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吹阶魑牡纳碛鞍,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旅媸切【幨占淼闹矘洵h保的作文4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1
這部分教材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觀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材通過讓學生用刻度吃量黑板的程度,感覺到這樣量 要量很多次,太麻煩了,由此引出米尺,使學生切身體會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用迷作單位比較方便。然后教材借助米尺幫助學生建立1米的實際表象。如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本節課我采用了以下教學策略,收效較好。
1、學生已經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基本上掌握了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所以在認識米和1米=100厘米時,我先讓學生在卷尺上找到“0”刻度,再依次找到1厘米、2厘米、3厘米……100厘米,然后左手捏住卷尺的“0”刻度,右手捏住100厘米的位置,拉直,舉起來,老師告訴學生:“這就是1米” 讓學生仔細體會1米的實際長度。再讓學生把卷尺放下,雙手的位置不動,閉上眼睛,把1米的長度“印”在腦海里。睜開雙眼,用手比一比“1 米”有好長,看誰比的準,看誰比的快,結果全班沒有一個人出錯。通過以上的活動孩子們不僅對“米”有了較深刻的印象,而且對1米=100厘米也理解得比較到位,掌握得較好,。
2、這節課我在作業設計上也十分注意孩子的年齡特征,設計有層次,有梯度,針對性強,同時還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例如::通過排1米長的隊伍需要幾人,走1米長的路需要幾步,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1米的認識。在充分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靜靜的思考,通過閉眼想和再次比畫,力求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1米的表象。進而,再次讓學生根據表象剪出1米長的繩子,并借助測量加以調整,學生頭腦中1米的表象將逐步精確,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手腦并用,協調發展,使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這樣既深化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2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認識比”的起始課,在遵循教材編寫原理的基礎上,汪老師對教學題材進行了重組,改變呈現方式,讓學生在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交流,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除法和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關于比的基礎知識,能夠發展學生對除法和分數的認識,進一步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課堂教學特色:
關注學習方式,釋放出“自學”的效果。
課堂教學評析: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系等,這么多的內容,如果全部由老師教給學生,就會顯得多、雜,并且枯燥。因此,汪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自學——交流——應用”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看書學習新知,讓學生在小組里或班級內交流所學所想,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拓展了課堂的寬度,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例1的教學首先抓住了兩個環節:首先通過已有知識與經驗使學生認識到用減法可以表示兩個數量的相差關系,用分數或除法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而這里認識的比則專門框定于后一種情況,這樣可使教學建立在一個清晰的前提條件下。其次又重點引導學生認識比,使學生體會到比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又一種數學方法。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后,結合兩個比的前后項的“不同”巧妙幫助學生明確比是一個有序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顯得層次清晰,條理有序。
例1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的自學,但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三點學習提示:①果汁和牛奶杯數之間的關系如何用比來表示?②比怎么讀?怎么寫?③比有哪些組成部分?這些提示為學生的自學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要求,提供了保障。可以說這種學習模式是本節課的亮點。
例1之后,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蜂蜜與水體積之間、蜂蜜與蜂蜜水體積之間、水與蜂蜜水體積之間關系的表示方法,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既利于后面教學比、分數、除法三者之間的關系,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比的意義的認識。
例2通過教學兩個不同類量的比,使學生進一步完善對比的認識。一方面通過獨立填寫題中的表格,使學生初步體會到速度是路程與時間比較的結果?少F的是汪老師在描述比的意義時重點強調了比與除法的關系,在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互說,共同領悟中使學生對比的'意義有一個本質的理解,比與比值是互相聯系而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有利于學生對兩個概念的的理解和掌握。
