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仇池山水散文隨筆
在仇池古國——今甘肅省西和縣,仇池山和晚霞湖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兩個景點。
仇池山
仇池山勝萬山之間巍然崛起,四壁峭絕,孤高入云。山上綠野平曠、阡陌縱橫、村舍相望,真乃陶淵明所希望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理想世界。我想,如果陶淵明早知有仇池山,他也不愿采菊于南山。
這座山形勢險要,地控隴蜀通道,有一百頃寬廣,約萬畝左右,上有池,四周繞一圈,大約有9040步,約20里;形狀宛如一個翻倒的壺一樣,拔地而起。其實,仇池山的出名得益于仇池國的建立。在漢獻帝劉協建安(公元196—219)年間,氐族首領楊騰始居仇池,擔任部落大帥。楊氏建立的割據政權——仇池國興衰續斷,傳衍近400年之久,逐漸形成了一個仇池文化圈。
神奇的仇池山被西和縣列為“西和八景”之一,是因為在仇池山中有神魚洞、凈洞、小有天、伏羲仙崖、西勺瀑布等多處勝跡。不由得使人神奇、神秘、令人神往。
世間絕處,人間仙境。最令人慕羨的還是神魚洞。神魚洞是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重要分布地,依山傍水,崖腳涌出山泉一眼,匯作小潭,澄碧見底,每當清明節前后,有銀鱗尾尾,隨水躍出,倏而游回洞中。平時卻不多見,據說欲想見神魚,需心誠、戒齋,然后燒香求拜,只有神魚聞到香味才能偶出現,難怪大詩人杜甫贊嘆道:“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今不見,福地語真傳。”
伏羲仙崖是仇池山另一處絕景勝跡。伏羲的神話和傳說與仇池山伏羲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伏羲仙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古老源頭。而伏羲文化是我國原始社會伏羲氏族、部落聯盟為主體的先民所創造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伏羲在這里造書契、創八卦、作網罟、造樂器、制嫁娶、定歷法等,至今山上還有伏羲當年活動的遺跡。
在仇池山,每每峰回路轉,是“千象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是“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是“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是享受心曠神怡之感覺;是飽覽新鮮花草的馨香;是沐浴和煦陽光的溫暖;是感受伏羲當年的執著;是傾慕西勺瀑布激越的好據點。
古人曰:“登泰山而眾山小”,仇池人云:“游仇池山而眾山羞”。
晚霞湖
晚霞湖是一座人工湖,方圓20公里,四面秀巒奇石環繞, 6道大彎,3個小曲,匯成壯如葫蘆的一池碧水。夏秋季節時常雨霧彌漫,天地一片煙雨蒙蒙,象披著輕紗的少女,給人以朦朧的美感。云散霧開,顯露出湛藍的天空,萬道陽光傾瀉在湖面,一幅倏忽萬變的彩色圖畫展現在人們面前。人工奇石,玲瓏賜透,形壯各異,在湖水中投下各自千奇百怪的倒影,湖光石色,渾然一體。
其實,最美的還是夕陽下的景致了。
越往近處走,越真切地發現,晚霞湖確是臨近黃昏的情形態勢。彎彎的,纖纖的,淺淺的,靜靜的,紅彤彤。它宛然一個成熟而害羞的女孩,容貌恬雅,姿態豐碩,極有韻味,極吸引人。悄悄走至眼前,湖面上泛著細細的波兒。水波蕩起,由東向西,一圈兒一圈兒,劃過去,劃過去。這一層剛剛走了,立馬,下面一層緊跟著漾出來,緊跟著趕了去。如此絡繹不絕的漣漪,層層疊疊,無窮無盡。而晚霞湖全是外物的影子。丘陵奇石,黑了臉面,在邊緣起起伏伏,繞來繞去。夕陽下不多的幾棵星星,象掛在水中的紅燈,高高低低,閃閃爍爍。血絲絲的晚霞,一副沉重的樣子,掉在水中央,任憑細水晃呀晃,搖呀搖,卻穩如泰山,斯文不動。移至湖邊位置,晚霞似乎泡軟了,變成薄薄的,乏乏的,散散的樣子了。這時,晚霞與湖水一致了,合拍了,老是飄呀飄,蕩呀蕩的。紅紅的晚霞,囫圇兒,似乎要讓葫蘆的晚霞湖擄掠了去。
【仇池山水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仇生·仇維·仇池山04-30
云屏山水游記的散文隨筆04-30
荷池獨坐嘆心秋的散文隨筆04-27
仇冤04-29
贈章仇將軍,贈章仇將軍孟郊,贈章仇將軍的意思,贈章仇將軍賞析 -詩詞大全05-19
親仇不避04-29
仇深似海04-30
畢業留言尋仇10-21
仇父的兒作文05-06
批評“仇和現象”05-01