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化傳承的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化傳承的作文1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記者看了一場木偶戲。
這場戲主要講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為全程都是說本地土話,實在聽不清楚,只能靠媽媽翻譯。不過也很開心,畢竟第一次看木偶戲,很新奇,想不到家鄉還有這么有趣的藝術。
后來才知道,木偶戲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了不起。不禁對木偶戲的演員們充滿了欽佩。
演出結束,我們找到演員們采訪。這些老藝人的年齡都已有70多了,他們自己說“快不能演了”。
老演員們告訴我們,玉林本地的木偶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唐朝的時候就有了。天啊,原來是那么久遠的了,太不可思議了。“今天演的《薛仁貴三箭定天山》,就是為你們警醒,這是我們本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你們好好傳承下去!”
不過說是這樣說,老演員們感嘆說“要想傳承下去也是困難重重”,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去高檔次的電影廳看3d、5d電影,根本不愿意來這,更別說傳承下來,到時候可能連會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說到這兒,面前的`這位老藝人眼里有一絲絲亮光,他流淚了。
木偶戲雖結束,我耳邊卻動蕩著那位老藝人的聲音,回想著老藝人說的話。真的,就連爸爸--電腦和手機幾乎成為他最重要的寶貝,有誰有興趣去關心那么“落后”的東西呢?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下去,確實值得人們思量呀!老藝人們和我外公那輩人的興趣愛好,我們不可能只憑著學業單一地來傳承。要想跨過這一個門檻,必須要接好這一棒,告訴后代們,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為我們的驕傲。
就比如說我們的敦煌壁畫,日子是一年年地過去,可是,總有一天它終究會消失,那我們的后代,就只能在它沒有消失之前,盡量去把它拍成記錄片,放在文學館里存放著,給后人們看……我們的木偶戲也不例外,當然少不了影音資料,但如果我們繼承了文化的傳承,它就不會消失!
文化傳承的作文2
自炎黃至明清,幾千年來以農為本,重視飲食,“民以食為天”便是寫照。中華民族無論是對于飲食的重視還是對食物的虔誠,皆是世界上鮮有民族能夠比擬的。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無不顯示出中國悠久的飲食文化傳承。
在超市的肉類柜架上,你可以看到通脊肉,后腿肉,前腿肉,五花肉,前肘,后肘……如果再換一個柜架,你又會發現牛肚,牛腩,牛小排,牛脊,牛腿……這時你會不禁贊嘆:能把一頭豬,一頭牛劃分的這么有學問,這么有水平,這么講究,這可真不簡單!
何止是不簡單!
中國的飲食文化傳承悠久,從新石器時代有了石磨后,便有了面食的`食用;再后至周朝,人們已經掌握了肉食的烹飪技巧;從春秋戰國到秦王統六合,現中國的四大菜系――魯菜,蘇菜,粵菜,川菜也已相繼形成。可以說,中國人在飲食方面的天賦絕對是冠絕古今的。
“在飲食方面,中國人取得了舉世無雙的成就:無與倫比地維持社會平衡,長期養活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確,對于生產力低下,卻擁有著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古中國來說,飲食一直是個問題。于是人們想方設法地令食材物盡其用,盡可能地讓最少的食物養活更多的人口。但中國的人們會通過創新來改善生活:同樣都是吃,為什么不吃得美味點呢?于是便形成了美食文化,繼而傳承至今。
然而,中國幾千年悠久的美食文化,傳承的不僅僅是一道道美味,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在苦中作樂、大膽創新、渴望美好的民族精神。如果不是廣大的勞動人民在饑餓中渴望溫飽與美味并存,不是他們的大膽創新、化腐朽為神奇,是怎么可能把一棵白菜做成八道菜品!是怎么可能烹飪出民族的盛宴,得到世界贊譽的滿漢全席!又是怎么可能穿越千年時空,把幾千年前的飲食文化傳承至今!
