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考語文的作文集合六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考語文的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考語文的作文 篇1
多些“一員官”
《清稗類抄》中載,有個縣令叫陸清獻,為人剛正。巡撫慕天顏的`生辰,下屬官員爭相獻納奇珍異寶,唯恐禮物不豐厚。只有陸清獻,從袖中拿出一匹布、兩雙鞋,說:“此非取諸民者,為公壽。”巡撫笑了笑,卻沒有收下。沒過多久,陸清獻就因為一點小事被罷了官。
為了自清而丟了烏紗,在陸清獻看來,或許是意料之中。清操與官位之間,如何選擇?奉上一匹布、兩雙鞋的那一刻,他應當已在心里作出了決定。只有秉持“勿為名累,勿為利鎖,勿為權迷,勿為欲困”的理念,才能像陸清獻那樣,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做個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一員官”。
考語文的作文 篇2
現代科學發展觀要求基礎教育以培養能力為主,我們要通過切實的語文基本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寫作便是一種技能,一種能力,而技能和能力可以經過嚴格的訓練得以提高。多年來,由于沒有統一的教材,再加上小學、中學、大學教寫作(作文)課的老師研究教學時只研究自己所教的一段,不注意上下銜接,因此造成小學、中學、大學的寫作教學嚴重脫節,重復現象嚴重,無效勞動甚多,效果很不理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闡述觀點,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書面作文能力的提高更非一日之功。筆者在十幾年的教學中不斷探索,試圖尋找到切實有效的作文教法,做了以下一點思考。
一、注重積累,厚積薄發
感到沒有材料可寫,往往就是學生害怕作文,進而厭惡作文最直接的原因。顯然,不是生活中沒有可寫的材料,而是學生對那些蘊藏于生活中的豐富生動的寫作素材,往往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失之交臂而不自覺。就因為學生缺少了攝取和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而寫作素材絕不會自動進入學生的認識領域,這才是學生感到沒有材料可寫的的根本原因。要使學生對作文不致于望而生畏,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善于“務本”:從培養學生攝取和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入手,抓好寫作基礎訓練。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學問家、作家,都是很重視積累的。達爾文隨貝格爾號考察船作環球考察,記錄的資料有五十萬字之多。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凡爾納,每年平均作六十本筆記。他死后,人們發現他寫的讀書筆記竟有二萬五千本。我國的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到各地游歷,遍訪名川大山,搜集民間的傳聞,積累了很多有用的資料。班固為了搜集資料遍讀了當時存放在石室、蘭臺、東觀和仁壽閣等處的幾千車藏書,他博采群書之長,將有用資料一條一條摘抄下來,積累可謂“厚”矣!達爾文寫出了《生物進化論》,凡爾納寫有一百零四部科幻小說,司馬遷寫了《史記》,班固修編了《漢書》,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和他們的積累豐厚分不開。
培養學生攝取和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感知和理解生活的能力,也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我認為最好的辦法,便是從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寫好日記、札記、記憶筆記和文字記錄等實用性筆記文體起步,逐漸養成勤于練筆的好習慣。這樣,學生既能充分適應日常學習、生活的各種實際需要,又能從中攝取和積累寫作素材,為專業性寫作訓練打下堅實基礎,實為學用結合的良好形式。
二、豐富思想,立意高遠
文章是反映客觀事物的,而客觀事物是紛繁復雜的。有限的文章同無限的世界,在數量的多少上是矛盾的。任何文章,都不可能把世界的豐富性、多樣性一覽無遺地表現出來,都不可能概括出全部的本質特征,只能選取浩瀚江流的一朵浪花,莽莽叢林的`一片樹葉,不盡人生的一個典型來寫。選擇這些有限的材料,目的是為了反映世界和說明世界。有限的材料怎么能反映和說明整個世界呢?這就是寫作上講究并努力做到的:以個別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體,以現象反映本質。而能否在文章中體現出“一般”、“整體”和“本質”,也正是能否正確煉意志。
文章的主題的獲得,要經過作者對生活觀察、認識、把握,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程,也是通過作者對全部材料在意義上聯系起來思索,使某種思想能貫穿全篇的過程。而這“思想”,也就是我們寫作上所須“煉”的“意”。
