始打架了,不知不覺間我枕著心愛的讀物睡著了,我知道醒來后還會有美食帶來的快樂。
不出我所料,今年的餃子特別美味可口,我真地饞涎欲滴嘍!農歷新年快樂,快樂農歷新年!美哉,我的快樂農歷新年!
年俗文化作文3
“臘八之后是一年”。中國的春節總是以各種活動的形式出現,如推陳出新、拜年、敬神拜祖、祈求豐收等。它內容豐富,活潑喜慶,具有濃郁的年味,體現了中華文明傳統文化的精髓。
在一年一度的習俗中,有無盡的故事和風情。在過去的幾年里,人們總是聽到成年人說新年的味道越來越淡,就像是一種形式……事實上,新年仍然是人們最喜歡的味道。
每當過年的時候,漢字都會被倒貼,這意味著幸福來了。門上貼著一幅幅對聯,都散發著一年的氣息。紅燈籠一個接一個高高懸掛,照亮了渴望迎接新年的人們的.心。
春節期間,廚房也是人們忙碌的地方。當地的菜肴會讓人流口水。每年元旦,奶奶都會殺雞,這樣我就可以補充大腦,期待明年的學業進步。新年我會帶著更好的結果回家。我也祝愿我的父母工作順利,財富豐厚。在除夕晚餐期間,我們一家人將舉行一個小型“會議”。每個人都會總結過去的一年,為新的一年設定一個小目標,并為之奮斗。除夕夜飯后,我的祖父母會給我的表弟,我和我的表弟紅包。我們這些拿著紅包的人都表現出很長時間的快樂。
春節之夜五彩繽紛。晚飯后,最期待的事情是燃放煙花。很快,庭院變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煙花照亮了所有的角落,心中充滿了喜悅。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渴望長大。我期待著明天和朋友們一起熬夜。但最后,我總是先睡著。現在我想起來了,但我覺得有點傻。
新年祝福是春節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在新年的第一天,我會早起,穿上我夢想的新衣服,和我的父母一起以一種美麗的方式去過新年。每次我去親戚家門口,親戚們都會熱情地拿出糖來迎接你。當你回家摸摸你的口袋,你會感到非常滿意。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會向我的祖父母炫耀,“爺爺奶奶,看,我的新年獎杯!”
“嗯,小事情不是去拜年,而是去要糖,哈哈哈。”
“哈哈哈,爺爺,下次我會幫你買的!“
這時,家里充滿了笑聲。
日子總是像細沙從指尖滑過,不經意間滑落。那些過去的煩惱,在轉瞬即逝的時間的沖刷下,隨著潮水的流逝而慢慢消逝,留下的快樂和微笑,在記憶的深處,永遠地更新著。
一年的味道,風俗的味道。
年俗文化作文4
新年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新年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也可在春節夜孩子睡著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為吉。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新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俗文化作文5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臘月,是迎春的前奏。
臘八粥,拉開了新年的序幕。唱著喜氣洋洋的歌謠,有一個熱鬧的新年向我們走來。在滄海桑田的變化中,在歷史長河的更替中。年俗文化也隨這時代在變遷,但我們仍然固守的是兩千年來的文化傳統。
走向大街,滿滿的一股年味。這邊的糖果、干果。那邊的窗花、對聯,也伴隨這陣陣叫賣聲,年的氣息在漸漸逼近。我也在期盼著它的到來。再看看挨家挨戶,年貨都辦好了。有得忙活著整理,打掃屋里屋外的衛生。得精心的進行掃除。寓意則為想去除一年的晦氣,來迎接來年的風調雨順。打掃完后,貼窗花、貼對聯兒。
伴隨著臘月二十三小年的到來,人們請來灶王爺,預示著一年的紅紅火火。然后接著開始蒸肉、做菜、包餃子,準備著過年的食材。挨家挨戶飄著陣陣年味的氣息。一切都準備就緒,就等著年三十到來。心情也是無比的激動。人們開始放鞭炮,準備年夜飯。全家人坐在一桌,圍著一桌飯菜,而孩子們欣喜的穿戴上新衣新帽,或者陪著伙伴們出去玩兒。一家人其樂融融,品嘗著年夜飯。計劃著未來的光景。等到十二點,最令人激動的事就是長輩們把準備好的紅包分發給孩子們,雖然現在長大了,但這也是我最期望的事情。
年真正的味道在于,無論路途多么遙遠。一聲真摯的問候,家人的陪伴才是最真實的年的味道。即使大富大貴、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家帶給的溫暖。家是溫柔的港灣。
年真正的味道在于我們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享受。年聊會了你向善。年讓人趨向美。各地方區域的不同,年俗文化也各有千秋。但是年承載著多少億人情感,帶給人濃濃的家的味道和親情的品味。無論今年、明年,還是以后的任何一年。伴我成長的'是家鄉濃烈的年味,有散發著年味的美好回憶,也有傳統地域文化風格。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發源地。
四溢飄香的是年的味道,在每一個人的心里。在匆忙趕回家的腳步里,在和親人團聚的期盼里。年追趕著時間,踏著腳步,伴隨著臘梅獨俏枝頭的喜慶,攜著春的氣息,它撲面而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張開雙手迎接它的美麗,迎接它的光芒。
年俗文化作文6
農歷新年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壓歲錢
農歷新年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讓它化兇為吉。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農歷新年,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農歷新年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俗文化作文7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興了,農歷新年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農歷新年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么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農歷新年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于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農歷新年聯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里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年俗文化作文8
一年一度的年俗文化節又到了,聽說街上張燈結彩,賣什么的都有,我和媽媽決定去一睹風采。