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傳承下去,也要把這份苦中作樂、大膽創新精神傳承下去,是它使我們的中華美食昌盛,因為它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構成部分,沒了它,我們的民族精神也必將不再完整。讓我們珍惜食物,感謝食物,讓這份蘊含著古老歷史及精神的飲食文化得以傳承。
文化傳承的作文3
美德是一首動聽的歌曲,縈繞在耳邊;美德是靈魂的力量,催人奮進;美德是生命的財富,尋到生命的價值;美德是一種境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所謂的“美德少年”——就是有著至善至純美好品德的少年,它不是一張純粹簡單的獎狀,而是浸透著一言一行的修身品行。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著光輝的作用。傳統美德是前人經過五千多年不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結果。
首先需要的是良好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也是,習慣也是。《弟子規》里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告訴我們一個良好的社會公民就是每天都要從這些小事上做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在這些小事上一點點落實而養成的。
其次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玄奘孤身一人穿過沙漠跟崇山峻嶺去印度求法,水囊還在沙漠里壞掉了,連續5天沒有水,需要多大的勇氣跟智慧才能繼續前行呀!
最后我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奉獻的.人。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做人就必須要在社會上立足,社會需要我們共同建造,一個好的社會離不開具有美好品德的人。
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的黃金時期。我們不用像趙國強一樣英勇與歹徒搏斗;我們不用學劉子元不顧生命危險跳水救人;我們也不用悉心照料十三位非親非故的老人……但是我們應記住這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努力去做美德少年,不要一心想著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要從撿起身邊的紙屑做起;從尊敬師長,不頂撞父母做起;從不說謊話,誠實守信做起……
21世紀的今天,社會充滿著競爭,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對新一代祖國的花朵要求不僅僅是博學的才能,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
社會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美德少年!
文化傳承的作文4
歷史的長河記載了中華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國五十七年的艱難歷程,中國人民在困境中追尋著黎明的曙光。面對五十七年的風雨滄桑,作為華夏子孫,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我們可以挺直腰桿,拍著胸脯,字正腔圓地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堅強不屈的民族,一個偉大的民族!”;在知識經濟時代里,經歷過百年奮戰的中國又蓬勃奮飛了,她博采眾長,堅持創新,勇于探索,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神舟升天,實現了我們的飛天夢;20xx年,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期待的一年,舉國上下,國人一致呼喊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國家的富強讓我們懂得這個世界,珍惜這個世界。善于發現生命是點點滴滴的美,才能擁有積極的心態,敏銳的思維,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業上有所建樹。而對于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來說,人文素養更是立身、立國之本、是成功的關鍵。然而,人們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勢必造成了對人文素養的忽視,所以就有了在風景如畫的景觀大道上打赤膊,在綠化樹上晾衣服,剛裝的電話亭里電話不翼而飛這類尷尬現象,所以才有了打著翻新的旗號對人文景觀的痛下殺手,為了發展地方經濟不惜破壞當地環境的可悲局面。
我國的歷史底蘊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師,一個國家民族素質提高了,象征一個民族的靈魂高尚;這樣,我們就無愧于五千年聞名中外的歷史,無愧于祖輩們打下的天下。
我們當代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時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奮學習是為振興中華,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同學們,讓我們沉睡的心靈蘇醒吧,源遠流長的古文明,需要我們傳遞,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等待我們傳承,讓我們揚起夢想的風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一個時代文明人,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種理想,收獲希望,讓這個五千年文明歷史古國,日月同輝,地久天長!
