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參觀博物館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1
20xx年6月29日下午,我們小學組織我們年級參觀了xx的勞務工博物館。
那里一共有兩個館。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主展廳。在那里,我們看到了勞務工人們留下來的書本,日常用品,收音機,樂器,照片,工作證等。在講解員熱情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這個博物館中以前發生的事情。一臺擁有xx年“高齡”的海鷗牌相機,靜靜地躺在一個干凈的玻璃柜里,他的主人當初是一位來xx打拼的員工。相機的鏡頭無數次的對著那些幸苦工作的勞務工們。在博物館里,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勞務工們的照片。雖然他們可能吃不飽,穿不暖,可能工作很幸苦,但是,他們的臉上依然掛著微笑。我們要感謝這臺攝影機,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勞務工人對祖國的熱愛,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我們第二個去的館是“三來一補”。里面擺放的是勞務工人們工作的地方和吃飯的地方。他們工作的地方是很多人擠在一起,夏天炎熱時,沒有我們現在的空調;冬天寒冷時,沒有暖氣吹。他們每天就在這個窄小的地方沒日沒夜地工作著,我想:那兒一定也很吵。可是,勞務工人們為了打造更好的明天,他們熬了過來,他們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活。
這些勞務工,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生命奉獻給了xx。他們沒日沒夜地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換取那一點點的工資,而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他們為了建設xx,背井離鄉,好多年都見不到自己的親人。為的是什么?就是為了建設xx。看看我們現在的`高樓大廈,看看現在四通八達的地鐵,看看現在寬敞的公路,在看看一個個美麗的公園,這些都是勞務工人們修建的。他們的辛苦工作,換來了我們一個美麗的xx,一個全新的xx。
以前的xx,公路凹凸不平,甚至連公路都沒有。人們居住的就是一間很矮小的平房,房子里暗無天日,陰冷潮濕。一家人就擠在一個這樣的房子里。學校也就是幾間小平房,富有一點的天花板上就有幾個燈管,而平窮一點的,就只能靠屋外的陽光和蠟燭上課。課室里,只有一個大黑板,老師就在大黑板上寫字,教學。
現在,公路四通八達,人們居住的都是高樓大廈,有的還有電梯,屋子里亮堂堂。天氣炎熱時有空調,天氣寒冷是有暖氣。學校里,高大的房屋,亮堂堂的教室,整潔的桌椅,上課時不僅僅有黑板,還有電腦。操場寬大,還有很多體育器材。我們有今天這個美好的生活,都是拜那些勞務工人所賜。
xx,正在向著美好而前進,我們要像勞務工人們一樣,為了造福子孫后代,而努力學習!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2
十一的上午驕陽似火,我與爸爸、媽媽一起前往安徽省博物館參觀。遠望整個博物館,它的外墻是類似青銅鼎的卷紋,在陽光照射下光彩熠熠,十分有歷史的滄桑厚重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因博物館外是淺淺的水池,又因整個建筑是規整的長方體,看起來就像是后母戊大鼎漂在水上,又像是國外神話中的“諾亞方舟”,有趣極了。
一過安檢門,我像一只擺脫樊籠的鳥兒一樣,向整館核心區進發-------- 二、三樓的安徽文化史陳列部分。
邁進陳列館大門,竟是比想象中更加的利郎滿目!有栩栩如生的陶偶、木俑、石刻、有氣勢恢宏的青銅禮器;有溫潤細膩的玉雕、瓷器……..器型大到二人合抱,小到僅小指頭大小;精細到近乎微雕,粗獷到粗磨無飾。藏品材質也是各種各樣:金的、銀的、瑪瑙的、玉石的、木質的、蚌殼的、陶土的……雖然每件都是絕世珍寶,我卻只對兩樣情有獨鐘。
一只靜默無言的`大鼎立在“夏商周”戰區,接受著人們的嘖嘖贊嘆。沒錯,它就是堪稱國寶的鑄客大鼎,也叫楚大鼎。它全身是一般青銅器的銅綠色,偶爾夾雜些許灰褐。因為它口上有一圈十二字銘文,其中有“鑄客”二字,故名“鑄客大鼎”,就連毛主席也曾來一睹它真容。不要妄想再現“霸王舉鼎”,它足足重達400多公斤,有一名二、三年級小學生那么高,口徑一米多。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要想鑄造這么一口巨鼎,難度可見一斑。面對人們的稱奇,大鼎選擇沉默,它從不向人炫耀,只是通過那已氧化褪去華色的、滄桑的蟠螭、饕餮紋路向人們靜靜訴說那段已煙消云散的古老歷史。
離開“夏商周”區,我又進入了“秦漢”展區。一件不起眼的“日光寶盒”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一件復制品,木質。底下一根西昌木條,上面同樣豎起2根,深嵌入底座。再一看簡介,原來這家伙叫“圭表”。奇怪,古表不應是圓形的嗎?看了電視介紹,才知道這其貌不揚的小東西竟是古人的偉大發明!原來,“圭表”是用來做“日歷”的,雖然它和日晷有不同,但它也是通過“立竿見影”來工作的。古人使用圭表時,將此物縱向朝陽,太陽光投在豎起木條時,木條又會留下陰影在底座上。影子會隨節氣變化而變化,祖先們便在陰影面刻字,當它指著哪個銘文,表示現在正在那個節氣。聽了解釋,我恍然大悟,沒想到早在漢代,人們就會用如此先進的方法“看日歷”了。“日光寶盒”的稱號當之無愧。