寫文章除了反映生活,還為了創造出一個美的新天地,讓人們的思想受到啟迪,讓人們去追求美的理想,因此,提煉出一個美的意思、美的境界,就顯得十分必要。那么,這美的意思、美的境界的境界的標志是什么呢?從哪里去“提煉”呢?俄羅斯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們在那里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生活或使我們想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高遠的立意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感。對初學寫作的人來說,要從自己有深切體會和感受方而去煉意。因為,只有自己熟知、理解了的材料,才能變得到真知灼見,而所表達的思想,自己才覺得踏實,有把握。在寫作中,不論是寫古代題材、現代題材、未來題材,還是寫外國題材,亦或寫零星感觸,都應為促進現實生活的進展而寫作。當前,如果是寫新人,就是為了表彰新時期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如果寫過去,那是為了反襯或對比今天的偉大時代;如果是寫陰暗面,那是為了克服前進的障礙,以加速建設的進程;如果是寫零星感觸,也是為了加深對新時期新精神的理解,是為了認識生活的本質規律。一篇好的作文,要同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時代接近,引導我們趨向真善美。
三、關注時事、與時俱進
寫文章,時代感非常重要。那怕是寫散文,寫游記,也不能忽視時代特征,寫好一篇富有時代氣息的文章,要求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時事,與時俱進。一篇作文的選材與作文主題的表達密切相關,如果材料陳舊,就會影響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在校園中,學生的生活相對封閉、單調,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多看報,關注新聞,從而了解時代信息,為寫作提供素材,使文章與時俱進,帶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現實情況是,學生老在故紙堆里找材料,老師在文章中看到的材料不是屈原、陶淵明,就是李白、蘇東坡,千人一面,沒有什么新鮮感,且這樣的文章根本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困惑。因而,要想學生的文章出新意,就需要在材料的現實性方面多下功夫。
寫作是思想的演繹與感情的流瀉,其作為一種精神產品,也就是需要給予讀者閱讀的收獲,如果讀了你的文章,看到的只是人云亦云的材料或思想,這就等于枉費時間。我們要學會從社會熱點里獲取我們想要的素材,一周花半小時(能多點時間則更好)大致瀏覽一下一周的國內外大事,把覺得可圈可點的人物、事件做一簡單的摘記。學生把自己的筆觸投進現實生活之中,讓自己的文章有了新意,從而也有了深意,寫出了與眾不同的文章。
四、常看常思、常寫常改
除了通過閱讀積累寫作材料,還要求學生有針對性的多閱讀作文,尋求借鑒。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除了要求學生寫作文、看作文,最行之有效的還有讓學生學會自己修改文章。一般來講,教師只會讓學生寫文章,不用修改文章,就因為寫文章是自己的事,非自己動筆不可,修改文章則是老師的事,用不著自己操心。特別是課堂作文,學生寫作,老師批改,似乎已成為亙古難變的定例。效果呢?作文本堆成了山,老師為“移山”累得喘不過氣來,便無力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智力開發;學生呢,只是一味用簡單的勞動去為老師“筑山”,從未有過自己動手修改文章的念頭,連認真閱讀老師批語的興趣也極為少有。這樣,從課堂作文來說,學生既是奉命作文,又不負責修改的責任,也就無所謂主體意識與質量意識,其寫作水平自然是提高得極為緩慢。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應當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讓學生承擔起自己修改文章的責任。
修改文章的程序,一般可以優化為四個層次,三大關口:一看文章是否有的放矢,即立意是否新穎,中心是否突出二看是否言之有物,即材料是否準確、典型和豐富;三看是否言之有序,即結構是否合理,條理是否清晰;四看是否言之有文,即語句是否流暢,用詞是否貼切、生動。如果“一看”、“二看”不合格,這篇文章便需要重新構思或重新選材,這便是“大改”;如果是“三看”不合格,則需要重新組織材料,即重新調整結構或重新選用表達方式,此為“中改”;如果只是“四看”不合格,則專在語法修辭,即煉字、煉句上下功夫,此為“小改”。切實遵循由“大改”再到“小改”逐一過關的原則,循序漸進地進行審讀和修改,符合構思和寫作文章的一般規律,有利于提高修改文章的效率。
對于學生習作的修改,一般采用“上不封頂,下得保底”的原則,激勵學生養成精益求精的寫作習慣。所謂“下得保底”,指每一次課內作文的修改,務必達到中心明確、材料具體、條理清晰、文體規范等基本條件,才算是“合格”。對于那些基礎差,或志趣、特長均不在寫作方面的學生,當他一稿或二稿已經達到“合格”水平而不愿再多作修改者,都是可以不再強求他們“更上一層樓”。所謂“上不封頂”,是指對于已經進入行列的習作和對那些既有愛好又已初步形成特長的同學的習作,則鼓勵他們越過班級內的面向社會,對外投稿,力爭發表。“發表”的級別又劃分為校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在明確劃分了“成功”的等級以后,一方面,嚴格把守“保底”關,以保證寫作素質訓練的嚴肅和嚴謹,另一方面,面向社會,努力攻克“發表”關,主動讓自己的寫作訓練接受社會的檢驗,學生便能在標志著“成功”的梯級系列中奮力攀登,自強不息。
