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遲子建散文

時間:2024-06-18 09:50:03 散文隨筆 我要投稿

遲子建散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散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遲子建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遲子建散文

遲子建散文1

  說實話,剛開始看《遲子建散文》時,我讀得并不仔細,只是隨便挑了幾篇文章快速瀏覽。可是在瀏覽的過程中,除了感覺她的文章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之外,更多的是有種莫名的悲傷和孤獨縈繞在心頭。我有點詫異,便沉下心認真閱讀起來,終于明白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悲傷和孤獨,堅韌和平靜,是我們人生各種際遇中會面臨的生存狀態和選擇。

  首先是悲傷。人在悲傷的時候,往往會情緒低落,行為失控,嚴重的還會喪失生存的意念。可是,這是弱者的選擇,所以,當災難發生,悲傷來臨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明白自身的責任,明白自己該何所為,何所不為。當我看《龍眼和傘》時,我的情感起伏跌宕,一會責怪作者的自私和不快,一會又為作者的羞愧和道歉而欣慰,但是劉老師兒子的離去讓我更心痛。作者的字字句句,讓我明白,珍惜眼前的親人和親情,是我們一輩子都不能舍棄的責任和義務。

  其次,是孤獨。孤獨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事實存在,只不過我們每天都被喧囂和忙碌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而困擾,只有當夜深人靜或是身心疲憊之時,才會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獨。而人是不怕個體孤獨的,最怕的是精神和心靈的孤獨。所以,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高尚精神和心靈的追求者,才是人的生存意義所在。《兩個人的電影》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無論現實中的掌聲有多熱烈,演員的出鏡率有多高,但沒看頭的東西永遠只是耍熱鬧而已,只有能豐富精神、凈化心靈的東西才會被永遠傳承,永不孤獨。

  遲子建,用她樸實無華的文字,向我們講述著她所經歷的悲傷和孤獨,以此告誡人們:不要在悲傷和孤獨中迷失自己,要承受悲傷,直視孤獨——這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更需要一個平靜的心態。因為,現實的生存環境和競爭,就如《紅綠燈下》,即便是綠燈亮起,人才起步,就會遭逢側向駛來的一串汽車,它們占據了半邊路,阻斷你。讓人有種被汽車、機器所夾擊的感覺。這時,如果沒有平靜的心態,人會憤怒,甚至”奔命“搶過馬路,結果卻是讓一切歸結于沉寂,損人害己。因此無論在紅綠燈前,抑或是人生的岔路口,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地慢行,才會安然無恙。

  所以我們要珍視親人、要愛惜生命,要勇于追求,還要有一顆淡然平靜的心。這樣在人生的漂泊沉浮當中,我們才能在心中,找到真正的寧靜港灣。

遲子建散文2

  有一種門,是門中門,只有一尺見方,通常設置在院門的底端,挨著地,由兩個自由翻轉的合葉一左一右牽著它,既能往里開,又能向外開,這門當然不是走人的,更不是什么裝飾物,它是專為家中的動物和家禽而設計的。白天時主人鎖上家門,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貓啊狗啊雞啊鵝啊的就各忙各的去了,覓食的覓食,閑逛的閑逛,會友的會友。主人們若是回來晚了,當它們該回家的時候,就會從這扇小門鉆進院子,喝喝水啦,趴在院子里打個盹啦等等。而當它們又想出門的時候,只要用頭一頂這扇門,眼睛里看到的就是戶外的風景了。

  動物和動物的力氣是不一樣的',比如狗的力氣就比貓大。而家禽呢,雞的力氣就比不上鵝。所以那扇小門的厚度就有個講究,要輕點,薄點,使它們進出時自如一些。但是它們又不能過于輕薄,否則趕上風大的夜晚,它就會被吹得一腳門里一腳門外地搖蕩,發出啪啪的響聲,而攪擾了屋里人的美夢。

  最自如出入這扇門的無疑就是狗了。看家的狗一般忠于職守,但它們老是呆在院子里也是悶的,所以寂寞時會溜出家門,看看院外的風景,或者與其它相熟相知的狗親昵一會兒。貓呢,它們身懷翻墻跨院的絕技,高高的院墻對它們來說根本就不是屏障,它們往往不走這扇小門,尤其是有狗望著它們的時候,它們會精神抖擻、三下兩下爬過院墻,輕盈地跳到院外,讓狗只能低頭哀嘆自己的愚笨,所以貓與狗的關系總是比較疏離。

  我養過兩條狗,一條是黃狗,一條是黑狗。黃狗叫傻子,黑狗叫黑子。傻子其實一點都不傻,它威風凜凜的,很剽悍,是北極村屬得上的一條好狗。它太厲害,一直被一條長長的鐵鏈拴著,只能呆在后菜園里。我常拿了饅頭在它面前吃,趁大人不注意,會掰一半喂它。傻子很聰明地飛快地一口把它吞下,然后歪著腦袋十分動情地望著我,發出溫柔的叫聲,用一只前爪輕輕撓著地,企望我再偷著喂給它一些。傻子有個愛好,它喜歡吃蜜蜂,它跳得很高地捉空中飛旋的蜜蜂,幾乎是百發百中,讓我為之歡呼。不過它一吃了蜜蜂我就為它擔心,萬一蜜蜂沒死,蟄破了它的肚子,它還怎么吃食兒啊?

  傻子的任務就是看家護院,不過到了冬天,家人若是去很遠的山中拉燒柴或者是去江上捕魚,就會把傻子帶上。山中有野獸,狗能判斷出它們的方位,發出警告的吠叫,提醒主人。而去江上捕魚時,傻子要被套上爬犁,去時爬犁上裝著捕魚的工具,回來時則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魚了。傻子一跟著去捕魚就興高采烈的,如果運氣好,上網的魚多,姥姥會把狗魚等不太上講究的魚撇給它一、兩條,它在冰面上就把它生吃了。回家的時候,傻子拖著沉重的爬犁,走了一身的汗,毛發上的汗氣凝結成霜,使它看上去成了一條白狗了。我離開北極村的時候,最不舍得的就是傻子。我握著它的爪,哭了。

  回到父母身邊后,只要姥姥家來信了,我會問信上說沒說傻子怎么樣了?可信上都是人的消息,沒有關于傻子的只言片語。隔了很多年我再回北極村時,傻子還認得我,不過它已經老態龍鐘了,毛發稀疏而沒有光澤,姥姥說傻子有一回偷吃了雞窩的蛋,被姥爺打得半死,至此后精神就一天不如一天。傻子最后死了,姥姥念著它對主人多年的恩情,把它埋了。

  黑子是我回到父母身邊后家人養的狗。它的毛很短,尖頭尖腦的,瘸著一條腿,十分丑陋,我不明白家里為什么要養這樣一條狗。我不喜歡它,左鄰右舍家來了人,它多管閑事地叫得很兇,而當我們家來了生人呢,它卻歡天喜地地給迎進來了,簡直就是個叛徒。我爸爸的風濕病一旦發作,走路就一瘸一拐的,跟著爸爸走的黑子呢,也是一瘸一拐的,同學們見了我會不懷好意地說,你家的狗跟你爸走路怎么一模一樣啊?我覺得很沒面子,真想找條繩子把它悄悄勒死。

  黑子雖然面容丑,它的心卻是不丑的。雞回家時若是頂那扇小門吃力了,它就幫助撞開,用一條腿支著門,讓雞進院子,很有紳士風度的樣子,所以雞們都不反感它。后來鎮子里發生狗瘟,黑子染了病,被勒死了,當時讓我覺得無比暢快,覺得一塊礙眼的東西終于從眼前被清除了。只是以后在鎮子里再也看不到有一條狗是一瘸一拐地走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比較而言,貓的命運相對要好一些。它們可以依偎在主人的飯桌旁,分享主人吃的東西。而且,它們除了捉老鼠之外,沒有其他的活計,所以貓常常是蜷伏在熱炕上呼呼大睡。不過,若是倉房中的老鼠鬧得兇,主人在米缸里發現了漆黑的老鼠屎,它們就會遭到叱罵,主人會餓著它,不讓它進屋門,讓它在倉房中專心捉鼠。偏偏很多貓是懶惰和貪圖富貴的,一怒之下離家而去,再不肯為主人效勞。所以你家丟失了的貓,幾年后在另外一個村鎮的人家的炕頭上可能會看到。而一個人家養的狗,你就是每天打它五十大板,它也還會兢兢業業地為主人家守夜,這大約就是貓與狗的不同之處吧。常吃人的食物的貓,也許不知不覺中,把人與人的背信棄義的氣息也沾染了過去。

遲子建散文3

  喜歡遲子建,是多年前高考試題還有散文閱讀時,喜歡她的《我的世界下雪了》,喜歡她的《時間是怎樣的行走》,喜歡她的《寒冷的高緯度》,也喜歡她的《泥濘》。這幾篇文章我也在課堂上和我的學生們分享。分享她的詩意而又溫情的文字,分享她的完美而又不事雕琢的文章結構。臨放假前,又專門買來了她的散文集準備再次閱讀,書到的那天,學校恰巧停了電。平日里總是坐在空調屋里的學生和老師們都感受到了什么叫揮汗如雨。上完了課,在如大蒸籠一般的辦公室里打開了這本《遲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樣,心慢慢隨著那熟悉的文字風格而沉靜下來。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麗的是那篇《傷懷之美》,她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我走出室內溫泉,走向那扇朝向東方的門。站在門邊就感覺到了寒氣,另外兩位女子驚奇地望著我。試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溫泉,實在需要點勇氣啊。我猶豫片刻,還是將門推開。這一推我幾乎讓雪花給嚇住了,寒氣和雪花匯合在一起朝我襲來,我身上卻一絲不掛。而我不想再回頭,尤其有人望著我的時候,我是絕不肯退卻的。我朝前走去,將門關上。

  我全身的肌膚都在呼吸真正的風、自由的風。池子周圍落滿了雪。我朝溫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讓自己成為溫泉的一部分,將手撐開,舒展開四肢。坐在溫泉中,猶如坐在海底的苔蘚上,又滑又溫存,只有頭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靜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藍,雪花朝我襲來,而溫泉里卻暖意融融。池子周圍有幾棵樹,樹上有燈,因而落在樹周圍的雪花是燦爛而華美的。

  我想我的筆在這時刻是蒼白的。直到如今,我也無法準確表達當時的心情,只記得不遠處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生長著松樹和柏樹,三股泉水朝下傾瀉,bb有聲。中央的泉水較直,而兩側的面積較大,極像個打漁人戴著斗笠站在那。一邊是雪,一邊是泉水,另一邊卻結有冰柱(在水旁的巖石上),這是我所經歷的三個季節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著新鮮潮濕而浸滿寒意的空氣,感覺到了空前的空靈。也只有人,才會為一種景色,一種特別的生活經歷而動情。

  特別喜歡她寫的這種獨自享受一種特別生活經歷的動情!一種別人分享不了也無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幾個月到多年前就夢想去的麗江一樣,我無需讓同伴們知道我內心無法用語言描繪出的感慨。當然,同伴也報無法理解為何我會在離開麗江后一次次的夢見它的原因。這是一種只有獨享的傷懷之美!