來到街上,一眼望去,是琳瑯滿目的鋪子。有賣小吃的,有賣首飾的,還有賣我最喜歡的手藝品的,都是當地的一些特色產品。
一走進去,就看到一只舞龍的大老鼠,大老鼠手里還拿著一副對聯:五鼠迎新福,傾聚莫干山。鼠年出生的我迫不及待地和它合了一個影。突然,我眼睛一亮,看見了一些深綠色的.小動物:鳥、青蛙、烏龜、蟋蟀……還有籃子,原來那是一些竹制品。我拿起一只烏龜細看,許多根竹片交織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成了一個烏龜的殼,在殼里又插入淡綠色的頭和四肢,不仔細看像真的一樣。邊上,老板叔叔的手像有魔法一樣,一根根竹蔑條在他的手中變成了一件件手工制品,一桌子的竹制品,個個都做工精巧,惹人喜歡。
隨后,我們又逛到轉角處,那里有一個專門賣桃核手鏈那小攤子又吸引了我。各式各樣的桃核手鏈串加在一起,整齊地擺在桌子上,讓喜愛小飾品的我愛不釋手。經過一番精心挑選,媽媽挑出了兩串比較好看的桃核手鏈。一串由紅色瑪瑙和桃核串編而成,一串由銀珠子和桃核串編而成的。我試戴了一下,兩串都很合適,媽媽見了也很是喜歡,便問老板:“一串多少錢?”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一串小小的手鏈居然要一百塊錢。聽聽價格我頓時便有點舍不得買了,但我看著那精巧的桃核手鏈又有點渴望,很糾結。媽媽望著我,問:“你喜歡哪一串?”我很難抉擇,一下子想這條一下子又想那條。媽媽看了看后決定兩串都買,于是和老板討價還價。媽媽說:“老板,都是本地人,便宜點。”“賣一百一串的,給你八十。”老板說。“買兩串便宜點。”“已經很便宜了,我這些都是純手工制作的。”“兩串一百五。”“好吧,好吧,賣給你了。”最終,一百五十元的價格買了兩串核桃手鏈。戴上手鏈,我們又逛了其他的攤位,又買了很多小禮物。
年年逛年貨節,年年帶給我不一樣的感覺。今年,我們又買了許多東西,滿載而歸,真開心,滿心期待下一次的年俗文化節快快到來!
年俗文化作文9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興了,新年年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與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與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是春節的重要年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與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么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于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與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年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年俗,但是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與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與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里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年俗文化作文10
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農歷新年眨眼間就過去了,每個地方的農歷新年習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鄉的農歷新年習俗嗎?那就和我一起重溫那美好的時光吧!
臘八,似乎就是農歷新年的前奏曲,一到臘八,媽媽就會用大米、糯米、麥仁、小棗、豆子、小米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喝了臘八粥,人們就會知道年就快要來到了。
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家鄉是祭灶的.日子。在這一天,大人們會拿著麻糖來到廚房的灶臺前祭祀灶王爺,據說這是請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祭祀過后,我們就會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臘月二十三仿佛吹響了農歷新年開始的號角,臘月二十三過后,家家戶戶都會忙碌起來,在除夕之前,我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然后購年貨、蒸花糕、貼花花……
到了除夕,年貨都準備得停停當當,家家戶戶的門上和窗上都貼上來紅紅的對聯和窗花。在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時候吃的午飯,餃子包好后,人們就會早早地把鞭炮掛在樹上,餃子一入鍋,就開始放鞭炮。這在我的老家這叫做搶福,誰家放鞭炮越早,誰家吃餃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誰家的福氣就越多。餃子煮熟后,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習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餃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畢后,把餃子重新放入鍋里煮一下,重新撈出后,全家人才圍在一起品嘗這餃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愜意地等待著觀看農歷新年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覺,這叫做守歲。
新年終于來到了,正月初一,雖說新年,卻不如除夕的熱鬧。早上,人們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跟在大人的身后,來到長輩家磕頭拜年。在這一天,最開心的就要數我們小孩兒了,我們會收到很多的壓歲錢,拿著壓歲錢的我們,盡情地去購買鞭炮和零食。
眨眼間,農歷新年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來了。早上,人們早早地涌上街頭,興高采烈地觀看著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賞花燈,看禮花。街道上,各個商店的門口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每個招牌上都圍著五顏六色的彩燈,在這樣的禮花,這樣的花燈連在一起,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呀!
