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散文的心得體會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散文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散文的心得體會1
夕陽西下,一位衣著樸素的青年人走在滿是鮮花芳草的小路上,落英繽紛,煞是好看。蹲下身來,仔細采拾。不覺,衣襟拂過花兒,帶著香氣,隨風飄起,整條小路上,便都是芬芳……由一朵朵花瓣,一縷縷香氣,組成了一座花園,她的名字叫做《朝花夕拾》。
魯迅便是那采花人。想必在采花時必定有些疏忽,不然為什么有的花瓣都遺落在了小路上呢?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睘槭裁茨?剛初生的花兒,還沾著晶瑩的露水,聞起來很香,但卻多了一分幼稚,少了一分成熟。倘若能經受住時光的變遷,色香自然差了,卻多了一分悠遠。這樣獨特的香味,若釀成花酒,該是多么美妙呢!翻開書本,似乎真有一絲香氣撲鼻而來。
從《狗·貓·鼠》中,我知道了魯迅“仇貓”的原因,通過對這三種動物的描寫,表現了當時中國的情況;從《二十四孝圖》中,我讀出了古代某些地方的黑暗,所謂的“孝”,只因為郭巨的兒子被埋,挖出黃金?如果這就是“孝”,我想在現在看來,也太離譜了吧。不過是空話罷了,《二十四孝》的記載,并沒有給后人做榜樣,而是讓后人更加詳細地了解了古代孝道的虛偽;從《無常》中,我悟出了作者對于“正人君子”的諷刺,無常才是最公正的。但是無常終究是假的,這篇文章也表明了希望世間公正起來的心愿;從《五猖會》中,我看到了一個孩子最童真的呼喊,呼吁封建制度不要再對可憐的孩子進行鎮壓,讓世間多一些笑臉吧;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游遍了魯迅的童年,看到了他的快樂,也看到了他的迷茫與痛苦;從《父親的病》,我看見了兩個只會勒索錢財的庸醫,正是因為中醫的,讓魯迅承受了亡父之痛;從《瑣記》,我看到了一個學子的求學路;從《藤野先生》,我看到了一個勤奮樸實的日本老師;從《范愛農》,我看到了魯迅的`好朋友,為國家鞠躬盡瘁。
在本書中,始終都有著一些令人啟迪的道理。
原來回憶,也是一種傾訴的方法。從《朝花夕拾》中,我看到了魯迅的童年與少年,他始終穿梭在封建的教育與生活中,被迷信所左右,致力于推翻封建思想。讀罷全書,我感覺自己立足于一座花園里。我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風中飄來淡淡的,悠遠的清香……
讀散文的心得體會2
讀著《余秋雨散文》,就如同讀著一本厚厚的歷史書。書里更有人間百態,有愛恨情仇讓人們去品味,去欣賞,從中獲得心靈的升華。
初次接觸他的文章,是語文課本上那一篇《信客》。讀畢,平淡語調,樸實語言卻描繪得如此生動,令我不經心生敬佩。專業點說,就是他選擇恰當的、富有詩意、表現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復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
余秋雨的散文中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余秋雨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盡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了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張力,富有文采。
我欣賞《蘇東坡突圍》。正如蘇轍的那句話:“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闭驗樗錾、太響亮,使得那些品格低下的諫臣有了嫉妒的目標。然后蘇軾就被你一拳我一腳的批判,甚至貶損。八百多年前蘇東坡先生遭遇,本已塵封于歷史之中,然而余秋雨先生的《蘇東坡突圍》,對曾經攻擊過蘇東坡先生的人經行強烈的反駁。用詞之尖刻,情緒之激昂,在文字之中盡顯鋪張。恣意汪洋文采、率真自信個性、樂觀豁達的氣質,都是我們對這位大才子蘇東坡的認識。幾百年來,其詩詞文賦吟誦不絕,相傳至今。我欣賞蘇東坡先生桀傲不馴的個性,樂觀向上的情感,卻每每心痛其人生頻頻遭遇的坎坷。蘇東坡是中華文明史上既不可遇又不可求的.文化偉人,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正是促進他成為偉人的原因。這些,在《蘇東坡突圍》中詳細又透徹的體現了出來。