遲子建散文4

  《遲子建散文集》已讀完月余,總想寫點讀后感,可一時總找不出時間。今天稍有點時間,突然又改變了主意。只想把當時的旁批作一整理。想必那才是最直觀、最真實、最有意義的感想。于是錄下,以供交流。

  而由這寂靜和昏暗生發出的幻想,也會像河里游蕩的小魚一樣地活躍。——《魯鎮的黑夜與白天》

  旁批:思想的源頭是幽靜。現實是一,想象力是三,作品是萬物。

  可是再崇高的定義,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詩意。——《最蒼涼的海岸》

  旁批: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是一首動人的詩。

  夕陽把河面當成了宣紙,在上面潑灑暉墨,時而濃烈,時而疏朗。——《非洲木雕的“根”》

  旁批:將造化之佳作呈現給人們。

  我從這些非洲木雕對男性的“根”的處理上,看到了非洲藝術的“根”,那就是內斂的激情和含蓄的美。雕刻者把非洲男人身上的雄性特征,與泥土、生靈和器物融為一體,我們既可體會到他們的古樸的生活方式,又可領略到簡約、純凈之美,而這是藝術的至高境界。難怪這些木雕吸引著我,一次次地讓我在如夢似幻的黃昏時靠近。——《非洲木雕的“根”》

  旁批:中國上乘的藝術,歸“根”結底是一幅幅山水寫意畫。

  撫琴者完全可以把琴置于膝上,與松濤和流水唱和。由此說來,真正的風雅是私人化的。難怪王維在《竹里館》里這樣寫道:“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蒼蒼琴》

  旁批:從孤獨中走來,與知音者相遇。

  莫斯科的東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環繞的小城——弗拉基米爾,城邊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羅斯大畫師安德烈·魯勃廖夫的壁畫作品。我看過關于這位畫師的傳記電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畫,有一種驚喜的感覺。教堂里參觀的人并不多,我仰著脖子,看安德烈·魯勃廖夫留在拱頂的畫作。同樣是畫基督,他的用色是單純的,赭黃占據了大部分空間,仿佛又老又舊的夕照在彌漫。人物的形態如刀削般直立,其莊嚴感一覽無余,是宗教類壁畫中的翹楚。我在心底慨嘆:畢竟是大畫師啊,敢于用單一的色彩、簡約的線條來描繪人物。——《光明于低頭的一瞬》

  旁批:大道至簡。

  教堂里偶爾有游客經過,她絕不張望一眼,而是耐心細致地鏟著燭油,待它們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掃到鐵鏟里,倒在撮子中。她做這活兒的時候是那么虔誠,手中的工具沒有發出一聲刺耳的響聲,她大概是怕驚擾了上帝吧——雖然說幾個世紀以來,上帝不斷聽到刀戈相擊的聲音,聽到槍炮聲中貧民的哀號。——《光明于低頭的一瞬》

  旁批:我不相信上帝的真身,我只相信上帝的靈魂。縈繞著這靈魂的,是一片片虔誠。

  光明的獲得不是在仰望的時刻,而是在低頭的一瞬!——《光明于低頭的一瞬》

  旁批: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由此可見,骨氣所在,便是光明。

  是的,我們要給自己多亮幾盞紅燈,讓生命有所停頓,有所沉吟。這樣的紅燈,就是我們生命中不息的火焰!只有這樣,弱的生命才會變成強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會變成有光華的生命!當生命的時針有張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時候,我們的日子,才會隨著日升月落,發出流水一樣清脆的足音。——《紅綠燈下》

  旁批:生命本是一首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樂曲。不能亂了節奏,壞了旋律。當然,有的急促短暫,有的舒緩悠久。而生命之曲的調子常常是由我們自己定的。

  即便身居鬧市,也不會為浮塵所迷。只要你心靈廣闊,大海就會在眼前。——《鬧市中的大海》

  旁批:鬧市是檢驗心靈大海的考場。

  從山上歸來后,老啞巴還在生產隊里鍘草。一早一晚的,仍能聽見鍘刀“嚓——嚓嚓——”的聲響,只不過聲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鍘刀鈍了,就是他的氣力不比從前了。那一年,他沒有在場院的圍欄前種花,也不愛打掃院子,常蜷在角落里打瞌睡。隊長嫌他老了,學會偷懶了,打發了他。他從哪里來,是沒人知道的,就像我們不知他扛著行李卷又會到哪里去一樣。我們的小鎮仍如從前一樣,經歷著人間的生離死別和大自然的風霜雨雪,達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時靜悄悄地綻放,依然有接替老啞巴的人一早一晚地為牲口鍘著草料,但我們總覺得少了點什么。原來這小鎮是少了一個沉默的人——

  一個永遠無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啞巴與春天》

  旁批:啞巴的人格大廈坍塌了。不,是尊嚴大廈!

  只是城里的豆腐不如家鄉的鮮美,大約是水質不同的緣故吧!

  旁批:并非水質不好,而是材質有水!

  那一時刻我突發奇想:月亮把太陽完全遮住的那一瞬間,它們是否是在浪漫而熱烈地“做愛”?那彌漫在它們周圍的光芒,一定是它們合二為一時,體內流淌出的最明亮、芬芳的生命之泉!

  在人跡罕至的北極,奇異的天象就像熱戀中情人的眼睛,每一個回眸,都令人心旌搖蕩,難以忘懷。——《中國北極的天象》

  旁批:太陽和月亮本來就是天地間最深情的一對情侶。

  那種曾籠罩著我們生活的郵車離我們遠去了。有誰還能記得人們盼望郵車的那種充滿了渴望和期待的.眼神呢?當我們在空中飛越萬水千山時,也在無形中遺失了與山相擁的浪漫和遐思,遺失了駐足水畔思念戀人的那如水的纏綿。——《遠去的郵車》

  旁批:遠去的郵車,遠去的思念。

  幾年前,我來到鄂倫春人的定居地。我看不到那些騎在馬上的英武的男人了。他們的民族服裝,也只有到了特殊的節日才會被穿在身上。至于傳說中的“薩滿”,也只有到了為外地游客展示民族風貌時,才會披掛上“神衣”,做一些空泛的動作,全沒了那種與靈魂共舞的“出神入化”的感覺。我在一戶居民的墻角,發現了一只破敗的樺皮船,它沾滿塵垢,已然成為這個民族的化石。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在公路上相遇鄂倫春人的馬隊的情形,不由悵然若失。那時馬上的鄂倫春人是那么地富有朝氣,而他們背后的森林也不似今日這么因過度的砍伐而稀疏矮小,而是蒼翠繁茂,濃蔭遮天。——《馬背上的民族》

  旁批:他們去哪兒了,大概下了馬背,乘坐火車,到北上廣去了罷!

  一個人走到生命盡頭時大約就是這副樣子,可以跟最陌生的人講最知己的話,可以毫不避諱地傾訴苦難和不平,沒有任何禁忌和障礙,就像兒童一樣心靈自由。還有,一個人走到生命盡頭時手會不由自主地顫抖,也就是哆哆嗦嗦。

  我想我到了那種年齡也會哆哆嗦嗦的。我們都會的。——《盡頭》

  旁批:盡頭就是原點。人生是用時間的線條在心靈的原野上畫了一個圓圓的句號。

  但日子永遠都是:過去了的就成為回憶。可它畢竟深深地留在了心底。當我年事已高將臺歷的日子看花了,翻臺歷的手哆嗦不已時,嫦娥肯定還在奔月。——《撕日歷的日子》

  旁批:對于愛思考的人來說,他擁有了雙倍的生命。

  我知道自己很可能在一生中都處于一種孤獨的境地,但這并不可怕,因為只有孤獨的人,卻沒有孤獨的心靈。——《黃沙蔽天時》

  旁批:我突然間受了莫大的鼓舞,我正經歷著從孤獨的靈魂到孤獨的身軀的進化!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謎團。上帝并沒有指明男人女人在人間所做的惟一的事情就是繁殖后代,那么同性戀者完全有選擇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的自由。在我眼里,同性戀者都是些愛好神話的人,他們會認為自己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會相遇另一個浪漫的靈魂,而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也會分娩出后代,這個“后代”也許是我們所望見的月亮旁的云朵、日出前的霞光等等這些脫離了生活之“重”的輕盈的事物。我想維系這個世界的,有我們用肉眼能看到的事物,也有我們的凡胎所難以洞穿的事物。那些在昏暗的燈影下擁吻的同性戀者,也許在內心深處也是孤獨的。我們不該恥笑孤獨,因為我們投映在大地的影子也是孤獨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旁批:揣想只能算是同情,算不上真正的理解。

