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市發展中的草原文明” 世博會內蒙古館揭秘
“城市發展中的草原文明” 世博會內蒙古館揭秘 (中國大學網 unjs.com) 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出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內蒙古自治區將在這屆世博會上向世界呈現一個具有獨特人文特色、悠久歷史文化、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內蒙古,一個保持傳統、創新進取、民族團結的內蒙古。 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出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內蒙古自治區依托獨特的區域特征和草原文化資源,確定以“城市發展中的草原文明”為參展主題,提出了“北斗星光,文明共享”的未來城市發展理念。借世博會的平臺,向全國全世界展示內蒙古的形象,展示草原文化、草原文明的風采。 實體館電腦3D效果圖 內蒙古實體館主體外型由哈達環繞而成,象征內蒙古各族人民對來自五湖四海賓客真摯的歡迎和祝福。 實體館內共設置13個展示互動項目和1個環幕影院,設計創意源自源遠流長的草原文化,選擇了草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沙漠、森林、白云、繁星、蒙古包、哈達等七大元素,像七個音符譜寫出一曲綠色、和諧的交響贊美詩,充分展示生活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各民族人民頑強地從遠古走來,豪邁地向未來走去的歷史與現實,展現各族人民對未來草原城市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 實體館的最后一個展項內容:“豪邁向未來走去”,由內蒙古自治區各族少年兒童,用繪畫、作文來描繪、勾勒他們心中的美好城市。這些兒童畫從不同方面、不同視角描繪他們對未來生活的追求與暢想,勾勒出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憧憬與向往的生動畫面。 城市使人的生活更美好,需要人類的不懈努力和創造,兒童是世界的未來,是未來美好生活的體驗者、建設者、創造者。 實體館工程建設確定于4月14日完成,并于4月20日依照上海世博會安排進入試運營階段,5月1日正式開館。 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漢、蒙、滿、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數十個民族的人民,用廣闊胸襟,英雄主義精神,以崇尚自然、生態永續的發展理念,用勤勞和智慧創造著新的文明和進步,也為悠遠流長的草原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內蒙古自治區將在這屆世博會上向世界呈現一個具有獨特人文特色、悠久歷史文化、煥發著勃勃生機的內蒙古,一個保持傳統、創新進取、民族團結的內蒙古。 上海世博會內蒙古館實體館工程建設即將完成,5月1日將正式開 館。據了解,實體館及館內共設置了13個展示互動項目。距離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幾天的時間,今天,我們將帶您走進上海世博會內蒙古館,為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讓您一睹實體館及館內設置的13個展示互動項目的風采。 遠古奔騰而來的精靈――駿馬 展館中昂首奔騰的駿馬寓意內蒙古各族人民團結進取、共同發展,以英雄主義精神,滿懷希望奔向未來的美好生活。 祝愿生活更美好――哈達 哈達環繞內蒙古館,象征內蒙古各族人民對來自五湖四海賓客真摯的歡迎和吉祥的祝福。 蔚藍故鄉的依戀――云朵 云是吉祥、向上的,令人遐思無限。在這片白云依戀的地方,內蒙古各族人民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與向往 草原深處的溫暖――蒙古包 蒙古包是應草原游牧生活而生。蒙古包對草原的氣候有極強的適應性,是草原游牧民族智慧的結晶。 風和陽光伴我行―――綠色能源 在展館中設置可以互動體驗的電動汽車、草原飛行器,展示未來草原城市對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保證城市運營所需能源的訴求,增強參展者的節能環保意識,以減少因資源和環境問題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困擾。 美麗草原我的家―――內蒙古百科 在展廳中設置大型LED綜合信息屏,參觀者可以通過點擊操作臺上的提示,了解內蒙古自治區各民族人民團結進步,共同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了解內蒙古的自然景觀,感受草原美景,了解悠久燦爛的草原文化。 曾經瀚海傳真情―――元上都 在展示體驗區地面直徑1.5米的玻璃地景罩內,放置一張草原都城―――元上都遺址的羊皮卷,展示不同歷史時期草原城市的發展,讓參觀者更多了解蒙古民族及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了解他們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 大漠中的生命禮贊―――胡楊樹 歷經千年仍昂首屹立的胡楊樹,用“尊嚴無價,豈眈流云蜃景;氣節永恒,撐持心域天堂”的氣度展示生命的力量,表現精神的永遠。它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征,也充分展現了內蒙古人民頑強進取的精神。 歷史長河中的奇葩―――文物 在展廳地面鑲嵌放置千百年來內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物,如:臥鹿紋金馬鞍、五體文夜巡牌、銀碗、元青花等,讓參觀者充分領略草原文明的輝煌。 黃沙漫漫夢中醒―――沙產業 展示體驗廳的地面設計是由沙子向草地的過渡,展廳中應用了沙磚等沙質制品。此設計主要體現了內蒙古人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充分利用不利條件,使沙子變廢為寶、為人所用的智慧和戰勝沙漠的樂觀精神。 