時間飛逝如白駒過隙,博物館之行結束了,可陳列品依然印刻在我心中,它們已經超出了工藝品的范疇,是我們祖先汗水與智慧的結晶。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3
請問古代文舉考試的最高級別是什么?對,是進士。請問在哪里考試呢?對,是在皇帝的宮殿。那么考中第一名的叫什么呢?對,那就是狀元了。這個暑假,懷著崇敬而又無比激動的心情我來到了南京貢院——中國科舉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真是與眾不同,上面是水,下面是博物館,難道暗喻科舉的“水深火熱”?一進大門,只見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池塘在建筑群的前面,上面赫然寫著“墨池”。再走幾步,發現用瓦片構建的高大墻面上有一小塊長方形石板鑲在里面,每隔一段距離,上面依次刻著“孝悌有聞”、“學業優敏”、“操廉清潔”等詞語。
繼續往下走,一共有四層。進入地下一層首先看到的是用超大電子屏幕介紹的書生從考試到中狀的影片介紹。滾動屏不停播放著科舉考試的場景和取得狀元稱號后,一群人敲鑼打鼓送狀元回家的熱鬧場景。在古代科舉考試是戒備森嚴、非常殘酷的,考生在僅有2平米的好舍里要考上整整九天九夜,經歷三場艱辛的考試鄉試、會試、殿試,連中三元后才能到達夢想的彼岸。聽到這里我頭皮發麻,硬著頭皮繼續往里走,我了解到更多關于科舉考試的知識,原來初次獲得功名的.人稱“相公”,原來,“相公”是這個意思啊!
從古代到清朝,無數才子競相來到江南貢院,用各種文筆描繪優美篇章,歷史上許多名人也是通過科舉考試浮出水面的,如王守仁、白居易、王安石、李白、唐寅等。走進科舉名人館里,栩栩如生的蠟像仿佛讓歷史一幕幕再現:有手執毛筆胸有成竹、蒼勁有力書寫案卷的;有眉頭緊鎖、端詳試卷不得所以的;有仰望蒼天一臉茫然,似乎祈求老天能賜予靈感的。為了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自古以來,讀書人前赴后繼地參加科舉考試。當然也有很多人窮盡一生苦讀書,啥也沒得到的。聽到這我不禁暗自竊喜,幸虧自己沒生在古代,要不然這四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得考到啥時候才算出頭啊!
不過,殘酷的科舉考試也不都是一無是處,從另一個層面講,它有利于強化思想,穩固統治秩序,更有助于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團結,自19世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更是借鑒科舉建立文官考試制度,由此科舉也被戲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直到現在選拔人才的最佳途徑依舊是考試。
離開科舉博物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相比較古代的讀書人,如今的我們課業輕松多了,也幸福太多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4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智能機器人越來越多融入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今天,科技活動中心的陳老師將帶我們參觀蘇州創想機器人博物館,感受機器人的神奇與魅力。
經過一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機器人博物館。剛進入博物館,一個小巧精致的機器人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原來她叫旺寶呀!講解員姐姐說可以問旺寶幾個問題。我很驚訝,機器人又不是人,它怎么知道如何回答呢?沒想到,旺寶還真回答了我們的問題呢?一個男孩問道:“旺寶,你的父母是誰?”旺寶回答:“我的父母當然是工程師啦!”我們都被旺寶機智的回答逗樂了。旺寶還給我們唱了一首歌呢?接著我們看到了許多機器人,金寶機器魚,畫寶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還有清潔機器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寶機器人。三寶是具備全球領先科技、可深度編程的交互式機器人。身高1。75米的三寶是全球最著名的機器人表演家,可學會30多種語言,并通過精密的算法控制氣動元件、伺服電機實現肢體和頭部動作的平滑運作,在說話的同時搭配豐富的肢體動作,惟妙惟肖,并且可以通過紅外線深度傳感器和RGB攝像以及人工智能系統實現與人的互動,實現上百種表情的變化,傳達豐富的情感。它還給我們表演變臉:一會兒京劇臉譜,一會兒蝙蝠俠,一會兒蜘蛛俠……還給我們唱了一首英文歌和中文歌呢?
隨后我們觀看了機器人舞蹈,它們靈活的舞姿,配上動感的音樂讓我們贊嘆不已。我們又看了無人機表演,整齊的隊列令我們目不轉睛,時而斜著,時而豎著,時而橫著,時而像巍峨聳立的金字塔,時而像波濤洶涌的海洋……
然后到了我們自由活動時間。有的同學去跟機器人比賽下棋;有的讓畫寶機器人給自己畫一幅自己的樣子;有的'跟機器人玩桌上曲棍球,還有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桌上曲棍球了。桌上曲棍球機器人自動根據桌上的曲棍球的運動路線作出精準的叛斷,快速合理地擊球,我總是被打得措手不及。最后,我們制作了一個虎鯊車,它的車尾有一個小風扇,只要打開開關,風的力量就會使小車動起來,跑的還挺快的呢?老師還告訴我們,只要把輪子拆掉,就能當成船在水里行駛呢?可真是海陸兩用呀!