怎么樣?我家鄉的農歷新年習俗很有趣兒吧!明年的農歷新年,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感受一下我家鄉的農歷新年習俗吧!
年俗文化作文11
小時候,外婆總是在過年前說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于我來說,兒時的春節都是一些縈繞在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不曾閑過。“二十三,祭灶官”。這天,用米粉做的送灶粑粑,香氣會驅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漿,母親還會抽空在煮豆漿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蔥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了。
再后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著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系,母親正在家里殺雞呢!每當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了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了蹤影,他們都在自家的鍋臺旁圍著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都等著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了傷了脾胃,會在鍋塘里事先放兩個紅薯,著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在嘴角邊縈繞時,轉眼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更多了。當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才會準備,像“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后,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為了做做樣子。外婆說,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著眼前的咸鴨胗口水直流,最后實在忍不住了,伸筷子夾了幾次,在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了弟弟。后來,長大了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初一,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于是正月里,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在書本里珍藏著。
元宵節那香糯的湯圓下了肚后,年味慢慢淡了起來。外婆會笑著對我們說:“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經常咂摸著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年俗文化作文12
虎去雄風在,兔來喜氣濃,過年了!大年三十一早,鞭炮聲就充滿了整個街道,歡笑在每個人的臉上洋溢,大街小巷充滿了過年的氣氛,家家戶戶的門前都貼上了春聯、福字,再掛上火紅的大燈籠,甚是熱鬧。
剛進奶奶家,就看到正對著門的桌子上放上了水果、肉、干果等一些供品,墻上還掛著一個用布做的一米長、半米寬的家譜,兩邊的對聯寫著“祖德宗功留百世,父慈子孝傳萬年”。并且桌上還擺著香。我問奶奶這是什么,奶奶說:“這是請爺爺娘娘,所謂爺爺娘娘是逝去的祖上和親人,請爺爺娘娘就是把他們請回家一起團團圓圓過年。以此表達對故去親人的虔敬和懷念,同時也祈求他們保佑一家人平安幸福。”請“爺爺娘娘”這種年俗,年代久遠,源遠流長,究竟起源于何時,無從考證。但卻表達了村里人濃濃的家族觀念和渴求美滿生活的強烈愿望,凸現了人們尊祖敬宗的情懷。
下午,奶奶又在庭院里擺上小桌子和供品,據說是給天爺爺擺的',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人財兩旺,來年風調雨順,并且還要磕頭燒紙放鞭炮,奶奶說是為了讓天爺爺高興。但我還是在想:“人生天地間,這些美好祝愿還需我們自己去努力啊,單靠這些祝愿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所以,要靠自己努力上進!”
除夕夜,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其樂融融。全家人一改平時早睡早起的習慣,快到12點還不睡覺,媽媽說:“三十晚上得守歲!”爺爺告訴我:“守歲,起初是為驅趕‘百鬼’,好讓人們過個太平年。后來,人們漸漸剔除了它的迷信成分,便成了千家萬戶溫馨祥和的家庭年會。”我恍然大悟,直佩服爺爺知識淵博。
大年初一天還沒亮,家人們就起床燒火,煮餃子,這時即使再賴床的我也不好意思再睡了,等我洗漱好,餃子已經端上了桌。奶奶說:“吃了餃子就長了一歲,等一會兒就給你們包紅包。”一聽到“紅包”,我和幾個弟弟妹妹就樂得合不攏嘴了。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虎歲已平安,兔年盼吉祥。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敲響的是鐘聲,走過的是歲月,留下的是故事,帶來的是希望。
年俗文化作文13
我的家鄉在湖北襄陽,媽媽說襄陽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過年的風俗自然不少。我不太懂,都是聽長輩說的。襄陽的年俗,涉及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衣。特別是小孩子,過年一定要買一身新衣服。有萬象更新的意思,也有驅邪降吉祥的意思。