居列延的夢想―――草原城市沿革 居列延是草原城市的早期形態,是草原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豪邁向未來走去―――沙巖兒童畫 在展示體驗區地面的玻璃地景罩內、展廳側墻上,放置從全自治區2010幅兒童畫精選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展廳側墻上的兒童畫是將兒童畫制作為沙巖畫拼接而成。 與現代文明同行―――遠程信息技術應用 在展館中設置遠程醫療、遠程教育應用等內容,讓參展者了解未來草原城市的發展。 ----------------------- 上海世博會華北兩市兩省一區展館圖片簡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內蒙古(自治區)) 北京館的主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 北京館位于上海世博園中國館省區市館入口處,面積為600平方米,將重點展示北京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新北京風貌、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盛況等。 世博會期間,80臺LED大屏幕在程序控制的機械臂帶動下,循環往復,翻轉變化,將鳥巢、水立方、天壇、國家大劇院這4種北京地標性建筑,通過展臺變形的方式表現出來。大屏幕中的影像配合外形變化,向參觀者展現一個充滿創意、高科技含量十足的新北京。 主展區將放映由張藝謀導演的影片——《魅力首都》。 天津館的主題:激情魅力濱海﹒生態和諧新區 為進一步深化演繹主題,提出三個副主題: 1.魅力天津——— 城市環境新構建。展示當代天津走向北方經濟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的雄偉氣魄。未來的天津,要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 2.激情濱海———城市經濟新領軍。展示濱海新區為天津和環渤海地區發展帶來的激情與魅力。天津地處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天津濱海新區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它的發展必將為天津、為環渤海地區帶來新的創業激情,形成新的領軍魅力。 3.生態和諧———城市未來新暢想。展示濱海新區城市創新發展理念的生態特征與和諧內涵。濱海新區的建設充分體現了高效集約、自然生態、社會和諧的城市發展理念。在未來的城市規劃中更加強調城市與人的密切關系,包括對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培育與構建、對人類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重視與滿足、對城市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的前瞻與設計。濱海新區將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河北館的主題:熹微的晨光,京畿的神韻,希望的家園 河北館占地600平方米,造型是一個半通透的、富有夢幻色彩的立體空間,展示區域將由五個立方體構成,設計大氣,造型新穎、獨特,符合世博會理念,給人以全新的河北印象,凸顯河北省環京津、環渤海的優勢。五個立方體中,三個是主題展館,另兩個是附屬空間。三個主題展館將以基因鏈方式串聯,外層被玻璃幕墻覆蓋。展區的第一個展館通過講述河北與北京的歷史淵源來展現河北的過去;第二展區內,游客可以看到河北正在發展的太陽能,低碳等高新科技;第三展館,用唐山地震英雄與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對話的故事形式,來表現河北人民不斷發展的經濟文化生活以及自強不息的生活智慧。 游客可以看到片長為2分鐘左右的影片。影片內容以定都為切入點,從山川水系、多種文明沖突交織等多角度闡述河北和北京在歷史變遷中,不分彼此,共生共息的關系。郭守敬開通通惠河、朱棣移都、康熙御筆《畿輔通志》等是其中的展演元素。 另外,這一展區內還有一個倒錐體裝置。這一裝置除了參與視頻播放外,還是一個互動裝置,通過紅外線捕捉系統,觀眾的喊聲、掌聲會使倒錐體畫面發生變化。 山西館的主題:動力演繹時代 山西館將以“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百億噸煤炭獻祖國”為主線,展示山西的歷史人文、能源動力與和諧未來三個話題。展館主入口為山西木構斗拱造型,外觀墻面采用鋼龍骨不銹鋼 (山西太鋼)雕花造型設計,展現山西歷史文化。 展館外形 運用晉居大院、魚沼飛梁等元素凸顯山西特色。 第一展區:“城市之路——人文展區” 第二展區:“城市之光——能源展區” 第三展區:“城市之夢——未來展區” 內蒙古館的主題:北斗星光,文明共享 所謂“北斗星光”其含義取自該區地理輪廓,從地形上看,內蒙古東西狹長,按區域劃分,呼倫貝爾、科爾沁、錫林郭勒、敕勒川、河套地區、鄂爾多斯、阿拉善七大區域自東北向西南依次排列,好像北斗七星鑲嵌在祖國的北部邊疆。 上海世博會內蒙古館效果圖位于省區市館內的內蒙古展區將劃分為三個功能區,其中演藝廳內設有環形屏幕,觀眾可通過短片領略內蒙古美麗的草原風光和城市發展的亮點,為此,一支20多人的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拍攝工作。此外,內蒙古屆時還將參與世博會論壇、文化演藝【“城市發展中的草原文明” 世博會內蒙古館揭秘】相關文章:
揭秘上海世博會低碳計劃04-26
世博會中國館05-01
世博會中國館作文12-29
內蒙古的草原作文01-11
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09-04
發展中的內蒙古養羊業04-28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作文05-31
城市文化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04-27
內蒙古大草原之旅作文11-25
內蒙古草原的作文通用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