在機器人博物館場景化營造、互動式體驗、啟發式教育的參觀中,我感受到了科技無窮的魅力,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5
不知什么時候,不知什么原因,我深深愛上了地鐵。去上海,去杭州,聽著地鐵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看著雪白的燈光劃破黑暗,又駛向漆黑的隧道,我便想對地鐵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冒著蒙蒙細雨,我終于來到令我向往的上海地鐵博物館。
上海地鐵博物館是個總建筑面積為5000平方米的展館,以地鐵發展歷史、地鐵功能、地鐵文化、地鐵安全、世界地鐵等幾大板塊,細述著上海地鐵的故事。
我走進地鐵博物館,漫步在地鐵歷史長廊中,凝視著那些舊得發黃的文件,感覺自己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20世紀60年代的浦東塘橋。地鐵建設的先驅們坐在黃浦江畔的蘆葦棚里,緊張地試驗著。一臺巨大的盾構機緩緩放下,順利掘進了200米。所有的地鐵人手舞足蹈,熱情歡呼。我仿佛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共享成功的喜悅。
我又仿佛來到1993年的徐家匯站,與歡呼雀躍的群眾一起,分享地鐵通車帶來的便捷。上海地鐵現在已經完成跨時代的轉變:截至20xx年12月31日,上海地鐵已開通運營14條線、365座車站,總里程588公里,是地球上線路總長度最長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同時是世界上客運規模第二大的城市地鐵系統,僅次于北京地鐵,每個工作日客流量平均一千萬人次以上。
二樓有各國的地鐵文化展覽。我發現,其實世界上地鐵建設比上海優秀的城市并不少,而上海地鐵的一些缺陷在海外已有前車之鑒。我們只有虛心學習,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最吸引我的是展館的壓軸展品——軌道交通線網遠景規劃圖。如今,上海地鐵已經建設到14號線,而15號線、16號線也在萬眾期待中緊鑼密鼓地籌劃著。我不禁浮想聯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地鐵發展前景更為巨大,為人們的出行帶來更大方便。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地鐵,必將用環保與速度打動人心,徹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這次參觀上海地鐵博物館的經歷令我受益匪淺。
寫參觀類文章,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并在適當的地方點出所得到的教益或啟發。小作者參觀上海地鐵博物館,先寫概況,然后依次寫看到發黃的`文件、地鐵跨時代的轉變、各國地鐵文化的展覽、軌道交通線網遠景規劃圖,細致的文筆源于細致的觀察。“我仿佛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共享成功的喜悅”,聯想與想象為文章增色不少。結尾部分的感悟恰到好處地升華了主題,為全文畫上圓滿的句號。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6
五千年的風和雨,藏了多少夢?中華魂,一腔熱血,一闕長歌。
——題記
江陰之行,軍事文化博物館,亦為遠望船,想必都是極其震撼。我聽見了五千年來祖國的高歌,看過她滿目瘡痍時的辛酸與艱苦,被砍在背上的一道又一道傷疤,痊愈后卻留下了印跡。勿忘國恥,踏歌中華!
一門又一門大炮,打響了百年前平靜的夜,保家衛國的戰士們將全部的生命壓在這里,威嚴而又神圣。一步一步踏著階梯,百年的滄海桑田和腥風血雨一并掠過。
經過小石灣茶座,穿過悠遠的木質長道,是沉淀的歷史的遺跡。被歲月磨平的鐵制大炮,依舊肅穆令人起敬。
這是一塊浮雕,身著滿是褶皺的軍裝卻精神抖擻、氣宇軒昂,讓來者不戰而退。仿佛在喊:戰士們!沖啊!我恍若站在那個滿地瓦礫和飄滿硝煙的年代,一聲一聲隆隆的炮響,一齊向著前方沖刺的戰士們,比起笨拙炮聲更為清脆的聲響——機關槍。敵人不停射擊,我軍不停向前,臉上早已被劃出了猩紅的傷口,舊傷未愈,雪上加霜,又裂開了一道。
一股炙熱的血液灑遍我的全身,一個戰栗,嘴角似乎還彌漫著血的腥甜味,狂狷不已。這段軍魂悲壯的歷史,這篇可歌可泣的故事,鐫刻于記憶之中,留給熱愛和平的人。
恍惚之中,又見大海。渺遠聲聲船笛鳴,那可不是——遠望二號?可曾記得那輝煌的一刻,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九時整,那令全華夏民族驕傲的日子?當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你可知道是誰,是誰,是誰在海洋上,迎著驚濤駭浪,完成了太陽能帆板展開監測、飛船變軌、軍委曹剛川副主席與航天員楊利偉天地通話等關鍵任務?為神舟五號正常運行、順利返回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是遠望二號,是遠望人!是為了出色地完成一切任務而廢寢忘食的遠望人!
敢當大任,敢拔頭籌。多少個新春佳節,在大海上漂泊的遠望人思親念念;多少個逝去的親人,遠望人沒有見到最后一面;多少孩子誕生第一次啼哭,遠望人沒有聽見……他們后悔莫及嗎?他們半途而廢了嗎?他們兒女情長了嗎?沒有!