食。我的'家鄉襄陽,過年關于吃的風俗最多了。吃了美味的臘八之后,農家就開始殺年豬。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過了小年之后,家家便忙著做甜酒、炸米花、蒸年饃、炸油條等等。我最愛吃姥姥炸的油條了!特別是大年除夕那天的那頓團年飯,講究特別多。有幾個菜是一定要做的,比如青菜、白菜、黃豆芽、圓子、全魚等。青菜寓意“清清計計”,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不生病。白菜寓意“百事大吉”,凡事順利。在我的家鄉,豆芽也叫“長菜”寓意“長財”。圓子意味著全家團圓,和和氣氣。全魚不能吃完,要把魚頭和魚尾留著,意味著有頭有尾、年年有余。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吃餃子,寓意“得元寶”。
住。在臘月二十三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打掃衛生,送灶神。由于過年都要講吉利話,而小孩子不懂事。所以,家里的春聯特意寫上“童言無忌”。大年夜,主人會在堂屋中燒一個平時準備的干樹疙瘩。老人說,除夕夜燒樹疙瘩火,徹夜通明,紅紅火火,新的一年里就會喂養出大肥豬來。除夕夜,全家圍著樹疙瘩火守歲,長輩打發小孩子們壓歲錢。在零點時分,這個新舊交替的時刻,家家燃放煙花爆竹,迎接喜神、財神進門。不少農婦還忙著把外面的木柴朝廚房里拿,拿得越多越好,這又叫“新年柴(財)進門,滿屋堆金銀”。另外,正月初四之前,不倒垃圾。不然,會倒掉新年的財運。
行。襄陽農家一般正月初一不出門,在家拜父母、守財神,初二才開始出門拜年,相互走動,恭賀問候。走親訪友,大家都會帶著禮物,也叫新年“見面禮”。而且,為了祝愿新的一年里出門順利,襄陽人多會在門外的大樹上貼上“出方見喜”、“出入平安”等納吉祥的春聯。
過去襄陽農家還有個“鬧春客”的風俗。就正月十五之后相互請左鄰右舍吃飯,過“二道年”、“喝春酒”熱鬧熱鬧。這一“鬧”就一直“鬧”到二月二,才算過完“二道年”,人們才一心一意投入到春耕生產第一線。
年俗文化作文14
過年啦,過年啦!不管男女老少都有數不盡的事兒要做。我們這些小孩兒一般都忙著放鞭炮,賺壓歲錢,偶爾也幫大人做一些事兒。而大人們則以包餃子、包紅包準備過年為主。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
這天28號,早上7:30我正在床上呼呼大睡。父親走進我的房間,拍拍我的背,說:你看,這太陽都曬到屁股了,還不起來。快起來吃飯,吃完飯我們一起去貼對聯。我一下子從床上坐起來,好奇地問:為什么要貼對聯呢,為什么家家戶戶都貼對聯呢?可不可以不貼呢?父親笑著說:只要你起來吃飯,等一下貼對聯時,我就告訴你,快起來。
吃完飯,我和父親母親爺爺一起貼對聯。我不以為然的想:不就是貼對聯嗎,用得著那么興師動眾嗎?我一個人不就夠了。父親拍著我的肩膀說:我現在告訴你在新年為什么要貼對聯,這與古代的桃符驅鬼避邪有關。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認為人間的疾病災害是鬼魅造成的。為了抵抗它們在過年期間的.侵擾,人們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掛在門旁,同時在桃木板上分別寫上門神神茶、郁壘的名字。這樣,為非作歹的鬼魅邪惡就不敢上門了。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后被紅紙所取代,寫上字就成了春聯。現在,盡管人們已經知道沒什么鬼魅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節貼春聯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哦,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
開始貼對聯啦。我來撕膠帶,母親摁住對聯,爺爺父親來貼對聯。不一會兒,我們就快貼完啦。我跳著說:最后幾張了,我一個人就行了,不用那么多人。好吧,讓你試試!母親微笑著說。我高興極了。二話不說就開始貼了。我把對聯摁在墻上,這樣就只剩一只手了。沒法只能用嘴咬膠帶了。我大費周折終于咬下來了,馬上貼在,不料沒貼好,把對聯貼皺了。父親母親爺爺見了大笑。我無奈地低下了頭。
最后剩一個福字。這次我要他們助我一臂之力了。正當母親貼時,我大叫:貼反了,貼反了。母親轉過頭說:沒反,你看,這福貼倒了,諧音福到了,這是習俗。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
就這樣我們貼完了對聯。
年俗文化作文15
今年我在奶奶家過年,那兒的年味可濃!家家貼春聯,戶戶掛紅燈籠。鞭炮聲,五光十色的煙花和朦朧的硝煙到處都是。一輛輛汽車涌進山村,走下來抱著大大小小一大堆禮包的人,他們歡歡喜喜地向自家奔去。
我哼著小曲兒,蹦蹦跳跳地走到廣場上,走在我兩旁的還有我的爸爸媽媽。走著走著,我發現廣場中心被人們里三圈外三圈地圍個水泄不通。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趕緊跑過去湊熱鬧。我好不容易擠到最里面,定睛一看,原來是舞龍。只見幾個大漢身著黃袍,人手一根粗長棍子,撐起那條巨大而威武的布長龍。鑼鼓聲中龍舞起來。瞧!它先繞著場地踱步一周,然后時而翻騰而起,時而俯沖而下,時而首尾相接旋轉不止,時而如波浪起伏不定……隨著鑼鼓的打擊越發激烈,龍的身體如高山一般盤起來,龍頭高高昂起,搖動著那對沖天的角,在陽光的照耀下,那一身抖動的'鱗片閃爍著耀眼的金光!最后,龍把頭昂得更高,它出神地凝望著遠方,猛得張開口,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似乎在仰天長嘯!頓時,觀眾群中爆發出來的暴風雨般的掌聲與喝彩聲一陣接著一陣,此起彼伏,經久不息,看來觀眾們都被這場舞龍表演所征服。
下午,一陣“噼啪”的爆竹聲傳入我的耳朵,接著是一陣音樂的奏鳴,一個“大頭娃”笑呵呵地跨入奶奶家的庭院,他拱拱手,“拜年,拜年”說一串吉利話。在他身后有一群小孩,每個人身前有一個可愛的馬頭,身后有一個光滑勻稱地馬屁股,蹦蹦跳跳,好活潑。我饒有興趣地打量著他們,而奶奶則快活地喊道:“喲!是跳馬燈的!”話音剛落,他們就轉著圈兒一下前一下后地跳起舞來,乍一看還真像一群活潑的小馬駒在跳躍。我拍手叫好,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忙遞過去幾個小紅包……
夜晚是最迷人的。夜空在鞭炮與煙火的交織中成一個絢爛的大花園。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變化,彩色的光一閃一閃地把山水房屋映襯得五彩繽紛,變幻不定。我們跑出去一看,大橋上正在放焰火,一陣陣銀鈴般的歡笑從那兒傳出來,在山村中回響。我們也放起來。看著這美麗的煙花,爺爺和奶奶都樂,我則依偎在媽媽身邊,燦爛地笑。我們的煙花剛放完,山那邊又有煙花在空中爭奇斗艷。
啊!山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快樂的,是幸福的!我愛山鄉,更愛山鄉的年味!