文化傳承的作文5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后,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余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文化傳承的作文6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陽春三月,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在至今傳承已久的民俗節日中,唯有清明是兼“節氣”與“節日”的雙重內涵,“清明”從最初的節氣到今天的清明節,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經歷了從自然到人文,從物質到精神上的發展。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在以往,這蘊含了濃郁的`歷史氣息的節日里,出現了許多不文明的行為。祭掃時,焚燒紙錢、冥幣者不計其數,在農村除了焚燒紙幣外,還大量的涌現出許多“高大上”的祭祀用品,諸如支票、樓房、手機、轎車……而這類祭祀用品的價格往往都高達幾十元,甚至上百元。這樣的祭祀方式不僅浪費錢財、污染環境,還會引發大火燒山。所以近幾年來,每到清明節,天空總是濃煙滾滾,成了人們口中所說的:“清明時節火紛紛”。
為了摒棄這種背離傳統文化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人們開始推崇“文明祭掃”。“文明祭掃”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鮮花祭祀,還有植樹祭祀、家庭祭祀、集體公祭等祭祀方式。一枝潔白的菊花,一杯濃烈的美酒,一個莊嚴的鞠躬,一盞搖曳火光的燭杯,都可以用來寄托哀思,表達出緬懷親人的情愫。
不僅如此,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祭祀也悄然興起。各大社交網站近年來,每逢清明,都紛紛開展“清明緬懷先烈”的活動,以向先人獻花、獻詩等方式來告慰亡靈,這也是一種簡樸、文明的祭祀方式。更值得一提的是,各地陵園也利用了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在墳墓上印上二維碼,只需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在網站上為逝者獻花、祭掃。這樣一來,便解決了各地游子因工作原因無法為亡親祭掃的一大難題,海外游子們再也不用為此而感到遺憾了。
這樣的“文明祭掃”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孝道傳統,又改變了以往實物、實地祭掃親人的舊風俗,還讓祭祀變得低碳環保而且安全,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保護了生態環境。作為一個小學生,我不禁要為這樣的傳承與創新點贊!
文化傳承的作文7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從唐詩宋詞到楚辭元曲,從文房四寶到四大發明,從太極長城到松竹民居,處處彰顯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個人接觸文化的內容不一樣,自然對不同文化的情感深淺不一,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氣質。
當今便捷的交通,方便的通訊使世界變的愈發渺小。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村”,接受著不同文化的熏陶。于是便出現了一些“新新人類”,有愛擺內八字的“哈日族”有愛叫“歐巴”的“哈韓族”,有紳士風范的“英倫格調”,可是國外的都是好的嗎?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尚未細細鉆研,就盲目模仿外國的`文化,這樣真的好嗎?
在日本,“內八字”是婦女長期跪坐所形成的一種病態,而在中國這種病態卻被少女們競相追逐模仿。網絡上所流行的“非主流”“殺瑪特”更是迷倒了一眾男女,這是我們向外國所學習的先進文化嗎?恐怕未必。
英國的騎士精神,美國的鉆研創新,日本的積極進取,這些精神文化我們又學習吸收了嗎?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持著一種包容與批判的態度看待外來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基因,有利于我們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吸收世界主流文化價值觀與普世思想,實現“一國之學問”的現代化,同時我們也要有選擇性學習吸收外國的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重塑中華文化,再創輝煌文明。
如今“洋節”之風盛行。我們有歷史悠久的春節不過,卻要過西方的“圣誕節”,有好好的七夕不過,卻要慶祝西方的“情人節”,諸如此類的還有光棍節、愚人節、萬圣節、感恩節……我們真的需要慶祝這些節日嗎?現在的90后樂于過“洋節”,卻逐漸忽略了重陽節,端午節這些我國傳統的節日。當我們在為洋節而慶祝的時候是不是該想一想我們的傳統節日呢?學習吸收外來文化不是盲目地追逐模仿。我們自己的文化正漸漸被遺忘,卻還在盲目追趕世界文化,這必然會影響我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我們需要在繼承與發揚我國文化的前提下,積極吸取世界主流文化。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重塑中華文化,再創輝煌文明!