難道只是為了一面“功勛測量船”的錦旗?難道只是為了國家授予他們一等功?難道只是為了風風光光地回家嗎?不,不是!是為了國家,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攸天的生命,為任務的成功,為了能為中華譜出一首千古傳誦的輝煌之曲!
立于甲板上,面對這走迷宮似的遠望二號,面對這煙波浩渺、喜怒無常的大海,看到了遠望人與風雨搏斗的驚心動魄,聽見了每個人赤誠之心的跳動。
踏歌中華,愛自己的祖國吧!踏歌中華,去看看這個民族的底蘊究竟有多深吧!踏歌中華,偶爾聽聽這充斥了無情歲月的故事。五星紅旗,越五洲,揚四海,響天地,震寰宇!中華踏歌,踏歌中華!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7
一直嚷嚷著要去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參觀,今天終于如愿以償。我和好友一同懷著敬畏之心來到了這里,博物館整個是以一種紅墻綠瓦的古建筑豎立在海拉爾的市政府中心。
進入博物館一樓是關于環衛工人的攝影展廳,真實的展現了城市凈化精靈們真實的生活和工作寫照,這不禁讓我覺得我們在敬畏歷史的同時更應該尊敬與敬愛我們身邊這些為社會和城市變得更好更美的人們。
沿著樓梯走入第二層展廳——《中國北方古代民族搖籃》,映入眼簾的是一處展現原始民族生活狀態的景致栩栩如生,最原始的民族,落后的的部落,人們的生活是簡陋的,卻也是幸福的。接著繼續參觀瀏覽,更多的是出土的那時北方部落制造的工具,從最初最落后一步一步隨著朝代的變更和時間的遞進,越來越進步,看著那些工具我久久出神,腦海里想象著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勞作和生活以及當時草原的一蓬勃生機。在過渡到二樓的另一邊的時候有個北魏祭祖的仿真再呈現,以前只有在古文的敘述中才看到過此番景象,今天卻鮮活的呈現在我眼前,讓我此刻才更真正的領會到了當時古文里描述古代人祭祖的場景。另我最震撼的莫過于那倆副出土的棺木尸體,干扁的頭顱、細碎的骨骸,靜靜的躺在一個四方青木的天地里,心中難免會感慨,生命之短暫,不過短短幾十年,在那短暫的生命里我們該怎樣去活出自己,證明自己曾經存在呢?
森林,是人類的母親;草原,是人類狩獵經濟歷史進程的搖籃。
來到了三樓展廳——《北方狩獵與游牧民族家園》,入口處擺著倆個高大的青花瓷瓶,上面繪畫著江山水鄉的`柔美韻調,漫步進入。在呼倫貝爾地圖前久久駐足觀望,以海拉爾為中心觀看這一年來去過的地方,滿洲里,額爾古納,室韋……都曾是北方民族曾經征戰生活過的地方,如今還養育著一方人,景色美不勝收。再往里展示的都是呼倫貝爾三少民族的生活風貌,越來越精致的民族衣袍,精美的香囊,用樺樹皮做成的花樣皮包和各類生活里的儲物盒子,好看又別致。綴滿晶瑩雪花的枝椏下,一個憨實的中年人在吹奏悠遠的歌謠,凈白的帳幕內,有溫熱的鍋爐架在炙熱的火上燒著什么,吱吱作響,讓我下意識的就以為是真實的人和事。
走出博物館的大門,不禁回望一眼那質樸的牌匾,更深入的了解過北方民族的歷史后,方發覺原來他們也同樣有著深厚悠久的歷史和不朽頑強的精神。讓我對這個城市后多了一份不一樣的感覺,真心希望這樣的文化和文明能夠永遠的傳承下去。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8
今天天上不是飄著細雨,同學們都帶來了照相機,我奇怪的問他們:“你們照相機干什么啊?”
“昨天晚上很晚了,老師發來短信說明天去文化園。”我聽了非常高興。
第一節課過去了,老師讓我們排好隊,說是去文化園,我當時非常激動,甚至想跳起來。
到了文化園,我們先是去看了歷史,一些那些朝代的瓷器之類的。一位漂亮的阿姨給我們解說。阿姨說我們記,我想:這些東西只有那么點,就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有些都爛了,有一次看電視,上面說‘很久以前的東西越舊它的歷史也就越長。
有一個瓷器令我最深的是一個古代時人喝酒時用的,一瓶酒已經在那瓶里幾千年了。
青銅盤:是西周歷王時期用的青銅器,在青銅器中,盤是一種洗手用具。往盆底看,有四個奴隸端著盤。做工很精美。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
現在時候,我們家鄉的特長很多。有棗、蘋果……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精品蠟燭,拿蠟燭很卡通。一個透明的杯子里,是一座很壯觀的.別墅,再把里面放上油,那就是一個蠟燭,有一些我根本就看不出來這是蠟燭,那一定是我們精心制作出來的。
我的國家的東西都很豐富,種類很齊全。現代的東西真是太有創造力了。
今天上午,徐老師帶著我們去文化廣場的博物館參觀。有些同學已經把照相機隨身帶好了,可惜的是,我沒有帶照相機,不過,我去的時候,帶了本子和筆,這樣可以記一下參觀的內容。
隨著一陣陣的說話聲和歡笑聲,我們踏進了博物館的大門。我們一共看了三個展區,分別是:沂源土特產、沂源猿人、縣城規劃展區。
我們先去參觀的是沂源猿人展區。我看到了人類的祖先,有兩個身上長著毛的人,相對著坐在火堆旁邊(其實,那是一個塑料,底下按了一個燈泡。)取暖。接著往前走,有許多古代時候用的工具,其中有三樣東西讓我記憶很深,它們分別是:刮削器、銅鏡和陶盆。
刮削器是一塊像礦泉水的瓶蓋那么大的小石頭,我想,也許以前沒有刀子削東西就只能用小石頭當刀子用嘍!