  也許見慣了主人帶著愛犬懶洋洋地走在路上的情景,我覺得這馴犬的男人太冷酷了。有那么一刻,我甚至覺得他是在虐待動物。訓練即將結束了,他最后一次把木棒丟進海里時,這次他沒有讓它們同時下海。我見木棒越漂越遠,那條狗躍進海里后,被澎湃的海浪打得上下翻騰,有一刻它消失了蹤影,我不敢看下去,以為它會被卷到海的深處。我抬起頭看了一會天,天上沒有云,很藍,感覺那是另一片海橫在天際。等我耐不住好奇心再看那片海水時,我只看見了綠色的海浪安閑地拍打著礁石,海面沒有木棒,沒有黑狗,我心下一驚,再看那個馴犬者,他帶著一條黑狗已經走得很遠了。正當我為那條狗的命運而擔憂著時,突然發現礁石中有一團黑色的東西忽隱忽現著,我盯著它看,它終于穿過礁石,露出頭來,竟然是叼著木棒的黑狗!它樂顛顛地奔向主人和它的伙伴,雖然看不到它的表情,但我能想象得出它那得意洋洋的情態。——《邦迪海灘的馴犬者》

  旁批:人其實也是大海中被訓的犬。只是人似乎沒有大海中的那只犬那么富有情調。

  那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空氣驟然變得清爽起來了,這覺得這位女市長其實就是達爾文的一道風景,而且是雨中的風景,雖然有些朦朧,但帶給人的感覺卻是清新的。——《風景》

  旁批:文化本身在哪都是風景,除了大自然,它就是最美的風景。

  這三位墓主,一個生于唐朝,一個生于宋朝,還有一個是清朝。他們一個是一代詩杰,一個是將軍,一個是布衣。他們生不同時,死卻同處。看來人可以有千萬種的來處,歸途卻只有一個。他們在狼山賞佛樂,聽滔聲,生前的榮辱悲歡,想必早已化為清風了。——《今日水猶寒》

  旁批:化為清風已經是造化了!

  我在閱讀這座城市的時候,它也在悄悄閱讀我。我閱讀它的風霜雨雪,它閱讀我的喜怒哀樂。雖然在這里沒有浪漫的草地上的閱讀,我一樣覺得愉悅。——《窗里窗外的世界》

  旁批:你也確實是一本耐讀的書!

遲子建散文5

  遲子建簡介:

  遲子建,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女作家,她曾三次活得魯迅文學獎,兩次活得冰心散文獎,一次茅盾文學獎等重要的文學獎項。她的作品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以及翻譯著作等。遲子建被稱作當今文壇中一顆閃亮的星星。她的代表作有小說《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越過云層的晴朗》,翻譯作品《秧歌》、散文集《遲子建文集》、《遲子建散文集》等。

  遲子建散文特點:

  遲子建散文的特點在于生活化,文筆細膩,情感真實。善于描繪自然風光,也擅長刻畫人物和敘述事件,能夠把一些生活小事描寫得細膩感人,或者發人深省,表達出對生活的熱愛和思考。

  遲子建散文《我的世界下雪了》:

  精彩段落:

  河岸的柳樹和青楊,在飛雪中看上去影影綽綽的,天與地顯得是如此的蒼茫,又如此的親切。走著走著,我忽然落下了眼淚,明明知道過年落淚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種無與倫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傷感情緒。三個月后,愛人別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鄉時,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壩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時我恍然明白,那天我為何會流淚,因為天與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將別你而去,你將被這亙古的蒼涼永遠環繞著!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與青楊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靈都有可棲息的地方,我的筆也有最動情的觸點。所以我仍然喜歡在黃昏時漫步,喜歡看水中的落日,喜歡看風中的落葉,喜歡看雪中的山巒。我不懼怕蒼老,因為我愿意青絲變成白發的時候,月光會與我的發絲相融為一體。讓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還是白發;讓我分不清生長在我頭上的,是白發呢還是月光。

  遲子建散文《啞巴與春天》:

  精彩段落:

  最懼怕春風的,莫過于積雪了。

  春風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掃著大地的積雪。它一天天地掃下去,積雪就變薄了。這時云雀來了,陽光的觸角也變得柔軟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聲悠然重現,嫩綠的草芽頂破向陽山坡的腐殖土,達子香花如朝霞一般,東一簇西一簇地點染著山林,春天有聲有色地來了。

  遲子建散文《光與影》:

  精彩段落:

  光中最不令我喜歡的就是陽光了。往往我還沒有睡足呢,它就把窗戶照得雪亮了。夏天的時候,它會晃得你睜不開眼睛,讓人在強烈的光明中反倒有失明的感覺。不過我不討厭黃昏時刻的陽光,它們簡直就是從天堂播撒下來的一道道金線,讓大地透出輝煌。比較而言,月光是最不令人厭煩的了,也許有強大的黑暗做為映襯,它的光總是柔柔的,帶著股如煙似霧的飄渺氣息,給人帶來無邊的遐想和溫存的心境。好的月光質感強烈,你覺得落到手上的仿佛不是光,而是綢帶,順手可以用來束頭發的。而且瀉在山山水水的月光也不像陽光那樣貧乏,月光使山變得清幽,讓水變得柔情,流水裹挾著月光向前,讓人覺得河面像根巨大的琴弦一樣燦爛,清風輕輕撫過,它就會發出悠揚的樂聲。

  遲子建散文《暗夜飛霞》:

  精彩段落:

  她們離開了,是兩個美麗的富有才情的女人離開了。我的櫥柜里有鄧麗君的磁帶和CD,我的床頭放著張愛玲的書。我不愿意給她們分個誰高誰低,但我還是更偏愛張愛玲,一方面是我喜歡文字的創作,另一方面是由于她死于暮年。雖然我知道對于張愛玲這種參透人世的酸甜苦辣的人來講,晚年更多的是寂寞和蒼涼,但能在深居淺出中多看幾回人間的斜陽,卻仍然是令人心動的。

  人們都說偉人離開人世時天邊會出現殞星,我想那是針對男人而言的。卓越的女人離開時,我想暗暗的夜空中會出現微紅的霞光,以她們無以倫比的美麗作別人間。

  遲子建散文《伐木小調》:

  精彩段落:

  冬日月光下的白樺林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壯美的景色了。有的時候拉燒柴回來得晚,而天又黑得早,當我們歸家的時候,月亮已經出來了。月光灑在白樺林和雪野上,煥發出幽藍的光暈,好像月光在干凈的雪地上靜靜地燃燒,是那么的和諧與安詳。白樺樹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潔、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蠟燭。能夠把這蠟燭點燃的,就是月光了。也許鳥兒也喜歡這樣的美景,所以白樺林的鳥鳴最稠密,我經過白樺林時,總要多看它幾眼。在月夜的森林中,它就像一片寧靜的湖水。

  遲子建散文《木器時代》:

  精彩段落:

  我看見了樹,秋天的樹。它們的葉子已經被風霜染成金紅和鵝黃色。凋零的樹葉四處飛舞著,有的去了水里,有的跑了一圈卻仍然又回到樹下。還有的落到了我的頭頂,大概想與我枕著同一個枕頭說夢話。我明白那木碗、梳子、桌椅、柵欄、搖籃等等均出自于這一棵棵樹的身上。當我們需要它們時,就切斷它的咽喉,使它們不再呼吸。森林里的伐木聲因為人類欲望的.膨脹就從來沒有止息過。樹本來是把自己的滄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可我們為了利用它的花紋卻把它攔腰斬斷,并且虛偽地數著它的年輪贊美它的無私。木紋被分裂,它失去了自身的語言和立場。

  我走在木橋上看兩岸的流水。這時一隊送葬的隊伍過來了。人們撒著紙錢,抬著顯赫的紅棺材。木為人的成長做了搖籃的材料后,又為他們歸隱黃土做了永恒的棲息之地。陽光照著人們平靜的臉,仿佛照著一尊尊木雕。誰的淚水滴落到河里了,河水微微地蹙了一下眉。我理解的死亡就是被木器環繞著的休息。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都是這樣選擇了他們的歸宿。

  遲子建散文《必要的喪失》:

  精彩段落:

  懷舊是否是一種喪失呢?我認為是。盡管懷舊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斷絲連,但就懷舊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卻是對逝去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為你不是懷戀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對一件事物情有獨鐘。那么你在懷舊時,就意味著你對往昔大部分生活的喪失,你用閱歷和理性判斷出了一種值得追憶的事物,這種東西對你而言是永恒的。幾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懷舊情緒,這種拾取實在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喪失,而這種喪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憧憬呢?我認為憧憬也是一種喪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飛翔,它是對現實的一種揚棄和挑戰。現實太滿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會扶搖而上,尋找它自己的陽光和雨露。憧憬脫離塵世,當然就是對許多俗世生活的一種喪失。

  遲子建散文《會唱歌的火爐》:

  精彩段落:

  火爐在漫長的冬季中就是一個有著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聲使我懂得生活的艱辛和樸素,懂得勞動的快樂,懂得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

  所以,我成年以后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火爐的影子就會悄然浮現。雖然現在我已經脫離了與火爐相伴的生活,但我不會忘記它,不會忘記它的歌聲。它那溫柔而富有激情的歌聲在我心中永遠不會消逝!

  遲子建散文《紅綠燈下》: 精彩段落:

  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鐘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撥,要習慣自己是生活的遲到者。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興了,就要開懷大笑。郁悶的時候,何苦要掩飾自己,對著青山綠水呼喊吧。我們可以與友人暢飲,一醉方休;也可以對那些邪惡的人當面示以唾棄。我們可以在月夜下多幾分纏綿,也可以在旅途中因著美好的風景而多幾日的停留。隨遇而安,隨緣而行。隨風而舞,隨雨而歌!