文化傳承的作文8
從古至今,許許多多的優秀文化都記錄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可隨意看見,為人們樹立榜樣。如:孔融讓梨、扇席溫被······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孔融讓梨”跟“扇席溫被”這兩個故事。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四歲的時候,有一天有人送來一筐梨,他父親對他說:“融兒,你先挑一個吃吧!”大家都以為孔融會挑那個最大的梨,沒想到他卻拿了個最小的。他父親很奇怪,便問他:“孩子,怎么不拿個大的吃呢?孔融回答說:“爹爹,我年齡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哥哥年齡比我大,應該吃大的。”所以,傳承中華美德,從小做起!
“扇席溫被”:跟孔融同一個朝代的還有一個人,叫黃香。黃香是夏江地方的人,九歲的時候便沒有了母親,因此特別孝順他父親。所有勞苦的家事他都搶著做,讓父親有較多的時間休息。夏天時,黃香看見父親熱的睡不著覺,就用扇子扇涼席,再請父親去睡。到了寒冬,黃香怕父親受凍,便先躺進冰涼的床鋪,用身體溫熱被后,在扶父親上床。不久,京城里沒有人不知道黃香的名字。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天下無雙,夏江黃香”,意思是說夏江的黃香,天下沒有人比他更孝順了。
“孔融讓梨”跟黃香“扇席溫被”告訴我們什么呢?一個是友愛兄弟的典型,一個是孝順父母的模范。友愛兄弟跟孝順父母可以說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也是一個人培養仁心跟愛心的開始。
但是,現在的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破壞這個習慣。什么“中國式過馬路”不管紅燈綠燈硬往前走,還美名其曰:“這么多人他們不敢撞。”什么“老人假裝摔倒訛人”都出來了。
看得出來,這些人道德素質很低。
要想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不亂扔垃圾,節約用水、電,保護動、植物,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等都是! 讓我們一起傳承優秀文化,爭做美德少年!
文化傳承的作文9
我們中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各有不同的風俗。有各自傳統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蒙古的那達慕大會,我的這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的節日。
我家鄉的元宵節俗話說的好:每逢佳節倍思親。記得去年我就沒有和家人一起好好地過元宵節。我們那每逢過節總是要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么粗,而且這一柱香非常漂亮,表面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著,那條龍栩栩如生,真要騰空而起,那可就是“神龍盤玉柱”了。點完香之后,我們要坐在一起吃湯圓,大大的湯圓浮在碗上,猶如一顆顆白色的珍珠,讓人看了不禁產生喜愛之情,都有點兒舍不得吃了,但是不可以,每逢元宵節都必須吃湯圓,那代表團團圓圓呢!我家鄉的清明節以前,我從來都不知道清明節要掃墓,但自從我姥爺離世之后,我了解了,我清楚了,我明白了。每一次過清明節的時候,心里感覺很凄涼,我真正地體會到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落上行人欲斷魂”。本來家人是不讓女孩子掃墓的,但在我跟家人的再三請求下,家人同意了。跪在姥爺的墳前,一陣陣哭聲哭得我欲斷心腸。清明節是凄涼的'節日。我家鄉的端午節每年的節日我國的最快樂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為過端午可以吃到我最愛吃的。無比美味的棱角粽子。墨綠的葉子一剝開,就顯現出白白的糯米和香甜的蜜棗,看起來都能讓人流出一臉盆口水來,真是好吃極了。聽說別的地方還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吃雄黃酒,吃十二紅的風俗呢!我家鄉的中秋節我們過中秋可熱鬧了,白天一般不咋紅火,但一到了晚上,那個場面呦!首先,我們是搬一張桌子,然后擺上月餅和各種各樣的水果,擺放在月亮底下,點上香,等到一炷香燃盡了,那些誘人的水果就可以進肚了,那才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呢!一下吃個夠,真香。在我飽餐之后,就是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賞月了,看著又圓又大的月亮,真美!
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例如母親節,父親節,春節,兒童節,婦女節等的節日,他們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好好地來維護,但是現在,我們中國人自己已經沒有大多數喜歡過西方的圣誕節,愚人節等的節日,我們應該改變這種思想,讓我們傳承傳統文化吧!