銅鏡很像一個漏斗,名片上寫著銅鏡是一個樂器,是早在商朝的時候發明的。
同學們,我們現在洗臉的盆子都很漂亮很精致,而在古代的時候,它們都是用丑陋而笨拙的陶盆洗臉,而且,陶盆有很多的裂縫,水容易露出來。我們人類真聰明,發明出那么多精致的用具。
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溶洞吧。
溶洞是經過上億年(也許有些夸張。)才形成的,因為,溶洞是純自然界生長的,里面的每一個“冰柱”都是經過了上百萬年才形成。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的內容,就請親自到博物館里參觀一下吧!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9
一大早,我帶著好奇與激動和爸爸來到了這座歷史文化的圣殿。首先我們按照坐標順序來到了歷史館。當我看到了玻璃柜里成列著大小不一的碎石子時,我就傻了眼,這算什么?歷史的見證?拜托,我家樓下多的是和成列的相差無幾的石子,比這兒的還漂亮、鋒利。這時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回答道:“你可千萬別看不起這些小石子,雖然現在你不覺得什么,可在那個還沒有人類文明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學會了應用身邊的工具,他們的智慧是我們所不能相比的!”看著這些“歷史的見證”,聽著老爸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好像回到了那個刀耕火種的時代......
當我再次回到現實生活時已是明朝時期了,這次我看到的不是碎石子,而是漂亮精致的簪子,雖然電視中有夸張的成分,可是與明朝時期并不相差多少哦!各類珍惜的寶石鑲嵌在一個閃亮的簮座上,通過玻璃的折射,閃出一道道迷人的光彩。來到皇帝內宮的展覽館,更是讓我震撼的說不出話來,入口的云錦錦袍,普通的純玉屏風,還有一個巨大的鎏金塔,奇珍異寶數不勝數,令我贊嘆萬分。也讓我感受到那時中國的繁榮昌盛。
接下來我帶著合不攏的嘴巴又參觀了南京古代文明館、南京博物院數字館、歷史雕像陳列館、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等18個展廳,可其中最讓我震撼的就是南京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哦。來到這個封閉的廳內,好像有一股強大的氣流撲面而來,令我不經打了個哆嗦。再定睛一看,呵!這間屋子的正中央有一個好大的藍色瓶子。再看介紹,哦!原來這就是鼎鼎大名的乾隆帝行圍圖轉旋瓶。這件瓷器有內外兩側,內層可旋轉,外層是鏤空的。轉旋瓶是乾隆官窯創制的特有瓶式,工藝復雜結構奇巧,最大特色就是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外瓶上繪的是乾隆皇帝持韁策馬,身后跟著旗手與獵犬。最令人驚嘆的是,如果旋轉內膽,乾隆狩獵的場景就會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你面前,只見大隊人馬如同動畫一般穿行在山間,仿佛是清末“西洋景”提前出現。
這件瓷器聽說當年光制作就花了13年,可見它工藝的復雜和珍貴。平時這件寶貝都是“養在深閨的”,極少拿出來展覽,今天我可大飽了眼福。不僅近距離的圍觀了這件珍寶,還拍了不少照片呢!