  是的,我們要給自己多亮幾盞紅燈,讓生命有所停頓,有所沉吟。這樣的紅燈,就是我們生命中不息的火焰!只有這樣,弱的生命才會變成強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會變成有光華的生命!當生命的時針有張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時候,我們的日子,才會隨著日升月落,發出流水一樣清脆的足音。

  遲子建散文《時間怎樣地行走》:

  精彩段落:

  時間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越來越枝繁葉茂,讓車輪的輻條越來越沾染上銹跡,讓一座老屋逐漸駝了背。時間好似變戲法的魔術師,它能讓一個活生生的人瞬間消失在他們辛勤勞作過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就讓時間給無聲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腳印,又能在清冷的夢中見到他們依稀的身影。他們不在了,可時間還在,它總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著——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在我們不經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遲子建散文6

  遲子健這個人的名字我聽的不多,僅僅在無事翻看練習冊時,一些閱讀題的小短文上寫有他的名字,說實話要不是這本書的話,我一直認為她是南昌人,因為我看見了這些短文中她寫到了中山路和工人文化宮。

  如今的我卻對遲子健有著另一番見解。一位在東北生活的女漢子,卻有著細膩的情感,她將她的所見所聞所感寫得猶如長白山的融水一樣,融入我們心中,她的詞藻十分華麗,并不像北方的窯洞一樣,倒更像是南方的小樓,每一個細節都那么精致。作者與江南的淵源并不只停留在性格上的相似,她曾多次到江南一帶游玩,例如本書的第一篇文章《西柵的梆聲》,它所寫的便是作者獲得茅盾文學獎后,游東西柵的經歷,她對這兒的所見所聞都寫了下來,無論是那樸實的船娘,還是那好夜的梆聲,作者都對其有那么一絲羨慕。

  作者喜歡融情于景。遲子健對景物的描寫我認為是極好的,并不只是因其深厚的文字功底,還有大量對生活的感悟,都在他的每一個景、每一件事中表現。就像她在寫《魯鎮的黑夜與白天》中的那個背著吉它唱歌的小男孩,他所唱的那庸俗不堪的`音樂也寫出遲子健對他們這些人的擔心及同情,她不希望他們會在魯鎮變成下一代的閏土。

  在這么多文章中,盡管其中的許多許多我都沒經歷,不過作為一個旁觀者也總是可以大致了解心情。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也既算不了內行,也算不了外行,所以可以說既看門道又看熱鬧,這“門道”是什么呢?沒錯,那便是遲子健所要告訴我們的以及設身處地地感受遲子健當時的心情,有一篇文章便讓我很受觸動,它叫《龍眼與傘》,是遲子健在下雪天,她母親給她送傘的故事,當我們設身處地地去想,我們便會發現,我們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太多了,而缺少的是那種“劉老師”的事例來把我們驚醒,所以散文的精髓便是從文中學到怎么去生活。

  與其談遲子健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倒不如說她是一位愛好寫作的思想家,她總能從生活中的一些小方面而想到整個社會存在的弊端,同時她也能從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中去發現更多的美。這與其經歷了人世的滄桑而擁有的閱歷是分不開的,我們也正是在汲取她所對生活的感悟。

  遲子健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的兒子與丈夫雙亡,并且與她母親相依為命,但是她仍然這樣笑對生活,怎么能不讓我們感到敬佩呢?她就像在狂風暴雨中的花朵,遭受再多打擊都向我們展示她最美的一面。她的散文中有哪一篇怨天尤人,到處吐訴自己身世的不公。沒有,她只想像一個普通的女性一樣過完一生。

  我們中學生能感受到的真的不多,相比之下,就像一根長出芽的小苗去感受一棵參天大樹的根扎得有多深,它永遠不會感受到地底下土壤中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曲折!

遲子建散文7

  深呼吸一口,合上《遲子建散文》我將它放在床頭,關上燈,準備睡覺,但遲遲都沒有入夢,因為《遲子建散文》這本書中的一些星星點點,將我快麻木的視覺一點一點地化了。

  遲子建的文字很清晰,從一些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一些事物,讀完之后總能感受到一股柔和的暖流進入身體,總會有那么一小段文字吸引我的視線,引發我的深思,使人有不同的感想,讓人孤獨的精神之塔,有了一絲絲,一片片的充實,獲得一個精神伴侶。

  《遲子建散文》全書分為三輯,共67篇散文,長短不一,在散文中,無論是她對環境保護的呼吁,還是對故鄉的懷念,或是對愛人的心靈寄托,或是對情親的投入,或是對風景如山如色地描寫,她都是隨性的,貼近生活的,有感觸的,她對生活的小細節,一只蟲子,一個黑夜,一場球賽,一遍風景……更是細致入微,用樸素空靈的話語記錄下來,濕潤了我的心,打動了我的情。

  他有《兩個人的電影》中母親的感悟,有《紅綠燈下》中愛人的離去,有《玉米人》中烤玉米的信任,有《我對黑夜的柔情》中黑夜的思考,有《尋到都江堰》中山寺的寧靜,有《鶴之舞》中丹頂鶴的孤獨,也許是這些組成了她安靜的性格,對于美的發現,可能這些給予遲子建溫暖,同時也溫暖了我們與他產生共鳴。

  《尋石記》是記敘文兒時調皮,把家里一塊腌酸菜的石頭給砸碎了,母親要作者去找一個一模一樣的石頭,母親的氣話。作者居然當真,去尋找石頭,結果聽到許多傳說,也許是因為她這份執著,才會有《玉米人》中“守著自己的爐子,守著爐子里心靈的炭火,未那些愛我作品的讀者(哪怕是少輸),精心培制糧食。”的打動吧!

  通過她的文字,我看到了薩爾圖落日的優美,聽到了西柵的梆聲的悠遠,聞到了風雨的燦爛,觸到了作者世界的雪,嘗到了作者故鄉的吃食。因為她對生活的向上簡單,安靜,對我也有幾分影響,我深深地被她的情感所帶動起來,可能這就是為什么我每晚堅持讀她的書的原因吧!

  我閉上眼,一只手放在《遲子建散文》這本書上,回憶起書中的內容,與文字[篇1]起進入夢鄉。大概,這就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吧!

  《遲子建散文集》的讀后感7

  遲子建痕跡,一個出生于中國最寒冷的北極村的純真女子,她的文筆可謂“驚天動地”像霧嵐一般。

  我最愛的一篇文章《時間怎樣地行走》講述了作者童年時喜歡愛墻上的掛鐘,她的.作息都受著它的支配。她喜歡在各種時間做各種不同的事,曾一度天真地以為一雙神秘的大手在操控時鐘,在北京遲子建發現了時間的痕跡,在每一處地方,都可以發現一個時間的秘密。

  這多像以前的我呀!總是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盯著一臺掛鐘。“滴答,滴答,邁著輕盈的步伐走過,也不留下一點兒痕跡,直到它的鈴聲”鈴鈴“的響起時,才意識到馬上要去寫字,才立起身趕向書桌,認認真真的寫字,不一會兒,時鐘又開始響了起來,看看這住在框中的兩個小人啊!賽跑地如此飛快,讓我措手不及,雙趕往去做下一件事情。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著,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勿匆了,使我漸漸了解它,發現了它的蹤跡。

  我調皮的時間啊,轉眼間漸漸消逝了,令人有些無法習慣,可是它總是激情澎拜地行走著,不等人。還有一篇文章,是我較為喜歡的《暮色中的炊煙》遲子建對炊煙十分了解,知道什么時候的炊煙朗,什么時候的炊煙氣者游煙之后,她識得了一位俄羅斯老太太”老毛子“”老毛子“為人很好,總是招呼她去家玩,她的走路姿態,跳舞動作,我都記在心里,只可惜在冬天,老毛子靜悄悄地走了。

  文中的”老毛子“雖是一位俄羅斯老太,卻已加入中國籍,算半個中國人吧,雖然村中不太有人與她交際,但人人都惦念著她。使我覺得這世界上的人情,即吏大家不是很離開,可依然會互相惦記,詢問關心,人情的不,溫暖使這個位處遲子建散文讀后感北極寒冷的小鎮添加一陣暖意。

  這就是一位純真女作家所作,瑩瑩白雪,總像霧纏繞字里行間。

遲子建散文8

  先說樹脂吧,就是從紅松身上流下的油,它在風中會凝固成金黃色。把它們用尖刀從樹上刮下來,放進鐵皮盒中,然后坐在火爐上去熬。不久,樹脂熔化了,松香氣也飄了出來,把這鐵皮盒放在戶外晾一夜,一塊樹脂就脫落而出。好的樹脂沒有雜質,水晶般透明,橙色。你們問我嘴里吃著的東西,正是它。它與口香糖一樣,不能咽進肚子。當地人稱它為“松樹油子”。女孩子小時候沒有不喜歡嚼它的。她們喜歡嚼出響來,吱喳吱喳的,像鳥叫一樣。有蟲牙的女孩子嚼出來的響聲就格外飽滿。