汪老師的課堂教學允許學生在交流時的隨意和無序,但其中卻能更好地看到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例如: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汪老師是引導學生通過回憶、觀察、思考、討論等活動來完成的。再如:讓學生分析“一場比賽,兩個隊的比分為3比0”,這個比與我們今天學的比相同嗎?它的后項為什么可以是0?讓學生從矛盾、沖突中領悟兩者的差別,在交流中理解“比的后項不能為0”。
練習的設計層次清楚,形式活潑,溝通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經歷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精美的課件展示“黃金比”令人賞心悅目。這個過程既幫助學生加深了對比的意義的理解,又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數學思考能力。
建議:教學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與區別時,能否先出示表格,讓學生充分地在小組內交流和討論,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比較,得出結論,這樣不僅能滲透難點,而且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量。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合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學習,這樣的教學活動,一定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3
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著重復習小學階段所學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比較多,彼此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成功之處:
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縱向看,包括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有關概念,也包括負數的初步認識。從橫向看,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的內容,即數的意義、數的讀法和寫法、數的大小比較、數的性質、數的改寫。在教學中,根據小學數學學習手冊的編排體系首先進行整體框架進行學習,然后根據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具體復習,并進行適當的補充。例如:0和自然數都是整數,但是不能說整數只包括0和自然數;個位是0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同時是2、3、5的倍數的最小兩位數是30,最小三位數是120;20以內的質數有2、3、5、7、11、13、17、19共8個;分數可以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還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量;0.5的倒數是;小數部分最大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百分數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后面不能帶單位名稱等等。
不足之處:
1.因為這節課的內容容量很大,但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出現了不同方面的錯誤。如:同時含有因數2、3、5的最小三位數是(235);如果a=2x3x7,b=2x5x7,那么a和b兩數的最大公因數是(7);0.08的計數單位是0.01,再添上(80)個這樣的單位是0.8。
2.不認真讀題,導致出現同步46頁9題,大部分學生在上面的□里填的也是小數。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4
前幾天我上了一節公開課,授課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的《倍的認識》。課前我認真查閱資料,制作課件,準備的可謂充分;上課過程中我以拍手游戲引入,以動畫、圖片為情景,讓學生討論展示,課堂氣氛活躍,練習充分、形式多樣。我自認為本節課效果良好。
在課后的評課環節,眾多老師對本節課的亮點都給予肯定,而吳鳳琴老師的一番話讓我慚愧不已。吳老師指出:“你在講白蘿卜數量是紅蘿卜數量的幾倍時,如果能利用班班通設備上畫筆功能,用手圈一下,學生就能更清楚的理解兩者的倍數關系,比你干講學生光看要好的.多!蔽衣牶箢D覺自己慚愧不已,虧我還自詡和諧小學教師中的“電腦高手”呢!我開始回想,課前試課件的時候,我制作的課件與班班通設備上的EN應用軟件不兼容,不能用EN軟件中的諸多功能,自然也不會用畫筆功能去圈畫重難點,只能用普通ppt模式放映。可我忘了在普通ppt模式下,也可以用“小精靈”中的畫筆去圈畫重難點呀!我怎么把這個給忘了,實在該打。
回想本節課的前前后后,整體效果不錯,改掉了自己公開課拖堂及教師講的太多的毛病。只是我這個“電腦應用高手”居然犯了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看來,公開課之前請幾位教師試聽或討論指導還是很有必要的。一個人閉門造車,難免遺漏很多本可以更精彩的內容,效果也不會很好。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5
從畢業到實習,再到現在身體力行小學數學教學,一路走來,收獲著,也感慨著。關于數學教學、關于小學課堂,我想我再也不會報以輕松的態度,所以也越來越多地明白,一堂好課組織起來的不易,和展示出一堂精彩數學課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而總結反思我自己的這堂課,我發現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鐘的課堂中,作為老師,自身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自我表達、自我展示的時間太少,甚至是缺失,這樣不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還不利于引起學生興趣,整堂課便顯得枯燥,沒有生機,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減少老師講的時間,增加學生表達的時間;第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環節沒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師引導,放手不夠,同時教學手段,講解方法太過單一,從數字6到數字10都是統一的套路,沒有變換,可能會使學生厭倦于繁瑣的講授,而后來評課過程中有老師也提到可以多種方法進行,比如:在解決跑步有多少人?這個問題的時候,稍作引導,便讓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數,展示他數數的方式;在解決大樹有多少棵?