時間是有限的,短短三個小時過去了,可我仿佛仍穿越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想象著古代文明的神奇讓我受益匪淺。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10
去年夏天,我來到虎門銷煙博物館,博物館坐落于東莞市虎門鎮解放路113號。
簡單的購票程序后,我踏進了這片神圣而莊嚴的土地。首先在外館游覽,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人的雕塑,只見那人正襟危坐,左手握拳置于左膝,右手抬起,三指相捏著白胡,頭略微昂起以至于他深邃的目光穿越人群,看向了遠處,仿佛是在瞻望一個國家的未來。走近后,導游指著塑像下石柱上雕刻著的名字及生辰,向我們介紹道:這是銷煙功臣林則徐,1839年6月5日,他領導了偉大的虎門銷煙
啊,是的',這位清朝欽差大臣,我也曾在歷史書上學習過他的故事,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隨后,導游帶領我們往前走來到了一方類似大池塘的地點,想必這就是硝煙池了。我邊踱步邊細細游看。池中有水,估計底部還有大片綠藻,水色呈青黃色,能隱約看見池底的石塊,池邊距岸上有一層臺階,階上插著很多約20厘米的短木樁。往右走,竟看到炮臺,炮筒呈復古的黑色,中段被嵌在一塊方形柱中,方形柱又搭在從大到小壘起來的三層石柱上。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炮筒,手感粗糙,有銹跡可見,看來年代久遠。往洞口一看,只是漆黑一片,并沒有我擔心的大炮在里邊。
慢慢來到內館,移步至二樓時,眼前的景觀讓我尤為驚嘆。
不知用何種材料所制,然而眼前的銷煙場景的確栩栩如生。我竟能看到那農民搬動鴉片箱時額頭上巨大的汗粒。我仿佛回到了1839年的那一天。
人們冒著驕陽,長途跋涉來到這里。虎門人海如潮,林則徐等官員站在高臺上,頭戴紅黑官帽,身著一品文官仙鶴補服,頸上掛朝珠,身后披紅袍。銷煙民夫們樂此不彼的搬運著,填埋著,有的光著膀子,有的咬著辮子,干得熱火朝天。林則徐一聲令下,一擔擔石灰被倒入池,池像開了鍋似的,黑色鴉片在其中翻來滾去,看似備受煎熬,升起了白色煙霧,彌漫著整個虎門灘
這是多么偉大的壯舉啊!大滅外國侵略者的威風,大長中國人的志氣。
參觀完畢后,那種時隔百年卻從不曾磨滅的中華民族對國家的愛戀及堅定捍衛國家尊嚴的決心讓我感慨萬千。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雖然今天的中國已出發在繁榮富強的新征程上,但我們仍應銘記歷史,心系祖國,奮發圖強,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虎門銷煙,如一曲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正氣歌,永遠強有力地奏響著每個中華兒女的愛國之音!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11
踏入廣場,地上的灰色石磚發出低沉的聲音,四面樓房色調略顯灰暗,歐洲中世紀風格的房屋搭配在一起,有一絲單調。一抹靚麗的青綠,片片金色的光影劃破沉寂,在灰色的背景中,唯有它——冬宮博物館,為我帶來清新,向我呈現著它的榮耀。步入館內,高挑的門廊,鑲金飾銀的房間,雍容華貴之氣表現得淋漓盡致。邁上鋪著絲絨地毯的石階,向上看去,代表沙俄政權的鷹隼在墻上伸展著它們的翅膀;視線稍微向下,精致的窗楣下懸著紅色絲絨窗簾,輕輕觸碰,指尖劃過,質感光滑細膩,窗外海風輕輕吹拂;透過展廳走廊,我看到筆直的通道口開著的鑲滿金色花紋的門,心中暗暗驚嘆,這一切,都是這樣美好,將我帶回百年之前的沙俄,一睹當年盛況。我繼續上上下下地欣賞著。
突然,一抹棕色,一片灰黑,在門后藏著,進入我的視線。快步走近,那是一幅巨大的畫作,我需要仰頭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棕灰的.色調與周圍飾物映出的銀白,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那個兩人多高的金畫框也與它不大般配。畫上,一位頭發斑白,滿眼憐惜與疼愛的父親低頭向下看著,我向上看著他,領會著他眼中難以遮掩的疼愛。在他的面前,他的兒子半跪著,將頭埋進父親那棕色的長袍里,那姿勢,像是在哭泣。他背對著我,露出雪白的臂膀,是畫中僅有的一抹亮色。我的目光轉向旁邊的小牌“《浪子回頭》——倫勃朗”哦,這是一幅名畫啊。這位倫勃朗大師最擅長人物的寫實,也極喜在畫中主人公身上加高光,卻把主色調調成灰暗系。我靠近那幅畫,近景昏暗的畫作中,還站著幾位仆人,他們身上的顏色太暗,以至于我的眼睛在第一次全覽時跳過了他們。旁邊有一位婦女,她應該是兒子的母親,因為她雙臂微張,離主角很近,像是想給哭泣的兒子一個擁抱。我站得更近,仔細看那母親的神態,竟發現她的眼角,有一滴將要滑落的淚珠。這可是一幅油畫啊!倫勃朗,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恨不得沖入畫中,回到正在作畫的倫勃朗身旁,仔細看他手上每一個細小的動作,看他是不是輕捏畫筆,用白顏料點了一個細小的高光,再暈開形成一滴淚珠?站在畫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寧靜降臨在我身旁,路過的游人好像被噤了聲,以至于我隱約聽到安撫聲,還有輕輕的抽泣聲,從畫中傳來。我感到震驚和震撼,這種本不該由看畫帶來的震撼來源于這幅畫強大的移情作用,讓我感到了兒子的悲傷以及現場的安靜與父親溫柔的愛。我震驚,是因為倫勃朗細致入微的表現手法,是那滴淚,是那個眼神。
再看那幅畫,它似乎不再與周圍格格不入。黑色,棕色,也帶著溫暖,只不過,它更緩,更柔,更令人感到安詳與寧靜。那幅畫,在冬宮博物館中靜靜的地掛著,而畫中的人,卻在四周金碧輝煌的光耀的襯托下,沐浴著海風,向人們散發著美,散發著愛與寧靜。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12
為了增廣見聞,老師為我們辦了一次春游——去故宮博物院參觀。我們搭上車,一路上我們從車內眺望窗外,發現了一幢與眾不同的建筑物。屋頂的形狀長得很像廟宇,但是青綠色的。一開始我還以為要來這里拜拜,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并垂頭喪氣的下了車。
我們在又長又寬的樓梯上走著,我走得汗流浹背,好像這階梯永無盡頭一樣。好在,不必爬得很高,就可以到“廟門口”了。我從室外往里頭一看,發現里面根本沒有什么神像,看起來比較像是博物館。左顧右盼后才看到在一面牌子上寫著“故宮博物院”幾個字,而且門外也有好多人在排隊等著參觀呢!一走進院里,第一個投映在我眼前的是古代戰爭時所使用的頭盔,雖然已經過了好幾百年了,但它們仍金光閃閃。
接著我們繼續向前走,看到了以前的書法,那些優雅的文字就像美麗的天鵝似的,姿態萬千。還有古代的畫,畫上的景色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到了古埃及區,見到了人人懼怕的.木乃伊,那恐怖的模樣真讓人心驚肉跳。走著走著,忽然發現我們迷路了,這使得我們心慌意亂。一路上我們還看見了一塊朽木,我心想:“這種破破爛爛的東西竟然也敢擺出來展覽?”在一陣慌亂之中,發現了老師,才讓我們喘了一口氣。我們深怕再次迷路,所以趕緊溜出了“迷宮博物院”。
結束了這趟旅程,我回憶起來,真是非常的慚愧。不管怎么說,院里的物品都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珍貴寶物,實在不能說是破破爛爛的東西呀!