把文章交給學生自己改,就是要使學生明白:好文章都離不開精心的修改;養成勤于修改文章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對于“文品”的精益求精,還是對于“人品”的刻苦磨礪。在一個學期內,與其不負責任地寫出10篇、20篇涂鴉之作,還不如認認真真地修改出三至四篇成功的習作。
作文是一種精神產品,重視以上幾點,進行行之有效的訓練,使我們的學生在寫作中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新,進而使文章清新脫俗,蘊蓄豐富的審美質感,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我們的作文指導力圖使學生養成積累意識,時代意識和練筆意識,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考語文的作文 篇3
20xx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全球開展了一項名為國際學生測試計劃的調查,全球有25萬名學生參加。調查結果顯示:在科學和閱讀能力排名中,芬蘭學生名列前茅,領先其它40個國家及地區,而且遠高于平均數。
但在上世紀70年代前,芬蘭還稱不上是教育的典范。當時有輿論認為,芬蘭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立足,就必須徹底檢討本身的教育制度。
芬蘭教育從此轉變,芬蘭人把他們的教育成就歸功于以下幾點:
教師訓練有素,居世界前列:薪水盡管不高,每月只有20xx至4000歐元,但是教師的'社會地位崇高。
教師享有極大的自主權,可自行決定使用什么教學法,也可自行制定課程,自選教科書,或者完全不用教科書。受聘后,不會受到定期視察、考評及審核。
例行考試取消。芬蘭的教育家認為:考試太多,學生只會窮于應付,其實學習往往不能用考試成績來衡量。不過,學生到了18歲還是要參加大學的入學考試,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可以升學。
學習氣氛輕松。在芬蘭所有中學,學生除非有課要上,否則根本不必上學,而一下課,學生就可以回家。上下課都不響鈴。芬蘭的學生有責任感,有尊嚴,因為他們是自愿上學,而不是被逼來的。
考語文的作文 篇4
作文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鞏固并提高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當前的作文教學中還普遍存在教師命題學生寫、教師批改學生看的教學模式,完全背離了作文教學的創新理念,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如何改進作文教學,落實課程改革《語文課程標準》(下稱新課標)理念,還作文教學以本來面貌,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一、兩個作文教學案例
案例一,一位教師執教五年級習作《我的媽媽》,教師說,本文要反映出偉大的母愛。學生抓耳饒思,苦思冥想,老半天后,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從小失去了媽媽,怎么寫?”另一個學生說:“老師,我的媽媽很小氣,能寫嗎?”還有的學生說:“老師,可不可以寫愛嘮叨的媽媽,愛打麻將的媽媽呢?”老師說:“不行!”頓時,學生都傻了眼,只得埋頭“編造”。
案例二,另一位教師同樣教學習作《我的媽媽》,情況是這樣的:首先,教師和學生一起擬題,一會兒,黑板上出現了許多好題目,如《愛管“閑事”的媽媽》、《能干的媽媽》、《愛打扮的媽媽》、《媽媽的小秘密》、《我是媽媽的“粉絲”》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真實的媽媽,頓時,教室里像炸開了的鍋,同學們互相介紹自己的媽媽,選擇適合的題目,幾十分鐘后,50多位真實的、活生生的、各具特性的媽媽出現在學生和老師面前。
二、作文教學的現狀
以上兩個作文教學的案例,很顯然,后者是我們的推崇的。童言無忌,寫媽媽,既可以寫媽媽的偉大無私,也可以寫媽媽平常與貪心。讓學生選自己想寫的材料,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去思想、去創造,從而發揮他們頭腦的真正作用,這才是作文的本來面貌。但是,當前作文教學很多都像案例一一樣,滑入了一種程式化和模式化的范式,束縛學生的頭腦,從而使作文教學走入低效甚至于無效的死胡同。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拘于教材
許多教師完全依托教材,教學中缺乏對單元文本作相應的補充──很少作延伸性配套閱讀訓練、寫作訓練。即使有配套閱讀教材,也很少利用,就課文教課文,教師自己無味,學生哪還有盎然情趣?缺少了審美體驗,自然失去了對語文的興趣,失去了對作文的興趣。