這個問題的時候,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再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數,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表現自己的欲望,繼而在解決后面問題的時候可以同桌互數,從而是學生充分融入課堂;第三,在學生使用學具這一環節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問題,任務布置不到位,不具體,學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而在學生紀律得不到控制時,自己的情緒又受到學生的影響,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這一點需要及時進行改正,在平常的數學課中就要鍛煉學生運用學具的能力,同時學會采用多種方法控制課堂,適當運用表揚,樹立榜樣,慢慢疏導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注意力轉入學習任務中。
聽優秀教師的數學課,往往是教師語言流暢,課堂組織有序,學生掌握得十分輕松。而在我的這堂課上,數學語言的組織就存在許多不恰當的地方,比如在點和人對應方面,直接說了6個人對應6個點,而換成1位同學對應1個點,那6位同學對應幾個點?會給孩子思考的余地,讓孩子回答,課堂也相對充實,有數學課的味道。同時我課堂的評價語言也相對匱乏,只會簡單的表揚,這樣的表揚亦顯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鳴,相對而言:觀察的真仔細,回答聲音很響亮,字寫得真漂亮,聽的最認真……這些具體到點上的表揚需要加一些,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老師的表揚,使表揚達到應有的效果。
通過這堂課,我充分感受到對一年級孩子學生而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提起學生表現欲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數學教學中,無論在課的結構組織還是課堂語言組織上都要狠下功夫,積極向學校老師請教,及時反思,爭取快速融入數學教師隊伍,做合格的數學教師。
最后我不得不說作為一名新教師的幸福,這一堂課講下來,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包括備課、磨課、課件的制做,甚至是學具的準備,沒有孤軍奮戰的疲憊,他們讓我我感受到教師隊伍的溫暖,讓我感動,十分感謝他們,而這也將成為我繼續向前的動力。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6
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短。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線段對學生來講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我先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來初步認識線段并用圖表示,再通過學生畫線段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的特征。最后學生通過量線段、數線段來加強對線段的認識。
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既抽象有實際。我在設計本節課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盡管教材只寫出“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但用直觀描述的方式表明了線段的屬性,直的'、兩個端點即可以度量。教學時,我緊緊抓住線段的兩個特征,反復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畫線段是在認識線段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學生已有了對線段的感性認識,知道某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因此,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一條線段,并請了不同畫法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畫的線段,并介紹自己是怎么畫的,從而使學生明白畫線段時既可以先畫一條直的線,再畫上兩個端點,也可以先畫一個端點,再由這個端點引出一條線,最后畫上另一個端點,還可以先畫兩個端點,再把兩個端點連起來。除此之外,我還請學生說說為什么尺、鉛筆、數學書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畫線段,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幫助我們畫線段,使學生明確只要有直邊的東西都可以用來畫線段,又一次鞏固了線段“直”的特點,最后我請學生再畫一條定長線段,這樣,學生經歷了畫線段的過程,自己得出并牢固掌握了畫線段的方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存在問題:這一環節我過多關注線段的測量,而沒有關注定長線段的畫法。雖然學生沒有多大問題,但作為新授課教師必須明確指導:從零刻度開始到規定厘米刻度畫一條直直的線,并畫好端點。如果在這一環節上教師能夠示范畫線段,學生思路上會更明確。
2、注意創設情境,感受理解線段。
教材只有半頁的內容,如果為了背出線段是什么,畫一畫線段,那不是難事,但線段的教學,更重要的是結合情境感受線段,理解它的意義,使學生看得著,摸得到,用得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想象力和探索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學生進行了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不僅鞏固了對線段的特征的認識,而且對線段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了。他們在練習中獲得了提高,樹立了學習的信心,也充分感悟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存在問題:設計問題時我能夠考慮題目的開放性、遞進性、靈活性、知識的連接性等方方面面,但對練習的反饋形式或者說反饋時教師的問題設計不夠全面。如反饋斷尺量長度時,我只考慮有三種方法,沒有考慮這三種方法的思考過程。比如我考慮到可以用12—8地方法來解決,在練習中通過引導,學生也想到了這種方法,這時我沒有再深入研究為什么可以用12—8,當然學生的思維也只停留在可以用減法,至于為什么就不得而知。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7
教學過程中,自我感覺教學的還可以,誰知道,在課堂作業本上,格子圖中學生花直角,錯誤一塌糊涂!