年俗文化作文16
“過了臘八就是年”。中國的春節,總以除舊布新、迎喜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年俗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這幾年,總會聽到大人們說,年味越來越淡了,就像是走個形式……其實,年,依然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
每當過年時節,一張張福字,倒著貼,意味著福到了;一幅幅對聯貼在門上,無不散發著年的氣味;一個個大紅燈籠高高掛起,照亮了人們迫切迎接新年的內心。
過年期間,廚房也是人們忙碌的地方。一道道地方菜,都能讓人垂涎欲滴。每年過年,奶奶都會殺一只雞,讓我補腦,期待著我下一年學業進步,拿著更好的成績回家過年,也祝福父母的工作順利,能夠發大財……在年夜飯時,我們家會進行小“會議”,每人都會對過去的一年進行一個總結,為新年定下一個小目標并為此而奮斗。吃完年夜飯,爺爺奶奶都會發紅包給表姐、我和表弟,拿著紅包的我們,臉上都露出久違的喜悅。
春節的夜晚是五彩斑斕的。吃完晚飯,最最期待的.就是放煙花了。很快,院子就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煙花照亮了各個角落,照亮了充滿喜悅的人心。小時候,我總渴望著長大,期待明天,會和伙伴們一起守歲,但最后,總會是我先睡著,現在想想,倒是覺得自己有點傻傻的。
拜年是春節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到了大年初一,我會起得早早的,穿上自己夢寐以求的新衣服,漂漂亮亮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拜年。每到一個親戚的門口,親戚們都會很熱情地拿出自己家的糖,走到門口來迎接你。回到家,摸摸自己的口袋,都會很有滿足感。小時候還會向爺爺奶奶炫耀,“爺爺奶奶你看,我拜年的戰利品!”
“好啊,小東西不是去拜年的,是去要糖的,哈哈哈……”
“哈哈哈……爺爺下次我也幫你要點!”
此時,家里充滿著歡聲笑語。
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溜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憂愁,在似水流年的蕩滌下隨波輕輕地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靨就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
年味,年俗的味道。
年俗文化作文17
“過年”是中國人經幾千年流傳演變、積累豐富的年俗文化,被人們視為一年中所有節令中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各個地方過年的年俗、講究各不相同。
我家鄉的新年年俗到了農歷十二月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的東西,家家戶戶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一塵不染,家里變得煥然一新;用物與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與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時,在門口掛上紅紅的大燈籠,貼上新的對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將至新年的鐘聲,每家每戶把掛著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掛夜掛。然后趕著熬糖水,每條小巷都飄著糖水的香味,讓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點時,鞭炮聲逐漸響起,人們爭先恐后地去寺廟,看舞獅表演。每個小孩爭著摸龍頭,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龍精虎馬。大人拿著美味佳肴,誠心拜祭廟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個寺廟人山人海,擁擁擠擠,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不許掃去鞭炮紙。以免掃去財氣,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人們從外面掃到里面,把財氣掃進屋來。我去衣柜拿新衣服準備換上去拜年,因為新衣服肯定有線,所以我拿剪刀,但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為年初一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去親戚家拜年時,要說一些吉利的話,千萬別說“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正月初二,人們買一條鯉魚,用來拜神后,就帶鯉魚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們放鞭炮迎接財神爺。正月十五,是春節最后一天。家家戶戶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長壽面。鬧元宵,吃元宵,骨肉團聚滿歡喜!