文化傳承的作文10
遠遠飄來的粽香,像一根無形的線,把我從這兒帶到了我魂牽夢繞的故鄉——景寧。在平日里,村莊是那么樸素、淡雅;而一旦到了端午,家家便洋溢著粽香。有香的、有辣的、有甜的,而外婆包的粽子,那準是最香的,也準是最入味兒的。
還記得,在數年前的那個端午,我興奮地拎著一代粽葉,順著香味一股腦兒地鉆進了外婆家。外婆家燒的是柴火,那火光在鍋底下一閃一閃的,顯的這么機靈;外婆將木頭鍋蓋一打開,一陣白霧便帶著香味從鍋里跳了出來,從窗縫里鉆出去,飄散在大山中,它是多么淘氣;而靜靜躺在鍋里的小粽子,時不時打個哈欠,在沸水里翻個跟頭……拉著棉繩,用手輕輕一提,一串的粽子魚貫而出,靜靜地躺在盤子里,這個樣子是多么討人喜!
禁不住誘惑的我,急匆匆地打開了粽葉,里面顆顆飽滿的米粒,晶瑩剔透,仿佛是個無瑕的.小仙女。一口咬下去,里面的料不由自主地往外跑,我一下子便用小嘴封住了它們的“去路”。嘻嘻,這下你可逃不出去了吧!我洋洋得意地笑了起來,這一笑不要緊,可肉卻“逃”了出來。我氣急敗壞地將粽子塞進碗里,可那閃著油光的粽子卻似乎有著一顆讓人同情的心,我只好小心翼翼地將粽子重新捧了回來……
“熊寶,來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吧!”媽媽親切地叫我,“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我急忙趕了過去,在外婆的身邊坐了下來,抓起一片粽葉,急急忙忙地倒進了錐形的粽葉里。可問題來了:肉只能放兩塊,而蛋黃卻放不進了,這該怎么辦?外婆看見我急出了汗,便把兩只布滿老繭與皺紋的手搭在了我的小手上。她的嘴角掛著微笑,手把手地教我包又好吃又美觀的粽子。漸漸地,我包的粽子越來越上手,最后的粽子與媽媽的也不相上下了!就這樣,我、外婆與媽媽三人就在端午節包著一個個粽子,而在這粽子里的是屈原的一顆愛國之心。
外婆在我的歡笑聲中將我的那一串小粽子放進了鍋里。隱約,我也仿佛聞到了一絲粽香。一轉頭,竟是媽媽那充滿著幸福的微笑。
許久,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從鍋里拎起了我的那串粽子,我看到的不是圓圓的粽子,竟是——媽媽和外婆對我的愛……
那一天,我得到了的不僅僅是做粽子的傳承,更是一個愛的傳承。
文化傳承的作文1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國,各地都有各地的文化。而我們溫州的文化,也在文化禮堂中得以傳承了下去。
記得那是前年的春節,我外婆家附近的文化禮堂中在進行演出。愛湊熱鬧的我當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我同我的舅舅也報名了,我們打算合奏一曲古箏曲《漁舟唱晚》。
練習了大半個月,終于到了演出的日子。信心滿滿的我們在臺下看起了表演。有的表演民族舞蹈的,她們的物資優美動人,配合著特別的民族服飾和美妙的音樂,她們猶如朵朵綻放的花朵,在舞臺上大放異彩,贏得了觀眾們陣陣掌聲。有演唱歌曲的`,我記得那是兩個和媽媽差不多大的阿姨,她們的歌聲婉轉動聽,那是一首畬族民歌,雖然我聽不懂她們唱得是什么,但是從她們的表情和動作中,我感受到了她們的幸福和快樂。還有一個拉二胡的老爺爺,媽媽說這是她以前的語文老師呢!看他樸素的穿著,還有掛下來的長胡子真是頗有一番拉藝術家的風范。他表演的曲目是著名的《賽馬》那忽快忽慢的節奏,時低時高的音調,仿佛真的有一匹馬在我的眼前飛奔而過,中華民族傳統樂器的魅力果然很不一般。一個個精彩節目輪番上陣,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不時響起,我也不免陷入這歡樂氛圍中,不禁忘記下一個節目就要輪到我了。
這時,舅舅跑來了,他提醒我馬上就要上場了,讓我準備一下。我這才依依不舍地離開觀眾席,來到了后臺。由于我已經練習的很熟練了,倒也沒那么緊張,我在心里默念了一遍曲子,便上臺了。我和舅舅配合默契,琴聲如流水緩緩流淌,流進每個人的耳朵里,流進每個人的心中。一曲彈完,臺下響起掌聲,我沉浸在歡樂中,緩緩走下了舞臺。
演出還在繼續,一個個節目又一次將歡樂推向高潮……
時間在歡樂中流逝,到了演出的尾聲了,最后一個節目,全場合唱了一首《明天會更好》,大概也是寓意著祖國的未來會更加燦爛,更加美好!演出結束,大家走出禮堂。每個人的臉上都煥發著幸福和滿足。這次的演出不僅是快樂的源泉,更是一次文化的傳承。