錯誤一是:
畫的根本不是直角(這是最嚴重的錯誤,可能孩子連三角板上的直角都沒找到,隨便用一個角比著來畫的)。
錯誤二:
畫得不夠標準,比直角大一點或小一點,或兩條邊沒畫直(這種應該是找得到三角板上的直角了,但用直角比著畫時,把三角板放歪了,還有的三角板已經舊了,角已經磨損了,整個成圓弧形了)。
錯誤三:
沒寫頂點、邊的名稱,或沒畫直角的標記。(這種直角是畫對了,但應該更完整就好了)
這些充分反應學生在空間圖形學習一些問題,首先,對生活中的直觀物體的依賴性強。表現在比較容易理解直觀的幾何圖形,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他們往往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圖形,要形成理解還比較困難。例如,兒童對長方形或正方形等圖形性質的理解就比對圓性質的理解較容易,因為前者相對來說更為直觀。或者,對“三角形”的性質理解可能就會比對“角”性質的認識更容易些,因為“閉合的區域”往往比“開放的區域”更為直觀。在教學中,采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手的觸摸來體驗角,他們的形成的感覺整個面來感受角,對于直角的認識更是如此!學習中,尤其是在最初的幾何學習中,常常將圖形的直觀原形與圖形形狀的名稱聯系起來觀察,忽視圖形的所有組成部分的特征。
其次,常常用生活經驗來思考和描述性質或概念。低年級的兒童對自己觀察到的圖形的直觀特征,往往是用日常經驗的語言來描述的,例如,對于“三角形”的描述,會更多地借用日常經驗中的“三角”,因此,常常會說“是尖尖的`那樣”,會用這種描述來作為圖形的識別圖式。雖然這種日常經驗有助于兒童逐步建立空間觀念和發展空間思維,但在思考和辨識中也常常容易被直觀圖形的表象所誤導。即便教學中運用了較為精確的語言描述,并試圖讓些低年級的兒童來學會這些描述,但實際上貯存于兒童頭腦中的那些圖形特征(陳述性知識),可能還會更多的依賴日常生活中更直觀的經驗的支持。
在認識中的出現圖形存在的偏差,導致在繪畫直角的時候,就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需要學生能夠把直角的認識更加清楚才能畫出一個正確的直角,只是自我感覺這個過程好像不是一天,一節課上全部解決的!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8
11-20各數的認識,看似簡單,其實很難把握。教材、教參、教案看了好幾遍,感覺還是很模糊!11-20各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教材第七單元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數11至20各數、讀數和寫數、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我教學的內容是數11至20各數的認識第一課時。上好這節課有三大難點需要突破:
1、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如何關注。現在的孩子其實大都會數、會寫11—20各數,也了解這些數有關的知識,我們怎樣在課堂上去關注孩子的現有學習基礎,是教學需要突破的。
2、“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3、學生數感的培養。
針對以上三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處理教學好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發展水平,對11-20各數的數數,我沒有花時間教學生,而是讓學生直接參與數物體個數,如數鉛筆等。又如通過看直尺讀數及對數字娃娃提問題、比較數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學的活動,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領悟知識。
第二、“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認識11~20各數,是學生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讓學生建立十進制的概念,理解計數單位“十”是培養數感的基礎。圍繞“怎樣擺放讓別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1根”這個問題,學生自主地動手操作擺小棒,匯報交流,呈現出多種擺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體會到“10根扎成一捆”的優越性。通過比較體驗,讓學生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的.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教學設計,突破了10個一就是1個十的難點,從而理解了數的意義,建立正確的數的概念,為培養數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第三、以學定教,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數學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對此我安排了相應的活動,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信息,如通過“猜一猜”,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當然發展學生的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生活中感受知識,鞏固數感。又如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11-20各數,學生馬上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學生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們對數的興趣,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將知識與生活問題聯系起來,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當然培養數感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只能說在這節課設計的各個環節努力地體現這一目標。