  我腳上穿的氈靴是胡達老人送的。是狍皮做成的,又輕便又暖和。說起胡達老人,他是我來烏回鎮認識的最有性格的一個人。我被大雪圍困在塔城已有三天,是胡達老人趕著馬爬犁把我接到烏回鎮的。他七十多歲,終日穿著一件臟兮兮的山羊皮大衣,胸口處老是鼓鼓的,一個酒葫蘆就掖在里面。無論他趕著馬爬犁、走路抑或到供銷社買東西,他總是出其不意地抽出酒葫蘆,美美地呷一口,然后痛快地擤一把鼻涕,往棉褲上一蹭。他很矮、瘦,但腰不彎背不駝,牙齒也格外好,所以他走起路來像旋風一樣迅捷。我到達烏回鎮的當夜,他就醉醺醺地來敲門,首先申明他不是打我的主意來了(笑話,我可是他孫女輩的人!何況他即使真那樣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接著他吹噓說與他好過的女人個個都有姿色,牙齒比我好(他稱我的灰牙齒為耗子屎),眼睛也比我明亮(他比喻說像盛滿了油的燈),手也比我秀氣(當時我的手已經凍裂了口)。見他如此信口開河,我便大膽地挪揄他,問他如此五短身材,女人們如何喜歡他?他便笑,半面臉抽搐著,另半面臉則肌肉僵硬(也許是酒精麻痹所致),這種笑給人一種哆哆嗦嗦的感覺,比哭還不如。他說女人們喜歡他的手藝活,他會縫狍皮坎肩,中間加上彩色絲線;會做兔皮帽子;會用樺樹皮做搖籃、小船、鹽簍、水桶和米盆。還懂得中醫,女人們氣血不足、月經不調、腰酸背痛的毛病他全能治得。我問是針灸嗎?他抿了一口酒說,“是草藥,山上的東西到處都是寶貝。”他還告訴我他有四個兒子,三個兒媳(大兒媳剛死),一大群孫兒。他費力掰著指頭數了半晌,說是七個孫子六個孫女,總共十三個。不過他最喜歡的是二兒子家七歲的魚紋。他接著講魚紋,說魚紋與他連心,他有一次在山中倒套子時一匹馬被圓木軋傷了腿,他正愁無法下山找人求救。魚紋在家中正在炕上彈玻璃球,他突然對爸爸說,爺爺的馬受傷了,爺爺下不來山了。胡達的二兒子將信將疑趕著另一副馬爬犁上了山,一看果然如此。

  胡達那天晚上來找我的目的是為了看我那只栗色皮箱。我想起來他接我的時候就對皮箱產生了興趣。我就把皮箱從炕上搬到火爐旁,嗒嗒按下鎖鼻子,將箱子打開。那嗒嗒兩聲響起的時候,他的薄耳朵也跟著微妙地顫動著。他湊近那個皮箱,先是目不轉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樣一樣地用手拈起里面的東西,放到眼睛下仔細地瞧。照相機、膠水瓶、微型錄音機,甚至繡花睡衣都沒有逃脫他的手。他看東西的時候表情格外豐富,一會兒驚訝,一會兒掃興,一會兒又哀怨(看見睡衣的時候),一會兒又是憤怒(他不滿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認為這是要悶死她)。他見過照相機,但對微型錄音機卻不熟知,我便把扣形耳機塞進他的雙耳,放了一段音樂給他。你們一定想不到,他最初聽到音樂的時候嚇得一跳老高,“哎喲”叫著,酒葫蘆也被甩在地上。他說:“這音打哪兒來?”不過他聽了一會兒就習慣了,當我幫他摘下耳機,他嘟嘟囔囔地對我說:“這音不好,鬧。”

  胡達老人看夠了我的皮箱,又問我在烏回鎮住多久,一個人怕不怕等等。我說要呆到開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個人住,沒什么害怕的。他便對我說,你要是害怕,我就喚魚紋來跟你做伴。

  他知道我是做畫的,而且也見識過畫家,所以對我的顏料箱一點興趣也沒有。他說幾年前烏回鎮來過一個畫家,那個男人的手指長得跟女人一樣纖細,他專畫烏回鎮的女人。讓女人們給他做擺設(胡達的原話),然后給她們一些報酬。后來有個漢子發現畫家畫了自己女人的奶和屁股,就聯合烏回鎮的其他男人把畫家揍了一通,將他趕出鎮子。他說完后得意地沖我笑著,我連忙說自己對人體不感興趣,只喜歡畫風景。他挺老練地說:“景中就沒個人么?”

  他走后的第二天早晨,我在門口的雪地上發現了這雙氈靴。我不知道是誰悄悄送來的。問鄰居大嫂,她一看便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這是胡達老人的手藝。”

  你們在信上問烏回鎮有多大,這讓我怎么描述呢?它與周圍的山林河谷沒有界限,完完全全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它顯得很大。說它小,那是因為人家很少,不足百戶。尤其是這樣的時令,外面零下三十多度,偶爾碰見一個人在路上走,也都是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人們不在路上講話,戶外沒有人語聲。有時會傳來牲畜的叫聲,那叫聲也一樣是寂寥的。這里的居民過著自給自足的小日子,自己種菜和糧食。冬季的蔬菜基本以土豆、白菜和蘿卜為主。它們被儲藏在室外的地窖中,三九天氣時要在里面生火驅寒。衛生所里只有兩個醫生,他們兼管打針投藥。男患者打針時由男醫生,而女患者打針則是女醫生。據說以前只有男醫生,婦女們生了病都不情愿打針(說是不愿意給男人露屁股)。沒辦法,烏回鎮就從外面請來個女醫生。這女醫生很文靜,單身,所以衛生所里上班時總是三個人(男醫生的老婆不放心,也天天陪著來)。烏回鎮還有一家商店(年輕人稱為供銷社,老人們則叫它合作社),冷清得很,兩個店員總是面色青黃地打瞌睡。店里所賣的罐頭的鐵皮盒早已生銹,好像從二次大戰的戰壕中挖掘出的戰利品。這里經常停電,所以蠟燭生意很好。那天我去買蠟燭,順便買了兩包衛生紙,然后抱著它們往店外走。遇見我的人都現出很羞怯的樣子,原來衛生紙這種東西被認為是隱秘商品,不能明面拿著。當地的婦女去買它時總是提著個布兜,男顧客在場她們就去看別的商品,買時躲躲閃閃的,真是有趣。

  你們問照片左上角那串草編銅錢,它是魚紋送給我的。他用這東西換走了我的帶小鏡子的胭脂盒。魚紋是自動找上門來的。記得是某一個中午,我剛吃完飯,正守著爐子烤瓜子,一個小孩子推門進來了(我像當地人一樣不鎖門),他就是魚紋。他穿件藍布棉猴,兩個臉蛋凍得通紅,吊著一串清鼻涕。他進了門口被熱氣給熏了個激靈,然后他開始嗤溜嗤溜地把鼻涕吃到肚子里,這才開口跟我說話。他說:“我能換你的東西嗎?”我問:“你是誰?”“魚紋呀。”他挺驕傲地說著,仿佛我到了烏回鎮沒聽說過他,是大逆不道的。我便笑了。魚紋像老熟人一樣脫掉棉猴,從懷中取出一串草編的銅錢,對我說:“它不能當真的錢用,可是比真的錢好看。是我編的,一共二十一個錢。”我問他想換我的什么東西,他便挺老練地說他得先看看我的貨。我便把一些零碎東西拿給他,后來他就對胭脂盒產生了興趣。魚紋個頭很矮,跟他爺爺一樣是薄耳朵,不過眼睛又黑又大。他告訴我他家里養著兩頭豬,一只羊,九只雞,這些家禽一到春節前都將被宰了過年,只留下一只打鳴的公雞。他比他爺爺還善談。接著他問我在烏回鎮過年嗎?我說當然。魚紋就樂了,問我大年三十晚上他要是來給我磕頭拜年,我會不會給他壓歲錢?我說那是自然了。魚紋便顯得歡欣鼓舞的,他在我的屋子里走來走去,給我講一些他從老輩人那兒聽到的鬼怪故事。黃昏的時候,胡達老人來了,他一進屋就說:“魚紋,我就知道你上這兒來了,一來了外人你就來換東西。你換了啥?”

  魚紋笑嘻嘻地打開那個胭脂盒。胡達老人嗔怪道:“打小就花心,弄個胭脂餅子做啥?”

  后來我從鄰居口中得知胡達獨居,除了年節之外,平素很少到兒子家去。烏回鎮若是來了客人,只要是冬季來,一般都由胡達老人接送。雪爬犁在山中抄著近路走,會省去許多時間。不管什么人物來,胡達最有興趣的就是看人家帶的東西,大約這與他是個手藝人有關。我還得知他少年時學過戲,跟過戲班子。他母親是個紅角,有次在南方的一個水鄉小鎮唱戲,被當地衙門掌印的人看上,活活地給搶到府上。那人這邊強行納妾,那邊差人將胡達的爹悄悄裝進麻袋,活活地給扔進河里溺死。從此胡達就失去了雙親,他到處流浪,拉過黃包車,給人修過腳,當過廚師。最后他從南方跑到北方,哪里人少就奔哪里走,結果就在烏回鎮安家落戶了。胡達最聽不得的便是唱戲,所以連帶著對一切聲音都敏感。

  烏回鎮的天亮得很遲。八九點鐘,太陽才蒼白地升起。到處都是積雪,遠山近山都是白茫茫的.。有時我站在窗前看別人家屋頂的炊煙,無論如何也看不清,因為那炊煙已與天色融為一體了。我手上的凍瘡用冬青水洗過后已經痊愈。只不過因為少見蔬菜水果,我的口腔潰瘍,吃刺激性食物時疼痛難忍。鎮子里的人對我很友好,臘月家家宰豬時,人們總是請我做客。以前我特別討厭吃豬下水,到了這里后覺得那東西是這么好吃,喝燒酒吃臭烘烘的豬大腸真是妙不可言。有一次我醉在別人家的炕上,指著人家地上的鞋子叫“船”,而擎著筷子叫“槳”,成為笑柄。至于帶來的那些顏料,我真是很難說出口,我全把它們涂到烏回鎮人家的炕琴上了。他們讓我畫荷我就畫荷,要多粉我就給多粉,過年時還給他們畫門神和財神,所以黃綠紅三色已經用盡了。領導要是知道我下來體驗生活只是畫這些個東西,非要氣壞不可。可這里的人喜歡我畫荷花小鳥、松樹仙鶴,除夕時幾乎家家都貼著我畫的喜氣洋洋的財神爺。他們請我畫東西時,總是預備下飯食,回來時又給我帶來些吃的。我便想做個畫匠也不錯,從一個小鎮到另一個小鎮,只畫炕琴和門神。我墮落了是嗎?