文化傳承的作文1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其柔弱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古人的天人合一,今人的科學發展;古人的剛柔并濟,今人的和平共處;古人的“局力重民”,今人的“以人為本”;古人的天下大同,今人的和諧社會。世間萬物無不追求統一發展。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似乎已沒有文化的隔閡,時間與空間的枷鎖已經被網絡和信息技術徹底拆除。再也看不到曲水流觴把酒賦詩的浪漫情懷,看不到九層臺上的巫舞搖曳,聽不到月下江畔的簫聲幽咽,聽不到囊螢映雪的.瑯瑯書聲。無論高樓林立的學府里,還是竹籬茅舍的鄉村中,無論是獨居一室的枯坐時,抑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文化良知的人都應捫心自問:我們的文化根基在哪里?我們的文化認同在哪里?我們的文化長河將奔向何方?
歌舞升平里,為什么就沒有一點空間傳遞文化的火苗?為什么就沒有一點點淡雅之心。離開這俗世一會,去感受那漸行漸遠的遠古絕響?傳統文化是美的,只是我們沒有靜心去感受;傳承文化是快樂的,只是我們沒有用心去參與。《梅花三弄》的曼妙旋律,《清明上河圖》的精工妙繪,《空城計》的抑揚頓挫,哪一件不散發著文化的芬芳,你感受到了嗎?你體驗的是超凡脫俗的美與快樂。追求時尚與個性是人類的天性,而能與傳統文化交心,能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得到的將是永遠的時尚與個性。手中緊握住一把打開文化的鑰匙,將那把封住文化長河的大鎖打開,讓文化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陽光、空氣和水,讓它們成為我們的血液。打開這把鎖住文化的鎖的鑰匙,其實就在我們心中,只有我們心中這把無形的鑰匙才能打開那把無形的鎖。紛繁世界有太多的韻華,只要我們保持那顆追求的心,文化的土壤便會滋潤著我們。依稀中,你是否聽到洞庭湖畔范仲庵的深沉呼喚,你是否看見李煜在七夕的月下填詞賦詩的幽幽哀傷。
文化傳承的作文13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于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于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于腦后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鉆研十余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斗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文化傳承的作文14
歷史沉淀千年,在歲月打磨下愈發厚重。文化傳承千年,在世代的進步中更具新生。懷著一顆朝圣般的心,前往山東,拜訪一代圣賢,流傳至今孔子。
漫步在齊魯大地,豪邁之感油然而生。當你沉下心步入孔廟,敬畏之心悄然生出。千年的古柏,曾是仲尼親手種下,巍巍的大成殿曾是乾隆親自督造。當你周圍的一切都滿載著歷史,你的心也會莊重起來。”墻角的青苔,斗角的檐牙,古老卻煥發著生機,正如儒教的發展,從孔夫子周游列國不被待見,再到漢武帝“獨尊儒術”時的造極,或者是佛、道文化的沖擊,甚至連也無法斷絕這一古老文化。千年的傳承,無數思想的匯入。“傳承儒”如黃河之水,從天上來到人間,無數支流的添增,終成就壯觀的壺口,咆哮的水流。
但,歷經千年的傳承,也差點毀于一旦,走在熱鬧而又冷清的孔廟中,悲痛地望著破壞的痕跡。大成殿的反復搬遷,樹木的一次次砍伐,石碑的攔腰截斷,在那些文化的吱呀聲中,在歲月的.毀滅聲里,誰不曾為這些文化嘆首惋惜。如阿城在《樹王》中寫到的,“巨樹被狂熱的革命熱情拒倒了,“樹王”在樹的死亡中也死去了。”,十年的浩劫,作為封建禮教正流思想,“批孔”之風大肆盛行,孔廟也無以幸免,千萬藏書被炬,無數石碑倒下,魯莽的行為愣生生將這千年文化來了個腰斬。當時的“正確”行為,其實,大家都清楚,這同時在毀滅人類自己,“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不,忘記過去意味著滅亡。好在浩劫過后,大難不死的文化又開始蓬勃發展,儒教思想又開始深入人心,被批評的重回神壇,被拉下深淵的再回頂峰,孔子憑借著他的能力翻案了。從表面來看是的,但,在孔廟中的我眉頭緊鎖。