不足之處:“十”的概念沒有深入人心。在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認識11時,請同學們擺出11根小棒,很多學生都把一捆小棒打開,重新一根一根地數出10根,有的同學重新用皮筋扎起來,有的學生則仍然采用左邊10根,右邊1根的擺法。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會這樣?考慮再三,覺得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十”的概念沒有建立好,沒有對多種擺法進行及時的優化。我應該通過比較、探討、交流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計數單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個“十”的概念。自然,“11—20”各數的組成,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只要拿出1捆再加上幾根就可以了.在課堂上,雖然我發現“十”的概念建立得不理想,但是礙于時間關系,我沒有讓學生繼續探究,而是按照原來的設計繼續進行教學。我想:如何在課堂上真正的關注學生,真正的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是一個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9
一、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應用;其次是通過觀察、體驗等教學活動,建立1秒、1分的時間觀念;而且還要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二、教學過程
首先是出示教材情景圖,讓學生描述并說一說自己經歷的比1分鐘短的事情;接下來讓學生觀察鐘面,認識1秒;學生借助自己手中的鐘表感受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課件計時,自己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體驗一分鐘與一秒鐘,強化1秒鐘和一分鐘的'時間觀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有趣地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節課,學生的主動性很強。
三、存在問題
1、只注重對秒的認識,沒有與學生的已有知識(時與分)相聯系;
2、在學生動手播時間的時候,課堂紀律較差;
3、課上對于感受1秒鐘的體驗有些少,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1秒鐘。
四、改進措施
1、在課上應該強調一下,今天學的秒與之前學的分、時的關系,便于學生理解時間觀念及時間單位的大小;
2、每次在組織學生活動時,都要提前明確要求后在開始,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小組活動能力;
3、適當增加學生對具體時間的感受,例如:5秒、15秒、30秒等。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10
這節課,我通過多媒體呈現老師和學生在教師打掃衛生的場景,想讓同學們經歷觀察,數一數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起6、7的數概念,同時,在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樂趣,獲取學好數學的信心,也培養孩子的要講衛生,愛勞動的意識。
首先,用復習舊知識:讓學生把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字讀一遍,用提問的方法問您們還想學更多的數字嗎?這樣,不僅復習了舊知識,而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接下來,讓學生在情景圖中找找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數字,然后用圓片代表數字,同時在原片下面貼出6和7,從而認識6和7。緊接著讓孩子觀察6和7的形狀,然后放小視頻數字歌,6像豆芽咧嘴笑,7像鐮刀割青草。在學生齊讀中激發學生興趣。在區分基數和序數時,我給學生拿出了計數器,通過撥珠子,讓學生體會數的順序性和數的大小。這樣,在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中,區分了幾和第幾的意義,突破了學習的.難點。最后,根據剛才的數字歌練習寫數字。 課后,我認真思考,其實在這個環節,我可以利用課堂上現有資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學中,從左數第幾個同學站起來,從右數幾個同學站起來;從右數第幾個同學把手舉起來,從左數幾個同學把手舉起來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這個游戲中,來把這個重點突破。 教學中出現了有部分愿意說的學生說不完,而沒學會的學生不張嘴的現象,在后邊的教學中對這些孩子多鼓勵,提起他們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以期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還有寫數字的時候,有些孩子寫不好,課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對于這些孩子我利用早讀時間,中午休息時間再加以輔導,同時也與家長溝通,多與孩子共同學習。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11