  魚紋留下的那串草編銅錢被我當成裝飾掛在墻上。你們問另外一些模糊的物件是什么,它們是樺皮簸箕(淘米用的)、火鉤子、鳥籠子和豆角干。我失眠的毛病到這里不治自愈,每日都睡得又香又實,每天同當地人一樣早早就起床了。有時我到江上去看他們捕魚,更多的時候則是去他們那兒串門,聽他們講老掉牙的故事。這里的星光總是不同尋常的好。有時夜晚跑到屋外,仰頭一望,滿天的星星真叫燦爛啊。還有晚霞,這里的晚霞總是雞血一樣鮮紅,同雪景形成強烈反差。

  我告訴你們這里的人是如何過年的吧。他們一進臘月就開始忙年,屠宰家禽、做新衣、蒸干糧、除塵,一直忙到除夕的早上這才罷休。無論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換上新衣。老人們掛燈籠,家庭主婦忙著祭祖,小孩子則將兜里裝滿瓜子糖果到處跑。男孩子放鞭炮,那響聲就接二連三地閃現。小女孩則挨家挨戶看別人家窗戶上的剪紙,看哪種圖案更妖嬈。我是在鄰居大嫂家過的除夕,吃過滿盤的餃子后,剛回到家里,門就被撞開了。一股白熾的寒氣中“嗵”地跌下一個小人,不住地給我磕頭,磕得真響啊,魚紋來討壓歲錢來了。我給了他五十元錢,魚紋將錢拿在手中,說是要買幾個小禮花留待正月十五拿到他爺爺的院子里放。我便問他爺爺在哪個兒子家過的年。魚紋一梗脖子笑著說:“還不是跟往年一樣?爺爺在每個兒子家的炕沿都沾沾屁股,然后就背著手回他自己住的房子。”

  魚紋說,胡達老人在大兒子家抽了根煙,告訴大兒子早些再找個老婆回家,不要把飯桌老是弄得油膩膩的;然后他去二兒子家,由魚紋給他磕頭。魚紋每年磕頭都會得到禮物,前些年是蟈蟈籠、鼠夾子、兔皮手套、松塔壘成的小屋子等等,今年是一條掛狗用的皮項圈。他在魚紋家嘗了一個餃子,嫌那餡不夠咸。他去三兒子家吃了塊糖,責備他家的燈籠沒糊好,把糨子弄到明面上了,一塊一塊的白點跟長了癬似的;他最后到小兒子家,剝了一個花生吃,緊著鼻子說他家的酸菜缸沒伺候好,有股餿味,然后皺皺眉一拍屁股就走了。

  “你爺爺年年都這么過年?”我問。

  “年年是這樣。”魚紋說,“他就喜歡我,每年正月十五我都去給他放花。”

  正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還躺在炕上借著爐火的余溫續懶覺,鄰居大嫂忽然慌慌張張地進來告訴我,說是胡達老人沒了。我不知道“沒了”就是當地人對“死亡”的隱諱說法,以為胡達老人失蹤了。鄰居大嫂說,魚紋一大清早起來正在擺弄禮花,忽然從炕沿栽倒在地。他的頭被磕了一個包,這時他忽然說他看見爺爺快死了,爺爺正在召喚他,他就撒腿往爺爺那兒跑。胡達老人果然躺在炕上,長一聲短一聲地喘氣。見到魚紋來,眼睛里漫出淚水,說了個“戲”字就咽氣了。

  “戲?”我問。

  “戲。”鄰居大嫂說。

  我在胡達老人的家里見到了魚紋。他通身披孝,也許因為淚水的浸潤,眼睛更顯明亮。他見了我,現出一種大人才有的凄涼表情。正月十五的夜里有許多人為胡達守靈,長明燈在寒風中瑟瑟抖動。魚紋點燃了那幾簇禮花。他每放一個都要說話:

  “爺爺,快看,這個花像菊花!”

  “爺爺,這花跟冰凌花一樣白!”

  “爺爺,這個花像是在潑水!”

  仿佛胡達老人真的用另外的眼睛看到了似的。我問魚紋,胡達老人死時果真說出個“戲”字么?魚紋點點頭。我想如果不是“戲”,便是“嘻”字了。對于生命的結束來講,“戲”和“嘻”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胡達老人的死,使烏回鎮失去了一個有光彩的人物。我幾乎天天都穿著他送我的狍皮靴,用溫暖的心境來懷念他。他的手藝真是好,所有的針碼都壓在靴幫里了,靴口軋著一圈縝密的花邊。葬禮過后,雪一場比一場大,人們幾乎足不出戶在家“貓冬”,只有魚紋常常到我這里來。他通常是雪住后的早晨來,他帶著一條黃狗,狗脖頸處的項圈是胡達老人最后的手藝。魚紋跟著我學畫財神和門神,他每次都帶來一張白紙。我教了他一周后,他就能畫個大概了。不過他總是喜歡把財神爺的胡子畫得又長又飄,就像云彩一樣。有時他也幫我燒水沏茶,還幫我抹炕上的灰,他勤快得很。我常常想,要是我能生一個魚紋這樣的孩子有多好。可我知道在城市里是不可能孕育出這樣的孩子的。而我在烏回鎮又不知不覺喪失了一次可能誕生靈性兒童的機會。

  這話還得從你們收到的這張照片談起。你們真細心,發現它的郵戳不是烏回鎮的,而是出自與你們同一座城市的郵局。的確是這樣,這幀一次成相的照片是我拜托一個朋友路過我們城市時寄給你們的。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那是胡達老人葬禮后的第一個星期日。那天有風,冷極了,鎮子里的人傳說有幾個拍電影的人來了。我走出屋子,發現臨江的高崗上果然有一群游動的人影。他們在拍歪歪斜斜的柵欄、木刻楞小屋以及雪爬犁和狗。我便抄著袖子湊過去看熱鬧。他們共有六個人,是一家海外發行制片公司拍風光片的。其中有一個穿黑色皮衣的人引起了我的興趣。他個子不高,面目酷似我已故的父親(紅臉膛,很大的眼睛,濃眉),他說話語速極快,在工作間隙不時與他的合作者打趣。他顯然也注意到了我,問道:“外地人吧?”我點點頭。“寫字的?”他略帶鄙夷地問我,大約以為我是作家或者記者。“畫畫的。”我說。“哦,差不多都一樣,都得用筆。”他挪揄地說,“在城里呆膩歪了,下鄉揩貧下中農的油來了?”

  他那無所顧忌的樣子,仿佛與我相識已久。傍晚的時候,風住了,可灰云卻壓滿了天空,氣壓低得很。我正在灶房中淘米,回憶著父親生前的某些生活片斷,他突然笑嘻嘻地像老朋友一樣推門進來了。

  “有我的飯么?”他問。

  我呆立著。

  “反正你也得吃飯,多做出一口就行。”他放下背囊,“而且我也會做飯。”

  我便毫不客氣地把圍裙扔給他。我們用牛肉煮土豆,用粉絲炒酸菜,他邊做菜邊唱歌(這也與我父親一樣),然后我們一起吃飯。他吃飯的樣子很貪婪,連菜底的湯計都不漏掉,吱吱地傾著盤子吸個溜干凈。飯后,我們坐在爐火旁談天(說些什么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他那張少年般的臉龐,他快捷的語調以及把茶水喝得很響的樣子。后來我建議他為我拍一張照片(因為我注意到他背囊中有一次成相的相機,而我又迫切想看看那個夜晚的我)。他打趣道:“吃你一頓飯,總要付出些代價。”于是我就穿著氈靴,嘴里嚼著樹脂,悠閑地坐在房屋一角。當照片墜落下來后,我發現那顏色和背景都出人意料的好,就想把它寄給你們。為了使你們早些見到烏回鎮的我,我讓他把信連同照片帶走,因為他第二天一大早要離開烏回鎮,他中途轉機時路過我們的城市。

  接著說那天晚上的事情。我記得天落雪了,這是從窗欞微妙的嚓嚓聲感覺出來的。

  我們把濃茶喝淡了,所有的話語已經化為爐中灰燼的時候,他忽然溫存地說:“今晚讓我留下,好嗎?”