喜氣洋洋的春節,雖然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但中國的五十六個朵爭奇斗艷的鮮花,心連心,開心度過一個有一個的春節。因為春節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
年俗文化作文18
每個地方過年時都有自己過年的習俗,我的老家呀不例外呢!雖然和其他地方差不多,但我很喜歡。
我們有一個有趣的習俗呢:我們在除夕要吃團圓飯,大魚大肉的。但大年初一時只能吃素的。我曾多次問過媽媽;"為什么?""為什么?"媽媽就只會回答說:”我怎么知道為什么,就是傳下來的咯!“我們還有好多習俗呢,等我來一一跟你說吧!
我們過年時會做一件每個地方都會做的事情——放煙花。我們放的可不是一般的煙花呢!而是專門定做的煙花,在過年的前幾天,我們會到叔公家里訂煙花,讓叔公在煙花上刻字,因為傳說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以前,老天爺每天要干很多事情,直到新年才可以休息,但新年要有新年愿望吧!要是老天爺聽不見我們的新年愿望,那該怎么實現呢?于是,人們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煙花吵醒老天爺。但吵醒又有什么用呢?老天爺又不知道我們的新年愿望。人們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煙花上刻字,這樣老天爺就會看見了。“雖然定做的煙花放上去的時候跟其他煙花沒有什么人區別,但是啊,聽說愿望是朝上的,只有老天爺才能看見。還與歐一種說法叫做,給別人看到自己的愿望,就不靈了呢!怎么樣,是不是很有趣啊!
我們啊,過新年時還要吃自己做的年糕,因為年糕寓意著”黏高“,聽說只要小朋友吃了年糕就會在新的一年里越長越高呢!每次過年,我最想吃的.就是年糕了,香香的,甜甜的,可好吃了呢。在老家,有許多小朋友,每次與小伙伴們一起吃年糕時,我就有一種莫名的興奮感。也許是因為年糕太好吃了吧!
在我們老家,剛結婚的夫婦要吃一種名叫”桂紫“的紫色饅頭。還要邊吃邊看煙花呢!而且放煙花還要在早上放,你們也許想問,早上放做什么,早上才不好看呢,晚上才好看。其實你錯了,因為做的這些只有四個字來形容”早生貴子“。怎么樣,是不是別有一番風趣呀!
我們過年還有貼對聯的習俗呢!在老家,要讓家里最有文采的老人來寫,寫完后,要自己加上裝飾,裝飾一般都是由兒童來畫的。當然我也不例外,每一次畫畫的時候,我都會興奮地手抖,總是畫不好,可是大人還在那里一直說:”畫的真好啊,畫的真棒啊!”。大人們覺得好看,我到一點不覺得,我覺得我畫的丑不拉幾的。跟怪物一樣。雖然不停地失敗,但我還是很喜歡貼對聯的習俗呢!
紅彤彤的對聯、喜艷艷的門神、熱騰騰的團圓飯、樂融融的全家福……象征著:“新的一年又來啦!”
年俗文化作文19
一年,就如一幅刺繡,盡管一針一絲地緩慢縫制,總會有著最后的絕筆。臘月三十,一年中最后一天,我來到了祖母家包餃子。
清水洗凈雙手,祖母和面,將粉面揉在東風里,氤氳了整個世界,面團軟韌不粘手,手裹面粉,將面團搓成長條,切成小段,準備搟皮。圓滑的搟面杖,在祖母靈巧的手上盡情旋轉,精細的面團,瞬間被搟成薄薄的餃子皮,在餃子皮上撒上少許面粉,就好似被淡淡云霧遮蓋的銀玉盤,泛著皎潔溫暖的微光,照在祖母溝壑的雙手上,顯得更加蒼老。祖母將和好的餡端上了桌子,我便開始包餃子了。將餃子皮放置手心,手握小勺挖適度的餡兒放在銀玉盤的中央,在拇指與食指的配合下,我完成了這第一個餃子,它在竹簡盤子上微笑著,我滿心歡喜。祖母也來一起包,祖母的速度很快,一個餃子就在眨眼間包好了。祖母邊包邊說她小時候最喜歡過年了,因為過年有肉吃,我卻不甚理解,祖母說她們小時平時都沒有肉吃,連雜糧有時都沒有,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有一點點的肉,但那時人口多,分來分去一個人也只有一點肉,才會更加珍惜這不足一天的寶貴時光,我幻想著這個祖母口中的貧窮年代,竟有絲不可思議,亦有些驚訝,講著講著,一盤盤餃子就包好了,看著這一個個早已吃膩了的餃子,我竟陷入了沉思。
包完餃子,我們一家人又去了墓地,這片古老破損的墓地,在現代人的巧手中展現了獨特的姿態,潔白如玉的拱門牌匾,層層環上的靈牌靈位,一陣肅穆拱入心田,手持白菊,在清風中體味歲月的變化萬千,在夕陽中感受靈魂的升華氣焰,這朵朵白菊就好似跨越時光的精靈,載著千萬代人的靈魂禹禹前行,與我們四目相對,隨著夕陽的散盡進而四散在無眠的白夜。祖父不禁感慨到現代的科技發達,他給我看這片墓地原來的容貌,枯藤老樹與昏鴉,遮蔽了茫茫日光,陰氣魂飛,野草葳蕤,沒有繽紛的'色彩,只剩無盡的暗與黑。從前上墳都是萬分小心,提防跌入無底深淵,而現在,就生發了無窮的感慨。
夕陽散盡,夜漸深。四周的高空上,劃過斑斕的煙火形狀,祖母家的廚房里,到處充斥著誘人的煙火氣息。人間處處有煙火,煙火處處是人間,新的一年在無聲中踏入我的眼眸,讓我們好好體味這人間煙火,好好欣賞這煙火人間。
時光禹禹,且行,且珍惜……
煙花滿天,閃爍在墓園的株株白菊上……
年俗文化作文20
拜年的習俗各地都有,我們家鄉自然也不例外。
大年初一起個大早,同一家族里的弟兄們便結成團隊,連早飯都顧不得吃,就一起到同姓、近鄰或平時交好的鄉親們家里去拜年了。晨曦中,村里每條大街上都是一撥撥趕著去拜年的人們,有些常年在外打拼的人,平時根本就見不到面,這時候也會出現在人群中,偶爾遇見了,趕忙相互問聲“過年好”。