《認識厘米》是在學習了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基礎,但對于操作和應用仍有一定的難度。用厘米做單位測量長度是學習測量物體的開始,也是學生初次認識長度單位,學習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厘米長度單位的正確建立,將對學生認識其它長度單位產生積極的正遷移。
在這課時的設計上,我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同一長度的過程,引導學生比較測量結果,體會需要采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從而揭示課題——認識厘米。
在認識1厘米時,首先觀察尺子上有些什么,讓學生對尺子有個總體印象,同時介紹CM就是厘米,是長度單位,常用于測量較短的物體。再讓學生比一比,量一量,建立1厘米的概念。認識1厘米有多長,讓學生用手指在尺子上量一量,再用兩只手指間的距離表示給大家看。最后讓學生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以及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這一環節學生表現得很積極。
在認識幾厘米的學習中,運用估一估、量一量、說一說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由1厘米的長度上升到大約幾厘米的'長度,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創新、反思、感知、應用,增強了估計意識。
在學習如何測量時,學生在有了從刻度0開始測量就可以直接看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的結論后,通過實踐明確了使用尺的正確方法:先將刻度0與所測量的物體的邊對齊,再把尺放得和物體一樣平。
這節課由于學生操作比較多,紀律方面不是很好,這點今后要注意。
另外,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鞏固測量方法,我把“從直尺上其他地方開始測量的方法留到下一課時了。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12
本課是三下學習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和掌握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備這節課,感覺有點亂,因為這節課的練習的類型、數量都比較多。我利用周末的時間,坐下來好好分析了每個活動,每道練習的目的作用,把這些練習加以整理,提升,理出了這節課的兩條主線:
一、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圍繞這個重難點我由淺入深設計了三個活動:
1、拿筆活動,這是課本上的例題,也是這節課的重點,我讓學生動手實踐,質疑,驗證,體會分數相同,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的量就不同。
2、聯系生活說一說,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看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融合了那道捐款的練習,旨在讓學生體會:不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不同。同時也讓練習難度有所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具體數量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在學生明白從“整體”到“部分”的關系后,更進一步的使學生完善從“部分”還原“整體”的過程。這樣做不但體現出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更使學生加深了對分數的理解。圍繞這條主線也是設計了環環遞進的三個活動:
1、說說1個學生占小組人數、大組人數、全班人數、全年級人數、全?側藬档膸追种畮?旨在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體會具體數量相同,對應的整體不一樣,用來表示的分數就不一樣。
2、選一選,讓學生用一根小棒的1/3來找出這根小棒。這是課本上的練習,但我更改了第
二、三根小棒的長度,讓這兩根小棒的長度有點接近,主要是讓學生休會當目測不準確時,可以通過量一量,測一測,算一算來進行判斷。
3、估一估。這道題在難度上有所提高,旨在考核學生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
教后反思:
1、在對分數的再認識時,應注重對原有知識的提升,把總數提練成“整體1”,在學生回答時強調他們對“整體1”的`表述。
2、在復習時的提問:“對分數你有什么認識?”學生由于對舊知識的回生,一時答不出來,這時我應該把問題再細化,如“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你知道分數的讀寫法嗎?”等等。
3、對于上課堂的“意外事件”,我應適時改變預設,創造新的生成。當我發現在一道練習中多畫了兩個圓時,我勿勿地改正,課后想想,也許把這種“無意”轉變成“故意”,不急著去改,而是把問題拋給學生:“細心的你,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否與大家分享你的想法?”這樣,或許學生會更加來勁,更積極地思考,或許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出現。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13
設計課時,我就如何引入本課的課題很是為難。是直接告訴學生本節課我們要來學習比,還是通過適當的過度,讓學生在一種對比中接受這個比呢?權衡之下,我選擇了讓學生通過欣賞圖片,發現要美觀,那么長和寬就要有一個合適的比例關系,從而引出兩個數之間還有另一種關系,那就是比。但是細細想來,有這個必要嗎?長和寬只要存在一種倍數關系就行了啊,何必繞這么個圈子來引出課題呢?我思考,每節課都有一個引入,到底哪種引入更有效,是為了注重實效,還是為了吸引學生,或是為了調節課堂氣氛呢?