余秋雨利用他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結合。將歷史寫的活靈活現,把文化述的鏗鏘有力,引起我們反思。正如專家們所評價的,“語言在抒情中融著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著生命哲理”。
這,就是余秋雨。這,就是《余秋雨散文》。
讀散文的心得體會3
在這個劇烈變化的時代,余秋雨做出的努力是令人贊賞的。在我的記憶里,余文首先在上海的《收獲》雜志連載,而后被不斷地出版、轉載、報導,成為中國各大城市的重要暢銷圖書,甚至出現在幾乎所有的中文網站和雜志上,與魯迅和林語堂的作品一道成為現代散文的經典之作。
一時間,大有不讀余文,羞談文學之風。果真是這樣嗎?讓我們以他的《文化苦旅》為例,看看歷史和文學在這里是怎樣結構在一起的。
在《文化苦旅》中,我們可以透徹的看到作者采用的話語策略,那就是透著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的傳統“愛國主義”(也即“民族主義”,這正是該書發行時面臨的一種流行思潮),而后在這引導下進入深度操作的層面。
第一篇“道士塔”是一個奠定民族主義基調的重要篇章,它確立了整部書的話語(價值)姿態:王道士以他無知和貪婪出賣了中華文化的瑰寶“敦煌石窟藝術”珍品。
這種道德化的母題和“故事”完全符合大眾的“民族主義”走向。不僅如此,作者還使用了一些煽情主義話語記號來強化這種戲劇性的效果,如“傷口”、“滴血”、“下跪”、“懇求”乃至“哭泣”,所有這些意象或獨白都展示了一種露骨的煽情技巧。盡管它從文學技巧上看相當笨拙,但在中國的讀者市場卻是雙重有效的,即點燃了讀者的歷史怒氣,又使之產生了對作品乃至作者的無限鐘愛,這樣的例子在余文中俯拾皆是。
余文成功的運用歷史隨筆與情感化的敘述方式,引發了大眾的閱讀回響。盡管人們并未從這些歷史詮釋中獲得新的概念,但封存在歷史中的傳統價值和現代生活的斷裂,獲得了某種修復,舊式文人的理想、趣味和面容遭到了大眾之手的親切撫摸。那么,在當時所謂“建構大中華文化圈”的大漢民族主義思潮中,余文受到大陸、臺灣乃至世界各地華人知識分子讀者的響應和鼓掌,便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但是余文在市場化的包裝上存在著“媚俗”過火的問題。它太過矯情。再以“王道士”一文為例,由于愛“寶”心切,作者竟打算給道士“下跪”,而為了敦煌經卷的一次虧本的“出口貿易”,作者想為此“大哭一場”。這種行文上的肆意煽情,主要源于,他一方面沉浸在老式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之中,一方面則試圖向大眾或市場尋求最大限度的認可,這兩者最終發生了統一。沒有任何一種統一比這一種看起來更為古怪。
與詩歌相比,中國散文在其歷史進程中始終扮演了一個可悲的角色,散文是詩歌與小說的話語殘渣,堆積在文學史的邊緣,成為每個時代主流話語的底襯。長期以來,以小日子、小情趣、小思想和小筆觸為基本特征的“小散文”,盡管獲得了城市市民的熱烈掌聲,其局限卻是不言而喻的。對于一個充滿著闊大意象的中國文化而言,它只能是一種日用文化綴品。這就為所謂“大散文”誕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理由:散文需要長“大”,需要更為“大氣”的`構架和運作。
在我看來,余進入歷史和政治話語領域是一個錯誤。他旅行于一個他完全不能駕馭的領域,并陷入了闊大的迷津,而更令人擔憂的是,余文依托的那些陳舊的話語體制,正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里緩慢地崩潰。
我們應該注意到,所有出現在這些懷舊書頁中的言說都是一種挽歌,哀悼著所有正在隨風而逝的政治、道德和文化傳統。余文并未讓歷史向我們開放并成為我們的,恰恰相反,它顯示了一個舊式文人的普通特征:屈從于陳舊的歷史闡述和歷史語法,同時又沉醉在一些細小的話語改造之中,而這樣的文本無疑無法成為新散文的方向。
讀散文的心得體會4
初讀《朝花夕拾》時,我十分喜愛魯迅筆下的那個豐富多姿的兒童世界。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仿佛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朝花夕拾》,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讓我佩服不已!