拜年大體上也是有個先后順序的`。通常是先到與自家血緣關系最近的伯伯叔叔、堂伯堂叔家里去,然后再到其他人家里去。我們這里拜年不光問一聲“過年好”就完事,去長輩家里拜年,須得跪下磕頭。初一早晨,幾乎每戶人家的堂屋地上都鋪著席子或墊子,那是為了防止地上的泥土弄臟了前來磕頭的晚輩們的新褲子。盡管如此,由于多次跪下磕頭,膝蓋處也難免要沾上一些灰塵,于是有人初一早晨干脆就先不穿新褲子,直到把所有該磕的頭磕完之后,再回到家里換上新衣服。
初一去磕頭拜年是一種禮節,長輩們一般不必給前來的磕頭晚輩們發壓歲錢,只需準備些花生瓜子糖果之類的食物招待一下就可以了。記得小時候生活艱難,一年到頭吃不到稀罕東西,初一跟著大人去拜年,往往會得到不少水果糖、爆米花,回來時,兜里都會被塞得滿滿的。現在的孩子們好東西都吃膩了,拜年的時候,再也不為這些東西所吸引……
除了男人結伴去拜年,女人們也同樣如此,她們通常是妯娌一伙,姑娘一伙,拜年的路線和順序與男人們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媳婦們拜年時要磕頭,而姑娘們不必磕頭,只需問聲好就行了。
記得上世紀80年代以前,村中還都是一條條的胡同,拜年時比較省時省力,幾條胡同串下來,年就拜完了。后來隨著經濟發展,新房子一片片蓋起來,胡同被拆除,村子被擴大,人們住得也不再集中,拜年的范圍于是變得“點多、線長、面廣”,這時候,我們的拜年也就成了“急行軍”,當全部拜下來之后,已經是饑腸轆轆了……
近幾年,家鄉的拜年儀式也在慢慢發生著變革,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磕頭這種禮節被逐漸淡化,很多人家都推讓著前來拜年的人們不要再跪下磕頭了……
年俗文化作文21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我聽媽媽說,她小時候過年有許多講究,村子里年味十足。可是,我現在好像并沒有感受到啊!我把我的疑惑告訴媽媽,媽媽笑盈盈地說:“現在城市里年味漸漸淡了起來,你們蒲公英假日小隊可以搞一個活動,我們去農村尋找年味好不好?”聽了媽媽的建議,我們母女倆就開始了策劃。
下午,我們蒲公英假日小隊來到錦香來農莊體驗過年習俗。農莊的一個負責人先帶我們去觀看殺年豬。我們看見一頭母豬被泡在熱水中,兩個師傅用石頭在母豬身上不停地敲打,我十分好奇,便走上去詢問,才得知原來石頭是用來刮掉母豬身上的雜毛用的。只見,兩個個師傅又合力將母豬抬到一個平板上,開始剖膛刮肚。我們所有的隊員都是第一次觀看殺年豬,覺得新奇而有趣。殺年豬是為過年做準備,這使我想起了一首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可見以前的時候,人們生活貧苦,過年時能吃到豬肉便是極大的享受了。
看完殺年豬,我們就開始打年糕。我們把手洗干凈。只見師傅端出兩盤香噴噴的熱氣騰騰的糯米,倒進干凈的石缸里。師傅教給我們打年糕的方法,我們立刻挽起袖子,拿起木棒打起來。我們還喊起了獨特的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年糕!”在一陣陣吶喊聲中,我們每個隊員都體驗了打年糕的.滋味。說實在,這打年糕可真是一項力氣活。年糕被盛出來了!我們紛紛跑過去,迫不及待去嘗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用手抓了一塊,蘸了點糖,味道真是不錯。我這個小不點還特意多吃了幾塊,希望來年能夠長得更高。打完年糕,我們還磨了豆漿,做了豆腐。
接著,我們又跟著負責人去參觀一個曬肉場。到了那里,我們立刻被震驚了,只見那里曬著腌魚、腌肉、醬鴨等腌制品。黑的,白的,金黃的,一行行、一列列掛在晾干上,就像那整齊排列的士兵。一股股香濃的醬香味撲鼻而來,那味道,那么綿長,那么厚重,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媽媽說的“年味兒”。我們還向那里的工人阿姨討教了腌制臘肉的方法。看著如此壯觀的“曬臘肉”場面,我們才真實地感受到:新年真的要來了。
回來的路上,媽媽還告訴我們過兩天要帶我們去龍門古鎮,那里有更加豐富的傳統項目:做面筋、包春卷、剪窗花、寫春聯等。我們聽了都很期待。原來,過年在農村有那么多講究,那么多習俗。我們這些城里孩子,可算是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
年俗文化作文22
“過年”是中國人經幾千年流傳演變、積累豐富的年俗文化,被人們視為一年中所有節令中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各個地方過年的習俗、講究各不相同。
