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水之美話樂山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水之美話樂山散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滔滔長江蜿蜒于“天府之國”,那奇偉的山,秀麗的水,真是連綿不斷,美不勝收!就說古城樂山吧,這里的山山水水,簡直夠你流連觀賞數月而不厭……
樂山正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匯合口,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特別是市郊的烏尤山和凌云山,更閃耀著千古不滅的文化藝術的光芒。我國歷代的許多文化名人,如郭璞、李白、杜甫、蘇東坡、黃庭堅等,均曾旅居此地;當代文學巨匠郭沫若,便出生在這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詩中所說“平羌”,指的就是青衣江。樂山東臨大江,西眺峨眉山,四周青山蔥翠,綠水如帶。與岷江一水之隔的即為烏尤、凌云二山。山上古木參天,修竹茂密;山下平疇廣漠,波光粼粼!熬G影一堆飄不去,”“松濤竹韻水中山”,恰是古人對這一帶水光山色的絕妙寫照。
烏尤山四面環水,是一個孤島,古稱“離堆”。據記載,早在秦孝皇時(公元前二五0年),蜀守李冰不僅在灌縣開鑿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糧倉;而且,“為避沫水之害”,還鑿了這個“離堆”----烏尤山。因為這離堆卓立江心,形如臥牛,故古人又稱之為“臥牛山”。北宋詩人黃庭堅愛其山水秀美特異,始更名烏尤山。
烏尤山上的古建筑,依山取勢,玲瓏雅趣,大有山水園林的風味。烏尤寺內,至今仍保存有唐朝興建時鑄造的銅佛像,重達三千余斤。著名的“爾雅臺”、“曠怡亭”、“青衣精舍”,“扇亭”等亭臺樓閣,無不造型別致,配以碑刻、楹聯等古跡,更是相得益彰!盃栄排_”相傳是西晉郭璞注釋《爾雅》的地方。樓臺臨巖飛檐,踞高憑空,視野極為開闊,是游人觀山賞景,吟詩作畫的佳境。一九三九年,郭沫若同志回到故鄉時曾登臨爾雅臺,并寫下了《登爾雅臺懷人》的詩篇;貋,正在前線指揮抗日的朱德總司令得見此詩,便滿懷抗日必勝的豪情步韻和詩,詩中說:“北國翻新看后勁,東鄰隕越可先聞。內憂外患澄清日,痛飲黃龍定約君!苯o古老的'爾雅臺賦予了新意。
從烏尤山而下,過一纜索吊橋,便是凌云山。崎嶇的石梯棧道,掩映在古木翠竹之中。山上有蘇東坡年輕時讀書的“東坡樓”,還有他洗滌筆硯的“洗硯池”,以及大量的東漢巖墓群和歷代石刻藝術。至于那座雕鑿在江邊懸巖的大佛,更是舉世罕見之物。
頂天立地的樂山大佛,背靠懸崖峭壁,面臨滾滾激流。它即使是雙手護膝而座,也高七十一米,相當二十多層樓的高度;堂堂七尺大漢,攀不及它的一個腳趾;在它的腳背上,容得下上百人聚集一堂。據史料記載,這尊大佛像從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七一三年)開鑿,斷斷續續經歷了整整九十年的鑿山不止,最終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八0三年)大功告成。如此龐然大物,歷千百年之風雨剝蝕而依然如故,這在世界藝術寶庫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今天,樂山這幅古老的錦繡畫卷,在地方政府的大力開發下,經過精心描繪,修舊“如舊”。樂山正以其嶄新的面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