  我搖搖頭,說:“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他便站起來穿上大衣,笑笑說:“文化女人。”然后用手撫了一下我的頭發。

  我看著他,有點戀戀不舍,然而依然望著他在走向門口。我突然說:“你真像我父親。”

  “他一定是死去了。”他說。

  我點點頭。

  他又說:“放心,路過你的城市時,我不會忘了發這封信。”

  “謝謝。”這兩個字徹底把他趕出門外。

  那一夜我不斷被惡夢擾醒。早晨起來時望著窗外飛揚的大雪,有種恍如隔世之感,我忍不住傷感地落淚了。我就如此輕易地讓一個美好的夜晚付之東流。我知道他們已經離開烏回鎮,那樣的夜晚永遠不會再來了。想起他站在灶房一邊做飯一邊唱歌的情景,我的淚水就洶涌無邊了。后來魚紋拿著兩顆奶糖跑來看我,他說他在家里就聽見我的哭聲了,他說人吃了糖后就沒有眼淚了。我把魚紋抱在懷里,吻他那雙神燈般的眼睛。

  你們肯定要嘲笑我的多愁善感了。不管怎么說,我還是很想念你們。我真希望你們能來烏回鎮看看,雖然見不到胡達老人了,但他的墳還在,魚紋也許會畫門神和財神給你們看。當然,如果這些人物都意外錯過的話,雪是絕對不會拒絕你們的。因為漫長的冬天還未結束,雪三天兩頭就來一場,你們來看雪吧。只是如果你們也被雪意外圍在塔城,胡達老人再也不能趕著雪爬犁接你們去了。

  給你們的回信就此打住吧。黎明了,我得吃點東西了。今天的早餐是烤土豆,昨夜就把土豆埋進爐火的灰燼中,現在它們早已被炯熟了,溫熱氣猶在,極其可口,是烏回鎮人都喜歡吃的一種“點心”。吃過土豆,我得去供銷社買蠟燭了,因為來時買的幾包已經用光了。還有,因為給你們寫信,一個夜晚就這樣以“不眠”而結束了,從供銷社回來我得補上一個長覺。睡醒后,去一個叫鄭順才的人家,他女兒近日結婚,嫌那臺作為嫁妝的縫紉機不喜氣,讓我去畫一對鴛鴦。

遲子建散文9

  沒事的時候,看看書其實是可以休閑一下的,當我得到《遲子建散文》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來看看,年到“我對黑暗的柔情”時,不禁有了些生活的感慨,這世道……

  文章開頭寫了作者養了幾盆花,引來幾只蜜蜂的叮咬,直到晚上疼的睡不著覺看見了夜的純黑。作者在文中寫到:我感激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了一場壯烈的犧牲,喚起了我的疼痛感,喚起了我對黑暗的從未有過的'柔情,一件小小的事,卻在作者心中引起了一番波瀾。

  是呀!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有在鄉下,在一些農村,我們才能看到那黑芒的天空,有無數顆潔白無瑕的寶石點綴,這萬點繁星和皎皎明月,不都是點綴天空的嗎?即使天空像潑墨般無芒,那么這也是夜的本質,黑暗本是純潔的,是任何的始祖,我們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不是黑暗的嗎?一顆種子在土里的時候,不是黑暗的嗎?就算是宇宙,它最早也是黑暗的。黑暗是一切的始祖,任何東西誕生前都是黑暗的。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黑暗何嘗不是光明磊落的母親呢?

  現在,黑暗只是邪惡的替罪羔羊,直到黑暗這兩個字徹底的論為了貶義詞,為什么呢?人為的光明吞噬了黑暗的純潔,夜本是無憂的,人類即要把夜晚搞得燈紅酒綠,半夜開著刺眼的路燈,去驅散所謂的黑暗,有的人說,這是一種繁華,能顯出我們地市華貴。是真的嗎?不是的,同理,這也不是光明的本質,如現在,我們受到的教育,年過的動畫片,都是什么光明戰勝黑暗之類的,這和正邪是不同的吧,為什么要糾纏不清呢?

  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不要用糜爛的光明去埋沒了圣潔的黑暗,畢竟黑暗是光明的母親。

遲子建散文10

  只有閱讀名家經典,才能品賞到優秀文化——題記

  最近,我閱讀了《遲子建散文》,且對部分感興趣的文章作了一些深究。所獲得的感受希望與大家分享,故寫下此篇感想。

  遲子建是一位女作家,出生于中國北極村——漠河。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五百余萬字,出版了四十余部單行本。這本散文集是她最好的部分文學作品匯總。本書分三輯,共67篇文章,內容形形色色,不過都是經典之作。雖然各篇文章內容差別甚遠,但無論從哪一篇中都能看出作者的進步思想(或是對現實不足的深刻反思)。品讀本書,實在是回味無窮!

  盡管我只深讀了部分篇章,但還是收獲不小。我想就其中三篇淺談感想。

  《最蒼涼的海岸》一篇表面上是寫作者對二戰中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回憶,實際上是在控訴戰爭的罪行。七十年前的6月6日,為了全世界的和平,288萬盟軍士兵在諾曼底登陸,然后冒著槍林彈雨沖向德軍防線。他們在用尸體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戰役勝利了,但鮮血染紅了海灘。艾森豪威爾將軍作為這場戰役的指揮官被人們當作英雄永遠銘記,然而那些犧牲的士兵卻逐漸被人們淡忘了。就像作者說的:“有誰還會在意這樣一片墳墓呢——也許是人類為自己制造的墓葬太多太多了!”人類雖然在六十九前就戰勝了法西斯,但黑暗一直沒有消失,它躲在某個角落里,伺機而動。躺在龐大墳墓中的戰士們的英靈一直以來似乎都在壓制著黑暗,然而當人們將他們淡忘時,這種壓制力量也將土崩瓦解,黑暗有可能再次籠罩世界。因此,為了和平與光明,人們應永遠都不能忘記無名的英雄們!

  《看見的和看不見的鐐銬》著重寫了兩位俄國文學家,即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前者出身貧寒,一輩子與苦難抗爭,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價值極高的文學作品。雖然負債累累,但他所取得的'精神成就讓人嘆為觀止。盡管他戴過四年的腳鐐(服苦役),精神與思想卻沒有受到禁錮,這不難解釋為何有八萬人給一個窮作家送葬的原因了。托爾斯泰與其相似,生前也戴過鐐銬,但這是一副無形的、伴隨終生的鐐銬——他的貴族身份!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貴族身份為何是鐐銬呢?對于一位崇尚自由平等的文學家而言就是如此。他的一生不僅創作了大量經典著作,更做出了許多向俄國農奴制挑戰的行動(解放莊園奴隸),這都是為了掙脫“貴族”的鐐銬。當這位偉大的靈魂走向天國時,鐐銬終于斷裂了。如果所有人都擁有一顆偉大而高尚的靈魂,那么再結實的鐐銬都無法桎梏住他們。

  《不忍的句號》一篇是寫中國近代一位著名變法家——康有為。當時中國內外交困,他深感中國之貧弱,需變法改革。便與梁啟超等人一起掀開了“戊戌變法”的大幕,還先后創建了強學會等變革團體。然而好景不長,維新僅百日便以失敗告終。回國后,他卻判若兩人。梁啟超與康有為雖同為維新人士,而前者終生主張“革新反帝”,康有為卻在變法失敗后消極守舊了,這與他自相矛盾的思想觀念不無關系,難怪作者評價他不是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康有為的墳墓是圓形的,像是他人生中一個不忍的句號。變法維新的曇花一現可能是外因所造成的,而他個人的悲劇更多源自復雜的內心。一個想為國家開出“良方”的人卻被同樣的“頑疾”打垮了。可見,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堅定理想。

  讀散文不僅要讀內容,更需要品味含義,這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人有時會處于黑暗之中,但我堅信:無論黑暗多么可怕,總會有人將光明迎來!

遲子建散文11

  那一天,我看了遲子建散文,從此就對它愛不釋手,遲子建的散文,雖然寫的是她從小到大的種種小故事,卻處處有美有愛。

  在故鄉,有愛她的親人,有溫暖的親情。《龍眼與傘》、《兩個人的電影》、《燈祭》、《紅綠燈下》、《蚊煙中的往事》、《年畫與蟋蟀》、《我的世界下雪了》,等等篇章,遲子建以深情的筆觸向讀者娓娓講述了與親人們相處的`一幕幕——風雪中為我送傘而不得,“微弓著背,緩緩地朝回走”的母親;和母親看的兩個人的電影;在世時過年為我做燈的父親;和愛人一起買花、過馬路回家;童年里一家人在清香的蚊煙中,對著青翠的菜園和絢麗晚霞吃晚飯;臘月家里貼年畫的熱鬧,樁樁件件,充滿了濃郁的人間親情。

  作者通過敘述和回憶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女人坎坷卻又華美的一生。遲子建流暢的文字似涌流的清泉,濃郁的感情似林間灑下的明麗陽光,光與水交融,使得這篇文字,晶瑩飽滿。

  我喜歡遲子建的散文,因為,溫暖的親情,一直深深地感染著我。

遲子建散文12

  周末的清晨,我又拿起了《遲子建散文》。雖然早已看完,卻還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再一次讀起了那篇令我為之一顫的故事。

  其實吧,這本散文集本身就是經典,里面寫了許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故事,這大都隱藏在生活中,只是人們還未發現罷了。可遲子建卻一一發覺,也許就是這細膩的心,造就了遲子建唯美、感人的筆風吧!

  在這眾多的文章里,《一只驚天動地的蟲子》這篇短文令我動容。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我“去給菩薩上香,一只米粒兒大的黑蟲被香氣吸引,想爬上香臺。這個任務對它來說簡直難如登天,可它并無懼怕。第一次,它失敗了。”我“以為它會放棄,但接踵而至的卻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論”我“百般阻撓,不論條件多么嚴峻,黑蟲始終都堅定一個信念:爬上去。第二天,它死了,可令”我“有了許多感悟。

  這是一只多么驚天動地的蟲子呀!每次讀完它,我都不得由衷的想。這只蟲子或許渺小,但卻是無比強大的,足以驚天動地。因為它的毅力。

  它所擁有的`毅力是我們常人所能企及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止是常人,就連那些毅力超常的運動員們都未必做得到。我被這只蟲子深深地觸動了,在我看來,它還是一個戰士,一個與命運抗爭,永不屈服的戰士。它也許偶爾會偷人們的食物,偶爾會啃人的家具,但這都不影響,因為對于一個戰士來說,它是稱職的。”我將用生命戰斗至最后一息,永不言敗。“它嘶聲力竭的喊聲仿佛在我耳邊響起。它或許不是一個好蟲子,卻是一名好戰士。

  在此,向它致敬!