未清理的垃圾仍舊很多,人與人之間仍然充斥著火藥味,橫眉一皺,高聲話語一觸即發。仍然有人搶先一步,擠進隊伍中。在至圣先師的注視下干這些的確有些不妥,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有些煩躁,話語也不覺急了起來,這可不是提倡“仁”的思想所教育的。這也不該是禮儀之邦中普遍存在的。推行的孔子之風應當更加深入人心。人的內心很難完全接受一個思想,素質的問題仍需解決。
當今的我們站在文化傳承與否的邊緣,而決定,就在現在。
文化傳承的作文15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文化是這個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絢麗的鮮花。所以我們要愛本國文化,積極的去弘揚本國文化。
近日,新華社報道:北京有一所小學的學生成了“網紅”,原因是,在蘇軾誕辰時該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向蘇軾致敬的活動。這些學生不僅進行了以蘇軾為主題的課題研究,而且完成了相關專業色彩論文。這些小學生所完成的任務,引起了人們的熱議與關注。在我看來,這些小學生所進行的活動是非常積極,非常有意義的。像蘇軾這樣的詩人有許多,他們都曾為詩詞文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所以我們應該去了解古人,認識古人,了解我國的優秀詩詞文化。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眠沙臥水自成群,曲岸殘陽極浦云”。我國古人無一不將天人合一,人定勝天的文化造力發揮到了極致。而且我國詩詞文化也已經具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用詩歌來向那個世界傾訴自己的心聲,培養自己知行合人的人格境界,也是一張傳播繼承詩詞文化的方式。
詩詞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學習古詩可以明智,陶冶人們的情操。學習古詩可以了解過去,放眼未來。學習古詩,與古人對話,了解古人當時為什么做那首詩以及做詩的心境。不僅如此,學習古詩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
之前,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過一檔節目叫做“中國詩詞大會”,這是我們弘揚中華文化的表現,在這檔節目中,活躍歡快的氣氛,信心十足的參賽者,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文化之美。美國歷史上有一位總統曾說過:“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文化,那么別的國家就可以去攻打那個國家了”。對啊!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根。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對自己本民族文化必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并且最為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更要有責任和義務去弘揚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總而言之,北京那個那所小學也正是學習詩詞,了解古人,認識古人,為弘揚中國的詩詞文化。作為中學生,我們應當去唱響時代的主旋律,努力學習,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擔負起時代精神,為我國的詩詞文化的傳承貢獻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