想起我的童年,還歷歷在目,我曾經就做過一件傻事——
那是一個五歲的秋天,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在草地邊玩耍,我們決定玩過家家。我負責煮飯。我去拔雜草當佳肴,一下子把草連根拔起。我看到草根,突然我的心里產生了一個很離譜的念頭——這是人參嗎?好像是的,電視上的人參就是這樣的。哈哈!我發現人參了,哈哈!結果我的好朋友告訴我說這不是人參,我十分生氣:“你胡說,這明明就是人參,你胡說!”我的媽媽告訴我,這的確不是人參,你看,說著給我看了真人參的.圖片。我終于相信了。
這件事我至今還銘記在心,這件留在我童年記憶里的傻事。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看《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嵥榈挠洃浽凇冻ㄏκ啊分兄噩F,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讀散文的心得體會5
殘陽似血。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馨香,輕輕地彌漫在身邊,手捧著那本淡綠色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散發出獨特而輕狂童真,隨著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飛向那曾屬于我們久違的凈地……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
晨曦中的鮮花故然綻放著嬌嫩的花瓣,喚發著淡淡的清香,頂著殘陽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嬌嫩與芳菲,卻平添了一種遲來的成熟、風韻。這是魯迅先生的童年,一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
魯迅先生是一個幸運兒,但同時也是不幸的兒,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的游玩,可以以蟲為伴;他可以靜靜地聽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飄飄的冬天捉鳥……但同時他卻承擔著超越年齡的負擔,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著放棄,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謂的經典《鑒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紀的他就要著失去雙親的痛苦,小小年紀的他就要學會著承擔一個家的重任……
或許,這就是那個沾滿碎屑的青蔥時光。在這個時光中魯迅學會了長大,學會了承擔,學會了思索,而我隨魯迅也懂得了成長……
在細雨中呼喚的青春。
有人說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而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樸實的語言喚發了多少人的思考,喚起了多少人的回憶和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
小時候,我喜歡坐在田梗上望著一片金黃的水稻,看著一個個忙碌的背影,心中綻放著一絲絲的甜蜜。那是收獲的甜蜜。
小時候我還喜歡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懷里望著滿天的星星,在寧靜的月光下,數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著那份濃濃的親情與溫馨。
如今的我,離開了過去,不再擁有過去那些時光了。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同時卻多了一份充實,F在的我擁有著許多許多的書。每天在書中遨游著,努力地學習,拼命的爭取明天;蛟S這很累很累,但我卻在一天天地長大,一天天地成熟。這或許是在過去那些美景中領會不到的吧!
童年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童年,在隨著你我的長大漸行漸遠,或許它會消失在人生的盡頭,但它卻留在了那一片片瑣碎的記憶,閃耀在星空中,雖然只是點點微光卻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
朋友!在如今的時代中,不如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品不同時代不同人的童年吧!
殘陽似血
合上《朝花夕拾》,品嘗著那杯尚留余溫淡雅的茉莉,時光又將我帶回了那那一個輪回……
【讀散文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閱讀林清玄散文心得體會01-29
讀畢淑敏散文心得體會05-25
散文10-25
讀散文有感03-19
內在真實與特異表達--讀朱以撒先生散文12-08
回家過年的散文_經典散文01-25
意境散文的散文隨筆(精選18篇)09-14
周國平散文04-26
讀冰心散文有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