  蟲子都有如此堅強,身為高等生命人類的我們呢?一次小小的失敗便足以壓倒我們。

  這也許就是我心頭為之一顫的原因了。身為初中生,我們不也與這蟲子一樣,正在與命運激烈地搏斗,而它,卻用生命告訴了我們一個寶貴的道理:努力是達成目標的必然條件,當然,努力過后不一定是成功,可如果你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希望。不只是成功的人才算成功,渺小的蟲子能夠驚天動地,普通的人們也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我緩緩合上書,回味著剛才的短文,在這短短幾分鐘時,我感覺我長大了許多。

遲子建散文13

  我喜歡讀遲子建的文章,我從《遲子建散文》中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遲子建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使情感的表達質樸動人,溫婉自然。

  遲子建于是黑龍江人,也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玉米人》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向一個賣烤玉米的人買玉米遭到了拒絕,到別處買到了玉米后向他炫耀,他卻坦然相對。玉米人對作者能買到生玉米而感到吃驚,同時又對他自己堅守信仰而感到安閑從容的故事。

  文章內容簡潔,卻又無不體現了玉米人那種堅定固執的信念。

  標題”玉米人“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買玉米的生意人,另一方面是指那種淳樸得象”玉米人“一樣勇于付出,堅持自己的信念,拒絕現實利益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

  作者希望她自己也要像玉米人一樣堅持用自己的風格寫文章,即使只有少數人喜歡,她也要像”玉米人“一樣有堅持自我的品質。

  文章最后寫”我愿意做這樣一個‘玉米人’守著自己的爐子,守著爐子心靈的炭米,為那些愛我作品的讀者(哪怕是少數),精心焙制食糧。“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主旨句,表達了作者決心向玉米人學習的愿望:舍棄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會去為了迎合大多數人的喜愛而去創作自己不喜歡、不愿意創作的作品。寧愿選擇冷清的地方,去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哪怕只是為了少數讀者。

  玉米人拒絕利益,堅守的是一份關愛。其實,古今中外也常有很多人選擇堅守,如:陶淵明遠離塵囂,堅守的是一份自適;李太白醉酒狂歌,堅守的是一份自信;文天祥拒絕降元,堅守的是一份節操,貝多芬身殘志堅,堅守的是一份信念,托爾斯泰高齡出走,堅守的是一份樸素的心靈……

  結合我們的`生活我認為我們也要學習玉米人那種堅持自我的品質。我們也應該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擁有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吸取失敗的經驗,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念,我們不能做和別的攤主一樣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放棄信仰的人。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做到這些事情呢?

  從她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她的堅持與信仰。讓我們把這個簡單而又樸素的道理告訴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遲子建散文14

  我之所以喜歡回到故鄉,就是因為在這里,我的眼睛、心靈與雙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處。從我的居室到達我所描述的風景點,只需三五分鐘。我通常選擇黃昏的時候去散步。去的時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壩,或沿著河岸行走。如果在堤壩上行走,就會遇見趕著羊群歸家的老漢,那些羊在堤壩的慢坡上邊走邊啃噬青草,仍是不忍歸欄的樣子。我還常看見一個放鴨歸來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鴨子,是由兩只大白鵝領路的。大白鵝高昂著脖子,很驕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眾多的黑鴨子,則低眉順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壩,我更喜歡沿著河岸漫步,我喜歡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陽最美的落腳點,就是河面了。進了水中的夕陽比夕陽本身還要輝煌。當然,水中還有山巒和河柳的投影。讓人覺得水面就是一幅畫,點染著畫面的,有夕陽、樹木、云朵和微風。微風是通過水波來渲染畫面的,微風吹皺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順勢將河面的夕陽、云朵和樹木的投影給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間剝離,有了立體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現代派的名畫。我愛看這樣的畫面,所以如果沒有微風相助,水面波瀾不興的話,我會彎腰撿起幾顆鵝卵石,投向河面,這時水中的畫就會驟然發生改變,我會坐在河灘上,安安靜靜地看上一刻。當然,我不敢坐久,不是怕河灘陰森的涼氣侵蝕我,而是那些蚊子會絡繹不絕地飛來,圍著我嗡嗡地叫,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血當它們的晚餐。

  在書房寫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巒就映入眼簾了。都說青山悅目,其實沉積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悅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來自天庭的白象。當然,從窗口還可以盡情地觀察飛來飛去的云。云不僅形態變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變的。剛才看著還是鉛灰的一團濃云,它飄著飄著,就分裂成幾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變得瑩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張白紙的話,云彩就是潑向這里的墨了。這墨有時濃重,有時淺淡,可見云彩在作畫的時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無論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會關掉臥室的燈,將窗簾拉開,躺在床上賞月。月光透過窗欞漫進屋子,將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著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覺。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賞月的。那天濃云密布,白天的時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開始,初冬的第一場小雪悄然降臨了。看著雪花如蝴蝶一樣在空中飛舞,我以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見了。然而到了七時許,月亮忽然在東方的云層中露出幾道亮光,似乎在為它午夜的隆重出場做著昭示。八點多,云層薄了,在云中滾來滾去的月亮會在剎那間一露真容。九點多,由西南而飛向東北方向的龐大云層就像百萬大軍一樣越過銀河,絕大部分消失了蹤影,月亮完滿地現身了。也許是經過了白天雨與雪的洗禮,它明凈清澈極了。我躺在床上,看著它,沐浴著它那絲綢一樣的光芒,感覺好時光在輕輕敲著我的額頭,心里有一種極其溫存和幸福的感覺。過了一會兒,又一批云彩出現了,不過那是一片極薄的云,它們似乎是專為月亮準備的彩衣,因為它們簇擁著月亮的時候,月亮用它的芳心,將白云照得泛出彩色的光暈,彩云一團連著一團的出現,此時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個巨大的蜜橙,讓人覺得它蕩漾出的清輝,是洋溢著濃郁的甜香氣的。午夜時分,云彩全然不見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還要碧藍。這樣一輪經歷了風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實在是難得一遇。看過了這樣一輪月亮,那個夜晚的夢中就都是光明了。

  我還記得20xx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愛人應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飯,我們沒有乘車從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壩,繞著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著雪,落雪的天氣通常是比較溫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體抵擋了寒流。堤壩上一個行人都沒有,只有我們倆,手挽著手,踏著雪無言地走著。山巒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壩下的河流,也已隱遁了蹤跡,被厚厚的冰雪覆蓋了。河岸的柳樹和青楊,在飛雪中看上去影影綽綽的,天與地顯得是如此的蒼茫,又如此的親切。走著走著,我忽然落下了眼淚,明明知道過年落淚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種無與倫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傷感情緒。三個月后,愛人別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鄉時,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壩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時我恍然明白,那天我為何會流淚,因為天與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將別你而去,你將被這亙古的蒼涼永遠環繞著!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與青楊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靈都有可棲息的地方,我的筆也有最動情的觸點。所以我仍然喜歡在黃昏時漫步,喜歡看水中的落日,喜歡看風中的落葉,喜歡看雪中的山巒。我不懼怕蒼老,因為我愿意青絲變成白發的時候,月光會與我的發絲相融為一體。讓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還是白發;讓我分不清生長在我頭上的,是白發呢還是月光。

  幾天前的一個夜晚,我做了一個有關大雪的夢。我獨自來到了一個白雪紛飛的地方,到處是房屋,但道路上一個行人也看不見。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臉,那么的涼爽,那么的滋潤,那么的親切。夢醒之時,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憶起一年之中,不論什么季節,我都要做關于雪花的夢,哪怕窗外是一派鳥語花香。看來環繞著我的,注定是一個清涼而又憂傷、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動,迫切地想在白紙上寫下一行字。我伸手去開床頭的燈,沒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時停電了;我便打開手機,借著它微弱的光亮,抓過一支筆,在一張打字紙上把那句最能表達我思想和情感的話寫了出來,然后又回到床上,繼續我的夢。

  那句話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遲子建散文15

  墻上的掛鐘,曾是我童年最愛著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著去睡覺。雖然說有的時候我們還沒睡夠不想起床,在戶外的月光下還沒有戲耍夠不想回屋睡覺,都必須因為時間的關系而聽從父母的.吩咐。他們理直氣壯呵斥我們的話與掛鐘息息相關:“都幾點了,還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幾點了,還在外面瘋玩,快睡覺去!”這時候,我覺得掛鐘就是一個拿著煙袋鍋磕碰著我們腦門的狠心的老頭,又兇又倔,真想把他給掀翻在地,讓它永遠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厲而又古板。但有時候它也是溫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們可以在子時鐘聲敲響后得到夢寐以求的壓歲錢,想著用這錢可以買糖果來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暢快地打幾個滾。

  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放在掛鐘里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凝,不會因為貪戀窗外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為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著固定的軌跡行走。我喜歡聽它前行的聲音,總是一個節奏,好像一首溫馨的搖籃曲。時間在掛鐘里,與我們一同經歷著風霜雨雪、潮漲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較普及了。我看見時間躲在一個小小的圓盤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靜悄悄的,不像墻上的掛鐘那么清脆悅耳,“滴答——滴答——”的聲音不絕于耳。手表里的時間給我一種鬼鬼崇崇的感覺,少了幾分氣勢和威嚴,所以明明到了上課時間,我還會磨贈一兩分鐘再進教室,手表里的時間也就因此顯得有些落寞。

  后來,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時間棲身的地方就多了。項鏈墜可以隱藏著時間,臺歷上鑲嵌著時間,玩具里放置著時間,至于電腦和手提電話,只要我們一打開它們,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有時間。時間如果繁6星一樣到處閃爍著,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

【遲子建散文】相關文章:

論遲子建的溫情敘事 畢業論文04-28

遲子建:我高考作文只得5分 寫作要放寬心態04-26

慶祝建團百年句子(精選150句)12-22

還未遲作文07-26

六月 我與高考同行散文3000子12-31

遲覺的花香作文08-09

個人總結遲宇04-25

為遲交致歉信04-16

贈王建,贈王建張籍,贈王建的意思,贈王建賞析 -詩詞大全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