作文時更是如此,教師布置作文,根據內容命一個題目或叫學生自擬題目,就叫學生寫,學生心中無底,胸是無譜,胡編濫造,作文交上來以后,教師蜻蜓點水似的寫個評語,或“中心不突出”或“材料不詳實”、或“語言欠生動”或“文題不相符”,等等,沒有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只是過多的指斥與批評。這種作法,學生得益定少,必也難能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2.脫離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來自于生活,作文表達與生活緊密關聯,然而目前學生遠離作文源頭──生活,學生困于繁重的課業負擔又壓縮了自由支配時間和空間,或者沉迷于網絡與游戲、視聽世界,很少走入生活,觀察周圍的繽紛世界,更缺少參與社會活動,難以體驗細致入微的蕓蕓眾生的社會生活。總之,學生隔離了無限豐富鮮活的生活,造成作文素材的缺失,視野的盲區,寫起作文來無病呻吟,呆板空洞,缺少真情趣味,缺乏鮮活的時代感。
3.缺乏閱讀
現在的學生因影視和網絡的影響,書讀得太少,甚至許多學生已完全失卻對讀書的興趣。這樣,學生對民族文學作品的認識不足,對外國文學作品更是了解不夠,對文學作品里細膩的人物形象的刻畫無從感受,精心塑造的技法無從體會,描繪景色的渲染效果無從把握,精粹的語言美感也無從感受。即使學生雖知故事梗概,但也很難進入藝術情境中,不能夠同人物共悲喜,從而無法體驗語言的魅力,無法產生對語文的興趣,無法得到由豐富的文本閱讀所帶來的思想積累、語言積累和審美積累,而提高作文水平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4.忽視情趣
很多的作文教學只重視作文的形式,而忽視學生情感的激發,像前面所講的案例一,強調統一的中心思想,而忽略學生現實生活的差異。在對范文的引導賞析中,教師也忽視對范文描述情境的創設體驗而過分強調范文的“文字”本身,不創設情境、用真實或仿真實的氛圍去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而條分縷析地解剖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作文形式,把本來富有情趣的、豐富多彩的作文支解成作文知識解讀課。又如命題作文中,既不考慮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也不組織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感受,學生當然面對題目抓耳搔腮,瞎編亂造,長久必使學生僅有的靈感火花熄滅,情趣消失。
三、作文教學的改進
針對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和缺失,改進作文教學,落實《新課標》,還作文以本真面目,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1.聯系生活
學生作文來自生活,作文教學要與無限豐富的生活相聯系。首先,教師應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帶領學生走出學校的小課堂,走進社會的大課堂,把學習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的寫作素材來自生活,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從生活中選取素材,敘寫生活的真實。只有生活真實、感情真摯,文章才會感人,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能自主地描述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我心寫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寫我心”。讓學生想寫啥就寫啥,愛寫啥就寫啥,寫出來后再進行啟發與引導。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處理好“立意”與“生活”的關系。我們要摒棄“預先立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身邊的生活素材中提取所要表達的中心,然后從所要表達的中心來對照生活,并對生活素材進行詳略、取舍的加工,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2.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體會到作文的“有趣”,對作文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有勁去學。教師可有意識地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如配合節日舉行慶祝活動、游藝活動,也可以引導學生寫組織過的參觀、郊游,對人類藝術文化、藝術品的欣賞,還可以通過采訪活動、調查活動等去了解人類的藝術。學生通過豐富而有趣的各種活動,當學生回顧活動、介紹事件或人物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關注家庭、深入社會、體驗生活,作文教學的前期準備早已經水到渠成了。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體會成功中提高對寫作的興趣。作文批改中,教師要學會尋找欣賞他們文中的亮點:一段話,一句話,甚至一個詞,都可以作為大加肯定。要重視每一次作文講評,大面積地肯定學生的作文,讓每一次作文,都成為學生嘗試成功的機會。把作文評講課變成學生接受成功喜悅的鼓勵會,是寫好作文的加油站。這樣,必定強化學生寫作的欲望,通過不斷的內化,讓學生作文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作文教學就會有新的突破。