嚴。講解器里還說:太和殿里的一塊地磚值一兩黃金。我想:“這才叫皇帝的東西呀!”
過了“太和殿”,是“中和殿”。我和媽媽從它邊上走過時,發現它側面鑲嵌著一些銅龍。這些銅龍做工精細,更重要的是:我能通過它們想象出“故宮”昔日的繁榮。
我們又到了“保和殿”,過了“乾清門”到了“乾清宮”,里面有一個皇帝寶座。因參觀的人太多了,它又大,我只看了部分。不過即使只看到了一角,也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樣子。看來皇宮真是氣度不凡呀!
過了“乾清宮”,我看到了“交泰殿”。我聽說過里面有清朝的寶璽,可我只看到了木盒子,寶璽在哪兒?這個值得研究了。
我們又走過了“坤寧宮”,掉個方向過了“養心門”,來到了“養心殿”,我最喜歡那里的“三希堂”。這里小而精致,體現出另一種美。
這次游覽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到了皇家的氣派,使我受益匪淺,以后有機會一定再來!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13
今天老師帶我們小記者去參觀博物館,我很激動,因為我早就聽說青瓷是龍泉的驕傲,正想去見識一下。
進入博物館,一件件珍貴的青瓷映入我的眼簾,如果不是講解員阿姨提醒不能大聲喧嘩的話,那么我們的尖叫聲一定會一浪高過一浪。
青瓷從距今1700多年的晉代開始燒制,在南宋時達到了鼎盛,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中,龍泉哥窯位居第二,這足以證明龍泉青瓷的魅力了。
青瓷的造型多種多樣,有葫蘆瓶、掛盤、人物等,而且也很講究顏色,粉青、梅子青為上等,豆青為中等,泛黃、灰則為下等。在二樓展廳里我們看見一副壯觀的場面,哥、弟窯兩個大盤,并列放在精致的底架上,直徑大約有150厘米,像兩張大荷葉,這兩大掛盤還在全國比賽中拿過大獎呢!接著我們又參觀了一些現代青瓷,與古代青瓷相比,顏色更潤滑,造型也更獨特。
青瓷從宋元時期開始大量外銷,外國人都親切地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外國也有一些國家燒制青瓷,卻都沒我們龍泉的那么青翠欲滴。
參觀結束了,我想:龍泉人聰明,能燒制出這么精美的`青瓷,以后我也要親自去體驗一下制作青瓷的感受……
篇七:參觀博物館400字
經過四五十分鐘的行車路程,我們終于到了上海市玻璃博物館。
下了車以后,來到玻璃博物館的大門口,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別具一格的玻璃了,這塊玻璃上貼著各種白的黑的英文,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整個玻璃館從遠處看,就像一件袖珍的工藝藝術品。
買了票,走進去看。“哇!”這里的一切都是由玻璃制成的;墻是玻璃,地板是玻璃,天花板還是玻璃。這里還寫了玻璃的用途:玻璃的觸屏度,玻璃能發電,自潔玻璃與普通玻璃的區別,節能燈泡與普通燈泡的區別,神奇的LEO燈泡……
走上二樓,許許多多的玻璃展品呈現在我的眼前,有五彩繽紛的玻璃竹子、燃燒的河、凝固的夜色、秦嶺、坐夏、孔夫子,還有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用一片片深褐色與黃色玻璃片編織而成的“玻璃衣服”。再往上面走,一個長長的玻璃制品令我炫目地睜不開眼,擋住光看去,原來是燈塔,十二個顏色各異,形態萬千的小圓球,用一根長長地而又精巧的鋼棍串在一起,就像一串五彩的老北京糖葫蘆。一看簡介,原來是一位法國設計師設計的,全世界有九件,中國僅有一件,真不愧為“鎮館之寶”啊!