五年級的孩子雖然思維開始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但是還是偏重形象思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比,我想先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的比。我通過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國旗法規定:中國的國旗長和寬的比必須是3比2,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比的現實意義;同時,我與生活聯系,通過火車提速這個孩子們都知道的'事情,讓學生求提速前后的速度,通過列示、找關系式等,再向學生介紹其實路程除以速度也可以表示為路程比速度。此處我目的在于讓學生初步體會比的意義。
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于是我在新知教學這個過程中設計讓學生自學這個環節,只為學生提綱挈領的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看書,在看書中解決問題。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如何將知識聯系與歸納、比較。但是在實際課堂中這個環節不盡如人意,主要在于學生不會將知識前后聯系,同時,合作學習不夠,很多學生只是自顧自的,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在討論中將知識解決。這樣的自學也許就只是一種表象,沒有深度,這在后面的學生匯報中就得到了體現。到最后,還是要回到老師教,學生學這樣的狀態中,這是一大遺憾。繼續改進方法。
最后,我通過一系列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比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目的在于讓學生提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都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那每節課中就免不了遺憾,怎么讓遺憾最小呢?像這樣的認識概念課,除了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好概念外,學生的思維又該怎么培養呢?這些都是我所要思考,更是我所要改進的。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14
今年教學倒數的認識后,我的感觸很多。以往教學這部分內容,我是直接讓學生寫出結果是1的算式,再從學生說的算式中把乘積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讓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理解互為的意思,最后總結出倒數的意義,F在想起來有一種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感覺。
通過看雜志和其他教學刊物,我重新設計了教案。我覺得這樣設計才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倒數的意義,是學生自己通過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后有了真正的`收獲。特別是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發現了算式的特點,并讓學生舉例后發現,有這樣特點的算式是寫不完的。然后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通過例子說倒數的意義,并強調說倒數的關鍵字詞。這對學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當學生很高興的自認為是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時,我有給學生設計了障礙:怎樣求帶分數、小數和整數的倒數。雖然教材新授內容沒有這些知識,但在以后的練習中出現了。我把它提到前面來,大家一起研究。我覺得很有必要。這樣,使學生避免把帶分數的倒數也用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的方法來求。這樣就不會給學生的認知造成誤導。學生在知道了分數、帶分數、整數、小數的求倒數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使學生想到0的倒數問題。以前我是直接問學生“0“有倒數嗎?好像暗示學生”0“沒有倒數。改換成今天這樣問,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得出兩種答案,”0“有倒數,另一種是”0“沒有倒數。有了分歧意見,又一次把學生帶入了問題王國。學生分別發表自己的見解。
最后,大家一致認為”0“沒有倒數。因為“0”不能做除數,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比以往教學有了本質的轉變,就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15
本節課,我緊扣新課改的理念,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達到了新課標中要求的備學生、備生活、備教材,在這堂課教學中,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感悟知識
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獲得了強烈的情感體驗。
2、加強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學的過程
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的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
3、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整堂課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說出他們的發現,再自主探索。同時,我注意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巧破
建立分數表象的關鍵是1/2的認識。在教學中,我始終抓住平均分,通過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難,判斷中的比較辨析。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相關文章:
低碳環保的植樹作文12-31
植樹節環保作文05-10
植樹環保的作文400字07-02
植樹環;顒硬邉02-07
環保植樹作文范文(精選38篇)03-09
植樹環保英語作文(精選32篇)03-03
小學生環保植樹作文04-25
植樹環保作文(通用47篇)03-07
綠色環保的植樹節作文04-26
植樹節的由來_關于環保的作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