我家鄉的農歷新年習俗到了農歷十二月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的東西,家家戶戶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一塵不染,家里變得煥然一新;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時,在門口掛上紅紅的大燈籠,貼上新的對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將至新年的鐘聲,每家每戶把掛著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掛夜掛。然后趕著熬糖水,每條小巷都飄著糖水的香味,讓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點時,鞭炮聲逐漸響起,人們爭先恐后地去寺廟,看舞獅表演。每個小孩爭著摸龍頭,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龍精虎馬。大人拿著美味佳肴,誠心拜祭廟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個寺廟人山人海,擁擁擠擠,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不許掃去鞭炮紙。以免掃去財氣,因為農歷新年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人們從外面掃到里面,把財氣掃進屋來。我去衣柜拿新衣服準備換上去拜年,因為新衣服肯定有線,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為年初一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去親戚家拜年時,要說一些吉利的話,千萬別說“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正月初二,人們買一條鯉魚,用來拜神后,就帶鯉魚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們放鞭炮迎接財神爺。正月十五,是農歷新年最后一天。家家戶戶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長壽面。鬧元宵,吃元宵,骨肉團聚滿歡喜!
喜氣洋洋的農歷新年,雖然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國的五十六個朵爭奇斗艷的鮮花,心連心,開心度過一個有一個的農歷新年。因為農歷新年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
年俗文化作文23
對于中國人來說,春聯是過年重要的標志之一,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貼上火紅的春聯,一起吃年夜飯,那才是真正的過年。我初識春聯,還得是宋代大文豪王安石那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每逢過年,我外公就會幫左鄰右舍書寫好多春聯。我今年上小學四年級上過書法課,過年就“搶班奪權”,外公就把寫對聯的權力交給了我,而是寫對聯就成了我的專利。外公收拾好八仙桌子,鋪好毛氈,倒好墨水,瞅瞅我,像一位老專家一般娓娓而談:“在八十年代初,寫春聯一般都是“一干二凈除舊習,五講四美樹新風”,后來改革開放了,寫“一年好運隨春到,四季財源滾滾來”等。”我覺得內容不與時俱進,于是寫下了“爆竹聲中辭舊歲,梅花香里報新春”,橫批是“辭舊迎新”。
對聯的意義重大,但是橫批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大門上可以寫“紫氣東來,國泰民安”,后門一般寫“歡度春節,萬事如意”,樓上最多是“出入平安,富貴吉祥”等。
最后輪到寫小吉言了,外公告訴我:“貼豬圈的要寫“六畜興旺”,貼木柜的寫“五谷豐登”,貼水車的寫“車水馬龍”,貼風車的.寫“川流不息”,貼米缸菜櫥衣柜的寫“有”,這個有還不是一般的“有”,我們叫正有倒有,就是先寫個有字,再反過來,在這丿的下方再寫個月,這樣正看和倒著看都是一樣了。”就這么一改動,傳神地寄托了我們世世代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寫完對聯,我暗自感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真的是源遠流長,意義深遠,我也從外公這兒學習到了很多知識。
等晾干對聯后就進入最后一環,貼春聯。貼春聯也有講究,一般認為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外公說:“這種說法有理也沒理,讓我自己慢慢領會其中的奧秘。”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大門上除了橫批對聯,還要貼門神,秦叔寶和尉遲恭能成為我們千家萬戶的守護神,單開的門上貼“福”,還有車櫥柜缸上,都一一貼上相應的紅紙條,這樣算是大功告成了。
過年,能夠和外公一起寫春聯貼春聯,這才是過年的意義,不管時光如何偷走他們的青春年華,我們都永遠在一起。
【年俗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年俗文化作文優秀范文5篇04-06
年俗文化作文800字5篇03-31
年俗的作文08-12
家鄉的年俗作文03-09
東北年俗作文07-23
城固年俗作文08-07
年俗優秀作文03-03
家鄉的年俗作文11-11
關于年俗作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