別看玻璃不起眼,但它的用途可真大啊!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14
在這個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季節,我和小記者們一起去參觀古錢幣博物館。
我們一路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古錢幣博物館。只見一個方方正正的建筑物矗立在眼前,上面用繁體字寫著“大順世界錢幣博物館”。“哇,古錢幣博物館好大啊!”“好宏偉啊!”……大家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一陣陣既興奮又好奇的驚嘆聲。
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跟著解說員,有條不紊地進了大廳。
穿過寬敞的大廳,進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國歷代使用過的各種錢幣。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有刀形的、方形的、圓形的等。質地也各不相同,有金的、銀的、銅的、紙的。各種展品讓我看得眼花繚亂。讓我應接不暇的還有石貝幣,骨貝幣,銀貝幣,從中我還知道了貝幣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貨幣。別看它們個頭小,可個個卻都做工精致。后來,人們為了使攜帶方便,又發明了布幣、刀幣。他們在戰國時期盛行于趙國、齊國。
在講解員的解說下,我們還了解到這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齊國出土的代表貨幣——兩把五字刀,兩把四字刀,一把三字刀,一把六字刀。欣賞了從隋朝一直到清代使用的錢幣,有銅錢,銀兩,還有以前錢莊使用的類似于現在“存折”的東西。還有全國各地銀行發行的錢幣,不過,在這么多琳瑯滿目的錢幣中,我最喜愛的還是金貝幣。它十分稀少,并且雕刻得十分精美,閃著耀眼的金光。小小的一枚中,凝聚著制造者多少的.心血和智慧。
再往里面走,我們還了解了制作銅幣的過程。小小的銅幣雖經過時間的洗禮后有點“面目全非”,可古代人做起來,是要經過許多嚴格的工序。首先要冶煉,再沖洗,最后再經過多次打磨,才能進入人們手中。
看完了古錢幣,我們又欣賞了現代使用的紙幣與硬幣。人民幣從一套到現在使用的五套,讓我們個個都發出驚嘆。
流連在博物館中,這一枚枚錢幣好似讓我坐上了時光機,仿佛把我帶入了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讓我看到了歷史的變遷,古代人民的才干,
二樓是世界貨幣展廳,墻壁四周掛滿了各國貨幣出現的國家信息,還有各種相關的貨幣和紀念幣,這些使我更深的了解了各國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不禁為它們的一個個傳奇故事所震撼。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結束了這次愉快的參觀。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珍貴文物,還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15
星期五,學校組織我們去評彈博物館參觀。
大門外,有一尊雕像:一輛黃包車上,有一位拿著三弦的評彈演員正要去演出呢!走進大門,還有一尊人的塑像,手中拿著茶壺,因為他經常給聽評彈的觀眾倒茶,耳濡目染知道了許多朝代的變遷、歷史的波瀾以及歷史上的許多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所以人們就稱他為“茶博士”。
接著,我們來到了展覽廳。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展覽品是一個在玄妙觀前說書的人物蠟像。據講解員介紹,當時蘇州并沒有評彈這門藝術,就是此人在玄妙觀前第一次說書,評彈才在蘇州慢慢地流傳起來。蘇州是評彈的天堂,評彈在蘇州生根發芽,發揚廣大,成為江南家喻戶曉的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評彈藝人傳神的說表,委婉的唱腔,是那樣的引人入勝。但是從幻燈片上我知道了學習評彈是非常艱苦的,不管寒冬臘月,還是嚴寒酷暑,必須每天堅持刻苦練習。那些大名鼎鼎的評彈名家們是花了許多心血、時間和努力才獲得成功的。臺下的陣陣掌聲,是多么來之不易啊!
最后,我們來到了聽評彈的地方,里面有一個狀元桌。聽講解員介紹:當時乾隆皇帝下江南,無意之中撞進了一家茶館,茶館里坐了不少人,大家一邊喝茶,一邊聽著臺前面的一個人抑揚頓挫地講話,說著說著又唱了起來。最初乾隆有一點疑惑,蘇州人怎么在茶館店里開會的,但他想起了京城的評書,于是馬上就明白過來了,這是在說書呢。乾隆就找一個地方,坐下來聽起書來。臺上的說書先生,就是光裕社的創世人王周士。這一天王周士正好是開講《白蛇傳》,講到關鍵之處就請聽下回分解。乾隆正聽得興起,卻活生生地斷掉了,不由得掛念起來,于是就讓手下的人通知王周士去他那兒,把書說下去。
二個人對面坐著,他覺得王周士怎么象在對領導匯報工作似的,就讓他不要緊張。王周士說,我不是緊張,而是因為說書還是在茶館里更好,說書先生在上面一呼,聽書的在下面一應,大家的神就來了,這要有個氛圍的。乾隆想了想說,那我們就去茶館吧,讓中過狀元的都來茶館陪朕聽書。一下子,狀元秀才都來了。從此以后,說書先生臺前的那一桌,就叫作狀元桌了。講完狀元桌的來歷后,評彈演員還為我們演示了蔣調和俞調的《楓橋夜泊》,我們都聽得入了迷。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知道了評彈的藝術魅力和知識,還讓我們開闊了眼界,真是令人難忘啊!
【參觀博物館的作文】相關文章:
參觀博物館作文07-07
參觀博物館作文12-24
參觀博物館_作文09-06
參觀博物館作文03-03
參觀博物館作文12-08
參觀博物館作文11-10
參觀博物館作文11-15
參觀博物館作文09-04
參觀博物館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