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金錢散文
生命與金錢散文1
一個富人在年輕時窮困潦倒,他一直千方百計地努力賺錢蓄財,終于成為富甲一方的富翁。
然而當他成了富翁時,已是白發蒼蒼,無法再享受自己所有的財富,很快就命歸西天了。
富人到了天堂,遇見了神圣的上帝。
富人向上帝請教道:“偉大的上帝,人的一生對于您來說有多長?”
上帝回答:“呼吸之間。”
富人問:“人生所有的金錢,在您的眼里有多大的價值?”
上帝回答:“一堆泥土。”
富人問:“神圣的上帝,能否請您再給我一次呼吸?”
上帝說:“可以,只要你能夠給我創造一堆泥土。”
富人說:“萬能的上帝,我無法創造一堆泥土,能否用我一生的金錢,換取一堆泥土呢?”
上帝說:“可以。”
于是上帝給了富人一個墳墓。
富人困惑道:“仁慈的上帝,我希望您再給我一次來生,為何卻給我一個墳墓呢?”
上帝撫摸著富人的頭說道:“可憐的孩子,你可以用一生去換取金錢,但無法用一生擁有的金錢換取一次來生,只能用一生的金錢去換取這堆泥土了。你就永遠安息在這里吧。”
生命可以創造金錢,金錢卻無法創造生命。
生命與金錢散文2
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學家,請教他為什么自己有錢后變得越發狹隘了。抄家把他帶到窗前,問:“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說:“我看到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學家又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笑一笑說:“窗子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于鏡子多了一層薄薄的銀子。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
人們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個著名的慈善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層銀子蒙住了雙眼。
洛克菲勒出身貧寒,創業初期勤勞肯干,人們都夸他是個好青年。可當他富甲一方后,變得貪婪冷酷,賓西法尼亞州油田地帶的居民身受其害,對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作成他的木偶像,然后將那木偶像模擬處以絞刑,以解心頭之恨。無數充滿憎恨和詛咒的威脅信被送進他的辦公室,連他的兄弟也不齒他的行徑,而將兒子的墳墓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園中遷出,說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上,兒子無法安眠!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就在眾叛親離中度過。洛克菲勒53歲時,疾病纏身,人瘦得像木乃伊。醫生們向他宣告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一個。這時他才開始領悟到,是貪婪的惡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生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去劇院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他開始過一種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
后來,洛克菲勒開始考慮如何把巨額財產捐給別人。起初人們并不接受,說那是骯臟的錢。可是通過他的努力,人們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誠意。密歇根湖畔一家學校因資不抵債行將倒閉,他馬上捐出數百萬美元,從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學的誕生;北京著名的協和醫院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而建成的;1932年中國發生了霍亂,幸虧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才有足夠的疫苗預防而不致成災;此外,洛克菲勒還創辦了不少福利事業,幫助黑人。從這以后,人們開始以另一種眼光來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為金錢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散盡,才重返生命的正道。他一生至少賺進了10億美元,捐出的就有7.5億。他用一生的時間才找回曾經丟失的世界,那里有用金錢買不到的平靜、快樂、健康和長壽,以及別人的尊敬和愛戴。做到這些,享年98歲的洛克菲勒無憾了。
生命與金錢散文3
我在寵物市場花1000元買了一只出生不久的小狗。可是到家的第3天它就病了,我把它送到寵物醫院,醫生說這病很難治,要住院,先交20xx元,未來可能還要花更多的錢,因為狗狗實在太小,所以醫好只有50%的希望。
于是我就有兩種選擇:治療,需要支出20xx元甚至更多;放棄治療,再去買一只差不多的狗只需要1000元。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當然后者更合算。
經濟學家們一直試圖為生命標價,“生命無價”這句話在他們這里行不通,他們認為生命的`價格是有高低的。美國“9·11”事件發生后,美國國會成立了一個受害者補償基金,這錢是每位受害者的家屬平分嗎?當然不。基金首先要測定的是每個人的經濟損失。一說到損失差別就大了,世貿中心北樓105層的期貨公司高管,年薪數百萬美元;而同一座樓110層“世界之窗餐廳”的廚師——一個來自秘魯的非法移民,每年才掙1.7萬美元。另外,年輕人的生命要比老年人值錢,男性的生命要比女性值錢(最后女性家庭得到的補償金比男性家庭少37%)。
基金最后支付給2880位遇難者平均每人200萬美元左右的賠償,注意,這是個平均數。事實上,8個年薪超過400萬美元的遇難者家庭平均得到640萬美元,而補償最少的遇難者家庭只拿到25萬美元。有意思的是,98個最有錢的家庭決定放棄賠償金,轉而“吃大戶”——和航空公司打官司,雖然這要花上一大筆律師費。幾年之后,有93個家庭與航空公司達成協議,平均的賠償金是500萬美元。
這只是對逝者的生命定價,那么活人呢?經濟學家認為同樣可以定價。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謝林建議,可以根據人們肯為自己的生命安全花多少錢,來測定他們給自己生命的定價。一項關于家長為孩子購買自行車頭盔意愿的研究得出結論,在美國父母的心中,孩子的價值為170萬到360萬美元(千萬別再說“你是我的無價之寶”這類的話)。
根據世界銀行20xx年的估測,一個印度公民的生命每年的維系成本為3162美元,那么其一生的成本大概就是9.5萬美元。20xx年一項關于墨西哥城工人工資的研究,把他們的生命價值量化為每人32.5萬美元。1995年,聯合國的一個氣候變化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評估全球變暖的報告,把貧窮國家的人口生命值量化為15萬美元,而富裕國家的人口生命值量化為150萬美元(不過,這很快引起了發展中國家代表的公憤)。
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廣播諷刺小品,說本尼從鄰居家回來,路上遇到了強盜,強盜威脅說:“伙計,要錢還是要命?”本尼是有名的守財奴,半天沒回答,強盜急了,繼續問:“要錢還是要命?”不料本尼回答道:“你急啥,我這不正在考慮嘛。”
在經濟學家眼里,小狗的生命量化值可以用它的成本來定義,也就是1000元。不過我不準備理會經濟學家的這些建議,盡管我和小狗的友誼也很淺,到目前為止,我們之間只有它把狗屎拉在我地毯上的交情,但是我仍然愿意花更多的錢挽救小狗。以我的人生經驗,某些經濟學家的建議未必比狗屎更有價值,這點我想我的小狗也會同意的。
【生命與金錢散文】相關文章:
在金錢與生命之間05-06
金錢與書簽散文01-05
孤獨的金錢大娘散文04-24
金錢買不動的散文12-11
勵志故事:在金錢與生命之間01-01
勵志小故事:在金錢與生命之間04-11
白領:生命與金錢的賽跑 -管理資料01-01
Money and the Meaning of Life(金錢與生命的意義)04-05
有價金錢,無價生命900字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