3.培養“人文性”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里接受熏陶,學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發真情,讓課堂充滿人文的味道,才能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提高學生素質的活動。
(1)追求人性美。教學中給學生適當增加個性化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接觸多種風格的文章,引導學生學習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對大千世界的觀察和認識,養成讀書、看報、有選擇地收看電視節目的習慣,讓學生把社會作為課堂,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感受家鄉的巨大變化,享受獨特的情感體驗……(2)展示個性。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寫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世界的觀察、人情的體味,寫自己的觀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說套話、假話。(3)培養創新能力。教師要強化學生求異創新的意識,鼓勵學生運用課外知識自己去創作,讓學生打破思維定式,敢想敢寫,進行跨越性寫作。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作文的定位,切實改變觀念,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課外積累,豐富人文涵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作文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動筆,樂于表達真情實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考語文的作文 篇5
星期二,我們在大課間玩,一下子上課鈴就響了。
我們跑進了教室,老師說:“今天要考試”我們緊張的討論怎么寫語文試卷,一下子試卷就在我的桌子上了,我看到了試卷一下子我驚訝的高興的說:“試卷真簡單的:”我高興得都快把樓都跳垮了,我說:“只有一頁作文,我高興的把作文寫完了。”我就把試卷交給了小組長。
后來我看到我的作文是100分,我就高高興興的跑回家給爸爸媽媽看了,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進步,媽媽說:“今天給你100塊錢。”我高高興興的玩電腦去了。我一年級的'時候,全校聽寫我一下子考到了100分,我回家了我又把聽寫給爸爸媽媽看了,他們就說:“你真棒呀!”
這次考試我得到了爸爸媽媽的鼓勵,我就開心的笑了。
考語文的作文 篇6
語文考試終于結束了,我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我很高興,也很擔心,高興的是可以放松一下,擔心的是到底是考了多少分。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就像揣著調皮的小兔子,忐忑不安。前面有兩個同學邊走邊討論考試題目。我趕緊跑過去,與他們一起討論,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出乎意料,發現我有好多字寫錯了,又有好幾處錯了。我的心跳越來越快,原來回家走路只要10分鐘,可我卻走了近半小時,邊走邊想。我的心情就像化掉的巧克力一樣黏糊糊的,難受極了。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基礎部分失分最多。我想,肯定考不到高分了。
不知不覺到家了。推開門,媽媽問我試卷難嗎?我無語。考得怎么樣?媽媽的這句話就像一個木塞子,把我的.嘴塞住了,我憋了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不知道,應該90分有吧!說完,我來到自己的房間,拿出課外書,認真閱讀起來。
大約過半小時,媽媽來到我的身旁,我鼓著腮幫子,表情一副不高興的樣子。媽媽連忙安慰我說:“還可以,這是真實的,考試前是不用復習的,就是要看看你吸收知識的能力,平時知識掌握得怎樣。才4年級不需要做太多的題目,有時間閱讀。上課認真聽講,老師布置的作業高效完成就可以了。基礎部分是死知識,你時間用的太少了,到時會好的。況且你又不是太差。就是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語文要邊寫邊默讀,有沒有丟字 少字。 媽媽就知道你在寫的方面不是太好,沒關系,到時就好了。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我心里舒服多了。
我開心的是作文和閱讀理解我扣分少。
通過每次考試后,我懂得了學習一定要認真踏實,不能投機取巧,好的成績的取得是與平時的努力分不開的。
【考語文的作文】相關文章:
語文如何考高分?10-31
高考語文作文常考話題08-05
中考語文常考作文素材06-11
高二語文期末考作文07-17
精選考語文的作文錦集7篇03-18
2022中考語文作文素材06-11
上海高三語文模考作文09-07
考語文的作文集合5篇05-23
精選考語文的作文集合5篇06-01
精選考語文的作文集合八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